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导案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导案
三、巩固训练:
P122exc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际物体与图形间的关系,知道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分类及分辨。
五、课外作业:
P123exc1、2、3
六、每日预题:
1、各小组准备好各种规则的图形;
2、一个物体是否从各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
七、教学反馈:
4.2画立体图形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
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及一些可组合的正方体。
教学设想:
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的学习其实是前堂课的延续,从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所以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意到两者间的有机结合。另外,在本节的学习中,仍然只要求学生能描述实际的立体图形,说出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
(1)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说出物体的形状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三、巩固训练:
P128exc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只学习了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充分认识到角度的转化,这也是一个非常抽象思维过程。
五、课外作业:
P129exc4
六、每日预题:
1、立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3

课题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根据视图想象出它们的空间形状;2.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中找出规律;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学习难点】由两个视图确定几何体.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由三视图提供的形状去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再验证自己的猜想.学法指导:利用三视图确定层数、排数、列数,三者结合起来,很容易找到物体的数量.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学会了画物体的三视图,如果只给了三视图,能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吗?现在我们来根据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我们先从一些较为简单的、熟悉的物体的三视图入手,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由视图到立体图形阅读教材P127~P128,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根据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时,应先综合分析,整体考虑,可以凭借经验大致猜想立体图形的形状,再从细节上去逐一对比、验证,这就要求对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中找到联系;(2)对一些组合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身边与其形状类似的一些物体按要求组合,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中找出规律.范例:请根据下图(1)、(2)、(3)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解:(1)是三棱锥;(2)是长方体;(3)是圆柱.仿例:如下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B)A.圆柱B.圆锥C.正三棱柱D.正三棱锥变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是(D),A) ,B) ,C) ,D)学法指导:发挥空间想象力,解题过程中要从动手、动脑中积累经验,总结解题规律.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加强空间想象力;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根据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寻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知识模块二由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范例:一个几何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D)A.2个B.3个C.4个D.5个,图(1)),图(2)) 仿例: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碟子,现从三个方向看,其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这张桌子上碟子的总数为(B)A.11 B.12 C.13 D.14变例: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图(1)图(2)分析:图(1)由于主视图每列的层数即是俯视图中该列的最大数字,因此,用的方块数最多的情况是每个方框都用该列的最大数字,即如图(2)中的①,此种情况共用小正方体17块;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每列只要有一个最大数字即可满足条件,其他方框内的数字可减少到最小的1,即如图(2)中的②,这样的摆法只需小正方体11块.解:摆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17块小正方体;最少需要11块小正方体.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知识模块二由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余角和补角【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会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说明理由;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学习重点】认识角的互余和互补关系及性质.【学习难点】用余角和补角进行简单的推理.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1.余角和补角都是成对出现的;2.利用余角和补角的几何语言列式.学法指导:通过条件计算出每一个角的大小,再与∠EOC的度数进行相加,切记互余与互补只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问题:1.在水平面上,有一根倾斜的圆柱,想要知道它与地面的倾斜角,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它倾斜了多少度?答: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180°-∠1).2.计算:(1)1直角=__90°__,1平角=__180°__;1°=__60′__,1′=__60″__. (2)90°-27°56′=__62°4′__;180°-42°23′19"=__137°36′41″__.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阅读教材P 152,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90°__(直角)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几何语言: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余角;(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180°__(平角)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几何语言: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补角; (3)∠α的余角=90°-∠α,∠α的补角=180°-∠α;(4)∠α的补角=180°-∠α=90°+90°-∠α=90°+∠α的余角. 所以∠α的补角=90°+∠α的余角.范例:(1)已知∠A =28.28°,则∠A 的余角的度数为__61.32°__,∠A 的补角的度数为__151.32°__,∠A 余角的补角的度数是__118.28°__;(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还小20°,求这个角.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由题意得:90°-x =12(180°-x )-20°解得:x =40°.答:这个角的度数是40°.仿例: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AOD =22°30′,∠BOC =45°,OE 平分∠BOC ,则∠EOC 的补角是( B )A .∠AOCB .∠AOE 或∠DOBC .∠AOE 或∠DOB 或∠AOC +∠DOED .以上都不对变例:若∠1、∠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为( A )A.12(∠1-∠2)B.12(∠1+∠2) D.12∠1 D.12∠2学法指导:1.利用同角或等角的性质可以求两个角相等;2.余角使用的前提是两个90°,补角使用的前提是两个180°; 3.互余或互补都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求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 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余角或补角的性质,学会初步掌握几何语言.知识模块二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综合运用归纳:(1)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范例:若∠α=∠β,且∠α+∠1=180°,∠β+∠2=180°,则∠1与∠2的关系是__∠1=∠2__,理由是同角的补角相等.仿例: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下列的不同方式摆放,则∠1与∠2都是锐角且相等的是( B ),A) ,B) ,C) ,D)变例:如图1,∠AOC 和∠DOB 都是直角. (1)如果∠DOC =28°28′,那么∠AOB 的度数是多少? (2)找出图1中相等的角;(3)若∠DOC越来越小,则∠AOB如何变化?(4)在图2中利用能够画直角的工具再画一个与∠FOE相等的角.解:(1)∵∠AOC=∠DOB=90°∴∠AOB=∠AOC+∠BOC=∠AOC+(∠BOD-∠DOC)=90°+(90°-28°28′)=151°32′;(2)∠AOC=∠BOD;∠AOD=∠BOC;(3)若∠DOC越来越小,则∠AOB越来越大;(4)如图3,虚线处∠MON=∠EOF.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识模块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综合运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简单立体图形与三视图的联系,能根据立体图的展开图识别出立体图形;2.理解并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中点、角、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及两个基本事实;3.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和两个角的大小,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运用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的知识进行有关计算.【学习重点】三视图和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概念及计算.【学习难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及运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的推理.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知识结构我能建:知识梳理我能行:一、几何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2.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视图是平面图形.3.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的剪开,可以展开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各有不同.二、直线、射线、线段1.两个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三、角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__角__.它也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__旋转__而成的.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3.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和补角(两角的和为180°)的性质:同(等)角的余角__相等__;同(等)角的补角__相等__.5.方位角是表示__方向__的角,一般__南北__在前.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典例1:如图,写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学法指导:1.从视图猜物体的块数有一定难度,要找出其中的规律;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用折纸的方式试一下; 3.没有图形的题,一定要考虑充分,一般会有几种情况.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能从实物图中辨认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会根据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猜测这个立方体;知识模块三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会根据展开图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识模块四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会掌握“三线”的联系与区别,并会进行线段的和差计算; 知识模块五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一个角,并会进行角的和差计算.知识模块二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典例2:如图,是由一些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若在所搭几何体的基础上(不改变原几何体中小立方块的位置),继续添加相同的小立方块,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还需__54__个小立方块.知识模块三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典例3: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盒子的外表面上画有3条粗黑线,将这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外表面朝上),展开图可能是( D ),A) ,B) ,C) ,D)知识模块四 直线、射线、线段典例4:已知线段AB =6cm ,点C 在直线AB 上,且BC =2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 解:∵M 为AC 的中点,∴AM =12AC(1)如图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 ∵AC =AB -BC =6-2=4(cm),∴AM =2cm.图1图2(2)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6+2=8(cm),∴AM=4cm.综上所述:AM的长为2cm或4cm.知识模块五角典例5: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平分∠BOD,∠NOM=90°,∠AOC=50°.(1)求∠AON的度数;(2)写出∠DON的余角.解:(1)∠AON=65°;(2)∠DOM、∠BOM.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识模块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知识模块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模块四直线、射线、线段知识模块五角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4. 学会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掌握了将立体图形转换为表面展开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剪刀、彩纸等工具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图。
5.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学会了将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4.3节“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华东师大版。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立体图形与其表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常见的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展开图,并能够识别不同的立体图形对应的展开特征。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于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把对平面图形的知识扩展到立体图形,理解空间概念,并锻炼空间想象能力。
6. 学生在课后作业和测验中,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相关题目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显示出较好的学习效果。
7.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兴趣有所提高。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识别与应用
题目:请给出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指出哪些面是相邻的。
解答:
```
A---B---C
| | |
D---E---F
| | |
G---H---I
```
在这个展开图中,A与B、A与D、A与G相邻;B与C、B与E相邻;C与F相邻;D与E、D与G相邻;E与F、E与H相邻;F与I相邻;G与H相邻;H与I相邻。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4.4 平面图形【课程分析】让学生了解点、线、多边形可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又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认识到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并通过图案设计的活动,能欣赏现实世界中的美丽图案.【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视图与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以后学习的,学生已经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要研究立体图形往往从平面图形开始,同时也是为下一步研究和学习平面几何做准备,所以说,本节课的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一些多边形的特征,多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难点是图形的设计与分割组合.【教法分析】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实际物体表面形状的描画,得到了八边形、圆、六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教师在教学时可找一些包装盒等作为教具,让学生画出它们的表面,从而较直观地认识到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都是多边形,初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对于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教材上提供了一种分法,在教学时还可以提醒学生去思考研究另外的一些分法.对于试一试中的图案设计,可以让学生事先收集在生活、学习中由点、线、多边形和圆等图形组成的图案,再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从而认识到简单图形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必要性.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创新为主.【学法分析】学习本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再复杂的平面图形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因此,对于复杂平面图形的把握,一定要从简单的基本图形入手,即学习多边形也要从三角形入手,通过三角形的知识推出多边形的有关知识;(2)多观察一些平面图形,并注意它的名称与它的边的关系,便于理解定义;(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过程与方法认识到多边形可分割为多个三角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线、多边形和圆等图形可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体验数学之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定义,应用多边形的定义判断图形是否是多边形以及是几边形.难点:从复杂的图案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从中寻找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是如何装点生活的.师: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教材133页的实物图).问题:在所看到的图形中寻找我们熟悉的平面几何图形,在教室或校园里还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教师用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寻找熟悉的平面几何图形,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二、新课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从而在活动中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1.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在上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而这些图形有何特点呢?学生独立思考,稍后可同桌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概括,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因此,它们叫多边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做一做如图,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同桌交流,表达个人的发现过程和推理过程,然后探究有无更多不同的发现?教师巡视,帮助学习稍困难的学生,最后让个别学生向全班同学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发现:①每个四边形分割成4-2=2个三角形,每个五边形分割成5-2=3个三角形,每个六边形分割成6-2=4个三角形……每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②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变化规律:每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为(n-3)条.3.联想变式(1)如果在多边形内任意取一点,将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分别连接,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如果把这个点选在多边形的任意一条边上,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如果把这个点选在多边形的外部呢?通过联想变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创新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结论.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一下本节所学内容,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1.根据与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2.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四、课后作业1.如图,你认为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将有的图形选出来.①三角形;②四边形;③五边形;④六边形;⑤圆.【答案】①②③2.如图,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准备将每个花坛分成形状相同的四部分,种植不同的花草,图中左边的两个图案是设计示例,请你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方案.【答案】设计方案如图.或是其他的符合要求的方案.【板书设计】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二、新课探究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2

课题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能够认识平面图形;2.能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多边形可以分成三角形;3.让学生通过图形的认识,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学习重点】认识平面图形、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学习难点】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方法.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因此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就要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由线段围成;(2)图形是封闭的,所有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学法指导:求格点图形面积时,可以扩展成为长方形,再减去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问题:1.本章刚开始,我们研究了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各部分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那么你能概述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形吗?答:各部分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2.你知道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吗?请举例.答: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平面图形阅读教材P133~P134,完成下面的内容.问题:1.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立体图形,比如棱柱、棱锥等,它们的表面都是由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构成.那么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答: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等.2.请你分别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圆.解:如下图:归纳:(1)圆是由__曲线__构成的封闭图形;(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都是多边形,它们是由__首尾顺次相连__的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范例:在下图中,多边形有(C)A.1个B.2个C.3个D.4个仿例: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是平面图形的个数为(B)A.3个 B.4个 C.5个 D.6个变例: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中的格点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C)A.6.5 B.7C.7.5 D.8学法指导:可以类比第(1)小题解答.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并能了解多边形;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几种方法,重点是要学会类比.知识模块二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不同方法阅读教材P135~P136,完成下面的内容.范例: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多边形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线段构成;二是封闭的,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从而多边形问题可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研究:图1(1)如图1中的①,从四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将四边形分成__2__个三角形;如图1中的②,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将五边形分成__3__个三角形;如图1中的③,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将六边形分成__4__个三角形;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将n边形分成__(n-2)__个三角形;(2)若分别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多边形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与各点连线可将多边形分别分成几个三角形?(3)若在上述多边形内任意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解:(2)如图2,从四边形一边上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成3个三角形;从五边形一边上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成4个三角形;从六边形一边上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成5个三角形;从n 边形一边上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成(n-1)个三角形;(3)如图3,从四边形内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为4个三角形;从五边形内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为5个三角形;从六边形内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为6个三角形;从n边形内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线可将其分割为n个三角形.图2图3仿例: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16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D)A.2015B.2016C.2017D.2018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平面图形知识模块二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不同方法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基本几何体,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性质,并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学习重点】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从现实中寻找立体图形,从而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学法指导: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无不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形的世界去看看吧.展示课本P120页的图片,请回答: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阅读教材P120~P121,完成下面的内容.下图中,上面一行是一些具体的实物图形,下面一行是一些立体图形,请用线连接立体图形和类似的实物图形,并写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归纳:我们把__(1)(3)__这样的图形叫做柱体,把图__(2)(5)__这样的图形叫做锥体,把图__(4)__这样的图形叫做球体.范例:下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结起来.知识链接:几何体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行为提示:多面体的表面是平面.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能熟练地进行分类;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区分多面体(表面是平的)及表面是曲面的立体图形.仿例:下面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C)知识模块二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将下图中的几何体分类归纳:(1)我们发现,这八个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围成__①②④⑦⑧__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__多面体__;(2)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范例:下列每组三个几何体中,都是柱体的是(C)A BC D仿例:下列说法:①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②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③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④长方体一定是柱体;⑤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正确的有(B)A.2个B.3个C.4个D.5个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模块二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线段的长短比较【学习目标】1.让学生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思想.【学习重点】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与线段的中点.【学习难点】线段的中点与线段的和差.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度量法”从数入手,“叠合法”从形入手.知识链接:尺规作图是指用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知识链接:符号语言是几何证明的必用语言,所以打好符号语言基础是学好几何的关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问题:1.请同学们随便拿起手中的两支笔,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答:移动一支笔,与另一支笔对齐,两支笔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2.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支笔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3.在上面的比较中,我们把这两支笔看作了什么?答:把两支笔看作了两条线段.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线段的比较与画法阅读教材P141~P142“做一做”之前,完成下面的内容.根据“情境导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归纳: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__度量法__和__叠合法__.范例:若线段AB=3cm,CD=2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AB=CD B.AB>CDC.AB<CD D.不能确定线段AB与CD哪个长变例:如图,在直线PQ上要找一点C,且使PC=3CQ,则点C应在(D)A.在PQ之间找 B.在点P左边找C.在点C右边找 D.在PQ之间或在点Q的右边找知识模块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图1范例:已知线段MN(如图1),画一条线段AC,使AC=MN.图2解:画法:(1)先画射线AB(如图2);(2)用圆规量出线段MN的长,再在射线AB上截取AC=MN,线段A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图3仿例:如图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a+2b(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如图4,线段AD即为所求.图4知识模块三 线段的中点阅读教材P 142~P 143之前,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__中点__; (2)符号语言: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学法指导:1.明确中点得出的不同结论; 2.理解求线段的长可以通过和差求;3.在没有图形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充分,特别是某个点的左边或右边的位置.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线段是有长度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不必写过程但要保留痕迹; 知识模块三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中点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学会求一条线段的长. ①∵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AC =BC =12AB 或AB =2AC =2BC.②∵AC =BC ,∴AC =BC =12AB 或AB =2AC =2BC.范例:如图,已知M 是线段AB 的中点,P 是线段MB 的中点,且MP =3cm ,求AP 的长.解:∵P 是线段MB 的中点, ∴MB =2MP =2×3=6(cm),∵M 是线段AB 的中点,∴AM =MB =6(cm), ∴AP =AM +MP =6+3=9(cm). 答:AP 的长为9cm.仿例: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10cm ,BC =4cm ,则AD 的长为( B )A .2cmB .3cmC .4cmD .6cm变例:已知线段AC =6cm ,AB =10cm ,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 为AC 的中点,N 为AB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解:①当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 ∵M 为AC 的中点,N 为AB 的中点,∴AM =12AC =12×6=3(cm),AN =12AB =12×10=5(cm),∴MN =AM +AN =3+5=8(cm).图1图2②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2. ∵M 为AC 的中点,N 为AB 的中点,∴AM =12AC =12×6=3(cm),AN =12AB =12×10=5(cm),∴MN =AN -AM =5-3=2(cm). 综上所述,MN 的长为2cm 或8cm.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知识模块二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知识模块三 线段的中点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画简单的三视图;2.通过从不同的方向关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思考,得到视图的不同效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会画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习难点】画组合体的三视图.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太阳光是平行光,因而投影是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规律是:物大影大,影子同侧.行为提示:无论是画单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还是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二是看得见的轮廓线画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虚线.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把它画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得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三视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视图吧.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阅读教材P123~P126,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视图来自于投影,而投影又分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__点光源__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2)__平行光线__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范例: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D),A),B),C),D)仿例:下列投影中不属于中心投影的是(C)A.晚上路灯下小孩的影子B.汽车灯光照射下行人的影子C.阳光下沙滩上人的影子D.舞台上一束灯光下演员的影子变例:小明拿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在阳光下玩,那么等边三角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可能是(B),A),B),C),D)知识模块二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视图是一种特殊的平行投影.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平行投影,可以得到三个投影,这样就可以用平面图形去刻画一个立体图形了.归纳:从正面得到的投影,称为__主视图__;从上面得到的投影,称为__俯视图__;从侧面得到的投影,称为__侧视图__.依投影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通常将__主视图__、__俯视图__、与__左(右)视图__称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学法指导:三视图是平行投影,所以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平面图形.行为提示:本题难度较大,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两种投影,重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关系密切;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会画、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范例:画出如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解:如图.仿例:如图,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所得几何体(D)A.主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B.俯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C.俯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D.主视图改变,左视图不变变例:如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处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这几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解:如下图所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知识模块二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4.4教案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4.4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2.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地识别和简单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几何特征.难点识别几何体,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从玩具、建筑物中让学生抽象出他们熟悉的几何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1.教师出示小学学过的一些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几何体.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给予评价.2.教师播放一些录制的建筑物的照片.(随时可停,可重复播放)学生边看边说出课件中的建筑物类似于什么几何体.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有了自己的认识,交流起来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感受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1.教师让学生自学教材120页中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2.演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类似于常见几何体,让学生合作交流,互相补充.3.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类似于我们的几何体?学生观察教室内:灯管、粉笔盒、字典等.4.明确:几何体与实物的区别和联系.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设计意图:分类讨论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明确几何体的分类,进一步培养观察和表达力.1.让学生自学教材120、121页中概念,明确棱柱和圆柱;柱体与锥体、球体的区别,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内合作交流,得出较完整的答案.2.问题:你能否把常见的几何体分类?教师点拨:分类要有标准,像人按性别分,按年龄分.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如有困难再仔细观察各几何体的特征.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类.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本节重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知识的好习惯.教师让学生总结几何体的特点?多个学生总结,彼此间互相补充.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特征.4.2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视图能正确反映物体各个方面的形状;能正确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觉.过程与方法注意图形与几何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有关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形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画出简单的物体的三视图.难点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以苏东坡的诗句《题西林壁》,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涵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师: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1.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字典,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况.2.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你知道神六飞船是如何设计的吗?教师出示楼房模型,用多媒体展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平面设计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的?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设计平面图加工,如其中一个小零件,如教材中的三叉头;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首先要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再把它还原成实物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这样,我们就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教师板书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画立体图形三视图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设计意图: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材第125页,让学生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生分组进行,动手画图,并进行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指导评议.师生共同完成教材126页例2.教师强调它的正视图和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和两条对角线.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几个大小一样的小立方体,随意摆成几种组合体,充分让学生观察,说出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画法.小结:谈谈你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可得不同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以不同方式展开可得不同的平面展开图.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形状的纸条:提出问题:我们在小学中已经接触过正方体的展开图,猜一猜,以上几个图形中,折叠以后是不是都能构成正方体?学生交流探索后得出结论,最后动手操作试一试加以验证.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感受立体图形的构成,学习常见的一些几何体的展开图形,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具,让学生动手折叠,看能构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哪种可以构成,哪种构不成?学生动手折叠,得出结论,从而认识三棱锥的表面展示图;也了解了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不是唯一的,而且因为沿不同的棱剪开而得到表面展开图是可能不同的.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模型,动手操作折叠,用折成的几何体与学生想象的立体图形作比较,从而验证学生结论的正确性.教师概括:要研究一些物体的表面展开图所对应的几何体,除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外,最好的办法是动手操作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出示问题: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三棱柱、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有准备地进行动手操作,然后师生共同得出以上图形展开图的形状,并且各小组比较,有的几何体的展开图是多样的.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从而更系统完整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小结:(1)师生共同归纳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2)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由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4.4平面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过程与方法认识到多边形可分割为多个三角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线、多边形和圆等图形可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体验数学之美.重点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定义,应用多边形的定义判断图形是否是多边形以及是几边形.难点从复杂的图案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从中寻找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是如何装点生活的.师: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教材133页的实物图).问题:在所看到的图形中寻找我们熟悉的平面几何图形,在教室或校园里还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教师用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寻找熟悉的平面几何图形,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从而在活动中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1.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在上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而这些图形有何特点呢?学生独立思考,稍后可同桌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概括,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因此,它们叫多边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做一做如图,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同桌交流,表达个人的发现过程和推理过程,然后探究有无更多不同的发现?教师巡视,帮助学习稍困难的学生,最后让个别学生向全班同学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发现:①每个四边形分割成4-2=2个三角形,每个五边形分割成5-2=3个三角形,每个六边形分割成6-2=4个三角形……每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②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变化规律:每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为(n-3)条.3.联想变式(1)如果在多边形内任意取一点,将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分别连接,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如果把这个点选在多边形的任意一条边上,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如果把这个点选在多边形的外部呢?通过联想变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创新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结论.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一下本节所学内容,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1.根据与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2.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平面图形的特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6角3余角和补角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6角3余角和补角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理解并运用等角(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重点:余角、补角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定理.难点:有关知识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的图片.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筑,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体松软而倾斜,你知道比萨斜塔倾斜多少度吗?它现在与地面成多少度角?二、新课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阐述各种思维方法的解决过程,旨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的同时,体验从复杂的情境中分离并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角之和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很容易得出这两个角之和为90°.师: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角是另一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2.练习(1)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4.练习(2)①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补角?②填表:∠α∠α的余角∠α的补角5°32°45°77°62°23'x°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③填空:70°的余角是,补角是,∠α(0°<α<90°)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重要提醒:(1)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锐角∠α的余角是(90°-∠α),∠α的补角是(180°-∠α);(2)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关系.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余角和补角、对顶角的理解与掌握,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完成练习:教材第153页练习第1、2题.四、课后作业°,求这个角.【答案】设这个角度数为x°°.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其中∠DOE=∠BOC=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1与∠2互余②∠1与∠4互余③∠2与∠4互余④∠1与∠3相等⑤∠AOE与∠DOB相等.【答案】C【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二、新课讲解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2.练习(1);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4.练习(2).三、巩固练习四、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七年级上册第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七年级上册第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探究释疑引学(不能展开)教师利用现有的模型剪开,得到它们的表面展开图,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

(强调展开后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平面图形)2、“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粘贴成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1)图(2)图(3)图(1)、图(3)可以折叠为多面体,图(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实际上图1与图3是由三棱锥的表面展开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作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展开图有直观的认识。

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由1与2两个环节让学生归纳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1、平面图形可以围成立体图形。

2、沿着立体图形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

3、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

3、想一想:下面是一些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思考:下列的三幅平面图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有()4、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将其沿某些棱剪开,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各小组合作实验,将正方体按各种方式剪开,将得到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再把与学生不同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先让学生归纳分类。

最后ppt 展现: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6种。

第二类,“二三相连”,另一方块的位置有四种,共3种。

第三类,“两两错开一阶梯”,只有1种。

让学生先猜想,再演示确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与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得到正方体的不同的表面展开图。

操作、实验、展示、小组合作,使实践操作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丙乙甲检测反馈促学三、检测反馈1.下列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2、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3、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使展开图沿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a,b,c。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图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图形性质和图形变换的理解。

本章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视图,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

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图形变换。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图形变换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2.能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视图的概念。

2.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图形变换。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形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变换。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图形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如旋转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并观察、分析平移、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变化,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移、旋转,还有哪些图形变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移、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4平面图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4平面图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
2.使学生能理解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认识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多边形是由三角组合而成的.
教学过程: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因此研究立体图形往往从平面图形开场.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本节将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观察图中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的外表形状吗?
把你画的图形和图4.4.2所示的图形相比拟,看看你所画的是否也是这几个平面图形?

数,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想一想 : (1)根据多边形的定义你能说出下面的几个图形是多边形吗?
【答案】
第二个图形是多边形,第一个不是,因为它不是由线段组成的,第三、第四个不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
(2)说出以下图形中有哪几个是多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上述图形都是多边形,因为它们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根本的图形.如以下图所示,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试一试
照片,在照片上找一找你已熟悉的平面图形.
【答案】
图长方形和五角和六边形组成.其中长方形和六边形还构成了八边形.。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能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立体图形;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重点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难点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一、导入新课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北京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二、探究新知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2.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3.多面体的概念:观察上图2,5与图1,3,4,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结:如上图2,5,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4.归纳总结:你能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吗?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5.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三、课堂练习1.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2.下列图形中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上面立体图形对应的实物.四、课堂小结1.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2.多面体的概念: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1第1~3题.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具体的图像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简单立体图形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比较掌握图形的特征.3.2立体图形的视图3.2.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2.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确定好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方向;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根据立体图形和视图方向,画出立体图形的视图;2. 根据具体的立体图形分析图形的组成等.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给我们描绘了一段庐山瑰丽的风景图.问题:1.从诗中可以看出,苏东坡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那他都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描述的形式展示一段风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到一段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来,再从诗句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二、探究新知(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有一个长方体如图:长方体有6个面,如果我们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去观察,肯定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和大小,而实际上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得到的是同一种图形.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到的是什么图形,边长各是多少?(二)判断由立体图形得到的视图13. ( 2024·江汉区模拟)已知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9. ( 2024·二道区校级四模)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是()A B C D三、课堂练习1.2024年2月17日,全球首架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商飞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如图是大型客机的实物图,其俯视图是( A )A BC D2.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得到的视图是( B )A B C D3.( 2019秋·镇平县期末)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是()A B C D四、课堂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成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俯视图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重要,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立体图形到试图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图形,通过观察与归纳能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发展观察思维能力3.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1.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 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出立体图形;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如何根据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形;2. 根据三视图对立体图形做相关计算(面积,体积,个数等).一、导入新课健康饮水从“凉白开”开始,同学们用来烧开水的水壶是啥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下面看看老是找到几种常见的电热水壶的样子,看看跟同学们加的是否一样呢?二、探求新知(一)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抽象出具体的物体形象.是不是各种形状的都有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电水壶的三种视图,试着想象一下这个电水壶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分别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样子:________.(二)通过观察三视图,确定物体具体形象.三、课堂练习1. 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A B C D2.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可以是()A B C D3.下面两幅图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A B C D4.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圈和左视图如困所示,则组成该几何体所用的正方体最少是()A.5个B.6个C.7个D.8个四、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包括三视图所标注的数据等),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出来..能通过分析三视图,对立体图形进行相关计算.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让然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观察三个方向的视图,来确定立体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开始可以由简单的,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具体的立体图形,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得出结论,然后总结规律和方法,逐步过渡到能直接抽象出立体图形.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3.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立体图形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为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立体图形.难点研究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展开图.一、导入新课1.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2.当我们进行包装时,它们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1.圆柱体是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画出来.2.“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3.正方体有哪几种展开图,你能画出来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教师及时予以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如下图:根据图形做出归纳小结:第一行是1-4-1组合;第二行第1~3个是2-3-1组合;第二行最后两个分别是2-2-2和3-3组合.三、课堂练习1.如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如图,下列图形是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3.在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A.7种B.4种C.3种D.2种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1~132页练习第1,2,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多从具体的实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总结,然后再通过抽象的想象来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3.4平面图形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圆和多边形;通过画图——分析——归纳,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2.能力目标:从具体图形中,通过抽象、概括,画出它的表面形状,把一个多边形进行分割转化成三角形,从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们表面轮廓线的形状吗?2.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生活物体硬币镜框塔的横截面三角旗扇子表面图形圆长方形六边形三角形扇形二、探究新知1.其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如:2.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3.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三、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⑤2.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2.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6页练习第1,2题.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数学的具体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2.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3.5.1点和线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一、导入新课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二、探究新知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聚光灯照射处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点图形:·A表示:点A(A点).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图形:表示:线段AB线段d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地引出了射线与直线.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射线图形:表示:射线AB射线d直线图形:表示:直线AB直线d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线段AB 射线AB 直线AB几个端点2个1个0个能否延伸不能向一边无限延伸向两边无限延伸能否度量能不能不能5.试一试.(1)线段公理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直线的公理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钉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课堂练习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________条;共有射线________条;共有直线________条.3.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1,2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对于本节课来讲就很重要,教师可以从具体形象的实际例子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抽象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物体、图形中抽象得到点、线、面、体等数学概念.概括事物的数学属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实际物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3.5.2线段的长短比较1.使学生分别掌握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一、导入新课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2.如何比较数学书长和宽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解决办法:可以拿两本相同的数学书,将长和宽重叠进行比较;分别测量长和宽的长度;用圆规截取书本的宽度,再和长相比较.二、探究新知1.从上面的探究总结,怎样比较下图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小结: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如果通过比较可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 AB<CD(或CD>AB)2.如图,MN 是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吗? 小结:我们可以先画射线AB ,然后用圆规量出线段MN 的长,再在射线AB 上截取AC =MN ,那么,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3.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将线段AB 折叠,使点A 和点B 重合,折痕与线段AB 的交点为C ,测量AC 、BC 和AB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AC =CB =12AB ,AC +CB =AB归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上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三、课堂练习1.如图①,AD =AB -________=AC +________.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 .AC =CB B .AB =2AC C .AC +CB =ABD .CB =12AB3.在直线m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四、课堂小结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CB =12AB ,AC +CB =AB.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4,5题.在本节课的安排上应逐渐在几何中渗透几何语言的描述,并应注意到其语言的规范性.在知识上应对本节课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6角3.6.1角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4.掌握角的单位换算,会进行计算;5.会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重点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角的单位换算和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一、导入新课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二、探究新知1.根据你对上面角的观察,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小结: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如何表示一个角呢?小结: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如图所示):3.平角和周角在上面的旋转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第一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第二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4.角的度量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从量角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记作1°,但是一个角并不正好是整数度数,与长度单位一样,考虑用更小一些的单位.把一度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而把一分再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这样,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有如下关系: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5.方位角还记得下图的八个方向吗?但在日常生活中,八个方向是不够用的,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方向.如果要准确地表示方向,那就要借用角度的表示方式.三、课堂练习1.计算:(1)180°-(35°18′5″+62°56′15″);(2)180°-79°36′20″;(3)73°45′55″+61°41′37″.2.写出图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四、课堂小结1.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单位换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4.我们可以借用角来表示方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48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入手,结合学生小学已经掌握的关于角的知识来逐步引入本节课内容,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给角下定义.在讲解时,可利用相关的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角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一定要讲清楚每种方法怎样表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提醒学生仿照时间的换算来进行记忆.在进行换算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将每一步的过程演示清楚,然后可适当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3.6.2角的比较和运算1.了解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掌握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3.掌握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4.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难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的应用.一、导入新课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小结:测量法;叠合法.2.我们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角的大小比较(1)出示教具,探索讨论:观察以下三个角,你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吗?(2)学生提出方法,教师小结: ①叠合法(课件)把一个角放到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②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再加以比较. 2.角的和差关系(1)观察下图中有哪几个角,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图中角之间的关系填空: ∠AOB =________=________; ∠BOC =________=________; ∠AOC ==________=________.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圆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角平分线(1)请同学们把一个角的两边对折,让两边互相重合.这时,我们将看到这个角的中间有一条射线,请你测量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这条射线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时,我们把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归纳: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已知OC 平分∠AOB ,则有:∠AOC =∠BOC =12 ∠AOB ,∠AOB =2∠AOC=2∠BOC.三、课堂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4 平面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4 平面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

4.4 平面图形【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圆和多边形;通过画图——分析——归纳,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2.能力目标:从具体图形中,通过抽象、概括,画出它的表面形状,把一个多边形进行分割转化成三角形,从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优美的图案、亲自动手设计图案,感知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教学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观察下面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们表面轮廓线的形状吗?【教学说明】将具体的实物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2.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教学说明】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物体入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其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如:【教学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复杂的物体从简单的图形研究起.培养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初步感知圆和多边形图形.2.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再用规X严密的语言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多边形的特征,可适当举例说明.3.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即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教学说明】教师可做适当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让学生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1认识图形,说出以下图形是不是多边形.【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提示应符合两点:线段和封闭.例2下面各图中,哪几个是四边形?【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先不急于肯定对错,让学生判断,教师再予以纠正和强调.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下列图形中,不是多边形的是()2.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⑤3.给下面的多边形写出一个合适的名称:4.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个三角形.【教学说明】第1、2、3题是对多边形的认识,学生应该很容易解答,对于第4题,可以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进行解答.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2.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强调,对相关的方法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数学的具体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2.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四章__图形的初步认识一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四章__图形的初步认识一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2.难点:(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时划分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2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4.3 角 4课时数学活动 1课时回顾与思考 2课时教学设计4.1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图形教学内容课本第116~120页.1.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6.思考并动手操作.(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7.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A B C D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三、解答题.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答案: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二、2.C 3.D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点、线、面、体教学内容课本第121页至第12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2.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3.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具准备长方体、圆柱体模型,投影机和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二、新授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3.几何体的概念.(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4.给出面的分类.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提出问题:(1)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3)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2页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5~126页习题4.1第7~12、13、1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脚印形成一条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的数学原理.2.体是由_______围成的,面和面相交于_______,线和线相交于______.3.点动成__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_.二、选择题.4.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A B C D三、解答题.5.如下图中的棱柱、圆锥分别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面还是曲面.6.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答案:一、1.直线点动成线 2.面线点 3.线面体二、4.B ()三、5.棱柱由五个面围成,都是平面;圆锥由两个面围成,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 6.略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内容课本第128页至第13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一把直尺、木工墨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二、新授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128页探究课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 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29页有关内容.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DAC B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29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四、课堂小结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32页至第134页习题3.2第1、2、3、4、10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在墙上钉一根木条需_______个钉子,其根据是________.2.如下图(1)所示,点A在直线L______,点B在直线L________.3.如下图(2)所示,直线_______和直线______相交于点P;直线AB和直线EF•相交于点______;点R是直线________和直线________的交点.4.如下图(3)所示,图中共有_____条线段,它们是________;共有______条射线,它们是________.二、选择题.5.下面几种表示直线的写法中,错误的是().A.直线a B.直线Ma C.直线MN D.直线MO三、解答题.6.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C三点,点C在点A与点B之间;(2)两条直线m与n相交于点P;(3)线段a、b相交于点O,与线段c分别交于点P、Q.7.探索规律:(1)若直线L上有2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_条;(2)若直线L上有3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_条;(3)若直线L上有4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_条;(4)若直线L上有n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_条.答案:一、1.2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上外 3.AB CD O CD EF4.3 AB、•AC、BC 6.射线AF,射线AD,射线BF,射线BD,射线CF,射线CD 二、5.B三、6.略 7.(1)4 1 (2)6 3 (3)8 6 (4)2n 12n(n-1)4.2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内容课本第129页至第13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2.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3.关键: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等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获取数学信息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关键.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刻度尺、三根木棒(两根等长)、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教师活动: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木棒.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应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数学问题: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二、新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 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第130页所讲方法)教师活动:打开电脑,演示尺规作图过程.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思考课本第130页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4.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5.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板书:(1)AB<CD (2)AB>CD (3)AB=CDBA B(C)6.线段的等分点.(1)线段的中点: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上一点M,移动线段AM到线段MB上,当AM•与MB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此时点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板书: AM=MB=12AB(2)线段的等分点: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板书:N M B A N M P B AAM=MN=NB=13AB AM=MN=NP=PB=14AB 7.探索线段的性质.(1)完成课本第132页思考题.(2)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活动: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3)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4)在直线L 上顺次取三点A 、B 、C ,使得AB=4cm ,BC=3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度.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8.两点的距离.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33页至第114页习题4.2第5、6、7、8、9、1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如右图,把河道由弯曲改直,根据__________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道.2.画线段AB=50mm ,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使得5AC=2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AB=10BD,那么CD=______mm.3.如右图,AC=CD=DE=EB,图中和线段AD长度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以D•为中点的线段是________.二、选择题.4.比较线段a和b的长短,其结果一定是().A.a=b B.a>b C.a<b D.a>b或a=b或a<b5.下列四种说法:①因为AM=MB,所以M是AB中点;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③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12AB;④因为A、M、B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M=BM,所以M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④ C.②③④ D.③④三、解答题.6.如下图已知线段a、b、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c(•用尺规和刻度尺两种方法).7.如下图,四条线段AB、BC、CD、DA,且AB<BC<DA<CD,用圆规比较图中的线段大小,确定出A、B、C、D四点的准确位置,再用刻度尺量出这四条线段的长度.8.如下图,长方形的长为3cm,宽为2cm,用刻度尺作出每条边上的中点,并顺次连接它们,猜一猜能得到什么图形,并度量验证你的猜想.答案:一、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35 3.DB、CE AB、CE二、4.D 5.D •三、6~8.略角的度量(1)教学内容课本第137页至第13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时钟、四棱锥.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角.二、新授1.角的概念.(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学生回答:两条射线.(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2.角的表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3.角的度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教师讲解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39页练习.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3)22°30′×8;(4)176°52′÷3.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

【最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学案

【最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学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学案【复习目标】: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解决有关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性质和空间图形问题【复习重点】: 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性质和运用【复习难点】:角的运算与应用;空间观念建立和发展;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一、例题导引1 如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2 (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 8 cm ,CB = 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 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ABCMN3 如图,∠AOB 是直角, ∠ AOC=50°,ON 是∠ AOC 的平分线,OM 是∠ BOC 的平分线。

(1)求∠ MON 的大小;(2)当∠ AOC = 时,∠ MON 等于多少度?(3)当锐角∠ AOC 的大小发生改变时, ∠ MON 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112 2OBMA NαABDC(1)(2)(3)【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B.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C.平角是一条直线。

D.若∠1+∠2=90°,∠1+∠3=90°,则∠2=∠3;2、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A.210°B.30°C.150°D.60°3、如图,射线OA表示( )A.南偏东70°B.北偏东30°C.南偏东30°D.北偏东70°4、下列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5、若∠A = 20°18′,∠B = 20°15′30″,∠C = 20.25°,则( )A.∠A>∠B>∠CB.∠B>∠A>∠CC.∠A>∠C>∠BD.∠C>∠A>∠二、填空题:6、38°41′的余角等于_____,123°59′的补角等于_____;7、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基本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和图形的性质;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通常画一个立体图形要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如从不同方向看图1就可得到图2中的三个图形.同样由图2的三个图形也可以画出图1.如果不能认真的观察分析立体图形的特征,就不能正确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图1 图22.在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概念时,容易出现延长直线或延长射线之类的错误.在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容易忽视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这条射线的顶点.3.直线有这样一个重要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有这样一条重要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应抓住性质中的关键性字眼,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4.注意线段的中点是指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而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这里应特别注意线段与距离的区别,即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则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是不能等同的.5.角的表示方法中,当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时,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将表示这两个点的字母分别写在顶点字母的两旁,两旁的字母不分前后.6.在研究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常常误认为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例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解: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例2如图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解:(1)左视图(2)俯视图(3)主视图例3已知三点A,B,C,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画直线AB;(2)画射线AC;(3)画线段BC.解: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C、线段BC即为所求.图3例4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几条直线?用字母表示出来;(2)图中有几条射线?用字母表示出来;(3)图中有几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解:(1)图中有1条直线,表示为直线AD(或直线AB,AC,BD,BC,CD);(2)共有8条射线,能用字母表示的有射线AB(或AC、AD),BA,BC(或BD),CB(或CA),CD,DC(或DB,DA),不能用字母表示的有2条;(3)共有6条线段,表示为线段AB,AC,AD,BC,BD,CD.例5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分析:先画出图形,求出BC的长,再求出AC的长,因为P是AC的中点,所以可以求出PA的长,从而用PA减AB得到PB的长度.【答案】PB为2厘米例6(1)用度、分、秒表示48.12°.(2)用度表示50°7′30″.解:(1)∵48.12°=48°+0.12°,0.12°=60′×0.12=7.2′=7′+0.2′,0.2′=60″×0.2=12″,∴48.12°=48°7′12″.(2)∵50°7′30″=50°+7′+30″=50°+7′+0.5′=50°+7.5′=50°+0.125°=50.125°.∴50°7′30″=50.125°.例7小明从A点出发,向北偏西33°方向走3.3 m到B点,小林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20°方向走了6.6 m到C点,试画图确定A,B,C三点的位置(1cm表示3m),并从图上求出点B,C的实际距离.解:①如图所示,任取一点A,经过点A画一条东西方向的直线WE和一条南北方向的直线NS(两条直线相交成90°角).①∠NAW内作∠NAB=33°,量取AB=1.1cm.②∠NAE内作∠NAC=20°,量取AC=2.2cm.④连接BC,量得BC=1.8cm,∴BC的实际距离是5.4m.例8 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2少20°.则这个角为()A.30°B.40°C.60°D.75°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补角是180°-x,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解: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补角是180°-x.则根据题意,得12(180°-x)-(90°-x)=20°.解得:x=40°.故应选B.归纳总结:说明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还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教学说明】教师出示典型例题,让学生先尝试解答,教师予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着重于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方法的渗透.四、拓展训练,巩固提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其中错误的是()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M是AB的中点,则AB=2AMB.直线上的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D.同角的补角相等4.从点O出发有五条射线,可以组成的角的个数是( )A.4个B.5个C.7个D.10个5.海面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50°,则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A.南偏西50°B.南偏西40°C.北偏东50°D.北偏东40°6.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最多为n个,则m+n等于()A.12B.16C.20D.以上都不对7.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下面的角不能画出的是()A.15°的角B.135°的角C.145°的角D.150°的角8.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还多15°,求这个角的度数.9.线段AB=4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 = 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 cm,E 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求EF的长度.【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进一步熟练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和提高解题能力.【答案】1.C2.C3.C4.D5.A6.B7.C8.解:设这个角为x,则(180°-x)=4(90°-x)+15°,x=65°.9.解:DC=AD+AB+BC=3+4+1=8cm,∵E是AD的中点,∴DE=12AD=12×3=1.5cm,∵F是CD的中点,∴DF=12CD=12×8=4cm,∴EF=DF-DE=4-1.5=2.5cm.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本章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是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同时也是学生使用比较规范的几何语言来解决问题的第一次尝试.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强调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格式的规范性,同时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角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角

4.6 角1. 角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类型一】角的定义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A. B. C.D.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类型三】判断角的数量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A .10B .15C .5D .20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组成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12×5×(5-1)=10.故选A. 方法总结:若从一点发出n 条射线,则构成12n(n -1)个角. 探究点二:角的度量(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4′36″.解析:(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即可;(2)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解:(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2)根据1°=60′,1′=60″得36″÷60=0.6′,24.6′÷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探究点三:方位角M地是海上观测站,从M地发现两艘船A、B的方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A在M的南偏东30°方向B.船A在M的南偏西30°方向C.船B在M的北偏东40°方向D.船B在M的北偏东50°方向解析:船A在M的南偏西90°-30°=60°方向,故A、B选项错误;船B在M的北偏东90°-50°=40°方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三、板书设计1.角的概念(1)有公共端点; (2)两条射线.2.角的表示方法(1)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2)一个大写字母;(3)数字或希腊字母.3.度、分、秒的换算1°=60′,1′=60″.4.方位角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念.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有针对性的设计例题、习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p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 类似于棱锥;物体f,k类似于球.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究点二:棱柱的特征对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认识正确的是()A.几何体是四棱柱 B.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C.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D.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解析:由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棱柱,∴底面是三角形,侧面是四边形,故选D.方法总结:准确识别图形,并由图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如图四个几何体分别是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和六棱柱,三棱柱有5个面,9条棱,6个顶点,观察图形,填写下面的空.(1)四棱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2)六棱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3)由此猜想n棱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解析:结合已知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和六棱柱的特点,可知n 棱柱一定有(n+2)个面,3n条棱和2n个顶点.解:(1)四棱柱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2)六棱柱有8个面,18条棱,12个顶点;(3)由此猜想n棱柱有(n+2)个面,3n条棱,2n个顶点.故答案为:(1)6,12,8;(2)8,18,12;(3)(n+2),3n,2n.方法总结:熟记常见棱柱的特征,可以总结一般规律:n棱柱有(n+2)个面,3n条棱和2n个顶点.探究点三:立体图形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三、板书设计1.立体图形及其分类.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2.多面体立体图形中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多面体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多面体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拆析:1、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2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1) 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 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 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如: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 六棱锥3、知识拓展:从下面的多个多面体:正四面体 正方体 正八面体 ……E )、和面数(F ): 概括:欧拉公式 顶点数+面数-棱数=2三、巩固训练:P122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际物体与图形间的关系,知道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分类及分辨。

五、课外作业:P123 exc1、2、3六、每日预题:1、各小组准备好各种规则的图形;2、一个物体是否从各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七、教学反馈:画立体图形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物体是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来观察物体是不一样的;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转化思想的培养。

教具准备:各小组与老师都准备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老师的启发为主。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视图法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因为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对本部分的要求不能过高,仅要求学生认识到视图法是一种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方法,能描述简单立体图形的视图,如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及立方体的简单组合等,棱柱仅限于直棱柱,棱锥限于正棱锥,能画出草图,仅要求学生能识别所见到的视图形状与类别。

二、新课拆析:1、知识形成: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把它画得从各个方面看都很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三视图法。

概括:(1一个物体;(2)根据上面的过程, 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 即视图。

如:从正面看: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从左面看: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从上面看: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2、例解讲解:例:1、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的三视图。

2、画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训练:P123 exc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在画三视图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我们所选择看图形的角度。

五、课外作业:P129 exc1、2、3六、每日预题:1、 如何把三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2、一个三视图是不是只能转化成一个立体图形七、教学反馈:画立体图形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继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使学生能充分分析不同的情况;2、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及一些可组合的正方体。

教学设想: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的学习其实是前堂课的延续,从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所以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意到两者间的有机结合。

另外,在本节的学习中,仍然只要求学生能描述实际的立体图形,说出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

二、新课拆析:1、知识设疑:如果你看到下图,你会想到什么立体图形:(1(2) ……2、例题讲解:从引例中,可以发现,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转化成很多种的立体图形,如上图中的长方形,可以是圆柱、正方体、其他的棱柱等。

例:1、如图中所示的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相应的实际立体图形。

(1)正视图左视图(2)正视图左视图2、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说出物体的形状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巩固训练:P128 exc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只学习了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充分认识到角度的转化,这也是一个非常抽象思维过程。

五、课外作业:P129 exc4六、每日预题:1、立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2、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唯一吗七、教学反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3、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分析:重点: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难点: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教学设想:启发式地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直接转化,在这里体现着事物间的相互转化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动手做上多做文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在知识上,如何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明白其展开图的非唯一性。

另外,应能认识到一个展开图能否转化成一个立体图形。

在应用中应抓住转化时的判断力,并能对其有一个强烈的图感。

二、新课拆析:1、知识回顾: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资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2、知识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

为此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1)根据给定的一些平面图形,判断能否折成立体图形。

“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粘贴成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1) 图(2) 图(3)从学生动手的结果,我们易知,图(1)、图(3)可折叠想多面体,图(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概括: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上面的图(1)、图(2)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3、例题讲解:把如下的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思考:(1)沿着一个正方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需要剪开几条棱(2)对上述正方体的展开图尝试分类;(3)正方体除了上述的展开图外,还有其他的展开图吗三、巩固训练:P131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何把一个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也学会了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

五、课外作业:P132 exc1、2、3六、每日预题:1、能分辨常见的平面图形,说出圆形与多边形的区别;2、请你找到一些有特殊图案的平面图形。

七、教学反馈:平面图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2、使学生能理解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认识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分析:重点:认识到多边形是由三角组合而成的。

教具准备:各小组各准备一些平面图形。

教学设想:主要以“展示”结合实际的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认识到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点、线、多边形和圆等图形可组合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在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对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

二、新课拆析:1、知识基础: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形,如:三角形(三边形)长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边形。

3、知识拓展: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即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4、例题讲解:例:1、认识图形,说出以下图形是不是多边形2、下面各图中,哪几个是四边形三、巩固训练:P136 A:exc1、2、3;B:各个小组收集不简单图形的图案。

四、知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认识平面图形及平面图形的简单分类,并能懂得多边形是由三角组成的。

五、课外作业:P136 exc1、2、3六、每日预题:1、直线、线段、射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线段与直线特具有的性质是什么七、教学反馈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点和线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初步三种线的一些性质;2、能从线段长度的角度来分析两点间的距离;3、能初步理解直线与线段的两个重要性质(公理)。

教学分析:重点:三种线的性质特点、直线与线段的公理;难点:对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的一条绳子和一条硬纸条。

教学设想:运用层层推进,采取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初中几何基本知识的开门,所以能否把本节课的内容处理好,对以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在要本次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能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找到乐趣。

在课堂的安排上,首先从线段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对线段的详细讲解,为下面的射线与直线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三种线的学习上,处理好不同线的比较,加深学习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