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全套版本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学习用书: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4、《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5~1993年版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中国历朝各代的美术现象,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关于中国美术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提高具有民族性质特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以后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各类艺术活动的打下基础。
题型举例:大约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简答题与论述题。
举例如下:1、填空:古人称的绘画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2、单项选择:1.中国第一个皇家绘画机构成立于(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3、简答:简述秦兵马佣的艺术特征。
4、论述:论述中国文人绘画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了解美术史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学习要点:美术史和文化史的关系。
一方面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而且美术作品更直接的反映了其所产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史为认识美术史或作品提供了各种可靠的资料。
第二章史前美术学习目标:主要从人类起源的角度,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认识中国石器时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般了解:南北建筑;早期岩画。
重点掌握: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玉器之美。
新石器时期陶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陶器的起源和地域分布;彩陶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和造型、纹饰特征。
新石器时期玉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玉器的起源、地域分布;玉器的材料特点;良渚玉器的型制和造型、纹饰特征;玉器的社会功能。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木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木材 的柔韧性和易加工的特点,制作出各 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巅峰。这 一时期,木雕作品不仅在工艺上追求 精益求精,而且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呈 现出多样化。木雕作品多用于建筑、 家具和祭祀用品等领域,如故宫的木 雕装饰、江南地区的窗棂雕刻等,都 展现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美术史概述 • 绘画艺术 • 雕塑艺术 • 建筑艺术 • 工艺美术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界 受到广泛关注。
03
研究中国美术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宋元明清的石雕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石刻的发 展,如敦煌石刻、龙门石窟等。同时,民间石雕也逐渐兴起,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的 徽派建筑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木雕艺术的起源
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
现代木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的传入,推动了石窟 艺术的兴起,如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版画等艺术形式逐渐 兴起,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中国美术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标准,强调意境、气韵生动、笔墨情趣 等。
VS
影响
中国美术史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被广泛传 播和借鉴。同时,中国美术史也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6章PPT课件

一、山水画 • 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的开启密切相关。 •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
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 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状物寄情,属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35
二、金代绘画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36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37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38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 绘画出现了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 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 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 显著地位,元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 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 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家”的黄公望、 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 人画与工匠画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 展,梅、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 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11
• 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宋
12
• 青绿山水画在宋代仍受到宫廷贵族的欣赏。
13
•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宋
14
• 到南宋,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了开创南宋山水 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风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 年、马远、夏圭。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美术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节“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如唐代的山水画、宋代的工笔画、元代的写意画等,并着重分析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品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的区分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画笔、颜料(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古代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它属于哪个流派?”2. 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幅作品为例,详细讲解其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课堂分享。
7. 课堂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2. 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3. 鉴赏方法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鉴赏价值。
答案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鼎盛。
范宽作为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赞誉。
艺术特点:画面构图严谨,笔法粗犷,墨色浓重,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鉴赏价值:该作品展现了北宋山水画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代绘画流派的作品,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9年整理】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__第6章

• 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 宋
二、花鸟画
•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 厅堂壁装饰之需要而创作的承袭五代的“黄家富贵”的花 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 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于笔墨,与院体花鸟画形成鲜明 对比。
1.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
•
双 喜 图
• 元代统治者不仅爱好工艺美术,而且有的甚至还亲自学习 各种手工艺技术。这样,就使得工艺美术和手工艺人的地 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几无异于画师。加上元代对外交往空 前扩大,文化、贸易往来频繁,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增加了新品种,新式样。
一、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 定窑孩儿枕 宋
• 保圣寺降龙罗汉像 宋
• 灵岩寺罗汉彩塑 宋
•
山 西 晋 祠 女 彩 塑
宋
• 养鸡女 大足石窟摩崖雕刻 宋来自二、辽、金、西夏的雕塑
• 下华严寺菩萨彩塑 山西大同 辽
• 戏曲人物砖雕 山西稷山出土 金
•
三、元代雕塑
山 西 晋 城 玉 皇 庙
星 宿 之 胃 土 雉 彩 塑
28
• 广目天王 北京居庸关云台山石刻
•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元
•
渔 父 图
吴 镇
元
•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元
•
青 卞 隐 居 图
王 蒙
元
二、花鸟画
• 元代花鸟画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延续宋代院体花鸟画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宋代初期承袭五代后蜀和南唐翰林图画院之制,设立画院。 宋代各朝都沿用翰林图画院的体制。画院崇尚写实,风格富 丽工致。被称为“院体”的宋代宫廷绘画以其丰富的艺术创 作构成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绘画产生了很 大影响。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

实用文档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一些石器开始蜕变为礼器,这些非实 用性的工具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的 还有精美的花纹。与实用的工具相比,它们更能反映当时的美术 发展状况。
由于玉的材质比一般用于制作生产工具的石料美丽,所以玉器在 这时又作为原始部落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 巫术色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我们可以在红山文化、良渚文 化出土的玉器中找到这种原始图腾崇拜的踪迹。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
——原始社会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旧石器时代美术(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确实曾经有一个以使用器物为载体 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分化的趋 势应该始于许家窑人所存在的古人时期或者更早。这种分离 导致后来出现的人们对玉的特殊喜好。
实用文档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与红铜相比,青铜具有熔点低和硬 度大等优点。
实用文档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

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商业设计提供了无尽的创意空间。在广告、 包装、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也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26
07
现代美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2024/1/24
27
近现代中国美术变革历程回顾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的美术变革
03
书法艺术鉴赏
2024/1/24
11
篆书、隶书鉴赏
篆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2024/1/24
隶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篆书与隶书比较
篆隶名作欣赏
在笔法、结构、章法等 方面的异同点。
12
《石鼓文》、《泰山刻 石》、《曹全碑》等经
感谢观看
2024/1/24
31
心灵的共鸣。
2024/1/24
22
06
民间美术鉴赏
2024/1/24
23
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品欣赏
2024/1/24
剪纸
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剪纸作品造型生动,构图巧妙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独特的艺术魅 力。
年画
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 品。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的 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代 表了这一时期美术的高度 成就。同时,书法和篆刻 艺术也逐渐成熟。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教案滁州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书共8章,主要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3个方面,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新中国初期美术不同历史阶段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各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特别选取了近1800幅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使读者提高和深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我国美术审美实践的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
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把握,掌握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判断和艺术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法。
三、教学原则本课程以史料为依据,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中国美术的发生与发展,实事求是地评价前人的成就;运用中国艺术的形式语言,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
限于授课时学,本课程主要以绘画、雕塑、工艺为主,其它为辅,绘画史方面主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流派、画家及代表作品作介绍。
雕塑、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及时吸收国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充实教材。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重点一般地应放在作品分析上,要加强直观学习,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
3、结合讲授和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5学时,分八章讲述,其时间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2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一万年——一公元前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铜器艺术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第三节雕塑艺术一、玉石雕刻二、青铜雕塑三、漆木雕刻第四节壁画、帛画和漆画一、壁画遗迹和有关文献记载二、从帛画所见肖像画的新水平三、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第五节建筑与工艺美术一、建筑二、刻纹白陶和原始瓷器三、漆器和丝织刺绣第三章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绘画艺术一、帛画二、墓室壁画三、画像石和画像砖第三节雕塑艺术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二、明器雕塑第四节建筑艺术一、秦代建筑二、汉代建筑三、秦汉建筑装饰第五节工艺美术一、陶瓷工艺二、漆器工艺三、青铜工艺四、玉器工艺五、织绣工艺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佛教美术一、佛教美术的兴起二、早期的石窟壁画三、石窟造像四、佛教建筑第三节人物画的新发展一、承上启下的人物发展二、南朝的人物画三、北朝的人物画第四节山水画的兴起一、山水画溯源二、山水画论第五节南朝陵墓雕塑一、明器雕塑二、石雕第六节工艺美术一、织绣工艺二、漆器工艺和金属工艺三、陶瓷工艺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物画一、初唐画坛二、“画圣”吴道子三、仕女人物画四、孙位及其《高逸图》五、五代人物画第三节山水画一、青绿金碧山水画二、水墨山水画三、五代山水画第四节花鸟杂画一、花鸟画的兴起二、画马画牛名家及其代表作三、五代花鸟画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第六节石窟陵墓壁画一、石窟壁画二、墓室壁画第七节雕塑艺术一、石窟雕塑二、陵墓雕刻三、陶俑第八节建筑艺术一、都市规划与宫殿建筑二、寺塔建筑三、陵墓建筑第九节工艺美术第六章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第三节辽、金、西夏绘画辽代绘画金代绘画第四节元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道释壁画和人物画第五节雕塑艺术宋代雕塑辽、金、西夏的雕塑元代雕塑第六节建筑艺术一、宋代建筑二、辽、金的建筑三、元代建筑第七节工艺美术宋、辽、金的工艺美术元代的工艺美术第八节绘画理论宋代的绘画理论元代的绘画理论第七章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明代绘画明初画院及浙派吴门派及“吴门四家”明代写意花鸟画董其昌及其绘画理论版画艺术(附清代版画)第三节清代版画清初画派宫廷绘画与郎士宁扬州画派晚清绘画(附画报印刷与新美术教育)第四节工艺美术与建筑工艺美术明清故宫与皇城私家园林第八章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的美术(1911—1966)(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民国时期的美术变异中的传统绘画异军突起的西洋画新木刻运动雕塑和建筑第三节新中国初期的美术新国画油画版画新年画和连环画雕塑复习(4课时)主要参考书:《中国绘画通史》三联出版社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潘天寿《中国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逊裴文中《中国旧石器的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出版社 1955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第一节 概述史前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上又叫石器时代。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2、《宾客图》唐3、《执扇宫女图》唐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60、《牡丹蕉石图》徐渭 61、《荷花小鸟》朱耷清62、《山水》朱耷清 63、《荷花水鸟》朱耷清64、《落花游鱼图》恽寿平清 65、《设色花卉册》恽寿平清66、《墨竹》郑板桥清67、兵马俑秦《说唱俑》东汉《对坐书吏俑》晋《女立俑》唐《双女俑》唐《三彩马》唐《骆驼载乐俑》唐《三彩釉骆驼》唐《马踏匈奴》汉《伏虎》汉《天禄》南朝《飒露紫及丘行恭像》唐《青骓》唐《云冈石窟释迦坐像》北魏《菩萨与比丘尼立像》西魏《奉先寺巨型造像》唐《菩萨立像》唐《迦叶菩萨天王》唐《迦叶立像》唐《乐山大佛》唐《鉴真坐像》唐《晋祠侍女群像》宋《晋祠侍女立像》宋《青瓷大莲花尊》南朝《青瓷龙柄凤头壶》唐《白瓷兽耳瓶》隋唐《唐三彩贴花龙耳瓶》唐《汝窑青瓷盘》宋《龙泉窑三足炉》宋《均窑三足洗》宋《黑釉雕剔花卉瓶》宋《青花瓷器》元《司母戊鼎》商《四羊方尊》商《人面纹方鼎》商《毛公鼎》西周《莲鹤方壶》春秋《马踏飞燕》东汉《长信宫灯》西汉《玉壶春瓶》明《金釉翠嵌宝石凤冠》明《枇杷》虚谷近代《桃实图》吴昌硕近代《虾》齐白石《荷花蜻蜓》齐白石《九方皋》徐悲鸿《田横伍佰士》徐悲鸿《山村飞瀑〉李可染《小龙湫一角》潘天寿《流民图》蒋兆和《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曙光普照乾坤》刘海粟《鸡冠花》林风眠《齐白石像》吴作人《开国大典》董希文。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 “大小李将军”(唐):李思训: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
(2)水墨山水:<1>王维: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中国美术史

1、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也是三国时最著名的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八绝”之一。
他最擅长画龙虎,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使孙权信以为真,说明他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技巧。
他主要是画人物,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相传是根据康僧会来吴地传法时携带的印度佛像画范本绘制。
他的佛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谢赫评他::“观其风骨,擅名不虚,在第一品质”。
但是曹不兴没有作品流传于世。
2、卫协西晋画家,是曹不兴的弟子,在西晋画坛上有“画圣”之称。
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实及道释题材的作品。
谢赫对卫协的评价很高,把他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并评价他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
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顾恺之在《论画》中曾说他的画“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推崇他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他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3、职贡图南朝梁元帝萧绎所作,绢本设色。
《职贡图》技法朴拙,人物写实,神情生动,笔法简练,绘有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滑国、末国等十二个外国使者,画面按各国使节形象分段排列,旁有题赞,介绍各国风物人情。
据《石渠宝笈初编》记录,此卷原绘有们5国使臣,现仅存12段。
画中人物比例准确, 铁线描遒劲流畅, 敷色高雅古朴, 体现了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水平。
此摹本不但是了解南朝人物绘画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古代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重要史料。
4、《北齐校书图》北齐杨子华所作,绢本设色,在宋代有白描与设色不同摹本。
内容为描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
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
画中人物不同于“秀骨清像”,人物形象特点鲜明,面型较长,发际也较高,额圆颐方,略呈鹅卵形,此类风貌在早期作品中实属罕见,与北齐娄叡墓壁画相合。
相互印证,大致可以看出北齐高水准的人物画风格。
5、宁懋石窟北魏横野将军甄官主簿宁懋墓祭祀宗祖的石室建筑,约建于北魏孝昌三年(527)。
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

帛画《人物驭龙》、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龙凤》陈家大山,战国时期《人物驭龙》巨大的龙体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空间,奋步急行,大有冲出画面之势,男子从容自势,系带都随风飘扬,烘托遨游的快感,龙的形象被设计成舟行,其下有云纹状物体承托,仿佛主人公在天河中遨游一样,这种空间交错的意象使全图神秘奇幻的色彩更加浓郁。
《人物龙凤》宽袖长袍的女主人公摇曳的衣裙宛若轻柔翻卷的花瓣托起人物冉冉上升,风鸟华丽的羽尾翻到了鸟首的上方,使得风鸟的形象格外意气风发。
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体性绘画作品。
两幅画放在墓室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都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战国的帛画向我们透漏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已经形成升天图西汉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
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或人类始祖女娲);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下方有双龙相对,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天国的入口有两人对坐。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在龙尾相近处又分隔开上面的人间景象与下面的幽冥境界。
其上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等怪兽分布周围。
从此画的内容可见,其意图无非是祈求死者的灵魂升天,精心刻画的墓主人形象,其尊贵的仪容和庄严富态的神情表现出显赫的盛事,他在线了古神话传说中各种动物形象以及拟人化的神异形象,充满着非凡的活力和缤纷浪漫的奇幻色彩,,显示出画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现了秦代雕塑艺术 的辉煌成就。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墓室壁画和画像石、 画像砖的丰富内容,反映 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 观念。
汉代工艺品
漆器、铜镜、织锦等工艺 品的精美绝伦,体现了汉 代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书法艺术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其代表 作《洛神赋图》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 艺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现代美术的另一种重要流派,它摒弃了传统艺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强调艺术 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表现。抽象主义艺术家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抽象元素来表达自己 的内心世界和对宇宙万物的理解。
多元文化的融合
现代美术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趋势。艺术家们不仅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还 积极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青瓷等著名品种。
03
近现代美术
近代美术的变革与发展
01
西方艺术的传入与影响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西方艺术的透视法、明暗法、色彩学等技法和理念,为中国
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段。
02
传统艺术的变革
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家开始对传统艺术进行反思和变革。他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北宋 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画”之一。
近现代美术名作鉴赏
《虾》
01
齐白石的代表作品,以水墨画技法表现虾的灵动和生机,展现
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巧。
《黄山图》
美术史 作品鉴赏

1.《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2.《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
此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绘画通史,文章体裁新颖、材料丰富,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全书共分十卷,内容大致包括四部分: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
作者通过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宋代风俗画两宋时期绘画发展中的另一重要现象就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城乡生活的风俗画作品。
出现了诸如善画京师车马的高元亨,专长画骆驼的冯清,画船的蔡润,画“太平车”、“江州车”、“欢楼”的支选等。
这些画家大都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把绘画视野从描绘仙佛贵族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注重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同时展示了宋代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水平。
张择端,山东人,曾攻读儒业,后学画,擅长画建筑车船风俗题材,曾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厘米,横527、8厘米。
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中国美术史》118页精品

精选2021版课件
26
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 色: 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 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 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 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 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 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 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 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 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 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7
雕塑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
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陶 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分, 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代表作品 有: 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 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 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 鸟等。
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
基本消失
精选2021版课件
22
第三章 战国、秦、汉 美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3
帛画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 墓出土, 高31厘米, 宽22.5厘米, 画一贵妇着宽 袖细腰长裙, 侧身向左, 合掌而立, 在腾龙舞凤
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
精选2021版课件
3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 术
精选2021版课件
33
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 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 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 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 “古画皆 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 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005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四章(1) 秦荣辉

三、石窟造像
我国的石窟造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至 13 世纪。
佛教造像: 材质 铜雕、石雕 泥雕、木雕、陶雕、崖刻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 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 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麦积山石窟壁画《 麦积山石窟壁画《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据考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是 麦积山现存最完整的藻井。尽 管藻井前半部已严重塌毁,但 后半部余下的七身飞天色彩艳 丽,线描清晰。印度梵音称飞 天为乾闼[tà]婆,又名香音神。 此藻井中的七身飞天,程式化 地上身赤裸,舞带飘忽,临空 飞舞。其造型优美,姿态轻盈。 飞天、浮云以纤细的铁线描勾 画,表现其临风飘浮;飞天的 肌肤、面容用纯白平涂,体现 其洁白如玉;双唇、花饰以朱 砂点染,则玲珑剔透;衣裙飘 带,以青绿叠染,则端庄舒展 有韵致。作者先用比较淡的土 红色随意勾画出轮廓形象,再 涂上一层薄薄的白粉,然后敷 以色彩,最后以浓墨焦线勾勒。 其处理手法是古朴博大处见精 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一些石器开始蜕变为礼器,这些非实 用性的工具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的 还有精美的花纹。与实用的工具相比,它们更能反映当时的美术 发展状况。
由于玉的材质比一般用于制作生产工具的石料美丽,所以玉器在 这时又作为原始部落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 巫术色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我们可以在红山文化、良渚文 化出土的玉器中找到这种原始图腾崇拜的踪迹。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制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
——原始社会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旧石器时代美术(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由 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史前 时代又叫石器时代。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铲 大汶口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三、彩陶与黑陶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品种。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文化
彩 陶 盆 绘 五 鱼 纹
仰 韶 文 化
彩陶鱼纹盘 半坡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青铜器上一些复 杂的部件、立体的附饰和活动的提梁,并不能一次铸造成功, 而必须采取二次铸造法或分铸法来完成。
春秋中期,还出现了失蜡铸造法。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 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
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 山文化及大地湾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 窑文化,末期有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较重要的文化有属于新 石器早期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的大溪文化, 以及属于晚期的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城以北较重要的 是红山文化,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鉴于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社会 生活的实际影响,文化史上常用“青铜时代”来指称这个时 代。
夏、商两朝尤其是商代,各种造型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 各种纹样和造型都被附上神性的权威。
西周的青铜器,造型简洁,却又有韵律感,体现出一种严整 而富于法度的理底 沟 类 型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 陶 蛙 纹 瓮
马 厂 类 型
黑 陶 蛋 壳 杯
龙 山 文 化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鸮形陶鼎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春秋以降,造型艺术不复有神性的观念和严格的规范。这种 时代性的趋向到了战国时期更加明显,现实生活题材开始进 入战国时期的各种品类样式的艺术品中。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与红铜相比,青铜具有熔点低和硬 度大等优点。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6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器物的合金 配方,称为“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 的文字记录。
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使用打 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以此为标志, 开始了新石器时代。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美术 (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中国本土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山西芮城西侯度遗 址距今也有180万年,与之同属早期遗存的还有陕西蓝田猿 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 万年)等;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 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他们都距今约10—20 万年;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 年),在美术史上常提到的还有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 3—2.7万年。
人 头 器 口 彩 陶 瓶
大 地 湾 文 化
陶 象
龙 山 文 化
彩 塑 女 神 头 像
红 山 文 化
陶裸体女像 红山文化
双凤朝阳牙雕 河姆渡文化
五、岩画与建筑
岩画 内蒙古阴山
返回主目录
岩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返回主目录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
——夏、商、周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节 壁画、帛画和漆画 第五节 建筑与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