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可设计针对瘤组织的靶向制剂, 这类靶向 制剂通常称为主动靶向制剂, 而相应的配体或抗体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Vol. 33 , No. 5
· 251·
子载体系统, 脂质体载体系统, 微粒 ( 微囊) 载体系 2. 1 统, 磁性药物载体系统。 大分子载体系统 大分子载体系统包括天然
[ 5] 胞器, 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 三级靶标) 。三级
。靶向药物治疗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特定
的生理部位、 器官、 组织或细胞, 并在该靶部位发挥 治疗作用, 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 统 ( TDDS) , 又称靶向制剂, 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与 工艺方法, 靶向制剂可以控释给药和提高药物的稳
机体不同组织
部位对粒径大小不同的药物微粒具有不同的截留 性, 微粒粒径大小和微粒表面性质不同, 靶向性也各 有不同。利用这种特性合成的靶向制剂一般属于被 动靶向制剂。属于被动靶向的药物微粒载体一般利 用其疏水性及表面电荷的静电作用等理化相互作 用, 以及载体的大小、 质量等物理因素实现靶向给 药。一些微粒载体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由于其疏水性 较大, 易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 ( RES) 摄取, 降低了药 物的有效利用率, 但却可以用于网状内皮系统丰富 体系统在它们到达靶部位前都要通过毛细血管内 组织的肿瘤治疗, 例如肝、 脾和淋巴等部位。微粒载 皮, 粒径在 7 ~ 30 μm 的药物微粒可被动靶向肺组 织; 粒径在 100 ~ 3 000 nm 的微粒可被肝和脾摄取;
[ 1]
定性, 改变药物的半衰期, 增加药物的靶向性, 降低 毒性, 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 减少用药剂量 和用药次数,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有效性。 寻找合适的药物载体是靶向制剂的重点, 它决定了 药物作用的靶控性和有效性。 靶向制剂是靶向治疗的基础, 能将药物带至特 定部位并在特定部位释放所携带的药物。根据靶向 药物载体的性质不同, 靶向治疗的靶标可以是一个 器官 ( 一级靶标) , 或某一器官的特定组织 ( 二级靶 标) , 亦可以是特殊的病变细胞及细胞内特定的细
可以随外加磁场的改变伴随控温、 恒温的肿瘤物理 1. 5
值比正常组织低而设计的 pH 敏感脂质体, 以及根 据低氧特性设计的益生菌双歧杆菌为药物载体的化 疗制剂
[ 11 , 12 ]
常体温高设计的热敏感脂质体, 根据肿瘤组织的 pH
。这些靶向制剂可响应肿瘤组织特殊
的环境而调控药物释放, 达到缓释和增强药物疗效, 1. 3 减轻毒副反应的目的。 基于靶区特殊的生物免疫学特性 肿瘤组织 相对于正常组织通常特异表达某类分子或高表达某 种与细胞增殖、 侵袭和转移相关的信号分子或受体。 利用针对特异肿瘤蛋白的抗体 - 抗原之间的专一性 利用受体 - 配体之间特异、 高效、 专一性的结合, 或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Vol. 33 , No. 5
· 249·
·专家论坛·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孙 蕊, 朱 琰, 刘玉琴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 北京 100005 ) 摘要: 传统抗肿瘤药物最大的治疗缺陷是药物作用多是 非选择性的, 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产生较强的
[ 16 ~ 20 ] [ 13 ~ 15 ]
等; 开展了肿瘤转移相关分子机理、 肿瘤干细胞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靶向制剂; 药物载体 开展了抗焦虑及疫苗对肿瘤休眠转移 / 等研究; 复发防治研究等。发表论文 90 余篇, 中图分类 号: R730. 5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主编及参加 编写专著 10 余部。 2095 - 5375 ( 2014 ) 05 - 0249 - 004
1
靶向制剂设计模式 靶向制剂为第四代药物剂型, 目前被认为是抗
[ 1]
经修饰或改造成为靶向性高的药物载体。目前常用 的受体类包括代谢型受体和营养型受体, 其中代谢 型受体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 ( EGFR、 HER - 2 ) 、 叶 酸受体、 胆酸受体、 激素类受体等, 营养型受体包括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等。单抗类靶向 治疗肿瘤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依赖单抗封闭效 应蛋白结合位点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性作用 ( ADCC ) 、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 CDC ) 效
Abstract: The maximum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anti - tumor drugs is not selective. The drugs not only kill tumor cells, but also
geting drug carrier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anti - tumor drugs has made progress. The design patterns of targeting anti - tumor drugs, the drug carrier systems and current advance of drug carrier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umor; Targeting therapy;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Drug carrier
究的热点, 目前采用靶向性强的药物载体来提高抗肿瘤药物 资源中心主任。以肿瘤侵袭转移复发机理及防
刘玉琴, 女,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毒副作用。因此针对癌组织的肿瘤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研 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研究员, 细胞
专家简介
Biblioteka Baidu
的有效利用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本文就靶向制剂设 治为研究方向, 建立了肿瘤复发转移动物模型、
1. 2
而小于 100 nm 的微粒可被骨髓细胞吞噬。 基于靶区特殊的病理学特征
指利用癌变区
特殊的生物化学环境而设计的靶向给药制剂。肿瘤 组织由于瘤细胞生长过快, 虽然新生血管丰富, 但仍 缺乏营养, 易出现缺血、 坏死的炎症区域, 因此肿瘤 灶常伴有酸中毒和过高热以及缺氧区。这使得可利 用某些对温度、 pH 值或低氧敏感的载体材料制成靶 向肿瘤的药物制剂。如根据肿瘤部位的温度要比正
进行了的综述。
计模式、 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系统、 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 肿瘤休眠动物模型、 带荧光标记的肿瘤转移模型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 - tumor targeting drug carriers SUN Rui, ZHU Yan, LIU Yu-qin (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5 , China)
[ 6 ~ 10 ]
。
应杀伤靶细胞, 二是单抗结合活性物质 ( 化疗药物、 毒素、 放射性核素) 构成 “ 生物导弹” 发挥对肿瘤细 鼠嵌合抗体、 改型抗体、 小分子抗体、 重组噬菌体抗 体库技术几个阶段, 克服了其最初分子量大、 组织穿 透性差, 免疫原性强、 亲和力低等缺点。结合脂质 体、 生物高分子材料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 新型抗肿 1. 4 瘤免疫靶向制剂不断出现。 基于药物载体的特殊性质 这类载体制剂也 胞的杀伤作用。此外, 单抗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人 -
[ 2 ~ 4] 内外药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靶向给药转运系
靶标在细胞分子水平发挥作用, 可选择性的针对异 常细胞, 而对正常的组织细胞生长无影响, 是研制靶 向抗癌药物的重要依据。
· 250·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Vol. 33 , No. 5
癌药的最适宜剂型
。靶向制剂按药物载体的性
质和靶向原理分为被动靶向制剂、 主动靶向制剂和 特殊靶向制剂。其中特殊靶向制剂又被称为物理化 学靶向制剂。靶向制剂利用特定的导向机制, 将抗 癌药物浓集于癌细胞, 使药物优先分布于癌细胞。 在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 目前主 1. 1 要研究设计的几种靶向设计模式如下 基于靶区特殊的生理学特征
[ 26 , 27 ] 不错的研究结果 。
大分子、 合成大分子载体以及抗体。肿瘤组织具有 较大的血管通透性及间质压较高, 间质扩散性大可 以阻止大分子的外渗, 同时缺乏功能性淋巴引流淋 巴管系也导致大分子以被动机制蓄积在肿瘤组织 中, 从而有利于抗肿瘤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天然 大分子类包括人血白蛋白、 脂蛋白、 转铁蛋白、 淀粉、 壳聚糖以及聚氨基酸类等。其中由淀粉微球 载药壳聚糖纳米粒
为靶向给药的载体, 多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 料, 常用的有聚乳酸、 聚乙醇酸、 白蛋白、 明胶、 葡聚 糖、 壳聚糖衍生物、 聚氢基丙烯酸烷酯、 大分子嵌段 微球、 微囊或微乳。粒径在 100 ~ 1 000 nm 为亚微 米体系, 即微粒体系, 粒径在 1 ~ 100 nm 为纳米体 系统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药物释放速率和有 效利用率。微粒可物理吸附或化学交联单抗、 受体 或特殊基团等, 能增强高分子药物微粒的特异靶向 性。单抗形成的纳米微粒具有双重靶向性, 一方面 它属于纳米微粒体系, 可通过控制粒径大小选择性 地滞留在特定的靶器官; 另一方面, 可通过抗体对特 异抗原的识别, 使药物集中于靶部位。近年来, 纳米 粒载体系统构成的新型靶向制剂在临床实验中取得 2. 4
称为特殊靶向制剂。如利用卟啉具有光敏化作用, Fe3 O4 )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选择性的到达肿瘤靶
可以在肿瘤组织中吸收和滞留。利用磁性材料 (如 区, 药物以受控的方式从载体中释放而对正常组织 无影响。例如载药磁微球在足够强的体外磁场引导 下, 通过血管时可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快速清除, 选 择性地到达并定位于肿瘤靶区, 具有高效、 低毒、 高 滞留性的特点。近年随着对磁流体研究的深入 (靶 向载药磁性微球、 磁控血管内磁性微球栓塞、 磁流体 热疗) , 一些新型磁性载体逐渐引起重视, 如某些金 金属微粉, 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另一方面还 热疗过程。 采用两重或多重上述机制 利用上述两种以 上的机理制备的靶向制剂, 如在被动靶向载体上连 接磁性材料, 增强药物的导向性和缓释作用。 2 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系统 理想的靶向给药系统应具备定位蓄积、 控制释 属磁性微粉 ( Fe、 Co) 、 碳铁微粉、 合金微粉和某些非
cause damage to normal tissues. Therefore,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umor - targeting therapies, and the strategy of adopting tar-
目前临床上对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仍是药物疗法, 但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发挥药效需要 很高的血药浓度, 且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一般是针 对代谢旺盛、 增殖较快的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选择性 较差, 因此对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 产生明 显毒副作用, 使这些药物的抗肿瘤治疗价值大大降 低。为了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药物靶向治疗在提 高化疗药物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方面具有广阔应用 前景
的载体系统至关重要, 它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 颗粒
药、 无毒和可生物降解这 4 个要素。因此, 靶向药物
小, 可缓控释药, 靶向性良好; 载药量高, 无突释效 应;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半衰期长; 无毒及无免疫原 性; 不在体内蓄积; 大分子类的可生物降解, 降解产 物无毒并可被机体清除; 保持原药的药理活性和生 物活性; 热源性小, 不易形成血栓。目前, 成为研究 热点并取得进展的靶向抗癌药物载体系统有: 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