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设计及意图说明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第一章:《给我的孩子们》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2 课文内容概述本课选自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孩子们,表达了对他们无尽的关爱和期许。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给我的孩子们》课文解析2.1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他的作品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著称,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2.2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述作者对孩子们的思念;第二部分(4-10段)回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第三部分(11-13段)表达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

2.3 课文内容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给我的孩子们》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课文。

Step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Step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给我的孩子们》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体会亲情。

4.2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课文理解、写作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第五章:《给我的孩子们》拓展与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5.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第六章:《给我的孩子们》课堂活动设计6.1 活动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课文;(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孩子的热爱和关心;(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3)培养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是一篇描写作者给孩子们写信的文章。

信中,作者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深深爱意和对他们成长的期望。

文章通过回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展示了孩子们的可爱和纯真,也反映了作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担忧和期望。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2)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爱和期望;(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的技巧。

初三上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赵丽华的成长经历。

2.理解赵丽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路历程。

3.掌握本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启发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和困境,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

教学内容文本阅读1.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理解大致意思。

2.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3.对于难理解的句子或词汇,老师进行讲解。

重要词汇和句型1.“苦恼——清醒——觉悟——逆袭”,启发学生领会成长的内在逻辑和法则。

2.“心平气和,不懈怠”。

让学生明白情绪管理对于自己的成长很重要。

3.“勇敢地走,会有天使存在。

”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困境和挫折。

4.“像橄榄一样,淡泊得失,没有期待。

”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淡泊得失的人。

写作指导1.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用上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出自己成长的经过和感悟。

2.指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让其在写作中表现出平静、冷静的态度。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主动介绍文本中难理解的内容。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成组合作,探究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和句型。

3.体验法:让学生自己体验文本中所表述的感受,以便更好理解其中的含义。

4.实践演练法: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课堂实施导入1.给出一个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自己的梦想?2.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并且分享自己的梦想。

阅读文本1.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阅读理解。

2.将全文和重点句子逐一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掌握文章的词汇,例如:清醒、逆袭等。

合作探究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文章中带学习难点的句子和词汇,互相交流。

2.让每组对自己研读的语句或词汇做出解释,让其他组长了解并理解。

体验法1.让学生想象去选择一个正式场合,当你发现你的衣服上有了一个污渍,你的想法和做法是什么?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感受获得平静和冷静感情带来的体验。

实践演练1.让学生利用在学习中了解到的词汇和句子,写出他们成长的故事。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学会欣赏和理解父母的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

2.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谈话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讨论如何理解父母的爱,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进行情感体验。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感悟文章。

2. 回家后,给父母一个拥抱,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文章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养育孩子的心得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父母的爱。

2.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爱。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1)培养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提高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培养关爱家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父母、长辈的来信?他们给你们写了些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位父亲写给他的孩子们的信,让我们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期望。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了解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分析课文写作特色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洁、生动、真挚等。

3.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如总分总的结构。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本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写作实践。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了写作实践。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家人的作文。

《给我的孩子们》全国优秀教案3篇

《给我的孩子们》全国优秀教案3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5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憧憬”“龌龊”“考妣”“刬袜”等词语。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以及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与别人谈话、给别人写信,总希望能够被理解。

而有一个人,给他最亲近的人写了一封奇特的“信”,既希望读到信的人能理解自己,又怕他们能理解。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与自己认为关键的词句。

2、师生讨论解决生字词。

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刬(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刬,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三、课文赏析1、题目中的“我”指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我”指丰子恺。

学生结合注释,参考工具书,简要介绍丰子恺,教师补充:热爱孩子的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村儿童题材。

丰子恺常用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可见他对孩子的喜爱。

2、题目中的“孩子们”具体指那些孩子?他们有哪些“壮举”?学生找出作者所提到的三个孩子的姓名,在文中划出孩子们的主要事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教师补充、总结:瞻瞻①为一些小小的失意(如花生米翻落、小猫不吃糕、打破小泥人)大哭。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案概述这是一份针对我的孩子们的教案,旨在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教案,我将引导他们了解自我、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了解自我,包括个人优势、劣势和兴趣爱好。

2.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自我- 让孩子们完成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

- 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领域。

2.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载孩子们参观图书馆或者博物馆,让他们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 引导孩子们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全面发展- 组织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问题、开展辩论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 进行团队活动,如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安排讲座或者社区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等。

- 引导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慈善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个案分析法:通过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情境设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4. 案例教学法: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步骤1. 了解自我- 让孩子们完成自我介绍。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挚关爱,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感受课文的温馨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写在课后日记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学生对作者关爱的理解及其自身关爱他人的品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给孩子们写信,以及孩子们应该如何回应。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内心的悲伤之情。

2、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并说出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归纳出成人世界的特点,与孩子的世界进行对比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4、学习作者亲切自然的写作风格,运用第二人称,结合自身经历完成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1、能结合文中的事例来解读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和热情。

2、在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记录下童趣,从而呵护好自己的童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先请大家欣赏一组漫画。

已经远离童年的你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投影有关漫画及有关他的介绍)。

他在序中说:“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子恺漫画选》序,看看他想为孩子们留住些什么?(出示课题)二、听读课文1、过渡语:丰子恺究竟想要为孩子们留住些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文章吧,谜底很快就会揭开。

速读课文,读完后思考:在朗读本文时应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生结合课文回答。

(参考:无奈、悲伤)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生朗读一小节,大家感受一下无奈、悲伤地感情基调。

学生点评。

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点评。

三、走进孩子的世界过渡语:通过朗读,同学们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可是究竟在孩子们身上哪些东西是作者想要极力挽留的呢?请你阅读2-7小节,为“我”的孩子们提炼几个关键词,并结合他们的事迹作简要分析。

示例:阿宝关键词:天真、热情事件:给凳子穿鞋子。

点评:在孩子眼中所有的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他们以为物也和自己一样,需要穿鞋子,这就是他的天真之处。

从“得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做这样的事情时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付诸所有的热情,直到事情成功才有一种成就感。

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孩子的故事,从中提炼关键词并作简要分析。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孩子们的爱护和关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 课文表达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和难句。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和表达方法。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完成课后写作练习。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写作练习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认真批改,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技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冰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冰心的散文风格,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把握冰心的散文风格。

2. 分析并欣赏冰心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冰心的散文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给我的孩子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冰心散文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冰心散文的风格。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关爱身边的人。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心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冰心的散文风格及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如下: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满意?2.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冰心的散文风格?3. 学生对作者关爱孩子们的情感是否有所感悟?4.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5.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孩子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理念。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孩子的热爱和关注,提升家庭观念。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文章的基本内容。

作者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理念。

2.2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的深层次意义和隐喻的理解。

对作者教育理念的批判性思考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教育理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和解剖。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家庭、孩子的关注和思考。

4.2 讲解与解读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和笔记。

4.3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4.4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教育理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估。

5.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更多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话题。

《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丰子恺的写作风格,体会他对儿女的那份爱。

2、通过分析重点的词句,体会孩子的率真及作者给予这种率真的赞美之情。

3、体会作者为什么在给孩子们赞美时要表达作为成人的悲哀。

4、掌握“憧憬、鞠躬尽瘁、考妣、龌龊、藤榻、抱怨、妥协”等一些词语。

5、学习第二人称的写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体会孩子的率真及作者给予这种率真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父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赞美孩子的率真时表达的对成人的悲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受人景仰的现代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曾说过这样的话:“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一个把孩子和神明、星辰、艺术等同起来的人,一定是一位难得的好父亲。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一个父亲的世界,去体会那份父爱。

二、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合作朗读课文,解决如下字词:憧憬鞠躬尽瘁考妣龌龊藤榻抱怨妥协初读课文后,你一定会为丰子恺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对孩子的爱所感动,那么,这位富有爱心的父亲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成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作家。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丰润,又名丰仁。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把握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学会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挚爱,唤起学生对童真童趣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的赞美和对成人世界虚伪、功利的批判。

品味文中富有童趣和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童真失落的悲哀和无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然后提问:“在你们的童年里,有哪些让你们难忘的事情?”从而引出课题《给我的孩子们》。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丰子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和多音字。

4、再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主要描写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率真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功利进行了批判,流露出对童真失落的悲哀和无奈。

5、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这些语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特点。

示例:“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这句话通过对瞻瞻因小事而大哭的描写,表现了他的率真和全身心投入。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分析并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3)了解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重视。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分析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3)掌握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孩子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期望。

(2)分析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文章解析、讨论问题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表。

2. 学生准备:(1)预习《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理解。

(2)提问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和期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分享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内容第1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3. 课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评价。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2)评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3. 课程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分析心得。

2.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设计及
意图说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
(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课文
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补充注音、释义:
【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
(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

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
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
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
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
三.品读•探究
1 丰子恺说,孩子“年纪越小,你的世界愈大。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讨论、交流、明确
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交流、感悟
3 作者在文中写瞻瞻的笔墨最多,而且说:“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这说明在几个孩子中,作者有所偏爱,对吗?讨论、交流
4 在作者看来,儿童是纯真的,但他们长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丧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报与顺从。

有人觉得这种看法太偏激,难道真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吗?各抒己见
四、质疑,加深理解
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
(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
a表达了什么意思
b.是怎样表达的
c.表达效果怎样
(2)质疑角度
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感情色彩
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五、总结全文
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六.板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
“我”——失去自我俗务缠身
孩子们——纯洁真实前途光明
七、作业
1、写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叙事完整
2、查阅丰子恺的生平资料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