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1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2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背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背诵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背诵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代诗词。
以下是该册课程中古代诗词的背诵内容:
第一课《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把臂航东海》(杨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三课《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四课《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五课《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六课《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的背诵内容,总共包括了《登鹳雀楼》、《把臂航东海》、《静夜思》、《登高》、《春晓》和《望庐山瀑布》六首古诗。
请同学们认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g)。
念无与乐( lè)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八上期末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饮酒》东晋陶渊明1.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的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物我合一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写出日暮的云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表明作者本想分辨清楚,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1.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移情于物)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忧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描写官军潜师夜袭,一场苦战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5.写出了官军将士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主旨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唐杜牧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汇总古诗文默写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重难点。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汇总,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古诗文默写知识点:(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四首第1首野望[唐]王绩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彷徨心情和无所事事、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2首黄鹤楼[唐]崔颢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词曲复习课件
【常考名句】
1 .庭中有奇树, ___绿__ _发__ _ __。 2.此物何足贵? ___ _ _ _经__ __。
3 .《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诗歌主旨,表达对远行人的
思念的诗句是: ___ _ _ _ _荣___ ,___ _以__ _ _思___。
4 .《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却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诗句
第 11 页
三、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排挤出朝 廷权力中心的惆怅、孤独、抑郁等幽微难言的心情。
第 12 页
【佳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绘苍凉奇丽之景。 “大”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孤”写出了边塞的 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 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写出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 带苍茫。 “直”写出了景物的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炼字、情感)
第 5页
2 .(2019 ·广东广州中考)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尾联写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一起分 享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 《采薇》 之歌,与伯夷、叔 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第 6页
3 .(2019·山东泰安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
__________________
第 25 页
【针对训练】
1 .(2020 · 湖北黄冈中考)赏析本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 “几处”,说明莺尚不多; “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 “谁家”,说明燕刚 到且少; “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 、 “新”(刚来)一起,透露出早春的勃勃生机。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别来半岁音书绝,事事如今惟盼归。
长云暗雪乱飞渐,故国神游多少时。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千里,长期流离失所的境况,并以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第一句中,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来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状态。
这里的“万里悲秋”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无尽思念之情,而“常作客”则揭示了他常年游离在外的境况。
接着,诗人写道“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句中的“百年多病”暗示了诗人身体的疲惫和衰老,而“独登台”则表达了他孤独、无助的状态。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和孤寂。
第三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繁霜鬓”和“浊酒杯”通过具象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易、颓废的生活状态。
这里的“苦恨”则表明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遭遇的挫败。
接下来,诗人写道“别来半岁音书绝,事事如今惟盼归”。
这句中的“半岁音书绝”表明了诗人与家乡失去了联系,没有接到任何音讯。
而“事事如今惟盼归”则展现了诗人对重返故国的渴望和热切期盼。
最后一句“长云暗雪乱飞渐,故国神游多少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思乡之情中的幻觉和遐想。
这里的“长云暗雪乱飞渐”描述了云雪飘飞的景象,而“故国神游多少时”则点明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登鹳雀楼》作为一首古代绝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思乡之情以及对命运的不满。
通过描写诗人的境况和感受,这首诗诠释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的惆怅和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流传至今、触动人心的作品。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四首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诗歌回顾跟踪训练(2018泰安,22—25)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8分)钱塘湖春行①白居易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注] ①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现在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③贾亭:贾公亭。
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⑤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⑥暖树:向阳的树。
⑦不足:不够。
⑧白沙堤: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具有画面感。
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
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
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第9课《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本文档旨在梳理并归纳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诗词知识点和考点,并提供相应的训练和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技巧。
一、古诗词知识点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韵律、格律和意境的特点。
2. 诗的构成要素:包括诗的标题、作者、构词法、韵律格律等。
3. 诗的表达方式:古诗词可以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等方式来表达。
4. 古诗词的分类:根据内容和形式分为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爱国诗、抒情诗等不同类型。
5. 古诗词的名家名篇:介绍古代诗词的名家和著名的古代诗词作品。
二、古诗词考点1. 诗歌鉴赏: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题,分析诗句的形象和修辞手法。
2. 诗歌填空: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填入适当的诗句,补全诗歌的内容。
3. 诗歌写作:根据给定的题目和要求,创作符合要求的古诗词。
4. 诗歌解析:分析名家诗词中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手法,解读诗句的意义和情感。
5. 诗歌理解:理解诗句中的比喻、象征和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训练与解析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苔淡妆初晕,花冷正清迟。
俗曲调新声,香闺绣染罗。
疏窗销落星,斜日带游丝。
春意闲深处,寻常行乱芳。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中的“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表示了什么意思?-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是怎样的?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表示寒冬逐渐过去,春天随着鸟儿的歌声而来。
- 诗中使用了变化夺目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
- 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黄酒客来斜阳外, _1_ 花瓣听歌声。
醉倚疏篱忘归路,鸟语花_2_夜色_3_。
解析:- 黄酒客来斜阳外,_1_红蕊花瓣听歌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第11课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思想家。
2)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简短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结构杂而不乱,布局有序;3)本文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得清高思想。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文人往往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得慰藉和解脱。
4)中心主旨: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作者被贬黄州,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潮、自解多中况味;2)文章分三层,先叙事,继而写景,最后议论;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散步的悠闲、赏月的喜悦、人生的感慨及洒脱旷达等复杂的感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成为“闲人”平添难言的人生感慨。
3)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苏轼见月色决定“寻张怀民”夜游的原因是:①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的人;(念无与为乐者)②张怀民也是糟贬的失意之人,彼此有共鸣。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①强烈地抒发作者洒脱与旷达之情②通过强调月光、竹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第13课唐诗五首1、野望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抒情,诗人内心无所依靠的孤单)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野望》复习要点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名句总结
三峡1.《三峡》中描写群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写春冬时期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9.《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0.《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1.《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寺夜游1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6.《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7.《与朱元思书》中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的两组对偶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8.《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其爱慕自然,鄙弃名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篇目文体作者内容精要写作关键词三峡散文郦道元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书信陶弘景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记承天寺夜游小品文苏轼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与朱元思书书信吴均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唐诗五首野望律诗王绩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黄鹤楼崔颢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渡荆门送别李白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 3.或.王命急宣今义:从;由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1/ 25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最新资料推荐------------------------------------------------------ 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 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快)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 25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八、背诵全文九、翻译全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古义:只(是)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⒉月色入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今义:无所事事的人古义:门今义:窗子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4.盖.竹柏影也今义:纪念,想念---------------------------------------------------------------最新资料推荐------------------------------------------------------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5.相.与.步于中庭古义:共同,一起 6.晓雾将歇.今义:彼此往来,相处,相互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停止二、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2.者①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三、词类活用 1.夕日欲颓.(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2.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四、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用原文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五、背诵全文六、翻译全文5/ 25《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返.“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
2.鸢飞戾.天者今义:称赞,承认优点。
古义:至,到达 3.经.纶.世务者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筹划、治理 4.猛浪若奔.今义: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古义:文中指飞奔的马 5.蝉则千转不穷.今义:奔走;急跑古义:穷尽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三、一词多义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②猿则白叫无绝.(停,断)2.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最新资料推荐------------------------------------------------------ 3.无①直视无.碍(没有)②猿则百叫无.绝(不) 4.直①直.视无碍(一直)②争高直.指(笔直)四、词语活用: 1 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3.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4.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5.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作者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概括赞叹富春江美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它在结构上总领下文。
3.写江水的静态,表现其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其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4.写江水的动态,表现其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5.用拟人化手法,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的语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7/ 25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7.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的语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六、背诵全文七、翻译全文《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3.《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4.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三、古今异义 1.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最新资料推荐------------------------------------------------------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的方法 4.富贵不能淫.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惑乱,迷惑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义:过多或过甚,放纵。
古义:捣土用的杵 6.安居而天下熄.今义:建筑,修建古义:战争停息 7.子.未学礼乎今义:熄灭古义:你今义:儿子8.丈夫之冠.也古义:行冠礼 9.以顺为正.者今义:居第一位;指冠军古义:准则,标准 10.得志,与民由.之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古义:遵循今义:缘由 1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12.管夷吾举于士.今义:送出;交付古义:狱官今义:军人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9/ 25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14.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不可以四、一词多义1.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3.之①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②父命之.:代词,指丈夫③往送之.门:动词,去,到④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4.戒①戒.之曰:动词,告诫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5.而①而.后作:连词,表承接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 6.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最新资料推荐------------------------------------------------------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7.正①以顺为正.者:名词,准则,标准②立天下之正.位:形容词,正确8.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10.士①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1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②得.志,与民由之:动词,实现五、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4.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贫困 5.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7.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行冠礼 8.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11/ 259.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10.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11.行拂乱.其所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错乱 12.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13.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1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存 1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亡六、根据要求填空默写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