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精品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
文言诗文阅读(其中舟山和嘉兴,绍兴和义乌部分同卷)【浙江宁波】(四)(1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知识连结,更懂“记”】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岳阳楼记》《核舟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A.// B.//C.//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答:【与材料连结,更懂“人”】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人名。
延州:地名。
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2020】最新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8.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生活的形象.。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
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e a答 案一、1. C. 归还 2. B D 【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 ,“而”为转折义,“但是”C ,第一个“以”为“因为”,第二个“以”为“凭借”;D ,“为”、“替”。
9.(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评分细则:共3分。
断错1处扣1分。
)10.(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
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1.(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评分细则:共3分。
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
有不足酌扣。
)12.(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
(评分细则:共3分。
开放题。
“欣赏”“不欣赏”均可。
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
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
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译文:【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感谢那条龙。
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
”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
这条龙当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
”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
人们还看见大石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
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
浙江省12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健,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返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亲母亲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亲母亲,皆涕零,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血,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响马,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断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念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修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到。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迈体衰。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约A..B.即以母属两弟神态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生则断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D..(2)对文中画波涛线的部分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可以自存活。
202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202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衢州卷(二)〔9分〕余忆稚嫩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不院。
17.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1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明白得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然而〕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如何样的一个小孩?〔2分〕(三)〔9分〕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终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只是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亲小孩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酷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样人,当一样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伙儿欢嬉跳跃。
假设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注释】①刻急:苛刻严肃。
2021年浙江中考各市文言文汇编
2021年浙江中考各市文言文汇编2021年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一.试题(共15小题)1.(2021•杭州)【感受英雄风范】(一)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
“生,亦我所欲也;(1)将上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2.(2021•宁波)[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西湖念语①[宋]欧阳修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
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固多于高会②。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而会意③若于无人。
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因翻旧阕之辞,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
②高会:盛大的宴会。
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
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
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2021•衢州)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衢州的烂柯山,是《道书》上所说的“青霞第八洞天”,亦名“景华洞天”的所在,走了十六七里路后就可以到石桥的洞下。
洞高二十多丈,宽三十看得出天来的,就系指这一条小缝而言。
石桥下南洞口,有一块圆形岩石蹲伏在那里,就是所谓迟日亭。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古诗文阅读汇编
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古诗文阅读汇编小编感言:如今浙江省各地的文言文阅读大都走出了单篇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形式,而是以情境设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综合考查考生古诗文素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形式在不断创新变化,如文言文和古诗联读,多个片段文言文主题阅读,古诗默写融进文言文,名著阅读融进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文融合,课外和课内相结合------【2022杭州市】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
请你阅读后完成14-18题。
甲舟中[宋]范仲淹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①。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乙宝元初,元昊②叛,时延安断被围,朝延择帅,皆畏不行。
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
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③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
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
”“大范老子”谓范雍也。
又城青润,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张唐英《范仲潼传》)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④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
贼悦,径去。
事闻,富弼⑤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
仲淹欲宥之。
弼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⑥遗之,法所当诛也。
”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
"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王稱《范仲淹传》)【注】①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
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
③俾(bǐ):使。
④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
⑤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
⑥醵(jù)钱:筹钱。
14.阅读《舟中》一诗,完成(1)(2)题。
(4分)(1)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
(2)“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
1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下图),丙文中“仲淹欲宥之”“宥”的意思是()(填序号)。
宁波2023年中考文言文
宁波202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及解析班级开展“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
下面是同学所做的标题整理。
请你解释加点的字。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答案]诫:告诫,劝勉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诫子书: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
诫:告诫,劝勉;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齐王接受了建议。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 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
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
[知识点]记叙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单句的类型[答案]这是孙权对下属吕蒙的要求: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双重否定语气强烈,强调学习的必要性,要求吕蒙必须好好学习。
诸葛亮告诉后主刘禅:“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
句首用“愿”引出希望,态度诚恳;句末用“也”,语气肯定。
诸葛亮让刘禅坚信:只要亲贤远佞,就一定能兴复汉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与句式表达效果分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是《孙权劝学》中,孙权最开始劝说吕蒙学习的一句话。
意思是: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两个“不”字连用,是双重否定句;句末有叹号,表示语气强烈,表明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希望引起吕蒙的注意,能够从此开始学习。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愿望的一句话。
意思是: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
诸葛亮言辞恳切,用一“愿”字表达自己作为长辈和臣子对后主的希望,用一“也”是表示肯定陈述,希望后主能够亲贤远佞,这样,先帝兴复汉室的希望也就计日可待了。
3. 为了劝说小文同学勤奋学习,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劝说方案,并从《颜氏家训》中搜集了下列材料,作为四个劝说要点的佐证。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一.鹦鹉噪虎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
鹦鹉闻之,亦集而噪。
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①朴簌:小树。
②木末:树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虎行.地者也()(2)故.噪而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3.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二.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1,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2笔也。
有一龌龊○3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头裸体○4,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1诞僻:怪僻○2搦(nuò)握○3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4头裸体:不戴帽子5、(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A. 何陋之有?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言之,貌若甚戚者 D. 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A. 除掉、去掉B.失去、损失 C.距离 D.离开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7.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8.短文赞扬了陈章侯。
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浙江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统编教材七~九年级要求背诵27篇文言文原文课件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 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ɡ)南。自此,冀之 南,汉之阴,无陇(lǒnɡ)断焉。
17.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ɡ) 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18.大道之行也 《礼记》
4.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 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马 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浙江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
03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解析】“倭寇绍兴”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翻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完整版)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课外文言文摭拾(浙江中考)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道题。
(15分)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粜:tiào卖出粮食。
赒zhōu:救济,接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
(二)(14分)游东坡【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 文言诗文阅读
文言诗文阅读(其中舟山和嘉兴,绍兴和义乌部分同卷)【浙江宁波】(四)(1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知识连结,更懂“记”】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岳阳楼记》《核舟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A.// B.//C.//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答:【与材料连结,更懂“人”】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人名。
延州:地名。
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摭拾(浙江中考)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道题。
(15分)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粜:tiào卖出粮食。
赒zhōu:救济,接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
(二)(14分)游东坡【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7.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8.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4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三、(13分)樵髯传(清)刘大櫆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
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
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
”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
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注释】①靡不:无不。
②解事:懂事,指懂得下棋的技艺。
③哓哓(xiāo):争辩声。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因自号曰“樵髯”云()②拔出凡辈()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④乃复效小儿辈()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12.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3分)答:。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
(9分)【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
孙登②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
”水果腥秽。
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③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
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④,位登三事⑤,当如此环。
”【注释】①亢阳:旱灾。
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
③弘农:古郡名。
④洁白:纯洁的美德。
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13.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3分)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翻译:。
15.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3分)答:。
(五)(9分)匿名谤书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
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
”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
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
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
②鬻状人:讼师,古代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
鬻,卖。
③绾:拘系。
④鞫:审讯,审问。
16.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C.取谤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罪行)18.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4分)答:。
(六)(13分)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9.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2分)(1)十八九,絪为御史,(2)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译文:。
22.《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3分)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23.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4分)答:。
(七)(10分)琢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2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2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A.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子之技诚巧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译文:。
27.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答:。
(八)(16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8—31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