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合集下载

微生物5 抗酸染色

微生物5 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
原理:
由于分歧杆菌的胞壁含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 可采用加温、延长着色时间或提高染料浓度等手段使其 着色。但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 脱色。故分歧杆菌又称为抗酸杆菌,这种染色方法又成 为抗酸染色。
延长时间:5min 提高染料浓度:初染用的酸复红浓度是革兰染色酸复红浓 度的10倍 盐酸酒精:脱色能力远远强于95%酒精
原理: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 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 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 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 质为兰色。
注意:不要使染液沸腾,若蒸发减少,可待玻片 稍冷却后适当补充。
(2)待玻片冷却后,用水缓慢冲洗,用吸水纸吸 干。
(3)脱色:滴加3%盐酸酒精,轻晃玻片,直至 无红色液体流下为止,一般作用1—3min*,水 洗,吸干。
(4)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min,用水冲 洗后吸干。
(5)
*:不同文献报道不同,范围在30s至3min
П、漂浮集菌法。取晨痰2—3ml放入100ml三角瓶内,加1—2倍量 40g/lNaOH溶液,经103.43Pa高压灭菌20—25min(或煮30min)。 冷却后滴加汽油0.3ml,瓶口盖玻璃纸加塞,塞紧瓶口,置振荡器 或手摇振荡10min,再加蒸馏水至满瓶口而又不外溢,静置10— 15min,将已编号的洁净载玻片盖在瓶口上,静置15—20min,取 下载玻片并迅速将载玻片翻转至浸膜向上,或用接种环取瓶口液面 物涂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做抗酸染色或金胺“0”荧 光染色,镜检。
Giemsa染色,X1000
恙虫热立克次体, X1000

5-111121-抗酸染色

5-111121-抗酸染色
无鞭毛产气荚膜杆菌荚膜染色小鼠肝涂片10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迅速局部肿胀周围皮肤有捻发音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11牛乳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五)
痰标本抗酸染色 厌氧菌形态培养 分枝杆菌培养 麻风杆菌形态观察
2011-11-21
(一)厌氧菌的形态培养
• 经呼吸道、接触感染 经呼吸道、 • 引起麻风病 瘤型麻风(开放型): ):传染性强 瘤型麻风(开放型):传染性强 结核样型(闭锁性): ):传染性弱 结核样型(闭锁性):传染性弱 • 微检: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是诊断麻风的 微检: 主要依据
28
麻风杆菌的抗酸染色
29
抗酸染色
原理: 一、原理:
• 抗酸性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的细胞壁内含有 抗酸性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用一般染色不易着色,需用强染剂(5%石 所以分枝杆菌用一般染色不易着色,需用强染剂(5%石 炭酸复红溶液)加温或延长染时间才可着色。 炭酸复红溶液)加温或延长染时间才可着色。但分枝菌 酸与染料结合后,又很难被酸性脱色剂(3%盐酸酒精 盐酸酒精) 酸与染料结合后,又很难被酸性脱色剂(3%盐酸酒精) 脱色,因而被染成红色,故名抗酸染色。 脱色,因而被染成红色,故名抗酸染色。 •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 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 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 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 非抗酸性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菌(非抗酸性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二抗酸染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法
将革兰氏高阳性细菌中的壁 酸 与背景染色分开,常用于 诊断 结核病和防治控制。
牛乳杆菌株的用途
抗酸染色中采用牛乳杆菌株 作为阳性 细胞壁酸标准菌, 以方便实验检测。
石蜡切片
为保证切片的纵向完整和平 面整齐, 采用质较软而黏稠 的石蜡先切得到小 块,再将 其切成0.3-10微米的块。
样本采集和处理
2. 涂层均匀度较差
可能是涂层次数不够多造成。
4. 样本质量差, 细胞数太小或涂片 太薄
不能达到有效检查的目的。
实验改进及展望
改进措施
我们将加强实验技术指导、提高实验室安全防 护意识,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规范操作。若实验 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停止操作并及 时向教师报告。
进一步应用
可以将该方法拓展解放到环保、医药、食品行 业甚至其他应用领域中,为各个领域提供快速、 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
4. 脱色
加热固定涂片
加热条件
采用显微镜加热载玻片的方法固定涂 片,温度 不宜过高,保持载玻片不会破裂。
加热必要性
涂片制得后,用火炙置于Bunsen燃 气表面,使细菌细胞壁的脂质软化、 附于玻片 上,避免在染色过程中脱 落和变形。
脱色
脱色原理
抗酸染色中用稀硝酸脱除背景色, 使细菌时为红色或粉红色,背景为蓝色。
脱色方法
用70%的乙醇脱色涂片或用1%的酸酒 母进行脱色,然后用自来水将药液冲洗干 净,以去除 剩余的沉淀。
抗酸染色
1
染色需知
抗酸染色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指导进行,
染色方法
2
操作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室安全规 范。
将脱色后的涂片置于第一草酸液中5-
10分钟后,绿青色背景逐渐淡化,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
墨汁染色(负染色法):背景着色而菌体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法称负染色法。

此法用以观察细菌及某种真菌的荚膜等。

3.试剂
印度墨汁。

4.质控
新型隐球菌ATCC32609为阳性,白念珠菌ATCC90038为阴性。

5.操作步骤
脑脊液等其他标本离心取沉淀物或者挑取菌液1环涂于洁净玻片上,然后加印度墨汁1环,覆以盖玻片后镜检。

镜下背景呈黑褐色,菌体无色。

6.结果判断
新型隐球菌可呈宽阔透亮的厚荚膜,背景为纤细均匀的黑色,白细胞被染成黑色不透亮,但核形明显。

7.注意事项
7.1 不要使用过期的印度墨汁。

7.2 墨汁应无污染、无颗粒等。

8.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新型隐球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钦升,周正明,高屹主编.实用医学培养基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周庭银)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抗酸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胞组织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染色效果,以及酸性条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抗酸染色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细胞组织样本- 酸性染色剂- 石蜡切片- 显微镜方法:1. 准备细胞组织样本:从动植物组织中取得所需的细胞样本,并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

2. 染色处理:将细胞组织样本分别置于不同酸性条件下,如酸性溶液中或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3. 洗涤:将染色后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和酸性溶液。

4. 封片:将洗涤后的细胞组织样本置于石蜡中进行封片处理。

5.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对封片后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细胞组织的染色效果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组织的颜色较为明亮,染色效果较好。

而在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组织的颜色较为暗淡,染色效果较差。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酸性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使染色效果更为明亮。

而酸性染色剂可能对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染色效果较差。

进一步分析发现,酸性条件对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边界清晰可见。

而在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结构较为模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边界不够清晰。

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酸性条件对细胞膜的影响。

酸性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破坏细胞膜,使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从而使染色效果更好。

而酸性染色剂可能对细胞膜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难以进入细胞内部,导致染色效果较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酸染色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并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抗酸染色 标本片 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抗酸染色 标本片  PPT课件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 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 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 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抗酸染色
材料: 标本:卡介苗 染液: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美蓝 器具:同革兰氏染色
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3、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美蓝复染1 ’
三、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 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 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 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1’;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用水冲洗后用吸 水纸吸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内容
一、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抗酸染色法(操作)
二、标本片观察: (钩体 、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芽胞杆菌、)
目的要求
掌握抗酸染色技术 掌握钩体,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杆
菌基本形态
一、抗酸染色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 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 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 抗酸染色。

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细菌抗酸染色实验引言: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区分开。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细胞壁结构上存在差异,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复杂,含有双层脂质、LPS(内毒素)等成分,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相对简单,只有一层较为厚实的脂质和Peptidoglycan层。

革兰氏染色方法通过利用胶原褐素(Crystal Violet)、碘溶液(Iodine)、脱色剂(Acetone-alcohol)和洋红素(Safranin)对细菌进行染色,最终根据染色后的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识别细菌。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来鉴定未知菌株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

材料与方法:1. 需要的实验材料包括:未知菌株、凝结酸染色试剂盒(含有Crystal Violet、碘溶液、脱色剂和洋红素)、显微镜、草培液、无菌玻璃片、移液管和吸管等。

2. 实验过程:(1) 取一片无菌玻璃片,用吸管将菌落悬于草培液中。

(2) 将菌液滴于玻璃片上。

(3) 用火焰消毒的钳子将玻璃片置于蜡烛火焰上加热,使菌液彻底蒸发。

(4) 取一滴Crystal Violet滴于菌液上,静置1分钟。

(5) 用清水轻轻冲洗至少4次,使菌液完全清除。

(6) 取一滴碘溶液滴于菌液上,静置1分钟。

(7) 用清水轻轻冲洗至少4次,使碘溶液完全清除。

(8) 滴一滴脱色剂滴于菌液上,静置15秒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9) 取一滴洋红素液滴于菌液上,静置2分钟。

(10) 最后,用清水冲洗至少4次后,用吸水纸吸干玻璃片上的水分。

(11)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逐片观察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执行细菌抗酸染色实验后,观察到样品中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部分细菌样品染色后呈现蓝色,这是由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抗酸染色过程中内外层脂质的覆盖下使Crystal Violet难以穿透细菌细胞壁进入细胞,而碘溶液和洋红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着色没有明显效果;而另一部分样品染色后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对Crystal Violet有相对较弱的保护作用,但脱色剂的处理下导致Crystal Violet的排除,然后洋红素能够被细菌吸收,从而使细菌呈现出红色。

抗酸染色阴性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阴性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阴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抗酸染色技术,观察和分析细菌对抗酸染色剂的反应,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同时学习使用抗酸染色技术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细菌标本- 抗酸染色试剂:尼氏抗酸染色剂、甲苯精制水、1%石碱溶液2.2 实验方法1. 准备细菌标本,并将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2. 将涂有细菌的玻片在空气中晾干。

3. 在顺次涂上尼氏抗酸染色剂、甲苯精制水和1%石碱溶液。

4. 轻轻冲洗玻片,使多余的染色剂洗去。

5. 用纸巾轻轻吸去水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细菌在抗酸染色阴性实验中呈现了不同的反应。

一些细菌显示为红色,而另一些则呈现为蓝色,还有一些细菌没有染色。

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红色细菌:这些细菌显示出对尼氏抗酸染色剂的亲和性,并且在观察下可见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这些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不会阻止染色剂的渗透和沉积。

2. 蓝色细菌:这些细菌对抗酸染色剂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细菌具有某种抗酸性的特征,导致尼氏抗酸染色剂无法渗透细菌细胞壁。

这可能是由于细菌壁对染色剂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使其不能被抗酸染色剂替代。

3. 未染色细菌:这些细菌未能染色可能是由于其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使染色剂无法渗透进去。

这些细菌可能具有特殊的细菌壁层结构或表面性质,使其对尼氏抗酸染色剂无反应。

综上所述,抗酸染色阴性实验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细菌鉴定和分类技术,通过观察细菌对抗酸染色剂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然而,对于某些细菌来说,抗酸染色阴性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测技术进行确认。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抗酸染色阴性实验,观察和分析了细菌对抗酸染色剂的反应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对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虽然抗酸染色阴性实验在细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可以作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技术之一。

抗酸染色的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的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的实验报告抗酸染色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抗酸染色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细胞类型进行抗酸染色实验,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的特征,并分析抗酸染色在细胞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实验结果表明,抗酸染色能够有效地突显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引言:细胞学研究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而在细胞学研究中,染色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酸染色作为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研究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抗酸染色实验,探究其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选取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培养,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 抗酸染色试剂:准备好抗酸染色所需的试剂,如染色剂和酸性溶液。

3. 培养基和培养器具: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保证细胞正常生长。

4.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选取的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2. 抗酸染色:将培养好的细胞进行抗酸染色处理,按照染色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观察和记录:将染色后的细胞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态特征。

4. 分析和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抗酸染色在细胞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结果与讨论:经过抗酸染色处理后,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得到了有效突显。

细胞核呈现出深色,且形状清晰可见,有助于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为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抗酸染色在细胞学研究中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前景:1. 高选择性:抗酸染色对细胞核和细胞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清晰地显示它们的形态特征,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 灵敏度高:抗酸染色对细胞结构的突显效果明显,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节,有助于更准确地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抗酸染色的操作方法2.熟悉抗酸染色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色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图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使其着色,但分枝杆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2.齐一尼氏抗酸染色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杆菌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酸性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亚甲蓝溶液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三.实验材料1.标本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2.试剂抗酸染色试剂1套(石炭酸复红染液、3%盐酸乙醇溶液、碱性亚甲蓝染液)。

3.其他器材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玻片夹,染色盘,染色架,洗夜瓶,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细菌涂片的制备1)涂片:取一张洁净载玻片,从记号笔在背面画一个直径约为1cm的圆圈,在载玻片正面对应区域制作玻片;首先,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火焰附近15cm内的相对无菌区,用接种环在酒精灯外焰上进行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方法用种排取混菌,在我片中间际成直径大约1cm 你圆形自膜续挑取标本混合菌5次,制成厚膜涂片,涂片后烧灼灭菌接种环2)干燥:自然干或在西精灯火焰上方5~10om处略加热烘干3)固定:将干燥后的玻片通过酒精灯外焰2-3次,每次通过时间大约1s.用玻片夹固定。

(2)染色1)初染:用琅片持片标本一端,在涂片区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2~3滴,将涂片区完全覆盖,然后在酒精灯火焰正上方(5~10cm)徐徐加热,出现蒸汽即升高玻片或暂时将玻片移开酒精灯火焰,切勿沸腾,更不能干涸,蒸汽消失后继续加热。

如此反复,保持染液加热3~5min,其间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将玻片移至染色盘上方待玻片冷却后续加染液,以免干涸。

完成加热初染后应待标本冷却,然后再用洗液瓶冲洗多余的染液,将玻片在染色盘上轻轻甩净。

2)脱色:将3%盐酸乙醇溶液滴加在涂片区,并轻微缓慢晃动玻片,进行充分脱色时间为1min.然后用洗液瓶将玻片冲洗干净,在染色盘上轻轻甩净多余的水.3)复染将碱性亚甲蓝染液滴加在涂片区,充分覆盖,染色时间为1min,然后用洗液瓶冲洗玻片,在染色盘上轻轻甩净,将玻片自然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3)观察先用低倍镜(40x)高倍镜(100x)找到染色区域,在该处加1香柏油,然后用油镜观察五.实验结果名称: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染色方式:抗酸染色放大倍数:100x六.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2尽可能地取菌5~8次,以便更好地寻找细菌初染的时间要九分,掌握好加热胡温度4初染结束后须冷却后再用水冲洗5每次冲洗应便水流从涂片区上部区域流下,不可直接对涂片区用洗液瓶大力冲洗,以免破坏涂片区涂层。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讨论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讨论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讨论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抗酸染色技术,了解其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抗酸染色技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它可以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甲苯胺蓝等碱性颜料在强酸条件下与DNA结合,形成紫色或蓝紫色颜料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以被观察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从而达到对细胞核的染色目的。

三、实验步骤1. 取一片已经制片好的标本切片,用甲醛固定5-10分钟;2. 用流动自来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3. 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4. 滴加甲苯胺蓝溶液覆盖标本切片并静置5-10分钟;5. 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6. 用95%乙醇固定染色,每次固定1-2分钟;7. 用绝对乙醇清洗3次,每次清洗1-2分钟;8. 用苯胺油清洗3次,每次清洗1-2分钟;9. 用封片剂将标本切片封装。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2. 实验中使用的甲苯胺蓝溶液应保持干燥和避光保存;3. 切片操作时应注意不要过度刮伤标本组织,并确保标本组织完整;4. 染色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五、实验结果通过抗酸染色技术,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标本切片中的细胞核。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核呈现出紫色或蓝紫色,并且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细胞核形态和数量,可以得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六、实验分析抗酸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它可以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并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抗酸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领域。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染色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此外,在切片操作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刮伤标本组织,并确保标本组织完整。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抗酸染色技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了抗酸染色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抗酸染色方法对细菌染色的效果,并分析其原理。

实验原理:
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在染色过程中可以抵抗酸脱色剂的侵蚀,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物质染上一种特定的颜色,而不会被酸脱色剂去除。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细菌和酸性细胞壁的染色。

实验步骤:
1. 备好细菌培养物样本,使用棉签或细菌环将培养物涂抹在玻璃片上。

2. 将玻璃片固定在火焰上预热的载玻片架上。

3. 将预热的染色盘中加入大量的抗酸染色液(如抗酸红染色液)。

4. 将玻璃片悬浸在染色液中,静置5-10分钟。

5. 将玻璃片从染色液中取出,并用水轻轻冲洗。

6. 在玻璃片上滴加少量脱色剂,静置片刻。

7. 再次用水轻轻冲洗玻璃片。

8. 留干后,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载片上,并加一滴显微镜油。

9.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染色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染色结果,可以发现染色后的细菌染色部分呈现出红色或其他指定的颜色,而未染色的部分则保持原始的无色状态。

这说明抗酸染色方法对细菌染色效果好,并能够稳定染色部分的颜色,不容易被脱色剂去除。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在染色过程中,染色物质与细菌细胞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得染色物质不易被酸脱色剂去除。

这种染色方法主要适用于带有酸性细胞壁的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

实验结论:
抗酸染色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细菌染色方法,能够在细菌细胞内染色,并且对染色部分有良好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物质与细菌细胞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得染色物质不易被脱色剂去除。

抗酸染色方法主要适用于带有酸性细胞壁的细菌。

抗酸染色实验实训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实训报告

1.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及染色特性。

2. 理解抗酸染色的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3. 能够正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尤其是分枝菌酸,这使得该菌对苯胺类染料不易着色。

通过加热或延长染色时间,可以使结核分枝杆菌着色。

分枝菌酸一旦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盐酸乙醇脱色剂脱色,从而保持复红的颜色,实现抗酸染色的目的。

经抗酸染色后的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和细胞杂质被染成蓝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卡介苗、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生理盐水溶解液、石炭酸复红染液、3%盐酸酒精、美蓝染液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的制备:用接种环分别取卡介苗溶解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载玻片上均匀涂抹,并加热干燥固定。

2. 初染:在涂膜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使染液完全浸没涂膜。

用镊子夹住玻片,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缓缓加热,至有蒸汽冒出时,离开火焰。

待蒸汽消失后再次加温,加温过程中不断补加染液,持续约5分钟,然后室温下自然冷却,流水冲洗玻片上的多余染液。

3. 脱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至无红色染液流下为止,流水冲洗。

4. 复染:用吕氏美蓝复染1分钟,水洗,吸干,镜检。

五、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非抗酸菌和细胞杂质被染成蓝色。

2.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蓝色,而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

1. 抗酸染色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和脱色是关键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本实验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对石炭酸复红染液具有抗酸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不具有抗酸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熟悉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

五、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五、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集菌法涂片应按“发现细菌”或“未发现细菌”报告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的
墨汁负染色法观察新型隐球菌的 形态。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原理
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 易着色,同时菌体折光性较强,用墨 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的菌体。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2.试剂 优质墨汁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 光学显微镜
一、抗酸染色法 材料
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抗酸染色液法
一、抗酸染色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厚膜 片:取标本2-3次)
→干燥→固定。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2. 染色 ⑴初染:石炭酸复红染液和加速剂2-3滴
(1min) ⑵脱色:盐酸酒精脱至无色 ⑶复染:碱性美兰 2-3滴(1min) 每一步骤结束后用水冲洗、甩干,复染后干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步骤
1.滴半滴墨汁于载玻片,取菌并混匀。 2.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 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以免产 生气泡)。 3.先以低倍镜找好视野,再换高倍镜观 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结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 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慢性脑膜炎。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目 录 末页
燥再用油镜观察。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结果
结果观察:
抗酸阳性菌为红色 抗酸阴性菌为蓝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编辑ppt
梅毒螺旋体
编辑ppt
钩端螺旋体
编辑ppt
钩端螺旋体
编辑ppt
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编辑ppt
3、暗视野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上 安装一个特制的集 光器—暗视野集光 器,其中央为不透 光的黑板,视野背 景是暗的,标本上 的光线弥散反射
编辑ppt
四、真菌的形态与培养
1、形态: 单细胞—酵母菌 如白色念 珠菌 新型隐球菌 多细胞—丝状菌
编辑ppt
白色念珠菌
编辑ppt
白色念珠菌
编辑ppt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
编辑ppt
2、培养特性:
沙保培养基
成份: 蛋白胨 琼脂 葡萄糖 蒸馏水 pH
1g 2g 4g 100ml 4—5左右
编辑ppt
菌落特征: 酵母型菌落 新型隐球菌
单细胞
酵母样菌落 白色念珠菌 多细胞 丝状菌落
编辑ppt
落酵 母 样 菌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五
编辑ppt
实验五
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学试验
编辑ppt
主要内容:
• 1、上次试验结果观察 • 2、厌氧芽胞梭菌与厌氧培养法 • 3、螺旋体形态观察 • 4、真菌的形态与培养 • 5、病毒学试验 • 6、分枝杆菌与抗酸染色
编辑ppt
一、上次试验结果观察
• 1、双糖铁基培养基结果观察
编辑ppt
3、抗酸染色
(1)温染:石炭酸复红溶液 5 min (2)脱色:3%盐酸酒精溶液 0.5-1 min (3)复染:碱性美兰 溶液 0.5 min
编辑ppt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编辑ppt
六、分枝杆菌与抗酸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编辑ppt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5

培养
生化 反应
抗原结 构
抵抗力
染色 三不一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 性
微生物 学检查
防治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白喉棒状杆菌 C. diphtheriae
– 形态染色特点
生物学性状
形态 染色
培养
生化 抗原结 反应 构
抵抗力
G+
异染 颗粒
吕氏培 养基
亚碲酸 钾血平

<变异>
湿热敏感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5次 肠道杆菌(1)、棒状杆菌、分枝杆菌
1. 肠道杆菌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 验)与培养特点(SS培养基上菌落)(结果 示教)
2.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接种双 糖铁培养基)
3. 观察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 色特点(示教)和结核杆菌的培养特性(示 教,菌落特点),介绍抗酸染色法
抗干燥、 日光强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 性
微生物 学检查
防治
白喉毒素 索状因子
K抗原
白喉
Schick test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白喉类 毒素
白喉抗 毒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 结核分枝杆菌 M. tuberculosis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形态 染色
培养
生化 抗原 反应 结构
– 结果:抗酸杆菌呈红色,背景及其他细菌 呈蓝色。
第5次 肠道杆菌(1)、棒状杆菌、分枝杆菌
1. 肠道杆菌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 验)与培养特点(SS培养基上菌落)(结果 示教)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抗酸染色实验报告导言: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细胞的染色观察,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探索抗酸染色技术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1. 细胞样本:本实验采用了小麦根尖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小麦根尖细胞具有较大的细胞核和丰富的细胞质,适合进行细胞结构的观察。

2. 抗酸染色试剂:本实验使用了甲苯胺蓝和酸性洗涤剂作为抗酸染色试剂。

甲苯胺蓝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与细胞核中的DNA结合,使细胞核显色。

酸性洗涤剂则用于去除细胞质中的杂质,提高显色效果。

3. 显微镜与载玻片:本实验使用了光学显微镜和载玻片,用于观察和保存染色后的细胞样本。

实验步骤:1. 取小麦根尖组织,将其置于甲苯胺蓝溶液中,浸泡15分钟,使细胞核充分染色。

2. 将染色后的细胞样本放入酸性洗涤剂中,轻轻摇动,使细胞质中的杂质被洗去。

3. 将洗净后的细胞样本取出,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

4. 将细胞样本置于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甘油,用镜片盖片封好。

5.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进行观察和拍照。

结果与讨论:通过抗酸染色后,我们观察到小麦根尖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出深蓝色,而细胞质则呈现出浅蓝色或无色。

这是因为甲苯胺蓝能够与细胞核中的DNA结合,形成染色体,使细胞核显色。

而酸性洗涤剂则能够去除细胞质中的杂质,提高显色效果。

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通过抗酸染色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

在小麦根尖细胞中,细胞核呈现出椭圆形或圆形,大小适中。

细胞核内部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存在,染色体呈现出线状或颗粒状的结构。

与细胞核相比,细胞质的染色效果较弱。

这是因为细胞质内部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和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与甲苯胺蓝结合的能力较弱,导致细胞质呈现出浅蓝色或无色。

然而,通过观察细胞质的染色情况,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细胞质的分布和形态。

抗酸染色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步骤
1.滴半滴墨汁于载玻片,取菌并混匀。 2.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 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以免产 生气泡)。 3.先以低倍镜找好视野,再换高倍镜观 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结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 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慢性脑膜炎。
集菌法涂片应按“发现细菌”或“未发现细菌”报告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的
墨汁负染色法观察新型隐球菌的 形态。
目 录 末页二、墨汁Fra bibliotek染色法原理
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 易着色,同时菌体折光性较强,用墨 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的菌体。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2.试剂 优质墨汁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 光学显微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一、抗酸染色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目的
抗酸染色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原理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 较高,特别是其中大量分枝菌酸可影响 染料穿入。一旦着色后不易被盐酸酒精 脱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材料
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抗酸染色液 试剂盒、试管夹、玻片等。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目 录 末页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厚膜 片:取标本2-3次)
→干燥→固定。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2. 染色 ⑴初染:石炭酸复红染液和加速剂2-3滴
(1min) ⑵脱色:盐酸酒精脱至无色 ⑶复染:碱性美兰 2-3滴(1min) 每一步骤结束后用水冲洗、甩干,复染后干
燥再用油镜观察。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结果
结果观察:
抗酸阳性菌为红色 抗酸阴性菌为蓝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结果
报告方式(直接涂片法) 仔细观察300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未发现抗酸
杆菌。 士:可疑。发现抗酸菌l~2条/300视野。 1+:发现抗酸菌3~9条/100视野。 2+:发现抗酸菌1~9条/10视野。 3+:发现抗酸菌1~9条/每视野。 4+:发现抗酸菌≥10条/每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