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0011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f.png)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5400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7.png)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4d74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2.png)
一、整数1.0-100以内的数字2.数的大小比较3.表示数的大小:大于、小于、等于4.数的顺序排列5.数的相反数6.顺数和逆数7.填数题:填写正确的数8.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二、加法和减法1.物品的加法2.图片的加法3.数字的加法4.两位数的加法5.加法的交换律6.集合中的加法7.加法和自然数的性质8.集合中的减法9.数字的减法10.减法的交换律三、乘法和除法1.物品的乘法2.图片的乘法3.数字的乘法4.两位数的乘法5.乘法的交换律6.数0的性质7.除法的概念8.除法的性质四、分数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的简化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5.分数和整数的加法6.分数和整数的减法7.分数的乘法8.分数和整数的乘法9.分数的除法10.分数和整数的除法五、几何图形1.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2.角的概念3.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比较4.三角形的概念5.四边形的概念6.正方形和长方形7.圆的概念8.弧和弦的概念9.镜像的概念10.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六、单位和测量1.重量的表示和比较2.长度的表示和比较3.容积的表示和比较4.面积的计算七、时间和日期1.时间的概念2.秒、分钟和小时的关系3.日期的表示和计算八、图表和数据1.直方图的读取和绘制2.表格的读取和填写3.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数据的比较和排序。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d51e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a.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合、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历、长度与重量、集合与数据统计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认识1. 数字书写:掌握0-20的数字的书写形式和顺序,并能够准确无误地书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拼读:熟练掌握0-100的数字的读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数字。
4. 数字的顺序排列:按照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规律。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拆分为若干个数的和,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对数的分解的灵活应用能力。
2. 数的组合:将若干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理解数的组合的概念,培养对数的组合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加法。
2. 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3. 减法的认识:理解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减法。
4. 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减法计算,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懂时间。
2. 时间的顺序:熟练掌握一天的时间顺序,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活动的时间顺序。
3. 日历的使用:理解日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日历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五、长度与重量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单位,如米、半米、厘米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估测。
2. 长度的比较:理解长度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3. 重量的认识:认识重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量的估测。
4. 重量的比较:理解重量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六、集合与数据统计1. 集合的认识: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和划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1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1](https://img.taocdn.com/s3/m/333b48139b6648d7c0c74667.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一棵树高3(米)跳绳长2(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带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62a0a26783e0912a2162a40.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260f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b.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知识点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 + 25,个位上2+5 = 7,十位上3+2 = 5,结果是5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8 + 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2+1 =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57 - 23,个位7 - 3 = 4,十位5 - 2 = 3,结果是34。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1 - 23,个位1 - 3不够减,从十位5退1当10,10+1 - 3 = 8,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8。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23+15+12,先算23+15 = 38,再算38+12 = 50。
- 连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75 - 23 - 12,先算75 - 23 = 52,再算52 - 12 = 40。
- 加减混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32+15 - 10,先算32+15 = 47,再算47 - 10 = 37。
二、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例如:三角板上有三个角。
-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 直角、锐角和钝角。
- 直角: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直角,直角是90度。
-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 钝角: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的角是钝角。
三、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 3×4 = 12。
-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3×4 = 12中,3和4是因数,12是积。
2. 2 - 6的乘法口诀。
-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1758c6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f.png)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
1.1 数的分类
整数、分数、小数、负数
1.2 数的大小比较
用大于、小于、等于号表示
1.3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认识自然数的符号“N”,序数概念
二、简单加减法
2.1 加法的性质
加数交换律、结合律、加法单位元
2.2 减法的性质
减数、被减数、差的概念,了解减法的性质
2.3 加减混合运算
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口算
三、时间的认识
3.1 时间的概念
认识时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单位:日、周、月、年
3.2 时间的计算
学会日、周、月、年的转换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
4.1 长度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度量单位的概念
4.2 面积的认识
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概念
4.3 体积的认识
认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概念
五、分数的认识
5.1 分数的定义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符号,学会数轴上的绘制
5.2 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口算练习
5.3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加减、分数化简
六、图形的认识
6.1 二维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图形的概念,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6.2 三维图形的认识
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三维图形的概念
6.3 图形的计算
能够计算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以上就是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835d4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e.png)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7b3e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6.png)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
1. 不进位加法。
-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 + 25,先算个位上的2+5 = 7,再算十位上的3+2 = 5,结果是57。
2. 进位加法。
-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6+27,先算个位6 + 7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再算十位3+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二)减法。
1. 不退位减法。
-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56 - 23,先算个位6 - 3 = 3,再算十位5 - 2 = 3,结果是33。
2. 退位减法。
-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例如:51 - 24,先算个位1 - 4不够减,从十位5退1当10,10+1 = 11,11 - 4 = 7;再算十位5退1后剩4,4 - 2 = 2,结果是27。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 连加。
- 计算连加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28+34+23,先算28+34 = 62,再算62+23 = 85。
- 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 连减。
- 计算连减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85 - 26 - 19,先算85 - 26 = 59,再算59 - 19 = 40。
- 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3. 加减混合。
- 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38+27 - 19,先算38+27 = 65,再算65 - 19 = 46。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带必考应用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带必考应用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d01ea527284b73f34250d4.png)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常考应用题100道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
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6.图书馆有90本书。
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问一共能坐多少人?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4961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png)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二年级数学(人教版)学科总结。
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的加减法。
-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 在口算时,例如32 + 25,可以先算30+20 = 50,再算2+5 = 7,最后50+7 = 57。
- 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2. 表内乘法(一)和(二)-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比如3+3+3+3 = 3×4。
-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是关键。
在表内乘法(一)中学习了1 - 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学习了7 - 9的乘法口诀。
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快速计算乘法算式,如7×8 = 56。
3. 认识除法。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 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例如12÷3 = 4,读作12除以3等于4,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二、图形与几何。
1. 角的初步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 直角是所有角中比较特殊的,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 长度单位。
- 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1米=100厘米。
- 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三、综合与实践。
1. 数学广角 - 搭配(一)- 这部分主要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
例如用1、2、3组成两位数,有12、13、21、23、31、32这6种情况,这是排列问题;而从3个不同的数字中选2个数字求和,1 + 2=3,1+3 = 4,2 + 3=5,有3种情况,这是组合问题。
四、学习方法与策略。
1.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特别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的练习。
一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4712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4.png)
一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认识 1-10 以内的数字。
2. 比一比:比较长短、高矮、多少。
3. 位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4.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5. 认识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简单几何体。
6.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 6-10 的数字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
7. 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 11-20 这些数字,理解数位的概念。
8. 认识钟表:认识整时。
一年级下册:1. 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图形的拼组:通过拼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 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 100 以内的数字,包括数的组成、数位顺序等。
5. 认识人民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和简单计算。
6.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 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的特征,会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4. 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
5. 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一)和(二):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表内除法(一)和(二):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图形的运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
4. 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
5. 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6. 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万以内的数字,掌握读数、写数、数的组成等。
7. 克和千克: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
8. 数学广角——推理: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14f6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1.png)
一、数的认识与计算
1.自然数及其表示方法
2.大数与小数的概念
3.数的比较与排序
4.数的顺序与位置
5.十进制的理解和运算
6.加法的概念和运算
7.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8.加减法的应用
9.乘法的概念和运算
10.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11.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二、计数与测量
1.计数的方法和应用
2.整十的认识和应用
3.整百和整千的认识和应用
4.较大数的读法和书写
5.读写简单分数
6.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7.时间的认识和判断
8.时钟的认识和读写
9.日历的使用和理解
10.长度的比较和测量
11.温度的认识和计量
12.重量与质量的比较和测量
13.容积与体积的认识和测量
14.面积的认识和计算
三、几何与形状
1.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点、线、面的认识和区分
3.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4.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和表示
5.直角和角的认识和判断
6.顶点、边和底面的认识和区分
7.立体图形的认识、分类和表示
8.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描述
9.图形的变换和改变
10.图形的拼贴与组合
四、数据与统计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表示和读取
3.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4.数据的统计和图示
5.运算符号的使用和解读
6.有关数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7.数据的综合运用。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a5c1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d.png)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的数。
- 数数的时候呢,要一个一个地数,像1、2、3这样,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像2、4、6、8,五个五个地数就是5、10、15、20啦。
数到10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这就是10啦。
10个十就是100呢。
- 数的组成很有趣哦。
比如说35,就是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就像你有3包小糖果,每包10颗,还有单独的5颗小糖果,合起来就是35颗啦。
- 数的读写也不难。
写数的时候,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
读数的时候呢,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像56就读五十六。
2. 加减法。
- 加法就是把东西合起来。
比如你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你2个,那你就有3 + 2 = 5个苹果啦。
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在心里数。
- 减法就是把东西拿走一部分。
你有7颗糖,吃了3颗,还剩下7 - 3 = 4颗糖。
计算减法也可以用数小棒或者数手指头的方法哦。
-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呢,就像做游戏一样。
比如2+3+4,先算2 + 3 = 5,再算5+4 = 9。
10 - 3 - 2呢,先算10 - 3 = 7,再算7 - 2 = 5。
加减混合的,像5+3 - 2,先算5+3 = 8,再算8 - 2 = 6。
3. 表内乘法。
- 乘法其实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比如说2+2+2 = 6,这个式子呢,3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2×3 = 6或者3×2 = 6。
这里的2叫乘数,6叫积。
- 要背熟乘法口诀哦。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背熟了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就超级快啦。
就像有个小魔法,一下子就能算出答案呢。
4. 认识人民币。
-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纸币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硬币有1角、5角、1元的。
- 元、角、分的换算要记好。
1元 = 10角,1角 = 10分。
就像10个小角朋友可以组成1个元大哥呢。
买东西的时候,要会算钱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598c3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导语】如何把⼩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概是很多学⽣都发愁的问题,以下是⽆忧考为⼤家分享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
2、认识厘⽶:认识厘⽶的长度,1厘⽶⼤于有多长,⽤字母cm表⽰;量⽐较短的物体,⽤厘⽶作单位;⽤尺⼦上以厘⽶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认识⽶的长度,1⽶⼤于有多长,⽤字母m表⽰,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作单位;⽤尺⼦以⽶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和⽶的关系:1⽶=100厘⽶。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尺⼦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和⽶);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和⽶)。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数、摆⼀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常⽣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较简便,为进⼀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
(2)能⽤5的乘法⼝诀进⾏乘法计算,体验运⽤乘法⼝诀的优越性。
(3)能⽤5的乘法运算解决⽣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进⼀步体会编制乘法⼝诀的⽅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2912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b.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归纳总结一、数据收集整理。
1. 重点。
- 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如投票、举手等方式。
例如,要知道班级同学最喜欢的颜色,可以通过举手统计的方法收集数据。
-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像给出一个关于同学们喜欢水果的统计表,能说出哪种水果最受欢迎等。
2. 难点。
- 正确地记录数据,避免重复或遗漏。
在多人同时进行数据收集时,要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二、表内除法(一)1. 重点。
-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来体会,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
-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如,12÷3 = 4,读作12除以3等于4,其中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如计算10÷2,根据二五一十的口诀,商是5。
2. 难点。
- 理解除法的意义。
除法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可能会有困难。
- 在解决问题时,能正确判断是用除法计算还是用乘法计算。
例如,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用乘法。
三、图形的运动(一)1. 重点。
-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像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如电梯的上下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的转动是旋转。
2. 难点。
-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这需要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深刻的理解,包括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在方格纸上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要明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数方格时要准确。
四、表内除法(二)1. 重点。
- 用7 - 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如,计算56÷7,根据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商是8。
- 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如把45个气球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气球,用45÷9 = 5(个)来解决。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a07c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1.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1篇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2篇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3篇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93044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d.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1. 数字的认识与归纳2. 数字的大小比较3.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4. 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5. 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 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9.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10.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数字是用来计数的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其他数字可以由这些数字组成。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大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大;小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小;等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三、数字的进位和退位进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超过9,需要将进位后的数值加到高位上。
退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小于0,需要从高位借位。
四、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算式是由数字和算术符号组成的式子,如2+3=5。
算术符号有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五、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过程,如2+3=5。
加数+被加数=和数。
六、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减法是指用一个数值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5-2=3。
被减数-减数=差数。
七、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过程,如2×3=6。
乘数×被乘数=积数。
八、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除法是指用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6÷2=3。
被除数÷除数=商数。
九、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分数是指一个数值分为若干等份中的一份,如1/2、2/3等。
分子代表被分的份数,分母代表总份数。
十、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时间是指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如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
表达时间可用数字、时钟、日历等方式。
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在这一部分学习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的基本含义和分类方法,以及如何组合数字和对数字进行排序等基本操作。
二年级所有的知识点
![二年级所有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70758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1.png)
二年级所有的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 + 24,先算个位2+4 = 6,再算十位3+2 = 5,结果是56。
- 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如38+25,个位8 + 5=13,向十位进1,十位3+2+1 = 6,结果是63。
- 减法:-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56 - 23,个位6 - 3 = 3,十位5 - 2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如43 - 27,个位3减7不够减,从十位4退1当10,13 - 7 = 6,十位3 - 2 = 1,结果是16。
2.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例如:3 + 3+3+3 = 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 = 12或4×3 = 12,其中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 2 - 6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 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 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3. 认识除法。
- 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上面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可以写成12÷3 = 4,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4. 表内除法(一)-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如12÷3,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二、图形与几何。
1. 长度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篇二】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篇三】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
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位上数大的就大,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