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作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
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苏轼最好的十
首诗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通过
对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周瑜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
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遗憾,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豪放不羁、游猎生活的向往。

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5.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6.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故乡和旧日友人的思念之情。

7.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通过对自己被贬谪
的描写,表达了苏轼的孤独和落寞。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亡妻的
追忆,表达了苏轼深深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9.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感慨。

10.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以上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我在此整理了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2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作品介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原文】浣溪沙⑴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⑵游南山⑶。

细雨斜风⑷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⑸。

入淮清洛⑹渐漫漫⑺。

雪沫乳花浮午盏⑻,蓼茸⑼蒿笋试春盘⑽。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⑶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⑷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军官》:“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⑸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⑹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⑺慢慢:水势浩大。

⑻“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

唐曹邺《故人寄茶》:“碧波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东坡《西江月》:“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午盏:午茶。

⑼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白话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创作背景】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赏析】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作品简介]《南乡子·集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诗。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

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原文]南乡子·集句① 送出春天的希望。

春天你能变老多少次②. 花满楚城,愁远愁远③. 更重要的是,电线清洁和应急管道加快④.吟断望乡台⑤。

万里归心独上来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⑦。

一寸相思一寸灰⑧。

[注]①怅望送春怀:截取唐人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

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② 多少次能变老,多少次能变春这句话取自杜甫《满兴九歌》第四首:“二月已破。

三月以来,多少次能变老,多少次能变春。

不要以为你的身体外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在你的生命中做一杯有限的酒。

”这是杜甫流亡成都期间写的。

③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稍稍改动了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诗:“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④ 更不用说清思的紧急管理和催促了:这句话选自刘玉玺《送韩启中程去罗中吴兴》中的五句话中的第三句:“现在,我无意让你离开这杯酒,更不用说青仙的紧急管理和催促了。

我想喝得醉醺醺的,清淡的,远离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倒酒,带来悲伤。

”⑤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一诗:“西北朝天路,登临思上才。

城闲烟草遍,村暗雨云回。

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

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⑥ 独来独往:来自徐浑的诗《冬天登越王台的乡愁》:“月沉云开,心独上。

江边雪飞长江楼,滩上花开越王台。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都有学过苏轼的古诗吧?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苏轼代表诗词赏析

苏轼代表诗词赏析

苏轼代表诗词赏析————————————————————————————————作者:————————————————————————————————日期:苏轼词作欣赏苏轼,又名苏东坡。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这五首词是苏轼田园词的开山之作,它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田园诗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填写田园词要有景,有事,有人这三个要素,将作者所见所闻所感赋予词中,充分表现农村田园风光。

(其一)内容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花朵飘落的样子。

2.缲(sāo)车:纺车。

缲,同“缫”,即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3.牛衣:蓑衣之类。

《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

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欲:想要。

5.漫:随便。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

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苏轼《江城子》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江城子》赏析篇1江神子/江城子苏轼北宋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

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

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

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

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

水调歌头苏轼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诗歌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全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通过由幻想飞升到留恋人世的思想感情的抒写,突现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又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进而提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了词人对分隔异地的亲人的深切思念。

词篇风格爽朗,转折灵动,语言自然,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

不知天上宫阙⑹,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⑺,又恐琼楼玉宇⑻,高处不胜寒⑼。

起舞弄清影⑽,何似在人间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⒁。

但愿人长久⒂,千里共婵娟⒃。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清影,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三句: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词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qǐ)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二句:(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苏东坡诗词欣赏

苏东坡诗词欣赏

苏东坡诗词欣赏南乡子.自述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词绝大多数都十分大气豪放,有惊世骇俗的美。

这首词无疑是首冷门词作。

苏轼用“占得人间一味愚”来自评,实际上是一种看似自嘲的大智慧。

正所谓无欲则刚,功名利禄无所求,岂可奈我何!在苏轼看来,是否真有才学,并不重要,再说,苏轼的才学那可不是盖的,其才学之高,世所公认。

重要的是,人生在世,能够看破功名利禄,不被世俗所累。

这样的人看似“一味愚”,其实最有智慧。

很多时候,生活的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态。

放下了,看淡了,心态也就平和了,人生也就很容易找到满足感幸福感。

很多人喜欢苏轼,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词作,更多的是因为他词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每当人们在现实中遭遇诸多人生困惑时,总能从他的词作中得到一丝丝安慰。

生活不易,当你感觉心累时,不妨学一学东坡先生,掬一捧岁月,枕一缕清风,抛却凡尘琐事,徜徉在书山辞海,在万卷书香中不负流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首纪游词,画面生动,色彩清丽,境界开阔,全篇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苏轼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苏轼高雅的审美意趣,以及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结尾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画龙点睛,既是千古名句,也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那清淡的欢愉。

清淡不单单指食物,也指生活方式的简单。

它告诉我们思想不能太狭隘,要追求豁达、健康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要放下执念,在生命之流中不急不缓地前行;它告诉我们静水流深,平平淡淡才能够享受长久的清欢。

正因为如此,当下有很多人十分推崇“清欢”二字,并把追求“清欢”,作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精选8篇)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精选8篇)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非常有浪漫色彩的,她非常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与憧憬。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气质非常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圍、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出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满庭芳》苏轼词作鉴赏

《满庭芳》苏轼词作鉴赏

《满庭芳》苏轼词作鉴赏《满庭芳》苏轼词作鉴赏《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性格。

这首词情致温厚,属辞雅逸,意象鲜明,宛转含蓄。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满庭芳》苏轼词作鉴赏。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⑴,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⑵,会仲览自江东来别⑶,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⑷。

百年强半⑸,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⑹,儿童尽楚语吴歌⑺。

山中友,鸡豚社酒⑻,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⑼,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⑽。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⑾。

仍传语,江南父老⑿,时与晒渔蓑。

【注释】⑴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⑵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⑶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⑷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⑸强半:大半。

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⑹坐见:空过了。

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⑺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

黄州古代属楚国。

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⑻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⑼底事:何事。

⑽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⑾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⑿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白话译文】韵译回去啊,我回到哪里?故乡在万里岷峨。

人生百年过了一大半,苦于来日不算多。

眼见黄州五年两闰,孩予会唱楚语吴歌。

山中友备上酒赛,盛情款待相劝老东坡。

要走了,我说什么?人生就像那织布梭。

等到闲暇时候,再去琉赏秋天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我从不剪你柔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它既使人看到 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 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 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 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 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 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 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 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 创,于此可见作者扩大 词境的开拓精神。这首 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 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 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 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 言平易质朴,在对亡妻 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 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 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 婉而挚着,感人至深。 王若虚《滹南诗话》引 晁无咎云:“眉山公之 词短于情。”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其实,苏轼 不仅以雄文大手写豪迈 之情,也善于以柔婉的 语言写健康的朋友之情、 夫妻之情。
•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 郁 • 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 深邃无 • 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和思索, • 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 荡魄的 • 艺术力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 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 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这时苏轼正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作知州,这首词是本 年正月为悼念妻子王 弗而写的。王弗十六 岁与苏轼结婚。她聪 颖贤惠,又有识见, 夫妻感情一向笃厚, 但她不幸于宋英宗治 平二年(1065)二十 七岁时便在汴京(今 开封)谢世,次年归 葬于故乡四川祖茔。 经过十年宦海沉浮的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 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思 念之情。
• • • •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 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 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 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 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 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 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 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 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 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 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 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 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
苏轼(1036-1101) 第三期(1085-1093) 元祐更化时期。 [重回中央、连放 杭、颖、扬数州] 第四期(1093-1101) 为哲宗亲政时期。 [贬定州,贬惠、 儋州安置;遇赦 内迁,死于常州]
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宋代]眉州(今 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 人。父苏洵、弟苏辙都 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 “三苏”。嘉祐进士, 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 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 法,但在密州、徐州任 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后以“谤讪 朝廷”贬黄州。哲宗时 任翰林学士,出知杭、 颍、扬、定四州。徽宗 初遇赦召还。诗、词和 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 高成就。
• • • • • • • • • •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 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 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 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 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 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 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 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 记梦 • 十年生死两 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 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 • • • • • •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 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 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 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 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 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苏 欣轼 赏词 作
• 一、 作者 生平 • 二、 作者 的创 作成 就 • 三、 作品 分析
苏轼(1036-1101) 一生可分四期: 第一期(1036-1069)为 王安石全面铺开变法以 前时期。[读书、科考、 入仕] 第二期(1069-1085)为 熙丰变法时期。[出离 中央、历任杭、密、徐、 湖四州、乌台受审、贬 谪黄州]
注解:
[乙卯]:熙宁八年(1075)。 [十 年]: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卒于宋 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写此 词时,恰好十年。[千里孤坟]: 王弗归葬于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 乡(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 距密州有千里之遥。[无处话凄 凉]:孤坟远在千里,无法前去凭 吊。[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 梦。[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轩:有窗的小屋子。[顾]:看。 [短松冈]:指王弗的坟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 【集评】 •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 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 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 于情,可乎?” •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 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 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 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 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 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 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 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 有泪当彻泉”也。 •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 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 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 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 寓意却十分深刻。
苏轼多才多艺:
词:苏辛(弃疾)
诗:苏黄(庭坚)
苏轼多才多艺: 文:唐宋八大家 书画:苏米(芾)
苏轼多才多艺: 水利:杭州西 湖苏公堤 烹调:东坡肉 禅:佛印 医药: 音乐: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 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 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词题材广泛, 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 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 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 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 《赤壁赋》为传诵名篇。文学思想强 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 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 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 秦观等均出其门下。擅长行、楷书, 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 四家”。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 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江城子】词牌 •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 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 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 双调,《金奁集》入“双调”。七十 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 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 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 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 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 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 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 [定格]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上片写梦前,几经分合转折,抒发了对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 此词发端从夫妻双方十载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正所谓开篇顿入正意。 “两茫茫”是说自己和亡妻十年来互相遥念却又各无消息,“两”字一笔 双写,“茫茫”状述出双方实即自己无边怅惆、无限空虚的情怀。此词开 头却兼及叙事与言情,并为全篇定下伤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本在时时思念 亡妻,但偏用“不思量”逆接首句,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笔势摇曳 跌宕。即使不去思量,亡妻的影象也时留脑际,愈见感情深挚。如果说上 面是写生死相隔时间之久,那么下面则是说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作者时 在山东密州,妻子葬在故乡四川,故曰“千里”。亡妻孑然埋于旧茔,故 曰“孤”。既遥远又孤单,满腔凄苦情景无由向亲人倾诉,故接以“无处 话凄凉”。夫妻不能共话,不仅由于地域遥远,更在于生死分隔无法超越。 以下笔锋一转,谓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妇可以再逢,又如何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用假设之笔逼进一步,说纵 使相逢,妻子大概也认不出我来了。十年来,由于他与变法派政见不合, 从权开封府推官乞外任通判杭州,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簸 使作者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这对诗人外貌简括而有特 征的勾勒,渗入了无限的身世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