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酒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酒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果酒酿制原理,学习果酒酿制工艺。
2、熟悉草莓酒的感官指标和礼花卫生指标。
二、原理
(一)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将糖转化成酒精:
↑+→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酒精计法原理:用酒精计法测得酒精体积百分数示值,即酒精度。
(二)果酒感官分析原理:感官分析系指评价员通过用口、眼、鼻等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即对葡萄酒、果酒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感官特性进行检查与分析评定。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250mL 的锥形瓶、保鲜膜、纱布、电炉(或电磁炉)、玻璃棒、试剂瓶、电子天平(0.001克)、乳胶软管、榨汁机、大研钵、玻璃丝、糖度计1支、量筒、500ml 烧杯、称量纸、标签纸、药匙、记号笔。
药品:亚硫酸(偏重亚硫酸钾)、果胶酶、果酒酵母、明胶等。
四、实验工艺流程与操作说明
工艺流程:新鲜草莓 → 分选 → 去萼,去萼梗 → 清洗 → 灭菌 → 破碎榨汁 →加SO 2
(偏重亚硫酸钾) → 加果胶酶、过滤果汁 → 调糖→ 主发酵 → 倒瓶 → 陈酿 16℃,约40天 → 调配 → 下胶 → 过滤 → 装瓶 → 贮酒 → 成品 (70℃,10min 杀菌)。
五、操作说明 (一)、原料处理
选择充分成熟,色泽鲜艳,无病和无霉烂的草莓做原料,将草莓摘去叶蒂。
因为如果霉烂里面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二)、清洗
先用臭氧水淋洗消毒,再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如果农药残留量较多药用洗洁精清洗,并冲洗干净。
(三)、破碎、榨汁、果胶酶的添加及防氧化
将清洗好的草莓沥净水分,榨汁机压榨取汁,将榨出的果汁置于玻璃容器中,装量为体积的
2/3,按8.0×10-5~1.0×10 (80~100 ppm)加SO 2搅匀后再加果胶酶。
按90~100 g /t 加果胶酶,搅匀,将果胶酶处理过的果浆加入不锈钢槽中,定量后补足SO 2 及果胶酶。
添加果胶酶,可以迅速软化果肉组织中的果胶物质,使浆液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提高出汁率,果胶酶40℃酶解30分钟后过滤,将果汁放入80℃的水浴锅内保持10min 使果胶酶失活。
SO 2在果酒中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的作用,为了使榨取的果汁澄清并杀死果汁中的微生物,所以在榨汁的过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的SO 2。
(四)、酵母的活化
将1 kg 干酵母加入20L 38 ℃含糖5%的糖水(也可采用果汁),搅拌溶解。
l5~30 min 后冷却至28~30 ℃即可使用。
(五)、调糖
按生成1度酒精需要1.7克糖的比例进行调糖,这样才能酿成10度以上的草莓果酒,因此,要先测定果浆的含糖量,不足时要加入砂糖,使每100克果浆含糖20.4克,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发酵液中应加入的糖:
100
)
7.1(B A V X -=
式中 X ——应加糖的量,kg ; V ——发酵液的总体积,L ; A ——发酵后要求达到的酒度;
B ——发酵液在发酵前的含糖量,%; 1.7——1.7%的糖能发酵成1度酒。
(六)、接种发酵 1、主发酵
草莓汁加入计算好质量的蔗糖,在80 ℃水浴中灭菌15min ,将活化好的酵母菌倒入草莓汁中,混匀后倒入两个250ml 的锥形瓶中,并做好标记,纱布封闭瓶盖,自然发酵(温度以18-23℃为宜),定期观查果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主发酵期约8—15天。
主发酵结束后过两周时间,此时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蜂蜜,调成喜欢的风味。
2、果酒后发酵及陈酿及操作要点
(1)将主发酵结束的草莓酒进行倒瓶并定期处理(虹吸法)除酒胶,除酒胶后的酒液尽量装满瓶(防止氧化),以后定期进行倒瓶处理,初步方案为每15天一次,共3次。
倒瓶的目的:去除酵母等沉积物,有利于后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糖的利用。
倒瓶的方法:取一段洁净的胶皮软管和洁净的250毫升的锥形瓶,用开水热烫杀菌后,将原瓶垫高,把软管插入发酵液液面以下,用嘴吸造成液压,液体流出后将软管另一端放入杀菌过的锥形瓶内,是液体平缓转移,剔除原瓶瓶底的沉积物。
(2)定期(每次除酒胶时)检测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并观察草莓酒的澄清度变化及果酒颜色的变化,嗅闻并感受其香气的微妙变化。
3、后发酵及陈酿的意义:后发酵和陈酿有利于残糖的继续发酵,前发酵结束后,原酒中还残留少量的糖分,这些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继续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有利于澄清作用,前发酵结束后还留部分的酵母及其他果肉纤维悬浮于酒业中,在低温缓慢发酵中,酵母及其他成分逐渐沉降。
陈酿有降酸和改善风味的作用,使酒的口味变得柔和,风味上更趋完善。
4、果酒的调配、澄清、催陈和贮酒
果酒陈酿40天左右,陈酿期间进行了澄清实验,明胶是果酒中最常用的澄清剂,它是从动物的皮、结缔组织及骨骼中煮出来的,无色无臭或带黄色或褐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形状各异。
明胶在单宁的影响下,悬浮的胶体蛋白质凝固而生成絮状沉淀,慢慢的下沉,使酒变澄清。
过滤后便得到澄清的草莓果酒。
澄清的方法:1份明胶于5份冷水中溶解20~30min后,加入5份95℃水搅拌即得约10%的明胶。
注:将100mL的酒液分装6个量筒,编上号码,一次按下表所列数据分别加入单宁液和明胶液。
编号 1 2 3 4 5 6
单宁(0.4%)0.5 1 1.5 2.0 2.5
对照
明胶(0.4%) 3 2.5 2.0 1.5 1.0 加入单宁后,充分摇匀,再加入明胶,再摇匀,静置48h,找出其中最澄清透明,而且明胶用量最少者。
例如4号量筒效果最好,则每升酒中应添加:
单宁0.004×2×1000=8g
明胶0.004×1.5×1000=6g
5、果酒的感官评定及各项指标
(1)感官指标
色泽:酒体草莓红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杂质。
香味:清新纯正,优雅和谐的草莓清香与酒香。
滋味:酒体丰满,口味清新,酸甜爽口,醇和浓郁。
(2)理化指标
酒度:测得所制草莓果酒度为12(20℃,V/V)。
含糖量:该果酒含糖量≥15 g,L。
总酸:测得该酒总酸含量为4.5~7.5 g/L(以柠檬酸计)。
(3)卫生指标卫生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酒符合国家发酵酒卫生标准有关规定。
酒度(20℃,%vol)7~13
总糖(以葡萄糖计)
干型草莓酒≤4.0
半干型草莓酒 4.1~12.0 半甜型草莓酒12.1~50.0 甜型草莓酒≥50.1
酸(以柠檬酸计,g/L) 5.0~7.5
总二氧化硫(mg/L)≤250
挥发酸(以乙酸计,g/L)≤1.1
干浸出物(g/L)≥15 (4)了解果酒感官评定的方法,感官评定方法:
将瓶外部擦干净,小心地开启瓶塞(盖),不使任何异物落入,将酒倒入洁净的品果酒用的玻璃杯中,一般酒在杯中的高度为1/4~1/3;
在适宜光线(不是直射阳光)下,举杯齐眉,观察色泽、清浑;
摇动酒杯,多次用鼻嗅香,分析果香、酒香和异香;
酒入口,先均匀地分布于口腔内,然后仔细品味;
六、数据与分析
日期 4.13 4.14 4.18 4.26 5.27
温度24 21 20 20 32.5
PH 3.62 3.52 3.39 3.6 3.64
可溶性固形物23% 21.80% 16.60% 8.60% 7.70% 还原糖 2.36 ————7.68 12.09
总糖——201.74 ——————
总酸————9.4 9.06 9.25
密度 1.0935 1.085 1.05 0.99 0.99 二氧化碳1614 1605.5 1567.5 1507.3 ——
二氧化硫g/L ————————0.05604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温度稍微降低,后期又会升高。
图2 日期-还原糖变化关系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还原糖含量会逐渐增加。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总酸先下降后升高。
图4 日期-二氧化碳变化关系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二氧化碳量逐渐缓慢降低。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密度先快速上升,中后期又趋于稳定。
图6 日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关系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渐降低。
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pH先降低,然后又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