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pptx
合集下载
制药工艺学-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PPT
THANKS
感谢观看
工艺规程
规定如何进行制药工艺操作的书面文 件,包括原材料的选用、加工步骤、 操作条件、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等。
课程目标
01
掌握中试放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中试放大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02
了解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掌握制药工艺操作的 基本要求和规范。
03
培养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中试放大结果 与实验室结果的差异和原因。
工业化生产建议
根据中试放大结果,提出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参数优化和 设备选型建议。
03
工艺规程概述
工艺规程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工艺规程是制药生产过程中必须 遵循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用于确 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重要性
工艺规程是制药企业生产合格药 品的基础,是实现药品生产标准 化的关键,也是保障药品质量和 安全的重要措施。
02
中试放大概述
中试放大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工艺确定后,将实验室规模的工艺过程放大至中等规模的 反应器或生产设备,以验证工艺在扩大规模下的可行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重要性
中试放大是连接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桥梁,旨在确保实验室工艺在 工业化生产中的可行性,为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参数优化和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规程,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案例三: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的协同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在制药工艺学中相互关联,通过协同 优化可实现更高效、经济的药品生产。
中试放大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和经验可以为工艺规程的制定 提供参考,帮助完善生产流程和参数。同时,工艺规程的 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中试放大结果进行验证 和调整,以实现更优化的生产效果。通过中试放大与工艺 规程的协同优化,可以提高药品生产的成功率、降低成本 并缩短商业化生产的时间。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三、中试放大的前提条件-1
• 1.小试合成路线已确定,小试工艺已 成熟,产品收率稳定且质量可靠。成 熟的小试工艺应具备的条件是:
– 合成路线确定; – 操作步骤明晰; – 反应条件确定; – 提纯方法可靠等。
三、中试放大的前提条件-2
• 2. 小试工艺的考察已完成。已取得小试 工艺多批次稳定翔实的实验数据;进行 了3~5批小试稳定性试验说明该小试工 艺稳定可行。
数学模型的建立
• 合理简化过程,提出物理模型模拟实际过程。 • 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得到数学模型。 • 用计算机研究数学模型各参数变化对过程的
影响。 • 数学模拟放大法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
基础,能进行高倍数放大,缩短放大周期。
数学模拟的前提和发展方向
• 数学模拟进行工程放大,主要取决于预测 大设备的行为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3)制定生产工艺
• 在大型设备和车间投入生产,试制若 干批号后,制定出生产工艺规程。
• 生产工艺规程
二、中试放大的重要性
一般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放大50~100倍 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考察研究在一定 规模的装置设备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变化 的规律,以解决小型实验所不能解决或未 发现的问题。
为什么要经过中试放大阶段? Answer should be from reasons and aims!
Example-1
•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methine • Ethanol as solvent • EtOH + Dichloromethane
HO
CH3NH2
O HOAc
N
HO
POCl3, DMF
Cl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
虑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产的要 求,特别要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
例:邻甲基香兰醛的制备
小试操作法放大:将反应物置于反应罐,升温至回流,交替加入 18%氢氧化钠溶液及硫酸二甲酯、反应完毕降温,冷冻,减压蒸出邻 甲基香兰醛。操作繁杂,蒸馏时还需防止蒸出物凝固堵塞管道而引起 爆炸,小试收率83%,中试收率仅有78%左右。
应点的温度相同。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化学相似:化学相似要求在几何相似的两体系间,各 对应点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相同。
应当指出,两体系无法做到都对应相似,实际上连取 最基本的几何相似都难以完全实现,例对于园柱形设备 相似问题,将其高和直径都放大10倍,但其表面积和体 积并不是10倍之关系。
2、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⑴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 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⑵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330天计算, 其中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返混的种类 理想管式反应器:无返混现象; 高效连续搅拌釜:进入物料立即与反应釜内物料完全 混合,浓度处处相等(全返混); 多釜串联搅拌釜: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因返混现象,若干反应料可能尚未来得及变化, 就已离开了反应器,导致转化率降低;若干物料不能 及时从反应器中移出,一方面可能进入串联副反应, 降低了选择性,另一方面不对主反应起到了稀释作用, 减缓反应,导致反应收率下降。
例:邻甲基香兰醛的制备
小试操作法放大:将反应物置于反应罐,升温至回流,交替加入 18%氢氧化钠溶液及硫酸二甲酯、反应完毕降温,冷冻,减压蒸出邻 甲基香兰醛。操作繁杂,蒸馏时还需防止蒸出物凝固堵塞管道而引起 爆炸,小试收率83%,中试收率仅有78%左右。
应点的温度相同。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化学相似:化学相似要求在几何相似的两体系间,各 对应点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相同。
应当指出,两体系无法做到都对应相似,实际上连取 最基本的几何相似都难以完全实现,例对于园柱形设备 相似问题,将其高和直径都放大10倍,但其表面积和体 积并不是10倍之关系。
2、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⑴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 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⑵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330天计算, 其中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返混的种类 理想管式反应器:无返混现象; 高效连续搅拌釜:进入物料立即与反应釜内物料完全 混合,浓度处处相等(全返混); 多釜串联搅拌釜: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因返混现象,若干反应料可能尚未来得及变化, 就已离开了反应器,导致转化率降低;若干物料不能 及时从反应器中移出,一方面可能进入串联副反应, 降低了选择性,另一方面不对主反应起到了稀释作用, 减缓反应,导致反应收率下降。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PPT 42页)
21
(4)选择性: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 占分率。
收率、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关系:
22
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由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 应制备三甲氧苯甲酸工序,投料没食子酸 25.0kg,测得未反应的没食子酸2.0kg,生成 三甲氧苯甲酸24.0kg,求选择性和收率。
23
由已知条件得:
24
28
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 (1) 产品介绍叙述产品规格和药理作用等,包
括: ①名称(商品名、化学名和英文名等); ②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等; ③性状(物化性质); ④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⑤药理作用、毒副作用; ⑥包装与贮存。
29
(2) 化学反应过程 按化学反应,分工序写出主反应、副反应、
(2)转化率 转化率:反应过程中,对某一组分来说,
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 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 表示。
20
(3)收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 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有两种计算方法。
某产品的总收率:合成该产品的各反应(也 也包括物理过程)的收率的乘积。
对应于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也有两 种表示方法:
以方框流程表示单元操作及物料成分和数量 将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结果直接加进工艺流
程示意图中,得到物料流程图
38
带控制节点工艺流程图: 是表示全部工艺设备、物料管道、阀门、
设备附件以及工艺和自控仪表的图例、号 等的一种内容较为详细的工艺流程,也称 生产控制流程图或工艺控制流程图
39
口服液生产工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40
41
作业 1 中试放大的主要方法。 2 物料衡算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3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三者之
(4)选择性: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 占分率。
收率、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关系:
22
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由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 应制备三甲氧苯甲酸工序,投料没食子酸 25.0kg,测得未反应的没食子酸2.0kg,生成 三甲氧苯甲酸24.0kg,求选择性和收率。
23
由已知条件得:
24
28
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 (1) 产品介绍叙述产品规格和药理作用等,包
括: ①名称(商品名、化学名和英文名等); ②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等; ③性状(物化性质); ④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⑤药理作用、毒副作用; ⑥包装与贮存。
29
(2) 化学反应过程 按化学反应,分工序写出主反应、副反应、
(2)转化率 转化率:反应过程中,对某一组分来说,
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 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 表示。
20
(3)收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 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有两种计算方法。
某产品的总收率:合成该产品的各反应(也 也包括物理过程)的收率的乘积。
对应于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也有两 种表示方法:
以方框流程表示单元操作及物料成分和数量 将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结果直接加进工艺流
程示意图中,得到物料流程图
38
带控制节点工艺流程图: 是表示全部工艺设备、物料管道、阀门、
设备附件以及工艺和自控仪表的图例、号 等的一种内容较为详细的工艺流程,也称 生产控制流程图或工艺控制流程图
39
口服液生产工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40
41
作业 1 中试放大的主要方法。 2 物料衡算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3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三者之
第五章中试放大
和安全措施中的问题,须测定某些物料的性质和化工参数,如比热、 粘度、爆炸极限等。如DMF与强氧化剂以一定比例混合时易引起爆 炸,必须在中试放大前和中试放大时作详细考察。 原辅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的制订 小试中这些质量标准未制定或 虽制定但欠完善时,应根据中试放大阶段的实践进行修订或制订 。
三 中试放大研究的基本方法
+
COOH
3(CH3)2SO4
NaOH 2
MeO
OMe
+
COOH
3CH3OSO2OH
188
212
X
25.0 2.0 100 % 89.2% 25.0
Y
24.0 100 % 83.1% 212 25.0 188
188 212 100 % 93.1% 25.0 2.0 24.0
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反应消耗A组分的量 XA 100 % 投入反应A组分的量
3. 收率(产率)
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 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产物实际得量 Y 100 % 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量 Y 100 % 原料投入量
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增加。因而有必要
考虑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 产的要求,特别是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要 从加料方法、物料分离和输送等方面考虑。为减 轻劳动强度,尽可能采取自动加料和管道输送。
6、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为解决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 选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的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 工业生产。 但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以克服的
三 中试放大研究的基本方法
+
COOH
3(CH3)2SO4
NaOH 2
MeO
OMe
+
COOH
3CH3OSO2OH
188
212
X
25.0 2.0 100 % 89.2% 25.0
Y
24.0 100 % 83.1% 212 25.0 188
188 212 100 % 93.1% 25.0 2.0 24.0
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反应消耗A组分的量 XA 100 % 投入反应A组分的量
3. 收率(产率)
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 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产物实际得量 Y 100 % 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量 Y 100 % 原料投入量
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增加。因而有必要
考虑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 产的要求,特别是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要 从加料方法、物料分离和输送等方面考虑。为减 轻劳动强度,尽可能采取自动加料和管道输送。
6、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为解决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 选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的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 工业生产。 但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以克服的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CHO OH HO
O
CHO
n
盐酸的用量是关键!
糠醛
例 2:
CH3CHO
Cl2/ CH3OH
Cl OCH3 OCH3
CH3ONa /CH3OH
H3CO
OCH3 OCH3
H2N NH O O S NH NH2
BaSiO3-H2SiO3
H3CO
OCH3
PCl3/ DMF / CH3ONa
H2N NH O O S N N OCH3
例: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CH2OH H HO H H CH2OH OH H OH OH CH2OH CH2OH O
H2/Raney Ni 催化氢化
黑乙酸菌 氧化
H HO HO
OH H H CH2OH
D-葡萄糖
D-山梨醇
COOH
L-山梨糖
OH O HO H OH O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假单孢杆菌 氧化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1998年修订) 1999年6月19日印发,其中关于原料药的规定 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 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一定数量的产品经最后混 合所得的在规定时间内均质产品为一批,混合前的 产品必须按同一工艺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且有可 追踪的纪录。
磺胺-5-甲氧嘧啶
例 3:
OH HO OH O OH OC12H21O9
O / NaOH HOH CH CO 2 2
OCH2CH2OH OCH2CH2OH OH O OC12H21O9
芦丁
7,4’,3’-三羟基芦丁
5. 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增加,因而又必要考虑 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特 别要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
PTC工艺:产物转移到苯层,而甲基硫酸钠则留在水层,反应完毕 后分出苯层,蒸去苯后得产品邻甲基香兰醛,收率稳定在90%以上。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为解决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中的问题,须测定某些物 料的性质和化工参数,如比热、粘度、爆炸极限等。
2、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⑴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 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⑵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330天计算, 其中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
3) 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考查 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较小,搅拌效率好,传热、传
质的问题表现不明显;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 和反应特点,注意研究搅拌器的型式,考查搅拌速度对 反应影响的规律,特别是固一液非均相反应时,选择适 宜的搅拌器型式和搅拌转速。
儿茶酚
胡椒环
中试放大时,起初采用180r.p.m的搅拌速度,反应过于激烈而发 生溢料;将搅拌速度降至56r.p.m,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实验 室时温度为105℃),结果胡椒环的收率超过小试水平,达到90%
⑴放大系数: 在放大过程中,称放大后的试验(或 生产)规模与放大前规模之比为放大系数。
⑵放大现象:由于未充分认识放大规律,因过程规 模变大造成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现象。
⑶放大效应 ①多指放大后反应状况的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 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或产品质量劣化的现象—负放 大效应。 ②放大中较好地解决了小型实验中不易解决的诸 如计量、传热、搅拌等现象,少数场合也可使反应得 到改善—正放大效应。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为解决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中的问题,须测定某些物 料的性质和化工参数,如比热、粘度、爆炸极限等。
2、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⑴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 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⑵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330天计算, 其中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
3) 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考查 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较小,搅拌效率好,传热、传
质的问题表现不明显;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 和反应特点,注意研究搅拌器的型式,考查搅拌速度对 反应影响的规律,特别是固一液非均相反应时,选择适 宜的搅拌器型式和搅拌转速。
儿茶酚
胡椒环
中试放大时,起初采用180r.p.m的搅拌速度,反应过于激烈而发 生溢料;将搅拌速度降至56r.p.m,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实验 室时温度为105℃),结果胡椒环的收率超过小试水平,达到90%
⑴放大系数: 在放大过程中,称放大后的试验(或 生产)规模与放大前规模之比为放大系数。
⑵放大现象:由于未充分认识放大规律,因过程规 模变大造成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现象。
⑶放大效应 ①多指放大后反应状况的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 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或产品质量劣化的现象—负放 大效应。 ②放大中较好地解决了小型实验中不易解决的诸 如计量、传热、搅拌等现象,少数场合也可使反应得 到改善—正放大效应。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2024版)
1. 生产工艺路线的确认和复审 例:抗癌药物氮芥(chlormethine,5-6)曾用乙醇做溶剂
精制,所得产品熔程长,杂物较多,质量难以保证。 中试放大时,改变氯化反应条件和提纯方法,先用无 水乙醇溶解,再加入非极性溶剂二氯乙烷,使其结晶
析出,从而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例:硝基苯电解还原生成对氨基酚,进一步反 应制备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5-7)
物料 流量 摩尔组 名称 /kmolh-1 成/%
物料 流量 摩尔组 名称 /kmolh-1 成/%
输 苯和
甲苯
入
混合 液
输 馏出液
80
200 苯:0.4
甲苯:0.6 出 釜液
120
苯: 0.985 甲苯: 0.015
苯:0.01 甲苯: 0.99
总计 200
总计 200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过程的物料衡算例3 甲苯用浓硫酸磺化制备对甲苯磺酸。 已知甲苯的投料量为1000kg,反应产物中 含对甲苯磺酸1460kg,未反应的甲苯20kg。 试分别计算甲苯的转化率、对甲苯磺酸的 收率和选择性。
X
A
反应消耗 A组分的量 投入反应 A组分的量
100 %
3.收率(产率) 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
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产物实际得量 Y 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 理论产量 100 %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 量
Y
原料投入量
100 %
4.选择性 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分率。
主产物生成量折算成原料量
二、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1.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PPT课件( 42页)
相似放大法—主要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使用于物理过程, 有一定局限性。(非线性)
数学模拟放大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 主要方向。(数字工厂)
三、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 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修正 其工艺过程。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不会因为小试、 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 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三、中试放大的方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 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在合成药物 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 中的主要方法。
31 中试放大 2 物料平衡 3 生产工艺规程
第二节 物料平衡
一、物料平衡的理论基础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个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 化,即物料平衡。所谓体系就是物料衡算的范围,可以是 一个设备或多个设备,可以是一个单元操作或整个化工过 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为质量守恒定律: 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量-流出反应器的物料量-反应器中 的转化量=反应器中的积累量
二、中试放大的重要性
当化学制药工艺研究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 型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 置中各部反应条件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 的问题。
新药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试验和作为药品检验 及留样观察之用。根据该药品剂量大小,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 数量,这是一般实验室条件所难以完成的。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数学模拟放大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 主要方向。(数字工厂)
三、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 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修正 其工艺过程。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不会因为小试、 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 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三、中试放大的方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 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在合成药物 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 中的主要方法。
31 中试放大 2 物料平衡 3 生产工艺规程
第二节 物料平衡
一、物料平衡的理论基础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个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 化,即物料平衡。所谓体系就是物料衡算的范围,可以是 一个设备或多个设备,可以是一个单元操作或整个化工过 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为质量守恒定律: 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量-流出反应器的物料量-反应器中 的转化量=反应器中的积累量
二、中试放大的重要性
当化学制药工艺研究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 型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 置中各部反应条件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 的问题。
新药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试验和作为药品检验 及留样观察之用。根据该药品剂量大小,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 数量,这是一般实验室条件所难以完成的。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PPT71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药品的质量,与工艺过程很难分割,通常将其列 人工艺过法 当一种药物的小试工艺稳定后,即工艺路线和反
应条件确定后,一般都要经过一个比实验室试验规模 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过程;也可结合该药的制剂 规格、剂型及临床使用情况确定中试放大规模,一般 每批号原料的得量应达到制剂规格量的1万倍以上。
研究在中试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 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所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新 药研究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前 药学和药理毒理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之用。根据该药品 剂量大小和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数量。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
反应一般不会因小试验、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的条件 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的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 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果把 实验室里使用玻璃仪器条件下所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 原封不动地搬到工业生产中去,常常会出现下列结果: 收率低于小规模实验收率,甚至得不到产品;产品质 量不合格;发生溢料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其它不良 后果。
❖ 优点: 数学模拟放大法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 基础,不仅避免了相似放大法中的盲目性与矛盾, 而且能够较有把握地进行高倍数放大,缩短放大周 期。
❖ 近年来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用微型中 间装置取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 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建设快,在一般情况 下,不必做全工艺流程的中试放大,而只做流程中 某一关键环节的中试放大。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 第一节 中试放大 ❖ 第二节 物料平衡 ❖ 第三节 生产工艺规程
化学制药工业利用化工原料或自然界中的天然
物质,通过化学合成及生物合成等方法,制备化学 结构明确,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改善人体 机能等作用的产品,这种由原料到成品之间若干个 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生产过 程还包括对原辅材料、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监控等。 根据生产工序的繁杂程度,生产规模的大小,一个 药品的生产过程可分为若干个生产岗位。
❖ 采用数学模拟法进行工程放大,能否精确地预测大 设备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因为 简化后的模型与实际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 要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中试放大或生产设备的数据 进行比较,再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数学模型 的可靠性。对一些规律性认识得比较充分、数学模 型已经成熟的反应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放大倍数, 可以省去中试放大,而根据实验室小试数据直接进 行工程放大。
❖ 数学模拟放大法的基础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是描述工业反应器中各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由于化学制药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要用 数学形式来完整地、定量地描述过程的全部真实情 况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要对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 提出物理模型,用来模拟实际的反应过程。再对物 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从而得到数学模型。
例如在两步发酵法制备维生素C的工艺中:
一、中试放大研究方法
❖ 经验放大法 ❖ 相似放大法 ❖ 数学模拟放大法
1.经验放大法
❖ 经验放大法基于经验通过逐级放大来摸索反应器的 特征,实现从实验室装置到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和 大型装置的过渡。
❖ 经验放大法根据空时得率相等的原则,即虽然反应 规模不同,但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器所生产的 产品量(或处理的原料量)是相同的,通过物料平 衡,求出为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所需处理的原料量 后,得到空时得率的经验数据,即可求得放大反应 所需反应器的容积。
❖ 一般情况下,既要考虑反应的速度,又要考虑传递 的速度,因此采用局部相似的放大法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放大法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应用, 例如反应器中的搅拌器与传热装置等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法
❖ 数学模拟放大法,又称为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学研 究,是利用数学模型来预计大设备的行为,实现工 程放大的放大法,它是今后中试放大技术的发展方 向。
❖ 缺点:缺乏理论指导,对放大过程存在的问题很难 提出解决办法。因放大系数不可能太高,开发周期 较长。对同一过程,每次放大都要建立装置,开发 成本高。
2.相似放大法
❖ 利用经验法能简便地估算出所需要的反应器容积, 在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放大研究中,主要采用经验 放大法。
❖ 相似放大法主要是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一般只 适用于物理过程的放大,而不宜用于化学反应过程 的放大。在化学制药反应器中,化学反应与流体流 动、传热及传质过程交织在一起,要同时保持几何 相似、流体力学相似、传热相似、传质相似和反应 相似是不可能的。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
途径的工序、条件(如配料比、温度、加料方式、反 应时间、搅拌形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统称 为工艺过程。
其它过程,例如动力供应、包装、储运等等,称
为辅助过程。将工艺过程从生产过程中划分出来,只 能是有条件地分到一定程度。
例如,原辅材料、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监控直接
❖ 比较的基准:每小时投料量、每批投料量或年产量 等。
❖ 采用经验放大法的前提条件是放大的反应装置必须 与提供经验数据的装置保持完全相同的操作条件。
❖ 经验放大法适用于反应器的搅拌形式、结构等反应 条件相似的情况,而且放大倍数不宜过大。
❖ 优点:利用经验法能简便地估算出所需要的反应器 容积,在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放大研究中,主要采 用经验放大法。
知识回顾
❖ 手性与手性药物 ❖ 手性药物的制备方法 ❖ 外消旋体的拆分 ❖ 不对称合成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基本步骤
从实验室工艺到工业生产,中试放大(又称中间
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中试放大一方面验证和完 善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所确定的反应条件,另一 方面研究确定工业化生产所需设备的结构、材质、安 装以及车间布局等。同时,中试放大也为临床前的药 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提供一定数量的药 品。通过中试放大,不仅可以得到先进、合理的生产 工艺,而且获得较确切的消耗定额,为物料平衡、能 量平衡、设备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在 中试放大的基础上制定生产工艺规程,也就是把生产 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归纳形成文件。中试放大和生产 工艺规程是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应条件确定后,一般都要经过一个比实验室试验规模 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过程;也可结合该药的制剂 规格、剂型及临床使用情况确定中试放大规模,一般 每批号原料的得量应达到制剂规格量的1万倍以上。
研究在中试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 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所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新 药研究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前 药学和药理毒理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之用。根据该药品 剂量大小和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数量。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
反应一般不会因小试验、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的条件 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的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 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果把 实验室里使用玻璃仪器条件下所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 原封不动地搬到工业生产中去,常常会出现下列结果: 收率低于小规模实验收率,甚至得不到产品;产品质 量不合格;发生溢料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其它不良 后果。
❖ 优点: 数学模拟放大法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 基础,不仅避免了相似放大法中的盲目性与矛盾, 而且能够较有把握地进行高倍数放大,缩短放大周 期。
❖ 近年来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用微型中 间装置取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 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建设快,在一般情况 下,不必做全工艺流程的中试放大,而只做流程中 某一关键环节的中试放大。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 第一节 中试放大 ❖ 第二节 物料平衡 ❖ 第三节 生产工艺规程
化学制药工业利用化工原料或自然界中的天然
物质,通过化学合成及生物合成等方法,制备化学 结构明确,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改善人体 机能等作用的产品,这种由原料到成品之间若干个 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生产过 程还包括对原辅材料、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监控等。 根据生产工序的繁杂程度,生产规模的大小,一个 药品的生产过程可分为若干个生产岗位。
❖ 采用数学模拟法进行工程放大,能否精确地预测大 设备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因为 简化后的模型与实际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 要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中试放大或生产设备的数据 进行比较,再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数学模型 的可靠性。对一些规律性认识得比较充分、数学模 型已经成熟的反应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放大倍数, 可以省去中试放大,而根据实验室小试数据直接进 行工程放大。
❖ 数学模拟放大法的基础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是描述工业反应器中各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由于化学制药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要用 数学形式来完整地、定量地描述过程的全部真实情 况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要对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 提出物理模型,用来模拟实际的反应过程。再对物 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从而得到数学模型。
例如在两步发酵法制备维生素C的工艺中:
一、中试放大研究方法
❖ 经验放大法 ❖ 相似放大法 ❖ 数学模拟放大法
1.经验放大法
❖ 经验放大法基于经验通过逐级放大来摸索反应器的 特征,实现从实验室装置到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和 大型装置的过渡。
❖ 经验放大法根据空时得率相等的原则,即虽然反应 规模不同,但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器所生产的 产品量(或处理的原料量)是相同的,通过物料平 衡,求出为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所需处理的原料量 后,得到空时得率的经验数据,即可求得放大反应 所需反应器的容积。
❖ 一般情况下,既要考虑反应的速度,又要考虑传递 的速度,因此采用局部相似的放大法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放大法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应用, 例如反应器中的搅拌器与传热装置等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法
❖ 数学模拟放大法,又称为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学研 究,是利用数学模型来预计大设备的行为,实现工 程放大的放大法,它是今后中试放大技术的发展方 向。
❖ 缺点:缺乏理论指导,对放大过程存在的问题很难 提出解决办法。因放大系数不可能太高,开发周期 较长。对同一过程,每次放大都要建立装置,开发 成本高。
2.相似放大法
❖ 利用经验法能简便地估算出所需要的反应器容积, 在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放大研究中,主要采用经验 放大法。
❖ 相似放大法主要是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一般只 适用于物理过程的放大,而不宜用于化学反应过程 的放大。在化学制药反应器中,化学反应与流体流 动、传热及传质过程交织在一起,要同时保持几何 相似、流体力学相似、传热相似、传质相似和反应 相似是不可能的。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
途径的工序、条件(如配料比、温度、加料方式、反 应时间、搅拌形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统称 为工艺过程。
其它过程,例如动力供应、包装、储运等等,称
为辅助过程。将工艺过程从生产过程中划分出来,只 能是有条件地分到一定程度。
例如,原辅材料、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监控直接
❖ 比较的基准:每小时投料量、每批投料量或年产量 等。
❖ 采用经验放大法的前提条件是放大的反应装置必须 与提供经验数据的装置保持完全相同的操作条件。
❖ 经验放大法适用于反应器的搅拌形式、结构等反应 条件相似的情况,而且放大倍数不宜过大。
❖ 优点:利用经验法能简便地估算出所需要的反应器 容积,在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放大研究中,主要采 用经验放大法。
知识回顾
❖ 手性与手性药物 ❖ 手性药物的制备方法 ❖ 外消旋体的拆分 ❖ 不对称合成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基本步骤
从实验室工艺到工业生产,中试放大(又称中间
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中试放大一方面验证和完 善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所确定的反应条件,另一 方面研究确定工业化生产所需设备的结构、材质、安 装以及车间布局等。同时,中试放大也为临床前的药 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提供一定数量的药 品。通过中试放大,不仅可以得到先进、合理的生产 工艺,而且获得较确切的消耗定额,为物料平衡、能 量平衡、设备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在 中试放大的基础上制定生产工艺规程,也就是把生产 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归纳形成文件。中试放大和生产 工艺规程是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