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亚洲金融危机专题

合集下载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经济10Q2钟健学号:2010300229497年亚洲经济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

一、原因:1、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2、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冲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3、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为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贸易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4、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5、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过程:1、1993年,国际投资家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林吉特作为突破口。

马来西亚政府随即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马来西亚因此免遭劫难。

2、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不断提高银行利率降低通货膨胀率。

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

银行业本身大肆借入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各国银行短期外债巨增。

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同时,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3、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庞大的资金,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秦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

泰国政府动用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

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泰国政府无力与索罗斯抗衡,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4、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就象瘟疫一样在东南亚传播开去,甚至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

这次危机爆发得如此突然,蔓延如此迅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都是事后孔明。

其中危机袭击马来西亚以前, 马来西亚曾经嘲笑别人的忠告,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很低、几乎没有外债,不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但是还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韩国没有泰国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

而且,韩元没有与任何货币挂钩,不少专家认为韩国不会发生泰国式货币危机,结果还是在劫难逃。

那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其背景和起因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与制度等。

金融资本从70年初石油危机后逐渐活跃起来。

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全球性金融动荡,并是危机快速扩大的主要媒介。

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

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汇率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南美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破坏力。

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策,不少国家也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国际游资数额远超实质经济规模,而它们必然要通过运转满足投资和回报的需要,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给正常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个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可惜这些资金并不完全固定在实质经济活动中,而是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上。

而且,当投资、生产、贸易的比较回报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经常借助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的买卖随时撤离、投入。

引起实质经济资金供求的频繁波动,引起汇率和利率的连锁反应。

而庞大的国际游资可以左右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起落,一国政府、中央银行甚至本国资金无法抵挡它们带来的震荡效应。

这些巨大的资本被少数金融机构所掌握。

1997亚洲金融危机-精品课件

1997亚洲金融危机-精品课件
亚洲金融危机
小组成员:陈辉辉 陈一凡 李曦城 林国祥 刘子豪 吕威 叶宏凌
背景
• 金融经济全球化 • 金融经济自由化
背景
• 从20世纪60年代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亚洲 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经济增长。
• 劳动力成本低,主要产业为劳动密集型进 出口产业。
• 金融危机爆发前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 本国经济系统薄弱,底子小。 • 泰国1997年GDP 1819。48亿美元,有320
操作原理
1美元=20泰铢 事先借入100泰铢,并约定到期以泰铢还款。 抛售泰铢,获得 5美元
1美元=25泰铢 用4美元购入100泰铢,并偿还之前所借 每借100泰铢,最后赚取了1美元
操作原理
1美元=20泰铢 1美元购入看跌期权,约定半年后以1美元 =20泰铢成交400泰铢
半年后,1美元=25泰铢 在现汇市场以16美元购入400泰铢 执行期权,以1美元=20泰铢的价格卖出400泰铢, 获得20美元 该交易赚取了3美元(20-1-16)
操作原理
泰国政府
泰铢 索罗斯
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 同时利用杠杆,继续卖空 泰铢
泰铢再度贬值
调动了所有的外汇储备加 上国际贷款,依然不足以 进行足够的反向操作
泰铢失守,实行浮动汇率制
操作原理
泰铢:浮动汇率制
泰国政府
泰铢 索罗斯
继续穷追猛打 进一步做空
泰铢一路暴跌
无能为力,任 由市场决定
索罗斯低价买入泰铢以偿还前借泰铢,并 执行事先买入的看跌期权以获利。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7.821.7.822:00:4222:00:42Jul y 8, 2021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亚洲多个国家遭遇的一次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影响范围广泛,导致许多亚洲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本文将介绍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一、危机原因1. 脆弱的金融结构:1990年代初期,亚洲国家的金融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不够成熟。

这导致银行资产资质不足,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2. 外部冲击:1997年,美国加息,导致资本流出并引起亚洲国家本地货币的贬值,使得经济状况恶化。

3. 非法金融活动:许多国家发展了非法的金融交易模式,比如所谓的“影子银行”等,这些非法活动覆盖了大量的投资者,一旦爆发危机,后果十分严重。

二、危机影响1. 经济衰退:许多亚洲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衰退状态。

特别是印尼,它的经济从3.1%的增长转向了13.1%的下降。

2. 货币贬值:由于危机的爆发,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和高通胀等问题的出现。

3. 失业问题:由于经济下滑,许多人失业,影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危机教训1. 健康的金融结构:国家需要建立健康,可持续的金融体系,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

2. 政府角色应该得到提升:政府应该在经济乱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制定适当的政策和规划,以创造更加稳定的经济环境。

3. 全球化的大趋势对于经济的影响应该更加谨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全球化的推进也许对国家的经济带来利益,但也带来了风险。

每个国家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对策,以减少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4. 增强国家的反应能力:在可能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国家应该有相应的应对能力和应急预案。

在危机期间,很多亚洲国家将经验和技能转移至保护贸易和旅游业等其他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回报。

总结:最后,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可以通过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来提高过去流程中的失误,积累经验和展望未来。

唯有在这基础上加强重构,把握住未来的机会,走向稳定与繁荣的国家发展路线,才能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挑战,做好急驰状况下的应对。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

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

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

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

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一场改变亚洲经济格局的风暴1997亚洲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与深远影响在这场金融风暴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问题。

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过早,金融体系不够成熟,加上巨额短期外债的负担,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当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信心动摇时,资本迅速撤离,如同潮水退去,暴露出沙滩上的种种问题。

危机的蔓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货币竞相贬值,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亚洲各国央行试图通过提高利率和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货币,但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市场力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外债,纷纷陷入困境,不少家庭因此失去了生计。

这场危机不仅打击了亚洲的经济增长,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曾经繁荣的街头变得冷清,失业的工人四处寻找工作,而那些依赖出口的企业也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社会氛围从乐观转向谨慎,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稳健的经济体系。

国际社会的援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影响,但也让亚洲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外部资金是危险的。

危机过后,许多国家开始重视金融监管,加强内部控制,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是一场灾难,但也在无形中催生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

1997亚洲金融危机:复苏之路与未来的启示在经历了危机的剧痛之后,亚洲各国开始了漫长的复苏之路。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它要求政府、企业乃至每个公民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政策的调整、结构的优化、信心的重建,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危机后实施了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开支,同时加大了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力度。

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带来了阵痛,但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金融机构的重组、不良贷款的处理、透明度的提升,这些都是亚洲国家在危机中学到的宝贵教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经济逐渐回暖。

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的经济在2000年初期开始恢复增长,显示出惊人的韧性。

索罗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到底做了什么

索罗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到底做了什么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浅析
对中国香港的冲击 面对国际炒家们的步步进逼,特区政府以一系列强有力 的干预政策高调应对。 1、为了避免港元受到狙击,抬高投机成本,香港金管 局宣布,将不再采用6.25%的官方贴现率向那些借款 过多的银行提供资金,而是要根据情况以惩罚性的 利率来调整资金。这一决定导致银行同业市场利率 骤升,一度飙升至300%(利率上升、存款增加、吸 收索罗斯抛售的港元,从而形成对冲)。 2、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 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要目标,为了 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并强调港 元目前已是处于历来最强水平。
(5)6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浅析
危机的扩展 1、索罗斯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 标。 2、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 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 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 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 。 3、1997年7月26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愤怒了,他指名道姓 地诅咒着一个人:乔治· 索罗斯。他咬着牙说:“这个家伙来 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 为乌有。”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 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 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 一低再低。一夜之间,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 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 。 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宣布 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 狂泄到历史最低点。
(5)26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浅析
索罗斯如何赚取暴利:
最后:1、购入贬值的货币去换先前介入的货币, 赚取差价。 2、购入价格受打压的成分股去还接入的 成分股,赚取差价。 3、执行或出卖看跌的股指期权,获取利 益。(如:当前某只股票价格只有3元,而期 权约定的卖出价为8元,那么每份期权的价值 为5元,通过执行期权或出卖期权可以套现。)

97亚洲金融危机内容解析

97亚洲金融危机内容解析
金融危机专题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
组员: 13金融4班 沈梦茹 林麟洁 陈文涛 宗澜 姜山
1.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2.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3.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4.政府措施 5.警示
金融危机简介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
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 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 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 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1997年6月底的115:1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1
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1的关口 金融危机不 断深化
• 第四阶段
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 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3、加强对外资流入的引导,严防“泡沫经济”和国际游资作祟 4、严格控制银行不良贷款,消除和化解银行呆账、坏账。
5、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彻底地清理各种非法金融活动。 6、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外贸出口格局。 7、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力戒奢侈作风。 8、反腐倡廉,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政银分开。
Thank you
1999年,金 融危机结束
亚洲经济危机期间受影响程度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直接触发因素: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国际投机基金的炒作)
2.汇率政策僵硬 ·一些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 ·为维持固定汇率,长期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增加 ·这些国家外债结构不合理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内在基础性因素:1.透支型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分析近三十年前的1997年,亚洲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常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进行深入分析。

1. 背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亚洲经济一度被誉为“东方的奇迹”。

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

然而,这种迅猛的增长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2. 主要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滥用。

亚洲国家过度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导致了大量的外债和投机活动。

此外,许多亚洲企业还用外债进行投资,增加了他们的债务负担。

3. 危机爆发危机最初由泰国触发,当时泰国央行无力支撑国内的固定汇率制度,被迫将泰铢贬值。

由于大量的外债和货币贬值,泰国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相继有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股市崩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金融风暴”。

4. 危机后果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许多亚洲国家的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长急剧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了巨额贷款援助,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要求借款国实行紧缩政策。

5. 教训与改革亚洲金融危机为亚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这些国家开始审视他们的金融体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避免未来的金融危机。

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增加外汇储备、改革金融体系和提高透明度等。

6.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撤离亚洲市场,导致全球股市普遍下跌。

此外,亚洲国家的需求下降,对其它出口经济体造成了冲击。

因此,亚洲金融危机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

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是亚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对亚洲国家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危机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自由化的潜在风险,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1997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1997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 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 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 治经济大危机。
11
对中国的影响 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教训和启示
12
对中国的影响
13
•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例
14
•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股市:1997年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连续多日的下跌,恒生 指数由上周收盘的13601点一泻到23日的10426点,短短4天里 下降3175点。
15
3
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
•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பைடு நூலகம்率制,引发一 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 也受到冲击。
•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 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 的压力。
7
1.东亚模式中出口替代战略的缺陷 在东亚发展模式中,其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方面上是以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最优发展产业,其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战略,甚至有些国家还大量引进外部发达国家的资本。出口 替代战略曾经使得亚洲大多数国家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成功, 但是这一战略模式有着一定的缺陷。出口替代战略是指着重 发展出口导向工业,从而使工业品代替初级产品成为出口的 主要项目。然而,这一战略会使国家经济对于外部具有很严 重的依赖性。
8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
•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 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 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 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危机产生的原因
• 一方面,需要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来实现与本地区的劳 动力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又严重依赖外部的市场出口这 些产品。 因此,这种发展模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会产生
一定的瓶颈,生产成本将会提高,出口便会受到抑制,从 而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此外,这种依赖外部 技术的特性使得产品之间具有同质性和廉价优势,再加上 由于东南亚国家等新兴发展国家几乎都是实行这一出口导 向战略,这就会导致这些国家之间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 而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又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 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成为 危机形成的温床。
• 东亚模式的缺陷
•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受害国家的民众普遍将这次灾难归 结到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头上。然而,索罗斯等国际炒家 的金融操作从法律角度上来看是完全合乎泰国相关法律的, 其行为并没有任何的违规。因此,将整个危机归因于国际 炒家实在有些言过其实,他们的炒作行为仅仅是这次危机 爆发的导火索,而真正使得这次危机爆发并蔓延的原因根 植在东亚发展模式之中。
•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 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 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 治经济大危机。

第6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6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向东南亚渗透。之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货币相继贬值。7月11日,菲律宾政府被迫放弃比索对 美元的汇率,比索开始大幅度贬值,7月24日,马来 西亚的马币也跌到历史最低点,8月13日,印尼盾贬 值至历史最低点,之后,整个东南亚地区全数卷入, 汇市、股市大幅下滑。10月18-28日,香港股市下跌 33.4%,1517亿美元化为乌有。而香港股市的灾难引 发亚洲其他股市以及欧、美、拉美股市大幅下挫,道 琼斯工业指数下跌554.26点。
右图为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司。1997年11月24日是这家公司的 一百周年日,但又被迫倒闭,已经没有办法庆祝自己的周年。
第三阶段:以印尼为中心的东南亚 阶段,金融危机扩展到经济、社 会和政治的全面危机。
1998年1月6日,印尼盾对美元汇率 跌至7310:1并且继续下跌,股市也 下跌至443.509点。
四、金融危机的内部政治原因
1、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但政府对经济的发 展又缺乏敏感性。
没有及时调整金融管理体制。 把大量资产投入房地产业,忽视工业部分的技术改造
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美化经济成就,缺乏风险意识。 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忽视其中的风险。
2、官商勾结,腐败盛行。
寻租活动与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
3、美国等西方大国利用金融危机为自己谋取 战略和经济利益。
金融大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而美国对它们基本采取 了放任政策。石原慎太郎认为,索罗斯不过是为美国 的世界战略效命的“走狗”,美国世界战略的中心点 就是在“金融方面统治世界”。
美国利用IMF等世界金融组织为自己谋取利益。在IMF 决定援助受害国时,往往附加许多条件,这使许多国 家极为不满,例如韩国当时就对IMF 的附加条件非常 不满。
泰国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许多私人金融机构纷纷成 立,但它们的建立却不符合现代金融业的要求,自有 资金占资产比率过低。这些机构一旦有风吹草动,就 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从而拖累整个金融系统。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
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香港特区政府
动用外汇储备进入市场干预
60余亿美元
卖股票
120亿美元
•影响
索罗斯等代表的国际投机资金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实力,那 些投机者是不敢轻易动你的,哪怕你的金融体制确实有问题。既然 国际投机资金不可怕,而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促进人民币早日 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大大有利的, 为何不尽早舍弃钉住美元的外汇管制制度,实行自由外汇制度呢? 实行自由外汇制度并不是政府真的对人民币汇率撒手不管。恰恰相 反,我国政府从那场危机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国际投机资金太可 怕,必须实行外汇管制制度,从而错失了1999-2000年间外汇制度改 革的良机 。
0.2 1
0.4
0.6
0.8
1.2
0
1997M3 1997M4 1997M5 1997M6 1997M7 1997M8 1997M9 1997M10 1997M11 1997M12 1998M1 1998M2 1998M3 1998M4
泰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汇率指数(1997年3月—1998年9月)
1.东亚模式中出口替代战略的缺陷 在东亚发展模式中,其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方面上是以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最优发展产业,其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战略,甚至有些国家还大量引进外部发达国家的资本。出口 替代战略曾经使得亚洲大多数国家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成功, 但是这一战略模式有着一定的缺陷。出口替代战略是指着重 发展出口导向工业,从而使工业品代替初级产品成为出口的 主要项目。然而,这一战略会使国家经济对于外部具有很严 重的依赖性。
菲律宾
1998M5 1998M6 1998M7
注:①美元对每种本币的汇率;②1997年3月=1

97东南亚金融危机

97东南亚金融危机

97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

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专题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
1
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 对各国造成的影响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2
3
4
2
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背景 泰国表面一片繁荣,但是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 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 外债一度高达790亿美元。
3
第一阶段——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当天泰铢汇率下跌17% 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 相继与美元脱钩,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新低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恒生指数大跌 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
4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恒生 指数大跌
5
—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 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 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
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亚洲 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 纷纷下跌 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 元兑1美元的关口
6
第三阶段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
全面剧烈波动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7
• 一、直接触发因素 • 二、内在经济因素 • 三、世界经济因素
8
直接触发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一些国家长期动用 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 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9
内在基础性因素
13
2)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14
3)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家政权不再稳定。
15
16
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
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
衡。
谨慎开放资本市场,加强外债和外资的管
理。
资本项目可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循序渐进。
17
对世界金融的发展启示
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合理的国际金
融制度。
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
18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10
世界经济因素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
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11
金融风暴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12
金融风暴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1)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
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 一轮进攻,并把触手伸到俄罗斯,至此,亚
洲金融危机已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
元的水平上,国际炒家损失惨重
俄罗斯宣布年内将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 9.5∶1,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