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网友来稿)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PPT精选文档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PPT精选文档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想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
我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
踏着节拍唱着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比不上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群( )的孩子,( )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1 熟读诗文
回乡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这首 诗抒写了贺知章久 别回乡的感怀。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hé shuāi kè 衰 老 客人 何处
我会写:
• 音(yīn)(音乐)(语音)(口音)(拼音) • 客(kè)(客人)(做客)(客车)(客气) • 何(hé)(何时)(如何)(任何)(何必)
指导朗 读 05-回 乡偶书 贺知 章.mp3
回乡偶书
唐代人-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回乡偶书
贺知章
贺知章
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也是唐代 有名的书法家。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 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格爽朗豪放,豁达 而健谈。他写下很多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 朽名篇。除了《回乡偶书》外,《咏柳》也 bì 偶 然 乡音 鬓 毛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3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3
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开家乡,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才辞官 还乡。他是一个性情飘逸的诗人,据说在长安初次见到李白,就十分 欣赏李白的才华,把李白称为“谪仙人”,就是被罚到人间的天上仙 人。从此他和李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李白在贺知章去世后曾经写诗 怀念他,说他“迷花不事君”。大诗人杜甫写诗描写贺知章说:“知 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井底眠”。贺知章晚年告老还乡,唐玄宗把 山阴的鉴湖赐给他养老,这首诗就写在他还乡之际。此时他已经八十 多岁,离开家有五十年了。一个性情真挚的诗人,在垂暮之年回到久 别的家乡,此时的心情无疑会产生最好的诗作。那么,这首小诗妙在 何处呢?久别还乡,人老了,可是家乡话一点儿没变,言外之意就是 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一直没有改变。可是,自己毕竟离开家乡太久了, 天真的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客人了。这首诗写的是一种惆怅,但我 们要理解,它的好处就在点到惆怅就收了尾。忧郁的诗人遇到这样的 惆怅,很可能就一步步走向凄凉和愁苦,回忆起自己许多的漂泊、不 幸,可贺知章不是,他的惆怅为的是告诉读者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 到了他最爱的地方,因此虽然惆怅,而终究是轻快的。这就是许多初 唐和盛唐诗歌的好处,它们总是怀着希望。人生的痛苦、失意总是难 免的,但放在一颗怀着希望的心灵里,感觉就不一样了。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25 古诗两首
ǒu
shuāi wāng lún kè
yīn bìn
chéng zhōu

zèng yù
偶 然 乡音 鬓毛 何处 衰 老 客人 乘 舟ຫໍສະໝຸດ tà tán赠送汪伦
踏步走 潭水 欲望
舟何 客 音
乘汪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伤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将要 离开
忽闻岸上踏歌声。
听到
惊喜
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 一千尺深
友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不上。 来送别我的情谊。
夸张
桃花潭水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
年少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 才回到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头发已经花白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很多人都很仰慕他。 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叫汪伦,他 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想和他交上朋友。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 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 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 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说:"桃花是 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 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他是用计 策将诗人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他的一片真 情所深深的感动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他对诗人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 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他踏歌相送,于是 诗人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课件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课件
李白
zèng lún

tà tán
赠伦欲踏潭
想要 走
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 听到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夸张)
比不上 送别 情谊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汪伦送我情。
家乡 没有 口音 改变
稀少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
送别诗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 乡
贺 知 章
偶 书
下库小学 狄元瑜
贺知章
唐代著名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 著名诗人 年轻的时候以文词知名, 年轻的时候以文词知名, 书法也很好,性情爽直。 书法也很好,性情爽直。 回乡偶书》《咏柳》 》《咏柳 《回乡偶书》《咏柳》等 都是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都是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 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最新资料推荐------------------------------------------------------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25 古诗两首(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

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

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

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贺知章偶然乡音鬓毛衰老客人何处ǒuyīnbnshuāi kh生字学习指导朗读 05-回乡偶书贺知章.mp3回乡偶书唐代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音乐欣赏我的博客 这里精品:http:这5页PPT没用,跳过就可以了这里精品:http:这里精品:http:我的博客 it博客技术:http:这5页PPT没用,跳过就可以了学习就到:1 / 6http:精品资料:http:It博客我的博客这里精品:http:这5页PPT没用,跳过就可以了itboke: http:It博客:http:到这里我的博客这里精品:http:这5页PPT没用,跳过就可以了这里精品:http:这里精品:http:我的博客这里精品:http:这一页PPT没用,跳过就可以了这里精品:http:这里精品:http: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小孩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哪里一群( )的孩子,(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1 熟读诗文回乡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最新资料推荐------------------------------------------------------ 衰。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以致用
放假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到我家里玩, 我们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这天他要走了, 我很舍不得,在送他走的那一刻,我想起 了一句古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zhōu chéng yīn kè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赠汪伦》
客人 乘舟
何处 汪伦
赠送 将欲行
踏步
潭水
乡音



汪踏Leabharlann 舟潭欲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思念家乡的古诗
《秋思》 《杂诗》 《除夜作》 《闻雁》 《夜雨寄北》 《长相思》 《京师得家书》 唐 唐. 唐 唐 唐 清 明 张籍 王维 高适 韦应物 李商隐 纳兰性德 袁凯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送别朋友的古诗
舟乘 音 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别董大》 唐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芙蓉楼送辛渐 》 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渡荆门送别 》 唐 白居易 高适 王维 王昌龄 杨万里
李白
李白 王维 王勃 杜牧
《送友人》 《山中相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归 家 》
唐 唐 唐 唐
学以致用
暑假我是在远方的奶奶家度过的, 在奶奶家的日子里,我十分地想家, 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古诗: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赠 踏 潭欲 汪 舟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舟乘 音汪
1.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 )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 )丝绦 两个黄鹂鸣( )柳 千里( )云( )日曛 春来江水( )如( ) 万( )千( )总是春 2.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 )恐惊天上人 ②白发三千丈( ) ③( )低头思故乡 ④( )千里江陵一日还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客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5、古诗两首
zèng wāng
赠汪伦
乘舟
zhōu

踏歌 将欲行

桃花潭
tá n
汪洋大海 小舟 欲望 脚踏实地 日月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别董大
• 唐· 高适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kè hé 客人 何处
客居他乡 无可奈何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kè hé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

《回乡偶书、赠汪伦》

《回乡偶书、赠汪伦》

03
两首诗的对比分析
内容题材的对比
《回乡偶书》
以回乡的视角描述了家乡的景象和自己 的感受,内容题材侧重于乡愁与怀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S
《赠汪伦》
以赠别为主题,描写了与汪伦之间的情感 和离别的情景,内容题材侧重于友情与离 别。
写作手法的对比
《回乡偶书》
采用叙述的方式,以回乡的视角描述所见所闻,表现手法朴实自然。
悲凉之感。
03
诗歌艺术的追求
李白在《赠汪伦》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他高超的诗
歌艺术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诗歌艺术的重视和崇尚。
06
两首诗的鉴赏与感悟
《回乡偶书》的鉴赏与感悟
情感表达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以朴实无 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 眷恋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 诗中流露出些许悲凉,但诗人豁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却跃然纸上。
鲜明的对比
诗人通过对比回乡前后的 景象,突显了物是人非的 感慨。
细腻的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 深深眷恋,以及岁月无情 、时光荏苒的感叹。
独特的意象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 如“鬓毛衰”、“儿童相 见不相识”等,营造出浓 郁的乡情。
《赠汪伦》的艺术特色
简洁明快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直接的叙 述,表达了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赠汪伦》中的文化内涵
01
友情与感激
李白在《赠汪伦》中表达了对汪伦深厚的友情和感激之情。诗中的“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充分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深
度。
02
离别与伤感
整首诗描绘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离别场景,流露出离别的伤感和不舍之
情。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人们常常因为离别而产生伤感和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旳友谊深厚。
第25页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旳朋友,性格非常豪 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旳。
2、欲:想要,打算 3.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4.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5、不及:比不上,不如
shuāi kè hé 衰 老 客人 何处
第3页
指引朗读欣赏 回 乡 偶 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
少小 / 离家 / 老大回,
乡音 / 无改 / 鬓毛衰。
小朋友 / 相见 / 不相识,
笑问 / 客从 / 何处来。
第4页
理解诗意
偶尔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 于偶尔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 旳感触。
25 古诗两首
第1页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知名诗人,字季 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好饮酒,性情狂放,与李白友善。工书法 ,尤善草书。他写旳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 》《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旳不朽 名篇。
第2页
生字学习
ǒu
yīn bìn
偶 然 乡音 鬓 毛
第34页
黄 鹤 (
h
è ) 楼 送 孟 浩
第35页
别董(dǒnɡ)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 chóu)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3/10/30
王维( wéi )
渭城朝雨浥( yì)轻尘(chén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端人。

2018年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2018年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教案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本组一共有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之一(赠汪伦》描绘了汪伦赶来送李白的动人情景,赞颂了友情的深厚与可贵。

《古诗三首》之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古人间的依依惜别,赞颂了友情的深厚。

《古诗三首》之三的《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遇到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事情,表现了岁月的流逝流下的衰老与不变的故乡情。

《桂花雨》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与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她是我的朋友》记叙了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一个小姑娘被作伤,急需输血,但无人愿意帮助。

一个叫阮恒的小朋友同意输血给小姑娘,他以为输血会致人于死,但他还是愿意为小姑娘输血,他的回答是:“她是我的朋友。

”一句话体现了阮恒的高尚,表现了友情的纯洁与珍贵。

《争吵》记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的经过,表现了克来谛的高尚。

尤其是父亲的话语起到点题的作用。

告诉人们要知错即改。

本组课文大多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文字中药含着浓郁的多情和友情,希望在阅读中仔细体会。

学习古诗.要多诵读,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三篇记人写事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教育。

25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 掌握生字词。

2. 朗读、背诵诗歌。

3. 体会诗句的含义。

4.体会诗歌的感情。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重难点1.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课时划分三课时预习作业搜集与诗歌、作者有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根据字典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 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1.了解李白李白:唐代大诗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无数风浪漫的诗。

学过他的诗有《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诗》,背诵这些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网友来稿)第七单元本组一共有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之一(赠汪伦》描绘了汪伦赶来送李白的动人情景,赞颂了友情的深厚与可贵。

《古诗三首》之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古人间的依依惜别,赞颂了友情的深厚。

《古诗三首》之三的《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遇到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事情,表现了岁月的流逝流下的衰老与不变的故乡情。

《桂花雨》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与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她是我的朋友》记叙了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一个小姑娘被作伤,急需输血,但无人愿意帮助。

一个叫阮恒的小朋友同意输血给小姑娘,他以为输血会致人于死,但他还是愿意为小姑娘输血,他的回答是:“她是我的朋友。

”一句话体现了阮恒的高尚,表现了友情的纯洁与珍贵。

《争吵》记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的经过,表现了克来谛的高尚。

尤其是父亲的话语起到点题的作用。

告诉人们要知错即改。

本组课文大多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文字中药含着浓郁的多情和友情,希望在阅读中仔细体会。

学习古诗.要多诵读,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三篇记人写事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教育。

25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 掌握生字词。

2. 朗读、背诵诗歌。

3. 体会诗句的含义。

4.体会诗歌的感情。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重难点1.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课时划分三课时预习作业搜集与诗歌、作者有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根据字典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 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1.了解李白李白:唐代大诗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无数风浪漫的诗。

学过他的诗有《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诗》,背诵这些诗。

2.《赠汪伦》一诗有一个传说。

(汪伦十分敬慕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他写信告诉李白: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家。

李白慕名而来,一看才晓得所谓”十里桃花”描写的是方园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家”描写的是姓万的一家酒店。

汪伦迎来了李白,盛情款待,临走时李白正要踏上渡船,忽闻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边赶边唱着送行歇。

李白大为感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二、学习诗歌。

(一)学生字、赠(zènɡ):赠送馈(kuì)赠赠物赠品(二)自由学诗。

1.自由读,理解诗意2.自由议,互帮互学。

3. 提出不解的词、句(可能出现如下):(])赠: (2)将欲行:(3)踏歌声: (4)不及:4.请几个水平高的上台当老师。

赠.送给。

将欲行:将要出发。

踏歌声:踏着步子唱着歌。

不及:不如,比不上。

5.串讲诗句意思。

(1)学生四个上台讲诗意。

(2)下面评议学生讲课的准确性及教态、语言情况。

(奖励敢上台的同学。

)(3)师予以归纳。

赠送给汪伦李白乘船就要出发,忽听岸上传来踏步唱歌的声音。

李白觉得桃花潭水千尺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4)学生再组成对子反讲。

6.朗读诗句(边读边悟)(1)画朗读节奏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来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我情”也可一口气读)(2)悟诗句包含的情感。

①自由讲。

②归纳。

(诗歌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

)③找出表情感的句子。

(桃花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怎样才能读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学生A:重读“将欲行”、“踏歌声”、“深千迟”、“送我情”。

学生D;要用赞美友情的语调朗读。

学生C:后面两句要拉长语调长朗读。

⑤师范读。

⑥生齐读。

(三)(小黑板)出示几首写友情的诗句。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雷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洁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上诗歌仅供朗读,以扩大见识了解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四)背诵诗歌。

三、小结。

友情是珍贵的,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爱写的题材。

我们学了诗歌要珍视友情。

四、作业。

默写诗歌《赠汪伦》。

板书设计:赠汪伦 [唐] 李白不及送深我 ~~~~~~~~~~~~将欲行千情深意厚~~~~~~~~~~~~~~~~~~情踏歌声~~~~~~~~~~~~~~ 尺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根据字典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酌情感。

3.朗渎、背诵、默写诗歌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诵读李白写的诗《赠汪伦》。

2.诵读写友情的诗。

二、学诗。

过渡:昨天刚学了李白写的《赠汪伦》,今天再学一首李白写给盂浩然的诗。

(一)了解盂浩然。

孟浩然:湖北省襄阳县人,壮年时曾漫游江浙一带,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失意后,还归故园,过隐居生活。

他的五言律诗成就最高,大多描写个人情怀和田园风光。

他是唐代诗人,其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当时事有盛名。

有《孟浩然集》。

与李白是好友。

(二)自由读诗歌1.掌握生字词孟(mèng)帆(fān)惟(wéi)2.画节奏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根据字典理解诗意。

(1)自由议论。

(2)自由汇报。

(3)解决疑难问题。

(4)请理解的学生上六当老师。

在( )内填上正确的意思。

①之广陵: (去广陵) ②故人: (老朋友)③西辞: (向西边离开)④烟花: (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即花开如雾)⑤下扬州:(去扬州) ⑥孤帆远影:(孤独的一只船帆,远去的影子)⑦天际流:(在天边流)(5)串讲诗意(6)师归纳在黄鹤楼送孟治然去广陵李白老朋友在西边告辞了我,离开了黄鹤楼,在花开如烟雾的三月,去了扬州。

一片孤帆远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之水在天边滔滔流淌。

4.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名友就要远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

①依依不舍②恋恋不舍③难分难舍④情深意长⑤依依惜别(2)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师过渡;大家说得好,说得对,正是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春水,不舍君(友)去,心中会默念什么?(4)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例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平时可预先积累或上课前先背②莫愁前路无知己,诵。

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生语言例:①放心去吧,我会想着你。

②江水啊,你平安地送友远去吧:③朋友啊,早日归来,我们再相聚。

④这一别,何时能相见。

(5) 诗人在诗中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与地点是三月、黄鹤楼。

目的地是广陵在哪两句中体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朗读诗歌。

(1)师引导: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在这优美的黄鹤楼,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这情比江水长,江水深,比江水远,该怎样读,才能让两位诗人满意?(2)学生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6.背诵诗歌。

三、拓展延伸。

再学一首写黄鹤楼的诗。

(只读不讲)黄鹤楼崔颢昔人已来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小结。

悠悠黄鹤楼,依依送友去、写不尽的情与意,尽随江流去,现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替李白再送一次孟浩然,让滔滔江水平安送达友人。

五、作业。

1. 朗读、背诵诗歌2. 给诗歌画上朗读节奏。

3. 抄出点明时间的诗句。

4.抄出点明别离地点的诗句。

5.抄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板书设计:在黄鹤楼送孟治然去广陵惟见长江孤帆远影黄 ~~~~~~~~~~~~~~~~~~~~~~~~~~~鹤 ~~~~~~~~~~~~~~~~~~~~~~~~~扬州楼 ~~~~~~~~~~~~~~~~~~~~~~~~~~~~故人西辞依依惜别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具准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了解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今浙江省萧山县人。

少年时文词出众,知名于此。

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经张说推荐,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后迁札部侍郎,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归隐镜湖。

现仅存诗二十首,其中《回乡偶书》和《咏柳》历来为人称道。

2.题目回乡偶书(贺知章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辞官回乡已经八十多岁,距他离乡时已有五十多年,偶书:偶然写下来的意思。

)二、学习诗歌。

(一)学习生字词。

偶(ǒu):偶然、木偶、偶尔、玩偶、偶数。

鬓(bìn):鬓毛、鬓角、双鬓。

(二)自由学诗。

l.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 听录音读,画节奏。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回乡偶书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自由读诗,提出疑难。

“老大回”“鬓毛衰”4.学生解疑师归纳。

老大回:年老了才回来。

鬓毛衰;鬓毛疏落。

5.串讲诗意。

(1)学生组成小组悟、议。

(2)学生汇报。

(3)教师归纳。

回乡偶然写下的诗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两鬓的毛越来越疏落。

儿童相见不认得我,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结对子再自由串讲。

(5)请一生上台串讲、朗读。

6.体会情感。

从诗中可以体会作者觉得家乡的儿童是可爱、讲礼貌的,而自已是思念、热爱故乡的。

从诗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可以体会什么? (思念故乡) 7.朗读持歌。

带着对儿童的怜爱,对家乡的思念。

8.背诵诗歌。

9.描绘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小结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诗人从迢迢千里之外赶回家来了,扑进故乡的一刻遇到了可爱的孩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回乡偶书》。

四、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回乡偶书少小音无改思乡{ }儿童笑问何处来老大鬓毛衰教学后记:年月日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