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韩兴娥心得
听她娓娓道来-读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体会心得
听其娓娓道来——读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心得体会韩兴娥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她的海量阅读理念也是早有耳闻,然而对于她的教学方法,她又是如何运作海量阅读的,我却不得而知。
当我阅读她的著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的时候,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质朴气息深深感染了我,正如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所言《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读此书,更像是和一位旅途偶遇的同行者一起在路边小憩,听其娓娓道尽她的前尘往事、苦乐悲喜。
韩老师,不曾故作清高,不做纸上谈兵,她了解一线语文教师的苦乐忧喜,深知语文教学任务的难易繁简。
她跟我们倾诉了她遭遇低年级新入学的孩子上课时嘈杂无序的忧心,也提到了在给学生批阅习作时感到沉重负担的切实感受,更曾坦然说疲于应付别人听公开课的想法。
她述说的那些教学中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曾经历过的,她表达的那些喜忧也是我们曾真切感受过的,也许正是因此,我的心才会如此深受感染吧。
面对那些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韩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产生诸多烦闷和迷惑。
然而,我却清晰地看到她有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在不断面对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沉淀了许许多多的智慧,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智慧成就了她,也成就了她的学生,也让诸多的教育同行对她是那样的敬仰,甚至视其为偶像。
韩老师的许多教学灵感和创意源于面对教学问题时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也启迪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创设性的拓展运用。
为了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她给孩子们发小奖章,小奖状,让孩子用奖章奖状兑换读书机会,设置读书竞赛栏等等,用各种低成本,但是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方式激励孩子们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韩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她充分利用家长的辅助作用。
她通过每学期一封信、博客、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协助教师督促孩子的阅读,甚至是“诱惑家长亲子共读”,通过一系列小小的举动,家长和教师结成联盟,共同打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听韩兴娥海量阅读有感
听《韩兴娥海量阅读》有感白改侠周六听了韩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韩兴娥老师的一场《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专题报告,通俗易懂,浅入浅出,无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做法,朴实的话语。
“朴实”让与会者“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那么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呢?其实,韩兴娥所进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人人认可的大量阅读教学。
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她所用。
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课外”读物“课内”的时间从何而来?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讲。
还要适当降低要求,教材上出现的音节拼不熟练也不要紧,学困生能把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念熟就行了。
于是韩老师仅用三个星期就教完了拼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着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的卡片,贴在书桌上,放到铅笔盒中,经常对照卡片拼读音节,时间一长,每个学生的拼读速度都提上来了。
在识字教学中,韩老师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读熟,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
期末考试前,韩老师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
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题型。
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2000年,韩老师最初的改变是学习人教版和辽宁的韵语识字两套教材,从“一”到“二”的改变很艰难,也称不是上是“海量”阅读,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效果已经很好了。
06年、07年她再次教一年级时,在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的起步。
之所以称“读物”而不是“书”,因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东西。
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境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教被她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
学习韩兴娥心得体会
学习韩兴娥心得体会
新兴路小学肖鹏
我感受到韩兴娥老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以下则是我的点滴体会,。
1、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让他们体验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推理等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
略读课文要提高速度,教给学生粗略的、大体地读书的本领。
对于那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地去深入理解、做批注,非重点地方做些信息提取。
一节课可以多读几篇,培养眼动的速度。
2、通过学习韩兴娥老师我们都知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听课,我明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说完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这种由说到写的思维训练,真正教给学生叙事的本领。
当然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教学观念。
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教学观念。
做一个自己的课程——听韩兴娥老师培训有感
做一个自己的课程——听韩兴娥老师培训有感今天一早,和MS常一行七人坐车往潍坊外国语北海分校赶,去听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培训,下午还可以听我仰慕已久的王荣生教授的讲座。
久违的几个人在车上颠簸着,聊教学,聊学生,不知怎么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抛在脑后了。
韩老师汇报了两节课,一节是苏轼诗词学习,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的苏轼的生平,顺便就把这几个学期来与孩子学习的苏轼诗词一一温习了,二十多首的诗词,三年级的孩子,背得相当娴熟,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我想,这正是要一直想要给予五班这40个孩子的品质之一。
难得的是,韩老师的课并没有表演,是非常常态化的课堂。
在复习旧诗词的过程中,她也穿插了新的两首词的学习,一首《少年游》,一首《满庭芳》。
以男播音员的音频来代替老师领诵,的确聪慧啊——浑厚的男中音既好听,又充分演绎了古诗词的魅力。
韩老师说,她把这些MP3全部拷贝下来,发给家长,家长们就让孩子们在家里学着背,还放在手机上当铃声呢。
多么可爱的老师和家长!若说不足,我认为有二,一是韩老师对于《苏轼传》的记忆略有失误,复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说错了书写年代。
二是这样课堂虽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但与学生当下的生命有多少联系呢?老师只是带领着学生去读译文,读诗,再读译文,再读诗,孩子能明白诗词的意思,也只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机械记忆而已,这些知识对班中部分博览群书的孩子来说缺乏智力挑战。
——所以结果就是,当老师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几个调皮猴儿,要么不认真听,要么总在骚动不安的状态里,想争着抢答几个问题,得一个积分卡。
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及韩老师。
只是自己这么眼高手低的一说。
MS常说,知不足然后可以进步。
接下来,是认真、踏实地做我们自己的课程的时候了。
金子美玲的《不可思议的春天》课程已经起步。
我打算将再重温卡梅拉系列,在世界阅读节到来之前,让孩子再次体会冒险、创新、团队、伟大故事魅力等美好的精神。
中午匆匆吃过饭,1点半开始讲座。
潍坊北海学校韩兴娥 “海量阅读”听课心得
潍坊北海学校韩兴娥“海量阅读”听课心得上周,我有幸去潍坊北海小学听了韩兴娥老师的一堂课。
虽然往返近二小时的车程,但这堂不是“语文课”的课堂不仅让我认识了这位教师,更让我对她的大胆创新、不拘泥教育现状的精神所鼓舞。
驻足校外向里望去,这座小学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走进教学楼,一眼的明净整洁吸引了我。
每个教室外都是满满一墙布局规整又不失活泼的童真的班级展示,各有各的特色,透过玻璃向教室内一瞥,也是如此。
楼道中张贴的无数照片和学生作品也显示了学校对于学生特长培养的重视。
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是多么大的愉悦和幸福。
走进韩兴娥老师所在的班级,正瞧见穿着素净的她正为孩子批改作业,对于我们的到来并不在意,就连班里的学生也是如此,不拘谨,不做作,轻松自如自在。
我们这次观摩了韩老师的课外教材《韵读成语》。
最大的感受就是,韩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掌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述和理解,她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引导而已。
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让我真的很吃惊:会听、会讲、会发问、会各抒己见,各个争先恐后,课堂却还是那么井然。
再与自己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思考能力也远远胜出。
从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模式,发掘的是孩子的内在潜力,对于学生一生受用匪浅。
在与韩老师的座谈中,我发现她是一个言语平常、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人。
但是她“两周上完教材”的做法着实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有几个人有这样的魄力呢?也许就是这众人眼中“不同寻常”的尝试和坚持自己想法的毅力,成就了她的教改实验,磨砺出她特色鲜明的教学艺术,也造就了一个个有思想、有涵养的学生。
在与她的交流中,她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各个年级段“海量阅读”的一些看法,供我们参考,例如:低年级多以生动的趣味儿歌等为主,中年级则以古典诗词、成语故事等为主,高年级以文言文、大量的经典名著等为主。
可想而知,几年后,学生们各个都饱读诗书。
但是这鲜花的背后,是韩老师的艰辛付出和努力,让人钦佩。
做一个韩兴娥式的老师
接触过韩老师的人会发现,这是一个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师:相貌普通,学历一般;有点固执,甚至有时候还不太听领导的话;教学基本功也很平常;成名前完全是一所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教师,生生开辟出了一条无比宽广的语文教改之路,以她的“海量阅读”掀起了一场语文教学改革的风暴,影响迅速遍及全国。
韩兴娥为什么会成功?韩兴娥有着非凡的勇气。
我们现在回头看韩兴娥的实验似乎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刚开始做实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大背景下,在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还以为“教材就等于语文课程”的前提下,敢于向独霸天下数十年的教材挑战,无异于向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公开宣战,这需要冒很大风险,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韩兴娥真正热爱学生。
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做海量阅读实验主要是为了解放孩子。
她不忍心看到学生为了考试死抠一本教材,日复一日地背、抄、默。
“教育是培养人,不是摧残人。
”韩兴娥怀着这样的认识,下决心走上了一条“背叛”的道路,哪管征途漫漫,风雨坎坷!韩兴娥有着令人敬佩的专注与执著。
韩兴娥所走的路,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注定要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韩兴娥的学历并不高;尽管喜欢读书,但涉猎并不广;实验前并未研究过多少关于阅读的理论;一些古代经典自己并不大懂。
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读书,韩兴娥狠下苦功,阅读了大量文学与历史作品,包括大量古代经典,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阅读理论、教育类书籍。
厚积薄发,才使得她在海量阅读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为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她坚持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并通过邮箱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指导、帮助家长进入孩子的阅读生活中。
为保证学生阅读的及时巩固,她每天都要制作大量的课件,用于课上帮助学生背诵交流。
为了让孩子们读到真正的好书,她利用休息时间四处奔波搜集……当然,从她身上我们还可以读到许多,比如她很“真”:公开课从来不试教,也绝不肯借班上课;有点天真,在班级人数超过60人的前提下,还试图建设自己梦想中的“巴学园”……一个体制内少见的活得那么率真、那么自我、那么潇洒自如的老师,真是叫人羡慕和忌妒!我们都懂得成功很难复制,但至少韩兴娥是可学的,她离我们很近!不是吗?也许,我们只是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对学生的热爱,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打破束缚的勇气,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的专注和执著。
清云 读韩兴娥有感(交流稿)新2
读书交流稿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陈清云她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六年级的孩子参加初二年学生的考试,考试成绩不低于初二学生……”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千真万确!她是谁呢?——韩兴娥老师有幸拜读了韩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感觉收获很多,受益很多,今天我就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心得。
这本书中韩老师值得借鉴的做法很多很多,但由于只能汇报三分钟左右,我就简单介绍韩老师的一些做法。
“韵文识字”:韩老师让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展开联想记生字。
在童音荡漾中,生字学习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
她为学生编辑的《韵文小字典》成了学生识字的得力助手。
当某个字发生暂时遗忘时,学生可通过定位联想快速想到此字在某课某句话中的位置,记得不扎实时可以查找韩兴娥老师专门打印的《韵文小字典》。
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时,韩兴娥老师从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背诵那个字所在的韵文。
学生在这种富有韵味的语境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鲸吞牛食”、“举一反三”:韩老师说儿童阅读需要“鲸吞牛食”。
她的实验成果成功证明了:“鲸吞牛食、狼吞虎咽”的做法看似没有得到“消化,其实在孩子们的大脑深处,”“反刍”一直在无声无息地进行着。
海量阅读真的能创造出了许多奇迹。
比如:她在第二轮大量阅读实验中实现了一个梦想:在一、二年级不写作文的情况下,因为有了课堂内外的海量阅读垫底,有课堂上扎扎实实的“看拼音写词”垫底,有家庭口头作文垫底,她让孩子创造出了“下笔成文”的神话。
当然,她同时也提到了有话可写不一定能写得好。
韩老师为了清除作文道路上——写错别字、语句不通和标点符号不会使用等障碍。
她把阅读上“举一反三”的做法应用到了写作上。
韩兴娥学习心得
《韩兴娥教学艺术研讨会》学习心得苏晓虎2011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潍坊举行的《韩兴娥教学艺术研讨会》,虽然在网上对韩老师的教学艺术有了一些了解,但通过听韩老师的报告以及韩兴娥教学团队的课堂展示,内心仍然受到强烈震撼,学生素质之高,文学知识之广,独到见解之多是我始料未及的,收获主要如下:“课内海量阅读”真正实现了在课内阅读的海量。
14日上午,听了韩兴娥执教的《骏马的悲歌》,这节课中韩老师用短短的40分钟,讲授了关于骏马的7首诗,从李贺写诗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直到探讨以马自喻的李贺,都是在轻松氛围中完成。
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从“犹自带铜声”体会骏马绝非凡马,李贺也绝非凡俗之辈,到“神骓泣西风”项羽乌江自刎,学生妙语连珠,令听课教师连连称奇。
学生精彩的表现与韩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是分不开的。
反思我们的课堂,一节课也许仅仅能过处理好一首诗,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学习的热情。
学生海量阅读的实现与韩老师的上课方式是分不开的。
韩老师实施白话文和诗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因为有了白话文以及名人的解读,学生轻易就能理解古诗,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在对古诗产生畏惧,反而会在课下积极地进行预习、自己主动地阅读书籍。
在潍坊,我们共听了5节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的内容也各有不同。
低年级的成语儿歌、谚语故事、《三字经》、《千字文》,高年级唐诗宋词元曲,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从低年级读到高年级,恐怕很多我校语文老师的知识量也比不上他,而他对古文的理解几乎可以达到我们对白话文的理解程度,不像我们的学生,在学古诗文时简直就像学习一门外语。
海量阅读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低年级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如臧运红老师执教的《读历史学成语》、韩小燕老师执教的《成语儿歌》、刘丽霞老师执教的《千句文》在反复进行阅读与尝试背诵、检查的基础上,都进行了活学活用与巩固拓展,不仅让学生能知道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与运用,这对于高年级学习唐诗宋词元曲是非常必要的。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第一篇:《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
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
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
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
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
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
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
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
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
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
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
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
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
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
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
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
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
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
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2.汉语拼音情景歌。
这个说起来挺简单。
把教材打到屏幕上,孩子的手中摆着这个字。
上课时老师教这个儿歌,要求他用手指指着。
2024年学习韩兴娥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学习韩兴娥心得范本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韩兴娥老师的大胆____精神与课堂教学重构陶继新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
可是,____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
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保证。
剩余课堂时间教学什么。
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韩兴娥老师及其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
对语文教育的痛恨与____韩兴娥老师是孔子所称道的典型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一类人,甚至给人“欲说还羞”的感觉,即使在课堂上,她也是少言寡语。
如果仅从这种表层推断,多认为她是一位诸事随和、缺少____意识与创造精神的老师。
可是,真正深入采访之后,记者发现这只是一种假象。
她对语文教育____之强烈,即使堂堂须眉也多望尘莫及。
韩兴娥老师对记者说,教学最初几年,她一直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而且痛恨之情也如影随形地在她的心里游弋不去。
一、教学内容舍本逐末韩兴娥老师说自己上小学时就对语文课本殊无好感,因为读的次数太多,早已失去了兴趣。
每学一篇课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模式:读生字、解释词语、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或中心)思想。
待她当了教师,起初虽然对此特别烦感,可还必须重蹈原先小学教师的覆辙。
教学这些内容,如果说考试时还有一定作用的话,考试之后便被学生不假思索地抛之九霄云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课后作业多半价值较低,学生不感兴趣。
如果不把精力放在这些作业上转而阅读中外名著,学生乐此不疲且收获颇丰。
如果课堂之上舍弃那些价值低而学生又生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取法乎上”地阅读学习课本之外的经典作品,学生就会有以一当十的收获,并由此爱上语文。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今依然流行的小学语文教法,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此舍本逐末的后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不再是文化人而是固定内容的传声筒,学生不再是积极主动学习的生命个体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2024年学习韩兴娥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学习韩兴娥心得范本韩兴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韩国女演员,她的演技深受观众的喜爱。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崇拜她,她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一直想要学习并了解她的演艺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被她的坚持、努力和才华所打动。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韩兴娥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韩兴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对演艺事业的执着追求。
她从小就对表演充满了热爱,并且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在演艺圈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她不仅具备了出众的天赋和演技,更重要的是她的坚持。
她始终相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给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次,韩兴娥的学习方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在拍摄电视剧或电影之前,都会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她会仔细阅读剧本,了解角色的背景和情感,思考角色的内心世界。
她还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从中获取灵感,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
她会去观察人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细节,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
这种学习方法深深地启发了我,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取经验和灵感。
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另外,韩兴娥的个人特质也是我学习的对象。
她以其温柔、善良和勤奋著称。
她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还是一位很好的团队合作者。
她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且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她的工作更加出色,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懂得和他人合作,并且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韩兴娥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往往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怀疑和动摇。
韩兴娥学习体会
韩兴娥“海量阅读”学习体会西堡小学杜海霞记得走上工作岗位之初,老同学问我:语文课现在都怎么上啊?不会还像以前咱们上学那样,什么从哪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哪里用得好,什么中心思想之类吧?言语之间充满了对语文课的失望和无趣。
想想大概还是这个老模式,令老师学生都感到了无新意。
这次潍坊之行,沈大安老师提到现在语文课上用来分析字词句的时间过长,把课文当成了唯一。
一个学期的教学知识就局限于几百个生字,三十篇课文。
学习了这些知识任务就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
在一种固定的思维的约束下,我们就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运行。
沈大安老师还说课文不过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例子,而不是全部。
这一点正好跟韩兴娥老师的教材重组和教学重构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谋而合。
韩兴娥老师朴素无华,也许是她对公开课弊端的烦感与反思和极致公开课的高不可攀,成就了她的“剑走偏锋”。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今依然流行的小学语文教法,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此舍本逐末的后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不再是文化人而是固定内容的传声筒,学生不再是积极主动学习的生命个体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不单单课堂之上所学甚微,而且还浪费了学生的生命,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
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实践中,韩老师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称之为“三部曲”: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另外,在具体的阅读内容方面,韩老师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种儿童文学读本;高年级:《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正是接受了这样的文化洗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韩老师的展示课上,她的学生们征服了台下的每一个人。
在课堂教学展示中,在韩兴娥《骏马的悲歌》课堂中,学生个个引经据典,根据古诗展开交流。
我校有幸邀请到了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老师来给我们作了一
周六,我校有幸邀请到了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老师来给我们作了一场题为《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的精彩讲座。
韩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的方法和成果。
她的做法极大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韩老师的这几点做法让我最有感触:一、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5分钟,让孩子大量的读和说。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一再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但看看自己的课堂,为什么一篇课文还要用上两课时甚至三课时?一个知识点又一个知识点的精雕细琢细嚼慢咽?练习、巩固、达标、检测,一道题又一道题的在课堂上翻来覆去狂轰滥炸?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提高了效率,一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
二、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三、抛弃精美华丽的课件,怎么实用怎么做。
Word文档里一行行大大的字,设置一些填空,突出一些关键词,这就是韩老师的课件。
为的不是喧宾夺主,只为掌握课文。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韩老师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己感悟,“悟”出来的东西,孩子虽然解释不准确,却能恰当运用。
这一点确实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因为老师讲得太深刻,孩子却不一定理解得深刻。
轻负担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让“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她的海量阅读带给我们的启示也将更深入。
学习韩兴娥心得
学习韩兴娥心得韩兴娥是一位非常出色和有才华的韩国女演员,她以其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赏。
韩兴娥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员,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与提升,她的努力与奋斗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学习韩兴娥的一些优点和技巧,以下是我学习韩兴娥心得的总结:一、专注力和毅力韩兴娥是非常有专注力和毅力的演员。
她在每一部戏剧中都能够全情投入,为角色而忘记自己。
她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角色,不断探索和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她也非常注重角色的细节塑造,逐渐打磨出一个有深度和个性的角色形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专注力和毅力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果。
这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专注,并且要有持久的毅力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二、自信心和勇气韩兴娥是非常自信和勇敢的演员。
她敢于挑战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演艺领域。
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敢于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她不怕失败,反而将失败作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种自信和勇气使她能够在演艺事业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
学习韩兴娥的自信心和勇气,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心和勇气,那么很难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肯定和勇敢去尝试,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情感和表现力韩兴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情感和表现力演员。
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
她在表演中能够自然而真实地展示出各种情绪和感觉,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在学习韩兴娥的情感和表现力方面,我发现了自己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表演的过程中,我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深入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要想提高自己的表现力,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力,同时要注重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表演。
率真、实在的韩兴娥老师给我的启示
率真、实在的韩兴娥老师给我的启示——读《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有感早就耳闻海量阅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韩兴娥老师,也曾在微信中听海读团队的老师介绍海量阅读的实际操作,放假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阅读了韩老师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韩老师用两周时间学习课本,剩余时间就在海读的路上。
两周上完一本书,真的很好奇是怎么做到的?又感觉很不可思议。
上完教材韩老师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呢?带着一个个问题翻开韩老师的这本书,读着读着发现整本书向我们呈现了课内海量阅读实践的过程。
所有的疑惑在书中都可以一一找寻到答案。
从1987年韩老师当上语文老师到2000年,按常规教学13年,虽然其中小有成就,但看到有的同学六年级竟然写不出通顺的文章,一篇简单的课文反复朗读数遍,还是结结巴巴,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她坚定的走上“课内海量阅读”改革之路!所以我首先佩服的就是韩老师的勇气,因为这条路从未有人走过。
在我们身边名师有很多,已故的于永正老先生、窦桂梅、魏书生等等,她们有的拥有着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有的说话像演讲家,朗读像播音员,写字是书法家,与学生交流如心理学家,写文章像文学家,这些名师无一不具有过人之处,各善所长,由衷的佩服,同时仰之弥高、望而生畏。
但韩兴娥颠覆了我们对名师的习惯认知。
韩老师是这样解释“课内海量阅读”的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的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
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
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她说像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都能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她的话语是如此的率真,她的话语告诉我们她的海读可以学来,可以复制。
这就是我想与大家说的又一个喜欢她的原因:她是这样的真。
她的公开课从不试教,也绝不肯借班上课,成为名师后她曾拒绝公开课,因为她说听课老师想看到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精彩互动,而她的课形式过于简单,会让听课的老师感到乏味,她的阅读星级评价成功的快乐是无法在公开课上呈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观摩心得体会泸溪县明德小学张卫芳上周,赴山东潍坊参加了州教科所组织的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学习观摩活动,感悟很深。
韩老师很多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一、应付考试有妙方她的学生不怕考试,成绩很好。
有的老师担心,只用两个星期上教材,而考试的时候主要是考教材的内容,这样会不会造成考试成绩比不上其他班?或者,至少,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成绩会跟不上?韩老师的班级并没有这种情况,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她就开始实验,第一期的期末测试她班上的成绩处于领先地位。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仔细看她的经验介绍,她有很多“应付”考试的好方法。
比如,一年一期的时候,她不要学生练习组词,因为很多字学生不会写,组词“浪费”学生的时间,考试要考怎么办?在复习的时候,她将100多个要求会写的字每个字组三个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读,“应付”考试没有问题。
写字怎么办?她采用让学生描红的办法,把100多个会写字打印出来,楷体,放大,加粗,让学生在这样的“韩氏”字帖上描红,学生爱好浓厚,学生的书写工整,考试时错别字也少。
二、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
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
”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
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
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
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三、构建新的识字系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构建新的链接,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韩兴娥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就构建了一套新的系统。
一是她将学生学过的字按偏旁归类,让他们体会偏旁部首的意义,同时巩固认读生字。
二是让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展开联想记生字。
在童音荡漾中,生字学习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
三是为学生编辑的《韵文小字典》成了学生识字的得力助手。
当某个字发生暂时遗忘时,学生可通过定位联想快速想到此字在某课某句话中的位置,记得不扎实时可以查找韩兴娥老师专门打印的《韵文小字典》。
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时,韩兴娥老师从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背诵那个字所在的韵文。
学生在这种富有韵味的语境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四、奖励方法独特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韩老师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些新办法。
比如说,她做了一些分数牌,学生做好一件事便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牌,这些分数牌就如同她们班的货币,可以用它来换分值不等的彩纸,可以用来借书,可以用来换本子、铅笔、橡皮……她曾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也曾写“密信”告诉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把奖品拿回家时,一定要夸张地表示奖品好得不得了。
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如数家珍地数自己得到的分数牌,自愿多识字、多读书来挣取更多的分数牌。
这样优生得到的奖品多一些,后进生也一分一分地积攒,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有时候,她从韩老师的教室外走过,经常会看到学生兴高采烈地在换取奖品。
学生的积极进取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
相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怎么读,读什么,课内和课外怎么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困惑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结果依然一片迷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语文,却始终不得要领;喜欢教学,却始终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我喜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的句子,却始终没有“晓声”与“识器”,一直漂浮在肤浅的水面。
自认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到现在,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语文的风格。
自认为是一个还够有毅力的人,人到中年之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也是庸人一个,没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坚持点名堂来。
至少在读书教书这样的事情上,就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今天,在参加完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之后,我写下这些拙劣的文字,以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点深思。
1、教师质朴学生精彩灵宝教育人认识韩兴娥,很多源于张建超老师的增量阅读,我也不例外。
怀着期待的心情,目睹了这样一位教育名人的风采。
看她的人,一位大众教师的形象,朴素大方,没有光鲜的外表,;听她的课,课堂语言很简洁,没有任何的修饰语言,甚至没有导入、过渡等一些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课堂上教师没有精彩的点评,没有激情奔涌的煽情,典型的“原生态”课堂。
若不是她的名气大,也许会评为不达标教师;听她的报告,没有优美的言语,没有惊人的口才,完全是一个率真的女人;听她的事迹,敢直接提意见给局长,并公然拒绝教研室的考试,俨然一位很有个性的教师。
但正是这样一个“讷于言”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着实精彩。
她执教的是四年级的《骏马的悲歌》,学生的语文素养极高,发言中成语运用、诗句引用恰到好处;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到位;联系历代像李贺这样仕途坎坷的文人信手拈来;诗歌的朗读无论男女都能绘声绘色……作为语文教师,看看自己的学生无不让人感到汗颜!2、过程简单内涵丰富她们这个名师团队,课堂上的环节极其简单,是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做到的。
基本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用一用”这样几个环节,想来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都在积累运用上下了一番苦功,让文化的积淀成为课堂的常态。
仔细品味,每节课的内涵都是丰富的,讲中年级《骏马的悲歌》有诗人的生平,有时代的背景,有同样遭遇的文人链接;有历史故事的穿插……讲低年级《成语儿歌》时,有象形文字的认识;有成语故事的来源;有成语的背诵;有活用成语的检测题;还有不同类型成语积累的闯关题……有效的时间内做了很多高效的事情。
相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怎么读,读什么,课内和课外怎么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困惑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结果依然一片迷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语文,却始终不得要领;喜欢教学,却始终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我喜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的句子,却始终没有“晓声”与“识器”,一直漂浮在肤浅的水面。
自认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到现在,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语文的风格。
自认为是一个还够有毅力的人,人到中年之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也是庸人一个,没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坚持点名堂来。
至少在读书教书这样的事情上,就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今天,在参加完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之后,我写下这些拙劣的文字,以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点深思。
1、教师质朴学生精彩灵宝教育人认识韩兴娥,很多源于张建超老师的增量阅读,我也不例外。
怀着期待的心情,目睹了这样一位教育名人的风采。
看她的人,一位大众教师的形象,朴素大方,没有光鲜的外表,;听她的课,课堂语言很简洁,没有任何的修饰语言,甚至没有导入、过渡等一些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课堂上教师没有精彩的点评,没有激情奔涌的煽情,典型的“原生态”课堂。
若不是她的名气大,也许会评为不达标教师;听她的报告,没有优美的言语,没有惊人的口才,完全是一个率真的女人;听她的事迹,敢直接提意见给局长,并公然拒绝教研室的考试,俨然一位很有个性的教师。
但正是这样一个“讷于言”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着实精彩。
她执教的是四年级的《骏马的悲歌》,学生的语文素养极高,发言中成语运用、诗句引用恰到好处;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到位;联系历代像李贺这样仕途坎坷的文人信手拈来;诗歌的朗读无论男女都能绘声绘色……作为语文教师,看看自己的学生无不让人感到汗颜!2、过程简单内涵丰富她们这个名师团队,课堂上的环节极其简单,是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做到的。
基本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用一用”这样几个环节,想来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都在积累运用上下了一番苦功,让文化的积淀成为课堂的常态。
仔细品味,每节课的内涵都是丰富的,讲中年级《骏马的悲歌》有诗人的生平,有时代的背景,有同样遭遇的文人链接;有历史故事的穿插……讲低年级《成语儿歌》时,有象形文字的认识;有成语故事的来源;有成语的背诵;有活用成语的检测题;还有不同类型成语积累的闯关题……有效的时间内做了很多高效的事情。
学习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有感溧阳市请安小学潘红娟韩兴娥,一位普通、朴实的语文老师,她不善言辞,惜字如金。
听她的报告,似乎没讲出什么东西;课堂上的她与“名师”这样的头衔也毫不沾边。
可是,看看她的学生,太厉害了!各个底蕴丰厚,出口成章,实在是超乎你的想象!及至看了她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加上网上查阅她的资料,心底敬意油然而生!在“海量阅读”实验中,一年级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学完六年级的教材,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教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是个别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一系列的数据令人惊叹,韩兴娥老师的成长之路和她的“海量阅读”让我有了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考:一、如何实现专业成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诚然,语文教师需要这许多种能力。
但是这样的标准,似乎让我们这些普通的小语老师有些够不着,遥可望,不可及。
新课程把老师和学生称为“学习共同体”,要求课堂教学要达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可是在有考试压力的课堂上实现平等的交流,何其难也!没有平等的交流,何来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又有多少老师说从学生身上获益甚多、甚重?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阅读。
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教师应该学着做一个文化人,边教边学,哪怕是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