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理论的提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GDP理论的提出

发展规划处

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建立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算,可以精确的把握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及物质财富的增加。但人们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中,忽视了因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造成的资源消耗和为环境污染付出的代价。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排除在核算框架之外,只计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直接产品的市场价值,而未能测算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间接的市场价值。由此产生对经济社会发展误导作用,对世界范围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推波助澜。其结果有三:一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二是没有测算作为未来生产潜力的自然资本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负效益);三是因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损毁了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为继。

为克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缺陷,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增加的发展模式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转变观念,就要求研究并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国内关于绿色GDP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国内关于绿色GDP理论的研究起步比略晚,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追踪国际绿色GDP 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结合本国实际也做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探索,主要表现为,较早的进行了区域性和全国性范围内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研究结果受到政府综合经济研究机构的重视,并进入政府部门的视野。

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WCED)以后,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力求保持中国SNA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数国家的SNA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我国国内的一些著名研究机构和知名学者一直也在跟踪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国内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开展的研究

1981年,全国环境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研讨会上首次发表关于计算污染损失的论文。论文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介绍和探讨了关于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理论与方法;二是对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做的估算和实例分析。

1984年,《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首次对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估算。

1988年受国际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同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合作,开展“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首次尝试进行了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

1990年,过孝民、张慧勤主持了对“六五”计划时期环境经济损失研究,这项研究在计量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表述诸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被称为“过-张模型”。

1994年,由金鉴明主持的“ 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使得对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有了一个比较持之有据的了解。

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在国家环保局局长基金和联合国(UNU)支持下进行了“中国90年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

1996年到1999年间,北京大学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提出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核算,即对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核算,并且对1992年中国的EDP、GGDP 进行计算。该研究侧重于对“中国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核算模式、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并在1999年出版了以1993年版本的SEEA为基础的中国经济环境综合研究的专著,对我国1992年的环境(退化)和资源(森林、草原、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使用纳入经济体系的综合核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该研究建立了我国国家尺度上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CSEEA),估算出1992年全国的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成本约占当年GDP的4.87%。

1998年,受联合国大学(UNU)资助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框架”课题对中国1993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进行了研究。

2000年,北京大学将SEEA方法应用到中国农村,对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

200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核算体系,并以北京市为对象,系统地进行了1997年的环境质量和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绿色GDP测算。研究结论是:北京市的绿色GDP为当年核算GDP的74.9%,即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北京市的GDP需扣减约1/4。

2001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依据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的思想、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进了计算与分析。

●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研究

1998年,国家环保局依据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的思想、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进了计算与分析。该研究主要侧重于将自然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资产负债(国民财富)核算的方式、核算途径,以及实际操作的研究与实践。

2001年,国家统计局开展自然资源核算工作,重点是试编“全国自然资源实物量表”,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四种自然资源。通过编表,可基本搞清这四种资源的存量规模和结构状况。“全国自然资源实物量表”兼顾各种自然资源的不同特性,突出了宏观核算特点。今后,将相继开展“海洋资源实物量核算”、“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际支出核算”、“环境核算”以及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

2003年8月,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和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省林业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联合研究,初步建立了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的基本框架,以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森林环境资源的生态效能价值,为绿色GDP核算积累经验。

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物流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200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成立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后又加入发改委和林业局,正在加紧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