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_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能:________(2)讲信修睦修:________(3)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4)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5)矜、寡、孤、独、废疾者寡:________ 者:________(6)男有分分:________(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________ 作:________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________ 讲信修睦________ 矜、寡________ 男有分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为:是B.选贤与能选:选拔C.男有分,女有归归:回家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语段【甲】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语段【乙】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佳肴(yáo)自强(qiǎng)男有分(fēn)B.学学半(xiào)矜寡孤独(guān)讲信修睦(mù)C.幼有所长(cháng)兑命(yuè)选贤与能(jǔ)D.天下为公(wéi)讲信修睦(mù)货恶其弃于地也(è)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其此之谓乎?D.以其境过清。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故外户而不闭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尉果笞广B.恢弘志士之气C.稍稍宾客其父D.无案牍之劳形6.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7.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讲信修睦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语言表达10.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2课《礼记》二则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兑(yuè)命》曰“学学半"B.教学相长(zhǎng)也C.选贤与(yǔ)能D.男有分(fèn),女有归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B.选贤与能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6.填空。
(1)《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___ 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林要到文化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__________。
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向老大爷问道:“___ ______”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虽有嘉肴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至道:最好的道理(2)虽有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也自反:自我反思(5)然后能自反..3.解释下列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的。
10.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 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男有分.(3)是.谓大同(4)故.人不独亲其亲(5)女有归.(6)是故谋闭而不兴.(7)盗窃乱贼而不作.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老师教得精彩,学生们学得扎实,真是教学相长....。
B.我们欣赏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感悟其坚忍不拔的革命信念和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C.全社会都要关心老人,使老人老有所终....,老有所乐。
D.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尝临.镜默然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亲() (2)干() (3)临()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 )男有分.(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二、文言文阅读3.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社会?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男有分.(2)不独子.其子9.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综合性学习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男有分.(4)是.谓大同(5)故.人不独亲其亲(6)女有归.(7)是故谋闭而不兴.(8)盗窃乱贼而不作.(9)是谓大同.12.《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同步练习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嘉肴(yáo)学(xiào)学半选贤与(yǔ)能B. 《兑(duì)命》盗窃乱(luàn)贼教学相长(zhǎng)C. 弗(fú)食男有分(fēn)讲信修睦(mù)D. 废疾(jí)矜(guān)、寡力恶(wù)其不出于身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 弗学,不知其善也D. 处处志之3.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②是谓大同。
C.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 ①子固非鱼也。
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4. 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
B.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我知之濠上也。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外面的住户就不用关大门了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兑命》曰“学学半”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 男有分,女有归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
B.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云归而岩穴暝(3)山间之四时也(4)颓然乎其间者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 .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段围绕“尤美”,描绘了山林的茂盛、泉水的流淌、亭子的姿态,营造了一幅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的美丽画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 《礼记》二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yuè)命》曰“学学半”C.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D.力恶.(è)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D 项,注音错误,“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恶”应读作“wù”。
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答案】D【解析】课文原文为“弗学”,故D项不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夫)D.故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带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C项,“矜”是通假字,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项,通假字是“与”;B项,通假字是“矜”;C项,通假字是“甫”;D项,没有通假字。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嘉yáo( ) 兑.命(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xiào )矜.( ) 男有分.( ) 选贤jǔ( )能讲信修mù(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礼记》是《学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C.“四书”是《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D.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幼而无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2)知不足,。
(3)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用《礼记·学记》原文回答)(4)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 ,。
(5)现代社会强调任人唯才,任人唯德,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大道之行也》中的“,”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 ,。
(7)上下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
”(《大道之行也》)4.重点词解释。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4)教然后知困困:(5)然后能自反也反:(6)选贤与能能: 指(7)讲信修睦修:(8)男有分分:(9)女有归归:(10)盗窃乱贼而不作作: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教”,(2)选贤与能“与”同“举”,(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意义(2)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困难(3)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今义:乱臣贼子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3)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8.《虽有嘉肴》运用的手法引出观点,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强调了的道理。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部编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盗窃乱贼而不作2.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3.填空。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中“大道“就是指。
“大同”是指。
(3)《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似的句子是(4)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思相关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有两个成语出自《大道之行也》它们分别是、。
(6)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男/有分,女/有归C.货恶/其弃于地也D.是/故谋闭/而不兴5.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B.“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C.“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D.本文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二.简答题。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有什么关系?8.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B. 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女有归壮士十年归D. 幼有所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 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 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D. 是故谋闭而不兴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假借孔子名义表达了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出现的感情。
B. 本文从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面的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C. 本文采用排比、对偶的手法,使得文章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朗朗上口,很好的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D. 大道的内涵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大道”即“大同”,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实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A.项“与”的意思分别是“同‘举’,推举”,“和”;B项“信”的意思都是“诚信”;C项“归”的意思分别是“出嫁”,“返回”;D项“长”的意思分别是“成长”,“与短相对”。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1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3)矜.、寡、孤、独() (4)男有分.()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女有归.(回家)C.选贤与.能(同“举”)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B. 大道..之行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D.虽有嘉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使老有所终”中的“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B.故人不独亲.其亲C.斗折蛇.行D.选贤.与能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独子.其子B.然后能自反.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D.故外.户而不闭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外户而不闭(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礼记”的意思即“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的记述”。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本文对偶句使用十分巧妙,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洁凝练。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8.填空。
(1)《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出自《大道之行也》的两个成语是:、。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男有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 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基础练习一、文学知识。
1. 《礼记》是家经典之一,是西汉(人名 )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二、给予下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3.选贤与能,讲究修睦与:睦:..4.矜、寡、孤、独、废疾者矜:.5.男有分,女有归分:.6.货恶其弃于地也恶:.三、重点词语。
讲解加点的字词7.讲信修睦.8.使老有所终.9.男有分.10. 货恶其弃于地也.11. 盗窃乱贼而不作.12. 是谓大同.四、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3.选贤与能。
通意思:1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15.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思:五、词类活用。
17. 选贤与能 ( 形容词作名词,;..18.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名词的意动用法,..1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形容词作名词,...六、古今异义。
20.大道之行也 ( 古义:今义:..21.男有分,女有归 ( 古义:今义:.七、翻译句子。
2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通意););;)))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用藏于己。
26.盗窃乱贼而不作。
八、重难点解析。
27.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了然“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色?九、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习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来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2 《礼记》二则(含答案)
22《礼记》二则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嘉肴.(yáo)学.学半(xiào)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矜、寡、孤.、独()(4)男有分.()(5)盗窃乱贼而不作.()(6)故.外户而不闭()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2)然后能自反.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9.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唐太宗论止盗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虽有嘉肴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语文 八年级下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虽有佳肴【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知其旨.()嘉(..)肴.()自强.()教学相长.()学.()学半兑.()命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句。
虽()至道()自反()善()困()是故()自强()旨()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能具体解说一下吗?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4、课文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兑命》的语句?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说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综合探究6、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7、你能具体说说本文在语言和说理上有什么特点吗?8、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体会?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
(提示:从教者的角度或学者的角度)【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注释】①[奚]怎么。
(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非问无以广.识②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学必好问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乙】文:。
【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体会一词多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内文言文节选,回答小题。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
1 .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场主\积薪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乃悟\前狼假寐2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顾 (2)止(3)寐3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两狼之并驱如教”。
4 . 选文的故事情节:惧狼→(______)→(______)5 . 理解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文中是如何刻画屠户的机智?傅永传傅永①,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
永量齐兵好以斫营③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
又度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④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⑤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
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聪等弃甲,永独收散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不经旬,诏永为汝阴太守。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注)①傅永: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②让:责备。
③斫营:夜间偷袭。
④瓠:油壶。
⑤裴叔业:与鲁康祚、赵公政均为南齐名将。
6 .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复南奔寻:寻找B.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勒:率领C.康祚等奔趋淮水趋:奔向D.生禽公政禽:抓住7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A.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B.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C.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D.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8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傅永请叔父代为回信,结果叔父认为傅永没有提前汇报而将他臭骂一顿。
B.傅永对南齐将领喜欢偷袭的习惯非常了解,所以提前在军营外设下埋伏。
C.傅永暗地派人在淮水深水处点亮油灯,导致南齐军队在渡河时溺死无数。
D.高聪战败后,傅永将逃散的北魏士兵再次召集起来并设伏攻击南齐军队。
9 .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题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0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1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 .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3 . (小题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4 . (小题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__) (3)一厝朔东(___________)16 .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寓言,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B.文章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分,信心百倍,他指出“人无穷”而“山有尽”,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D.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汝之不惠”表示:二人对愚公移山行为的态度持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明智的。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
’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
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审:审察。
②腋:狐腋下的皮毛,纯白珍美。
③侪辈:同辈,同一类的人。
④耻累:负担,包袱,拖累。
18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20 . 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21 .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甲乙两个语段在选择官员方面的主张有何异同点?课外文言文阅读入木三分张怀瓘①晋王羲之②,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③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⑤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⑥,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书断·王羲之》)[注释]①张怀瓘:唐代书法家.其撰写的《书断》三卷,书录古今书体,记载著名书法家轶事。
瓘,音guàn.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③笔说:论如何写好书法的书籍。
同后文的用笔诀。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过书法。
⑤太常王策:担任太常官的王策。
⑥祝版:祭神的木版。
22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2)父喜,遂与之。
(3)此子必蔽吾名!(4)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23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