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作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多才多艺:
词:苏辛(弃疾)
诗:苏黄(庭坚)
苏轼多才多艺: 文:唐宋八大家 书画:苏米(芾)
苏轼多才多艺: 水利:杭州西 湖苏公堤 烹调:东坡肉 禅:佛印 医药: 音乐: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 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 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词题材广泛, 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 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 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 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 《赤壁赋》为传诵名篇。文学思想强 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 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 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 秦观等均出其门下。擅长行、楷书, 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 四家”。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 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苏 欣轼 赏词 作
• 一、 作者 生平 • 二、 作者 的创 wenku.baidu.com成 就 • 三、 作品 分析
苏轼(1036-1101) 一生可分四期: 第一期(1036-1069)为 王安石全面铺开变法以 前时期。[读书、科考、 入仕] 第二期(1069-1085)为 熙丰变法时期。[出离 中央、历任杭、密、徐、 湖四州、乌台受审、贬 谪黄州]
•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 郁 • 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 深邃无 • 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和思索, • 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 荡魄的 • 艺术力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 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 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下片转入记梦,换头中“忽”字 写出了梦境的迷离恍忽,“小 轩窗,正梳妆”是梦中见到妻 子还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 扮。这里再现了青年时代夫妻 生活的实际情况,是虚中带实 的写法。相别已久的夫妇一旦 相见,定有千言万语要倾吐, 然而,思绪如麻,又当从何处 说起呢?“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这个无声有泪的细节 特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 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艺术效果。以下写梦中,结尾 三句写梦醒后的感慨。作者想 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 长着小松林的冈垄上,妻子定 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伤 悲。写对方为怀念自己柔肠寸 断,也正表现了自己对死者的 无限悼念,以景结情,余音袅 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 【江城子】词牌 •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 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 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 双调,《金奁集》入“双调”。七十 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 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 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 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 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 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 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 [定格]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上片写梦前,几经分合转折,抒发了对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 此词发端从夫妻双方十载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正所谓开篇顿入正意。 “两茫茫”是说自己和亡妻十年来互相遥念却又各无消息,“两”字一笔 双写,“茫茫”状述出双方实即自己无边怅惆、无限空虚的情怀。此词开 头却兼及叙事与言情,并为全篇定下伤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本在时时思念 亡妻,但偏用“不思量”逆接首句,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笔势摇曳 跌宕。即使不去思量,亡妻的影象也时留脑际,愈见感情深挚。如果说上 面是写生死相隔时间之久,那么下面则是说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作者时 在山东密州,妻子葬在故乡四川,故曰“千里”。亡妻孑然埋于旧茔,故 曰“孤”。既遥远又孤单,满腔凄苦情景无由向亲人倾诉,故接以“无处 话凄凉”。夫妻不能共话,不仅由于地域遥远,更在于生死分隔无法超越。 以下笔锋一转,谓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妇可以再逢,又如何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用假设之笔逼进一步,说纵 使相逢,妻子大概也认不出我来了。十年来,由于他与变法派政见不合, 从权开封府推官乞外任通判杭州,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簸 使作者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这对诗人外貌简括而有特 征的勾勒,渗入了无限的身世之感。
苏轼(1036-1101) 第三期(1085-1093) 元祐更化时期。 [重回中央、连放 杭、颖、扬数州] 第四期(1093-1101) 为哲宗亲政时期。 [贬定州,贬惠、 儋州安置;遇赦 内迁,死于常州]
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宋代]眉州(今 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 人。父苏洵、弟苏辙都 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 “三苏”。嘉祐进士, 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 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 法,但在密州、徐州任 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后以“谤讪 朝廷”贬黄州。哲宗时 任翰林学士,出知杭、 颍、扬、定四州。徽宗 初遇赦召还。诗、词和 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 高成就。
注解:
[乙卯]:熙宁八年(1075)。 [十 年]: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卒于宋 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写此 词时,恰好十年。[千里孤坟]: 王弗归葬于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 乡(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 距密州有千里之遥。[无处话凄 凉]:孤坟远在千里,无法前去凭 吊。[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 梦。[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轩:有窗的小屋子。[顾]:看。 [短松冈]:指王弗的坟地。
• • • • • • • • • •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 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 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 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 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 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 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 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 • • • • • • • • • • • • • • • • •
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 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 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 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 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 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 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 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 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 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 “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 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 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 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 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 酒洒地之意。
• • • • • • • • • • • • •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 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 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 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 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 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 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 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 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 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 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 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 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
• • • • • • • • • •
它既使人看到 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 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 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 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 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 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 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 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这时苏轼正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作知州,这首词是本 年正月为悼念妻子王 弗而写的。王弗十六 岁与苏轼结婚。她聪 颖贤惠,又有识见, 夫妻感情一向笃厚, 但她不幸于宋英宗治 平二年(1065)二十 七岁时便在汴京(今 开封)谢世,次年归 葬于故乡四川祖茔。 经过十年宦海沉浮的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 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思 念之情。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 记梦 • 十年生死两 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 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 • • • • • •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 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 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 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 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 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 创,于此可见作者扩大 词境的开拓精神。这首 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 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 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 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 言平易质朴,在对亡妻 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 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 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 婉而挚着,感人至深。 王若虚《滹南诗话》引 晁无咎云:“眉山公之 词短于情。”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其实,苏轼 不仅以雄文大手写豪迈 之情,也善于以柔婉的 语言写健康的朋友之情、 夫妻之情。
• 【集评】 •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 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 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 于情,可乎?” •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 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 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 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 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 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 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 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 有泪当彻泉”也。 •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 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 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 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 寓意却十分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