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师岗位职责、要求以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岩土工程师岗位职责、要求以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岩土工程师岗位职责、要求以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方

岩土工程师是从事岩石和土壤工程设计、建设及管理的专业人员。

主要职责包括:
1. 搜集、分析地质资料,制定岩土工程设计方案;
2. 进行地质勘探、土壤力学及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
3. 制定岩土工程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指导;
4. 进行岩土工程相关的实验、测试;
5. 科学评估岩土工程的可行性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

岩土工程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严密的思维逻辑。

同时
也需要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以应对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紧急
情况。

要求方面,岩土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本科及以上学历,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
2.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3. 熟练应用岩土工程相关计算软件;
4. 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责任心强,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未来,岩土工程师可以发展的方向包括:
1. 担任岩土工程项目的主管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2. 开设岩土工程咨询公司,提供各种岩土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
3. 从事研究性岩土工程工作,进行岩土工程新材料和新技术开
发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案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案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探讨地球岩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球工程领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基沉降、边坡稳定、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在自然灾害中,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当前,环境岩土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地基稳定性问题、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岩土工程结构的抗灾能力。

因此,开展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对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提高抗灾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城市建设和自然灾害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旨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城市建设中的地基稳定性问题,揭示复杂环境条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2. 研究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污染的影响机制;3. 探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岩土工程结构的抗灾能力,提出提高岩土工程结构抗灾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研究本研究将选取多个城市作为样本,对城市建设中的地基稳定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地基固结沉降问题、城市建设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城市边坡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将选取多个地区作为样本,对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污染的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揭示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一、概述1.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

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学岩土的发展趋势

学岩土的发展趋势

学岩土的发展趋势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工程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岩土工程也在不断演进,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 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关键词。

岩土工程也不例外,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通过加强土壤改良技术,减少土地开发对土壤的破坏,同时采用可再生材料来替代传统的岩土工程材料,降低环境的影响。

此外,岩土工程领域还在研究和推广低碳、无碳等技术。

2.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也逐步开始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概念。

通过数字化管理、监测、检测与设计等手段,提高岩土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

例如,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勘探、施工监测和灾害预警等,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多学科交叉: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

例如,岩土工程与地质学、材料科学、力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关联越来越密切。

这种多学科交叉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水平,推动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4. 土壤与岩石力学研究的深入:土壤与岩石力学是岩土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发展的基础。

随着实验技术的提升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土壤与岩石力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通过对土壤和岩石的微观和宏观力学性质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新的岩土力学模型、试验及监测技术的出现,也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5. 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岩土工程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工程结构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基沉降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岩土工程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岩土工程灾害的防治成为了岩土工程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岩土工程开题报告

岩土工程开题报告

岩土工程开题报告岩土工程开题报告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行为和特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岩土工程的概念和背景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壤和岩石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土体力学、岩石力学、地下水流动和土壤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岩土工程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的工程性质和行为,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1. 土壤力学土壤力学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它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变形特性以及与外界载荷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土壤的强度、压缩性、剪切性等性质的研究,可以为土地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岩石力学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变形行为以及与外界载荷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岩石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矿山开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3. 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流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岩土体中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流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地下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4. 土壤动力学土壤动力学是研究土壤在外界力的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变形行为的学科。

土壤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地震工程、土地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1. 环境岩土工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岩土工程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土壤和岩石在环境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法。

2. 岩土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土地的工程性质和行为,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3、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岩土勘察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 了必要的地质信息和工程参数,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安全。
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当前岩土勘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处理困难、精度低等。这些问题主 要源于勘察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勘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不完 善等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勘察成果的 质量和效率。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 望
目录
01 一、岩土工程勘察设 计的现状
02 二、客户需求与期望
03
三、技术创新与未来 发展趋势
04
四、实践经验分享与 成功因素总结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在众多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次 演示将详细阐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探讨客户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需求 和期望,介绍新技术和方法,分享实践经验,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勘察手段单一、勘察精度不够、 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 我国还需要在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工程建 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的 发展展望
岩土勘察的历史回顾
岩土勘察的历史回顾
岩土勘察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集中在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领域。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勘察逐渐涉及到更多的工程项目,如高速公路建设、隧道 开挖、核电站选址等。在这些复杂工程中,岩土勘察为工程决策提供了关键的地 质信息和技术参数,成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的 发展历程和现状

岩土工程的新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的新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的新研究方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岩土工程的新研究方向。

一、岩土工程复合材料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岩土工程复合材料(geotechnical composite materials,GCMs),它是由土、岩和纤维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

与传统材料相比,岩土工程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强度大、刚度高、变形小、耐久性好、施工便利等。

岩土工程复合材料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土的加筋增强、岩的补强加固、地基处理、抗震减灾等方面。

该种材料的发展也成为了岩土工程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岩土工程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在改变着岩土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施工方式。

数字岩土技术是数字化岩土领域的重要新兴技术,它是基于岩土工程地质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大量实验数据,对岩土工程的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数字岩土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预测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岩土工程智能化施工智能施工是岩土工程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基于先进技术,包括无人机、全站仪、机器人等,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执行更为复杂的施工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此外,智能化施工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智能化施工的应用,在岩土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岩土工程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理念是岩土工程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它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理论,将传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改造,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通过更为基础的分析和更精细的智能化设计,现代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地基工程的优化设计、合理布置、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提高工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五、岩土工程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岩土工程的新的研究方向。

在现代岩土工程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环境问题。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新学科。

它涉及到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体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就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透等问题。

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相待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并融取吸收其它学科所取得的新成果。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发展的时间以及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这给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特点;发展前景;施工技术1.引言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的一门既古老又新近的专业技术。

上古时代的修路建桥、挖渠道,近代中建厂房、修铁路其土木工程中都与岩石和土打交道。

对于岩土工程人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一种认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和改良的科学技术;另一种看法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的涉及到岩石和土利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第三种则认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最为支撑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学。

以上三种表述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岩石和土、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岩土作为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支撑体,主要研究承载力或变形问题;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隧道及地下开挖工程,岩土体即可是载体、也可是自承体,面临的问题是稳定和变形;对于填土、水坝、路堤等岩土可以作为其材料,除了研究稳定和变形外,另外一个就是考虑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塌陷、滑坡、泥石流等沉降地质灾害时,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地址和水文的评估、土石文物的保护等等都是作为环境岩土工程来研究的。

岩土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概述

岩土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概述

岩土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概述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地下大坝、地下隧道、地铁工程、地下水利工程、陆上及海上桥梁、建筑地基及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专业具有以下特点:1.跨学科性质: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需要兼顾土木工程和地质学的知识。

岩土工程师需要具备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地质学和岩土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性强:岩土工程是一门非常实践性的学科,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相连。

岩土工程师需要通过实地勘察、试验分析和工程设计来对土壤和岩石的性质进行评估,为工程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3.风险控制:岩土工程师需要对地质和土壤的变化和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减少工程风险。

他们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4.技术更新迅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的不断创新,岩土工程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使岩土工程在施工质量和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5.国际化:岩土工程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岩土工程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际合作项目和跨国公司对岩土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

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岩土工程师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解决土地的地基问题和地下工程的难题。

2.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

岩土工程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和工程施工的监督与质量控制。

3.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岩土工程师在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需要评估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自然灾害防治中,岩土工程师需要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4.可再生能源开发: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岩土工程师在风力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事岩土工程专业

从事岩土工程专业

从事岩土工程专业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以下是一些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
1. 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是从事岩土工程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岩土工程的设计、评估、咨询和施工管理。

他们需要对地质、土壤、地下水等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工程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地质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是从事地质工程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地质调查、勘探、监测和治理等工作。

他们需要掌握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相关知识,能够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

3. 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是从事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他们需要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的全周期管理。

4. 地下水工程师:地下水工程师是从事地下水工程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地下水的勘查、监测、治理和利用等工作。

他们需要掌握水文学、水力学、水文地质学等相关知识,能够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利用。

5. 岩土咨询工程师:岩土咨询工程师是从事岩土工程咨询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岩土工程方面的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各种岩土工程问题。

总之,从事岩土工程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引言岩土工程技术专业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工程地质、地下水流动和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相关职业发展路径。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岩土工程设计师岩土工程设计师负责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方案制定。

他们需要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土壤力学性质等数据,结合工程的要求和标准,设计出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岩土工程方案。

岩土工程设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土力学和工程地质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设计软件和工程计算方法。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设计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岩土工程施工管理岩土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负责岩土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现场管理。

他们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作业,并负责现场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岩土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熟悉各种施工方法和工程设备,能够有效地组织施工过程。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人员负责对岩土工程项目进行检测和监测,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他们需要使用各种现场检测仪器和设备,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力学性质的测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负责研究和防治各种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

他们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并负责工程的施工和监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知识,熟悉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是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新兴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阐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阐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阐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其发展方向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价值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建设中强制性的工作,也是整个工程规划与施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由于地质勘察属于岩土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因此对于整个工程建设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而具体工作中又需要应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因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只有通过科学而全面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能够了解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在取得岩土工程地质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明确岩土工程建设环节和步骤,在确保岩土工程建设准确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使岩土工程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高效进行。

2 影响勘察任务的基本因素2.1 场地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工程勘察的场地往往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三种情况:简单场地,即地形比较平坦,地貌单一,地层结构比较简单,岩石和土的性质均一,而且压缩性变化较小,地质现象优良,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没有危害性;中等复杂场地,即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地层种类多,而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较大。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严重影响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复杂场地,即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较多。

地层种类较多,而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也较大,主要持力层内基岩起伏大。

场地内存在对震动敏感的地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下水埋藏浅,会对地基基础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2 地质的研究程度进行工程勘察时,需要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对地质的研究程度决定着工程勘察的工作量。

比如:在新地区,如果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缺乏研究,在不具备勘察经验的情况下,勘察工作量就比较多;反之,勘察工作量就较少。

2.3 建筑物的等级性建筑物的等级性也是影响勘察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建筑物基底荷载的大小、地基损坏所造成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出发,可以将建筑物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建筑物,具有极其严重的破坏后果,即为重要建筑物;二级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即其基底荷载较大;三级建筑物,破坏后果较轻,即其基底荷载不大。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

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

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

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

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

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

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

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

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

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围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

论岩土工程研究方法和发展

论岩土工程研究方法和发展

,前言 随着岩土工程体制的逐步形成, 勘察行业
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加固区 是由 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 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基体是共 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根据增强体的方向, 可分 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强体复合 地基两大类。根据荷载传种:散体材料桩复
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
5 岩土工程的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岩土工程发展的基础, 也是企 业的生命力。随着勘察行业业务的拓宽, 市 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技术创新将会是每一个工 程技术人员的追求, 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生存环 境, 必须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 质量, 开发新技术, 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 并实现市场价值。 ( 1)市场竞争需要技术创新。目前勘察单 位处于总量过剩状况, 一个单位要想占稳市 场, 要想比其他单 位具有更强的竟争力, 急需 岩土程技术人员不断地创新的技术, 这已经是 不争的事实。创新可以增强竟争力, 创新可以 拓展市 场范围, 创新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 间, 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2)面对人世, 面对市场的开放, 国外岩土 程技术人员必将涌入国内市场, 不仅要面对国 内同行竞争, 还要面对国外竟争。没有特色的 技术, 没有创新的思维, 以原来的老面孔去参 加竟争, 要想争得一席之地恐怕是非常困难
论为基础并通过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 计方法。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这 成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一个独立行业, 并与设 一点尚未统一。应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 状态设计方法是方向。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 计、 施工、 监理一起构成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组 岩土工程应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在技术上 成部分, 得到了 社会的认可。随着工程勘察行 性 , 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加入WTO 后与国际接 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要根据岩土 轨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 工程特点积极开展岩土工程问题可靠度分析 使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尽 岩土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理论研究, 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调整, 以适应 早统一起来。 控制设计理论 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岩土工程工作者应认 4.2 按沉降 建(构)筑物地基一般要同时满足承载力的 真研究和 了 解这一变化, 为岩土工程可持续发 要求和小于某一变形沉降量(包括小于某一沉 展做好谁备。 降差)的要求。 有时承载力满足要求后, 其变形 和沉降是否满足要求基本上可以不验算。这 2 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目 标 沉降肯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 里有二种情况: 一种是承载力满足后, 定很小, 可以不进行验算, 例如端承桩桩基础: 以工程地质学、 岩石力学、 土力学和基础工程 另一种是对变形没有严格要求, 例如一般路堤 学为基本内容, 以研究岩土体为工作对象, 合 地基和砂石料等松散原料堆场地基等。也有 理利用、整治和改造岩体和土体。 承载力肯定满足要求而可 岩体和土体是岩土工程的基本问题, 如何 沉降量满足要求后, 评价, 如何开挖利用都必须考虑它的稳定性, 以不进行验算。在这种情况下可只按沉降量 控制设计。 由此而派生的物性探测、参数测试、计算方 在深厚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 沉降量 法、 监测预报、 改性措施、 先进的施工机械和 和差异沉降量控制是问题的关键。软土地基 组织等随之迅速发展, 并推动了 岩土工程的发 地区建筑地基工程事故大部分是由沉降量或 展, 丰富了岩土工程内涵。因此, 作为岩土工 沉降差过大造成的, 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对建筑 程的目 标就是要做到经济合理和有效可蠢。 物的危害最大。深厚软粘土地基建筑物的沉 降量与工程投资密切相关。减小沉降量需要 3 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 因此, 合理控制沉降量非常重要。 (1)岩土工程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 增加投资, 按沉降控制设计既可保证建筑物安全又可节 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 省工程投资。 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 按沉降控制设计不是可以不管地基承载 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仟何情况下都要满足承载 (2)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 的增长, 力是否满足要求,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可 力要求。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本身也包含对 持续发展战略,而不能盲目 地掠夺式地利用, 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验算。 4 . 3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 以防止岩土工程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的 (3)人类无计划的活动 会毁灭人类自 身。 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工程围护 (4)自 然界在不断地变化,复杂多变的自 开发, 体系稳定和变形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然条件往往成为岩土工程的难点,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研究包括 (5)岩土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广, 为社会的经 济建设发挥了 重要作用, 随之而产生的消极影 下述方面: 土压力计算、围护体系的合理型式 围护结构的设计及优化、 基坑工 响, 是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 及适用范围、 程的 “ 时空效应” 围护结构的变形, 、 以及基坑 成的。 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基坑工程涉及 土体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问题, 并要考 4 岩土工程的 研究方法 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岩上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涉 虑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 及各行各业, 研究方法各式各样, 在此, 笔者论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发布时间:2021-04-26T11:38:24.507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上作者:谭亮[导读] 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历届全国地基处理和深基坑工程学术交流会议的大力推动使我国在桩基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和边坡支护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显著的成绩和突破的进展,有些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也存在技术配套能力差、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检测监测滞后,预测控制能力差等问题。

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有限公司谭亮 116037摘要: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历届全国地基处理和深基坑工程学术交流会议的大力推动使我国在桩基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和边坡支护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显著的成绩和突破的进展,有些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也存在技术配套能力差、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检测监测滞后,预测控制能力差等问题。

关键词:桩基;地基处理;深基坑工程及边坡支护;检测与监测技术引言目前,岩土工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的发展基础是传统力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力学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逐渐出现。

例如:岩土结构强烈依赖自然条件,无法人为地控制或改变,只能对其进行勘探考察,但通常无法对其进行足够详细和特定的考察,因此,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计算设计工作来了很大的难度。

1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1.1地基处理技术问题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桩基础技术应用最广泛。

例如,预制混凝土方桩和预应力管桩由于单位承载力投资少,质量保证,施工速度快而近年来发展迅速。

由于桩长和桩身直径,混凝土现浇桩及其后注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具有选距范围大,承载力范围大,地层适用性强的特点,并且发展也很快。

为了合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大力发展了复合桩基础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2地基处理的技术方面我国的软土地基处理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合理使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新的复合地基新技术。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是将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来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

我国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岩土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本文简单介绍了岩土工程含义及内容,并对我国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发展顾名思义,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为岩体和土体,但是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岩体和土体都经历了不同的地质作用,我国土地广阔,区域性差异更为严重,这就给我国的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必须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工程设计与建设,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及发展要求,对其不断地深入探索,使岩土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出来,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1、岩土工程的含义及其内容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岩土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

以上是岩土工程的内涵,从开始进行修建道路、房屋以及开挖渠道等人类活动时,人们就已经和岩石与土打交道了,这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岩土作为支撑体载荷或自承体以及作为材料的操作问题,还有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护和治理,以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还包括许多的分支,例如:岩土作为支撑体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其承载力和形变能否满足工程的需要;岩土作为材料时,一般都会大面积投入使用,因此,对岩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成了关键,只有质量达标的岩土材料才能投入使用。

2、岩土工程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的发展基础是传统力学,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许多不能靠力学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如:岩土结构对于自然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不能人为控制或改变,只能对其进行勘探考察,可是又往往不能考察的足够详细具体,因此信息的不确定性给计算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岩土工程专项规划方案

岩土工程专项规划方案

岩土工程专项规划方案一、总体规划目标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土、岩、岩土体及其与水、石、钢等材料相互作用的力学性质、工程性质、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和岩土工程发展趋势,明确岩土工程专项规划的发展方向,规范专项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促进岩土工程专项规划的有序发展。

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覆盖岩土工程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勘察与测试、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三、规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2.可行性原则本规划制定应结合国家建设需求和岩土工程实际情况,注重规划实施的可行性,确保规划目标得以落实。

3.综合性原则岩土工程专项规划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方面的因素,还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保证规划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四、发展方向1.推动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加强对岩土工程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不断提高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促进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

2.完善岩土工程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岩土工程规范和标准体系,明确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3.培养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加强岩土工程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岩土工程队伍的供给和质量。

4.加强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推动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岩土工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五、规划目标1.到2025年,完成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提高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的技术水平。

2.到2030年,建立健全的岩土工程规范和标准体系,明确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要求。

3.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岩土工程建设的需求。

【专业介绍】岩土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岩土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岩土工程专业介绍岩土工程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岩土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中的岩土力学与工程问题。

土体基本性质方面主要在土体本构模型、非饱和土理论及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理论等研究具有优势;土动力学方面以研究土体动力变形及强度性质、地震液化机理、液化后土体的力学性质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为特色;在高土石坝工程方面,粗粒料基本力学性质研究、湿化变形计算方法、水力劈裂分析方法等方面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软弱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大直径薄壁管桩成套技术、碎石桩复合地基、真空预压等地基处理方法和特殊土改良研究具有优势;在堤防渗透稳定性、固体废弃物的强度变形性质、垃圾体的污染物扩散和运移规律、废弃土体的再生利用问题方面研究有特色;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和高边坡、大跨度洞室变形和稳定、高边坡失稳准则、高边坡监测技术与预警方法、高边坡防治与加固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岩土工程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岩土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承担从事岩土工程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岩土工程专业介绍三、研究方向1.矿山岩体稳定性控制与爆破技术该方向探索矿山岩体结构及其变形力学行为,建立其结构和力学模型,研究支护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规律和矿山工程岩体破坏机理,分析确定矿山工程岩体变形与破坏机制,合理利用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利用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爆破设计、控制理论与方法等。

2.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及试验技术该方向将试验研究与模拟试验相结合,建立合理的岩土工程结构模型和力学模型,研究岩土工程中介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破坏机理,分析岩体变形与破坏的机制,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利用非线性力学设计方法,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对岩土工程的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

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

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

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

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

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

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

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

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

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

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

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围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城市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急剧发展。

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拓宽,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我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受科技水平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很快。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分析能力和测试能力的提高,使岩土工程计算机分析能力和室内外测试技术得到提高和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还促使岩土工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生。

如近年来土工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被称为岩土工程的一次革命。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学科间相互渗透,产生学科交叉并不断出现新的学科,这种发展态势也影响岩土工程的发展。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

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

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

笔者认为下述12个方面是应给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中可展望21世纪岩土工程的发展。

1区域性土分布和特性的研究经典土力学是建立在无结构强度理想的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基础上的。

但由于形成条件、形成年代、组成成分、应力历史不同,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周镜在黄文熙讲座中详细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广泛分布的、矿物成分以云母和其它深色重矿物的风化碎片为主的片状砂的工程特性,比较了与福建石英质砂在变形特性、动静强度特性、抗液化性能方面的差异,指出片状砂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

然而人们以往对砂的工程性质的了解,主要根据对石英质砂的大量室内外试验结果。

周镜院士指出:“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评价饱和砂液化势的原位测试方法,即标准贯入法和静力触探法,主要是依据石英质砂地层中的经验,特别是唐山地震中的经验。

有的规程中用饱和砂的相对密度来评价它的液化势。

显然这些准则都不宜简单地用于长江中下游的片状砂地层”。

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广泛分布的片状砂地层具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与标准石英砂的差异说明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国内外岩土工程师们发现许多地区的饱和粘土的工程性质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如伦敦粘土、波士顿蓝粘土、曼谷粘土、Oslo粘土、Lela粘土、上海粘土、湛江粘土等。

这些粘土虽有共性,但其个性对工程建设影响更为重要。

我国地域辽阔、岩土类别多、分布广。

以土为例,软粘土、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红粘土、有机质土等都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如我国软粘土广泛分布在天津、连云港、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昆明等地。

人们已经发现上海粘土、湛江粘土和昆明粘土的工程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以往人们对岩土材料的共性、或者对某类土的共性比较重视,而对其个性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

对各类各地区域性土的工程性质,开展深入系统研究是岩土工程发展的方向。

探明各地区域性土的分布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岩土工程师们应该明确只有掌握了所在地区土的工程特性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本构模型研究在经典土力学中沉降计算将土体视为弹性体,采用布辛奈斯克公式求解附加应力,而稳定分析则将土体视为刚塑性体,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

采用比较符合实际土体的应力-应变-强度(有时还包括时间)关系的本构模型可以将变形计算和稳定分析结合起来。

自Roscoe与他的学生(1958~1963)创建剑桥模型至今,各国学者已发展了数百个本构模型,但得到工程界普遍认可的极少,严格地说尚没有。

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则更为复杂。

看来,企图建立能反映各类岩土的、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的理想本构模型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实际工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很复杂的,具有非线性、弹性、塑性、粘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等等,同时,应力路径、强度发挥度、以及岩土的状态、组成、结构、温度等均对其有影响。

开展岩土的本构模型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努力建立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用模型;一是为了建立能进一步反映某些岩土体应力应变特性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包括各类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内时模型和损伤模型,以及结构性模型等。

它们应能较好反映岩土的某种或几种变形特性,是建立工程实用模型的基础。

工程实用模型应是为某地区岩土、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建立的本构模型,它应能反映这种情况下岩土体的主要性状。

用它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精度的满意的分析结果。

例如建立适用于基坑工程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适用于沉降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等等。

笔者认为研究建立多种工程实用模型可能是本构模型研究的方向。

在以往本构模型研究中不少学者只重视本构方程的建立,而不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研究,也不重视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

在以后的研究中特别要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重视本构模型验证以及推广应用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工程建设服务。

3不同介质间相互作用及共同分析李广信(1998)认为岩土工程不同介质间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分析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岩土材料微观层次的相互作用;②土与复合土或土与加筋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地基与建(构)筑物之间相互作用〔2〕。

土体由固、液、气三相组成。

其中固相是以颗粒形式的散体状态存在。

固、液、气三相间相互作用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复杂性从根本上讲都与土颗粒相互作用有关。

从颗粒间的微观作用入手研究土的本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土中固、液、气相相互作用研究还将促进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类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

与土体相比,岩体的结构有其特殊性。

岩体是由不同规模、不同形态、不同成因、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的结构面围限而成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岩体在工程性质上具有不连续性。

岩体工程性质还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一性。

结合岩体断裂力学和其它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开展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几何学效应和力学效应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时,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人工地基。

桩基础、复合地基和均质人工地基是常遇到的三种人工地基形式。

研究桩体与土体、复合地基中增强体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地基与建(构)筑物相互作用与共同分析已引起人们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将共同作用分析普遍应用于工程设计,其差距还很大。

大部分的工程设计中,地基与建筑物还是分开设计计算的。

进一步开展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有助于对真实工程性状的深入认识,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为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各类工程材料以及相互作用界面的实用本构模型,特别是界面间相互作用的合理模拟。

4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不仅在岩土工程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理论分析、室内外测试和工程实践是岩土工程分析三个重要的方面。

岩土工程中的许多理论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如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是建立在压缩试验中孔隙水压力的测试基础上的,Darcy定律是建立在渗透试验基础上的,剑桥模型是建立在正常固结粘土和微超固结粘土压缩试验和等向三轴压缩试验基础上的。

测试技术也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方面。

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虚拟测试技术将会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及时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科学技术的成果,将对推动岩土工程领域的测试技术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光学测试技术、航测技术、电、磁场测试技术、声波测试技术、遥感测试技术等方面的新的进展都有可能在岩土工程测试方面找到应用的结合点。

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方面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