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5篇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5篇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5篇编写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2、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每组一大盆水、一块擦手毛巾。

2、每组一个筐,内有雪花片、泡沫、硬币、棉签、圆铁片、塑料瓶、铁钉、记号笔若干。

3、个人记录表每2人一张。

重点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怎样帮助蚂蚁过河?(幼儿开动脑筋:游泳圈、小船等)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与浮的概念,认识沉与浮的标记师:为什么游泳圈可以帮助小蚂蚁呢?出示沉与浮的标记,指导幼儿如何画标记。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帮助小蚂蚁的方法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等一会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这些材料放进水里一个个试一试,2个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请一组幼儿讲解记录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签等会浮上来,圆铁片、硬币等会沉下去。

4、引导幼儿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辅助材料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5、展示幼儿探索结果。

请个别组幼儿讲解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三、结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要玩水,学会自救。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你们的帮助下,小蚂蚁已经上船了。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不要到河边玩水,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游泳圈、盆、木头等物品自救。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沉和浮》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沉和浮》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沉和浮》教案《改变浮和沉》教案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小学王维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能够改变的;了解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浮沉的改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研究打算,实验验证;明白解决同一问题能够用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愿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欢乐,明白把大伙儿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科学最全面的结果;意识到科学就在周围并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先独立摸索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然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实验验证,并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现象。

2.难点:探究归纳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三、教学预备1.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两个烧杯(一个半杯清水、一个半杯盐水)、鸡蛋数个、蛋壳一个。

2.分组材料:烧杯两个、鸡蛋1个、塑料小瓶一个、螺母数个、注射器一个、折叠金属片一块、盐、玻璃棒一根、干抹布一块。

四、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大伙儿会游泳吗?假如可不能游泳,在水里会如何样?(沉下去)在约旦和巴勒斯坦的交界处,有一个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叫死海。

在那儿,有一个隐秘,想明白吗?认真看视频,看谁能发觉那个隐秘。

(播放人们在死海里漂浮的视频)生:人浮在水面上,没有沉下去。

师:看大伙儿的表情,有点不可思议啊!接下来,还会有不可思议,做好心理预备啊!(二)新授(1)浮沉是能够改变的师:[出示鸡蛋1]这是什么?生:鸡蛋。

师:放入水里会如何样?认为浮的举手,认为沉的举手,意见不同了,如何办? [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2]这是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如何样?如何明白?[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3]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如何样? [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4]这是什么?生:依旧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如何样? [放入水中:浮现来了]师:咦?你想可能是因什么缘故?生:猜想汇报。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案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案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改变浮和沉教学内容:物理实验-改变浮力和沉力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和沉力的概念;2.掌握改变浮力和沉力的方法;3.理解浮力和沉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改变浮力和沉力的方法以及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和沉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水槽、不同材质的物体、秤、浇注器等;2.实验材料:金属块、木块、泡沫块、橡胶球等;3.实验工具:尺子、计时器等;4.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个金属块和一个木块,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块和木块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属块和木块在水中的行为不同?二、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改变浮力a.告诉学生即将进行的实验:用金属块和木块制作一艘小船,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b.学生分组制作小船,每组分别用金属块和木块作为船体。

c.学生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中,记录下船浮在水中的情况。

d.学生思考并回答:金属块和木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浮力?2.实验2:改变沉力a.老师出示一个橡胶球和一个木块,学生观察并回答:橡胶球和木块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b.学生思考并回答:橡胶球和木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沉力?c.老师要求学生预测一种方法能够改变橡胶球在水中的表现,然后分组进行实验。

d.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制作球体,将它们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并记录。

e.学生思考并回答:使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的球体可以改变橡胶球在水中的表现?三、实验总结(10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和形状对浮力和沉力的影响。

2.学生总结浮力和沉力的概念以及改变浮力和沉力的方法。

3.学生思考并回答:浮力和沉力对物体浮沉有哪些影响?四、拓展练习(15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真实情况下的浮力和沉力变化。

2.学生小组互换实验结果,再次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总结(5分钟)1.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三、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橡皮泥、塑料模型、橡皮鸭子、食盐、装水的玻璃瓶、、沙土、鸡蛋、玻璃水槽、潜水艇模型。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乒乓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仔细观察。

为什么两个一样的模型放在水中,一个浮另一个却沉呢?生百思不得其解。

师揭示谜底,沉下去的那个里面装满了水。

看来物体的沉和浮是可以改变的,引出课题:改变浮和沉
二、引领探究:
1、把准备的材料放到水中有沉有浮。

提出探究问题:你有办法让浮着的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吗?
2、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

3、发放材料,实验验证。

(教师巡回观察,并留意成功的方法)
4、小组展示各自成功的方案。

5、视频播放:橡皮泥的浮沉、鸡蛋的浮沉
6、总结:
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给物体附着浮的物体
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给物体附着沉的物体
(三)拓展活动
1、潜水艇是怎样完成沉浮的?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用模型实验
小结:改变自身的重量
板书设计:
改变沉和浮
重量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液体。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探究活动一: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1. 教师提出问题: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

三、探究活动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教师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

四、生活实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这些实例都是利用物体的浮沉原理来实现的。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及反思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及反思

12、改变浮和沉【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教学目标】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演示小魔术: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研究改变液体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2.学生猜想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去。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4.学生验证。

5.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6.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

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活动二:研究改变形状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12、改变浮和沉【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演示小魔术: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研究改变液体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2.学生猜想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去。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4.学生验证。

5.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6.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

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活动二:研究改变形状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共五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共五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共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见过潜水艇吗?在哪儿见过呢?生:在电视上;生:在课外书上;生:在《军事天地》上。

师:现在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播放一段潜水艇在水中上下沉浮的录象)。

师: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潜水?生:为什么潜水艇能上浮与下沉?师:大家提出很多关于潜水艇的问题,那潜水艇为什么会在水中自由沉浮呢?这节课就来研究有关沉浮的秘密,学习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评析:课一开始就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潜水艇这个对学生来说比较神密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的情景。

这样,一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学生浓浓的求知欲引发出来。

二来,设下悬念,为以后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三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会会观察,会发现,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二、探究合作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袋,看一看袋内有什么物品?(学生观察)生:有三个玻璃瓶。

师:将三个玻璃瓶分别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实验。

师:哪个组先来汇报第1组:一个玻璃瓶浮在水面,另一个玻璃瓶沉在水底。

第2组:沉在水底的玻璃瓶中有水,浮在水面的玻璃瓶中没有水。

第3组:一个玻璃瓶浮在水中央。

第4组:浮在中央的玻璃瓶只有一半水。

师:浮在水中央的我们把它叫做悬浮。

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沉下去的玻璃瓶浮起来,使浮的玻璃瓶沉下去?使悬浮的玻璃瓶上浮或下沉。

生:将上浮的玻璃瓶中倒满水,就沉下去了。

生:将上浮的玻璃瓶中倒重物,就下沉了。

悬浮玻璃瓶把水倒掉就上浮。

师:你们的想法一样吗?生:(齐)是。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大家动手试一试。

(学生实验,老师分组进行辅导)师:谁来汇报。

生:上浮的玻璃瓶倒满水就下沉,把下沉的玻璃瓶中的水倒掉就上浮,悬浮的玻璃瓶倒掉水就上浮。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_青岛版(六年制)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_青岛版(六年制)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_青岛版(六年制)青岛出版社12、改动浮和沉一、教学目的: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定;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定。

2.体验到迷信探求成功的快乐;看法用学到的迷信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动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先生独立设计实验,迷信、实事求是的描画实验想象。

三、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植物体的沉浮,并归结方法。

四、教学预备:鸡蛋、橡皮泥、塑料瓶、食盐、装水的烧杯、圆形水槽、沙土五、教学进程描画:创设情境提出效果1.提出效果。

同窗们,上节课我们探求了幽默的浮沉现象,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员下面要做的实验。

教员边演示边解说: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如今教员把鸡蛋区分放入两杯水中,请同窗们细心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师把鸡蛋放入1号杯中〕你看到了什么?〔先生说看到的现象〕教员把鸡蛋取出来,还是同一个鸡蛋,教员把它放入2号杯,你又看到什么?〔先生说看到的现象〕看到这两种不同现象,你有什么效果?〔先生提出效果〕师:经过同窗们提出的效果,教员听出来了,是啊,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可以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动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讨怎样改植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动浮与沉〕阅读实验声明!2.引导先生停止猜想。

首先请同窗们依据生活阅历,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先生猜想,引导先生〕师:同窗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教员给每个小组预备了一份异样的资料,一个塑料烧杯,一个生鸡蛋,一根搅拌棒,一袋食盐,〔强调做实验一定要留意,不要将鸡蛋打破,玻璃棒搅拌时不要收回碰撞声响〕请小组长把生鸡蛋领回去。

是不是有点刻不容缓了!那就赶忙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进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下去了。

〔先生验证〕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下去的?〔先生回答〕小结:在水中放入过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遭到浮力比在清水中遭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下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精选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要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

3、培育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发展思想。

4、培育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研究的思想质量。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优异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课要点:学生经过亲历四个活动,研究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教课准备:1)实验资料:泡沫块、小桶、木棒;橡皮泥、铁块、螺丝帽、铁环、铁钉、石头;鸡蛋、土豆、盐、小棒大饮料瓶、眼药水瓶;小潜水艇2)辅助资料:橡皮筋、抹布;3、多媒体课件及投影。

教课方法:实验法、小组研究、比较实验法。

教课时间: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1、激趣游戏:2、讲解本课用的部分器械,比方皮筋在本课中只做辅助资料,不作为研究对象等。

二、导入:T: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T: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什么?S:浮T:另一种是什么?S:沉[ 板书:浮沉](中间先不写“和”字)T:老师这儿有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桶(这三个小桶要在课前准备中设计一个是空的;一个是装多半水,使小桶能在水中浮着但大部分没入水中,近似于悬浮;第三个装入螺丝帽、铁块、石优等使小桶能沉入水中),猜一猜(老师拿起一个放在水槽上方),是浮还是沉?第二个呢?第三呢?T:谁来说一说,你以为老师使用什么方法使浮着的小桶沉下去了呢?S:里面装上东西了?T:装什么东西可以呢?S:水、石头、沙子等等T:刚刚同学们想了好多种方法让浮着的小桶沉下去,在水中上调的物体还有好多种,能否是也能想方法让它们沉下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教课过程:(一)、借助附带物的多少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1、借助附带物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1)介绍认识、分类实验资料;T: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实验资料。

这些资料我们在上一节课时大多都已经认识了,此刻请小组快速谈论一下,把你以为在水中上调的物体放在水槽的左侧,把你以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放在水槽的右侧,假如你不确立,可以放在水里试一试,分好后立刻坐正直,看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快,好,开始。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精编版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三、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器、潜水艇模型、水槽、多个外观相似的鸡蛋(其中一个用注射器抽出大部分蛋清)2.分组材料:三杯水、鸡蛋、塑料小瓶、螺母若干、注射器、折叠金属片、盐、玻璃棒、泡沫塑料。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根据你的经验,把塑料瓶放在水里会怎样?生:浮上来。

师:[出示折叠金属片]这块金属片呢?生:会沉下去。

师:猜得对不对,怎么知道?生:放入水中试一下。

师:[放入水中,果然小瓶浮,金属片沉]看来,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2.探究(1)浮沉是可以改变的师:[出示鸡蛋1]这是什么?生:鸡蛋。

师:放入水里会怎样?认为浮的举手,认为沉的举手,意见不同了,怎么办? [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2]这是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有把握吗?怎么知道?[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3]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有把握吗?多大把握?[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4]什么?生:还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多大把握?[放入水中:浮上来了]先后出现的四个鸡蛋创设一种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产生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并顺理成章地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科学事实。

师:咦?100%的把握,结果却恰恰相反,你想可能是因为什么?生:猜想汇报。

师:有了猜想就要验证,你来看看!生:发现它轻,上面有个小孔。

师:鸡蛋变轻了就会浮上来吗?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下面再看这个鸡蛋[取出蛋2或3]它在水中是怎样的?生:沉。

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浮与沉》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浮与沉》教案

16 改变浮与沉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课《改变浮与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用实验验证;初步掌握通过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及科学的双刃剑作用。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了解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2.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教法:引导观察,演示法学法:实验观察法,合作讨论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水槽。

2.分组材料:水,土豆块,装沙子小瓶,气球,盐,木条,空瓶子,橡皮泥,大头针,泡沫塑料,螺丝帽,细绳,空易拉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幻灯片,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请观察关于潜水艇工作原理的图片,谁能说说潜水艇沉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指名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

2、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常见的物品中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吗?请同学们写一写(课件出示写一写)。

3、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自主探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1)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使沉下的物体浮上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3)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刚才我们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重量、改变水的比重,附着浮的物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了上来。

活动二:知识迁移探究: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师:同学生的表现非常棒,都能通过动手实践,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你们还能开动脑筋再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吗?(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生交流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重量和改变水比重,附着沉物体使浮在水里的物体沉下去了。

小结:师:如何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鸡蛋、塑料小瓶、钉子、钩码、泡沫板、食盐、沙子、乒乓球、铝片等。

2、烧杯、水槽、实验记录单。

3、微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

来跟着老师一起检查一下小组里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老师给大家的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讲解实验用品和实验注意事项等)1、组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进行实验,学会合作,不要大声喧哗。

2、把物品放入水槽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将水溅到桌子上。

3、按是否上浮和下沉将物品分成两类。

二、探究活动(一)实验一:观察物体的浮和沉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

来跟着老师一起检查一下小组里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老师给大家的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讲解实验用品和实验注意事项等)1、组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进行实验,学会合作,不要大声喧哗。

2、把物品放入水槽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将水溅到桌子上。

3、按是否上浮和下沉将物品分成两类。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试验吧!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同学们马上收拾好实验用品,准备把你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生:收拾用品,坐好,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适时评价鼓励。

(二)实验二: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会沉入水底,那大家想不想再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改变它们在水里的浮和沉呢?生:想!师:同学们真有探索精神!那么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实验,改变浮和沉。

一起看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先选择2种实验物品,然后设计出实验方案。

方法越多越好。

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改变浮和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科学》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

2.了解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采取的方法。

3.知道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4.对物体浮沉状态的转换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初步掌握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5.养成创新思维,自主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6.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体会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四、教学方法指导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验验证法五、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皮筋、泡沫、玻璃瓶、铁钉、钩码、橡皮泥、实验记录单、水槽、抹布等。

教师演示实验:皮筋、水槽、铁钉、鸡蛋、橡皮泥、钩码、泡沫、玻璃瓶、玻璃片、木块、盐、塑料棒、烧杯、抹布。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枚生鸡蛋和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请看,这里呢还有两杯水,现在我要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师把鸡蛋先后放入1号、2号烧杯)师:同样一枚鸡蛋,先后放入两杯看起来相同的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说看到的现象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坐。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为什么鸡蛋在1号烧杯中是沉入水中的?而在2号烧杯中却是浮在水面上的?(生:因为2号烧杯里加入了食盐师:嗯,你通过大胆的猜想,解释了这种现象。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吗?生:死海的启发/看书。

师:你不仅掌握了很多课外知识,还善于思考。

等一下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吧!)师:看来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

师:是的,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枚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一下,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学生猜想)生:我认为2号烧杯里面加入了食盐师:哦,这是你的想法,好请坐生:两杯水的多少不一样师: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杯水是一样多的,观察很重要。

生:我认为2号烧杯里面加入了醋师:你这样认为的,好请坐师: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科学不能仅仅靠猜测,要得到正确的科学结论,我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一勺一勺的加食盐,注意用玻璃棒搅拌的方法,食盐完全溶解需要一个过程,请同学们耐心等待)师:同学们现在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吗?师: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

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下去的物体都能浮上来,还有很多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一下?生:想(二)探究新知师:每个小组面前都有帮助大家研究的实验器材,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铁盘中的器材?找学生观察铁盘里的实验器材并介绍:橡皮泥、玻璃瓶、泡沫、铁钉。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判断一下:如果把铁盘中的物体放入水中,哪些能够上浮,哪些能够下沉?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

师:看来,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泡沫、玻璃瓶是浮在水面上的,而橡皮泥、铁钉是沉入水中的。

师:今天有一种器材我们是第一次同它打交道,就是盛水的这个“水槽”师:旁边还要三个辅助器材:橡皮筋、钩码、木块。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指板书课题)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呢?生:能师:这么有信心!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会设计出合理的实验。

来,动手实验之前,我们先对照实验材料,想一想,今天的实验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生:钩码要轻轻地放入水中师:对,物品要轻拿轻放,水槽是玻璃器材,别把水槽打破生:别被铁钉扎破手师: 是啊,安全最重要。

生:小心别把水洒出来师:如果不小心洒出来,我们应该?生:用抹布擦干净。

……师:老师这里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温馨提示,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温馨提示1.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材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2.小组讨论出一种方法,立即通过实验验证。

3.验证实验成功,由1号同学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4.物品要轻拿轻放,正确使用和爱护实验材料,保护好自己。

5.及时清理桌面,保持整洁、有序。

(找同学逐条读)师解释第二条“实验记录单”师:好了,同学们,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那就让我们尽情的来探究吧!师巡视学生的实验。

汇报交流总结结论师:请同学们停下来,马上整理好实验器材。

科学家们在实验结束后总是会整理好实验材料的!别忘了,把你的小手也擦干净。

师:这个小组实验器材已经整理好,并且安静坐好!(都不错)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相信收获不少吧!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生举手汇报,拿着实验记录单上展台展示。

)师:在这个同学交流前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上来交流的同学要说明你介绍的是哪个物体?实验前在水中是浮还是沉?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实验方法改变了这种状态?最后说明从这个实验你们小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第二、我们知道善于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和自己小组的记录对比一下,看看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好!生开始交流(注意学生的书写)(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纠正:师:老师重复一下这位同学的讲解::我们小组研究的物体是橡皮泥,实验前的现象是浮在水面上的,我们的方法是把它放在泡沫上,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泥沉入水中。

这样完整的描述,同学们能听得更明白。

来,你再来试着介绍下一个物体)预设:①(绑泡沫)你们听清楚了吗?他们是将橡皮泥与塑料泡沫绑在一起,借助泡沫,橡皮泥就浮在水面上了。

你们可真有办法!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木块,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总结为借助物体(板书:借助物体)其他小组,还有让橡皮泥浮到水面上的方法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②(捏小碗)这个方法太有创意了!你们把橡皮泥捏成了小碗的形状,也就是说改变了什么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了?(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归纳得非常准确。

(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③其他小组,还有别的好方法吗?生交流。

这个方法也不错!橡皮泥浮在了水面上。

那铁钉,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浮到水面上的?有不同的方法吗?(装到玻璃瓶子里!)非常棒,借助玻璃瓶子让铁钉浮在水面上,这也是借助其它物体。

这个方法不错!把玻璃瓶装满水,让玻璃瓶变重,玻璃瓶就沉下去了。

其实这也是借助其它物体的方法,只是这个物体是“水”这是你们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小结:师:同学们不但交流的精彩,而且总结的能力也让人佩服,让我们看着黑板,我们这节课探究了改变物体浮和沉得方法有:齐读(指板书)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其它的物体。

师: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继续完善你的实验和实验记录单。

生继续完善实验师:整理好实验器材马上坐好,别忘了擦小手啊。

师:当然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三)生活中的应用师: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物体的浮和沉的方法应用也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地方用到了改变物体的浮和沉的原理呢?生举例说明1.轮船师:你认为轮船应用了哪种方法改变了浮和沉?提示学生轮船是用钢铁做的,钢铁本身是沉入水中的,我们把钢铁组合成轮船,是改变了它的?对了,那么轮船是应用了哪种方法?2.死海师:你了解的真多,但是死海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力量,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改变的。

3.游泳圈师:对了,我们夏天去海边游泳时经常会用到,那么你能说一下这又是应用了哪种方法吗?借助物体。

师:同学们你知道如何打捞沉船的吗?生:往上拉师:小船我们可以施加拉力把它打捞上来,但是如果是很大的船那怎么办?(出示课件简单介绍)师:通过老师的介绍,你能总结一下在打捞沉船的过程中使用了哪种改变浮和沉的方法吗?)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实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改变物体浮和沉的例子,这里老师还有一个小资料,我们一起看一下: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海叫死海,(课件)死海里,竟然没有鱼、没有虾没有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无鱼无虾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泳,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水面上,(图片)甚至还能看报纸呢!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可以在死海里自由游泳,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水面上呢?(学生自由说说)师:你的真多真丰富,确实因为死海里的水确实含盐以及其他矿物质很高,也就是死海里的水和我们常见的水什么是不一样的?(比重)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想到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用今天学过的科学道理加以解释,真的是学以致用了。

(四)总结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谈谈收获)师:你们的收获还真多,老师感到很欣慰,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探究出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

老师真为你们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感到高兴。

好,下课!附板书:改变浮和沉1.改变液体的比重2.改变物体的形状3.借助其它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