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重点1.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2.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3.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呈现出生命的奇妙、自然的奥妙。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创设“草地”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好,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草地上有哪些东西?”“草是怎么长的?”等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做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准备。
2. 学习环节2.1 新课呈现通过图片、生动的语言、word卡片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草、树、花的特点,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草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
2.2 学习新知•通过图片的形式,简单了解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学习相关生字。
•观察草的根、茎、叶,介绍草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草、树和花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命体验。
•阅读“小草”的故事,强调草的生命价值和绿色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发现每一个小草都有着自己奋斗成长的故事,学习到草坚韧的生存能力。
2.3 知识巩固•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艰辛和勇气。
•根据板书,书写生字,并口头读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记忆。
3. 拓展环节3.1 情景课堂通过导入,让学生的思考延伸到“物尽其用”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种菜,培养爱花、会种植的兴趣。
3.2 知识应用•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草的生长观察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接下来,利用图片、生词找字等活动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目标、重难点、板书、反思)
第八单元课文
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教学目标
1. 认识3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6个字和1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
3. 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 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2.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教学策略
写字教学中,让学生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课时安排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
13、乌鸦喝水 2课时
14、小蜗牛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六八 3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出3个苹果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学生回答:“5 3=8个苹果。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7个气球,然后又拿出2个气球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 学生回答:“7 2=9个气球。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9个气球,去掉2个气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4. 学生回答:“9-2=7个气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0个橘子,然后又拿出4个橘子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学生回答:“10 4=14个橘子。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14个橘子,去掉4个橘子,还剩下多少个橘子?”4. 学生回答:“14-4=10个橘子。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铅笔,然后又拿出3个铅笔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铅笔?”2. 学生回答:“6 3=9个铅笔。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表达个人对课文的感悟;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的造句;4.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准确朗读;2.课文大意的理解和个人感悟的表达;3.句子的运用和造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2.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2.课文PPT;3.角色卡片、幻灯片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4.板书内容:生字词、重点句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学过的生字词,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主体(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讲解课文中的内容,感悟课文的情感内涵;3.双人合作,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培养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
3.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设计延伸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进行绘画、小品表演等形式。
4. 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看法,避免出现有些学生过于活跃而有些学生被边缘化的情况。
另外,在延伸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学会将两个数相加,并能够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进位加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卡片:用于游戏教学,巩固知识。
3.学习用品:如笔、纸等,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和。
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他们对加法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出示一个加法算式:3 + 5 = ? 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说明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或者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竞赛。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所讲故事内容,并理解其中的道理;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流畅、自然;3.能够理解并且回答与课文相关的简单问题;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创作;5.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懂得懂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1.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2.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子乖乖》的课件和教学挂图;2.教师准备的小兔子玩偶;3.学生提前准备的课本及笔记工具。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情境教师展示小兔子玩偶,引导学生谈谈小兔子的形象及品质。
通过引入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步:教学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内容的看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兔子乖乖的好品质。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课文创作让学生结合小兔子乖乖的品质,进行简单的创作,写一段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第五步:展示分享学生代表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小兔子玩偶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组讨论和小组创作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兔子乖乖的品质,懂得珍惜美好品质,传承美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小蜗牛概述本课程将会介绍小蜗牛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蜗牛这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训练自己的阅读和表演能力。
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锻炼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技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小蜗牛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掌握小蜗牛和角色的形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表演情感和感情表达。
2.学生可以准确表达关键词汇。
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活动1.1 导入活动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是否养过宠物,谈论养宠物的乐趣以及养宠物的负担。
教师分享一些养宠物的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宠物养殖的成本和好处。
1.2 唱歌活动教师通过歌曲引入课文,并向学生介绍小蜗牛。
同时学生可以跟着歌曲拍手、点头、摇头等动作,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活动2.1 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整篇课文,并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通过分析和解释关键词汇来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2 分组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整篇课文中选择一段,进行小组朗诵活动,并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小蜗牛和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锻炼生活化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朗诵,发现学生表现中的不足,讨论如何继续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和情感表达问题,例如:小蜗牛遇到困难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如何帮助小蜗牛解决问题?在小蜗牛的故事中,哪个事件最让你感到感动?等等。
第三部分:课后活动3.1 完成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扩展介绍小蜗牛的特点,要求学生认真理解整篇课文,并掌握重点文章的知识点。
3.2 书写反思教师要求学生对活动做一个回顾,有选择地筛选学生的表演内容并让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隆咚锵|苏少版
《隆咚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隆咚锵》,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能用敲击、乐器等方式为歌曲简单伴奏,体验和表现过年的欢乐气氛。
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以及初步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隆咚锵》,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腰鼓、镲、红腰带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教学导入:播放一段特效音乐,其中包括“鞭炮”和“锣鼓”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聆听。
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总结:过年过节,快乐幸福的时光,我们都可以用放鞭炮和敲锣打鼓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快乐。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延续了千年的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将伴着音乐体会过年的气氛。
(三)唱《隆咚锵》1、师:过年过节的日子里我们的传统除了放鞭炮,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敲锣打鼓,扭秧歌。
播放《秧歌调》视频并简单学几个动作进行律动。
2、完整聆听歌曲播放歌曲《隆咚锵》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总结:有“隆”、“咚”、“锵”三种声音,这些声音也是由我国的传统打击乐器,鼓、镲等打击乐器发出来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
出示传统打击乐器的图片,教师做简单的介绍。
3、教师拿出一只鼓和镲,让学生到讲台上来玩玩这些乐器,试着使它们发出“隆”、“咚”、“锵”这三种声音。
“隆”击鼓身、“咚”击鼓面、“锵”打擦。
选三个小朋友分别敲这三种不同的声音,教师指导其他学生按节奏念读“X X| X 0 ||”,5、出示《隆咚锵》歌谱,再次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在画上色块的部分,用“X X| X 0 ||”节奏为歌曲伴奏。
6、播放歌曲,用六面体凳子,所有学生同时击打出“隆咚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敲击为歌曲伴奏。
7、将六面体凳子伴奏和打击乐器伴奏进行分、合,前面四小节用打击乐,后四小节则用六面体,再四小节则进行六面体和打击乐器的合奏,最后四小节老师敲击伴奏。
统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核心素养)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春、秋、夏、冬、四季、春风、化妆、冷风、红叶、落
叶等。
2.能听懂、朗读小诗《四季歌》。
3.能理解小诗内容,了解四季之间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听:听懂简短的描述四季变化的话语。
2.说:能模仿老师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读:读通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4.写: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记忆。
2.小诗《四季歌》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
1.理解四季歌中抽象的意象。
2.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活动1:观察图片
老师出示描绘不同季节景色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季节的特点,引入
四季概念。
2. 学习生字词
活动2:学习生字词
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介绍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朗读诗歌
活动3:朗读《四季歌》
老师朗读《四季歌》,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活动4:自由发挥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四季图,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了生字词的学习和诗歌的朗读,但在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理解较困难,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多解释和示范。
同时,学生的表现也表明了他们对四季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需要更多情境教学来加深对四季的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2.能够按要求完成课文的朗读、背诵、理解和表达;3.能够结合图画和自己的想象,读出生动的故事;4.能够简单地组织语言,写出简单的自我介绍;5.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2.默读短文并理解故事内容;3.用所学句型自己练习造句;4.通过表演或绘画等方式,加深内容理解;5.课文朗读和自我介绍的表达。
教学难点1.结合图画和想象,理解故事内容;2.使用所学句型完成自我介绍;3.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课文:《法官和商人》2.师生活动道具:PPT、图片、手势卡等;3.教学笔记、教学大纲。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教师口述和图片展示的形式,询问学生最近有没有在电视、报纸、网络等上看到“法官”这个词,如何理解。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介绍“商人”这个职业,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角色。
教师实验(15分钟)教师讲解《法官和商人》,并请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进行点拨。
然后,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内容。
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使用手势卡或其它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建议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楼错强调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学生互动(20分钟)1.分小组询问学生最喜欢或最讨厌的食物、颜色、游戏、动物等,引导学生动起来;2.学生通过巧妙地询问和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他在描述什么事物,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3.学生做小组活动,分组拍照记录、剪辑和制作自己的小广播节目。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描述故事中法官和商人的行为特点。
同时,简要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差异化授课。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活动,如制作小广播节目、剪辑等;2.听读、背诵课文;2.运用所学的句型和生字词,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3.思考、绘画或写下对《法官和商人》的感受。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和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中,提高学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古诗《春晓》。
3.了解古人描写春天的方法,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国画的基本知识•古诗《春晓》的理解和背诵•春天的描写方法2. 难点•让学生培养对国画的审美观念•理解并展示文学作品的内涵•能够准确表达春天的美好景象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国画介绍: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国画的起源、特点和基本画法,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一幅风景,了解国画的表达方式。
•板书:国画的基本知识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学生一起朗读《春晓》,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歌曲欣赏:播放古诗《春晓》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用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示给全班同学。
•板书:《春晓》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国画和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和展示关于春天的描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利用音乐等方式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描写的春天景象。
五、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包括写一篇与春天相关的作文或画一幅与春天有关的画作。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知识检测:设计一份闭卷测试,考查学生对国画、古诗《春晓》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国画和古诗《春晓》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提升,对国画和古诗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快速认读生字“飞”、“高”、“追”、“爬”、“长”、“翅”、“儿”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简要复述。
3.能够模仿教师的朗读语调,逐句朗读课文。
4.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5.能够通过听音、认字、审读,感悟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生字认读和初步书写。
2.课文理解和朗读。
3.句子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句子的分析和理解。
2.如何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并准确读写。
四、教学准备1.课本及教辅资料。
2.课堂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生字卡片。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复习生字•让学生逐个快速认读生字:“飞”、“高”、“追”、“爬”、“长”、“翅”、“儿”等,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遍遍朗读。
2. 第二部分: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简要复述内容。
3. 第三部分:句子理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4. 第四部分:朗读训练•教师模仿正确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5. 第五部分:生字书写•让学生在小板书上书写生字,并读音。
六、课堂练习1.听音辨字,听到生字后,学生快速指认生字。
2.朗读练习,教师逐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3.课文问答,教师提问学生,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完整。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祝大家学习进步!这里是本节课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荷叶圆圆》四篇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4. 采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生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精讲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5-77面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准备:钟表若干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谈话引入: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师在钟表上拨6点,挂在黑板上。
)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指名说自己起床的时间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过程结合学生早上起床的时间,设问“你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让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真实过程,感受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探究与体验师: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时间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钟表知道时间的,看钟表能知道时间,你能把你起床的时间拨在你带来的表上吗?老师把典型的整时、半时的钟表挂在黑板上。
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时间吗?(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点出6点也叫6时,然后把几块表的时间都写在表的下面)师:(指着拨有几时的钟表)像6时、7时、8时……这学生活动,拨时间学生纷纷说出6点…… 充分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拨一拨”――拨自己起床的时间“说一说”――说自己所拨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探究与体验些整时,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规律吗?师指出长针、短针分别叫分针、时针。
师问:我们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呢?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让小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开始。
学生可能说到大针指着12、小针指着6,就是6时。
指名回答。
其中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找出其它表的时针、分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材说明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8、7、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
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学会认识偏旁,规范地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会认3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教学难点:1.学会认识偏旁,规范地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课题课时完成时间12、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13、乌鸦喝水 2课时14、小蜗牛 2课时语文园地八 3课时共计9课时351”模式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与动物有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2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动物的脚印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知识。
3.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认识偏旁,规范书写汉字。
三、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生字。
四、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其他动物的脚印图片,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动物脚印画。
五、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复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书写生字。
1.自主朗读课文,并记录感悟。
2.利用课件和生字卡片复生字。
3.自主练写生字。
4.借助多媒体教法研究课文。
二、合作互助同桌互读,交流感悟和困惑。
三、精讲实练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悟,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遇到困难的道理。
2.教师示范如何利用多媒体教法研究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自主练写生字。
四、测评达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并写出拼音和笔画。
五、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1.复生字,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
2.朗读课文录音并反复听,准备下节课的课堂朗读。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春、风、花、叶、树、颜2.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大自然的变化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抓住文中重点内容4.能模仿教师朗读,感悟诗歌的美二、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2.正确书写和认读词语3.抓住课文中心内容,理解诗歌意境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诗歌的情感表达2.朗读时把握韵律、节奏和语调四、教学内容(一)温故导入1.学生放映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春天景色视频2.教师通过唱歌、故事等方式带入春天气息,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形象(二)新课呈现1.教师展示课文内容,介绍本课主题2.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三)课文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2.分解生字词,学习拼音和意义3.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整体韵律(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情感表达2.学生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展示多元审美观点(五)语文活动1.分角色模仿诗歌朗读,体验不同情感表达方式2.室外写生,观察春天景色,用诗歌表达感受五、教学反馈(一)检测评价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比赛诗歌朗读,评选最佳表现学生(二)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完成生字词书写2.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六、教学延伸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春天主题的小故事、诗歌2.参观当地自然公园,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3.学生自主创作春天小诗,进行诵读展示七、课堂管理建议1.细致安排学生座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板书内容2.引导学生保持安静,集中精力聆听课文读音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为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小鸟,一只小鸟有3个果实,另一只小鸟有5个果实。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两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果实?”。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有一个10以内的数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14.小蜗牛 第1课时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14.小蜗牛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图片,能正确认读“住、房”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得”的发音,会写“爬、住”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蜗牛心情的变化。
(3)能根据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许多、各种各样”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蜗牛的可爱,懂得做事要积极、坚持。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蜗牛心情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蜗牛图片、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蜗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随机抽读生字,巩固生字读音。
3.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
4. 理解课文(1)通过PPT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蜗牛在不同场景下的心情变化。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蜗牛的心情变化,教师总结。
5. 认识生字(1)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讲解书写要点。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小蜗牛房子——树芽——蘑菇——小芽小蜗牛心情变化:高兴——难过——高兴——难过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生字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主要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教学PPT或教学板书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第二节:课文学习1.语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生字词讲解:逐个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进行交流。
第三节:课文串讲1.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串讲,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1.完成《课文理解题》的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造句》部分。
2.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善于思考。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的部分内容,希朴望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
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交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你知道春天还
有哪些特点吗?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
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
(“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
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
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预设生成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
树叶全变黄了。
”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
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
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