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练习题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b1988e53a580216fcfee5.png)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484f8f61fb7360b4c6524.png)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35b9f4693daef5ef73da0.png)
第二章认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2.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C.价值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人皆有之5.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6.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
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认识论经典习题
![认识论经典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6a498fd0d233d4b04e6900.png)
(一)单项选择题1.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 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 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 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 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怀疑论的观点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4.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7.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9.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D. 直接现实性10.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7b1b8fcc22bcd126ff0c94.png)
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回答4—5题。
4、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高中政治-认识论练习1
![高中政治-认识论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8a0703df9e3143323968939a.png)
认识论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铁路、民航、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部门协调应对。
这体现认识论的道理有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注民生2.2010年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冥王星最新照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在变红。
这一事实说明A.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的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真理的具体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条件性D.真理的客观性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
这体现了()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古语主要强调了A.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B.实践的重要性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真理是客观的7.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专题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题库(109道)
![专题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题库(109道)](https://img.taocdn.com/s3/m/69ea5b5dfd0a79563d1e7215.png)
专题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单选题]A 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B 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C 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 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正确答案:A2、实践的主体是——[单选题]A 绝对精神B 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C 人D 人的意识正确答案:B3、实践的客体是——[单选题]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 客观物质世界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 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正确答案:D4、实践的中介是——[单选题]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组合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正确答案:A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单选题]A 物质关系和意识关系B 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C 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D 价值观下和审美关系正确答案:B6、( )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单选题]A 物质B 实践C 运动D 联系正确答案:B7、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这主要说明——[单选题]A 认识对象来源于实践B 认识内容来源于实践C 逻辑格式源于实践D 客观公理来自实践正确答案:C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单选题]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正确答案:C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单选题]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正确答案:B1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单选题]A 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 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 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 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正确答案:C11、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这主要表明——[单选题]A 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C 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全部条件D 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正确答案:B12、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单选题]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正确答案:C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单选题]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正确答案:C14、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指出:“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距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距小得多的鸿沟是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由此可见——[单选题]A 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异是天赋的B 成年人彼此之间的区别是分工的原因C 生理素质决定了个人才能的高低D 实践构成了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异正确答案:D15、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单选题]A 知行合一B 因知而行C 行先于知,由行致知D 以知验行,以知证行正确答案:C16、“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单选题]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业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正确答案:B17、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中出水稻来”这说明(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正确答案:B1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单选题]A 普遍有效性B 客观规律性C 主体能动性D 直接现实性正确答案:D19、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单选题]A 先验论B 反映论C 天才论D 经验论正确答案:B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单选题]A 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 矛盾的观点C 普遍联系的关系D 实践的观点正确答案:D21、在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单选题]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B22、在人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划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贬抑人的理性,为信仰主义保留和开辟地盘这种错误是——[单选题]A 机械唯物主义B 经验主义C 不可知论D 诡辩论正确答案:C23、世界上上只有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这是——[单选题]A 唯物主义观点B 辩证法观点C 可知论观点D 不可知论观点正确答案:C24、人的一切认识是藏直接经验发源的,直接经验——[单选题]A 就是实践活动B 只是感性认识C 是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D 是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获得的经验正确答案:C25、人们通过读书和他人传授掌握的知识是——[单选题]A 直接经验B 间接经验C 感性认识D 理性认识正确答案:B2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单选题]A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的对立正确答案:D27、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哲学观属于——[单选题]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唯意志主义D 存在主义正确答案:B2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单选题]A 感觉B 知觉C 表象D 分析正确答案:B29、感性认识的特点是——[单选题]A 间接性和抽象性B 直接性和形象性C 间接性和形象性D 直接性和抽象性正确答案:B30、认识的局限性是——[单选题]A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B 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C 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D 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正确答案:D31、知最终都来源于——[单选题]A 书的宝库B 天资聪明C 直接经验D 间接经验正确答案:C32、认识的特点是——[单选题]A 间接性和抽象性B 直接性和形象性C 间接性和形象性D 直接性和抽象性正确答案:A33、关于理性认识的观点错误的是——[单选题]A 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概括反映B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C 性认识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它只能背离现实D 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脱了对象,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完整地反映了对象正确答案:C34、黑格尔说,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一思想的哲学寓意是——[单选题]A 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总是同理性认识对立C 同一句格言,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不一样D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正确答案:D3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单选题]A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B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36、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单选题]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答案:C3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单选题]A 都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都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其错误既是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D 都坚持从感觉经验出发正确答案:C38、成语中的“量体裁衣”和“按图索骥”这两种正反的典型事例主要说明,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单选题]A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 解决个别的具体的问题C 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 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正确答案:C39、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底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主要说明——[单选题]A 直觉和灵感激发人的创造力B 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可贵品质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 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做出系统的说明正确答案:C40、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又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一思想主要说明——[单选题]A 理性直观的洞见作用B 理性思维的预见作用C 科学理论的解释作用D 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41、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他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单选题]A 否定真理的意识性B 否定真理的相对性C 否定真理的客观性D 否定真理的价值性正确答案:C42、下列关于相对真理的观点错误的是——[单选题]A 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中的错误部分B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C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D 从过程上说,相对真理有待于发展正确答案:A43、没有抽象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单选题]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实在的C 真理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和、多样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44、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和非至上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是——[单选题]A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B 绝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C 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D 科学与价值的对立统一正确答案:B45、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是坏,都不是真理,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单选题]A 真理的绝对性B 真理的多元性C 真理的具体些D 真理的一元性正确答案:C46、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单选题]A 怀疑论的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D47、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单选题]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正确答案:D4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单选题]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B4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单选题]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正确答案:C5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这主要表明——[单选题]A 真理的主观性B 真理的具体性C 真理的多样性D 真理中包含谬误正确答案:B5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单选题]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5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单选题]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 形而上学真理论正确答案:A5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单选题]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正确答案:D5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真理”,这是——[单选题]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正确答案:A5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单选题]A 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 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D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正确答案:D56、在以下关于真理的观点中,正确的是——[单选题]A 有用即真理B 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C 真理具有客观性D 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正确答案:C5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单选题]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正确答案:B5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单选题]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5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单选题]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正确答案:D60、关于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下列观点错误的是——[单选题]A 检验真理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B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C 被实践检验的真理还要继续解释实践的检验D 实践最终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正确答案:D6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单选题]A 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 社会实践总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D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正确答案:C6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单选题]A 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B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C 正确与谬误的对立D 不包含错误的绝对真理与包含错误的相对真理的统一正确答案:A63、关于哲学范畴的价值,下列观点错误的是——[单选题]A 价值是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意义关系B 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 价值具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 价值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正确答案:B64、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评价,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截然相反,这种现象表明——[单选题]A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 价值评价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评价C 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D 价值评价依主体具体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D65、关于价值评价,下列关断错误的是——[单选题]A 价值评价也是一种认识,即价值认识B 价值评价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性认识C 价值评价的尺度仅仅是主体及其需要D 价值评价主要判明客体对主体的利害、好坏、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正确答案:C66、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单选题]A 真理强调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一致,价值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B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C 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在实践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真理是有价值的,而有价值的就是真理正确答案:D6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68、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经验主义B 冒险主义C 机会主义D 教条主义正确答案:D69、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 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正确答案:D70、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D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正确答案:B7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单选题]A 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 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 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 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答案:A7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其特征有——[多选题]A 直接现实性B 自觉能动性C 独立自主性D 社会历史性正确答案:ABD7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多选题]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正确答案:ABC7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多选题]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答案:BD7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多选题]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BCD7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多选题]A 主体对各种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正确答案:ABCD77、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多选题]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正确答案:CD7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点是——[多选题]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正确答案:ABD79、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多选题]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 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正确答案:ABC80、“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多选题]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正确答案:BCD8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多选题]A 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正确答案:ACD8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多选题]A 理论脱离实际B 经验论C 教条主义D 唯理论正确答案:ACD8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多选题]A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 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D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答案:AC84、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多选题]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D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正确答案:BC8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多选题]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https://img.taocdn.com/s3/m/389730207375a417866f8faa.png)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群众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主体是()A具有思维能力的人B能够适应环境的人C具有创新能力的人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3. 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观性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是()A认识与实践的过程B认识与实践的结果C对实践结果的反馈D工具、手段和程序方法5.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关系6.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人与物的关系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7.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8.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性12.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B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C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运动C实践D世界16.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17. “熟知不等于真知”这句谚语表明()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18.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实践B从实践到认识C从经验到理论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9.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表明了非理性因素的()A指导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身的复杂性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21.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认识论专题训练
![认识论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0c2233a3c1ec5da51e27031.png)
认识论专题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
央行的这一行为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5、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④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1 / 67、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8eb6bac77da26925c5b04a.png)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完整版)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完整版)哲学认识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1d4c58240c844768eaee01.png)
哲学认识论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④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30年前。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74c7e311844769eae009ed37.png)
认识论练习题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
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联系观、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故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①中“克服”说法错误,故排除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不是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就能产生新的系统,故③错误。
故选C。
2.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能动性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D. 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3.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A.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49d9ada38376bae1fae4f.png)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试题训练
![认识论试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c0129270066f5335a8121e7.png)
认识论训练题高凤稳一、单选题1.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这是一种自主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这提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D.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文艺评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之二》中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长短。
”据此回答2—3题。
2.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体现了()A.要在尊重文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B.主观可以不依赖于客观而独立存在C.共性和个性并不总是统一的D.正确的价值观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诗人认为那种“矮人看戏”的作风是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的,因为这种作风()A.缺乏想象力B.不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C.没有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D.不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4.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出乎其外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这从哲学角度告诉我们()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④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5.台湾地区领导人曾信誓旦旦地宣布与“台独”一刀两断,提出不搞“台独”和“四不一没有”等,但这些都是语言伪装,其实渐进式台独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
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要主观符合客观C.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要全面地看问题6.为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这表明A.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与拓展B.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还可以降低实验风险。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d49124011ca300a7c39036.png)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727ceb910ef12d2bf9e700.png)
认识论习题1.(2013浙江文综,29,4分)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2014浙江文综,30,4分)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表明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3、(2011年浙江卷,28,4分)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
这意味着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13四川文综,8,4分)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11.(2013山东文综,23,4分)“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6.(2013安徽文综,4,4分)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认识论练习题
![认识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6e234e312b3169a451a4cc.png)
单项选择题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单项选择题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有: A.实践的观点 B.辨证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 括以下环节: 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 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C.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 实际的实践活动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 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A、B、C、D
A、B、C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8、“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A、C、D
B
单项选择题
1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对立统一规律 C、实事求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单项选择题
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单项选择题
16、科学家对194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 星的天文现象做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 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82041b84ae45c3b358c4b.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考试高二政治复习学案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就是说()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7.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 . 2008 年9 月25 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这一壮举主要说明()A .实践的客观性 B .实践的能动性C .实践的历史性D .实践的社会性9、号称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的杨百万说,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这告诉我们()A.真理是客观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有些事情是人们不能认识的10、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1.三十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真理与渗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的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12. 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回答15-16题13.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当时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以下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有()A.真理是客观见之与主观的活动B.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C.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真理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此说真理与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长期以来,癌症的阴影笼罩着人类,人们将癌症当成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抗癌斗争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癌症不等于绝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把癌症列为慢性病,提出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合理治疗,癌症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的。
回答14.材料主要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C.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D.真理是无条件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变化发展15.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到"保增长",这一认识过程表明()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16.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真理具有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1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B.①②C.①④D.①③④18.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政治生活中关于"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践性B.革命性和科学性C.唯物主义特征D.辩证法特征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①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②波浪式的前进③直线式的上升④螺旋式的上升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21."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
其中"做学问要知不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试题汇编练习1、(08山东2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2、(08四川28)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08宁夏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08江苏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瓦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③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08广东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6、(07四川卷30)“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
目前,“威客”主要是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
“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7、(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