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金属和半导体接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7 金属和半导体接触
§7.1 金属-半导体接触及其能带图
一、概述:
在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半导体材料和金属、 半导体以及绝缘体的各种接触是普遍存在的,如MOS 器件、肖特基二极管、气体传感器等。薄膜技术及 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界面接触显得更加重要。
二、金属和半导体的功函数Wm 、Ws
1、金属的功函数Wm
Wm

Wl
能带弯曲量 qVD=EF0-EFs0
qVD
En
Ec
EFs
EF 半导体的功函数则变为:
Ws qVD En Ws EF EFs Wl
1 0 0
Ev
2、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后
E0
(1)接触后,表面态提供电子 流向金属,半导体表面态 密度很高时,只转移表面态电子 就可以让系统达到平衡
外加电压增强了内建电场的作用,势垒区电势 增强,势垒增高;
由于阻挡层是个高电阻 区域,外加电压主要降 落在阻挡层上。金属一 侧的势垒高度没有变化
J J ms J sm
2、整流理论-定量V-I特性的表达式
(1)扩散理论 Diffusion Theory 势垒宽度比载流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得多,即
金属和p型半导体Wm<Ws 空穴阻挡层
E0 Wm EFm Ws EFs Ev

Ec
电场 E EF
Ec
Ev
接触后
qVd
xd
半导体一边的势垒高度是:qVD=Ws-Wm
金属-p型半导体接触的反阻挡层
金属与P型半导体接触时,若Wm>Ws,即金属的费米能 级比半导体的费米能级低,半导体的电子流向金属, 使得金属表面带负电,半导体表面带正电,半导体表 面能带向上弯曲。在半导体表面的多子(空穴)浓度 较大,高电导区,形成反阻挡层。
起决定作用的是势垒的高度,而不是形状。当电子动能> 势垒顶部时,电子可以自由越过势垒进入另一边 。电流 的计算即求越过势垒的载流子数目。
热电子发射理论
1、热电子发射理论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薄阻挡层
—势垒高度 >>k0 T
ln >>d
非简并半导体
2、热电子发射理论的基本思想 薄阻挡层,势垒高度起主要作用。 能够越过势垒的电子才对电流有贡献 ——计算超越势垒的载流子数目,从而 求出电流密度
En qn
N型半导体的耗尽层
扩散方向与漂移方向相反 无外加电压: 扩散与漂移相互抵消—平衡; 反向电压: 漂移增强——反偏; 正向电压: 扩散增强——正偏
3、势垒宽度与外加电压的关系
势垒区的宽度:
1、无外加电压,即
2、有外加电压,即
V >0, d 正↓正向电压使势垒区变窄 V<0, d 负↑反向电压使势垒区变宽
解上方程并代入边界条件:
得到 J J SD e
2qN D
qV k 0T
1 13
qV D k 0T
其中
J SD
r 0
VD V e
14
其中,
qn0 n
0
电流密度变化的讨论:
J J SD e
金属-p型半导体接触的阻挡层
金属与P型半导体接触时,若Wm<Ws,即金属的费米能级比 半导体的费米能级高,半导体的多子空穴流向金属,使得金属 表面带正电,半导体表面带负电,半导体表面能带向下弯曲, 形成空穴的表面势垒。
在半导体的势垒区,空间电荷主要由负的电离受 主形成,其多子空穴浓度比体内小得多,也是一 个高阻区域,形成空穴阻挡层。
EFm
EFS0
表面能级为禁带 宽度的三分之一
Ev
1、电子刚好填满EFS0 以下的所有表面态时,则 表面呈电中性,表面态局域电子的特性。 2、当EFS0 以下的表面态空着时,即没有被电子占据 时,表面呈正电,为施主型; 3、EFS0上面表面态被电子占据时,半导体表面为 负电,是受主型。
设一个n型半导体的表面存在表面态。半导体的费米能 级EF 高于表面能级Efs,如果Efs以上存在受主表面态, 则会导致如下效应:(接触前后)
表示一个起始能量等于费米能级的电子,由金属内 部逸出到表面外的真空中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即:Wm E0 ( EF )m
Wm
E
0
(EF)m
功函数大小标致电子在金属中被束缚的强弱
2、半导体的功函数Ws
E0与费米能级之差称为半导体 的功函数。
E0 χ
Ws En (EF)s
Ec
即:Ws E0 ( EF )s
用Χ表示从Ec到E0的能量间隔:
Ev
E0 Ec
称χ为电子的亲和能,它表示要使半导体导带 底的电子逸出体外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Note: 和金属不同的是,半导体的费米能级随杂质浓度 变化,所以,Ws也和杂质浓度有关。
① N型半导体:
Ws E E E c F n s
式中: ② P型半导体:
En Ec ( EF )s
Ws Eo (EF )s Eg Ep
式中:
Ep ( EF )s Ev
3、金属/半导体接触(理想接触)
半导体
半导体 金属 金属
能带结构发生变化
新的物理效应 和应用
三、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及接触电势差
1. 阻挡层接触
3、金属-半导体接触的阻挡层 所谓阻挡层,在半导体的势垒区,形成的空间电 荷区,它主要由正的电离施主杂质或负的电离受 主形成,其多子电子或空穴浓度比体内小得多, 是一个高阻区域,在这个区域能带向上或向下弯 曲形成电子或空穴的阻挡。 金属与N型半导体,Wm>Ws 金属与P型半导体, Wm<Ws
阻挡层
四、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
由于晶体的不完整性使得势场的周期性受到破坏, 在禁带中产生附加能级。
表面态就是局域在表面附近的新电子态。它的存
在导致表面能级的产生。
表面能级:与表面态相应的能级称为表面能级。
理想晶体自由表面-达姆表面能级(1932年) 晶体表面缺陷或吸附原子-附加表面能级
半导体表面态
金半接触势垒
2. 反阻挡层接触
设想有一块金属和一块n型半导体,并假定 金属的功函数小于半导体的功函数,即:
Wm
Ws
即半导体的费米能EFs低于金属的费米能EFm
金属和半导体接触时,电子将从金属流向半导体,在半 导体表面形成负的空间电荷区,电场方向由表面指向体内, Vs>0, 能带向下弯曲。在表面的空间电荷区,电子浓度高于 体内,高电导区,称为反阻挡层。
金属半导体接触前后能带图的变化:
Ws
Wm EFm

E0
E0
接触后
qVD Ec EF
Ec EFs
qm
EF
接触前
Ev
xd
Ev
接触前,半导体的费米能 级高于金属(相对于真空 能级),所以半导体导带 的电子有向金属流动的可 能
接触后,金Baidu Nhomakorabea和半导体的费 米能级应该在同一水平,半导 体的导带电子必然要流向金属, 而达到统一的费米能级
设想有一块金属和一块n型半导体,并假定 金属的功函数大于半导体的功函数,即:
Wm Ws
即半导体的费米能EFs 高于金属的费米能EFm
Wm
Ws
En

E0
E Fs
E Fm
Ec
金属的传导电子的浓度 很高,1022~1023cm-3 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比 较低,1010~1019cm-3
Ev
金属
n半导体
由于阻挡层是个高电阻 区域,外加电压主要降 落在阻挡层上。金属一 侧的势垒高度没有变化
电流为:
J Jsm J ms
进一步增加正向电压:
qns
qVD1=q[VD-V]
q n
qV
EF

xd
V
势垒高度进一步减低,势垒宽度减薄,多子 导电变强。正向导电,电流很强。
②加上反向电压(金属一边为负)时:
qV k 0T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指数 因子, J随外加电压V成 1 13 指数变化
1V 0时
如果qV k0T
2V 0时
如果qV k0T
该理论是用于迁移率较小,平均自由程较短的半导 体,如氧化亚铜。
7.2.2 热电子发射理论
当n型阻挡层很薄时,即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 势垒宽度。扩散理论不再适合了。电子通过势 垒区的碰撞可以忽略。
实验表明,金半接触时的势垒高度受金属功函数 的影响很小?这是由于半导体表面存在表面态造 成的。
表面态一般分施主型和受主型: 施主型:能级被电子占据时呈电中性,放电后 呈正电,(给予电子的能力) 受主型:能级空着时为电中性,而接受电子后 带负电。(得到电子的能力)
表面能级 示意图
Wm Wl
Ws

E0 Ec EF0
3、势垒区的伏安特性 半导体一侧,只有能量大于势垒的电子才能越过 势垒:
1、金属半导体接触前:
由于表面势的存在,半导体表面和体内进行电子 交换。如果表面态能级在EF和Efs之间就会被电子 填满,表面带负电,所以半导体表面附近会出现 正电荷,形成正的空间电荷区,形成电子的势垒, 即不和金属接触也形成电子势垒。
不存在表面态时,Ws=χ+En,存在表面态时,功函数 要有相应的改变,加上qVD=EF0-EFs0的效应。 E0 Ec(0)
Ec(0)
qm
EFs0
qVD
En
Ec
EF Ev
接触前后,半导体空间电荷分布不发生变化, 表面势不变
(2)表面态密度较大,表面、体内电子均转移
表面态中的电子和半导体体内的电子都要向金属转移, 才能使系统平衡。
金属功函数对势垒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实际情况
理想接触
实际接触
金属的功函数决定接触类 型及势垒高度
现在考虑忽略间隙中的电势差时的极限 情形:
半导体一边的势垒高度为:
电场
qVD qVs Wm Ws
Ec EF
qm
E
qVD
半导体体内电场为零,在空 间电荷区电场方向由内向外, 半导体表面势Vs<0 金属一边的势垒高度为:
Ev
qmn qVD En qVs En Wm Ws En Wm
W m>Ws 电子的阻挡层 ——整流接触 W s>Wm 电子的反阻挡层 ——欧姆接触 由于存在表面态,接触时 总是形成势垒,且势垒高 度受金属功函数影响不大
§7.2 金-半接触整流理论
1、阻挡层的整流特性 —外加电压对阻挡层
(高阻层)的作用
①加上正向电压 (金属一边为正)时:
外加电压削弱了内建电场的作用,半导体势垒降低;
在接触开始时,金属和半导体的间距大于原子的 间距,在两类材料的表面形成电势差Vms。 接触电势差:
Ws Wm Vms Vm V q
‘ s
紧密接触后,电荷的流动使得在半导体表面相当 厚的一层形成正的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形成 电场,其电场在界面处造成能带弯曲,使得半导 体表面和内部存在电势差,即表面势Vs。接触电 势差分降在空间电荷区和金属与半导体表面之间 。但当忽略接触间隙时,电势主要降在空间电荷 区。
——势垒区是耗尽区; ——半导体是非简并的
(2)简化模型:势垒高度qVD》k0T时,势垒区内 的载流子浓度~0 耗尽区
Space charge region metal 0
d
在势垒区边界,电子的 浓度分别为:
semiconductor
X
q ns
qVs qVD
EF
电子从体内向界面处扩散; 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 0 做漂移运动; V
J
qn x dV x dn x qDn 10 dx dx k0T

d
0
d qV x qn( x) dV x dn x qV x J exp( )dx qDn dx exp 0 k0T dx dx k0T k0T
所以:
金属与N型半导体接触时 ,若Wm>Ws,即半导体 的费米能级高于金属,电 子向金属流动,稳定时系 统费米能级统一,在半导 体表面层形成正的空间 电荷区,能带向上弯曲, 形成电子的表面势垒。
电场
qm
E
qVD Ec
EF
Ev
在势垒区,空间电荷主要由电离施主形成,电子浓度比 体内小得多,是一个高阻区域,称为阻挡层。界面处的势垒 通常称为肖特基势垒。
势垒的高度和宽度都随外加电压变化:
求通过势垒的电流密度为漂移电流和 扩散电流之和:
dnx 因此 J q nx n E x Dn dx
漂移电流 将 扩散电流
q n Dn k0T
J
dV x 带入上式得 E x dx
qn x dV x dn x qDn 10 dx dx k0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