六年级数学数学思考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3主要讲述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换,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换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拓展;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换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换实例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引发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换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互换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数学思考题1、小英、小慧、小庆三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悄悄的做了一件好事,事后,老师问她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小英说:“是小庆干的。

”小庆说:“不是我干的。

”小慧说:“不是我干的。

” 后来发现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这件好事究竟是谁干的,解:若是小英干的,则小庆和小慧说真话,与题目中的条件矛盾;若是小庆干的,则小英和小慧说真话,也与题意不相符;因此好事是小慧干的。

2、甲、乙、丙是来自中国、法国和英国的小朋友。

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法语,却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

问:甲、乙、丙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小朋友, 解:甲是法国人,乙是中国人,丙是英国人。

3、甲、乙、丙三人分别在武汉、长沙、上海工作,他们三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警察。

已知:(1)甲不在武汉工作; (2)乙不在长沙工作;(3)在武汉工作的不会开车; (4)在长沙工作的是教师;(5)乙不是警察。

那么,甲、乙、丙分别在什么城市从事什么工作,解:甲在长沙工作,职业是教师;乙在上海工作,职业是司机;丙在武汉工作,职业是警察。

4、育才实验小学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

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只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请问他们各得第几名,解:用列表与假设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甲得第二,乙得第四,丙得第一,丁得第三。

5、小明、小强、小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局:小明和小丽对小虎和小红;第二局:小虎和小玲对小明和小强的妹妹;请你判断,小丽、小红和小玲各是谁的妹妹,解:小虎的妹妹是小丽,小明的妹妹是小玲,小强的妹妹是小红。

6、4个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4×3×2×1=24(种)7、由数字0,1,2,3组成三位数,问:(1)可组成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数,(2)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 (1)3×4×4=48(个) (2)3×3×2=18(个)8、中日乒乓球友谊赛上,双方各派出队员3名,要求每个队员都要和对方的队员赛一场,采取“五局三胜制”,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多少局比赛, 解: 3×(3×3)=27(局) 答: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27局比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人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小白板和马克笔。

4.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加减运算。

第二步:教学
1.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小数点对齐、补零等。

2.演示几个小数加减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第三步:练习
1.学生自行完成若干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老师及时纠正。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第四步: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小数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等。

2.带领学生探讨小数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步:作业
1.布置小数加减法的作业,鼓励学生多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小数运算,提高数学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6.4 数学思考》的教学内容,希朥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4 数学思考》4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4 数学思考》4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4 数学思考》4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6.4 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鸡兔同笼问题、算式规律、数字问题等。

这一章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问题还缺乏解决的信心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发现并总结算式规律,解决数字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发现并总结算式规律,解决数字问题。

2.难点:对复杂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创新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鸡兔同笼问题、算式规律、数字问题等案例。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鸡兔的总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算式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数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鸡兔同笼问题和数字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解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整数等。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第二部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实验中的数学问题等。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旅行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实际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思考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思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线齐心协力,备课共赴成长——《数学思考(一)》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以后,每册教材中都增设了一个内容——《数学广角》。

这个内容的增设,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统筹优化、数学编码、抽屉原理等。

《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对《数学广角》内容的复习。

例5中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实质上是要让学生体验“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其中就涉及了数形结合、化难为易等数学思想方法。

为此,二案和三案我们把重点定位在数形结合、化难为易两种思想方法上。

而当我们认真研读教材例题,仔细斟酌“20个点太多了,一片混乱,那就从简单的两个点开始”这一对话时,发现它不就是在提示我们“化难为易”吗?所以我们又将重点定位于渗透“化难为易”这一思想上。

重点定位好后,教学环节的设计就简单、流畅多了。

本课第一环节:开门见山,游戏激趣。

以华罗庚“知难而退”名言直接导出本课重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初步领悟这一思想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的重要性。

另外,把枯燥的点子连线探究设计成一个游戏比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了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我们制作了一个视频动画,既能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规则,又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从易到难”的启发。

比起老师的引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又高效,这是本课的创新之处,也是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价值所在。

本课第二个环节:探究交流,发现规律。

教材呈现的探究方法是:从简单的两个点开始,逐个增加点数进行研究,再找寻规律。

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此环节全都源于课本的呈现而设计。

然而,通过集体讨论,我们发现:“如果不改变从易到难的基本思路,就在20个点子中,先选择相邻的两个点连线,再找到相邻的第三个点分别与前两个点连线,这样逐个增加点数,边连边填表格,更容易发现新增线段、新增线段数与点子数的关系及其原因。

如果再制作一个动态点子连线图,每加一个点,都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对于每次的新增线段学生就可以在图中直观形象地感知,这样也很容易发现求线段总条数的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3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3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3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3.能够合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1.准备黑板、粉笔及教材。

2.熟悉本课内容,准备案例分析。

3.确保学生虚拟学习环境正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题目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2. 模块教学1.学生针对某道难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培养他们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练习及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正确解题方法。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关于数学思考,通过一道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数学思考重要性逻辑思维合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堂效果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理解数学思考的概念,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存在困惑,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希望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4.数学思考 第1课时 数学思考(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4.数学思考 第1课时 数学思考(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数学思考第1课时数学思考(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推理;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和定理来解决问题; 3. 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数学思考的案例和练习题;2.黑板、粉笔:用于讲解和板书;3.教辅材料:辅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4.班级布置: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喜好进行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方法,引导他们进入数学思考的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找出规律、推理和验证等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

4. 整合总结引导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强化他们对数学思考的认识和掌握。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思考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数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共同促进学习的进步。

希望本节课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思考人教版优秀课件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思考人教版优秀课件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思考人教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对应章节为《数学思考》。

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规律探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运用对称性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的规律探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数的规律,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数的规律:讲解教材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解释规律。

3. 随堂练习(15分钟)(1)数列规律填空题。

(2)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数的规律和平面图形对称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规律2. 平面图形的对称性3.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列规律填空题。

(2)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的规律和对称性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2. 答案:(1)填空题答案。

(2)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的规律和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实施。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数的规律探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补充说明:在探究数的规律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推理等。

2. 数学思考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学思考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或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2)分析: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3)归纳:让学生总结出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

(4)类比: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5)推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3. 实践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

(2)提高数学素养: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4. 总结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数学思考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数学思考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思考的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1一、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与代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呈现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通过相互连接得到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画图,由简单到繁杂最后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探索,学生能过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地方法灌输其中。

通过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

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数字卡片、扑克一副教师准备:小黑板、直尺、彩笔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三、课内活动、加深理解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五、课后练习、巩固提高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2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3)》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3)》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数学思考(3)
这叫做等量代换。

(4)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3问题(2)。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小结:两个等式里都有☆,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此类问题。

2.教学教材第102页例4。

(1)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下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提问: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并板书:∠1+∠2=180°,∠2+∠3=180°,∠3+∠4=180°,∠4+∠1=180°。

一共能
组成4个平角。

(3)提问:你能推出∠1=∠3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优秀作业,组织学生研讨,规范书写格式。

因为∠1+∠2=180°,∠2+∠3=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
∠1=180°-∠2,∠3=180°-∠2。

因为180°-∠2=180°-∠2,所以∠1=∠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04页第9、10题。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是总复习单元中的“另类”,它不仅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与拓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问题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

2. 数学方法: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列表、方程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安排时间最合理?如何分配资源最公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数学方法(10分钟)针对引入的问题,教师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列表、方程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人多次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二、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三、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

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

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四、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

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

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

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教给学生的,要强调扎实。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3. 数学思考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数学思考的应用,如何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案例3. 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的经历,让学生谈谈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1.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思考吗?数学思考有什么意义和方法?2. 讲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1 解释数学思考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2.2 讲解数学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

3. 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3.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2 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

3.3 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4 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数学思考的应用4.1 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4.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和作业5.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

5.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思考的方法。

通过数学思考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思考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篇1数学思考主要是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

这也是数学解决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反思课堂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本节课我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开课时,出示一个点,问:可以连几条线段?学生不假思索的说:一条。

在片刻安静之后,学生突然恍然大悟,立刻反应:不能连成线段,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在黑板上又点一个点,问,两个点之间可以连几条线段?(一条)。

在学生及其兴奋的时候,我不再一个一个添点,而是一下点了8个点,问:8个点之间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学生喊着8条、10条……然后是相互的争论,互不相让。

在学生兴奋的时候,我说:究竟是几条呢?给你们一个建议:在纸上画一画、数一数。

由于点比较多,想一下子数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约1分钟之后,我又说:点多了,想比较快的数出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不容易,怎么办?有的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想到先研究点比较少的情况,找到规律后,再应用规律研究点比较多的情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并能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推理等。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

2. 学习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推理等。

3. 实践数学思考-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4. 小组合作-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结果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注重实践- 让学生多参与数学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注重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数学思考(一)讲学稿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执笔:肖霞 审核:朱长梅 内容:数学思考 课型:复习 课时:2 时间:11年5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解比例:
x :154=31:1.5 21:51=41:x 25
X =752.1
2、计算:
(38 + 23 )÷124 37 +3.6 — 17
+ 6.4
119 ×3.8 — 3.8×29 37 ÷ 711 + 47 ÷ 711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例5: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6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思考:1、根据题意,画图连线,写出算式,找出规律:
2、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3、规律: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例6: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

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
思考方法:
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看有________种选法。

(需注意什么?)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看有________种选法。

第三步:把两次选法进行搭配,看共有________种选法。

(用什么数学运算?)
总结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找规律:
(1)3,9,11,17,20,_____,_____,36, 41……
(2)1, 3, 2, 6, 4, ____, ____ ,12, ____ ……
2、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3、现有5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两枚。

请问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邮资?
4、完成P94练习十八第2、3、4题。

5、变式提高: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直线构成一个角(小于平角的角);
有公共端点的三条直线构成个角;有公共端点的四条直线构成
个角;有公共端点的五条直线构成个角;有公共端点的15条直线构成个角;…有公共端点的n条直线构成个角;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图形寻找规律。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