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即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救治对策

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救治对策
1青霉素毒性很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出现过敏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头孢菌素静脉给药易发生静脉炎,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疼痛。大环内酯类大剂量口服出现胃肠道刺激反应。氨基糖苷类均可不同程度地产生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等反应。喹诺酮类主要发生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磺胺类药物引起泌尿系统损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磺胺类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置换出胆红素致使游离胆红素增加出现脑核性黄疸。
3应用抗菌药物救治对策应用抗菌药物发生ADR的因素很多,药物因素:药物独有的不良反应如制剂纯度低、稳定性差、杂质多;机体因素:机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给药途径、不合理间隔用药和给药剂量是否准确是药物产生ADR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必须积极预防和救治。首先,在应用抗菌药物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抗菌药物常可发生危害人体健康的变态反应【2】。询问患者是否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因为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类已证实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给予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皮肤过敏性实验。其次,临床医生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选择并针对特殊人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注意妊娠妇女和儿童用药禁忌,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治疗过程定期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浆电解质情况。应按照最大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的原则选择最佳治疗方案【3】。最后,应磺胺类药物治疗疾病期间告知患者多饮水,如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根据药物学特性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用法、注意控制给药剂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认识,不合理使用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造成抗菌药物潜在滥用,致使ADR事件的发生。因此,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时要积极采取救治措施,以保证人们身体健康。

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者:吕晓丽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1期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及特异性遗传体质等。

其中副作用是指药物的固有反应,在普通剂量也常出现,但一般较轻微。

而毒性反应含义更广泛,泛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或)组织、器官等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药物热、皮疹、肾损害、肝损害、神经损害,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菌药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毒性反应及应对措施1.1 对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及应付措施青霉素类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时,可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应调整用量、减慢静滴速度。

氨基糖苷类,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听力或前庭功能损害,应随时监控,有耳病的患者最好不用。

异烟肼、环丝氨酸等剂量过大可引起癫痫,大剂量微生素B6可预防和减轻癫痫发作。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有阻滞作用,大剂量药物快速静脉给药或放置于胸、腹腔内可引起四肢无力、呼吸抑制,应及时给予钙剂及新斯的明可改善症状。

1.2 肾脏毒性及应对措施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B等对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现肾损害后,应根据情况及时减量或停用,或选用对肾脏无损害的抗菌药等。

1.3 肝脏毒性及应对措施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氯霉素、磺胺类、林可霉素等均造成肝损害,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血清转氨酶增高,严重者可有黄疸、肝肿大、压痛、肝功能减退等。

肝病患者应避免用以上药物,如确需使用应根据情况适当减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及定期检查肝功能。

1.4 造血系统损害及应对措施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最为常见,可引起红细胞生成抑制所致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兼有毒性反应及过敏因素。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 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病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正确了解和及时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2. 不良反应的分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常见和罕见两类。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黄疸等。

•肾功能异常:可导致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

•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神经痛等。

罕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毒反应:如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肌肉骨骼系统反应:如肌肉痛、关节炎等。

•循环系统反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免疫系统反应:如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 不良反应的机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其对机体正常细胞和功能的干扰所引起的。

具体的机制包括:•毒性作用:抗菌药物可能对机体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或细胞死亡。

•药代动力学相关: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半衰期等)可能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

•免疫系统相关:抗菌药物可能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防治不良反应的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下几个策略值得注意:4.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预防不良反应的关键。

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4.2 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对于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以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降低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4.3 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特别是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迹象。

4.4 给予支持性治疗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抗过敏治疗、肝肾保护治疗等,以减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作者:倪玉荣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14期[摘要] 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因素可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合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应根据不同问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积极开展药物治疗监测;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医院感染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5(b)-0140-03[Abstract] Medical staff, patien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 can lead to the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he manifestations of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are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medication without signs, greatly using powerful broad spectrum antibiosis,pursu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ne-sidedly, irrational combined mediation, easily causing adverse reactions, objective medication, fewer etiology examination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 medication not according to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irr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n. We should hierarchically manage antibacterials according to antibacterials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ance principle, deeply develop antibacterials drug sensitive tests, build up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network, positively develop drug treatment monitoring, 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and drug toxicity and tolerance and fully make antibacterials play a role in infectious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Antibacterials; Rational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1.引言1.1 概述在磺胺类药物应用中,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虽然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对于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常见的和严重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药物热、过敏反应等,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可能引发药物热休克综合征、皮肤坏疽、剥脱性皮炎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针对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及时监测和评估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对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不适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用量。

其次,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也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不同患者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药物的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总之,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我们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通过监测和评估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在临床应用磺胺类药物时,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应对不良反应的出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磺胺类药物的一般情况,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正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将阐明磺胺类药物的防治措施,包括监测和评估不良反应以及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强调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这些不良反应。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因素可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合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应根据不同问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积极开展药物治疗监测;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医院感染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标签: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对措施[Abstract] Medical staff,patien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 can lead to the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he manifestations of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are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medication without signs,greatly using powerful broad spectrum antibiosis,pursu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ne-sidedly,irrational combined mediation,easily causing adverse reactions,objective medication,fewer etiology examination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medication not according to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irr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n. We should hierarchically manage antibacterials according to antibacterials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ance principle,deeply develop antibacterials drug sensitive tests,build up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network,positively develop drug treatment monitoring,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 and drug toxicity and tolerance and fully make antibacterials play a role in infectious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Antibacterials;Rational application;Countermeasure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简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对于很多细菌感染的患者来说,其药效显著,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概述:1.过敏反应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使用药物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具体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呼吸急促、喘息等。

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并及时进行脱敏治疗,通常可以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此外,对于有过敏史的病人更要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为了降低胃肠道反应的严重性,可以在饭后或与食物同服药物。

3.肝脏和肾脏毒性抗菌药物也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

对于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必要时可以选择毒副作用更小的抗菌药物。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会出现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例如眩晕、失眠、头痛、头晕等。

对于此类情况,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抗菌药物。

5.二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导致二重感染。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医嘱正确用药,并尽量避免与肾毒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6.菌群失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影响肠道健康。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地使用,以免引发菌群失调。

对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处理,并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对于任何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等,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同时,老年人、小儿和肾功能状况不佳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更应谨慎,按照剂量测算严格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对策分析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对策分析
患 者病情 给予 间羟胺 、多 巴胺 等升压 药物 】 。 ②溶 血性 贫血 :其 表现 就 是各种 的血 细胞大量 减少 ,像 是使用氯霉 素类 、磺胺 类 、利福 平类 药 物都会减少 患者血小 板 ,从 而出现此类 不 良反应 。③药物热 、血清 病 :患者在 用 药后 的7 - 1 4 d 时出现 了荨 麻疹 ,使得 肠局部 坏死 ,一般 林可霉 素类、磺胺类 、青 霉素类药物都会 引发此不 良反应 。
毒性反 应 :出现毒性反 应一般都 是和给药 持续时 间和剂量有 关 ,
会 对人 体组 织 、器官 造 成直 接的 损害 。 ①肝 脏 毒性 反应 :林 可霉 素 类 、磺 胺类药 物都会 引发 中毒性肝炎 ,比如说 利福平 药物会让患 者出 现胆 红素血症 ,头孢 噻吩 、苯唑 西林 会升高转 氨酶 。②血 液系统 的毒 性反应 :磺胺类 药物会减 少患者 的血 小板 、白细胞 ,而 如果大量用青 霉 素就 会让 凝血 机 制出 现异 常。如 果使 用 氨基 糖苷 而 出现 了毒性 反 应 ,那 么最好是每 天一次进 行给药 ,从而减少 肾毒性的 发生 ,可 以根
过 敏反 应 :通 常 出现过 敏 反应 是 因为药 品 中的 杂质 、聚 合 、氧
化 、降解 、分解产物在 患者体 内作用 ,从 而出现过 敏反 应 。①过敏性
休 克 :比如 氨基糖苷 、头孢菌 素 、青霉 素类药物就 会让患者 出现过敏
性 休克 。对 于 因使 用青霉素而 出现过敏 性休克 的患者 ,要立 即的停止 用药 ,让 患者取 平卧体位 ,同时在皮下或 是肌 内注射O 5 到l m g 的肾上 腺 素 ,对于严 重患者 要稀释 以后再慢慢静 的滴注 ,在需要 的时候 ,可
实践 , 2 0 0 9 , 2 4 ( 8 ) : 84 2 — 8 4 6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即应对措施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即应对措施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即应对措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是指由于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正确应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1.药物过敏反应:-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寻求医疗救助。

-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并在以后的使用中避免使用该药物。

2.肠道紊乱:-抗菌药物会破坏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导致肠道紊乱,如腹泻。

此时可以选择同时使用益生菌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有时可以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减轻肠道紊乱的不良反应。

3.肝脏损伤:-部分抗菌药物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肝脏损伤。

在使用具有肝脏毒性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或饮酒,以减轻肝脏损伤的风险。

4.肾脏损伤:-对于患有肾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特别谨慎,并根据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5.耳毒性和听力损害:-氨基糖苷类等一些抗菌药物可引起耳毒性和听力损害,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时。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听力,并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6.神经系统毒性:-有些抗菌药物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晕、幻觉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以减少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7.超敏反应:-过敏性伴发的严重反应,如荨麻疹、休克等。

当患者出现超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就近就医,由专业医疗人员给予抢救治疗。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氯霉素、 β内酰胺类、磺胺药、氟胞嘧 啶、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两性霉素 B等。
• 贫血
– 氯霉素、两性霉素B、 β内酰胺类、磺胺 药、呋喃类等。
• 凝血机制异常
– 头孢哌酮、头孢孟多、拉氧头孢、青霉 素(G)、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等。
2021/9/13
17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N-甲基硫化四氮唑
• 机制:
– Ⅰ型变态反应。
• 防治:
–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 青霉素皮试 – 首剂青霉素后观察30min – 就地抢救 – 肾上腺素首选
2021/9/13
23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皮疹
• 药物:
– 各类抗菌药均可引起, – 以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药多见。
• 糖代谢紊乱:加替沙星等部分喹诺酮类
2021/9/13
21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第二部分 变态反应
• 皮疹 (最常见) •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 • 药物热(最容易混淆) • 血清病型反应 • 血管神经性水肿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溶血性贫血 • 接触性皮炎 • ……
2021/9/13
• 机制:
–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等可能系药物与钙离子螯合所致。 – 异烟肼和乙胺丁醇可因维生素B6缺乏而导致周围神经炎。 – 呋喃类所致者主要见于较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患者。
2021/9/13
15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肝脏
• 肝脏为主要代谢器官,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
• 发生机制:
– 中毒,主要由药物代谢物引起; – 过敏,与剂量大小无关,但剂量大者较易发生; – 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药物过敏反应 ➢临床上出现由药物制剂(包括有效药和赋形剂)引起的类似过敏症状的不良反应。 ➢本质上可能是变应性反应或非变应性反应,药物变应性反应是由免疫介导的药物
引起的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
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前言
这里添加标题 案例三:
➢患者:男,68岁,因血肌酐升高2年,水肿、纳差、尿少1月入院,诊断为肾性贫 血、肾性骨病。进行血透后因“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 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25g,q12h,ivdrip,用药第6天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
➢案例分析: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的血小板下降,停药后血小板回复正常。
环素可致良性颅压增高症;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致惊厥和诱发癫痫;林可霉 素的肢体瘫痪不良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血液系统损害 ➢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可影响血细胞生成,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霉素类易影响粒白细胞生成,严重可致全血降低而引起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利奈唑胺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等。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药物过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全身过敏性反应:以药物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发生时必须就地抢救,保持呼吸
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局部过敏反应:如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消化道过敏反
应;皮肤过敏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限2倍;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在2-5之间

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李金玲【摘要】目的探究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部门开具的处方21692张和同期本院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3份为研究对象,统计药方中含有西药抗菌药物的情况,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占比率为33.12%,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为6509张,占90.59%,二联使用的药方为674张,占9.38%;西药抗菌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报告为81份,占比为78.64%,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58分,占71.60%;二联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23份,占28.39%;西药抗菌药物的主要用于方式以口服和注射为主,使用的种类主要以头孢菌素类术类(33.72%),喹诺酮类(21.23%),大环内酯类(14.66%)和青霉素类(11.46%);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西药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的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缓解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18【总页数】2页(P138-139)【关键词】西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式【作者】李金玲【作者单位】嘉祥县人民医院,山东嘉祥27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西药抗菌药物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但随着西药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加和广泛的使用,因药物滥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有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中每年有近20万的患者死于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

因此,重视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本院进行此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部门开具的处方21692张,及同期本院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3份。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
➢ 表现:头痛、头晕、失眠、烦燥、焦 虑、幻听幻视、 忧郁、定向
力丧失、肌阵挛、 癫痫、惊厥、 昏迷等 ➢ 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异烟肼 、 氯霉素 ➢ 机制:直接刺激、 GABA受体竞争性抑制 ➢ 常出现于用药剂量大、肾功能不全、合并CNS基
础疾病者、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 预防:给药个体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药
后观察30min,就地抢救,肾上腺素首选
36
常见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皮疹:
➢ 表现:各种皮疹均可出现, 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多见, 也可出现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表现 一般持续5-10天,停药后1-3天内迅速退清
➢ 药物:各类抗菌药均可引起,以青霉素、链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药多见
37
药物性皮疹
药物相互作用:为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用 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
合用5种药物
4.2%
6-10种
7.4%
11-15种 16-20种
24.2% 40.0%
21种以上
45.0%
12
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四) 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 1、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Ⅰ期:20~30例,Ⅱ期:100 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
期长,没有清晰的时间联系,难以预测,难以用 试验重复、机制不清。 ❖ 如长期服用避孕药导致的乳腺癌、血管栓塞等。
19
抗菌药-细菌-人体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
RESISTANCE
细菌
20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SIDE EFFECTS
INFECTION IMMUNITY
38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

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

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

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

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菌药应急预案

抗菌药应急预案

一、引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和及时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体系。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2. 设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专家组,负责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析及提出处理建议。

3. 设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及信息收集、报送。

四、应急处理流程1. 识别与报告(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用药史、不良反应表现等。

(2)及时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并按时报送至相关部门。

2. 评估与处理(1)应急处理办公室收到报告后,立即通知专家组进行评估。

(2)专家组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不良反应表现等,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出处理建议。

(3)医务人员根据专家组意见,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用药方案、停药、对症治疗等。

3. 监测与反馈(1)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不良反应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

(2)根据监测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预案。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3.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预案实施。

六、附则1. 本预案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3. 如遇特殊情况,需对预案进行调整时,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经批准后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磺胺药物时应用碳酸钠碱化尿液
抗茵药物的相互作用:
• 直接理化作用
如抗菌药物之间及其他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二、三价金属离子及胃酸 pH 值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竟争血清蛋白结合点
磺胺药与某些降糖药、抗凝药合用致低血糖、出血
•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
利福平使苯妥因钠、华法林、洋地黄等代谢加快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使茶碱代谢减慢
•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 药物: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四环素
• 多见于较长期和较大量应用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 表现:眼睑下垂、四肢无力 呼吸肌麻痹
• 药物: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 机制:与钙离子竞争结合部位,乙酰胆碱释放受阻
• 常见于大剂量快速滴注,胸腹腔内局部应用时
• 可能有关
• 可能无关
不良反应
• 无关
2 .药物更换、减量或继续使用取决于:
•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 药物必需程度
• 对症处理是否充分有效
3 .对症处理
谢谢
• 是否由药物引起
• 何药引起
• 是否与给药方案有关
不纵不枉
不漏掉一个“坏药”
(否则雪上加霜)
不冤枉一个“好药”
(以免作茧自缚)
药物与不良事件因果关系判断依据:
• 时间相关性
• 既往报道
• 重复试验
• 理论可能
• 实验室据
• 相应的处理是否有效
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
• 肯定有关
• 很可能有关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毒性反应 二重感染 变态反应 后遗症反应等
2
耐药性
亦有将细菌超生耐药性列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者, 但耐药性发生是药物与细菌间而非药物与机体间相互 作用; 尽管不列入不良反应,但要牢记抗菌药物滥用对机 体和群体的危害;
毒性反应
• 定义: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异常
组织、器官等病理吧、改变
• 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日一次给药;
• 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林可
素滴速宜慢;
5 .密切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 症状、体征
• 血、尿常规
• 肝、肾功能,其他生化指标
• 治疗药物监测( TDM )
• >EKG
• 等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
1 .正确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
• 正确判断是恰当处理的前提;
素B
其他毒性反应:
•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环丙沙星乳糖酸盐
• 吸入性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苷类、两性霉
素B
过敏性休克:
• 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黴循环症状,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皮肤过敏反应
• 多数在 30min 内发生
• 药物:青霉亲最常见,基糖苷类
• 机制: I 型变态反应
四环素类药物;
• 有痫病史者禁用亚胺培南;
• 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避免用氨苄西林;
3 .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 尽量避免加重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如:
两性霉素与万古霉素
氨基糖苷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
调整剂量
TDM
• 通过联合用药减轻不良反应,如:
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孟多
时补充 VitK1
一般持续 5 - 10 天,停药后 1 - 3 天内迅速退清
• 药物:各类抗茵药均可引起,以青霉素、链霉素
苄西林、阿莫西林、碱胺药多见
药物热:
• 各类抗茵药物均可引起
• 表现:感染症状缓解后发热,
可伴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
临床医生常常“抱薪救火”
• 潜伏期多为 7 ~ 12 天
血清样反应:
• 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葡萄球菌属
• 主要感染部位:口腔及消化道、肺部、尿路、败
血症
二重感染
• 病原菌常呈多重耐药
• 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者,
有严重原发病者,大手术后,婴儿以及老年人
• 病死率高
口腔感染、白念珠菌肠炎:
• 病原菌:白念珠茵
• 表现:鹅口疮、水样便或粘液便
• 治疗:制霉菌素甘油悬液涂口腔
口服制茵亲或氟康唑
伪膜性肠炎:
• 使用氪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者发生率高
• 表现:大量水泻,含粘液,发热,腹痛
• 致病茵为难辩梭菌
• 治疗:甲硝唑、万古或去甲万古ロ服 7 - 10d
• 肺炎 主要致病菌:肺杆、大肠、绿脓、真菌; 金葡菌、肺炎球菌、肠球菌属 • 尿路感染 主要致病菌:绿脓、奇变、大肠、真菌、 肠球菌、金葡菌 • 败血症 致病菌:葡萄茵属多见,其次为革兰阴性杆 菌如大肠、绿脓、肺杄、不动杆菌,真菌
• 防治: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青霉素皮试,
首剂青霉素后观察 30min ,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首选
变态反应
• 最常见者为皮疹
• 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再障、接触性皮炎
皮疹:
• 表现:各种皮疹均可出现,
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多见,
也可出现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表现
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 预防:给药个体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药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 表现: 耳蜗损害:耳饱满感、耳鸣 前庭损害:眩晕、头痛 • 药物: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米诺霉素 • 预防: 给药个体化, TDM ,老年人与儿童少用 及早发现(电测听) 耳聋(高频)
平衡失调
视神经损害:
• 肾小管和胆管分泌的竞争
丙磺舒使 β -内酰胺类药物半减期延长
丙磺舒使利福平半减期廷长
• 在组织部位的相互作用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与筒箭毒碱
氨基糖苷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零素、
利尿剂合用增加肾毒性、耳毒性
4 .注意给药的每一环节
• 青霉素类药物即冲即用减少代谢产物致变态反应;
• 红霉素或大剂量青霉素钾盐予较多溶液稀释
• 药物:四环素、红霉素酯化物、酮康唑、磺胺药、
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氯霉素、两
性青霉素 B 、氟喹诺酮类(曲伐沙星)、其它
血液系统:
• 血细胞、血小板减少: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 啶、 B- 内酰胺 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两性霉素 B • 贫血:氯霉素、两性青霉素 B 、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磺胺药、呋喃类 • 凝血机制异常: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羟苄西林、替卡西林 ( NTT 侧链、抑制肠道产 VitK 菌群等)
• 多见于应用青素者
• 表现: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机制: Ⅲ 型变态反应
其他变态反应:
• 血管神经性水肿:波及呼吸系统或脑部时可危及生
命,多数由青霉素引起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与其他变态反应同时出现
• 接触性皮炎:与链霉素、青霉素等抗菌药经常接触
• 光敏感或光毒型:四环素、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司氟沙星、诺沙星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问题:
• 青霉素皮试液应为:青霉素 G 或青霉噻唑 - 多赖
氨酸
• 青素皮试仅预测 I 型变态反应
• 头孢菌素皮试意义未获肯定
•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发生率< 10 %
• 青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
确有指征并严密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菌素
二重感染
• 是抗菌药应用过程中由交替菌引起的感染
给药个体化, TDM ,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
调整剂量 停药
中枢神经系统:
• 表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焦虑、幻听幻视、抑郁、定
向力丧失、肌阵挛、癫痫、惊厥、昏迷等
• 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异烟肼、氯霉素
• 机制:直接刺激、 GABA 受体竞争抑制剂
• 常出现于用药剂量大、肾功能不全、合并 CNS 基础疾病者、鞘
• 与剂量相关
• 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 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
药局部等
肾脏:
• 定义: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肾毒性常见
• 表现:轻重不一,蛋白质、管型尿
肾功能不全
• 药物: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 B 、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青霉
素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磺胺药
• 预防与处理:
周围神经炎:
• 表现: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及头部
麻木
四肢肌力减退
• 药物: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
• 机制:钙离子缺乏、 VitB6 缺乏、直接刺激 que'fa
肝脏:
• 肝脏为主要代谢器官,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
• 表现:轻重不一,恶心、纳差、黄疸、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有或无症状)
胃肠道:
•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
• 多数口服药物及胆汁浓度高药物,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氟喹诺酮类•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局部:
•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环丙沙星乳糖酸盐
• 吸入性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苷类、两性霉
预防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则
1 .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减少用药种类;
• 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合并用药 1~5种 3.8%
6 ~ 15 种
> 16 种
28 %
84%
• >其药物相互作用越不可预测;
2 .热悉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生理、病 理给药,对高危人群予特别考虑,如: • 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或避免 应用肾功能损害药物; • 孕妇、乳妇和婴幼儿不宜应用喹诺酮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