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
教育理念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价值观塑造D. 情感交流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组成部分?A. 学生中心B. 教师主导C. 终身学习D. 创新思维答案:B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A. 获得高分B. 获得文凭C.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D. 培养专业技能答案:C二、填空题1.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_,而不仅仅是成绩。
答案:全面发展2.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________,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答案:主动学习3.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________,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答案:终身学习能力三、简答题1. 请简述你认为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答案: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的根本看法和价值取向。
它关注的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强调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答案: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答案: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理念指导教育目标的设定,确保教育活动能够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其次,教育理念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决定教育过程中传授什么知识和技能;再次,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法的运用,影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最后,教育理念还影响教育评价的标准,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公正。
因此,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教育新理念试题(论述题)
二、论述题1、你怎样理解课堂教学中渐进与跳跃的关系?答:在我们的教育学教科书上无不写有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但这对于创新思维、对尽快接触科学前沿却成为障碍。
如果我们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如果不谋求跳跃式学习,我们离当代的知识、离知识的前沿会越来越远,永远接触不到科学的研究前沿。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性地转化的知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跳跃式的学习相结合,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涉及难题并不是就要解决难题,但想要解决难题却必须以涉及难题为前提。
2、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以语文教师为例)答: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①文科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
使用教材的目的是见木知林,所以我们用不着把一本教材嚼烂了,更不能把一篇篇的课文分解了,而是要以教材为核心,感悟人文精神。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整体观,文科教育就有流人八股教学的危险。
整体的教育观是感悟、理解、表达、获得精神的自由。
②文科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
③文科教育是技能的教育,更是生命的对话。
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这才是文科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获得了愉悦、对人生价值的感悟、精神的自由、人文的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这样的文科教育一定会兴趣盎然的。
3、请结合学校教育生活的实际,谈谈你对“美育不是德育”的看法。
答:德育真的能包容美育吗?善能包容美吗?①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德育是关于道德理性和道德能力的教育。
②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具有强烈的客观性、确定性。
③美育在本质上是多元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元的。
④美育具有穿越时空和外在目的的力量;德育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考点〖返回目录〗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4.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5.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6.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7.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型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9.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新理念试题
《教育新理念》试题一.单项选择: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会导致哪种意识日渐淡化?()A.劳动意识B.创造意识C.问题意识D.奋进意识3.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化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A.综合B.分析C.推理D.逻辑4.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A.课堂教学的关键B.创新性教学的关键C.学科教育的关键D.综合性教学的关键5.研究的第一步是()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B.实验C.提出某种建议D.调查6.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是()A.批判精神B.创新能力C.实践能力D.综合素质7.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特征的是()A.被动接受的B.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C.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占有主动地位D.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8.五步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孔子B.蔡元培C.杜威D.赫尔巴特9.我们主张以哪种精神进行文科教育()A.人文精神B.社会精神C.科学精神D.文明精神10.艺术与什么分离开就不是艺术了?()A.善良B.理性C.科学D.情感1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哪年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1980年B.1985年C.1999年D.2006年12.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古代教育D.现代教育13.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A.大学B.中庸C.论语D.尚书15.把科学知识分为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西方教育家是()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16.与形式主义教育论相对应的是()A.本质主义教育论B.实质主义教育论C.要素主义教育论D.社会主义教育论17.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条新的研究重心的时间是()A.20世纪末期B.21世纪初C.20世纪70、80年代以后D.20世纪90年代以后18.哪一项法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老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这个文件是()A.《教师专业化》B.《明天的教师》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A.形成课程观念B.形成课程意识C.形成课程理论D.形成教育敏感答案:1、D2、C3、A4、D5、A6、B7、C8、C9、A 10、D11、C 12、A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D 20、B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最新招教考试:教育新理念总结及试题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1.《教育新理念》精简版(适用于没有教材的老师)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第四章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六章校长的文化使命第七章教育家的诞生2.《教育新理念》考点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第四章《素质教育——育理想》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3.《教育新理念》简答题4.《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考点5.《教育新理念》复习材料6.四川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试卷7.四川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答案8.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课程代码:6610)课程命题说明9.《教育新理念》考核大纲10.《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一11.《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12.《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二(含答案)13.《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1—2章)14.《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1—2章)参考答案15.《教育新理念》简述题(全)16.《教育新理念》论述题(全)--------------------------------------------------------------------------------正文《教育新理念》精简版〖返回目录〗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返回目录〗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最简版)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精简版)《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新理念简答题和论述题部分
666《教育新理念》简答题和论述题部分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㈠简答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P142.实现综合性教学的关键及相关要求是什么?P183.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有哪些特点?P234.谈谈研究性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P295.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什么要确立课程意识?P306.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P35㈡论述题1.“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落星辰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P62.你怎么理解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与跳式发展的关系?P33-373.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今课堂教学的革命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章的五个小节标题展开叙述。
)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㈠简答题1.简述传统的知识观对学科教育的影响?P402.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P453.简述人文学科与科学性质上的区别。
P564.简述文科教育的独特价值。
P56-59(说明:黑体字,三点,作些展开)5.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的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P75-766.简述人类原始动力的基本特征。
P84-85㈡论述题1.结合学科教学,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美育不是德育”的看法。
P63-653.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
P77-79第三章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㈠简答题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本质意义是什么?P96-972.在素质教育的认识上往往会产生哪些误解?P106-109(五个)3.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P1014.素质教育能否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为什么?P1095.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P112-1136.比尔•盖茨在信息技术上的贡献产生了哪些影响?P1147.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P116-117㈡论述题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其核心是什么?P110-1122.你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谈谈你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
教育新理念简答题二
《教育新理念》简答题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存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拍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句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姑.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个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4、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我们相信已有的知识都是千真万确的,相信用已有的知识武装头脑就足够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代这样想还能够应付世界的变化,还能够容忍的话.那么,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不能容忍了;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据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育新理念简答题模版
过于注重课程的传统性、继承性,而对社会发展、市
场需要反应迟钝;
过于注重课程的稳定性、科学性,而对新思想、新知
识的反应迟钝;
过于注重学科的专业性、系统性,而对课程的整合与
分化重视不够;
5
由于长期对课程的统一规定,使得我们的 课程存在的一些明显不足?
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独立性,而对避免课程内容 的重复、陈旧现象重视不够;
现行的课程总体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是传
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对开发学生智力,形成学生的动
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视不够,课堂基本上是
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发
展在课程中没有受到重视。
6 当今课堂教学的革命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研究性教学; 追准知识前沿的教学。
29 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30 成功智力理论的科义教育观:①了 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②重视知识的掌 握、现象的研究,强调人自身力量的实现;③教育的 中心任务是传授科学知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人 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
个教学步骤。
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21 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 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 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 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 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27 什么是"践行模式"
28
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 解?
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 式称为"践行模式"。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教育学》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杜威B、蔡元培C、王国维D、陶行知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A、教学方法不当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D、都不是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A、素质教育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D、终身教育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A、知识的积累B、人际关系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D、上级领导的重视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庄子D、朱熹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赫尔巴特C、柏拉图D、斯宾塞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A、马斯洛B、萨特C、海德格尔D、布贝尔13、任何教育都是( )的结合。
A、功用性和理想性B、功利性和育人性C、协作性和教育性D、教育性和时代性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A、要形成教学意识B、要了解学生C、编写教材D、形成课程意识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新理念
第一,知识和能力是基础。
第二,学生学习,不但要使其知其然,更要使其 知其所以然,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重 要。 第三,在学习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他们的健康、持 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四,三个维度、七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应整体推进。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1、素质教育的涵义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予以不同理解 第一、从人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角度规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从社会角度,它是以 人、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以劳动力为出发点的;从基础教 育的角度而言,它是人才的基础教育,而不是人才教育。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 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第三、从个性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是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它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核心,强调 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就是个性发展。
2、教育民主化。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延长; 教育机会的均等; 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 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 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 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 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 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 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2、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最简版)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精简版)《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介绍与新课程理念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A. 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B. 学生以实践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C. 学生以背诵记忆为主,教师讲解为辅D. 教师以考试为主,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答案:B2.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C. 提高学生成绩D. 教育均衡发展答案:B3.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需要哪方面的支持?A. 仅需要学校的支持B. 仅需要教师的支持C. 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D. 不需要任何支持答案:C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2.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
()答案:×3. 新课程理念不需要考试和评价。
()答案:×三、简答题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实施和应用?答: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和应用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答: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化教论
1.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质、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2.我国化学教育理念进入一个新阶段: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
3.新世纪的化学教育必须摆脱(唯智注义),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我控制性。
5.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科学的对象和作用于科学的对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有(知识)的成分,又包括心智技能和理智。
6.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的、自然的形成的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与准则。
7.由于科学结构正向着整体化方向发展,(综合、分析、再综合)正逐步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的主流思维方式。
8.(课程内容)是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具体的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它应该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9.1789年,拉瓦锡编写的化学教科书《化学纲要》。
10.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产生后,化学教材和课程呈现出(社会化)、综合化、探究化、过程化、人文化等新的特点。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育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1.活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过程和方法)。
2.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角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
3.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概况起来主要有环境、遗传和(教育)。
4.人的发展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5.构建主义教学论认为在构建性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7.马克思认为,(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个人的唯一方法。
8.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是(遗传)。
9.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模式)。
10.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作出的一种(规划)。
教育理念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其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题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二、教育理念概述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优化课程设置(1)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2)丰富课程形式。
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当代教育新理念》复习题一、选择题:1.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A. 自发性能动性创造性B.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C. 自发性能动性创造性D.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2.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老子D.孔子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A.智商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发生认识论D.情商理论4.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地体现在()A.选修课程B.校本课程C.乡土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目前生命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的异化、教师的功利化情结和()A.社会的客观压力家长的客观期望B.社会的主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C.社会的客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D.社会的主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6.知识经济要求人才的素质是()A.科学素质B.人文素质C.专业素质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7.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A.新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发生认识论D.信息加工论8.现代教育活动主张()A.知识本位B.教师本位C.被动学习D.尊重学生9.尊重受教育者就不能()A.尊重学生B.了解学生C.适当体罚D.与体罚划清界限10.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A.面向全体B.面向社会C.面向未来D.面向生活11.“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体教育理论B.尊重的教育理论C.最近发展区的理论D.创新教育理论1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A.角色扮演式B.课堂会议式C.社会模拟式D.抛锚式13.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人化、()A.学校的个性化B.教师的个性化C.教育的本土化D.课程的校本化14.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A.创新意识B.创新态度C.创新方法D.创新能力15.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A.杜威B.布鲁纳C.布卢姆D.加涅16.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A.教与学合一B.教与做合一C.教学做合一D.知情行合一17.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家是()A.叶圣陶B.陶行知C.赞科夫D.苏霍姆林斯基18.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主体化、深刻化和()A.个体化B.集体化C.移情化D.平等化19.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研究性学习20.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的是()A.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B.激进建构主义C.历史文化认识的观点D.社会性建构主义2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中,人被认为有几种基本职能()A.6B.7C.8D. 922.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A.布鲁纳B.奥苏贝尔C.杜威D.施瓦布23.下面不属于“新生活教育”课程观的是()A.教师是课程的主体B.学生是课程的主体C.“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D.课程是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中介24.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影响每个人智能发展的因素有()A.先天资质B.学校培养C.社会培养D.家庭培养25.教育的最高旨归是()A.服务政治B.发展经济C.培养人D.提高升学率二、判断题:()1.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试题孩子本来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本来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每一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
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一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
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寻泥塘、石子、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去探寻泥塘、石子、杂 * 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 陶行知一、填空题1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
2 、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让年轻一代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
学会创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
3 、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所蕴含的教育观是由学生观4 、多元智能理论所蕴含的教育观是由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主体性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不再支配一切,而主要是起“导向”“指道”的作用,协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协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如下角色:( 1 )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角色。
( 2 )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
( 3 )教练员角色。
( 4 )讨论参与者或主持人角色。
2、简述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 1 )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创新技能的培养( 4 )创新人格的培养3、简述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 )个性化原则( 2 )自主性原则( 3 )探索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5 )民主性原则( 6 )实践性原则( 7 )启发性原则4 、现代活动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活动教育反对“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反对灌输,反对被动接受,主张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接经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身心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不同价值和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的不同。
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文科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
这就是说,科学教育也有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为了提供一种工具,是启智的过程。
文科教育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工具,但它更是目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决定》开篇对我国教育的估计是相当严峻的。
我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但历史的发展太快,相对于历史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滞后了。
我们知道,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未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
这种“影响”,来自于教育体制、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但首先是因为教育观念的滞后。
《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思想性和时代性。
7、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答: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念,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8、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答: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知识与经济相结合,首先是知识,而且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其次是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创新能力,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为什么?答: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
知识经济(或网络经济、新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把人类推进了一个新时代。
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在这样的经济面前,需要知识,更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奋斗的勇气,更需要集体协作的精神;需要精确的数字,更需要创新的意识。
这些,构成了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
10、什么是“践行模式”。
答: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式称为“践行模式”。
11、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答:1970年,法国的保尔。
朗格朗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主席埃德加.富尔的领导下,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
建议“将终身教育和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人们常常狭隘地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
为此,朗格朗专门做了说明:“终身教育显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
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生存意义问题上:终身教育使我们理解和认识个人在其中显示出的新的意义的整整一系列基本情况;它为影响着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某些重大问题带来新的答案。
”终身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和一般制度化教育提出的批评。
传统的学校体制很难适应作为我们时代特征的日益迅速的变化,无法应付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
这些正在导致世界各国社会的真正变革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的可能是科学发现、技术进步、通讯手段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动荡。
这导致了人的需求的增加,职业种类的迅速增加和更新,这些都会导致社会问题。
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实施灵活的教育制度。
教育必须保持不断变动和不停顿地进行革新。
终身教育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
12、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答: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重视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强调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小自身力量的实现;它把传授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中心任务,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当作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形式”性知识与“实质”性知识的分歧。
13、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答:成功智力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其测验结果的严肃剖析。
其次,斯腾伯格有力证明了人生的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分析性智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结合。
近几年流行的情商说与此有相通之处。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他的聪明程度有关,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智慧乃是综合判断情势、作出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的能力。
智慧也不等于成功。
成功还与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意志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有关。
根据这样的成功观来考虑学习观和教学观才是刚刚开始。
第三,成功智力的理论更明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若干获得成功的重要成果。
14、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层面?答: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层面是课程支配权力的变化,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层面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现在,课程结构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即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课程结构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已经或者要求我们更新关于课程的概念。
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层次是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
15、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第—、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茅盾。
系统的学科知识毕竟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但系统知识的学习确实又可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阻力,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新时代突现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传统的知识传授显得无能为力。
系统的知识总是与制度化的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是结构主义的;而知识经济时代是个性化的,解构主义的。
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就是为了限制人的自由而制定的。
教育如何在这种紧张的关系中调解、缓冲这一矛盾,而不是挑拨和激化这一矛盾,是一件极其值得努力的理论探索和令人动心的实践尝试。
16、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综合特性。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17、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答: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
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
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8、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答: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以电脑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和对教育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估计个足,对已有的功能也只是采取消极的等待态度。
远没有像重视应试考核那样重视信息技术,远没有像重视研究教材、考卷那样重视对信息技术比如课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没有重视信息技术在改变教育的模仿性、等级件、模式化和群体化等方面所潜藏的巨大力星,而这些方向恰恰是传统教育根探蒂固、甚至无法摆脱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