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龙生九子介绍及传说

龙生九子介绍及传说

龙生九子介绍及传说《龙生九子:各有各的“怪脾气”》咱今儿个来唠唠龙生九子的那些事儿。

我之前去一个古寺庙游玩,那寺庙里的建筑上雕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神兽,一打听才知道好多都是龙子呢。

先说说老大囚牛吧,这囚牛呀,就喜欢音乐,整天守在琴头,像是个超级音乐迷。

我就想象着它在那听着悠扬的琴音,摇头晃脑,陶醉得不行,就像那些在音乐节现场疯狂打call 的粉丝。

老二睚眦可就不一样了,那是个好勇斗狠的主儿。

它总是出现在刀剑之上,仿佛在说:“谁要是敢动我守护的东西,我就跟他没完!”我看到寺庙里一尊神像手持的宝剑上就刻着睚眦,那模样凶巴巴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像下一秒就要冲出去跟人打架似的。

老三嘲风呢,喜欢站在高处眺望,所以常常被放在屋脊上。

我站在寺庙院子里抬头看,那嘲风在屋脊上威风凛凛,像是在给整个寺庙站岗放哨。

它可能在想:“我在这高处,啥动静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

”蒲牢就比较有趣了,它特别怕鲸鱼,但是声音却特别响亮,所以就被放在钟上。

我当时看到寺庙里的大钟,就琢磨着,这蒲牢是不是每次被敲响的时候,都在心里害怕着会不会有鲸鱼突然冒出来呢?狻猊长得像狮子,却喜欢安静地坐着抽烟。

我在寺庙的香炉旁看到它的雕像,就好像看到它正悠闲地吐着烟圈,说:“这世界太喧嚣,我就爱静静地待着,闻闻这香火味。

”霸下,也就是赑屃,力大无穷,总是驮着沉重的石碑。

我试着去推了推寺庙里驮着石碑的赑屃雕像,那家伙,纹丝不动,我就感叹这霸下的力气可真不是盖的,这得背了多少故事在背上啊。

狴犴公正严明,常常出现在衙门大堂之类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它在那严肃地看着堂下的人,心里想着:“我在这,谁也别想徇私舞弊。

”负屃喜欢文学艺术,和囚牛有点像,它总是盘绕在石碑上的文字周围。

我凑近看那些石碑上的字,就觉得负屃像是在认真地阅读这些古老的文字,汲取着其中的文化养分。

最后就是螭吻了,它喜欢吞东西,所以在屋脊两端,张着大嘴。

我看着屋脊上的螭吻,就想它是不是一直都饿着肚子,在那等着吞掉什么不好的东西,守护着整个建筑呢。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南岛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兄妹,龙子和妹妹。

龙子是一个很聪明很勇敢的小伙子,而妹妹则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

有一年,因为天气异常干燥,整个海南岛都陷入了严重的旱灾。

村庄里的水井都干了,农田里的庄稼也都快要枯萎了。

人们无论怎么祈求取水雨,都无可奈何。

一天,龙子听说了一个传说,说是海的深处有一个老龙,他掌管着海水之源。

如果能找到他,求他下雨就没有问题了。

龙子立刻决定要前往寻找老龙。

为了找到老龙,龙子先是乘坐船只走了很远,然后跳进水里,一路游向海底。

他游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老龙。

老龙看到龙子十分年轻,便问:“孩子,你这么年轻,怎么会到这来?”龙子解释了当地的旱情,请求老龙降雨。

老龙听了,说到:“我不能直接降雨,但我可以让你拿到一颗神珠,让你到某个地方投入海中,就能引来甘雨。

”然后老龙给了龙子一颗珠子。

龙子拿到了神珠后,心中非常感激,他和老龙谈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海底。

回到岸边,他告诉了妹妹他在哪里找到老龙,和老龙说的话。

他让妹妹来帮忙,在村庄里找到可以投放珠子的地方。

妹妹果然很聪明,她找到了可以投放珠子的位置,又在岸边拢了一把水,便急急忙忙地前往相应的地方投下了神珠。

果然不出所料,太阳就在不久后不见了踪影,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雨水纷纷而下。

果然,龙子成功地解决了旱灾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而且,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对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 xì)赑屃:(bì xì)又名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xì)赑屃:(bìxì)又名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龙子的传说

龙子的传说

龙子的传说龙,作为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图腾,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龙生九子”之说,也由来已久,但它真正被记录在案,是从明朝才开始有的,而且版本众多。

在那些不同的“九子”版本中,最被世人认可的有两个:一个是明武宗时期内阁首辅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所记载的“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suān ní),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七子狴犴(bìàn),八子负屃(fù xì),老九螭吻(chī wěn)”;另一个则是明代大文豪杨慎在《升庵集》中记载的“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细数下来,这两个版本有同有异,加在一起一共出现来十二个龙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玄妙,内涵往往也很宽泛,如果把它当做严谨的科学知识去解读,就不好玩了。

其他版本的还有:老大囚牛(qiú niú),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狴犴(bìàn),老四狻猊(suān ní),老五饕餮(tāo tiè),老六椒图(jiāo tú),老七赑屃(bì xì)(霸下),老八螭吻(chī wěn),老九貔貅(谐音“皮休”)等等。

1.赑屃(音bì xì)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力拔山兮托功德赑屃又名龟驼、霸下、填下,形似千年老龟,可以背驮货物,但与龟不同的是,它的脑袋被塑造成没角的龙头模样,而且四肢遍生鳞片。

传说赑屃生来力大无穷,好驮重物,曾经驮着三山五岳到处游走,而如今人们所见的赑屃,只背驮着石碑。

传说,龙子们曾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可当他们要回天庭,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不想放他们走,便对赑屃说:“你若能驼动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让你还去。

龙有九子的故事

龙有九子的故事

龙有九子的故事龙生九子的传说_《山海经》龙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个个不相同,这是自古来人们都晓得的,但它们怎么会留迹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受苦受难、饥荒死亡,怨气遍地。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令身前的天神刘伯温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解除百姓痛苦,造福苍生。

天神刘伯温奉旨下凡辅佐明君,整治乾坤,但恐身单力薄,难有作为。

玉皇大帝说:“朕赐你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助你成功。

”刘伯温找到龙王,龙王说自己年老体弱,事务繁忙,且四海不可一日无王,只得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老大赑屃,龟形不是龟,嘴生牙齿,浑身鳞片,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

刘伯温用它驮送军粮。

老二螭吻,头象鱼尾如鸟尾,故又叫鸱尾,能喷浪降雨。

刘伯温用它来抵御敌人火攻。

老三椒图,形似螺蚌,能预知危险,遇险即团合。

刘伯温用来守卫寨门。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刀剑,用作阵前护卫。

老五睚眦,性格暴躁,喜好杀戮,刘伯温曾令他为先锋征讨,可它见人就杀,血腥恐怖。

刘伯温只得令它守卫兵器。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刘伯温用它行兵布阵。

老七朝凤,能飞檐走壁,刘伯温用来警卫中军。

老八蒲牢,声音洪亮,能传千里,刘伯温用来报时,传送军令。

老九囚牛,能通万物之言,辨别声音,刘伯温令他侍候左右。

刘伯温带着龙九子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龙九子完成了玉皇大帝钦命,欲回龙宫复命,朱棣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他想了一计,说是要修建紫禁城,需龙九子帮助,急急去见刘伯温。

也是天机有定,这一日朱棣去见刘伯温时,因刘伯温连年征战,积累成疾,病得昏昏沉沉,朱棣求借斩仙剑,就同意了。

龙九子是神兽,朱棣拿着斩仙剑号令它们,它们顿时大发雷霆,不听差遣。

朱棣见用宝物不能差遣龙九子,便决定用计使龙九子就范。

朱棣对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龙之子海马龙传说_民间故事

龙之子海马龙传说_民间故事

龙之子海马龙传说相传,海马龙是龙王的第十个儿子,长着龙头海马的身子,自小聪明伶俐,娇小可爱,身为龙族,却从不争强好斗,恃强凌弱,因此得不到龙王的喜欢。

龙王认为自己是掌管兴云降雨,统领四海水族的王,子嗣应该威猛霸气,雄踞四海。

前面的九个儿子个个都勇猛过人,执掌一方,在仙界享有盛誉。

长子囚牛蹲踞琴头,统管人间音乐;次子睚眦盘踞刀柄,统领人间兵器,三子嘲风守护民宅,威慑妖魔;四子蒲牢雄踞钟纽,其声响入云霄,警示世人;五子狻猊侍奉佛祖,享尽人间烟火;六子赑屃力大无穷,能背驼三山五岳;七子狴犴明辨是非,掌持世间牢狱;八子饕餮凶猛好食,能护四方安宁;九子貔貅吞万物而不泄,助人招财进宝,唯独这第十个儿子自小一直跟在父母身边,整日和虾兵蟹将嬉闹,没半点本领,心里厌恶,却也无奈。

一日,渤海东面岱舆,吴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座仙岛的仙人来到龙宫请求龙王庇护。

原来,五座仙岛没有根漂浮在海上,每座岛靠三只巨大的海龟驼着才不会漂走。

今日,一个巨人从昆仑山北面9万里的龙伯国赶来要钓走他们的海龟,仙人们斗不过巨人,只得来龙宫请求龙王派人帮助赶走巨人。

龙王统领四海,仙岛是他的管辖范围,保护仙岛自然义不容辞。

于是,他召集十个儿子问谁敢去和巨人交战。

九个儿子都知道龙伯国巨人生长三十余丈,口大如缸,性情暴虐,力大无穷,不要说和他交战,站在他脚下都感到战战兢兢,于是个个都找借口推辞。

海马龙见九个哥哥都去不了,主动站出来说:“父王,让孩儿去试试吧。

”龙王吃惊地说:“你?你九个哥哥都恐怕斗不过那巨人,你去岂不白白送死,还败了我的名声。

”海马龙说:“哥哥们各据一方,事情太忙,并不是惧怕巨人。

父王你年事已高,孩儿也已长大,怎么能让你亲自出战?孩儿定有法子制服那巨人。

”龙王心想,龙生龙,凤生凤,我的儿子定有他过人的地方,一直以来只是没发现。

于是就答应了。

海马龙也不披甲,也不带兵,独自一人往五仙岛飞去。

龙伯国巨人确实非常高大,海水只没到他的大腿,口如缸、鼻如岗、眼如窗,正在海里捞海龟呢。

龙王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

龙王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

龙王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咱来唠唠龙王那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哈。

龙王的大儿子叫囚牛。

这囚牛啊,可不像它老爹那样成天在水里兴风作浪啥的。

它就喜欢音乐,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呢。

你看那些琴头上雕着的小兽,好多就是囚牛的模样,它就整天趴在琴头上听人弹奏美妙的曲子,陶醉得很。

二儿子睚眦就不一样啦,这可是个好斗的主儿。

睚眦长着豺身龙首,性子特别刚烈,而且好勇斗狠。

它老是嘴里叼着刀剑,就盼着能有个机会大显身手,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的形象刻在刀剑的吞口处,感觉有它在,这刀剑都多了几分威风。

老三叫嘲风。

嘲风这小家伙特别喜欢冒险,哪儿危险就往哪儿去。

它老是站在宫殿的房角上,就像个勇敢的小卫士一样。

而且嘲风长得也很特别,威风凛凛的样子,有它在房角上镇着,感觉宫殿都更安全了呢。

蒲牢是老四。

这蒲牢的胆子可小了,别看它是龙子,但是它特别害怕庞大的东西,尤其是鲸鱼。

不过呢,它的叫声特别响亮。

所以呀,人们就把蒲牢铸在大钟的钟纽上,然后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形状。

这样一敲钟,蒲牢就吓得大声叫唤,钟声也就特别洪亮。

老五狻猊也是个很有趣的家伙。

它长得像狮子,但是又有着龙的特征。

狻猊特别安静,不喜欢动,就爱坐在那儿闻香。

所以在香炉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那么静静地趴着,享受着袅袅香烟,仿佛在思考龙生哲理呢。

老六赑屃,这家伙可有力气了。

它长得就像一只大乌龟,但是可比乌龟大多了,也威风多了。

赑屃喜欢驮东西,而且驮的还都是很重很重的东西。

传说里它经常驮着石碑,那石碑老重了,可它驮着就跟玩儿似的,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第七个儿子叫狴犴。

狴犴长得威风凛凛的,它特别正直公正,明辨是非。

在古代的牢狱大门上,经常能看到狴犴的雕像,就好像它在那儿守护着公正,那些犯了错的人一看到它就害怕,它就像正义的化身一样。

八儿子负屃呢,和它的哥哥赑屃有点关系。

负屃也很喜欢文字,它经常盘绕在石碑头顶。

你想啊,赑屃驮着石碑,负屃在石碑上头,这哥俩就像和石碑有缘似的,一个驮一个绕,也是挺有意思的。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 狴犴 罪犯的克星 •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 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 像。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爱书法,爱碑文
• 负屃,身似龙,头似 狮,排行老八,平生 好文,是龙子中另一 位好风雅的——专爱 书法。石碑两旁的文 龙是其遗像。
•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宫 殿的避火神 • 老九 • 螭吻,又名鸱尾, 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 身,它的形态最早出 现在汉武帝修建的 “柏梁殿”上。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香炉狮子座

狻猊,又名金猊、 灵猊,形似狮子,排 行第五,虽然相貌凶 悍,但平生喜静不喜 动,好坐,又喜欢烟 火,因此佛座上和香 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 它的遗像。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力拔山兮驮功德
•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 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第一种传说 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 风作浪。
• 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 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 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 也都有刻着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龙生九子
•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 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 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 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 述龙子。
玉帝
刘伯温 明朝皇帝
龙王九子
•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 天下大乱,有战争有饥荒。玉帝令刘伯温转世帮 助明君,得到天下,又给了他一把好剑,带领龙 王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特别厉害。 后来他们跟随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 当它们成功后准备返回天廷时,明成祖朱棣却想 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永远拥有天下。于是 他拿了刘伯温的斩仙。朱棣就骗他们,他对九 子中的赑屃说:“你力气最大,如果你能驼走这 个石碑就让你们离开。”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1.《盘古开天》。

相传在太初,天地未分,混沌一团,什么都没有。

这时,出现了一位名叫盘古的英雄。

盘古手持一把巨斧,一声长啸,挥斧劈开了混沌,天地分开了,阳气升起,阴气下沉。

而在盘古开天的时候,有一条巨大的龙蛇,它的身躯盘绕在混沌之中,当盘古一斧劈下,龙蛇的身躯化作了天和地,形成了天地之间的架构。

2.《龙的传人》。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黄帝的英雄。

黄帝勇猛善战,率领部下征战四方,收服了众多部落。

在一次战斗中,黄帝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龙,龙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力量和智慧。

黄帝被龙的气势所折服,决定与龙结为兄弟,成为龙的传人。

从此以后,黄帝与龙一同征战四方,成为了一代传奇英雄。

3.《龙的守护》。

在一个古老的村落中,有一座神秘的山脉,山脉之中生活着一条巨大的龙。

这条龙被视为村落的守护神,它时刻守护着村民们的安全和幸福。

每当村落遭遇灾难,龙都会出现,为村民们驱除灾难,保护他们的家园。

村民们对龙充满敬畏和感激,将龙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4.《龙的传承》。

在古代的中国,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被奉为神明。

相传,龙有九个儿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力量和属性。

这九个龙子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螭吻、狻猊、貔貅、麒麟和龟蛇。

每一个龙子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力量,它们共同守护着天地万物,保护着人类的安全和幸福。

5.《龙的化身》。

在古代的中国,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龙的化身。

相传,龙可以化身为人类的模样,隐藏在人群之中。

这些龙化身的人类,通常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出现,为人类解决难题,驱除灾难,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幸福。

人们常常说,龙隐于人,人隐于龙,这句话正是对龙的化身的最好诠释。

以上就是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这些传说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让人们对龙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和敬畏。

龙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生物,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的敬畏和祈福之情,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子传说

龙子传说

赑屃[bì xì]又名霸下,喜好驼负重物。

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关于赑屃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其是由“玄武”的传说所演变而来,具体的记载有《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呼太阳神使承卫也。

”洪兴祖补注:“说者曰:‘玄武为龟蛇,位在北方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蔡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

”《文选》注:“龟与蛇交,曰玄武。

”在我国的古代“蛇”与“龙”是具有相同的意思,蛇即为龙的化身。

参考《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最初带领反叛军进入深山路遇巨蟒当道,刘邦拔尖将蛇击杀。

后遇到一个老妪哭泣,刘邦问其因何而哭,老妪说:“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这一段的记载是将刘邦的进行形象神化的一段描述。

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将巨蟒化身为“白帝之子”将刘邦誉为“赤帝之子”,而刘邦今后驾坐九五是真龙的化身,巨蟒则可看做是其平起平坐的龙子的化身。

赑屃生有龙头龟身,身长鳞片具有獠牙,赑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以下的寓意:1)权利地位的象征。

2)长寿吉祥的象征,人们崇拜龟,一直把龟奉为长寿的象征。

3)地域文化的象征。

4)图腾崇拜与神仙方术崇拜盛行,代表了人们对神仙方术的追求。

赑屃作为权利以及福寿的象征通常被用作背驼石碑铭文等对地方人、物、事进行记载与歌颂,人们也以触摸赑屃来祈求官运与福禄。

鸱吻[chī wěn]鸱吻又作螭吻、鸱尾等,又称“龙吻”。

具有龙头蛇身,鸱吻性格乖张,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威严的生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而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也是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龙生九子,每个子龙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特点。

第一子名为“懒龙”,它喜欢睡觉,所以大地上的河流湖泊都是它的作品。

第二子名为“悠龙”,它喜欢游山玩水,所以山峦和峡谷都是它留下的足迹。

第三子名为“蟠龙”,它喜欢盘旋于云端,所以天空中的云彩就是它的游戏。

第四子名为“踏龙”,它喜欢奔跑,所以大地上的山峰和峡谷都是它留下的痕迹。

第五子名为“惊龙”,它喜欢挥动翅膀,所以风暴和雷电都是它的力量。

第六子名为“赑龙”,它喜欢潜藏于水底,所以海洋和湖泊都是它的领地。

第七子名为“藏龙”,它喜欢藏匿于山林,所以森林和密林都是它的乐园。

第八子名为“腾龙”,它喜欢翱翔于天空,所以天空中的飞鸟都是它的伙伴。

第九子名为“龙王”,它是九子之首,掌管着天地间的一切。

这九子龙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神奇形象。

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文化基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而龙生九子的传说,则赋予了龙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形象。

每个子龙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的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和激励着世代华夏儿女,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基因。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这些古老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古代神话龙生九子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龙生九子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龙生九子的传说话说中国古时候,龙那可是神兽之首,威风凛凛,神秘莫测。

而在龙的众多传说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就是龙生九子的传说。

九啊,在中国文化里那可是个吉祥数字,代表着至高无上、多多益善的意思。

所以,说龙生了九个儿子,并不是说龙就生了九个,而是用九来表示龙的后代众多,各有各的本事和喜好。

首先说说老大囚牛吧,这家伙可是个音乐迷。

它喜欢听各种音乐,尤其是弹拨弦拉的那种。

所以,古人就把囚牛的形象刻在胡琴的头部,让它时刻享受音乐的熏陶。

现在,你还能看到一些贵重的胡琴,上面依然有龙头的装饰,那就是囚牛的遗像啦。

老二睚眦呢,脾气可就不太好了。

它是个战斗狂,喜欢斗来斗去的。

古人看它这么勇猛,就把它的形象刻在刀环、剑柄这些武器上,让它成为战士们的精神象征。

这样一来,战士们握着武器,就像有了睚眦的力量,变得更加勇猛无敌。

老三嘲风,模样有点像狗,但可不是普通的狗哦。

它喜欢冒险,喜欢站在高高的地方眺望远方。

所以,古人就把嘲风的形象放在宫殿的屋角上,让它成为宫殿的守护神。

这样一来,宫殿不仅显得庄严威武,还多了几分神秘感。

老四蒲牢,长得跟龙有点像,但比龙小多了。

它特别喜欢鸣叫,声音还特别响亮。

据说,蒲牢住在海边,最怕的就是鲸鱼。

每次鲸鱼一来,蒲牢就吓得大声吼叫。

古人觉得这个特性很有趣,就把蒲牢的形象刻在钟上,让鲸鱼形状的撞钟木撞击它,这样一来,钟声就能响彻云霄了。

老五狻猊,长得跟狮子差不多,但它可不喜欢动,就喜欢坐着。

而且,它还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烟火。

所以,古人就把狻猊的形象放在香炉上,让它享受烟火的熏陶。

这样一来,香炉不仅显得庄严,还多了几分神秘感。

老六赑屃,也就是霸下啦,长得跟乌龟有点像,但可不是乌龟哦。

它特别喜欢负重,喜欢背着东西走来走去。

古人看它这么有力气,就把它放在石碑下面,让它背着石碑。

这样一来,石碑就显得更加稳重了。

老七狴犴,长得跟老虎似的,特别有威严。

它喜欢打官司,喜欢分辨是非。

所以,古人就把狴犴的形象刻在监狱的门上,让它成为法律的象征。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讲述了龙生九个不同形态的子龙的故事。

故事中,龙王担心自己的子孙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和资源生存,于是决定将九个龙蛋放入九个不同的地方孵化成龙子,每个子龙都有独特的能力。

第一个生下来的是角龙,它长有一对锐利的角,能瞬间穿越山脉和固体物质,象征着震撼力和穿透力。

第二个生下来的是蛇身龙,它长有一条灵活的蛇身,能游动在水中,象征着流动性和变幻。

第三个生下来的是带翅龙,它长有一对巨大的翅膀,能飞翔于天空,象征着自由和翱翔。

第四个生下来的是蛟龙,它长有一颗强大的龙头,能喷出强力的火焰,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第五个生下来的是鱼尾龙,它长有一条鱼尾巴,能舞动出美丽的水花,象征着优雅和温柔。

第六个生下来的是龙爪龙,它长有一对锋利的龙爪,能抓住并攻击敌人,象征着勇气和侵略性。

第七个生下来的是虎头龙,它长有一只强壮的虎头,能发出震
耳欲聋的咆哮声,象征着威严和权威。

第八个生下来的是犬身龙,它长有一只忠诚的犬身,能帮助人类守护家园,象征着忠诚和信任。

第九个生下来的是豹尾龙,它长有一条有力的豹尾巴,能奔跑如风,象征着速度和机敏。

每个子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能力,代表着不同的品德和价值观。

龙生九子的故事也告诉人们,只有在和谐共存、相互合作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个体的独特与成长。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也经常被用来教育和启发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龙子和妹妹是海南岛上的一个古老传说。

在很久以前,海南岛上有一对兄妹,哥哥叫龙子,妹妹叫妹妹。

他们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过着平凡的生活。

龙子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年轻人,他喜欢帮助村里的人们,乐于助人。

妹妹虽然年纪小,却聪明伶俐,懂得很多东西。

兄妹俩的父母早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某一天,海南岛上突然来了一位凶恶的海妖,他居住在海边的一个山洞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捕捉村民作为祭品。

人们都十分恐惧这个海妖,不敢再靠近海边。

龙子决定要去打败海妖,保护村里的人们。

他告诉妹妹:“妹妹,我要去打败那个海妖,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尽快回来。

”妹妹知道龙子勇敢的性格,虽然担心,还是支持了他。

龙子拿着一把宝剑,来到海边的山洞。

他看到海妖正在向村庄方向走去。

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和海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海妖魔法无穷,还是被龙子最终打败了。

村民们看到龙子的英勇事迹,都向他表示最敬佩和感谢。

龙子回到村里时,人们热情地欢迎他,感慨地说:“龙子真是我们的大英雄!”龙子谦虚地笑了笑,表示这只是他应该做的。

他告诉村民们:“不要害怕,海妖已经被打败了,现在你们可以安心地回到海边去嬉戏了。

”就在这时,海妖的兄弟也出现在了海边。

龙子知道这个海妖比之前的更加强大,似乎是一个更凶狠的对手。

他马上决定要再次去战斗。

但是这一次,妹妹也决定要和他一起去。

妹妹对龙子说:“哥哥,你一个人去对抗那个海妖太危险了,我也要一起去帮助你。

”龙子想了想,点了点头,他知道妹妹也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孩。

妹妹给自己找了一把小剑,跟着龙子来到海边的山洞。

海妖的兄弟果然比之前的更加强大,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龙子和妹妹相互配合,奋力抵抗海妖的攻击。

他们不断进退,用尽全力。

最终,龙子和妹妹合力战胜了海妖的兄弟。

村民们对他们赞叹不已,称他们为“龙子妹妹”,成为了村庄里的英雄。

从此之后,龙子和妹妹再也没有遇到海妖的威胁,村庄里的人们也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物,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而龙生九子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奇故事。

据说,龙生九子分别是九种不同形态的龙,它们各具神奇的能力和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图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九子的故事吧。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角龙”。

角龙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它的形态是最为典型的龙形象,身披龙鳞,头顶一对角,威风凛凛。

角龙在古代传说中被视为龙中之王,掌管着风雨雷电,能够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吉祥。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蛟龙”。

蛟龙是龙生九子中的次子,它居住在水中,形态似蛟,身躯修长,鳞甲闪亮。

蛟龙掌管着江河湖海,能够激起巨浪,控制水势,保护水域生物,被人们奉为水神。

接下来,是“蜿蜒龙”。

蜿蜒龙是龙生九子中的三子,它身形蜿蜒,如同蛇一般,但又具备龙的神力。

蜿蜒龙主管土地,能够使大地生机勃勃,万物茂盛,是农业的守护神。

第四位要介绍的是“潜龙”。

潜龙是龙生九子中的四子,它善于隐匿身形,潜藏于深海之中。

潜龙掌管着地下的宝藏,能够带来财富和宝藏,被人们视为财富之神。

接着,我们要介绍的是“螭龙”。

螭龙是龙生九子中的五子,它的形态独特,有着狮子的身躯和龙的特征,被认为是神兽中的一种。

螭龙主管着家庭和子嗣的繁衍,被尊为家庭的守护神。

接下来,是“蚣蝮龙”。

蚣蝮龙是龙生九子中的六子,它形态独特,有着蛇身蜈蚣的特征,被人们视为毒物之神。

蚣蝮龙主管着疾病和瘟疫,能够驱除疾病,保护人们的健康。

再者,我们要介绍的是“赑屃龙”。

赑屃龙是龙生九子中的七子,它的形态奇特,有着驼鸟的身躯和龙的特征,被视为祥瑞之物。

赑屃龙主管着音乐和艺术,能够带来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智慧。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负屃龙”。

负屃龙是龙生九子中的八子,它形态独特,有着驼鸟的身躯和龙的特征,被视为祥瑞之物。

负屃龙主管着音乐和艺术,能够带来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智慧。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梼杌龙”。

梼杌龙是龙生九子中的九子,它的形态独特,有着驼鸟的身躯和龙的特征,被视为祥瑞之物。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_传说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_传说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龙生九子是中国的古代传说,指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篇一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

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

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

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篇二北京是我国传统建筑,尤其是皇家建筑最集中的地方。

这些传统建筑如:宫廷、庙宇和楼、台、亭、阁等屋角的飞檐,装饰非常精美。

飞檐上坐立着用琉璃烧制的或黄或绿的一个龙头和数目不等的龙子。

龙之九子经典传说民间故事_传说

龙之九子经典传说民间故事_传说

龙之九子经典传说民间故事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

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龙之九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龙之九子传说故事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相貌似豺,好腥杀。

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

据说蒲牢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

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

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

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

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神话故事——龙生九子

神话故事——龙生九子

神话故事——龙生九子龙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之首,亦可以认为本身就是神的化身,神的一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龙生九子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龙生九子: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

到后来,这些怪异兽象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

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同。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博学着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的九个。

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对于“龙生九子”,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是: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

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yá'zì),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

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

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

东海龙王救子

东海龙王救子

东海龙王救子东海深处,有一条巍峨壮观的龙宫。

这是东海最高贵、最有权威的存在 - 东海龙王的居所。

东海龙王一家生活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他们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在东海深处统治着整个海域。

在东海龙宫中,龙王有六个儿子,其中最小的是年幼的龙子。

龙子是龙王的宝贝,他是全家的希望和未来。

由于年纪小,龙子经常无知地闯祸,但龙王依然宠爱他,对他关爱有加。

有一天,东海出现了大风暴。

巨浪翻腾,海啸席卷而来,整个东海都变得汹涌起伏。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龙宫内部也陷入了混乱。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龙宫里的每个人都在尽力保护自己。

可是,年幼无知的龙子却因为好奇心驱使,冲出了龙宫。

他被汹涌的海浪卷走,无法自拔。

龙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顾不得其他,急忙咬破手指,将自己的龙血滴入海水中。

龙血触碰到海水,顿时,一只体态巍峨的东海巨龙出现在了眼前。

这只巨龙拥有绝对的力量,他是东海龙王的化身 - 东海龙神。

东海龙神闻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展开了搜救行动。

他穿梭于翻腾的海浪之间,掀起惊涛巨浪,寻找着孩子的踪迹。

就在东海龙神几经辗转的过程中,他终于找到了龙子。

龙子竭力抓住东海龙神的脖颈,东海龙神鼎力相助,将他救回了龙宫。

龙子被救了回来,龙宫内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东海龙王和龙后怜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龙神则化回了东海龙王的形象,重归龙宫。

这次的事件让东海龙王深刻认识到了孩子的可贵。

他决心要以身作则,给予龙子更多的关爱和教导。

他告诉龙子,有爱的家庭是最坚固、最温暖的堡垒,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能共同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从此以后,龙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不再贸然行动,而是深思熟虑。

他开始努力学习,成为未来可以为龙族做贡献的优秀一员。

东海龙王也乐见自己的孩子有所成长,他将龙子当成了心头的宝贝。

他相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只有经历风雨,才能长成一棵可以遮风挡雨的大树。

东海龙王救子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 xì)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赑屃乃盘古脊背精气所化,极能负重,被尊为龙子中老大,也是我国四大神兽“玄武”的模型。

赑屃背上有“洛书河图”,伏羲依次而演成八卦,大禹据此成功治水并划分天下九州。

大禹治水时,赑屃和应龙一样,都是大禹驾前得力干将,为了抗击滔天洪水,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挪移到指定地方,同时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治水成功后,为了让后人不忘大禹治水奇功,甘愿驮运巨大的功绩石碑,静心修行。

相传鼍(tuó驼)龙为赑屃的后代之一,赑屃和他的后代们如果经历一万年的修行,便会蜕去外壳,变为真正的神龙。

那个蜕下的壳非同小可,乃是万宝之宝!因为此壳有二十四肋,按天上二十四节气,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

赑屃壳内的这24颗大神珠乃是各类神珠的起源,如我们知道的雮尘珠(凤凰胆)、避(定)风珠、避火珠、避水珠、通灵珠(下凡变成挪吒)、化龙珠、辟邪珠、月明珠等。

这些神珠又有离奇的遭遇被不同的神仙所持有。

而后来的鼍龙壳内的珠子,多为大小不同夜明珠。

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有生动的描述。

NO.2螭吻(chīwěn)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乃盘古斗志精气所化,“虬尾似鸥鸟”,性情好望喜吞,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有“斗战神魔”之称。

所以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做张口吞脊状,并用许逊的宝剑加以固定。

螭吻后代有蛟、虬、蟠螭等类,“有鳞曰蛟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其中蛟无角威猛,能战饿虎,苏东坡诗云:“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就是说他,类似今日的鳄鱼,“猪婆龙”也属于蛟类。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奇。

蛟修行千年会化为龙升天而去,比起赑屃成龙似乎很简单很多,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江洋湖海,成为那里龙王的部下,被迫过着不自由的“上班族”生活。

虬、蟠螭和蛟差不多,但个头略小,能力也不强。

NO.3蒲牢(音pú láo)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乃盘古惊秫之气所化,受到惊吓后,会大声鸣吼,声振寰宇。

后来的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

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

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也是蒲牢后代之一,华表柱顶之蹬龙,观音坐骑金毛犼都是蒲牢后代。

NO.4狴犴(音bì àn)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老虎,形象威风凛凛,平生好讼,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乃是盘古正义之气的幻化。

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相传前南宋的时候,有个专管牢狱的人叫犴裔。

犴裔看管监狱时,对待犯人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善,每天都给犯人讲解出狱后怎样做一个好人,因此很多贪官都妒忌他,一直想找机会把他杀掉。

当时的皇帝赵构很迷信,光是天天为他作法的道士就有七八个,其中有一个是皇帝最为信任叫封咒的道士被贪官收买了。

有一次,封咒为皇帝作法,就在用龟甲占卜时,忽然大惊失色,告诉皇帝“犴裔乃是瘟神”。

皇上听到这话立刻下旨,让大奸臣秦桧处理这件事。

秦桧领旨后问其他几个同党该如何处置犴裔,他的同党都说:“该把犴裔处死,最好今日正午问斩。

”秦桧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刻让人把犴裔抓来。

在犴裔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街道两旁的百姓都为犴裔鸣不平。

犴裔被押到刑场时,他对着天喊到:“想我犴裔一生为国为民,哪儿作过对不起陛下的事。

陛下您斩了我不要紧,但您千万不要再相信那道士的谗言了,否则大宋江山不保,黎民百姓遭殃呀!”接着,他又对那些奸臣说:“你们这些衣冠禽兽,害死了人都不知悔改,我犴裔就算化成走兽也要找你们报仇血恨。

”说完便被斩首了。

当时在场的百姓们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电闪雷鸣,一头怪兽出现在云头。

只见他“麟头豸( zhì)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

”这头怪兽用一阵龙卷风把道士和奸臣们都卷上了天,又摔在山头。

山头立刻裂开一条缝隙,把他们全部封在里面了。

这头怪兽叫狴犴,是犴裔的化身。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NO.5饕餮(音tāo tiè)饕餮,乃盘古贪欲之气所化,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四目在腋下,长颈四足,虎齿人爪,头有一对角,全身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色,长数十丈,其音如婴儿,行进迅疾若风,性凶悍,极贪吃,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在尧帝时,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和穷奇称为“四凶兽”,支持尧帝的儿子丹朱和大舜争夺天下。

后被应龙和后羿所杀。

古人把饕餮纹装饰到青铜器上,一方面体现对神的敬畏,让反神的恶兽永受煎熬;另一方面是警醒当权者,不要如恶兽一样贪得无厌。

NO.6蚣蝮(bā xià)蚣蝮(或蚆螛、霸下),乃盘古亲水之气所化,比龙短小,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

好水,又名避水金睛兽,行走在水中,周围会自动形成无水空间,双目在水中如橙黄色火球,照射很远距离,其在水中行走如在空气中一样。

相传,大禹治水时,四海水位飘忽不定,洪峰、海啸不断,许多村舍、良田不知不觉间便被淹没,大禹心急如焚,在蚣蝮的帮助下(骑着蚣蝮),检查了四海底部,终于找到了原因,成功地插下“定海神针”,从此四海水面一片平静,波澜不惊。

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在治水中立下的功劳,按照它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不知牛魔王怎么把他搞到手的,居然也有避水金睛兽(碧水金睛兽)作为坐骑。

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

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

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

在故宫、天坛等中国古代经典的汉族宫殿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NO.7睚眦(yázì)睚眦,乃盘古之斧的肃杀之气所化,龙首豹身,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

后被人[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相传,睚眦曾辅助大禹荡平四海之内凶兽(包括上面提到的四凶)、水怪,大战无支祁等立下很大功劳,但因其杀性太重,心胸狭窄,故不被后人立庙纪念。

各朝代中的猛将如张飞、李逵、尉迟恭等名将都有睚眦的影子,仿佛是睚眦转世。

传说纣王无故兴兵攻打西周,文王犹豫不决,睚眦直言梦谏文王,慷慨激昂,明以大义,使其下定决心和纣王一搏,同时还把姜子牙推荐给文王,这样看来睚眦应多在渭水中活动,难怪姜子牙直钩垂钓那么长时间还没被饿死。

NO.8 狻猊(音suān ní)狻猊(Suān ní),金猊、灵猊、狻麑(ní),形如狮,能食虎豹,喜烟好坐,乃盘古歆嗅之气所化,其性情沉稳,但勇猛异常。

禹王曾令其和彭铿一起,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其守护烹饪之火,让军士们衣食无忧,为治水大业也算立下较大功劳。

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文殊菩萨见他强猛而不彰,沉稳而又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也算修成正果。

他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NO.9椒图(jiāotú)椒图,乃盘古壅闭之气所化,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领地。

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

NO.10 囚牛囚牛,乃盘古瑶音之气所化,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能洞悉宇宙之音理,并编制为音乐。

他曾陪虞舜学五弦琴,使其领略音乐的意义和作用;他还教湘君鼓瑟,让她领悟到琴瑟和鸣的奥妙;他配合乐官夔制定音乐,教化万民,为虞舜盛世做了很大贡献。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雕刻在琴头上。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NO.11嘲风嘲风,唯一一个来自盘古身体的瑞兽,乃盘古心脏所化,威武如巨狮,头似狗(仿佛是龙犬盘瓠),腋生双翼,百邪不敢靠近。

因其美观、威严,而且还能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故专门用来化解风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

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房顶角上的嘲风装饰。

但是嘲风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地震,海啸,天炎都是嘲风的力量,禹王治水时,其为海、风神禺强所制服。

NO.12麒麟麒麟,吉祥神宠,形象是龙头,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

乃盘古祥瑞之气所化。

麒麟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在中国众多的汉族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