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测量——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执教: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周霖【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三课《1米有多长》【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会用厘米来测量物体,在学习“1米有多长”时学生就有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准备。
【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能估测物体长度(限整米),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达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能估计物体的长度,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课程资源】1.制作课件2.1厘米长的磁条3.10厘米长的磁条4.米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一)找1厘米出示课件,请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二)用1厘米出示课件,请学生说出测量的方法。
出示课件,请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回顾我们怎样学习厘米的知识,让学生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了预设。
】二、学习新知(一)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说一说讲的是什么事?齐读入园要求,1米有多长?+【设计意图:通过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的高度。
2. 请学生拿出信封中的磁条,分别用尺子量一量,这两个磁条各有多长?3. 请学生说出磁条长度,老师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度。
4. 老师引导学生对比1厘米、10厘米、1米的长度,提出用10厘米长的磁铁来拼1米长。
5. 师生合作,在黑板上贴10厘米长的磁条,带领学生从10厘米数到100厘米,拼出1米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含义。
2.能够感性认识1米的长度,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
3.能够初步了解厘米、分米和千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含义。
2.让学生能够感性认识1米的长度,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厘米、分米和千米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一张米长卡片。
2.黑板、白板。
3.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了。
现在,我想问大家,1米有多长?请让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自己对于1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和想象。
2. 讲解(20分钟)让同学们手中的米长卡片,成对进行比较,问一问有没有比1米长的,有没有比1米短的。
介绍比1米短的长度单位——分米;比分米短的长度单位——厘米。
还可以介绍比1米长的长度单位——千米。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拿实物或图片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每种长度单位的大小,并着重强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讨论(15分钟)请同学们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使用到“米”的例子,并说明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好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把20米的距离转换成分米,应该是多少呢?4. 练习(15分钟)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计算和换算。
例如:1.1米=____个分米2.210厘米=____分米+___厘米5. 总结(5分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点和掌握的技能,并且列举出可能会使用到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场景。
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并且在家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导入、讲解、讨论、练习、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运用,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注重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同学们更加容易掌握、理解知识点。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课题1米有多长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么1米是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长颈鹿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回事。
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1、认识米。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单位。
出示:1厘米的小棒。
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长呢!课件演示:摆小棒。
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2)认识米尺。
要摆第12根了。
100根小棒连起来,好长啊!1个小格是1cm。
2、比一比,说一说。
小组活动:看看1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3、用尺子量一量。
小组活动: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4、体验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的大小。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米)。
黄瓜长约20(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厘米)。
100个小格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也可以写成1m。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长度大约是1米。
讲台桌面长大约是1米。
学生汇报测量过程及结果。
先想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通过学生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单位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清晰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中。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测量和记录物体的长度。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重点知识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已有了足够的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进而逐渐形成对“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享:百厘米尺。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厘米,周末让大家都制作了一张“百厘米尺”,请你拿出来,四人小组分享一下。
师:谁想来介绍一下你的百厘米尺?二、探究新知:师:看来你们已经彻底和厘米成为好朋友了,今天动物园的小动物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生活中的1米。
师:你真是火眼睛睛,看来长颈鹿需要买票才能进园。
那一米到底有多长呢?师:周末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一米,并想办法把它带来了,谁来展示一下你带的1米呢?2.1米=100厘米师:你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把1米带到了课堂上,请你观察一下我们的百米尺和1米,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百厘米尺和1米一样长。
师:谁还想来说说?那你得出什么结论?生:1米=100厘米。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能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计时器。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长度的物体,如公交车、篮球、跳绳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概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米是如何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例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长度单位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的长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3.知识拓展:介绍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4.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测量教室的长度,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
5.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米 = 10分米1米 = 100厘米1米 = 1000毫米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如厘米、毫米等。
但他们对1米的长度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米的长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准备教室场地,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长度的绳子,用厘米或毫米作为单位表示时,数字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绳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自己的身高。
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4.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量具:尺子、卷尺、计时器;2.实物:钢尺、细线、毛巾、水杯等;3.教具:幻灯片、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首先,展示一张“米”的图片,询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米吗?”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2. 探究(1)学生自测请学生拿出细线,将其拉直,然后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其长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把线拉直再测量它的长度?你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测量线的长度吗?(2)教师演示教师使用钢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介绍钢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从容器里拿出一杯水,并让学生估算一下水杯有多高,然后再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并对比估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3. 实践请学生带来一件自己喜欢的毛巾,老师将毛巾摊开,并请学生使用钢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在实际测量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能够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因素?4. 总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米?2.钢尺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4.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课后作业1.按老师所给的长度,使用钢尺或卷尺测量所在家庭或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2.查询“千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3.收集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相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简单的拉直细线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探究了长度的测量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并且为此提供了方法和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实践,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测量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长短,但是还缺乏对长度精确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演示、操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理解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长度概念,理解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3.操作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米的使用。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根1米长的绳子,小明想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否超过了这根绳子”,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首先,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1.1 授课班级和学生本次授课的班级为二年级,学生年龄为7-8岁,共计38人。
1.2 授课内容本次授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长度》中的6.3节:“1米有多长”。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并能够将两者进行转换;2.掌握使用标尺、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3.了解对长度进行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米和厘米的概念及转换;2.使用标尺等工具测量长度。
2.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而言,米和厘米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理解;2.测量长度是涉及到实践操作的内容,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1 导入环节3.1.1 导入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一下问题:1米有多长?3.1.2 导入说明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1米”这个概念进行认识,并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3.2 学习内容展示3.2.1 厘米和米的转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向学生解释米和厘米的概念,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1米=100厘米”的关系,并进行计算练习。
3.2.2 测量长度教师向学生展示标尺、尺子等测量工具,并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然后,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测量长度的题目,引导学生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答案的大小。
3.3 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3.4 巩固练习同步练习环节,3分钟内,让学生完成一个题目。
3.5 展示评价3.5.1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答案。
3.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提出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深化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米和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使用标尺、尺子等测量工具,从而实现正确测量长度,并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1)一、教学目标•知道1米有多长,能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的长度;•认识米的符号“米”;•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知道1米的长度;•能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的长度;•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的长度;•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尺子、绳子、橡皮等物品;•明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绳子。
”•教师询问:“除了绳子,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这么长?”•学生回答:“桌子、书柜、书桌等。
”•教师引导学生:“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桌子、书柜、书桌等有多长呢?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如何测量长度。
”2. 新课讲解•教师示范用尺子、绳子等物品进行测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实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学生测量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精确测量的重要性。
3. 认识米的符号“米”•教师通过出示米的符号“米”,讲解其含义和用途。
4. 能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的长度•教师示范用1米长的绳子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学生练习后,教师对其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长度。
5. 总结•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再次提醒学生精确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3课时,重点讲解了1米的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米的符号“米”的认识。
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用1米的长度量物品的长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学生们初次测量长度时,存在着精度不高、用力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并注重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自己纠正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能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长度测量能力发展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剪刀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绳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度为1米和1米以下的物品,如20厘米、30厘米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长度为1米的绳子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上册第53页至第55页《1米有多长》,我准备从以下这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具体,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一厘米木棍接起来,体会1米有多长;第二步:通过测量学生身高,体会1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测量教室等场景,体会1米有多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在进行认识“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厘米有多长,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距离时,要用“米、厘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但“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
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并体验1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厘米的关系,学会米和厘米的简单换算。
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动中体验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比较、实践、验证。
六、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课内
检测;(二)合作探究;(三)巩固练习;(五)总结.
(一)课内检测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是( );
2、画一条长度为1厘米的线;
3、测量数学课本短边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二)合作探究
1、画一条10个1厘米连起的线。
(教师指导学生画10厘米长的线)
2、问100个1厘米连起的线有多长?(板书课题)
老师在黑板用纸条连起一条100厘米的线,这就是1米的长度
米是我们今天学习长度单位,用“m”表示,问米和厘米有什么样的关系(1米=100厘米,1m=100cm)
3、让学生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估计一下黑板长有几米?
4、测量一名学生的身高(找一个大约1米的),估计另一个学生的生高,估计门的高度大约几米?
5、测量教室的宽有多少米,让学生估计教室长有多少米?
(三)巩固练习
课件上的练习
1、填cm还是m呢(1)门高约2( ) (2) 一拃长约15( ) (3) 黄瓜长约20( )(4)橡皮长约3( ) (5) 李老师身高约175( )(6)树高约10( )(7)铅笔长约17( ) (8) 旗杆高约8( )(9) 毛巾长约60( )
2、填空(1)6厘米+7厘米=( )厘米
(2)20米-10米=( )米
(3)9厘米+11厘米=( )厘米
(4)1米-10厘米=( )厘米
3、略(课件展示)
(四)总结:让学生说这节课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 = 100c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上
就是我对《1米有多长》的说课,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