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计算
工程线材计算模板
工程线材计算模板
工程线材计算模板可以根据需要计算所需的线材长度或者截面积。
1. 计算线材长度:
步骤:
1) 确定所需线材的路径或距离。
2) 根据路径或距离计算出线材长度。
示例:
假设需要在建筑工程中铺设一条电力线,线路路径为直线,长度为10米。
假设线材直径为2毫米,需要计算所需线材的长度。
解答:
线材长度 = 线路路径长度 + 弯曲补偿
= 10米 + 弯曲补偿
其中,弯曲补偿通常是根据线材的直径和弯曲角度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 计算线材截面积:
步骤:
1) 确定所需线材的负载或电流。
2) 根据负载或电流计算出线材的截面积。
示例:
假设需要在电气工程中使用一根铜导线来传输电流,负载为100安培。
需要计算所需线材的截面积。
解答:
根据电流的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电流与线材的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经验公式,电流与铜导线的截面积之间的关系为:
电流(安培)= I * d * d * K
其中,I为电流,d为铜导线直径,K为经验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解出所需铜导线的直径,然后再计算出截面积。
注意事项:
1) 在计算线材长度时,需要考虑到线材的弯曲补偿。
2) 在计算线材截面积时,需要根据实际负载或电流来确定合适的线材规格。
可以参考电线规格表来选择合适的线材。
线材相关计算
线材成本计算线材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就是根据线材制造时所采用的导体(铜线)、绝缘(PVC、PE、PU或橡胶)、屏蔽(隔离)(泡沫麦拉、铝箔麦拉、铜丝缠绕或编织)及外被(PVC、PU或橡胶)及填充物(绵线、纤维、尼龙)等之每千英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用量重量,单位是千克1.芯线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也可使用如下方法:k*d (其中,k是成缆外经系数,d为单根线芯铜丝导线或单条芯线的直径)1~10根(条)的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经之成缆系数是:1根(条):1,2根(条):2,3根(条):2.154,4根(条):2.414,5根(条):2.7,6根(条):3,7根(条):3,8根(条):3.3,9根(条):3.6,10根(条):4,10根(条)以上之成缆外经系数请查证。
2.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方法是:√N*1.155*d (其中N为线芯铜丝导体根数量或芯线条数量,d是每根线芯铜丝导体的直径或每条芯线的直径)3. 截面积计算方式:导体半径2*π*N=导体截面积(N为铜丝数量)4. 双并线铜丝用量计算:0.7854*D2*N*8.89*0.305*1.02/305*2 =kg/m or 4.344*n(d)2 /305=kg/m(其中,D是导体直径,N为线芯(铜丝)根数量),单芯无需*2,芯线如有N则需要*N5. 铜丝缠绕用量计算:0.7854*d2*8.89*N*1.04*0.305(其中d是单根铜丝直径, N是缠绕铜丝条数量)6. 双并线胶料:(长径*短径-铜的截面积)*1.45*0.8/1000=kg/m7. 绝缘材料用量计算:(D2-d2)*0.7854*0.305*1.49*N*k1*k2/305=KG/M(其中,D是芯线直径,d是线芯铜丝导体(绞合)外径,N是芯线根数,常数k1=1.02,常数k2=1.03~1.06)8. 编织材料用量计算:d2x0.7854x8.89xTxNx1.1=KG/KM(d是单根铜丝导体,T是编织锭数,N是编织每锭的条数,1.1为绞入系数)9. 外被材料用量计算:[D2–(d+ t*2)2]*0.7854*0.305*1.49*k/305=KG/M(其中,D是外被直径OD,d是芯线绞合外径,t是缠绕铜丝直径或编织屏蔽层厚度,绞合不平系数k=1.02~1.06)10. 椭圆外被用量计算:(宽*高-芯线OD)*1.48*0.82=KG/KY(1000m)11. 外被OD芯线ID计算方式(芯线全壁厚0.5最小,外被全壁厚0.5最小)12.尼龙丝计算公式:250D尼龍絲9000米重250g 0.25kg/9Km/1000*305*21000D尼龍絲9000米重1000g 1kg/9Km/1000*305*2500D尼龍絲9000米重500g 0.5kg/9Km/1000*305*213.铝箔麦拉带用量计算:3.14159*(D+t*2+0.05)*0.025*1.8*0.305*1.25(其中,D是包铝箔前的芯线绞合外经,t是泡沫麦拉厚度)14.泡沫麦拉带用量计算:3.14159*(D+T*2)*T*ρ*0.305*1.25(其中,D是包泡沫麦拉前的芯线绞合外经,T是泡沫麦拉带厚度,ρ是泡沫麦拉之假比重)。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一、人工成本(C1):人工成本(元/Km)=(D×K÷V÷T÷60÷F÷S)×(1+A)×1000D:操作员的日薪(元/人日)K:成品中该制程的条数,以LAN Cable为例,芯线制程为8,对绞为4,集合与外被为1; 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S:每人操作台数(台/人)A:间接人工成本(%)二、原料成本(C2):原料成本(元/Km)=U×B×(1+E)U:原料单价(元/Kg)B:原料用量(Kg/ Km)E:制程中原料消耗量(%)三、水电成本(C3):水电成本(元/Km)=P×T×R×G÷V÷T÷60÷FP:制程中机器的用电量(Kw);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R:用电汇率(元/Kw hr)G:用电比率(%);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四、设备仪器折旧成本(C4):设备仪器折旧成本(元/Km)=H÷(Y×12×25)÷(V×24×60×F)H:设备仪器取得金额(元)Y:设备仪器折旧年数(年);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备注:检验仪器之V与F参照外被押出机五、包装成本(C5):包装成本(元/Km)=K÷L×1000K:包装材料单价(元/个)L:每个包装之线材单长(M/个)六﹐线材成本:线材成本(元/Km)=C1+C2+C3+C4+C5工程一般报偿C=直接材料成本C1+加工成本C2C1=原材料用量M×原材料单价P1; C2=机时H1×加工单价P2+人时H2×加工单价P3H1(h/km)=(1/r/60)×1000×N H1=h10+h11+……+h18+h19(r为线速m/min ; N为电线次数)H2(h/km)=机时H/单个人所开机台数量N H2=h21+h22+…..+h29+h20则依工序不同而有所不同:束绞人时h21=束绞机时h11/ 7; 绝缘人时h22=绝缘机时h12/ 1;对绞人时h23=对绞机时h13/ 7; 缭绕人时h24=缭绕机时h14/ 10;中被人时h25=中被机时h15/ 1; 返捻人时h26=返捻机时h16/ 6;立式包带人时h27=立式包带机时h17/ 5; 集合人时h28=集合机时h18/ 2;编织人时h29=编织机时h19/ 6; 外被人时h20=外被机时h10/ 1.材料用量计算公式一1.导体: A单股材料用量(kg/km)=N×(πd2/4)×σ×λ2 (d:铜线径(mm) σ:铜比重8.9 λ2:集合捻入率 1.004)B绞线材料用量(kg/km)=N×(πd2/4)×σ×N×C×λ1×λ2 (d:单股铜线径(mm) σ:铜比重8.9 N:铜绞线股数C:电缆芯数;λ1:铜绞线捻入率 1.015 λ2:集合捻入率 1.004);N是芯线数2.绝缘 A.单股材料用量(kg/km)=N×(πd2/4)×σ×C×λ2 (d:铜线径(mm) σ:绝缘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C:电缆芯数λ2:集合捻入率 1.01 )B绞线材料用量(kg/km)=N×((D2-d2)/4+0.3048×d2/4)×π×σ×C×λ2 (d:绞线径(mm) D:绝缘外径(mm) σ:绝缘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C:电缆芯数λ2:集合捻入率 1.01 )3.包带材料用量(kg/km)=D×π×σ/(W×(1±n)) (D:绝缘外径(mm) σ:带类单位重量(kg/km) W:带宽(mm) n:重迭或分开率(%),重迭:-,分开:+)4.被覆材料用量(kg/km)=((D2-d2)/4+d2/4×0.2)×π×σ(d:被覆前外径(mm) D:被覆后外径(mm) σ:被覆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5.编织材料用量(kg/km)=(πd2/4)×N×C×σ×λ(λ2=π2×(D+5d)2/(25.4×C/2/P)2+1 d:编织单股铜线径(mm) ;N:每锭铜线条数C:锭数σ:镀锡铜比重8.8 P:每锭交叉花数;D:编织前线径(mm) )材料用量计算公式二1.单导体A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4)×σ×C×λ2×λ3(捻入率(%)=√((πD’/P)2+1) ;d:单股铜线径(mm) ; σ:铜比重=8.9 ;C:电缆芯数;λ2:对绞捻入率(%);λ3:集合捻入率(%);D’:层心径(mm);P:对绞平均绞距或集合绞距(mm)2.绞铜线:材料用量(kg/km)=(πd2/4)×σ×N×C×λ1×λ2×λ3(N:铜绞线股数;λ1:铜绞线捻入率(%) )1.绝缘: 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d2)/4)×σ×C×λ2×λ32.. 绞线材料用量(kg/km)=((D2-d2)/4+0.3048×d2/4)×π×σ×C×λ2×λ3(d:绞线径(mm);D:绝缘外径(mm) )3. 包带(绕包) 材料用量(kg/km)=W×T×σ(W:带宽(mm);T:带厚(mm);σ:带模拟重)4. 包带( 卷包) 材料用量(kg/km)=(D+T)×π×T×σ×(N/(N±1)) (D:集合外径(mm);N:重迭或分开率之倒数,重迭:-,分开:+)5. 被覆材料用量(kg/km)=(D2-d2+d2×K)/4×π×σ(d:被覆前芯线外径(mm);D:被覆后完成外径(mm); K:管型押出K=0,半管型押出K=0.15~0.2,充实押出K=0.2~0.36.. 编织材料用量(kg/km)=(πd2/4)×N×C×σ×λ(λ2=π2×(D+5d)2/(25.4×C/2/P)2+1;P=(tan(A)×C ×25.4)/(2×π×D) ; A=cos-1((C×N×d)/(2×π×D×F));F=1-√(1-K) ; d:编织单股铜线径(mm) ;N:每锭铜线条数(6~9条);C:锭数(16锭或24锭) ; σ:镀锡铜比重8.8;P:每吋交叉花数;D:编织前线径(mm);A:编织角度(°);F:单向编织率(%);K:编织遮蔽率(%)制程一般损耗率% 一﹐束绞0.20%﹔二﹐绝缘0.50%﹔三﹐集合0.20%﹔四﹐立式包带0.10%﹔五﹐编织0.10%﹔六﹐外被2.20%﹔七﹐剪线1.80%一般材料比重﹕Cu-8.89;AL/MY-3.69*10-5;PVC-1.45;充麻-0.47(1.775g/m);棉线-0.75(0.288g/m);PP膜-0.74﹔损耗率计算方式﹕a. A1+A3-A2 =W1 (kg) A1为期初在制品A2为期末在制品A3为当月领料量b.(W1-W2)÷W1×100%=Y(%) W1为理论入库数W2为实际入库数Y为损耗率c.(B1+B2)÷Z×100%=Y(%) B1为现场废品B2为仓库废品Z为原物料数量。
线材计算公式
π*d 24注:“n”為被絞合體數量 “d”為被絞合體直徑 “1.155”為常規系數注:“n”為被集合絞合體數量 “1.155”為常規系數注:注:“ρ”為所用材料密度注:“id”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線徑 “y”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總數 “x”為用於纏繞之導體直徑“1.155”為常規系數id*√y*1.155*πn=x 2絞合導體截面積(S)計算:S=π*r 2*n=注:“r”為單隻導體半徑 “d”為單隻導體直徑“n”為導體總條數*n 線皮平均厚度計算:D-d*√n*1.155注:“D”為線材(或芯線)直徑 “d”為未押出外被(或線皮)時的芯線(或導體)直徑 “n”為芯線(或導體)數量 “1.155”為常規系數絞合外徑計算:√n*d*1.155纏繞/編織所需導體數量(n)計算:平均厚度*0.9-0.05材料重量計算:集合外徑計算:絞合外徑*√n*1.155最小平均厚度計算:“L”為所用材料長度 “S”為所用材料截面積注:“OD”為所用導體直徑 “ρ”為所用導體密度 “n”為所用導體數量 “1.12”為編織/纏繞損耗系數注:“OD”為線材外徑 “ID”為芯線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芯線數量※l*id 2*π*ρ4*n 注:“id”為單隻導體直徑 “ρ”為導體密度 “n”為導體數量 “l”一般以1為基數ρ(密度)*V (體積)=ρ*L*S導體重量計算:OD 2*π*ρ*n外被重量計算:4編織/纏繞材料用量計算:芯線外被重量計算:導體壓降計算:注:“P”為線路負荷(及功率) “L”為線長“A”為導體材質系數(銅大約為77,鋁大約為46) “S”為導體截面積U=(P*L)/(A*S)注:“OD”為芯線直徑 “ID”為導體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導體數量 “N”為芯線數量(OD 2-ID 2*n)*π*ρ4*N (OD 2-ID 2*n)*π*ρ*1.124(絞合外徑*π)除以導體直徑=纏繞所需道題數量;集合線徑*25=芯線絞距;集合線徑*π=所需鋁箔寬度;鋁箔重量=鋁箔寬度除以20(20是以鋁箔厚度乘以1000,此項只作參考)。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1.导体用量公式:W=d2×N×C×Kd:表导体直径N:表导体条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例:铜(B C/T C/)=0.00722.绝缘用量公式:W=(D2-d2×N)×C×KD:表绝缘外径.D:表导体外径N:表导体支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如:P E.P P=0.00081P V C=0.0011733.外被用量公式:W=(D2-d2×C)×K×ND:表被覆外径d:表芯线外径C:表芯线数N:表并线数K:表材质比例系数如:P U=0.0010124.绞线导体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35.缠绕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56.绝缘绞合外径公式:√N×1.155×线径N:表芯线数注:当一条线材中有多种规格时,要把每种芯线的I D×条数相加际以总条数才是约绝缘之线径7.芯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15~20)倍N:表示芯线数8.铜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25倍N:表铜线数9.缠绕条数公式:苡线线径×π÷铜线径10.铝箔面积公式:绞合外径×π×1.2511.铝箔和棉纸用量公式:比重×面积(宽度÷1000=M)×1.03×1.3(遮蔽)注:比重为客户提供,棉纸为0.02712.外被平均厚度公式:(外被O D-芯苡线绞合外径)÷2=平均厚度外被最小厚度=外被平均厚度-0.0513.尼龙丝:250D1G K为36000M,每M=0.000028K G500D1K G为18000M,每M=0.000056K G14.芯线内模:√导体根数+4×1.155×线径外模:比芯线o d大0.05中被:比中被o d大0.1~0.2内模:比绞合外径大0.2~0.315.卷线长度=线材O D×π(卷线O D-线材O D)+两端引线+卷线O D.16.扁线外被用量:(宽度×厚度-芯苡线O D2×芯线数)×0.7854×1.45÷1000(k g/k m)。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线材用量计算的主要变量包括电流(I)、电阻(R)、电压降(V)和线材长度(L)。
其中,电流是指通过线材的电流大小,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电阻是指线材本身的电阻大小,通常用欧姆(Ω)作为单位;电压降是指电流在线材中产生的电压降,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线材长度是指线材的实际长度,通常用米(m)作为单位。
在线材用量计算中,最基本的公式是欧姆定律,即V=I×R,其中V是电压降,I是电流,R是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线材长度的计算公式:L=V/(I×R)。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电路类型和需求,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1.直流电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Vc×D)/(I×ρ),其中Vc是电源电压,D是电源到负载的实际距离,ρ是线材电阻率。
2.交流电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 = (Vr × D) / (I × ρ × cosθ),其中Vr是电源电压的有效值,θ是电流相对于电压的相位差。
3.平衡桥电路(如电阻测量)的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2×V×R1×R2)/(R1^2-R2^2),其中V是电桥电压,R1和R2是电桥桥臂的电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公式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如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线材截面积、线材类型(例如铜线、铝线等)等。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和选择。
总结起来,线材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电流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电流、电阻、电压降和线材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所需的线材长度。
根据不同的电路类型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一、人工成本(C1):人工成本(元/Km)=(D×K÷V÷T÷60÷F÷S)×(1+A)×1000D:操作员的日薪(元/人日)K:成品中该制程的条数,以LAN Cable为例,芯线制程为8,对绞为4,集合与外被为1; 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S:每人操作台数(台/人)A:间接人工成本(%)二、原料成本(C2):原料成本(元/Km)=U×B×(1+E)U:原料单价(元/Kg)B:原料用量(Kg/ Km)E:制程中原料消耗量(%)三、水电成本(C3):水电成本(元/Km)=P×T×R×G÷V÷T÷60÷FP:制程中机器的用电量(Kw);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R:用电汇率(元/Kw hr)G:用电比率(%);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四、设备仪器折旧成本(C4):设备仪器折旧成本(元/Km)=H÷(Y×12×25)÷(V×24×60×F)H:设备仪器取得金额(元)Y:设备仪器折旧年数(年);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备注:检验仪器之V与F参照外被押出机五、包装成本(C5):包装成本(元/Km)=K÷L×1000K:包装材料单价(元/个)L:每个包装之线材单长(M/个)六﹐线材成本:线材成本(元/Km)=C1+C2+C3+C4+C5工程一般报偿C=直接材料成本C1+加工成本C2C1=原材料用量M×原材料单价P1; C2=机时H1×加工单价P2+人时H2×加工单价P3 H1(h/km)=(1/r/60)×1000×N H1=h10+h11+……+h18+h19(r为线速m/min ; N为电线次数)H2(h/km)=机时H/单个人所开机台数量N H2=h21+h22+…..+h29+h20则依工序不同而有所不同:束绞人时h21=束绞机时h11/ 7; 绝缘人时h22=绝缘机时h12/ 1;对绞人时h23=对绞机时h13/ 7; 缭绕人时h24=缭绕机时h14/ 10;中被人时h25=中被机时h15/ 1; 返捻人时h26=返捻机时h16/ 6;立式包带人时h27=立式包带机时h17/ 5; 集合人时h28=集合机时h18/ 2;编织人时h29=编织机时h19/ 6; 外被人时h20=外被机时h10/ 1.材料用量计算公式一1.导体: A单股材料用量(kg/km)=N×(πd2/4)×σ×λ2 (d:铜线径(mm) σ:铜比重8.9 λ2:集合捻入率 1.004)B绞线材料用量(kg/km)=N×(πd2/4)×σ×N×C×λ1×λ2 (d:单股铜线径(mm) σ:铜比重8.9 N:铜绞线股数C:电缆芯数;λ1:铜绞线捻入率 1.015 λ2:集合捻入率 1.004);N是芯线数2.绝缘 A.单股材料用量(kg/km)=N×(πd2/4)×σ×C×λ2 (d:铜线径(mm) σ:绝缘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C:电缆芯数λ2:集合捻入率 1.01 )B绞线材料用量(kg/km)=N×((D2-d2)/4+0.3048×d2/4)×π×σ×C×λ2 (d:绞线径(mm) D:绝缘外径(mm) σ:绝缘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C:电缆芯数λ2:集合捻入率 1.01 )3.包带材料用量(kg/km)=D×π×σ/(W×(1±n)) (D:绝缘外径(mm) σ:带类单位重量(kg/km) W:带宽(mm) n:重叠或分开率(%),重叠:-,分开:+)4.被覆材料用量(kg/km)=((D2-d2)/4+d2/4×0.2)×π×σ(d:被覆前外径(mm) D:被覆後外径(mm) σ:被覆比重PVC=1.41,SR-PVC=1.45,LDPE=0.925)5.编织材料用量(kg/km)=(πd2/4)×N×C×σ×λ(λ2=π2×(D+5d)2/(25.4×C/2/P)2+1 d:编织单股铜线径(mm) ;N:每锭铜线条数C:锭数σ:镀锡铜比重8.8 P:每锭交叉花数;D:编织前线径(mm) )材料用量计算公式二1.单导体A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4)×σ×C×λ2×λ3(捻入率(%)=√((πD’/P)2+1) ;d:单股铜线径(mm) ; σ:铜比重=8.9 ;C:电缆芯数;λ2:对绞捻入率(%);λ3:集合捻入率(%);D’:层心径(mm);P:对绞平均绞距或集合绞距(mm)2.绞铜线:材料用量(kg/km)=(πd2/4)×σ×N×C×λ1×λ2×λ3(N:铜绞线股数;λ1:铜绞线捻入率(%) )1.绝缘: 单股材料用量(kg/km)=(π(D2-d2)/4)×σ×C×λ2×λ32.. 绞线材料用量(kg/km)=((D2-d2)/4+0.3048×d2/4)×π×σ×C×λ2×λ3(d:绞线径(mm);D:绝缘外径(mm) )3. 包带(绕包) 材料用量(kg/km)=W×T×σ(W:带宽(mm);T:带厚(mm);σ:带类比重)4. 包带( 卷包) 材料用量(kg/km)=(D+T)×π×T×σ×(N/(N±1)) (D:集合外径(mm);N:重叠或分开率之倒数,重叠:-,分开:+)5. 被覆材料用量(kg/km)=(D2-d2+d2×K)/4×π×σ(d:被覆前芯线外径(mm);D:被覆後完成外径(mm);K:管型押出K=0,半管型押出K=0.15~0.2,充实押出K=0.2~0.36.. 编织材料用量(kg/km)=(πd2/4)×N×C×σ×λ(λ2=π2×(D+5d)2/(25.4×C/2/P)2+1;P=(tan(A)×C×25.4)/(2×π×D) ; A=cos-1((C×N×d)/(2×π×D×F));F=1-√(1-K) ; d:编织单股铜线径(mm) ;N:每锭铜线条数(6~9条);C:锭数(16锭或24锭) ; σ:镀锡铜比重8.8;P:每寸交叉花数;D:编织前线径(mm);A:编织角度(°);F:单向编织率(%);K:编织遮蔽率(%)制程一般损耗率% 一﹐束绞0.20%﹔二﹐绝缘0.50%﹔三﹐集合0.20%﹔四﹐立式包带0.10%﹔五﹐编织0.10%﹔六﹐外被2.20%﹔七﹐剪线1.80%一般材料比重﹕Cu-8.89;AL/MY-3.69*10-5;PVC-1.45;充麻-0.47(1.775g/m);棉线-0.75(0.288g/m);PP膜-0.74﹔损耗率计算方式﹕a. A1+A3-A2 =W1 (kg) A1为期初在制品A2为期末在制品A3为当月领料量b.(W1-W2)÷W1×100%=Y(%) W1为理论入库数W2为实际入库数Y为损耗率c.(B1+B2)÷Z×100%=Y(%) B1为现场废品B2为仓库废品Z为原物料数量。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
1.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线材生产的材料成本,包括金属原材料的成本。
原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成本=材料单价×材料用量
其中,材料单价指的是单位材料的价格,材料用量指的是生产一定数量线材所需的材料数量。
2.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用于生产线材的人工劳动力成本。
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人工成本=人工单价×生产人工时间
其中,人工单价指的是单位时间的人工费用,生产人工时间指的是生产一定数量线材所需的工人工作时间。
3.设备成本
设备成本是指用于生产线材的设备折旧、维护和运营成本。
设备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设备成本=折旧费用+维护费用+运营费用
其中,折旧费用指设备价值按一定年限和折旧率计算的费用,维护费用指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运营费用是指设备能源消耗费用等。
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成本项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影响生产成本
的因素,例如管理费用、运输费用等。
总的线材生产成本可以按照如下公
式计算:
总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其他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线材成本计算公式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实际的成本
计算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价格波动、采购渠道的选择等。
因此,在计算线材成本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不断进行修正
和优化。
线材成本计算方法
线材成本计算方法线材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就是根据线材制造时所采用的导体(铜线)、绝缘(PVC、PE、PU或橡胶)、屏蔽(隔离)(泡沫麦拉、铝箔麦拉、铜丝缠绕或编织)及外被(PVC、PU或橡胶)及填充物(绵线、纤维、尼龙)等之每千英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用量重量,单位是千克,再分别乘以各材料用料相对应的当时市场行情价格(人民币元、新台币元或港币元)之总和,单位是人民币元、新台币元或港币元每千英尺。
1.导体材料用量计算:0.7854*D2*N*8.89*0.305*1.02 (其中,D是导体直径,N 为线芯(铜丝)根数量),(铜重换算:G=d的平方*(∏/4)*n*p.cu*K1 G=1KM铜重∏/4=0.7854 d=单支外径p.cu为铜的比重8.89 N=导体条数 K1=绞合间隙比率常数1.02)2.绝缘材料用量计算:(D2 -d2 )*0.7854*0.305*1.49*N*k1*k2 (其中,D是芯线直径,d是线芯铜丝导体(绞合)外径,N是芯线根数,常数k1=1.02,常数k2=1.03~1.06),(胶料换算:G=(d1的平方d2的平方)*(∏/4)*n*p.pvc*K2 G=1KM胶料重 d1=外径 d2=导体外径p.pvc=PVC比重按通用1.5计算K2=常数1.02)3.外被材料用量计算:[D2–(d+ t1*2+t2*2+ t3*2)2 ]*0.7854*0.305*1.49*k (其中,D是外被直径OD,d是芯线绞合外径,t1是泡沫麦拉厚度,t2是铝箔麦拉厚度,t3是缠绕铜丝直径或编织屏蔽层厚度,绞合不平系数k=1.02~1.06)4.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方法是:√N*1.144*d (其中N 为线芯铜丝导体根数量或芯线条数量,d是每根线芯铜丝导体的直径或每条芯线的直径)5.上述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也可使用如下方法:k*d (其中,k是成缆外经系数,d为单根线芯铜丝导线或单条芯线的直径)1~10根(条)的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经之成缆系数是:1根(条):1,2根(条):2,3根(条):2.154,4根(条):2.414,5根(条):2.7,6根(条):3,7根(条):3,8根(条):3.3,9根(条):3.6,10根(条):4,10根(条)以上之成缆外经系数请查证。
线材计算方法
线材的计算方法以1007#24为例,1007#24 11/0.1601.40±0.10 2000FT 610M 29.30铜线为11/0.160,外径是1.40mm2 ,(PVC价按10.00元/KG,铜价按70.00元/KG)公式为: r2×系数× 铜线数量×铜线比重×损耗×铜线单价÷1000米,即为铜线每米的成本r2 =铜线的大小相乘(0.160×0.160)铜价的计算方法为:0.160×0.160×0.7854×11×8.9×1.03×70÷1000= 0.141921705元/米胶料的计算公式为:(R2-r2×铜线数量)×系数×胶料比重×胶料单价÷1000米即为胶料每米的成本计算值为:(1.40×1.40-0.160×0.160×26)×0.7854×1.5×10÷1000= 0.0197732成本=铜价+PVC价1007#24成本为:0.141921705+0.0197732 = 0.161694935元/米其中,0.7854是系数,不变8.9是铜的比重,不变1.5是PVC的比重,不变,一般来说,胶料的比重在1.45-1.5之间1.03是损耗,不变例如,计算1007#22号成本1007#22 17/0.160 1.60±0.102000ft 610 16.70铜线成本计算:0.16*0.16*0.7854*8.9*1.03*17*70/1000=0.219333543胶料成本计算:(1.6*1.6-0.16*0.16*17)*0.7854*1.5*10/1000=0.02503231007#22成本=铜成本+胶成本=0.219333543+0.0250323=0.244365812元/M。
线材的计算
一、线材的计算超五类网络线电话线KBG管桥架吊杆八角盒电源线车位引导车位数×7m车位数×3m车位数*2.5m(前置式)车位数×7m管材总长数÷1.5m车位数车位数×2m视频寻车车位数×20m车位数×3m车位数*3m车位数×4.5m管材总长数÷2m车位数车位数×3m备注说明:(电话线只有分体式才有,如果采用一体式超声波/一体式视频车位检测终端,以下算法要扣除电话线数量。
)车位引导中线材的算法:视频寻车中线材的算法:1、超五类网络线:车位数*7m,走桥架1、超五类网络线:车位数*20m,走桥架2、电话线:车位数*3m,走KBG管(分体式)2、电话线:车位数*3m,走KBG管(分体式)3、吊杆:总管线(桥架:车位数*7m+电话线:车位数*3m)/1.5m3、吊杆:总管线(桥架:车位数*4.5m+电话线:车位数*3m)/2m备注:(车位数500,预估多100;车位数1000,预估多300;车位数1500,多预估500.)4、电源线:车位数*2.5m,走KBG管4、电源线:车位数*3m,走KBG管5、桥架:车位数*7m,5、桥架:车位数*4.5m,注意:1、如果车场全部采用KBG管布线,那此时的八角盒数量为:车位数*22、电源线走强电,单独布KBG管,不与其它线共用桥架。
3、管材总线=KBG管+桥架视频收费一个出入口线材估算:1、地感线圈采用专用地感线圈AF200X0.75红铁氟龙:300米;走PVC 2.5管2、免取卡收费控制器到抓拍像机为视频线型号为75-5:40米;走PVC 2.5管3、免取卡收费控制器到补拍像机为12V电源线型号为3*1.0mm:30米;走PVC 2.5管4、免取卡收费控制器到道闸,补光灯及收费提示屏的蓝色线为220V电源线型号为3*1.0mm:30米;走PVC 2.5管5、PVC 2.5管总长140米(视频收费内部网络线与视频线共用一根PVC管,地感线圈用两根PVC管,12V电源线用一根PVC管,220V电源线用一根PVC管)6、交换机到交换机,免取卡收费控制器及操作PC的连线为青色线;采用超五类网络线8*0.5mm:0米(视具体图纸定)二、线材规格:1、超五类网络线————走桥架,超五类网络线8*0.5mm2、电话线——————走KBG管,RVV4*0.5mm3、电源线——————走KBG管,RVV3*1.5mm4、桥架——————车位引导装超声波的用50*50mm,车位引导前置式的用50*75mm;装视频的检测终端是50*75mm或者50*150mm5、吊杆——————直径(10mm或者8mm)6、KBG管——————直径20mm。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系数 K2=芯线绞入系数 C=绝缘芯线根数
0.12*0.12*64*0.7854*8.89*1.15*20=148KGS
备注:因半成品直径大小有异,计算有所偏差,特殊产品可采用称重方式
三、缠绕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02(缠绕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10/0.12BC*1.0PVC+28/0.12BC
2*编织铜直径2*编织铜支数*1.15(编织捻入率)*0.7854*1.45
(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21/0.18TS
20000M用量
0.18*0.18*21*0.7854*8.89*20=95.014KGS
二、编织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15(编织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64/0.12TC#编织 20000M编织铜用量
20000M
(2.8*2.8-0.18*0.18*34)*0.7854*1.45*20=153.48KGS
二、多芯线外被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直径2-芯线直径2*芯线支数)*0.7854*1.45(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16/0.2BC*2.1PVC*3C*5.5
20000M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线材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涵盖了线材的尺寸、电气性能、负载能力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线材设计中常用的若干计算公式。
1.线的截面积计算公式:线的截面积表示线材在横截面上的面积大小,常用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线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为:截面积(mm²) = π * (线径(mm) / 2)²。
2.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线的电阻是指单位长度线材的电阻值,常用单位为欧姆/米(Ω/m)。
线的电阻计算公式为:电阻(Ω/m) = (电阻率(Ω*mm²/m) * 线长(m)) /截面积(mm²)。
3.线的电压降计算公式:线材在传输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即损耗的电压。
线的电压降计算公式为:电压降(V)=电流(A)*电阻(Ω/m)*线长(m)。
4.线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线材在传输电流时,会有一定的功率损耗,即损耗的电能。
线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为:功率损耗(W)=电流(A)²*电阻(Ω/m)*线长(m)。
5.线的电弧电压计算公式:线材传输电流时产生的电弧电压通常很小,可以忽略。
电弧电压计算公式为:电弧电压(V)=电弧电阻(Ω)*电流(A)。
6.线材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线材在短路情况下会承受较大的电流,需要考虑线材的短路能力。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为:短路电流(A)=电源电压(V)/总电阻值(Ω)。
7.线的受力计算公式:线材在安装过程中或受到外力时,需要考虑线的受力情况。
受力计算公式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公式。
8.线的负载能力计算公式:线材的负载能力表示线材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超过该电流会导致线材过热甚至损坏。
负载能力的计算公式为:负载电流(A)=(线材最高允许温度-环境温度)/线材的温升系数(A/°C)。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线材设计中,除了上述基本计算公式,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安全系数等,以保证线材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
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线材重量(g)= (π/4) * 密度(g/cm³) * 线材直径²(cm²) *线材长度(cm)其中密度(g/cm³)是指线材材料的密度;线材直径(cm)是指线材的直径,相当于圆的直径,即线材的截面积;线材长度(cm)是指线材的长度。
详细解释:1.π/4:这是圆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圆的面积公式是π*r²,而周长公式是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由于线材的直径既可以用于计算线材的截面积,也可以用于计算线材的周长,所以需要将线材直径的平方除以4,得到线材截面积的一半。
2. 密度(g/cm³):密度是指线材材料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通常以克(g)为单位,而线材的截面积是平方厘米(cm²)为单位,所以需要将密度单位转换成克每立方厘米(g/cm³)。
3. 线材直径²(cm²):线材的直径是线材直径的平方,即线材截面积。
线材截面积与线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线材直径的平方越大,线材的重量越大。
4. 线材长度(cm):线材的长度是指线材的实际长度,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线材的长度与线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线材长度越长,线材的重量越大。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线材的重量。
线材的成本可以通过将线材的重量乘以单位质量的价格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所使用的线材材料的具体性质和供应商的报价进行修正。
此外,公式中的密度、直径和长度等参数都需要以正确的数值进行计算,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
线材规格及计算方式
线材规格及计算方式概述线材是指用于电气传输和电缆制造的金属线或合金丝。
线材规格是指线材的型号、材质、截面积等技术参数。
正确选择线材规格非常重要,因为不同规格的线材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和电阻。
常见的线材规格参数1.型号:线材的型号用来标识线材的类型和性能等级,如RV、BV、BVR等。
2.直径或截面积:线材的直径或截面积用来标识线材的导电能力,一般以毫米或平方毫米为单位。
3.材质:线材的材质指的是制造线材的金属材料,如铜线、铝线等,材质不同导电能力也不同。
4.绝缘层厚度:线材的绝缘层用来保护电流不泄露,绝缘层厚度越大,线材的绝缘能力越好。
线材规格的计算方式1.计算线材截面积:线材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截面积=π*(直径/2)^2其中π为圆周率(取3.14),直径为线材的直径。
根据线材的截面积可以确定线材的导电能力,通常直径或截面积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根据导电需要计算线材规格:a.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线材的截面积:线材截面积=(电流*电阻)/电压b.根据线材截面积计算电流:电流=线材截面积*电压/电阻c.根据线材截面积计算电阻:电阻=电压/(电流*线材截面积)在选择线材规格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流、电压和线路长度来计算线材的截面积。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符合需要的线材规格。
3.考虑线材的工作温度:在选择线材规格时,还需要考虑线材的工作温度。
一般来说,线材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其耐热温度,否则线材可能会受到损坏。
4.考虑线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选择线材规格时,还需要考虑线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线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定,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结线材规格的选择涉及到导电能力、电阻、绝缘以及安全等因素。
合理选择线材规格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选择线材规格时,应根据具体的电流、电压、线路长度以及工作温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定。
正确选择线材规格有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电力、通信、数据传输等各种信号线路的布置,为各种设备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通道。
在综合布线中,线材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线材计算公式。
1.电力线材计算:
在综合布线中,电力线材通常用来传输电流,供应各种设备的电源。
为了确定所需线材的截面积,需先计算所需电流的大小。
电流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I = P / (V * cosφ)
其中,I代表电流大小,P代表设备的功率,V代表电源的电压,cosφ代表功率因素。
了解了所需电流的大小后,可以根据以下的公式计算线材的截面积:S=(k*I)/(ρ*ΔT)
其中,S代表线材的截面积,k代表线材的导电能力系数,I代表电流大小,ρ代表线材的电阻率,ΔT代表允许的线材温升。
2.通信线材计算:
通信线材的计算公式为:
L=(C*T)/(S*D)
其中,L代表线材的长度,C代表信号传输速度,T代表允许的信号传输时延,S代表线材的传输速度,D代表传输距离。
3.数据线材计算:
数据线材用于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USB线、HDMI线等。
在计算数据线材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速度和设备的距离。
数据线材的计算公式为:
L=(B*T)/(S*D)
其中,L代表线材的长度,B代表数据传输带宽,T代表允许的数据
传输时延,S代表线材的传输速度,D代表传输距离。
以上是综合布线中常见的线材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计算所需
线材的截面积、长度等,以确保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应
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安全系数、环境条件等,以获得更准
确的结果。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线材计算公式
线材计算公式一、电子线计算:(1+2)*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75元/M)=线的铜丝单价2.(OD2-铜丝直径2*铜丝根数)*0.7854*1.5/1000*胶料单价(9元/公斤)=线的胶料单价二、2芯扁形电源线2*0.75MM2计算:{(1+2)*2芯数+3}*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2.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3.63/1000*铜包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3.(17-铜丝根数*2(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胶料单价扁形电源线外被为:17三、3芯圆形电源线3*0.75MM2计算:{(1+2)*3芯数+3}*利润*损耗(材质对半)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全铜)2.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3.63/1000*铜包铝单价=丝的铜丝单价(铜包铝)3.(线的实际OD2-铜丝根数*3(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四、屏蔽线1C计算:(1+2+3)*利润*损耗1.芯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芯线铜丝单价2.地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地线铜丝单价3.{外被2-(芯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地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胶料单价如2芯或多芯=芯线铜丝单价*几芯五、 2芯黑体线计算:(1+2)*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2芯*铜丝直径2*0.7854*9/1000*铜丝单价2(线的实际OD2-铜丝根数*2(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比重:铜包钢:8.1 全铜:8.9 铜包铝:3.63全铜和铜包铝现在市场价为73元铜包钢:0.10裸=25.5 0.14裸=25元 0.15镀=27.5元 0.12裸=25 0.12镀=28排线外被按单P外被为1.25换算除透明胶料为:13元其它胶料单价现在市场价为9元厂商利润:全铜:1.25 铜包铝:1.36+1.03 铜包钢:1.36+1.03 此为润业计算方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一: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二: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六方体体积的计算
公式①s20.866×H/m/k 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各种钢管(材)重量换算公式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其中:π = 3.14 L=钢管长度钢铁比重取7.8 所以,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钢的密度为:7.85g/cm3 (注意:单位换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
(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
(kg/m)
W= 0.006798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钢
(kg/m)
W= 0.0065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边角钢
(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边角钢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
B= 长边宽
b= 短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
常用数据
1 米(m)=3.281 英尺
1 英寸=25.4 毫米
1 磅=0.4536 公斤
1 盎司=28.3 克
1 公斤力=9.81 牛顿
1 磅力=4.45 牛顿
1 兆帕=145.161 磅/ 英寸
钢的比重(密度):7.8g/cm
不锈钢比重(密度):7.78g/cm
铝的比重(密度): 2.7g/cm
锌比重(密度):7.05g/cm
几种金属型材理论重量简易计算公式:
1、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2、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3、圆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螺纹钢和圆钢相同)
4、方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
5、六角钢:每m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
6、八角钢:每m重量=0.0065×直径×直径
7、等边角钢:每m重量=边宽×边厚×0.015
8、扁钢:每m重量=0.00785×厚度×宽度
9、无缝钢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10、电焊钢:每m重量=无缝钢管
11、钢板:每㎡重量=7.85×厚度
12、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13、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14、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5、有色金属密度:紫铜板8.9 黄铜板8.5 锌板7.2 铅板11.37
16、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密度×厚度
17、方管: 每米重量=(边长+边长)×2×厚×0.00785
18、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19、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20、槽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