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和 优秀教案
孟子教案8篇
孟子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教案8篇有针对性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孟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孟子人和教案
孟子“人和”思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理解“人和”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孟子“人和”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孟子“人和”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人和”思想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人和”思想的内涵。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选取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主要思想,引发学生对“人和”思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孟子“人和”思想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3. 案例分析:选取古代和现代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和”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人和”思想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和”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人和”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其对“人和”思想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
4.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变化,检验其对“人和”思想的内化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孟子“人和”思想的形成背景“人和”思想在孟子著作中的体现“人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 教学资源:孟子原著文本《孟子》关于孟子及其思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网络资源,如相关视频讲座、文章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孟子及其生平,导入“人和”思想的概念。
《孟子》教学教案
《孟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观点和思想。
(2)能够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孟子》的核心思想。
(2)学会对比分析,将《孟子》与其他儒家经典进行对照,了解其独特之处。
(3)运用孟子思想,提升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
(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孟子》简介及孟子其人(1)介绍《孟子》的成书背景、作者及传世地位。
(2)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
2. 第二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一——性善论(1)分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探讨性善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3. 第三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二——仁政(1)阐述仁政的含义、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2)分析仁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4. 第四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三——义利观(1)理解义利观的基本内涵,区分义与利的关系。
(2)探讨义利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第五课时:《孟子》经典论证与修辞手法(1)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2)欣赏《孟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孟子》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2)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孟子思想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
(2)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入理解孟子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孟子人和优秀教案
孟子“人和”思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特别是“人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孟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人和”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孟子“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 如何引导学生将“人和”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和”思想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人和”思想的运用。
五、教学内容1. 孟子简介:介绍孟子的生平背景,了解其思想形成的历程。
2. “人和”思想内涵:讲解“人和”思想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3. “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分析“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如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等。
4.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人和”思想的运用,如家庭、学校、企业等。
5. 实践与感悟:引导学生将“人和”思想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孟子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孟子思想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孟子的“人和”思想,包括其内涵和外延。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和”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看到“人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效果。
5. 总结:对“人和”思想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孟子“人和”思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将“人和”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对“人和”思想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篇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主题可以是“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孟子》优秀教案设计
《孟子》优秀教案设计《孟子》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的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顺畅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尽量能琅琅上口。
2.、看课文注释,试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孟子二章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7篇)
孟子二章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7篇)孟子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积累古汉语知识。
⑴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⑴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诵读中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忧患”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3、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孟子文章雄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⑴了解孟子和《孟子》;⑴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预习检查题及学习要点板书)3、课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读书习惯是什么吗?(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是我们这些做学生的能用这种习惯来学文言文吗?(生:不能)对,陶渊明他是大文学家,文学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举,所以他读书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华就行了。
而我们就不行了,我们是学生,既需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又必须参加文化考试,所以积累汉语基础知识,特别是古汉语基础知识,更是必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学好《〈孟子〉二章》,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学生分小组口头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了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2、听课文朗读磁带,了解句读,并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课件)米粟(sù)亲戚畔之(pàn)域(yù)舜(shùn)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百里奚(xī)孙叔敖(áo)法家拂士(bì)3、抽生读文,教师做朗读点拨,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孔孟等伟人教育世人的话语流传已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一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借助注释、学生的阅读积累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六个人物的故事。
(关键词:发、举、士、市)(二)师:这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六个历史人物)生:出身卑微,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隶……;后来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师: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况且像管夷吾,并非生来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来就做奴隶的啊。
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筑墙工——辛苦的体力劳动;鱼盐贩子——辛苦奔波,社会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边缘;隐士——生活清贫;奴隶——失去尊严,自由掌握在主人手里。
(学生与教师应和着分析)生:他们生活艰苦,经历了磨难。
师:是的,他们都经历了一番磨难,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而最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吗?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师: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
(板书:人才在忧患中造就)二、理解分析第二段(一)教师提问关键字意思,提示“使动用法”,请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
难点教师给予帮助。
(关键字:故、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二)师: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要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途经是——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师:是啊,必须让他在各个方面都经受一番磨难,由此磨炼出杰出的品格和才华。
这样,才能担当起上天赋予的重任啊!(板书: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心忍性曾益不能)(三) 师:这一段所说的中心意思可以怎么来概括?生: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磨炼才能成才。
初中语文孟子教案
初中语文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其人及其主要思想,理解孟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观点。
2.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孟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性善论、义利观等。
3.选文:《孟子》片段《告子下》三、教学重点1.理解孟子的主要思想,特别是“人性善恶”的观点。
2.通过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1.孟子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孟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孟子生平、思想和选文内容。
2.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孟子思想。
六、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孟子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告子下》,理解文本内容。
3.讲解:讲解孟子思想,特别是“人性善恶”的观点。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孟子思想。
5.总结:总结孟子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课后作业1.翻译《告子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写一篇关于孟子思想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孟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理解孟子的主要思想,特别是“人性善恶”的观点。
同时,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8课《孟子》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8课《孟子》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理解《孟子》中的主要思想及哲理。
1.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2.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孟子的思想光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孟子》中的主要思想及哲理。
1.3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孟子》中深奥哲理的理解。
2.2对课文中复杂句式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学生分享对孟子的了解及对《孟子》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2学生查找并记录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
4.精讲点拨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4.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实践运用5.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2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6.2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3.在精讲点拨环节,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有了深入的理解。
4.实践运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要求。
2.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孟子》的文学背景、孟子其人、课文内容等多个方面。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九年级孟子教案范文
九年级孟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2)能够把握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仁爱、性善、义利等;(3)能够分析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孟子文章;(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孟子与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运用孟子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之心;(2)树立坚定的信念,追求真理;(3)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
二、教学重点:1. 孟子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2. 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3. 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孟子思想的理解与运用;2. 孟子论辩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的生平、主要思想观点及论辩技巧;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孟子文章,体会孟子思想;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孟子与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4. 案例分析法: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生平及其时代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孟子文章,理解孟子主要思想观点;3. 讲解:讲解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孟子与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5. 案例分析: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孟子思想的重要性;7.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孟子生平、主要思想观点和论辩技巧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同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孟子原文文本;2. 相关研究孟子的学术论文和书籍;3. 孟子论辩的案例视频资料;4.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案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2.5 《人和》教案
人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学习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以讲授第二课写作课为主)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将文言知识部分解决掉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和这篇文章,从先秦诸子的智慧中学习写作系列之“人和”。
先秦诸子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光芒,对后世的生活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沿袭着先人的足迹,来探寻他们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当今生活的价值。
二、新授首先来看孟子是如何来写议论文的?(一)第一则: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看到孟子中心论点的提出,你有何启发?明确“写作文时,论点要有辩证性。
”(一)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
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介绍《孟子》的地位和影响解释为什么选择《人和》这篇文章进行选读1.2 课程目标理解《人和》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提高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培养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理解1.3 教学方法讲解和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第二章:《人和》文章背景2.1 孟子简介介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强调孟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2.2 《人和》文章内容概述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影响第三章:《人和》文章详细讲解3.1 第一段讲解解释“人和”一词的含义讲解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和论点3.2 第二段讲解讲解第二段中孟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3.3 第三段讲解讲解第三段中孟子的政治思想解释“王道”和“霸道”的区别第四章:《人和》文章主题讨论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论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鼓励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意见第五章:写作练习5.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人和》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5.2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和技巧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第六章:儒家思想与《人和》6.1 儒家思想简介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强调仁、义、礼、智、信等要素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6.2 儒家思想在《人和》中的体现分析《人和》中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孟子对仁政、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的看法第七章:《人和》与现代社会7.1 《人和》文章中的普遍价值探讨《人和》文章中的普遍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强调孟子的人本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7.2 《人和》文章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分析《人和》文章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第八章:《人和》文章的解读与反思8.1 学生解读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和》文章的解读和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文章的不同看法8.2 教师反思与指导对学生的解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第九章:《人和》相关文献拓展9.1 相关文献介绍介绍与《人和》相关的其他文献和著作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9.2 文献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讨论和分析强调跨文本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收获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成长强调《人和》文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0.2 课程展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思考提出展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第十一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1.1 案例选取选取与《人和》文章相关的实际案例强调案例的代表性和启示性11.2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十二章: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12.1 当代社会问题分析分析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强调儒家思想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12.2 儒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儒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将儒家思想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中第十三章:儒家思想的挑战与回应13.1 儒家思想的挑战介绍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质疑强调儒家思想的适应性和包容性13.2 儒家思想的回应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回应当代社会的挑战鼓励学生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回应和解决方案第十四章:课程评价与反馈14.1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强调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性14.2 教师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强调鼓励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课程延伸与资源15.1 延伸阅读推荐推荐与《人和》和儒家思想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15.2 教学资源分享分享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工具强调资源共享和合作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孟子》选读《人和》展开,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下:重点:1. 《孟子》的地位和影响2. 《人和》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3. 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4. 儒家思想在《人和》中的体现5. 《人和》文章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难点:1. 孟子生平和思想的深入理解2. 《人和》文章中儒家思想的细节解读3.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挑战和回应4. 《人和》文章的解读与反思5. 儒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孟子三章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孟子三章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孟子·告子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为不善,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导致。
2. 仁义:孟子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认为仁义是人性的内在要求。
3. 志士仁人:孟子提出志士仁人的概念,认为志士仁人是社会的楷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孟子·告子下》全文。
2. 能够掌握本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性善论、仁义、志士仁人等。
3. 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性善论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重要概念和观点的记忆和理解。
3. 文中古文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用于展示文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教材:《孟子·告子下》全文及相关注释。
3. 笔记本:用于学生做笔记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孟子的事迹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孟子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孟子·告子下》全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然后对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进行详细解析。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孟子的观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练习:给出一些与性善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孟子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孟子·告子下》2. 板书内容:性善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为不善,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导致。
仁义:孟子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认为仁义是人性的内在要求。
志士仁人:孟子提出志士仁人的概念,认为志士仁人是社会的楷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的短文。
2. 作业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主要看学生对性善论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性善论的观点,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观察和了解。
孟子人和 优秀教案
人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讲授第2、3则。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等,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
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
活动设计一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孟子·人和》篇,使学生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孟子“人和”思想分析当代社会问题,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孟子其人及其思想概述2. 《人和》篇原文及重点词汇解释3. “人和”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人和》篇中的体现4. “人和”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5. 实践环节:运用“人和”思想分析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及其思想、原文释义、分析“人和”思想内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运用“人和”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发学生对《人和》篇的兴趣。
2. 原文阅读:让学生朗读《人和》篇,感受孟子的语言风格。
3. 释义讲解:对原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思想分析:详细阐述“人和”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人和》篇中的体现。
5. 现代意义:探讨“人和”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实践环节的积极性,评价其对“人和”思想的认同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运用“人和”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人和”思想的论述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孟子》原著或相关选读教材。
2. 参考资料:关于孟子及其思想的学术论文、书籍。
3. 投影仪、白板:用于展示PPT和板书。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网络: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孟子及其思想,阅读《人和》篇原文。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中《人和》篇的基本内容;(2)能够分析并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3)能够运用孟子的人和思想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和谐人际关系;(3)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孟子《人和》篇;2. 重点实词:仁、义、礼、智、信等;3. 难点句子:孟子关于仁政的阐述;4. 孟子的人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和《人和》篇的内容;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疏通文意;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实词和难点句子,分析孟子的仁政思想;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孟子的人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孟子的人和思想如何指导实践;6.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对孟子人和思想的感悟,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孟子》原著;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孟子的学术论文和书籍;3. 网络资源:关于孟子和《人和》篇的在线文章和视频;4. 案例素材:现实生活中有关仁政和实践孟子思想的案例。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人和》的深入学习;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人和》篇的文本内容,重点解析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和谐社会理念;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历史和现代的实例,让学生具体分析孟子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孟子的仁政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5. 总结提升: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孟子思想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人和》篇名句;(2)能够分析并概括孟子的仁政思想;(3)能够解读并应用孟子的道德伦理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人和》篇章;(3)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2)树立仁政思想,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人和》篇名句的理解与背诵;2. 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与概括;3. 孟子道德伦理观念的解读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孟子仁政思想的深入理解;2. 孟子道德伦理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激发学生对孟子思想的兴趣和认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孟子》选读;2. 参考资料:孟子相关介绍、注释、解读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2)引发学生对《人和》篇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人和》篇章,理解文意;(2)引导学生关注篇名句,鼓励背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孟子的仁政思想;4. 课堂讲解(1)讲解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2)举例说明孟子道德伦理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2)分组讨论,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人和》篇名句;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和》篇名句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概括能力;3. 学生运用孟子道德伦理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孟子思想知识竞赛;2.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孟子思想;3. 开展孟子思想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践行孟子思想。
孟子人和 优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讲授第2、3则。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等,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
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
活动设计一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讲授第2、3则。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等,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
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
活动设计一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
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
3、学生再读课文。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内容,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
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③“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④“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⑤“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⑥“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⑦“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⑧“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二、正文学习
(一)第一则:
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
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
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层,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1)何为“得道”,何为“失道”?
明确: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
明确: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
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5、拓展思考:
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
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二)解读2、3、4、则
“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1、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
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2)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反——反省自己
(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
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4)孟子通过这则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君子应该时刻把仁礼当在心上,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礼,也就没有小人那样患得患失的忧虑了,担心的是自己修养方面是否合乎圣贤礼义。
(5)那么这则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地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2则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选文3、4则针对统治者。
2、第3则:反求诸己
思考:“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3、第4则:推己及人
(1)思考: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
明确:1)推恩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3)治礼义,“驱而之善”
(2)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必要的前提。
三、课文小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
“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今天,我们从学习中了解了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了立身处世的借鉴——“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使用这两种处世之道,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班,创造一个和乐美满的未来。
大家有没有信心?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2、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4、民齐者强。
——荀况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