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参与意愿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参与意愿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参与的意愿及其相关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 引言公益活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并对其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原因等。
3. 调查结果3.1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有意参与公益活动,其中包括志愿服务、环保活动、慈善捐款等。
这表明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较高。
3.2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在调查中,大学生提供了一些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
首先,他们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其次,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一些大学生表示参加公益活动可以提供社交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人。
4.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较高,他们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对于改善社会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也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认知偏差和时间限制等问题。
5. 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公益活动参与意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公益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大学生的认知度。
5.2 在大学课程中加入公益教育,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能力。
5.3 提供多样化的公益活动项目,满足大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5.4 建立公益活动奖励机制,激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
5.5 加强大学与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发展。
6. 结语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参与的意愿及其相关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意愿较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采取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公益参与率,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的调查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年月日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调查报告一、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有不少中国企业家把慈善捐赠与扩大其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相联系,结果变成变相广告。
从法律上讲,这是违法,既节约广告费,又变相逃税,是侵犯纳税人的权益。
企业捐赠一经冠名,就是商业行为而不是公益行为。
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慈善理念和慈善事业源远流长,并不一定是基督教传统所专有,而且民间社团也曾经相当发达。
就现代意义的公益事业而言,民国时期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并出现了不少知名的慈善家和企业家,他们所作所为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扶贫济困而属于“授人以渔”性质,有些还有推动社会改良的作用。
这一传统因社会大变动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中断,重新发展起来距今只有20年,成绩可观,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朝野共识,说明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最大的动力。
那么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血液——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如何态度?他们对社会的公益慈善又是如何评价?以及看到近几年来社会给与公益慈善的负面新闻又作何感想?为此我们对全国在校大学生展开对其公益态度的调查,下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自己的见解。
二.调查概况1.调查时间:2013年10月7日--2013年11月9日2.调查对象:全国各高校大学生。
由于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他们大多数是属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群体,因此从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上分析,选取他们作为调查对象,可以客观的反映社会公益事业的概况。
3.调查内容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在大学生的公益素质现状和大学生对现在社会的公益事业的评价和看法。
其中大学生公益素质现状部分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的公益认知、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以及公益行为等五个方面;其次在了解了大学生基本的公益素质和基本的公益态度的前提下,从社会公益现状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看法,搜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社会给与公益事业负面新闻的评价;二是大学生认为为了使公益事业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合集5篇)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合集5篇)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学生参与慈善公益调查报告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专家在某所学校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
而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
从这些资料中说明了大部分学生支持公益活动,但少部分的同学却对公益活动并不热衷.在调查中还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
说明部分学校没有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慈善.另一份数据表明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
这说明社会上部分公益机构没有健全的体系,让学生不能相信自己捐出的钱是真正用在公益上,这也是造成部分人不热衷于慈善的原因。
通过调查,认为学生对公益事业产生这种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个人因素(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生们还是处于消费的阶段,所以没有太多的金钱作慈善。
学生们认为资助金钱是最能直接帮助接收者的。
但有些靠自己打工赚钱的学生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捐助别人。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
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不了解,关注的也较少。
只有学校带来的慈善信息,学生们机械性的参与。
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接触慈善,了解慈善。
2.社会影响(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管道单一。
现在社会上参与慈善的方式较少,只有捐钱捐物和当志愿者。
而且学生们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也少,只有学校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学校对慈善的宣传也不够。
大学生做好事调研报告
大学生做好事调研报告调研背景作为大学生,我们一直被教育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做好事的现状及其影响,在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做好事的调研。
调研目的1. 了解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和规模。
2. 探讨大学生做好事的原因和动机。
3. 分析大学生做好事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数量达到1000份,覆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
问卷包含了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调研结果分析1.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和规模根据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参与过公益活动,其中超过60%的大学生每学期参与过一到两次的公益活动。
这表明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
2. 大学生做好事的原因和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引导。
另外,许多大学生也希望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3. 大学生做好事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多数受访的大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对个人成长非常有益,可以培养爱心、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大学生做好事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提高社会关注度,并且增强社会凝聚力。
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大学生做好事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对于大学生做好事这一行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鼓励大学生加入公益志愿者队伍,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2. 在大学课程中增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大学生做好事的宣传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4. 支持学生发起和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相信大学生做好事的热情和影响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激发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大学生的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1. 王小明,& 张立,(2020)。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研究。
《社会学研究》,25(3),45-67。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调查内容:
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
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
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
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的调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这不仅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的调查,探讨近年来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状况及其影响。
一、调查简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95%。
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频率、参与的类型、对参与的感受以及对未来参与的态度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参与频率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九成的大学生(87.02%)在过去一年内都曾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其中有12.98%的人表示没参加过,如图1所示。
2.参与类型在参与的类型方面,公益教育活动(48.07%)、环保活动(28.07%)、关爱留守儿童(16.14%)等类型位居前三。
其他类型涉及到优抚、扶贫、救助等各个方面,如图2所示。
3.参与的方式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较为多样化。
有的人选择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有的则在学校组织活动,甚至还有的自己发起活动。
其中有44.21%的人选择参与社会公益组织,29.12%的人选择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26.67%的人则选择自己发起活动,如图3所示。
4.参与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感受还是非常正面的。
有68.77%的人觉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28.77%的人则表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面,仅3.46%的人表示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没有任何感受,如图4所示。
5.未来参与的态度三、分析与建议通过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
然而,仍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尚未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可能是由于缺乏意识或知识储备等原因所致。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大学生的公益意识教育,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公益情况调查
大学生公益情况调查第一篇:大学生公益情况调查大学生公益情况调查——思修第四小组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由大学生发起或参与,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服务社群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途径。
经由这一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以及多方联动性等多重属性,体现了青年学子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
大学生开展公益事业如今已在社会公益领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基于此点,我们小组以“大学生公益情况”为主题,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以网上发放问卷为主要调查形式,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努力,收回有效问卷共计120张。
本次实践活动中重点对大学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受访者中大一新生占据绝大部分,比例高达75.83%,大二学生占比仅此于大一学生,比例达到19.17%,大三大四所占比例较少,在本次调研中各占到了2.5%的比例。
从表中情况,粗略了解到大一新生对“大学生公益情况调查”这一活动参与度与积极性较高。
本次实践调查采样较为科学合理,在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当中,男生占比52.5%,女生占比47.5%,二者所占比例较为接近,能够藉此较为合理的调查不同性别对大学生公益情况的差异,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优质的实验样本。
我们对实践的结果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一、参与频率从公益活动的参与频率来看,从不参与公益的比例仅占0.83%,这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我们对于公益的热情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个人原因。
公益行为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个人道德素质的高尚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爱与善的本能的表达。
我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已经比较成熟,都希望将自身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需求。
其次,身心相对成熟的我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同样关注社会民生,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意愿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意愿的调研报告1. 引言社会公益事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意愿尤为重要。
出于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愿和动机的了解,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详细分析了所得数据。
本调研报告将概括调研的目的、方法,阐述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因素。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参考,促进其积极参与。
3.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问卷涵盖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动机、遇到的困难、对于公益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于相关政策的看法等内容。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成功收回了900份。
4. 调研结果4.1 大学生参与意愿较高调研结果显示,70%的大学生表示有兴趣和意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展现自己的价值。
4.2 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因素4.2.1 兴趣爱好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影响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公益活动,大学生的参与意愿更高。
4.2.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参与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近6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首要原因是听从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和鼓励。
4.2.3 个人成长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丰富自己的履历和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个人的成长有帮助。
5. 调研建议5.1 加强宣传和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益事业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参与社会公益的意义和重要性。
5.2 创造更多机会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例如举办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愿。
5.3 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例如设立奖学金、提供学分加分等激励措施。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意愿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意愿调研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意愿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且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参与意愿具有一定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以及对公益活动的期望和建议等问题。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2018级至2021级在校学生,样本数为300人。
其中男性152人,女性148人,涵盖不同学院、专业、家庭背景等不同因素。
二、调查结果1.对是否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调查在300名被调查者中,有236人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比例为78.67%;64人未参加过,未参加比例为21.33%。
2.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频率调查在236名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被访者中,64人表示每年都会参加,占27.12%;34人表示一年参加1-2次,占14.41%;19人表示一年参加3-4次,占8.05%;15人表示一年参加5-6次,占6.36%;64人表示不定期参加,占27.12%;40人表示只参加过1次,占16.95%;则普遍参加频率为每年参加1-3次。
3.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9.41%的被访者认为参加公益活动可以增加社交机会,36.86%的被访者认为可以提高个人修养,23.73%的被访者认为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4.对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1.25%的未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忙于学业无暇顾及,25.00%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参加的机会,20.31%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
5.对影响参与意愿的因素调查从性别来分析,女性的参与比例(84.46%)高于男性(72.37%);从家庭背景来分析,父母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学生参与比例(82.03%)高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学生(75.79%);从专业来分析,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相关类专业的学生参与比例较高。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一、引言社会公益事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以及造成参与度高低的原因。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为来自五所不同类别大学的本科大学生。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有效回收361份。
调查包括了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参与意愿、参与活动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较低。
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从未主动参与过公益活动,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会每月参与一次或更频繁的公益活动。
2. 参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参与度不高,但大多数大学生对参与公益事业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意愿。
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其中27%表示会选择参与一些长期项目。
3. 参与活动的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更倾向于参与与教育和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
教育类活动包括支教和辅导等,环保类活动包括植树和垃圾清理等。
这些活动被认为对于个人素质提升和社会环境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4. 参与度低的原因通过对未参与公益事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采访,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原因。
首先,时间紧张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活动中已经非常忙碌,难以抽出时间参与公益活动。
其次,缺乏意识和认知也是造成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
一些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知不够深入,缺乏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同。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和渠道了解不足,也导致了他们的参与度低。
四、解决方案鉴于上述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参与意识。
通过开设公益类课程、举办讲座和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和了解。
关于大学生对公益事业态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公益事业态度的调查报告时间:2013年11月1日——2013年11月7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文:一、选题背景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尺,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理念,对推动全社会的公益实践,对青年美好人格的塑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弘扬公益精神,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实践,带动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近年来,全国公益组织数量增多,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参加公益事业?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状况进行调查。
二、所要研究的问题1.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度。
2.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3.对于参与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动机的研究。
4.他们在参与公益活动过程中是否遇到困扰并且是如何对待的?三、实施步骤1.问卷设计2.实施调查3.数据统计分析4.完成调查报告及总结四、调查基本情况及问题分析基本情况:(一)调查范围、方式、内容本次调查范围:针对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主要为本科生,无专业年龄之限。
调查方式:以网络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参与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动机以及参与过程中受到的障碍因素,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6份,返回有效问卷共86份。
1.样本分布情况:在所被调查的对象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有11位,二年级的有68位,在大三的有2位,处在大四的有4位,研究生1位。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2.79%,二年级的学生数占79.07%,大三的学生占2.33%,大四的学生为4.65%,研究生占1.16%。
在调查的对象就读大学所在地方面,有24位来自陕西,22位来自湖南,13位来自湖北,4位来自广东,3位来自辽宁,3位来自天津,2位来自山东,2位来自上海,2位来自安徽,2位来自江苏,2位来自江西,1位来自四川,1位来自浙江,1位来自重庆,4位未知。
大学生公益观调查报告(精选9篇)
大学生公益观调查报告(精选9篇)大学生公益观篇1中国扶贫基金会21日在北京发布《20xx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称,20xx年度,九成以上大学生参与过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
中国扶贫基金副秘书长陈红涛在当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上发布《20xx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时说,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涉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大学在读学生,范围涵盖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主要调查高校大学生20xx年年度的公益现状。
报告显示,20xx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参与捐款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149元人民币, 受调查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66元。
报告显示,大学生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
5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公益出于上升期,35%大学生明确表示有意愿毕业后从事公益工作。
报告称,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调查显示35%的学生最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是支教志愿者,而在现实中参加的志愿服务中,参与支教志愿者的比例仅有16%;慰问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中排第五位,占27%,但却是大学生现实当中参与志愿服务最多的一项,占38%。
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大学生通过公益机构、政府、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占比分别为18%、3%、1%。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公益社团蓬勃涌现,呈现燎原之势,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
高校公益社团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已成为中国从事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学生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该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大学生公益发展,20xx年启动新长城大学生自强项目,目前已在高校指导成立104所新长城自强社。
20xx年启动公益未来项目,通过该平台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目前平台入驻社团已超过600个。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与动力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与动力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与动力摘要:社会公益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和培养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和动力,并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
通过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动力,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报告将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这些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社会公益活动是提高社会福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然而,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和动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85份。
问卷涵盖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参与意愿、参与动力以及面临的困难等内容。
3. 参与意愿分析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们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为社会做贡献,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并实践所学知识。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仅有40%的大学生真正参与了公益活动。
这表明大学生在参与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4. 参与动力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社会责任感: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社会状况。
(2)自我价值实现:部分大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人际关系:社交因素也对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起到一定的影响,例如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可以增加其参与的动力。
(4)个人成长:大学生普遍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正处在終身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许多大学生把自身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活动之中,让自己发挥出精神财富和能力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以公益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热情,带领着大学生们走入社会,参与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取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北京的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两个月的抽样调查,进行了随机抽样并收集了相关面接数据,共有1056人参与了本次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如下:在十年前只有25%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而现在则有超过了45%,十年内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比例大幅提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识到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参与公益活动对自己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此外,本次调查还显示:参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有30%的大学生表示参与的的频率较高,有45%的大学生表示参与的频率标准,而只有25%的大学生表示参与频率较低。
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公益活动,反映出大学生接受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越来越多,但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技术性限制,由于资金和物资的限制,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公益活动的真正参与和发展。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正在持续不断地参与公益活动,面临着公益活动在社会责任上的影响,必须采取行动来加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教育人员更加重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13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13篇)篇1: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的要义应当是让社会中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而公益事业正是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目标,是可以承担和凸显和谐这一含义的载体。
我们看到凡是公益事业繁荣的国家,人民生活也相对幸福,社会更多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具有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按理说应该有将进入回报社会的阶段,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区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情况,。
以“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主题,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了解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看法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以后的公益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范围、方式、内容本次调查范围:针对在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区高校内的大学生为对象,主要为本科生,无专业年龄之限。
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与接受调查者进行一定内容的询问,对特别影响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参与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动机以及参与过程中受到的障碍因素,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返回有效问卷共54份,调查了54位重庆市主城区的大学本科生。
1.样本分布情况:在所被调查的对象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有6位,二年级的有21位,在大三的有22位,处在大四的有5位。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1.1%,二年级的学生数占38.9%,大三的学生占40.7%,大四的学生为9.3%。
2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所调查中,男生为30人,所占比例为55.6%;女生为24人,占总数的44.4%。
二、大学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度针对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问题,主要以他们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大学期间是否参加类似活动以及在参与过程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办的三个题目进行分析。
大学生公益参与调研报告
大学生公益参与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研大学生公益参与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其中存在诸多原因,如时间和个人动机等。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的公益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 研究背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公益参与的情况。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公益参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参与度。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的问卷,对他们的公益参与情况、参与动机和障碍进行了调查。
随后,我们选择了若干名有公益经验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了解更多的细节和个人体验。
4. 研究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公益参与持积极态度,但实际参与度较低。
其中,时间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约有60%的受访者表示时间不够充裕。
此外,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公益活动的了解,对其意义和影响缺乏认识。
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些发现,并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个人经验。
5. 原因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公益参与的原因主要包括时间、个人动机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时间成为了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最主要障碍。
此外,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公益活动意义的认识,缺乏相关知识的传达和培养。
个人动机也是影响大学生公益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公益活动的兴趣或动力。
6. 改善建议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公益参与,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包括为其提供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和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慈善事业意识的基本现状
1、大学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度及参与渠道。
当今大学生
慈善观薄弱,对慈善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很少有人长期、定期的参与慈善,一般都是遇到自己感兴趣或重大社会事件才参与,捐赠形式也比较单。
2、大学生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态度。
对于现今社会的慈善氛围
及发展趋势,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对于新型的慈善渠道,如网络及手机等的可行性,建议发展的和存在质疑的比例基本相当。
二、高校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普及。
在传统思想中,普遍认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承担。
2、政府职能亟待转变。
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
3、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由调查看出43.75%的人认为慈善质量差,81.94%的人认为信用度低。
慈善公益是我们中华人民都应该意识到的很重要的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及其个人都具有里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
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慈善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慈善的火把温暖世界。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实践报告(6篇)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实践报告(6篇)高校生社会公益活动实践报告1小伴侣的体力精力果真很好,一个下午的活动让我们个个疲乏不堪,他们照旧活蹦乱跳。
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边看他们竞赛边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天真无邪,这般隔壁老师无虑,也会为小事和同学吵得面红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师的鼓舞和表扬。
回过来想想觉得他们很可爱,活泼又布满朝气,于是我又站起来走进他们,融入其中的欢乐。
时间飞逝,转瞬间,寒假就要过去,新的学年就要来了。
在这个寒假里,我尝试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是这种真实会,才是我最珍贵的收获。
寒假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来关心了我们的社区,刚放假的时候,就下起了大雪,地面积起了厚达十几厘米的雪,小区里面的路都被雪掩盖了,社区里的人都无法出行,看到一些保洁阿姨在雪地里辛辛苦苦的扫雪,而且天公不作美,还依旧下着大雪。
看到此景,心里感觉作为一个高校生的我,应当做点什么,所以我去社区,也拿了工具,来关心她们,一起把路上的雪往两边扫,让小区里的车子可以进出,让路面在其次天不会结冰而滑。
在过年的前两天,嘉兴政府为了关心贫困的家庭和年老的老人,给每个社区发了贫困金,让社区慰问贫困家庭和老人,我也伴同我们社区的主任一家一家的走过来,一家一家的拜年过来,当把一个个红包给他们时,他们的眼中含有泪,满是对政府的感谢,而且也可以让她们都过个快乐年,盼望在20xx年都可以欢乐!我们还关心了一些孤独老人,清扫房子,帮他们洗洗东西,整理下屋子!那些老人都很快乐,虽然有点累,但是看到他们的笑容,再累都不觉得累了!盼望他们感受到社会还是布满爱的,感受到过年的气氛!这一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高校生实践活动是引导我们同学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
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高校生更新观念,吸取新的思想与学问。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和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阔了视野,曾长了才能,虽然是短短几天的社区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一生受用。
大学生公益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公益观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公益观和态度,了解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和学生组织等渠道进行推广,共收集有效问卷101份。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主要调查内容,其中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关注程度2.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和类型3.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和影响因素4.对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认知和评价5.对大学生公益教育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调查结果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88.1%)的大学生对公益事业具有认识,其中有61.4%的人经常会关注公益事件的发展,占比较高。
对于没有关注的学生,主要原因分别是缺乏时间(27.8%)和缺少信息渠道(20.3%)。
这也反映了社会信息对于公益事业的影响力,以及学生生活节奏加快的现实情况。
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和类型近六成(58.4%)的大学生都曾经参与过公益活动,但参与频率相对较少,只有1-2次的占比较大(42.6%)。
参与的活动类型以义卖和志愿服务为主,占比分别为34.6%和25.0%。
这也反映了公益活动的类型和内容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才能引起更高的参与度。
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问卷中,有43.0%的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也是主要动机。
另外,有30.7%的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是增长个人经历或是人际关系。
调查还发现,公益活动组织者的信誉和活动内容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分别占比为45.5%和42.6%。
这也反映了公益组织和项目的招募和传播需要更具有可信度和吸引力。
对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认知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84.2%)的大学生知道一到两个公益组织或项目。
其中,红十字占比最高(42.6%), 其次是“爱心助学”(27.7%)和“环保志愿者(2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的调查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关于大学生公益态度调查报告
一、引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有不少中国企业家把慈善捐赠与扩大其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相联系,结果变成变相广告。
从法律上讲,这是违法,既节约广告费,又变相逃税,是侵犯纳税人的权益。
企业捐赠一经冠名,就是商业行为而不是公益行为。
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慈善理念和慈善事业源远流长,并不一定是基督教传统所专有,而且民间社团也曾经相当发达。
就现代意义的公益事业而言,民国时期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并出现了不少知名的慈善家和企业家,他们所作所为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扶贫济困而属于“授人以渔”性质,有些还有推动社会改良的作用。
这一传统因社会大变动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中断,重新发展起来距今只有20年,成绩可观,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朝野共识,说明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最大的动力。
那么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血液——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如何态度?他们对社会的公益慈善又是如何评价?以及看到近几年来社会给与公益慈善的负面新闻又作何感想?为此我们对全国在校大学生展开对其公益态度的调查,下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自己的见解。
二.调查概况
1.调查时间:2013年10月7日--2013年11月9日
2.调查对象:全国各高校大学生。
由于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他们大多数是属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群体,因此从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上分析,选取他们作为调查对象,可以客观的反映社会公益事业的概况。
3.调查内容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在大学生的公益素质现状和大学生对现在社会的公益事业的评价和看法。
其中大学生公益素质现状部分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的公益认知、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以及公益行为等五个方面;其次在了解了大学生基本的公益素质和基本的公益态度的前提下,从社会公益现状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看法,搜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社会给与公益事业负面新闻的评价;二是大学生认为为了使公益事业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4.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单独测验的方法在网上对大学生发放问卷,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公益认知
从回收的44份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只有11.36%的人
很关注,很支持现在社会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75%的人只是偶尔了解,抱着支持的态度去关注公益活动,但是却有13.64%的人只是支持却不去关注这类消息。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很低,这会导致作为公益行为主体之一的他们很少参与其中,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支持着这项事业。
由图可以看出有81.02%的人参加过一到五次的公益活动,只有有13.64%的参加过五次以上,但还有有少数的人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
表3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参加的活动形式主要是环境保护,志愿者、社区服务以及助残活动。
以上数据证明了大多数大学生对公益活动有一定认知的,基本懂得如何参加公益活动。
国内学者认为公益活动是指帮助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并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活动。
大学生是重要公益行为主体之一,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对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表1)
(图2)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关注,很支持 5 11.36% 偶尔了解一下,支持 33 75% 不关注,支持 6 13.64% 没兴趣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44
小计比例
A、社区服务2250%
B、环境保护2863.64%
C、助残活动,帮助弱势群体2352.27%
D、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者个人2045.45%
E、知识传播,如关爱艾滋病人818.18%
F、大型公益,如世博志愿者2250%
G、其他(请注明)511.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4
(表3)
2.公益情感以及公益意志
从图4中可以看出,65.91%的大学生愿意并且其中有人很愿意参加公益活动,34.09%的人则对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不高,抱着可以参加的态度,但是所调查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甚至很不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由此看来大学生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的糟糕,大多数是“亲公益”的群体。
促使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因素很多。
调查显示(图3)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处于社会责任感之下,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帮助需要的帮助的人;但其中也有包括出于为自身着想,为了社会实践,拿到实践学分,帮助找到工作,结交很多朋友和提高个人声誉等。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内在动力远远大于外在动力,他们对于参加公益活动有一定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具有较强的公益意志。
但是从中也可以表现出社会公益机制的保障也会影响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和意志,如果公益机制遭到破坏,这将会起到阻碍作用。
图3
图4
(你是以什么心态看待受助人?)
(你是如何帮助公益服务平台?)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很可怜,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
1 2.27% B. 谁都有可能遭遇逆境,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
33 75% C. 自尊心很强,帮助的方式上稍有不慎就会被伤害到
3 6.82% D 、尽量让受助人感受到关怀而不是丢面子 7 15.9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44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1.调查结论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当前社会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社会公益机构财务管理混乱而产生的财务违规和腐败,包括公益机构的违规筹款;挪用公益基金及捐赠物资从事不符合宗旨的活动和事业;侵占或贪污捐赠的款物;逃税漏税、逃汇骗汇;日常管理中的财务浪费。
例如,浙江省民政厅在近几年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有的社团几万元收入不入帐,有的社团请客送礼开支不按规定,有的社团违规购买控购物资。
在资金管理方面,也曾发生中华体育基金会2,000万元、宋庆龄基金会1,810万元丢失,中国妈妈胡蔓莉违规使用善款,用社会捐赠资金购买私宅并送女儿出国留学。
甚至影响最大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也被报道涉嫌违反国家规定,挪用希望工程捐款逾一亿元,用于投资股票、房产及各类风险企业,并招致巨大亏损,其中不少投资项目以回报少、效益低告终。
令人心寒的例子多不胜数,这只是其中的几例。
由于这些黑暗的事实,我们对大学生对于这些社会给与公益事业负面新闻的评价和看法做出调查,从收回的问卷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参加公益活动,同样的他们也没有对社会公益事业失望。
大多人数是这样回答,“这是社会责任的问题,有些人让我们对公益失望,但更多的人让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负面新闻只是少数”,其中也有些理智的人,他们的答复有“有好有坏,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坏,用自己的思想看待这个事,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这其中或许有些事假的,是为了扩大社会对公益的关注度,不管事实如何,这都说明大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不被负面新闻所欺骗。
也有些认为这是制度不完善做造成的,政府和社会都应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管理和关注。
2.对目前关注的公益现状提出的建议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应该提高宣传公益活动的意识和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继续支持公益事业,深刻了解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应从公益活动的意义上思考,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对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学校角度
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教育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正面的看法。
社会上许多负面的新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思考和认知,因此学校应该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看法。
(3)社会角度
1.完善公益机构的内外监督机制
要加强公益项目的实行力度,监督体制必须跟上,而这正是中国事业单为体制较为缺乏的一个环节。
社会在外有着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公益形象,提高公益的诚信度;在内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和约束捐款的使用,尽可能的防止腐败现象的出现。
2.设立专门的社会团体进行监督
此社会团体对社会公益机构进行不定期的核查账目,并定期向外界汇报检查情况,能增加社会公信度,使信息更加透明化。
3.对社会上支持公益活动的机构或人民利用多种形式定期进行反馈的工作
社会公益机构应以微博、报纸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所有的财务支出情况等信息,加大反馈工作的力度,保证内部管理的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