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多为杂食性,于浅滩和水中觅食。 口器:一对大颚、两对小颚,以及一对上唇和下唇。大颚为咀嚼器官,用以
切碎食物;小颚辅助大颚以咀嚼、抱握或传递食物。 • 前肠:口位于两大颚之间,食道呈短管状。胃紧接食道,分为前部的贲门胃 和后部的幽门胃。贲门胃有胃磨,能磨碎食物。幽门胃内布满刚毛,以阻挡稍 大食物颗粒进入中肠。 • 中肠两侧着生有管状的盲管或囊状的盲囊,以分泌消化液及吸收或储存营养 物。盲管因不同种类又称为消化腺、中肠腺、肝脏、肝小角或肝胰脏等。 • 后肠结构简单,末端的开孔为肛门。
后肠: 也是外胚层内陷而形成,与前肠相同。可以对一些离子及水分重吸收
并暂时储存粪便。 2. 口器:取食器官。节肢动物一般都有。着生于头部或头胸部,由附肢演变
形成的颚和由体壁摺皱而成的唇等构成。 头部的3对附肢形成:大颚、小颚、下唇。 部分头部体壁摺皱形成:上唇、舌
3. 食性: 非常广泛。昆虫纲尤为突出,几乎取食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 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物。如植物的汁液、木材、羽毛等。
七、运 动
(一)肌肉
• 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集合成肌肉束,两 端着生于外骨骼。借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放大 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 每个体节有躯干肌、附肢肌 躯干肌: 背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伸直或向上弯曲 腹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下弯 附肢肌: 每只附肢一般具3对,可使附肢向前后、上下、内 外各种方位活动。
昆虫纲 口器: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而变化很大。常见且较典型的有: 1、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的形式。适于咀嚼固体食物。见于直翅目、
鞘翅目昆虫。如:蝗虫: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
2、舔吸式口器
非常复杂。头部和下唇为主构成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由伪气 管组成的唇瓣,下唇包围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有唾液管 分泌唾液与食物混合或将食物溶,可由食物道吸入唇瓣,借 毛细管作用收集液汁。见于双翅目蝇类昆虫中。如:家蝇
节肢动物门(修改)
* 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 * 全部神经节并成一个大的神经团。 * 雌雄异体,直接发育。
2.常见种类
蛛形纲的常见种类
五、多足纲
* 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 躯干部多节,每节1~2足。 * 第1对附肢称颚足,末端成一利爪,有毒腺开口。 * 开管式循环。 * 气管呼吸。
* 马氏管排泄。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 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 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约占已知动 物种类4/5。 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 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 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 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六、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为 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节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 统,而且头部内位于消化道上方的前3 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 和后脑3部分。提高了神经系统的传导 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的机能,更 有利于陆栖生活。 2、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发 达,有触觉器、化感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听觉器等4种。
节肢动物门
生物界最大的门类
1 主要特征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龙虾 附肢
1. Mandible ; 2. First maxilla ; 3. Second maxilla ; 4.mouth ; 5. Exopodite of 1st maxilliped ; 6. Exopodite of 2nd maxilliped 8. 3rd maxilliped
昆虫纲 常见 类群
野 外 实习 、 后续课 程
4 多足亚门主要类 群
4.1 蜈蚣
附肢 每 节 1 对
躯干部第一节为 颚 足 具毒腺开 口
头部和躯干部,体表 缺 蜡层,气 孔常不能 关 闭
4.2 马陆
体节由 胚胎时 期 2 个体节 愈 合 许 多体节 具臭 腺
4.3 蚰蜒
捕食小 昆虫
5 甲壳亚 门 (Crustacea )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表皮
原表皮
上表皮 - 蜡层 原表皮: 外表皮 --- 钙层 or 蛋白 内表 皮 --- 几丁质层 (多糖) 蜕皮 龄期计算
保护
支持(杠杆)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3 、 重 要类群
鳃足纲 颚 足纲 软甲纲 等足 目 : 海蟑螂 端 足 目 : 沟虾 十足 目 : 游泳 亚 目 长尾 类 短尾 类 爬行 亚 目 异( 歪 ) 尾 类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节肢动物与人类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 构发生明显差别,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生 理功能。
•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在一起形成体区,机能分 工更明显:
-头部 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 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头胸部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 形成; -躯干部 有爪类、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 触觉器(机械感受器):触觉,听觉。触毛、平衡 囊、鼓膜
– 化学感受器:嗅觉,味觉。嗅觉器、味觉器 – 视觉器(光学感受器):感光、成像。单眼、复眼
(十)生殖和个体发育
• 多数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 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外,高级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肢口纲
36
鲎( Tachypleus tridentatus)也称为东方鲎,剑尾目,鲎科。体分头胸、腹 及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作半月形,手电面有6对附肢;腹甲较小,略呈 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刺,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 行呼吸;尾呈剑状。分布于太平洋,我国浙江以南近海岸浅海中常见,偶尔 也见于黄海。由于味道较差,一般不食用。有些国家如越南大量捕捉用作肥 料。
蝎
目
本纲最原始的种类。少 数巨毒。全世界现存 种类6000种,主要分布 在热带亚热带,我国15 种。药用。
39
蜱螨目
分布极为广泛,种 内个体繁多,同人 类疾病、农业生产 及贮藏物品有密切 关系。本纲最大的 一个目。
40
人疥螨
蜱
人疥螨,寄生于人手、脚和腋下的皮肤中,在皮下挖成隧道, 在其中产卵,直深入真皮层,很难治愈。
13
大 栉 蚕 的 结 构
14
虾的内部结构:
15
(八)多样的排泄器官:
两种主要类型: (1)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
如甲壳类的绿腺、颚腺,蛛形纲的基节腺等。
(2)马氏管
是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 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分解产物, 排泄物经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7
(四)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环节动物的肌肉为平滑肌,分布于表皮细 胞之下,构成皮肤肌肉囊。 节肢动物的肌肉均为横纹肌,已脱离表皮, 形成肌肉束,并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靠肌 肉舒缩牵引骨板产生运动。
8
(五)开管式循环系统
体腔:
真体腔趋于退化,仅残存于生殖腺腔及某些种 类的排泄器官中。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由部分 真体腔及囊胚腔形成,故称混合体腔,又因其中充 满血液,也称为血腔。
节肢动物门
呼吸器官: 水生呼吸器官---鳃(甲壳纲)、书鳃(肢口纲) 空气呼吸器官---书肺(蛛形纲)、气管(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
• 排泄器官 –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 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 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相当 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甲壳类的绿腺、颚腺,以及蛛形纲的基 节腺等属于这类结构的排泄器官。一般水 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这类与后肾同源 的腺体结构,代谢产物主要是氨。
节肢动物门
虹吸式(siphoning type): – 小颚的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
头部前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液汁。但 不能刺入组织中,如蛾类和蝶类的口器。 嚼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 – 大颚可以咀嚼或塑蜡,中舌,小颚外叶和下 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可以吸取花蜜。 如蜜蜂的口器。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2、附肢具关节。附肢分为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种(附图) 3、具非细胞结构的外骨骼;(附图)
4、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5、链状神经系;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消化系统独特。 6、雌雄异体,中黄卵,表面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
上皮 基膜:薄,紧贴上皮之内,结缔组织
节肢动物门
• 上皮细胞向外分泌表皮层,形成外骨骼,还分泌 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位于眼柄内的X器,能分泌 激素,抑制蜕皮。位于脑内的Y器,分泌蜕皮激 素,促进蜕皮。因此虾蟹类眼柄的切除可以促进 某些种类的蜕皮。
• 昆虫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促使未成熟的昆虫蜕 皮。脑后的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节肢动物门
•附肢具关节:节肢动物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增强运动。 •附肢实心,内有发达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本 身也分节,十分灵活。 •双枝型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单枝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退化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 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以 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节肢动物门课件10
衣鱼
1.蜉蝣目Pterygota
小、中型,水中生活统称蜉蝣 体软,具中尾丝
稚虫
成虫
2.蜻蜓目Odonata
头部转动灵活 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 足细,不适于行走 半变态 ①蜻 ②蜓 ③豆娘
大蜓
3.直翅目Orthoptera
前革翅、后膜翅 咀嚼式 丝状、后足跳跃足 ①蝗虫
工蚁
兵蚁
蚁后
7.虱目Siphunculata
体外寄生虫:斑疹伤寒
回归热 小型 刺吸式口器、无翅 扁平 攀缘足
8.半翅目(异翅目)Heteroptera
蝽or蝽象,“打屁虫”
口器着生头前部,刺吸式 前胸背板发达,不规则六角形 中胸具小盾片 半鞘翅 臭虫:体外寄生虫 害虫、益虫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1.外形
分部: 头部:6 头胸部 胸部:8
腹部:
6+1
尾扇=尾肢+尾节
2.附肢
19对
双肢型
头胸部:
单肢型
头部:5对。
感觉2对----第一、第二触角
摄食3对----大颚;第一、第二小颚
胸部:8
颚足3对----第一~第三颚足 步足5对----第一~第五步足
③腹部
11节:背板---发达 侧板---退化 腹板---正常
听器:听觉
尾须:11节退化附肢
外生殖器
♀|♂区别
2.内部构造
①消化系统:前肠、中肠、后肠
②排泄系统:马氏管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精品教案)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目的与要求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了解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初步掌握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及系统分类,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与讨论、实验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节胶动物要在陆上存活,首先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其包被身体的角质膜、也就是外骨骼,除防患躯体受到伤残外,正起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自外而内,可分3层,分别称为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和内角质膜(内表皮)。
节肢动物外骨骼的发达,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发生蜕皮现象。
昆虫等成熟以后不再蜕皮,而甲壳动物等却终生都可蜕皮,有些种类一生竟蜕皮30次以上。
蜕皮前动物停止摄食,上皮脱离旧外骨骼,并开始产生新外骨骼;同时又分泌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渐次变薄,并在一定部位破裂,最后动物就认这裂缝内钻出,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也连在一起脱下;脱下的全部旧外骨骼往往完整地遗留在动物栖憩处。
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皱褶于旧外骨骼之下,一旦旧外骨骼脱去,动物由于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身体膨胀,柔软、皱褶而又具弹性的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这样身体也就生长。
再经过一段时间,新外骨骼渐渐增厚变硬,生长便停止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甲壳动物有Y器和X器各一对,前者也称蜕皮腺,位于脑的前方,是一种非神经性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甲壳类蜕皮素,促使动物蜕皮。
后者则位于眼柄内,由一簇神经分泌细胞组成,能分泌激素,以抑制蜕皮素的活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一)代表动物 ——日本沼虾或克氏螯虾
1、生活习性
2、外部形态
身体:头胸部
腹部
附肢
3、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食道、胃、中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肝脏
(2)循环系统 开管式,包括心脏和动脉两部分。
(3)呼吸系统 鳃 7对 (4)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一对
触角腺:甲壳纲虾成体的排泄器官,
• 2.1.2 外表皮(exocuticle) • 组成 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 • 几丁质本身柔软——糖蛋白经过鞣化——由于酚的存在使分 子结构更牢固 • 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很好的保护作用。 • 2.1.3 内表皮(endocuticle) • 相对较厚; • 组成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 柔软富弹性 未经鞣化,很少有钙质沉积 • 生物色(biochromes) 表皮层中还有色素及其它代谢产物沉 积,呈现出不同颜色 • 结构色(schemochromes) 有的种类上表皮的表面还有条纹, 凹刻等结构,经光的折射出现闪光的色彩。 • 许多动物的体色是生物色、结构色联合产生的结果。
代表动物——蜈蚣、马陆
五、昆虫纲 (一)代表动物——中华稻蝗 1、外部形态
(1)分头、胸、腹三部
(2)头部 (a)复眼、单眼
(b)触角:嗅毛和触毛
(c)口器 大颚 一对 口 肢
臼齿突
门齿突
小颚 一对
轴节
内颚叶
外颚叶
茎节
小颚须
口 器
下唇 一片:后颏、前颏、唇舌、下唇须 上唇 一片 (咀嚼式口器) 舌 一个
甲壳纲 (Crustacea)
• 海洋或淡水生活,极少 数潮湿陆地生活; • 身体:头胸部、腹部; • 头胸部13对附肢:2对触 角、1对大颚,2对小颚, 8对为颚足和步足; • 腹部附肢或有或无; • 呼吸器官 鳃; • 排泄器官 颚腺、绿腺。 • 约35000余种 • 如各种虾、蟹、水蚤、 剑水蚤等。 甲壳纲-类群
无脊椎动物学-节肢(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主要 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
中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中肠前 端有2-6个胃盲囊,是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 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水 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从 肛门排出。
2021年11月27日
大颚:1对,具坚利的切齿 和臼齿,用来咬碎食物。
小颚:1对,分节,下颚须 用来抱握食物,并有感 觉功能。
下唇:1片,组成口腔下壁。 下唇须有感觉功能。
舌:为口腔底壁的膜状突起, 有搅拌和味觉功能。
2021年11月27日
② 剌吸式口器 适合吸取液体食物,如蚊子
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下 唇形成喙,大颚、小颚和舌合抱口针管。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 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2021年11月27日
5.3.3 循环系统 为开管式循环系统。腹部的血腔被
背隔、腹隔分隔为三部分: 背血窦 (围心窦)、围脏窦、腹血窦。
2021年11月27日
昆虫纲动物的循环系统有以下特点:
① 血管极短:只有一条背血管(心脏、 动脉)
② 心室外侧翼状肌的收缩和背腹隔的波 状运动,形成了血液流动的动力。触 角、翅和足的基部常有辅搏器。
头部具1对触角 3对口器附肢 1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2021年11月27日
▲ 触角(antennae) 重要的感觉器官,具触觉、嗅觉、听觉功
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激素。 触觉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鞭
节常分为若干节。
2021年11月27日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 类和性别鉴定的重要依椐。 触角的形态: 刚毛状:蝉、蜻蜓 丝 状:蟋蟀、天牛、蝗虫等 双栉状:蚕 具芒状:蝇 鳃叶状:金龟子 膝 状:蜜蜂 环毛状:蚊子、雌蛾 棒 状:蝶类 念珠状:白蚁
普通动物学 第十章 节肢动物
触角的形态多样,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 分类的重要依椐。 分类的重要依椐。 触角的形态: 触角的形态: 刚毛状:蝉 刚毛状: 蟋蟀、天牛、 丝 状:蟋蟀、天牛、夜蛾等 双栉状: 双栉状:蚕 具芒状:蝇 具芒状: 鳃 状:金龟子 膝 状:蜜蜂 环毛状: 环毛状:蚊子 球棒状: 球棒状:蝶类 锤状: 锤状:郭公虫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 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肌肉束。 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 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 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 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3.1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腹三部分。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3.1.1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头部有1 头部有 对触角 3 对口器附肢 1 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 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由梗节、柄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组成。 触角由梗节、柄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鞭 梗节 节常分为若干节。 节常分为若干节。
▲复眼: 复眼: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不同的昆虫组成复眼的 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家蝇: 家蝇:4000 蛾类: 蛾类:1200-1700 - 蜻蜓: 万以上 蜻蜓:2万以上 功能: 功能: 能识别物体的形象 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的结构: 小眼的结构: 每个小眼由角膜、 每个小眼由角膜、晶 视觉细胞、 锥、视觉细胞、视杆和 色素细胞组成。 色素细胞组成。
10节肢动物1
(二)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
1层、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外骨 骼)及体表的腺体等附属结构。 (三)底膜(基膜) 很薄、紧贴于上皮之内;由结缔组 织形成。 节肢动物身体的各体节通常包被四 块外骨骼,即背板(背甲)、腹板(腹甲) 和侧板(侧甲,左右各一块)。
三、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都为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日本沼虾 的外部形态
1、头胸部:由头部6节和胸部8节愈 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 长的一半;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状突 起,称为额剑,其上下缘有锯齿; 头胸甲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 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额剑两侧 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 着生复眼。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的体腔内充满血液,故名 血体腔;这种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 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形成, 所以节肢动物的体腔为混合体腔。 心脏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血 液在心脏中由后向前、流经血管进入体 腔;血液在体腔中由前向后流动,然后 会入围心窦、由心孔流回心脏。因此, 节肢动物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
多 足 纲 的 外 部 形 态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马陆
蜈蚣
第三节 甲壳纲的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甲壳纲是节肢动物的一个重要类群,目 前已知有3万余种,以对虾、龙虾、螃蟹 等为人熟知;绝大多数为水生,而且多数 是海产;现以日本沼虾为例介绍甲壳纲的 特征,日本沼虾又称青虾或河虾,是我国 重要的淡水食用虾。 一.日本沼虾 (一)外部形态:身体青绿色,带有棕色斑 点;体外被有甲壳,即外骨骼;身体有20 体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无脊椎动物学-节肢(肢口纲、甲壳纲)
② 血管: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血管的发达 程度与呼吸系统有密切关系:
呼吸系统简单(鳃呼吸,呼吸器官局限于身 体的某一部分),血管发达,循环系统复杂, 如虾、蟹等;
呼吸系统复杂(气管呼吸,气管分散在全身 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仅具管状心脏,血 管基本消失,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或 仅具心脏无血管,如水蚤与剑水蚤。
2021年11月27日
2.2 具双肢型附肢
除了触角和尾节外,每一体节都有一对 分节的双肢型附肢。较低等的种类附肢特化 不明显,较高度的种类附肢因着生部位不同、 执行功能不同而发生特化:着生在口附近的 原肢节发达,适于抱持或研磨食物;胸部用 于捕食及爬行的附肢,外肢节消失,内肢节 发达,且多分节;腹部用于游泳的附肢,则 内外肢节均发达。
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分布 于整个体表,多集中在触角、 附肢及关节处,比如单眼、复 眼、各种感觉器、化感器等, 用以感受各种刺激。
2021年11月27日
6. 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也形成体腔囊, 在继续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形成真 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 心腔。
肌肉束往往成对地互相起拮抗作用。
2021年11月27日
4. 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但附肢本身分
节(节间以关节膜相连),并以关节与身体相连。
附肢演化为执行不同功能的器官:触角、口器 等。
2021年11月27日
5. 发达的神经系统和灵敏 的感觉器官
索状神经系统,神经节多 出现愈合。多数种类脑可分成 前脑、中脑及后脑。
外有钙质的骨板保护,第 二触角退化,胸部6对附肢长 而多节如蔓,营固着生活。 如藤壶。
节肢动物门
管式。
2014-7-9
10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一
血腔的出现使动物降低了血压,防止了在具壳状外骨骼 存在下因高液压带来的血流紊乱,同时也避免了断肢后的大 出液。因此,血腔的产生是对外骨骼产生后血液循环的一种 适应。这是在经漫长的进化过程才实现的。混合体腔的产生
可能与外骨骼的产生有关。因为体腔分节可能与流体骨骼运
分开或胸、腹愈合。 ⑫、附肢双肢型,即附肢从原节上向外分出内肢节和外肢
节。外肢节不分节而具刚毛,司呼吸;内肢节分节。这
是一种原始的附肢,每个体节1对。
2014-7-9
16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一
双肢型附肢是本纲的特征,同时其结构与功能上的 多样性又是它们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根据形态及功能的
不同可分为游泳足、杆状肢。有的杆状肢外肢节退化,
2014-7-9
20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一
⑮、血管系统: 血管系统为开管式。心脏的心耳消失,多数具三对心孔, 直接从围心窦中汲取血液进放心室,只有少数具心耳。心室 发出动脉。有的种类心室也消失,搏动作用由围心窦来代替。 静脉血管很少,回心的血液一般是经过几个血窦直接进入围
心窦。围心窦是混合体腔的一部分。
⑥多足纲-----------------------------------58
⑦昆虫纲-----------------------------------61 3、起源与演化--------------------------------117
2014-7-9
1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一
2014-7-9
12
节肢动物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节肢动物种类多、形态结构变化大,分类系统存在 较大的争议。现采用较为简明的分类系统:根据异 律分节、附肢、呼吸和排泄器官的情况,将现存的 节肢动物分为6纲。
1、原气管纲;
2、肢口纲;
3、蛛形纲;
4、甲壳纲;
5、多足纲; 6、昆虫纲
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
•又称有爪纲(Onychophora); 介于环节与节肢之间。 •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有环纹;附肢、体内的后肾按 节排列;气管呼吸;具血腔。生活于潮湿的地方; 约70种,如栉蚕(头、躯干)。
上皮层——一层多角形的活细胞层,向外分泌厚的角质层,向内分泌一层薄 的基膜
底膜——一层无定形的颗粒层 功能:保护内脏器官、防止水分蒸发、抵抗化学伤害、机械损伤、某些部位 向内延伸成肌肉的附着点与肌肉一起完成各种动作——故称外骨骼
节肢动物-外骨骼
昆虫生长到一定时期,受到体内分泌的一种蜕皮激素的影响,上皮细胞分 泌出一种蜕皮液(几丁酶、蛋白酶),分解溶化旧的外骨骼,使昆虫的旧 皮层与真皮层细胞分离。与此同时,昆虫的旧皮之下,上皮层又分泌出新 的表皮。最后,昆虫收缩腹部肌肉来增加胸部血压,使背上拱起,于是旧 皮沿着头和胸部背面脆弱的地方脱去。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它们吸收了空 气和水后使身体膨胀,也在皮的特别脆弱的地方裂开,以后靠蠕动的力量 从旧皮内脱出。
鲎又叫“夫妻鱼”,被誉为活化石 (国家二级)
蛛形纲(Arachnida)
•约60000余种,仅次于昆虫纲绝大多数陆生;身体分:头胸部、腹部。 无触 角;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
•头胸部6对附肢:第1对——螯肢,第2对——脚须,后4对——步足; •呼吸器官 同时存在书肺、气管系统; 排泄系统 同时存在基节腺、马氏管。
动物学教学课件: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1
第十章
动物界第一大门! 身体分节、有节肢、最进化的原口动物! 分布最广、种类繁多、个体数量惊人!
类群复杂,形态结构差异极大! 高度适应陆生生活!ຫໍສະໝຸດ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主要特征
与人类关系
节肢动物门
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是腮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
。 对动物身体内部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体都要通过血液的输送
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 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 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 系统简单, 如昆虫。
节肢动物在消化道下方的3对神经节也同样愈合形成一个 食道下大神经节。 两条腹神经索融合成一条腹神经链.
脑
↓
食道下↑大神经节
↑ 腹神经链
十、生殖与发育: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 体外交配和产卵的结构,称为“外生殖器”,它是由一些 附肢特化形成的。 陆生种类为体内受精,水生种类有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生殖方式多种多样: 有卵生、卵胎生、有孤雌生殖、幼 体生殖、多胚生殖等方式
外肢
附肢的变态: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 化,形成了口器、触角、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 态,并适于多种功能,如运动、捕食、呼吸、交尾、感觉、 咀嚼和生殖等功能。
三、发达坚实的外骨骼
体壁由 角质膜:又称为外骨骼 上皮:向外分泌角质膜 底膜:很薄,紧贴于上皮,由 结缔组织形成。
角质膜自外向内,分3层: 上角质膜(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水。 外角质膜(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角质膜(内表皮)最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
节肢动物——精选推荐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全身包被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②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
③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④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⑤分节的附肢,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⑥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⑦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⑧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2.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
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在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2009-5-21 19:19•回复••生物小巫•10位粉丝•41楼3.根据什么说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答: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为学者所公认。
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近似目前的环节动物,因此本门动物中体节较多的种类常被视为是较原始的。
至于节肢动物的原始远祖是怎样的?它与现存的类群之间究竟有何亲缘关系?节肢动物的起源是多元还是单元的?关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下述见解流播较广:海栖的原有爪类或称原古颚类,是节肢动物的远祖,由此分别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其一是:有爪纲→多足纲→昆虫纲。
这个演化方向显示了动物由海栖朝陆栖的发展。
有爪纲为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间的一个过渡类型,既具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如体表有薄的角质膜、由平滑肌形成的皮肌囊、按体节排布的多对巨管肾等;同时也有节肢动物的结构标志,如末端带爪的成对步足以及作为空气呼吸:瓣的气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种类能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卵不 必受精就能发育为新个体。
昆虫发育过程中有变态(metamorphosis)现 象,变态可以分为三种变态形式: 无变态(ametabola) 表现在原始的无翅类群,幼虫和成虫相比 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没有更多 的差别,且发育为成虫后仍蜕皮生长,如 衣鱼等。
➢感官
节肢动物有视觉、触觉、化学三种感觉器 官。
视觉感受器除具有单眼外,还有复眼。单 眼仅有几个光感受细胞,只能感受光线强弱。 复眼则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可以感觉物 体的形状、颜色、距离、运动以及光的强度 等。
还有平衡、触觉、味觉、嗅觉、听器等。
一般都是雌雄异体、异形。
生殖腺——残存的体腔; 生殖管——体腔管; 外生殖器——一些附肢特化形成。 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 陆生种类——都是体内受精。 中黄卵——表面卵裂。
➢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 在分节的基础上,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或头、 胸、腹3部分;
➢ 附肢有关节,有的类群具有可以飞翔的翅;
➢ 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代谢产物:氨。
马氏管(malpighan tubules) 由中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 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产 物。马氏管位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排泄物 经肛门排出体外 。
各种动物马氏管的数目不等,少的只几条, 多的可达几百条。
代谢产物主要是尿酸。 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排泄器官都是马 氏管。
➢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 头胸部有附肢,无触角; ➢ 1对鳌肢、1对须肢、4对步足; ➢ 腹部有或无附肢。 ➢ 主要有:肢口纲和蛛形纲。
海洋生活;
身体:头胸部、腹部、尾剑3部分; 没有触角;
头胸部6对附肢:第一对——螯肢;后5 对——步足;
腹部第一对——愈合成板状;其余—书 鳃。
自然界一切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产生的有机物质, 如植物的汁液、木材、蜡质、腐烂的生物体。 口器出现各种变化:适应不同的取食方式、不同的 食物。
神经系统与环节动物类似——索状结构; 但随着体节愈合,神经节也有愈合现象; 尤其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更趋集中。 前脑 视觉、行为的神经中心; 中脑 触觉的神经中心。蜘蛛等(没有触角)没有中脑的 分化; 后脑 发出神经分布到下唇、消化道。
➢ 身体结构及形态、呼吸器官及排泄器官多样化,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
➢ 分布范围: 5500m的深海——6000m的高山;
➢ 有的种类几乎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 ——甚至出 现具飞翔能力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 应陆生的动物。
➢ 已知种类 >100万,约占动物种数的84%!
➢ 异律分节、附肢; ➢ 外骨骼、肌肉; ➢ 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 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 消化与取食; ➢ 神经系统、感官; ➢ 生殖、发育。
前肠、中肠、后肠 。 前肠、后肠 外胚层向内凹陷而成,基本结构与体表
相同,几丁质、齿、刚毛,蜕皮。 前肠:取食、食物的机械研磨、贮存、初步消化。 中肠:分泌消化酶——消化和吸收;一些种类常形
成盲囊、腺体等,加强消化、吸收 。 后肠: 重吸收一些离子和水分 。 食谱:非常广泛,特别是陆生昆虫,几乎包括:
单枝型:鳌肢类、 多足类和六足类。
原肢
双枝型:三叶虫 和甲壳动物。
原肢:由一或两个肢节组成; 端肢:可分为若干肢节,肢节之间有肌肉相连。
表皮
(外骨骼)
体
分泌
壁
上皮细胞
上表皮: 脂蛋白(主要)、几乎不含几丁质。
原表皮
外表皮:几丁质、蛋白质——鞣化
作用——坚硬、不可溶的骨蛋白。
内表皮:较柔软、更多几丁质、较
如:剑水蚤;蚜虫、恙螨。 循环系统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 关: 鳃呼吸的种类(虾、蟹)循环系统较发达; 气管呼吸的种类血管不发达。
有2种主要类型。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 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另一端是盲端,相当于残 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甲壳类——绿腺(触角腺)(antennal gland)、 颚腺(maxillary gland); 蛛形纲——基节腺(coxal gland)触角基部有一 开口,为后肾开口,另一开口在体腔(混合体腔)。
不完全变态(heterometabola) 渐变态(gradual metamorphosis)
卵孵化后,幼虫形态与成虫差别不大,生 活环境和习性相同,只是翅和生殖腺未发育, 称为若虫(nymph),例如蝗虫。 半变态(hemimetabola)
卵孵化后,幼虫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 与成虫均不同,称为稚虫(naiad),例如蜻 蜓。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不同 的体区,机能分工更明显:
头部 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 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 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 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 殖和代谢的中心。
甲壳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形成 头胸部。
完全变态(holometabola) 卵孵化后,幼虫的形态与成虫很不同,生 活史中在变为成虫之前,有一个不取食不 活动的蛹期。例如家蚕、金龟子、蜜蜂等 88% 的昆虫都属于完全变态。
1、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称为 异律分节。
2、体表具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3、真体腔不发达,有混合腔。 4、开管式循环。 5、呼吸器官、排泄器官多样化。 6、神经系统为链式,有神经节愈合的现
少蛋白。
基膜
有些甲壳动物在原 表皮中部沉积了大 量钙盐,很坚硬。
蜕皮(ecdysis):
由于外骨骼限制了动物的生长,因此节肢动 物必然有蜕皮现象。每蜕皮一次,身体可长 大一些。
上皮细胞分泌新的表皮,同时分泌的几丁质 酶和蛋白酶分解、吸收旧的表皮,一般,在 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 吞入空气、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 皮经鞣化变硬。
蛛形纲进化地位特殊:是节肢动物从水生到 陆生的过渡类型。①呼吸:两套——书肺、气 管;②排泄:两套——基节腺(水生)、马氏 管(陆生);③代谢产物:蛛形纲动物排出代 谢中间产物为鸟嘌呤(尿酸的主要成分)。 氨(水生种类的代谢产物),尿酸(陆生种类 的代谢产物)。
➢潮湿陆地; ➢身体:头部、躯干部; ➢ 附肢: 头部 3-4对。1对触角,1对大颚。 1-2对小颚; ➢ 躯干部: 基本1对足/体节(马陆:每2个体节愈合而步足 保留——2对足/体节); ➢ 呼吸器官:气管; ➢ 排泄器官:马氏管。 ➢ 约10500种。主要为蜈蚣,马陆等。
蜕皮次数由激素控制,一般节肢动物一生会 蜕皮十几次。
➢肌肉
均为横纹肌,形成独立的肌肉束——附 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内突上——肌肉 束收缩、牵引骨板使身体运动。
肌肉束往往成对地互相起拮抗作用。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肌肉
主要为斜纹肌,且与体壁结合成皮肌囊。
➢混合体腔
胚胎发育早期,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随 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断裂开: 中胚层的一 部分分化成肌肉、部分内部器官系统;中胚层 的另一部分成为背部的循环系统和血管的腔壁。
目前所存5种——都为鲎(福建、广东)。
绝大多数陆生; 身体分:头胸部、腹部2部分。 无触角; 头胸部6对附肢:第一对——螯肢,第二对——脚须,后4 对——步足; 呼吸器官 同时存在书肺、气管系统; 排泄系统 同时存在基节腺、马氏管。 约80000余种,仅次于昆虫纲,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 等。
书肺(book lung):体壁向内折叠如书页状,以便 使书肺处在湿度饱和的小环境中——使书肺表面保 持一层水膜——便于与空气中的氧进行气体交换。 蛛形纲动物的呼吸器官 。
书鳃、书肺的共同点:增大体表与水或空气接触的 表面积。
气管鳃:有些种类气管向体表外突起形成。 某些小型种类 体表:很多小型种类,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体表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附肢与体躯之间也 有关节——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 灵活性。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存在差异,进 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机能发生了变化: 形成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辅助呼 吸和生殖的各种形态。
节肢基本上可分两种类型:双枝型和单枝 型。 双枝型由原肢、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
➢介形纲:头胸甲由两瓣介壳构成,整个身 体完全包被在壳瓣内。取食和游动多靠两 对触角。胸肢仅有2~4对。腹部极小。 ➢鳃足纲:体略呈虾形,体长从小于1~100 毫米,头胸部覆以整片背甲(头胸甲)或 具两片介壳或不具背甲。躯干部附肢称游 泳足。常见的如蚤状溞。
➢颚足纲:此纲由桡足类、鳃尾类、蔓足类和须 虾类合并组成,并不是单系群。体形变化极大。 ➢软甲纲甲哲水壳蚤动物最高等、形态结构最复杂的一 类。包括蟹、 虾、虾蛄等。身体虾形,或缩短为 蟹形。有些类群头部与胸部体节愈合,形成头胸 部,外被头胸甲,形状变化很大。躯干部一般由 15节构成,极少数为16节。其中胸部8节,腹部7 节,个别8节,各节都有附肢1对。最末节为尾节。
或尾甲。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腹面 每节一对双肢型附肢。
➢ 仅有三叶虫纲。
➢头胸部通常有一背甲;头部有第1触角、第2 触角、大颚、第1小颚、第2小颚等5对附肢。 不同类群在形态、生活史等方面差异变化极大; ➢约7万种,分6纲。 ➢浆足纲:身体分头部和躯干。10种。 ➢头虾纲:为小型海生动物,体长不到4毫米。 被认为是现存最原始的甲壳类。目前仅发现4 属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