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江夏区十二五规划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草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 一O 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背景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一)主要成就 1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 、经济结构调整得到实质性进展,产业发展明显优化 3 、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4 、城乡一体建设档次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5 、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二)基本经验 1 、坚持发展战略2 、坚持比较优势 3 、坚持改革创新 4 、坚持项目支撑 5 、坚持民主为本 6 、坚持统筹兼顾(三)存在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过大。
三是改善民生还需要加大力度。
四是经济平稳运行压力增加。
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2.01.29•【文号】国科发计[2012]71号•【施行日期】2012.0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科技部组织编制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O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附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关于制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围绕《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实施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取得丰硕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了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以技术创新实现市场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在若干领域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汉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汉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发展蓝图和总体安排,是编制和实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江汉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区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从容应对和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两型”社会和城市建设管理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位于中心城区前列。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富裕江汉、文明江汉、平安江汉、和谐江汉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区经济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亿元,年均递增17.3%;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3.91亿元和20.47亿元,年均递增28.24%和2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51亿元,年均递增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9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跨越。
江汉区获批我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金融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标志着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87.8%,财政贡献率超过90%。
产业聚集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和中介服务、现代商贸四大支柱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
王家墩商务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同步推进。
江北民营科技园依靠科技进步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称号。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3.01.18•【文号】国科发高[2013]23号•【施行日期】2013.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科发高〔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2013年1月18日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与形势(一)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的总体要求,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取得明显成绩。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城市规划-东西湖区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第
一 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一 部 分
1.1、 东西湖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
一是自主创新、强化集聚,打造武汉市制造业发展的引擎。充分利用台商投资和临空经济两大优
势,突出产业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2+2+3”的产业发展模式,即, 继续做强食品、机电两个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通讯信息、航空航天产业等2个临空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 节能环保、生物等3个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武汉市四大工业板块之一。2015年,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的 13%。
拉动作用,加大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企业总部,积极强化保税物流的区域聚散,全面提升高端商务服务功 能,大力发展马彩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打造集聚城镇 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加快促进武汉市“一主四副多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体系的形成。
第
一 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一 部 分
东西 湖区
东西 湖区
总体规划结构图
都市发展区规划图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武汉的城市性 质为: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 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都市发展区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 城市空间结构,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轴向延展、组团式布局,形成东部、东 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
本本次次工汇作报汇的报主的要主内要容内容
一、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二、现状基本情况 三、东西湖区远景规划研究 四、东西湖区“十二五”计划简要 五、东西湖区工业倍增计划概况
1
一、规划背景、定位及目标
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汉市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硚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印二〇一一年元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5)(一)发展新机遇 (6)(二)面临新挑战 (6)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目标 (9)第三章优化产业结构 (12)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2)二、转型发展都市产业 (14)三、集约发展房地产业 (15)第四章完善功能分区 (16)一、全力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 (17)二、全面优化宝丰商务区 (19)三、大力提升汉西中央采购区 (20)四、精心打造古田生态新区 (21)五、深度开发汉江生态商务带 (23)第五章提升城市功能 (24)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24)(一)道路系统 (24)(二)水务设施 (26)(三)园林绿化 (26)(四)环卫设施 (27)(五)输电系统 (27)(六)信息网络 (27)(七)燃气设施 (28)(八)人防工程 (28)二、优化城市综合管理 (28)三、改善生态环境 (29)四、加快城区改造步伐 (30)第六章构建和谐社会 (30)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31)(一)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31)(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1)(三)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32)(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33)(五)统筹做好人口工作 (33)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4)三、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 (35)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6)第七章深化体制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 (37)一、深化两型配套改革 (37)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8)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9)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0)第八章保障规划实施 (41)一、加强规划协调 (41)二、强化项目支撑 (41)三、扩大公众参与 (42)四、严格评估考核 (42)武汉市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市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更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
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思路与方法
4、SWOT分析(战略分析)
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1. 关键是面临的机会有那些──判断大“势”所驱 国家的产业指南,国际上的一些新兴产业 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2. 重点要分析又是资源,已有的资源和可获得的资源,如何把资 源变为资产,资产变为资本,资本证券化
5、发展路径设计(战略选择)
3-1目标确定——科技部创新型园区量化目标
以2007年为计算基年,至2015年,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应实现以下量化目标: 1、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 2、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3、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支出比例高于6%; 4、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高于20件; 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6、形成一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有1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的企业,或有2家以上超过50亿元的企业; 7、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 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0%; 8、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 9、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60%; 1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0家以上; 11、园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8%; 12、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
内在推动因素 培育产业簇群,突破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7、绩效考核与控制
1. 反馈控制、前馈控制与过程控制 2. 预算控制、人事控制与流程控制 3. BSC 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4. 经济奖励、精神奖励、行政奖励
“十二五”规划的思路
1. 发展愿景 2. 系统思维 3. 目标确立 4. 战略分析 5. 战略路径选择 6. 资源配置与行动方案 7. 绩效考核与控制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开发区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正确预测未来发展,确立决策思路,提出目标要求,加强管理服务,营造宽松环境,促进开发区沿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战略“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流通先导、以贸促工、科教兴区、全面发展”的建区方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抓住大机遇,制定大规划,实施大开发,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再发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实施以下基本战略。
——超前发展的战略。
紧紧抓住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良机,以全新的思路,重大的举措,实施超前发展的战略。
对开发区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未来10年的发展空间,规划先行,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超前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土地利用上要采取统管预征,降低土地的使用成本,促进快速开发。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
根据开发区实际,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完善商贸的基础上,致力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那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出口创汇竞争能力强的产业。
加快实现以贸促工、工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大项目、大产业的战略。
坚持大项目、大规模、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加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在政策上全方位予以倾斜,下大力气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增强经济总量,发挥开发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发展的主要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XX年基本完成开发区8平方公里范围的设施配套,使外向型的现代化开发区雏型初步显现,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省级开发区之一。
2、经济发展展目标到XX年,科工贸总收入达150亿元,工业总产值85亿元,商贸收入60亿元,其它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
3、规划建设目标到XX年,开发建设完成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5.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引言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为了加强园区内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本文将介绍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规划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规划目标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的规划目标包括:1.实现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X%;2.提升产业结构,推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3.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重点领域为实现上述目标,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产业发展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经济开发区还将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产业发展,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重点投入的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
加强交通建设,提升园区的物流配送能力;加大水利投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人才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开发区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
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区将加强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政策措施为实现规划目标,经济开发区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1.减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减税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2.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担保;3.人才引进政策:为优秀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业和发展;4.环保政策: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监管措施,推行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5.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园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09•【字号】鄂政发[2013]45号•【施行日期】2013.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3〕4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0月9日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目录序言一、“十二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及面临的机遇(一)发展基础(二)面临的机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基本公共教育(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四、劳动就业服务(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五、社会保险(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六、基本社会服务(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七、基本医疗卫生(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八、人口和计划生育(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九、基本住房保障(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政策十、公共文化体育(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十一、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一)重点任务(二)基本标准(三)保障工程十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促进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规划实施(一)健全财力保障机制(二)创新供给模式(三)明确责任分工(四)加强监督问责序言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
当前,全社会快速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
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
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
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国务院关于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93.04.04
•【文号】国函[1993]37号
•【施行日期】1993.04.04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文
国务院关于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
(国函<1993>37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对外开放有关问题的请示》(鄂文<199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沌口、郭徐岭地区,东至长江岸边,西至318国道,南至高压走廊,北至神龙路。
规划面积为十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为五点五平方公里。
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以兴办工业和科技型项目为主,大力吸引外资,以加快轿车产业的国产化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作用。
三、要加强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做好统筹规划,分期组织实施,做到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促进开发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四月四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湖北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和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进入总量跃升、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活力迸发的新阶段,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为“十二五”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速度加快,整体实力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4000亿元发展到突破8000亿元,2010年达到8923亿元,5年年均增长14 2%,高出同期全省0 3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54 4%提高到56 5%。
一批强县加快崛起,地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05年的7个增加到40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从无到有,达到21个。
县域经济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基石”地位日渐突出。
(二)产业结构改善,内生动力增强。
县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28 9∶35 5∶35 6调整为2010年的21 2∶46 3∶32 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0 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7亿元,五年增长3 27倍;发展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由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演进,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呈现出项目、企业向园区聚集,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强劲态势,形成了一批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一批在全国和省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名优产品大量涌现,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汉阳区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收官时期,也是实现“三镇均衡协调发展”和建设“繁荣生态新城”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汉阳区委关于制定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2.11亿元,年均递增18%,高于15%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2.37亿元,年均递增20.4%,高于16%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1.6亿元和12.08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21.77%和24.68%,分别高于15%和17%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71亿元,年均递增37.41%,高于17%目标;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84亿美元,年均递增22.76%,出口创汇8740万美元,年均递增20.08%,均高于20%目标。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启动“优二进三”和“培大育强”战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从以工业为主导向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详细版“湖北省十二五规划”
详细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篇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第二章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第三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篇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第四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第五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第六章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第三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八章制造业第九章建筑业第十章现代农业第十一章服务业第十二章旅游业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第十三章城镇化建设第十四章新农村建设第十五章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六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十七章县域经济第十八章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第十九章开发区第二十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第六篇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运输第二十二章水利基础设施第二十三章信息基础设施第二十四章能源产业第七篇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第二十五章自主创新第二十六章教育第二十七章人才第八篇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八章创业就业第二十九章收入分配第三十章社会保障第三十一章医疗卫生第三十二章住房保障第九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三十三章资源节约利用第三十四章循环经济第三十六章环境保护第三十七章应对气候变化第十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十八章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三十九章文化事业第四十章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第四十一章体制机制创新第四十二章对内对外开放第四十三章发展民营经济第四十四章培育市场主体第十二篇建设和谐湖北第四十五章民主法制与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六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四十七章体育事业第四十八章社会管理第四十九章国防动员与双拥工作第十三篇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第五十章保持投资增长力度第五十一章扩大消费需求第五十二章强化政策支撑第五十三章破解生产要素制约第五十四章优化发展环境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介绍本报告书旨在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为进一步发展和改善该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研究方法为了进行本报告的编制,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 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环境数据和资料。
2. 进行现场考察和实地调研。
3. 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
4. 分析规划对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规划方案将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气候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可能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 规划方案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 规划方案对土地的利用将产生一定的变化,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4. 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建议和措施基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监管政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确保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水资源。
3. 制定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4.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总结通过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希望该报告能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请注意,本报告中的评估和分析结果仅供参考,具体措施的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进一步的调研来决定。
谢谢!。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精神,切实破解当前制约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结合《武汉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逐步推进不同种类并轨,最终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的工作目标,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意义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目前,武汉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不仅是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稳定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促进城乡统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工程。
为此,各区人民政府(包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各部门和单位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二、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着力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无房职工的住房问题,有条件地将在汉有稳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发展成就(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四)创新能力实现提升(五)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六)辐射能力愈发凸显(七)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八)社会发展日臻和谐二、发展形势(一)国际形势(二)国内形势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路径(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营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二)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五)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六)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七)提升要素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八)优化开放型经济格局(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十)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一)加强园区社会建设五、政策措施(一)实施分类管理指导(二)积极推动依法治区(三)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五)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六)提升人才竞争优势(七)加强规划组织落实前言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边境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在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边境合作区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在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增进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打造边疆经济增长点、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增长极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随着武汉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社区的扩展,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
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推动了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
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普及。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低生育水平获得进一步巩固。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根据武汉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所指社会发展主要涵盖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领域。
一、“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两个街道,辖区常住总人口约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口自然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人口老龄化程度尚不明显。
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增加,管理难度大。
(二)教育事业。
开发区目前共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3所,其中中专、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高中3所,单设初中6所,小学10所,公民办幼儿园11所。
全区共有中小学教职员工1617人,专任教师1323人,其中小学483人,初中404人,高中265人,职校和幼儿园171人。
十一五期间,军山街划归开发区管理,我们坚持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和实施,特别是新建社区小学和优质高中,改建扩建部分老校,形成规模办学和规模效应,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设施,提高质量等工作都让老百姓得到了教育的惠及。
一方面让小学和初中上档次,从而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
另一方面,教育内部各学校强化管理,加强教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使自己成为教育品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开发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尽管近几年来开发区教育规划布局实施情况成绩显着,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蔡甸在开发区以其周边的新建小区没有配建学校,其孩子上学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一块的协调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目前生源自然增长急剧下降,机械增长急剧加快且不稳定,调整的幅度和调整频率过快,造成学校不稳定。
(三)卫生事业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卫生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区不同隶属关系的医疗机构共8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1家,综合医院2家,个体诊所、医务室和门诊部74家。
辖区医疗机构共有床位220张,卫生人员607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师名,拥有床位数张。
开发区卫生事业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总体要求,构建适合开发区特色的医疗服务网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积极引进高质量医疗资源(完成神龙医院与协和医院收购与合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军山地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成了2个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从目前开发区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看,基本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总体而言,开发区卫生事业滞后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结构性缺乏、技术水平低、基层网络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四)文化事业开发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建区以来,仅有一个街道文化站和少量经营性文化场所,总的来说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投资环境的一大缺憾。
(五)体育事业。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体育事业有一定的发展,已在学校、企业、机关相继建成一批重要的体育设施,已有各类体育活动场馆98 个,其中标准场地场馆74 个。
武汉体育中心占地1300亩,已建成国际标准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并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
(六)民政事业。
“十一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获得较大发展。
1、社区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开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基本完成,全部建立了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村改居、农民变市民基本实现,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政权和管理服务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区共有社区22个;2、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现2个街道各有1家福利院,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名老人入住。
两所养老福利机构均通过“福星工程”和福利院提档升级验收,为开发区农村“五保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养老服务。
3、建立完善了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做好困难群众的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适时调整标准。
经过多次调标,目前已将开发区城镇低保统一调整为城市低保标准。
军山街农村低保统一调整为城镇标准;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着力解决特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三无”人员和低保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完善残疾人各项救助保障措施。
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定额补助及针对残疾人的各项救助;做好救灾救助工作及各项临时性救助;做好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对失地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问题,为开发区失地农民建立起一道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屏障。
二、武汉开发区“十二五”社会发展方针“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发区已由过去的生产基地向综合性的城市新区转变,已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已现雏形。
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武汉开发区仍然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保持开发区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必须进一步创新投资环境,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武汉开发区“十二五”社会发展的方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开发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发展局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构建开发区和谐社会。
坚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进步。
坚持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适应,实现社会事业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相配套。
三、武汉开发区“十二五”社会发展目标武汉开发区“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扩展社会公共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建立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和谐开发区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按照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原则,保障城乡人口的适度规模、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完善人口结构,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十二五”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9‰以下;基本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强化人口综合管理。
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人口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
健全并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们的生殖健康水平。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倡导优生优育,以提升医疗和教育水平为依托,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组织和数字信息系统,以出租房屋、地下空间、流动人口聚集的工地、市场为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的保障措施: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分布等人口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及人口安全问题的研究,综合调控人口发展问题,加强人口计生部门与机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综合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建立科学文明的新型生育文化。
加强和改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教育发展目标统筹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构建公平、高效和高质量的现代教育系统,推动全区教育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实现教育现代化。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
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初中教育优质化和均衡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素质教育工程,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根据开发区未来人口发展规律测算,开发区到2020年预计实际居住人口将达39万人,其中沌口地区约27万人、军山地区12万人,到2020年,开发区教育需求约为万人,其中小学万人,初中万人,普通高中万人,这样开发区教育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新增小学9所,其中沌口地区4所,军山地区5所,新增初中2所,其中沌口地区1所,军山地区1所,而且四中将在薛峰社区重建,普通高中将继续保留三所(其中省级示范、市级示范、一般高中各一所)。
发展职业教育。
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办好级职业学校。
引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加大对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农转工人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推进终身教育。
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信息化,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兴办开发区老年大学,建成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机关、社区、农村及企事业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评估,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积极发展国际教育。
随着外籍员工子女增多,国际学校已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支持市外语学校建设国际部,引进境外投资机构在开发区投资兴办国际学校,以满足外籍子女受教育的需要。
(三)卫生发展目标以为开发区居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