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建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二战以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建筑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景气循环,目前正在进入第二个景气循环的快速增长阶段,国际建筑市场的基本格局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二战后,国际建筑市场随着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而逐渐兴起,增速不高但平稳持续。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建筑市场在两方面力量推动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第一,海湾石油输出国在巨额“石油美元”的支持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并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市场;第二,东南亚地区政局稳定,外贸兴旺,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际承包市场也日趋活跃。据统计,1981年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1299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国际建筑市场景气循环繁荣阶段的顶峰。
1982年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开始逆转。石油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产油国收入税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被迫压缩建设规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
直处于停滞状态;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初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非洲地区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经济困难。世界经济处于低潮,国际承包市场逐渐收缩。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1980年为1083亿美元,1981年1299亿美元,1982年1231亿美元,1983年936亿美元,1984年805亿美元,1985年816亿美元,1986年739亿美元,1987年739亿美元。1981年以来,除1985年有微弱回升外,呈直线下落趋势,6年减少了43%。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纪录的1519亿美元。此后的十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见表,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整理)
1994年以后,国际工程建筑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1997年全球225家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公司的营业总额只有1102亿美元,比1996年下降了13.1%,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新兴市场经济衰退是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1998年全球营业额又回升到1164亿美元。
从发展趋势看,如果排除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世界建筑市场的总体规模基本稳定。1996年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业的总支出约为32375.5亿美元,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约为30760.8亿美元,但1998年又回升至32244.5亿美元。
估计国际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将基本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之上。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建筑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比例将不断加大,据有关预测,2010年之前,世界每年将有2000-3000多亿美元的国际工程承包额。
二、国际建筑市场的结构分析
国际建筑市场的地区结构
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据统计,1993年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达到33.1%,此后一直保持在3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从增长情况看,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基本持续正增长(如表1所示)。
与此相对应,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1980年中东市场所占的份额曾居全球首位,达到39%,但是受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降和战争的影响,到1990年其份额只有14%,而到1997年更降到9.48%;非洲市场主要受国际援助影响,很不稳定,由于90年代外援减少,其所占份额迅速缩减,1997年只有8.54%;拉美市场份额1992年突然由上年的32.8%降到9.4%,此后两年进一步下降到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拉美各国外债负担过重,发展受到制约。
未来15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并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亚洲的国际建筑承包市场大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其中,香港地区作为独立的关税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对外承包业的第一大市场,承包劳务每年约20亿美元,37000人。据预测,今后十年,香港作为中国大陆与世界经济交流的传统和重要的窗口,其经济增长可望保持或超过5%的高速度,国际工程的建设需求很高。具体来说,第一是政府的工程承包,如填海、公路、码头等。这类工程竞争激烈,估计效益难以很高,但对我国公司树立信誉极为重要。第二是投资开发房屋建筑,由于房地产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风险波动较大,但利润丰厚。第三劳务需求,特别是普通劳务需求量将会很大。澳门相比之下,地域狭小,产业结构特殊,而且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基础设施,机场、码头、道路、大桥相继完成,填海建房已趋饱和,所以,建筑市场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不过,随着澳门经济结构的转型,
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和劳务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日本和韩国的承包工程市场的封闭程度很高,而且都是国际建筑承包业的大国,实力很强,所以其他国家很难在日韩获得大的工程承包合同。东南亚各国,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是我国建筑公司的老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增长平稳。特别是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强劲,建筑需求增长的前景很好。伊朗也是个大市场,工业、
矿业、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都有较大增长潜力,但存在着支付风险。
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1991年工业及石油化工业工程占全部市场需求的比重为38.02%,1992年增长到51.06%,随后开始逐年降低,1995年降为29.9%;1996、1997年又开始增长,所占份额分别是31.07%、33.94%。房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电力行业工程需求所占份额较为稳定,从1994年开始,房屋建筑业所占份额一直维持在21%以上,交通运输业则维持在16%以上,电力行业较少,但大多年份也达到了9%。从国际建筑市场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看,过去十年形成的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总体的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中,房屋建筑业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有小范围的提高,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工程需求的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在总的市场规模中分别保持16-18%和9%左右的水
平。
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从总承包商的结构看,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这些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在国际工程建筑市场都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1997和1998年分别有161和155家公司被列入全球最大的225家之内,其国外营业额分别占其营业总额的85.9%和85%;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只拥有225家中的64和70家,其国外营业额占其营业总额的比重也只有14.1%和15%。但从发展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加强。1998年与1997年相比,被列入全球最大225家工程承包公司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数目由64家增加到70家,且这结企业国外营业额占总额的比重由14.1%上升到15%。
从总的格局来看,国际建筑市场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其中,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建筑承包商始终居于金字塔的顶端部位,虽然数量不多,却掌握远超过其数目比例的国际建筑市场份额和大部分的收益。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虽然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前225家的行列,总体上仍处于金字塔的下端,数目众多,但市场占有份额和收益的比例都比较低。粗略估计,国际建筑市场基本符合经济活动的“20和80”规律,即居于金字塔上端的20%的企业,掌握着80%的市场和收益,而居于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80%的企业,却只掌握20%的市场和收益。
近年来随着国际建筑市场复兴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建筑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承包商开始走向合作的道路,与此同时跨国兼并活动不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正在提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