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及组织行为(1)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管理---重点

组织行为管理---重点

①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2、资源3、管理4、环境②组织诊断模型(四个标准):1明确组织目标;2合理配置组织资源;3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4协调和控制好组织和环境的关系。

③组织行为的种类: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也可分为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和宏观(组织)三个层次。

④组织公民行为: 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的努力的行为。

如不计报酬加班等。

⑤组织行为学学科起源:独立标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霍桑研究。

⑥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7)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⑧有效组织的特征1、战略导向顾客第一;反应迅速(对机会和问题);重点明确(只做自己最擅长的)。

2、高层管理领导有方:能指明方向和鼓舞员工行动至上:管理者身体力行强调核心价值观:高层经理决策时一贯遵循组织核心理念,并让员工共同奉行。

⑨利益相关者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衡量。

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组织绩效任一内外部组织、群体或个人。

如顾客、股东、员工、社区、银行等等。

⑩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通常指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11最早的智力测量-------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儿童智力量表后来改称斯坦福—比纳量表,他首次使用智商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乘以100的结果。

○12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展开思维与想象,产生独特、新颖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的动机、激励、决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在实际管理中,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1. 动机与激励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到动机和激励的影响。

动机是个体内部驱使其行为的力量,激励则是外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有效的动机和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2. 决策与问题解决个体在组织中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者需要了解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并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以保证组织的决策质量。

3. 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

组织需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个体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

二、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团队的建设、团队决策、团队合作等方面。

了解团队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1.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成员角色的分配以及团队协作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决策团队决策是指团队成员在面临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决策的模式和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3.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团队合作是团队行为的核心,也是团队能否顺利达成目标的关键。

管理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的协作效能。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
公司有影响的创新 3 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4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TCL的目标--创建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 企业。
海尔目标——以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
MISSION举例
IBM means service.
IBM
Our business is service.
AT&T
方面专家的作用,减轻领导的工作负担 缺点:多头领导,管理层与职能层协调困难 适用范围:实践中应用很少
3 直线----职能制结构
直线职能制结构
厂长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组
职能组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直线----职能制结构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优点:有利于集中统一的指挥;可以充分发
(二)部门分工
什么是部门? department 部门分工的基本原则:
(1)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职责明确与均衡; (3)精干高效; (4)分工合作.
部门划分的方法
按职能设计 按产品设计 按顾客设计 按区域设计
工作部门化举例
Barney, Jay B. and Ricky W. Griff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Copyright © 1992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Used with permission.
四、组织的类型
按组织的性质分: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 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总分4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弹性时间制的优点,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 B.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 C.有利于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 D.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D[解析] 弹性时间制,给予了员工在上下班时间上一定的自由处理权。

弹性工作制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减少加班费用开支,还可以减轻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敌意感,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帮助员工有效解决照顾家庭和传统工作时间要求的冲突。

但弹性时间制也有其缺陷,它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

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不包括______• A.企业战略• B.组织成员特征• C.市场压力• D.组织成长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C[解析] 从组织内部看,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成员特征以及组织成长。

而市场压力是外部环境引起组织变革的动力。

3.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任务、组织人员分工和正式的规章制度,这个组织属于______•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经济性组织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式组织的概念,属于识记的内容。

4.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______A.整合功能 B.协调功能C.维护利益的功能D.实现目标的功能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B[解析] 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组织充分发挥协调功能,调节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以保持组织成员的密切合作。

因此,协调功能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5.行为组织理论形成于______•**世纪30至60年代•**世纪30至60年代•**世纪20至30年代**世纪60至70年代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组织理论的形成年代,属于应当识记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想要管好一个团队,让团队具有高绩效,其实并不简单。

团队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成立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和高绩效阶段。

在这个过程,需要领导对团队绩效的考核,成员的管理,发生冲突的处理,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我从三个大方面讲述团队员工怎么管理。

1.团队构成①能力。

团队成员要选择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高,能更好的适应工作,从一定程度会提高团队的绩效;②多元化。

团队成员可以有个体上的差异,可以是显性的人口统计特征,也可以是隐性的心理特征。

多元化可以让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经验和看问题的方式,给团队带来不同的决策信息,促进更高的团队创造性和灵活性;③对团队工作的偏爱。

要想提高团队绩效,首先要提高团队的工作兴趣,要分配合适的工作给员工。

只有员工自愿去工作,团队绩效才能提高。

2.外部条件①激励机制。

作为领导者,肯定要给下属谋福利,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你工作,对员工的努力结果做出反馈,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员工对需求的不同,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②信任氛围。

领导要发挥主动效能,提高团队的互相信任。

如多创建集体活动,多人分工合作,互帮互助等。

增加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增进成员间更多的了解,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默契度。

总之,管理者要善于调节团队氛围,通过成员间的彼此交流,让团队具有信任的氛围,增加团队的战斗力,实现团队的高绩效。

3.过程管理①明确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如果团队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目标,那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努力方向不一致,各做各的,力量无法集中。

统一的目标会使团队所有成员都在同一路上,团结一心,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激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不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善自己,使让团队不断靠近目标,直到目标的实现;②冲突处理。

团队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同时不同的冲突对团队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任务冲突在需要大量信息处理的非常规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关系冲突往往会造成团队关系的恶化,不利于团队的协作发展。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总分89,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群体本身决定其成员角色和规范的因素是______A. 资源B. 内部结构C. 工作动机D. 作用模式2. 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______A. 形成阶段B. 震荡阶段C. 规范化阶段D. 终止阶段3.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是______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4. 在五阶段模型中,第三阶段具有的特征是______A.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B.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C.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D.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5. 根据间断—平衡模型,决定群体发展方向的是______A.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B. 第一阶段结束时C. 群体成员的最后一次会议D. 转变阶段6. 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在于它指出了群体具有一个______A. 形成期B. 震荡期C. 变革期D. 冲突期7. 以下不属于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是______A. 组织文化B. 权力结构C. 绩效评估体系D. 正式领导8. 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______A. 利益型群体B. 任务型群体C. 命令型群体D. 友谊型群体9. 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______A. 正式群体B. 任务群体C. 命令群体D. 非正式群体10. 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______A. 正式B. 非正式C. 异质D. 工作11. 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______A. 完成任务速度快B. 易解决复杂问题C. 绩效水平高D. 凝聚力强12. 以关于群体规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B. 研究表明,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受欢迎C. 相对而言,5至7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较有效D. 如果群体的目标是调查事情的真相,那么应该是大群体比小群体更有效13. 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_____A. 外部环境B. 群体规模C. 群体构成D. 群体任务14. 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______A. 规定B. 看法C. 期望D. 依赖15. 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______A. 标准功能B. 导向功能C. 评价功能D. 动力功能16. 群体规范形成的方式一般有______A. 三种B. 四种C. 五种D. 六种17. 进入群体的任何一个人,首先应建立和适应群体的______A. 规范B. 角色期望C. 角色意识D. 行为模式18.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______A. 角色B. 角色知觉C. 角色期待D. 心理契约19.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______A. 角色期待B. 角色知觉C. 心理契约D. 角色定式20.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______A. 群体的规模B. 群体的绩效规范C. 群体的压力D. 群体的构成21. 如果一个群体有很高的凝聚力,绩效规范却很低,则群体______A. 仍然能取得很高的生产率B. 生产率通常比较低C. 生产率比凝聚力低的群体高D. 生产率比绩效规范高的群体还要高22. 评价群体凝聚力时,能够比较详细地给出凝聚力的具体表现的方法是______A. 数量分析法B. 问卷调查法C. 定量分析法D. 定性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1. 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______A. 安全需要B. 地位需要C. 情感需要D. 权力需要E. 实现目标需要2. 五阶段模型中震荡阶段具有的特点有______A.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B. 群体成员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予以抵制C. 群体成员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D.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E.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3. 在间断—平衡模型中,第一阶段结束的特征有______A. 以迅速的活动来完成工作任务B. 迅速的变革C. 抛弃旧的模式D. 采纳新的观点E. 活动速度明显加快4. 以下属于群体的类型的有______A. 正式群体B. 命令型群体C. 任务型群体D. 利益型群体E. 友谊型群体5.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______A. 组织战略B. 权力结构C. 正式规范D. 组织资源E. 人员甄选过程6. 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力和成果
9.4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9.4团队的类型
全球 虚拟团队
优点: • 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因而
会提出适用于多国文化的、有创造力的创意和问题解决方案。 缺点: • 更多的挑战,如果有成员不认可来自不同文化的其他成员,
他就不会开诚布公分享信息,从而产生信任问题。成员可能 对彼此之间应当如何互动具有不同的看法。
团队的广泛使用为组织创造了一种潜在可能性:使组 织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产出水平。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不确定性 •初创期
9.3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团队成员之间 和谐融洽
•团队成员之间 相互竞争
• 持续 •发展期
初见 成效期
•团队成员协作 进取
•成熟期
•团队发展四阶段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9.3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团队发展各阶段的效率和特征
组成初期需要耗费许多时间 让团队成员进行磨合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9.4.4 虚拟团队
利用电脑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方 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某个共同 目标的工作团队
虚拟团队常常因为成员间缺乏紧 密的社会关系和直接交流而受到 不利影响
管理者确保: 1.成员之间建立信任 2.密切监控团队的工作进展 3.在整个组织内宣传该团队的努
9.5打造有效的团队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共同的计划和目的
有效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的,它 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成员愿意为它贡 献力量,共同目的比具体目标宽泛得多。
组织行为学理解团队管理
9.5打造有效的团队
• 9.5.2团队构成:

(1)成员的能力: 团队绩效在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团队需要具备三种不同类型的技能: A、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 B、能够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成员 C、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它涉及到了人的特点、动机、个体决策、人际关系、团队协作、领导力等众多方面。

下面将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个体行为与决策个体行为和决策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

个体行为研究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这一领域中,有三个主要的知识点:1. 人的特点:研究人的性格、智力、价值观、能力等与组织行为相关的方面。

例如,人格特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的差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等。

2. 个体动机:研究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 个体决策:研究个人在组织环境中做出的决策过程。

包括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决策的效果评估等。

二、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它关注的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方式。

以下是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的关键知识点:1. 沟通与交流:研究人际沟通的过程和技巧,以及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包括有效听取、清晰表达、有效反馈等方面。

2. 冲突管理:研究冲突的类型、原因以及冲突如何影响团队的协作效果,同时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和策略。

3. 团队协作:研究团队的形成、发展和运作方式。

包括团队角色分配、任务分工、团队动力和团队文化等方面。

三、领导力和组织构建领导力和组织构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它们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管理和运营。

以下是领导力和组织构建的核心知识点:1. 领导力理论: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包括传统领导力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等。

2. 组织结构与文化:研究组织的结构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包括组织的形式、权力结构、沟通渠道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3. 管理变革: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

探讨管理者如何应对组织变革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变革的实施。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1)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1)

1.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沉静而孤僻,这种性格类型是( )。

A.情绪型B.外倾型C.内倾型D.顺从型答案:C2.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灌输和强调这样一种观念从而影响个体遵从组织的程度叫做( )。

A.连续承诺B.规范承诺C.职业承诺D.情感承诺答案:B3.负责同他所领导的组织内外无数个个人和团体维持关系,建立和发展一种特别的联系网络,将组织与环境联结起来的角色是( )。

A.监听者B.联络者C.发言人D.传播者答案:B4.( )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于1951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

A.维纳B.斯金纳C.卢因D.罗可齐答案:C5.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是因为( )。

A.连续律B.接近律C.相似律D.闭锁律答案:B6.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

A.B=f(S·P)B.B=f(P·E)C.B=f(S·E)D.B=f(P·M)答案:B7.通过阅读杂志和与他人谈话来了解公众兴趣的变化、竞争对手可能的打算等,属于( )角色。

A.领导者B.人际关系C.联络者D.监听者答案:D8.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 )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A.社会比较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社会认知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答案:C9.“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 )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A.霍桑试验B.搬运铁砂实验C.照明实验D.阿希实验答案:A10.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 )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A.人际关系B.人事关系C.人物关系D.人职关系答案:B11.所谓( )的假定认为,人在本能上确有多种需要,也希望自己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然而,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组织行为与管理:第1讲 管理学概论 3

组织行为与管理:第1讲 管理学概论 3

第1讲 管理学概论
《组织行为与管理》
34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亨利 · 法约尔(“过程管理理论”之父)
➢ 认为管理实践有别于其他机构的职能 ➢ 开发14条适用于所有的组织情况的管理原则
麦克斯 ·韦伯(“组织管理理论”之父)
➢ 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被称为官僚行政组织
❖ 强调合理性,可预测性,客观,技术能力和权威性
人际技能(Human skills) 是指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激励、引导和鼓励员工的热情和信心的能力,这 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必备的。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这种技能尤其对于高层管 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1讲 管理学概论
3. 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学院说,不知道。教务处说,也不知道。校长说,我 也不知道。
4. 教务处说,中华文化课一周只有三个学时。我说,为了这三个学时,我整整准备了三 周,而为了讲好这三个学时,我至少准备了三年。
5.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日下?因为一个老师的职称只与他的科研成果有关。 6. 一门课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务处说,我们按照课时来计算。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
第1讲 管理学概论
《组织行为与管理》
6
一、管理的实质
案例2:科研型大学的发展之疼!
四川大学周鼎老师的《自白书》
第1讲 管理学概论
《组织行为与管理》
7
川大周鼎老师《自白书》
1. 今晚,喝了半斤白酒,不知是否醉了。酒壮怂人胆,姑且胡言乱语,将来也可以酒后 醉话搪塞过去。
2. 领导来电说,不要在网上随便说话,你有一批粉丝。我说,我没有粉丝,因为我从来 不是什么偶像,我是一个喜欢砸碎偶像的人。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一)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一)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只反映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是______A.感觉B.知觉C.社会知觉D.自我知觉答案:A[解答]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它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 社会知觉是指______A.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B.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觉C.对人与物关系的知觉D.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答案:A[解答] 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称为社会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3.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历的阶段是______A.三个B.四个C.五个答案:C[解答]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4. “敝帚自珍”体现了自我知觉的______A.客观性B.主观性C.主观客观相结合D.既不是主观性的体现,也不是客观性的体现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

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敝帚自珍”就是这种主观的体现。

5. 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是______A.成见B.知觉防御C.投射D.晕轮效应答案:C[解答] 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有的人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是这种想法,而实际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

6. 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______A.首因效应B.知觉防御C.晕轮效应D.投射[解答] 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

7. 常年在工地工作的人,对于工地机器的声音往往不是很敏感,几乎听而不见,这是由于错误知觉的______A.首因效应B.知觉防御C.晕轮效应D.投射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要领会知觉防御的含义。

管理学专业中的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专业中的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专业中的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员工在组织内的行为和互动。

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它涉及到组织内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概述在管理学专业中学习这两门学科的步骤和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1.1 组织行为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学研究员工的行为和互动,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建设性和实用的指导。

例如,了解员工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更好地进行岗位招聘和人员配置。

另外,通过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动机、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等因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1.2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行为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等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运作。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幸福感。

二、在管理学专业中学习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和方法2.1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步骤和方法(1)学习基础知识:首先需要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教材阅读和学术期刊等途径获取基础知识。

(2)分析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组织行为的经典案例,理解实际情境中的行为与互动。

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文化等,以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3)参与团队活动:加入学术团队、社团或实践项目,主动参与团队活动,与他人合作解决组织行为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并学习他人的经验与观点。

2.2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原则,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

(完整)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完整)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本学期听了黄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感觉受益良多。

但同时也深感这门学科极为博大精深,其综合分析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对行为模式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促进了管理者水平的提高、组织绩效的改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以下就几个方面谈谈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一、知人善任-个性行为理论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下属员工的个性,根据员工不同的个性特点配备不同的工作岗位,使人尽其才.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同时,组织领导者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还应考虑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对于律师而言,在性格上要求正直、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等特征。

要能够善于影响别人,使自己获得语言权利。

对于总工程师而言,在性格上要求理智、独立的特征,能够善于思考问题和与人相处、决策果断,同时对集体事业抱有积极负责的态度。

二、提升员工积极性—激励理论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员工的潜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调动人的内在潜力。

所以我们要正确运用激励理论,使其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

激励理论的运用关键在于了解并把握员工的需要,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员工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激励。

例如,一个濒临渴死的人,即使你给他十座金山也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杯水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管理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同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三、打造强有力的团队—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是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内外部成员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联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交流信息、交换社会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的作用。

中国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组织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

组织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
(1)作业组织
• 对生产作业活动加以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最基本 内容。
(2)管理组织 • 管理组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纯粹以"人"为对象
的组织。
• 组织。 (3)财产组织
• 企业组织不仅是人与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 相结合的结果,更是财务资源集结而成的经济
6.1.3组织的功能
1.组织力量的汇聚作用
• 把分散的个体汇集成为集体,用"拧成一股绳" 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这是组织力量汇聚作用的 表现。
6.2组织文化
6.2.1组织文化的内涵
• 组织文化称为“组织人格”、“组织气氛” 或“组织文化”。
• 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 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内容的组织精神、行为 方式与组织文化网络等的集合体。
6.2.2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1.组织文化的内容 (1)价值观念 (2)组织哲学 (3)组织精神 (4)组织道德 (5)组织目标 (6)组织风尚 (7)组织制度 (8)组织民主 • 具体讲组织文化主要包括: (1)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 (2)共同的价值观 (3)作风及传统习惯 (4)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5)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 4)特殊风俗。
6.2.3组织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1.组织文化的特性 (1)主体性 (2)民族性 (3)独特性 (4)时代性 (5)整体性 (6)综合性
2.组织文化的功能基
•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 凝聚、激励、创新、 约束和效率等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5)约束功能
(6)效率功能
2.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
(3)精神层
• 1)企业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管理分系统是组织的中枢机制。
组织的整体系统观既强调组织系统的动态性、 开放性,亦强调组织系统的繁杂性以及各个分 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分系统间的整合性。
三、组织行为学
(一)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在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1、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组织系统的内环境。 2、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
4、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组织形成和存在的 前提条件。
续 5、技术分系统是组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
识以及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运用的各种技术。
6、社会心理分系统涉及组织内个体及群体间 的相互影响。
7、结构分系统是组织成员依据责任、职务、 权力和利益规则制定的各自的工作行为,相互 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
3、安德鲁·尤尔
英国的安德鲁·尤尔是早期管理教育的先 驱。他的工作任务和成就是对早期工厂 中的哪些羽翼未丰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 培训。
4、夏尔·迪谱
夏尔·迪谱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驱者。他 于1816-1818年曾在英国研究了尤尔培养 管理人才成就。
5、丹尼尔·麦卡拉姆
丹尼尔·麦卡拉姆是19 世纪美国工厂制度的管 理先行者之一。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898年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 名的搬铁块实验、铁锹实验和金属切割 实验。这些实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奠定了实践基础。
此 后 他 先 后 出 版 了 《 车 间 管 理 》 (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 等著作,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 系。
(1)对劳资对抗与效率低下 的原因分析
规律。
3、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重要问题。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行为激励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1、关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2、关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3、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织的社会生产 效率。
(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对于物的管理,而 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机器的附属品,主张对 组织成员采用严厉的控制与监督,通过压服的 手段来管理人。
现代组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一切资源 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因素、 发挥人的主动性、发掘人的潜力是组织管理取 得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织目标。 4、组织的基本任务是规定每个人的责任,明
确成员间的关系,协调组织内成员的行为。
(三)组织的整体系统观
1、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与其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交换的动态结构系统。
2、组织的整体系统观强调组织的复杂性。
3、组织的整体系统观还强调组织是一个完 整的结构系统。
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组织成员 的思想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
第三个任务是完善学科自身的理 论体系。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评定法 2、经验总结法 3、环境分析法 4、作品分析法 5、调查法 6、测验法 7、实验法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思想
6、享利·普尔
享利·普尔曾任《美国铁路杂志》的主编。 麦卡拉姆的改革,得到了普尔的大力支 持。他从麦卡拉姆的成果中发现了三条 原则: 组织原则 沟通原则 信息原则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倡导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美国的泰勒(F.W.Taylor,1956-1915) 法国的法约尔(H.Fayol,1841-1925) 德国的韦伯(M.Weber,1864-1920) 美国的古克 英国的厄威克
他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和理论,对于后继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认 为:良好的管理要有严格的纪律性;有具体的 详细的职务说明,以明确岗位责任;要经常准 确地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成绩确定职工 工资和提升职务;明确规定上下级权利层次以 及在整个组织机构中贯彻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 级报告的责任等。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最早,最快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相继出 现了一批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他们提出 的管理思想的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初雏形, 对于此后的管理理论具有直接影响。
1、罗伯特·欧文
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大师罗伯特·欧文主 张社会变革,以寻求新的协调社会方式。他认 为工人劳动是有别于“无生机器”的“有生机 器”。
原因:
1、人是组织行为的主体。 2、人是活生生的生产力。 3、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潜能。
二、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经由人力 分工和职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 和职责,充分调动群体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合理协调群体行为的结构系 统。
(二)传统组织观
传统组织观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 依照这种组织观念,组织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组织是为达成某种目标的人群结构。 2、组织存在不同层次的分工与协作。 3、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成员行为,以达成组
管理及组织行为
讲义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从功能上分析,管理是一种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不外是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 物力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运用组织的一切 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好的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管理者重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每一台“有生机器”也得到很好的“维护”, 那么获利至少可以超过“投资”的50% (1828 年)。
由于他强调工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注意发 挥人的积极性,后来的一些管理学家称他为 “人事管理之父”。
2、查斯·巴贝奇
英国人查斯·巴贝奇主要偏重于管理技术 方面的研究。1832年分发表了《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一书,他在书中指出, 劳动分工可以缩短学会操作的时间;可 以节约变更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可以促 进专业工具和设备的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