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基础,对于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
因此,在本课时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问题情境的图片、动画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时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课时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相关实际问题的习题讲解PPT。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实物道具等。
3.材料:准备练习册或习题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讲解1.复习乘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讲解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三、示范演练1.通过PPT展示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思路。
2.请几名学生上台做题,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解题方法。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出来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讨论1.整合各组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快速、更准确。
六、练习1.发放练习册或习题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
七、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延伸1.邀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交回。
七、课堂反思老师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乘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理解问题,提炼出关键信息。
•如何利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包含相关练习题和解题思路。
•板书:主要是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相关例题。
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节课内容。
2.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讲解1.介绍列综合算式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步骤。
3.指导学生如何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建立相关方程式。
操练1.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一些列综合算式的问题。
2.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练习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
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掌握相关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学生认真学习并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祝大家学习进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6以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4、5题。
例6通过一排小旗按照“黄、红、红”的规律排列,解决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观察题中的小旗排列,揭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的思维水平、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得出第几面小旗是什么颜色,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运用中的价值。
从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思考,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能力找规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探索规律”部分的内容,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四)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讨论出解题策略。
(五)学习难点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仔细观察,接下来的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二)课堂设计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不看屏幕,只要你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相信不相信?怎么样?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老师?质疑揭题:老师为什么能快速地猜出小旗的颜色?你们想知道吗?其中的道理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当中,让我们共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吧!【设计意图:用“学生考老师”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初步感知事物的排列规律。
】2.探究新知(1)教学例6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
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①自主尝试“知道了什么?”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请你自己试一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PPT课件5 解决问题
(2)要给每把椅子铺一个垫子。已经铺好了20 个,还 要再铺多少个? 24-20=4(个) 口答:还要再铺4个。
(3) 4 名老师带领4 个学习小组参观5G 馆,每个学习 小组有6 名学生。他们每人要坐一把椅子,这些椅 子够坐吗? 4×6+4=28(人) 24<28 口答:这些椅子不够坐。
4 表内乘法(一)
2. 2~6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R版 2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和乘法的区别
1.6+4 和6×4 有什么不同?画图表示每个算式的 含义。
知识点 2 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
2.运动会开幕式,体操队员站成4 列,每列5 人。田 径队员排成两行,一行5 人,另一行7 人。
(1)体操队有( 20)人。列式为 4 × 5 20 (或5×4=20)
(2)田径队有( 12)人。列式为 5 + 7 12
提升点 根据条件和问题会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3.智慧公园5 G 馆内有一些椅子,正好可以摆满下边 这个长方形。
(1)5G 馆内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4×6=24(把)[或6×4=24(把)] 口答:5G馆内一共有24把椅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二年级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年级下第 5 课时解决问题》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第 5 课时的解决问题部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是培养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
比如,有关于物体数量的计算,像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 3 个,那小红有几个苹果?还有关于距离和时间的问题,比如小花从家走到学校需要15 分钟,她每天早上 7 点 30 分出发,那么她几点能到学校?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小朋友们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有时候题目中的一些词语可能会让小朋友们感到困惑,所以要多读几遍,把关键的信息找出来。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商店里有 12 个篮球,卖出了 5 个,又进了 8 个,现在商店里有多少个篮球?”这道题里,“卖出”和“进了”就是两个关键的词语,小朋友们要明白卖出是数量减少,进了是数量增加。
那怎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先画 12 个圆圈代表 12 个篮球,然后划掉 5 个表示卖出的,再加上 8 个新的圆圈,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出现在有多少个篮球了。
除了画图,还可以用列式计算的方法。
就像刚才那道题,我们先算出卖出 5 个后还剩下:12 5 = 7(个),然后再加上新进的 8 个:7 +8 = 15(个),所以现在商店里有 15 个篮球。
再来看一个例子:“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 20 个人,到第一站下去了8 个人,又上来了 5 个人,到第二站又下去了 6 个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这道题比前面的稍微复杂一点,但只要小朋友们按照步骤来,也不难解决。
第一步,先算出到第一站后车上的人数:20 8 + 5 = 17(人)。
第二步,再算出到第二站后车上的人数:17 6 = 11(人)。
通过这样逐步计算,就能得出最后的答案啦。
新人教版二下数学第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1)
买几个?
剩的1元不够 再买一个。
10÷3=3(个)……1(元)
答:最多能买3个。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2)用这些钱能买多少个4元一个的面包?
10÷4=2(个)……2(元)
剩下的2元不够 再买一个。
答:用这些钱能买2个4元一个的面包。
巩固运用
(教材P67 T1)
1.要做50个灯笼。
我每天最多可 以做8个。
答:他们至少要准备6个盒子。
(教材P65 做一做T1)
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27÷8= 3(次)……3(箱) 3+1=4(次) 答:至少要运4次才能运完。
(教材P65 做一做T2)
2.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6 有余数的除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复习导入
烘焙小组做了20块蛋黄酥,每个盒子里装4 块。他们需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20÷4=5(个) 答:他们需要准备5个盒子。
探究新知
烘焙小组做了22块蛋黄酥,要装到盒子里。每个 盒子最多装4块,他们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知道了什么? 每个盒子都装满, 没有空余。 “至少”是什 么意思?
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50÷8=6(天)……2(个) 6+1=7(天) 答:至少需要7天才能做完。
2.
我带了23元。
(教材P67 T2)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儿 童读物?25元呢?
23÷4=5(本)……3(元)
25÷4=6(本)……1(元)
我带了
25元。 答:23元最多可以买5 本儿童读物,25元 最多可以买6本儿童 读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84例5,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和P85“练习二十一”中第2、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交流分享的过程,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座位数够不够”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图示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比较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科书P84例5中的座位示意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识。
(1)课件出示习题。
(2)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1)9×5=45(元)。
(2)6×3-1=17(朵)或6×2+5=17(朵)或3×5+2=17(朵)。
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师:太棒了,同学们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2)题的解答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教学提示】第(2)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不同的列式方法。
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师: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可是租什么样的车合适呢?学校帮他们联系了一辆车,请你们帮他们参谋参谋,这辆车坐得下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84例5。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平常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出题干中和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可能会回答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问题是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所有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差=被减数-减数”等,来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求解。
教学目标1. 能识别并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能正确使用加减法求解问题。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并应用数量关系。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理解并应用加减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学练习本。
3. 加减法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意义。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独立解答。
4. 巩固练习:进行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基本的数量关系: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差=被减数-减数3. 实际问题转化的步骤4. 加减法计算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尝试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但对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正确应用加减法知识求解。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并应用数量关系。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理解并应用加减法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乘加乘减概念模糊、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乘减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总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5,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P70“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耍导入课题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玩耍。
第一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师:看来答案还有许多许多。
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确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
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玩耍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题,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 + 2 = 5)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课件
怎样解答?
方法二: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4×7=28(个) 28+5=33(个)
怎样解答?
方法三: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7×4=28(个) 28+5=3 怎样列算式?
2×8=16(个) 2×8=16(个)
16+16+1=33(个)
假设2:竖着看
6×5=30(个) 30+4=34(个)
口答:35个小朋友,34个鸡蛋,不够。
一本故事书60页,亮亮每天看9页,他一星期能看完吗? 9×7=63(页)
63>60,所以能看完。 口答:他一星期能看完。
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6辆小轿车,32人坐,还 差几个座位?
5×6=30(人) 32-30=2(个) 口答:还差2个座位。
5×5=25(盆) 25+2=27(盆) 27<30 够。
3.( )里最大能填几?(选题源于教材P85第7题)
( 7 )×4<29 ( 6 ) ×8<55
45>5×( )8 7×4( )<50 7 40 > ( ) 4×9 6× ( )<559
知识点
用多种策略解决“能不能”“够不够” 的问题
1.北顺小学二(1)班有男生18人,女生16人。一起
口答:买6个文具盒比买9支钢笔多花3元。
三(1)班有男生26人,女生19人,他们一起 去下面的礼堂听报告,能坐下吗?
座位:4×9+1=37(个) 学生:26+19=45(人)
37<45 答:不能坐下。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 虑客观情况,得到的计算结果要加以验证是 否符合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 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 分析方法, 知道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应用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 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 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 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 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投影仪.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45-40=5 5×4=20
2.35-28=7 14÷7=2
3.87-63=24 24÷6=4
列出一个式子时, 要把谁写在前面, 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巡视, 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好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 说说烈士的方法, 小括号
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屏幕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观察画面, 说一说画面上讲了什么事?让学生说, 从屏幕上获得的信
息.
(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 )
教师边讲解, 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包括已经考了的36个, 和没有烤的部分, 每次能烤9个, 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
所以这道题, 我们要先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 )
然后再把剩下的, 分成9份, 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每次烤9个, 烤几次?
(3)独立尝试解答例4.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
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没烤好的面包有多少个?)
54÷9=6(次)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道题用的是分步解答,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 第二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 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齐读两遍.
想一想, 用综合算式解答时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5)检验.
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独立尝试, 你也能向前面那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
先做好的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 及时捕捉差异资源.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先指名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 在解答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需要先算的, 可以加上小括号, 再进行计算.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 1 单元综合训练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
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 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我们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 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 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