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之完璧归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
(之完璧归赵)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文中的三个故事。
3、理解课文脉络,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的叙事方式。
4、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文中的三个故事。
2理解课文脉络,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的叙事方式。
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具:PPT
教学方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1、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
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1、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天下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而战国七雄则为七个君王(一说是七个国家):韩昭侯、赵武灵王、魏惠王、齐威王、楚悼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3、《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二、字词概览
掌握“赵、璧、召、诺……”等9个生字
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掌握“召集、理屈、允诺……”等词语意思
三、课文精析
快速浏览课文(1~10)自然段,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大意
如果让你找一个词来形容和氏璧,你会用什么?
秦王为什么会写信给赵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赵王接到信后为什么会非常着急?大臣们有办法应对吗?
蔺相如是怎样回答赵王的难题的?他与大臣们有什么不同?
秦王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吗?面对秦王的表现,蔺相如采取了什么措施?
蔺相如为什么要让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迎接和氏璧?
文章的第一部分,体现了蔺相如哪些优秀的品质?
四、布置作业
从这个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文章的后两个故事是什么?你怎么评价蔺相如与廉颇?
五、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
秦王:十五城换和氏璧
赵王、群臣:非常着急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