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技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小学生通常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购物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在游戏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巧解”、“看不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以情境题材和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拓展性教学,给予更多的挑战和启发。
4. 体验式教学,直观感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物品的增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拼图等形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几何图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多样化教学,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概念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板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案中让概念易懂易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案中让概念易懂易学?。
一、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解释
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老师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例如,当老师为学生讲解“三角形”这个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带有三条腿的小桌子。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用类似“这样是错的,那样是对的”等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增强学生对于正确性的认识。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编写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时,老师们也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图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例如,在讲解关于平面图形对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或者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个概念。
三、运用故事情境让概念深入人心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老师们还可以运用故事情境的方式来让数学概念更深入学生心中。
例如,当讲解充分利用分数的,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描述出一位骑车速度比较慢的车手如何在比赛中利用分数占领先的优势等等。
四、设计互动性学习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师们应该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互动性的学习环节。
例如,老师可以安排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设计口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计算知识,这些互动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任何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
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根据概念的不同可采取相应的方法。
(一)从实际引入概念。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
低年级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到了中高年级,虽然随着知识面不断扩大,概念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凭着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它的讲授方法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坚持直观的原则。
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的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
教学时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
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
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当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联系密切时,不需从新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已学过的与其有关的概念中加以引申、指导,便可引出新的概念。
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概念就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桶油重100千克,3桶油重多少千克?算式是100×3,就是求100千克的3倍是多少?12桶油重多少千克?算式100×12,就是求100千克的12是多少?34桶油重多少千克?算式是100×34,就是求100千克的34是多少,由此得到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样引入不但复习了旧知识,也使教者省力,学者易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与策略:1. 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学使用实物和图形通过使用实物(如积木、硬币等)和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用披萨饼或蛋糕模型来展示1/2、1/4等概念。
图示法用图示法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数轴来展示整数的加减运算。
2. 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来计算其面积。
3. 逐步递进教学循序渐进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先学习整数加减法,再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游戏和竞赛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数学大富翁”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组织班级或校级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5.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生活化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和意义。
例如,通过交通路口的红绿灯计时,理解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6.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相 区别联系 , 使知识实 现 有效的迁移。
二、 概 念 的形 成 ( 一) 揭示概念 的内涵 。学生芷 确理解概念就要在引入概念 的 基础上 , 通过观察 、 比较 、 分析 、 综合 抽象概括反 映一类 事物共 同
、
概 念 的 引 进
小学 生的认知是从具体 到抽象逐渐过 渡的阶段 ,这种 抽象 是 以感 性材料为基础 的。小 学生建立数学概 念 ,主要有 两种方 式: 凭借式和同化式。 对 于起始 性的概念 , 常采用凭借式 , 就是 凭借事物 的具 体形 象 和表象进行抽象 。引入概念 时要结合学生 的生 活 、 学习实 际 , 借助 充分的感知材料 ,让学 生在多种感官参 与学 习的活动 中去 探究一类 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 , 开始 学习 角形 , 凭借学 生见 到 的红领 巾 、 小 角旗 、 i 角板等实 物画 出 角形 , 舍 去非本 质 特征 , 如颜色 , 质地等 , 双 留下它们 的形 , 在学 生头脑 中建立 三角 形 的表 象 。 对 于发展 式概念 , 一般采用 同化式 。学生随着年 龄的增长 , 认知结构 中的知识 不断积累 , 智力不 断发展 , 所 以应借助学 生已 有 的概念去认 识新概 念 , 使新概念 在 已有 的概念 中精确 、 深化 , 产生新 的认识 , 比如 , 教学分数单位 时 , 可以 由 自然数 单位引入 。 任何一个 自然数都可 以看成是 由若 干个 1 组成 的 , 同样 , 任何 一 个分数都可以看成是 南若干个几分之 一组成 的。学生在学习 中, 如数学分 析课 程中 , 集合 与基本初等 函数部分 中学教 材已有 , 为 了减 少重复 , 可将这 些内容删除或放在 附录 中, 而不列入 正文讲 述; 弱化化繁冗 的计算技 巧, 传统 上计 算技巧 对于专业数学 学生 来说 是必不 可少 的, 内容 较多 , 历来是 教学难 点 , 但随 着计算 机 科学技术 的快 速发展 , 利用计 算机解决计算 问题变得方 便快捷 , 教学实践 中我们可 以将此 内容列 入学生数学 实验课 中进行 练习 体验 。 2 ) 加强最新研究成 果的介绍 。 当代科 学技术迅猛发 展为数学 知识注入新 的活力 ,导致数学专业 课程 的讲授 方式也应有所 改 变 ,教学 中应 从现代数学的思想 观点讲授数 学的发展趋势 和当 代数学科学相互交 叉融合的大趋 势。 3 ) 数学专业课程计划 中适 当开设与理论教 学配套 的数学实验 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数学实验课是将数学理论视 为一 门“ 实 验科学 ” , 从 问题 出发 , 借助计算 机和数学软 件 , 通 过学生亲 自设 计和动手 , 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 , 从实验 中去学 习、 探索和发现数 学规律。例如 引导学生 自己设计实验 , 利用各 种数 学工具计算 圆 周率或用各种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并进行误差分析等 。 它强调的 是让学生 以解决 问题为线索学 习、 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 4 ) 积极 组织数 学专业班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 赛活动 , 也是 培 养学生建模意识 的一个不 可忽视 的途 径。数学建模竞赛 活动也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学 习交流平台 , 它 满 足 了教 学 的 需 要 , 还让学 生在数学建模训练 上接 触到 了新知识新 内容 , 开阔 了视野 , 某种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概念的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方法篇一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担,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概念教学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但是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突出不同呈现形式的小学数学概念的,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1、图画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通过对图画式概念教学特点的研究,可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对图画的深层进行理解,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在学生能够理解图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
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描述式概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形结合式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字”和“形”要同时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形”的深层含义,进一步的深挖概念的根本。
因此,对“形”的研究一定要透彻。
除此之外,图示仅仅给人以直观形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涵义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概念中的“字”,如此,才能真正将“字”与“形”相结合,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式的定义。
如直线的概念、小数的概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3、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定义式的概念由于用词简练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层剖析,将专业名词、术语通俗化,以便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通过直观教具、举例子、联想对比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也可有效运用反例和变式,让学生明确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
怎样在小学 数学教学 中用 好概念
霍 风 云
( 河北省武安市管 陶乡柏草坪学校 , 河北
武安
060 ) 5 3 0
摘要 : 对小学生来说 , 由于年龄 小, 知识不多, 生活经验 不足 , 象思维能力差 , 抽 理解起 来有一定的 困难。 因此 教 师在有 关概念的教学过程 中, 一定要从 小学生年龄 实际出发 , 这样 才会收到好的教 学效果。 关键词 : 小学数 学教 学; 学好概念 ; 用好概 念
一
、
本质特征 。
二、 有效巩 固概念
教 学 中不仅要求 学生理解 概念 ,而且还要使学 生 熟记并灵 活地运用概 念 。我认 为概 念的记忆 与应用是 相辅相成 的。 因此在教 学 中, 加强 练习 , 及时复 习并做 归纳整理 , 对巩 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 1 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 固。 . 学 学习一个 阶段 以后 , 引导学生把 学过的概念进 行归类整理 , 明确 概念 间的联 系与 区别 ,从 而使学生 掌握完整 的概念体 系 。如学生学 了“ 的全部知识后 , 比” 我帮助他们 归纳整 理 了什 么叫比 ; 比和除法 、 数 的关 系 ; 分 比的基本性质 , 利用 比的基 本性质 , 可以化简 比 ; 一系列知识复 习清 这 楚之后 ,才 能很好地解决 求 比例尺 三种类型题和 比例 分配 的实际 问题 。只有把 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 , 才 能继续学习 比例 。 表示两个 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比例。 这 样做 , 构成 了一个概 念体 系 , 就 既便于理 解 , 又便于记 忆 。概念学得扎扎实实 , 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 决实际问
的周长与直径 的关 系 , 生通过 观察 、 学 思考 , 分析 , 很快 就发现不管 圆的大小 如何 , 每个 圆的周长都是直 径的3 倍多一点 。教师指 出 : 这个倍数 是个 固定 的数 , 数学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下面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1.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游戏中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授加减法概念时,可以设计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中的加减运算,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引入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具,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4.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实践和推理,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总结归纳出数学概念。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问题,并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考过程,帮助彼此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摘要】【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
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
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
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
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
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
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
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某某某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
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
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
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
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讲解的教学技巧
小学数学概念讲解的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获得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以后,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即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认识原理。
在对这些基本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规律和原理,最后推广到一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
下面以概念教学为例来研究讲解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编排的特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和知识上的局限,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概念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概念的出现不可能完全按知识体系本身的要求。
按知识体系的要求往往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按儿童的认识规律,则适应于从特殊到一般。
如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按知识体系要求,依次出现的是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而儿童的生活经验恰恰是先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因此,课本先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对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
例如,二年级讲长方形的认识,只要求认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四年级学习了平行线以后,才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两条对边,都是平行线”这一本质属性;随后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又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这样便沟通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
二、数学概念讲解的过程根据上面讲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如下步骤。
1.提供感性材料。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表象深入到本质,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应该首先观察实物、实验等直观材料,或回忆过去的经验,事实等,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或唤取对旧知识和表象的回忆,这将为学习新的概念奠定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知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解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解析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非常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被称为“四部曲”的教学方法,即:引入新概念、巩固基本概念、综合应用和拓展创新。
下面我来逐一解析这个“四部曲”。
第一部曲:引入新概念。
在引入新概念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启发式教
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并逐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加法
运算时,可以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过程。
第二部曲:巩固基本概念。
在巩固基本概念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和
计算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概念和方法。
在加法运算中,可以设计一些口算练习和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第三部曲:综合应用。
在综合应用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一些
实际情境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房间的面积和周长,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
通过以上的“四部曲”,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
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算能力。
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循
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晰表达: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因此老师需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数学概念,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生动教学:利用有趣的教具、实物、图表等来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实践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3. 渐进教学: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确保学生在前提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4. 练习和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使用练习册、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让学生多次重复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建立实际联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6.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差异,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
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数学,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7. 鼓励和激励: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激励,使他们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肯定和赞美,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学习数学。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差异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需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或数学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形象化和情境化教学学习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概念时,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进而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几何概念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整合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这种联系和整合。
在教学数学运算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关系。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概念之间的内在整合。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帮助他们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探讨。
一、引言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或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活运用。
因此,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可以根据概念的内容和特点,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房角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画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圆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4.强化练习,巩固概念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的练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关注概念的导入形式,及时揭示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以下三种形式导入,引出新概念。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引入数学概念。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更感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些概念很亲切,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不是一种讳莫如深的事,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
例如:《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许多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认识图形的概念,建立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的避开立体图形的概念,又要揭示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在课中,教师先出示课件中贝贝带来的很多礼物,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接着让学生认老师带来的四种生活中的物品,观察这四种物品,样子长得一样吗?样子不一样,我们就可说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接着让学生回到课件中,教师引导把它们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这个方格里。
脱去它们的外衣(课件中抽象出了各种图形的模型),这些物品的形状在数学上都有一个名字,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陈店联小董先廷12月6日,我们有幸中学校小听了宁香老师的课,真的让我们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好数学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因此,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
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概念教学中的引导小学数学概念较多,教师应该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得法。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1、写出1、5、9、11、12的约数;2、分类找出 1只有一个约数;5和11两个数各有2个约数;9和12两个数,各有两个以上的约数。
确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5和11是质数;9和12是合数。
3、分析 5和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质数;9和12除3、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是合数。
4、总结,根据什么判断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联系点是“约数”;“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该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做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具体——抽象”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而辨别与概括又贯穿于“感知——表象——概括——概念系统”这一发展过程中。
所以,我们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增强辨别不同正、反例证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
教师请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围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为什么呢?”“这根小棒太长了,另外两根小棒太短了。
”“如果把它们换掉,你们能将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互相讨论,结果围成了各种三角形。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师生共同抽象出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两个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注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对于一些晦涩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物品或实际情境来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用尺度尺测量不同形状的花坛或操场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启发探究,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启发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相等”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物品数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比较和运算等活动来发现相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相等的条件和特点。
3.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深入,分层渗透。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先以图形和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比较,然后再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操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
4.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巩固练习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来巩固概念,提升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方程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运算来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5. 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成果,向学生传递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技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获得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以后,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即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认识原理。
在对这些基本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规律和原理,最后推广到一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
一、数学概念讲解的过程。
根据上面讲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如下步骤。
1.提供感性材料。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表象深入到本质,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应该首先观察实物、实验等直观材料,或回忆过去的经验、事实等,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或唤取对旧知识和表象的回忆,这将为学习新的概念奠定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知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的感性材料主要有以下三类。
(1)实物的直观。
有些概念可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实验等获得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出示红领巾、小红旗等实物。
(2)模拟的直观。
在不能提供实物直观的情况下,学生可通过观察模型、图表、幻灯、电影等来获得对实际事物的感性认识。
(3)语言的直观。
即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叙述、比喻、,唤起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或者进行想象而产生具体形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说硬币、圆桌面、车轱辘、方向盘、钮扣、杼口、喇叭口都是圆形的。
直观形象地引进概念,为学生提供适合概念的感性经验,并引导学生发现其本质属性,然后由教师给出表示这个概念的名词。
这一步骤是由感知到表象的阶段。
2.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或描述概念。
在学生进行回忆或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他们认识各种事物或事实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或特征,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比较,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对一系列事物的共性进行综合概括,明确它们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当事物的本质属性被揭露后,概念的定义也就形成了。
这一步骤是由表象到形成概念的阶段。
3.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概念,在运用过程中加深认识。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是由感性的具体发展到抽象的过程,再由抽象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阶段。
概念的形成只是认知第一个阶段的完成,而认知的第二阶段必须通过有关的作业和练习,运用概念解决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完成。
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才能巩固
4.把新旧概念联系起来,对概念进行分化。
分化即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达到更加深入的理解。
对一些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深入理解、巩固新概念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要对概念进行泛化,辨认概念所包含的各种事物或事实的不同特征,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外延。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一节,先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一次,让学生从直观中得到直角的表象,教师给出直角的名称,再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直角的度数,认识“一个直角是90°”这一本质属性,出现直角的定义。
接着引入锐角、钝角。
再让学生把刚才折过的纸打开,使学生看到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称为平角。
只有在概念系统中去掌握概念,才能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把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否则就很难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
二、讲解概念的原则。
1.运用丰富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使学生从各种情境中接触概念,以使其便于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导入一个新概念时,最好使用大量的实物、事实和事例等,并做必要的说明,使得有关事物连续出现,相同的刺激重复出现,就易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属性,哪些是次要的属性。
概念教学的理想方式是先教给学生一些典型的问题,识别出哪些是概念的主要属性,然后再教一般事物,最后识别特殊事物。
2.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以后,可以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
概念的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 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质数”。
有时也说成“仅仅能被1 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
3.联系已学知识,加深理解。
当学生学过一个新概念时,要尽可能地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为学习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对概念进行分化,较深入地理解新概念,从而也易于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如前面所讲的“角的分类”的例子。
4.显示相反事例,及时巩固应用。
在显示概念所包含的各种事例,从中分析抽象出概念的特征的时候,不能仅仅显示与概念特征相一致的事例,也应显示与其特征相反的事例,尤其是一般容易弄错或搞混的事例,更有利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