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总结各个专题汇总.doc
中考知识点总结各科

中考知识点总结各科语文:1. 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与鉴赏2. 诗歌鉴赏及写作技巧3. 写作表达的技法和方法4. 修辞手法及修辞效果的运用5. 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区别与联系6. 文学常识的掌握7. 古代史诗的阅读与鉴赏8. 文学常识及名句的归类9. 作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10. 修辞手法的应用与分辨数学:1.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3. 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4. 图形的相似和相等关系5. 数据与图表的应用6. 空间与立体图形的计算7. 函数与应用题8. 概率与统计问题9.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10. 数列的概念及应用英语:1. 语法知识点总结2. 单词拼写与应用3. 英汉翻译及文段翻译4. 各类语态及句型转换5. 时态与语态的应用6. 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7. 写作常用表达与句式转换8. 听力技巧和方法9. 句子改错与句型转换10. 语法题型及应试技巧物理:1. 运动力学的基本规律2. 光学知识点及运用3. 热学知识点与应用4. 电磁学知识点及公式运用5. 声学知识点及问题解决6. 物态变化与图表应用7. 力学运动基本法则8. 电路与电阻计算9. 能量转化和利用10. 物理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化学:1. 元素化合物基本性质2. 化学反应类型及方程式表示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4. 化学计算与公式推导5. 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6. 化学能和热力学知识点7.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8.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性9. 化学名称及式写法10. 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指导生物:1. 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 生物遗传与变异3. 生物种群与生态系统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与分类5. 生物新陈代谢及调节6. 植物生长与发育7. 动物行为与适应8. 生物免疫与免疫系统9. 生物进化与生命起源10. 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地理:1. 地球自然环境2. 人口与城市发展3. 农业与工业规划4. 交通与资源配置5. 地理位置与区划6.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7. 地球运动与气候特征8. 地形地势与地貌特征9. 地域文化与民族分布10. 区域规划与发展政策历史: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制度2. 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与文化影响3. 世界各大洲的历史变迁4. 世界两次大战的背景与结果5.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农业6. 世界各国的种族及宗教情况7.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情况8. 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与文化9. 世界各国的名人与事件10.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影响以上是对各科中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如果您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的知识点,欢迎和我们进行更详细的交流。
中考知识点总结doc

中考知识点总结doc语文语文是中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语言文字、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的内容,是考查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科目。
一、语言文字1. 词语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中考中对词语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词义、词性、用法和辨析。
常见的词语运用考查点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义辨析等。
2.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若干词语能够相互配合使用,使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中考中常见的词语搭配考查包括动词搭配、形容词搭配、名词搭配等。
3. 成语、俗语、谚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俗语、谚语是语言文字的精华,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包括填空、造句、解释、辨析等。
4. 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地划分句子成分,表达语气和情感。
中考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包括标点的种类、用法、规范等。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式,中考中对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汉语传统的文学形式,中考中常见的文言文考查包括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和改写等。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对当前时代的社会生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中考中出现的现代文阅读包括新闻报道、广告文、科普文章等。
三、写作表达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
中考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常见作文题型常见的作文题型包括叙述性作文、应用性作文、说明性作文和议论性作文等。
中考中对不同题型的作文要求具体差异,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表达和思考。
数学数学是中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的重要科目。
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中考中对学生的整数知识的考查主要包括对整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初三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三知识点总结打印语文初三语文学科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主要是在感悟与思考,辨析与鉴赏,运用与表达等方面进行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2.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3. 古诗文鉴赏4. 现代诗歌鉴赏5. 修辞手法6. 古代文学名著鉴赏7. 现代文学名著鉴赏8. 阅读理解9. 作文写作10. 古文观止数学初三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建立深厚的数学基础。
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达到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巧的熟练。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基本思想和方法2. 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3. 多边形与圆4. 数列5. 相似6. 几何变换7. 二次根式8. 一元二次方程9. 不等式10. 实数英语初三英语学科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语法知识、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初三英语知识点总结:1. 语法知识2. 词汇量的拓展3. 阅读能力的提高4. 口语表达5. 书面表达6. 听力训练7. 写作技巧8. 听力技巧9. 阅读理解10. 交际能力物理初三物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在初步接触一些物理定律,规律和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逐渐建立物理概念体系,并对物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2. 声音3. 光学4. 电学5.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6. 电磁感应7. 原子物理8. 核物理9. 能量守恒定律10. 物理实验技巧化学初三化学学科主要是在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常识,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基本知识,以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并初步了解一些高中课程的内容。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化学式、化合价3. 反应的条件和方向4. 化学能的转化5.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6. 金属7.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8. 碱和盐9. 氧化与还原10. 化学实验技巧生物初三生物学科主要是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一些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能够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初三各科知识点总结

初三各科知识点总结语文:1. 诗词歌赋:学习了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了解了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2. 文言文阅读:学习了一些古代文言文,了解了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
3. 作文:学习了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
4. 古代文学: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 现代文学: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了现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
6. 修辞手法:学习了一些修辞手法,了解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7. 古代文化: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化知识,了解了古代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数学:1. 整数:学习了整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分数:学习了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代数式: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代数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方程: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几何: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包括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6. 统计与概率:学习了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了概率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英语:1. 词汇: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及其应用,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单词进行日常交流。
2. 语法: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虚拟语气等。
3. 阅读: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熟练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文章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4. 写作: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英语写作任务,如日记、简易书信等。
5. 听力: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听力技巧,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和短文。
6. 口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技巧,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
物理:1. 运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等。
中考知识点各科总结大全

中考知识点各科总结大全语文一、常见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括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中考中常见的古诗词有《滕王阁序》、《出师表》、《乌衣巷》等。
要掌握这些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等知识点。
2.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中包括文言文的句式、成语、修辞手法等。
中考中常见的古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3.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包括文学名著、文学名家、古代文学流派等。
中考中经常考察的文学常识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二、作文常见题型总结1. 议论文议论文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常见的议论文题目有“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保护环境”等。
2. 记叙文记叙文要求学生描述一个事件或者故事,重在情节和细节的描写,常见的记叙文题目有“一个难忘的经历”、“我的偶像”等。
3. 说明文说明文要求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常见的说明文题目有“节约用水”、“如何保护眼睛”等。
数学一、常见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整数运算整数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要求学生掌握整数的运算性质,以及灵活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2. 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中考中常考察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相互转化及运算等。
3. 代数式代数式考查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代数式进行计算和推理。
4.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性质包括了各种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定理,中考中常考察的图形有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
二、常见解题技巧总结1. 理清题意做数学题时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掌握题目的核心内容,而不是急于进行计算。
2. 善用画图解决几何题时,可以画图来理清题目,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3. 善用公式在解决代数问题时,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代数公式,灵活应用,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中考复习重点汇总

中考复习重点汇总一、语文1. 文言文阅读理解- 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固定搭配- 熟悉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句式- 善于运用注释、标点和词语填空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 多做题目,提高阅读能力2. 现代文阅读理解- 善于分析文章结构和推理作者观点- 掌握各类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 注意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的区别- 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3. 写作表达- 学会选材、构思和组织写作的要素- 注意提炼主题和段落的逻辑关系- 多练习写作,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注意规范书写和文体准确二、数学1. 四则运算与运算应用- 熟悉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常见运算应用题中的问题转化和解决方法2. 几何图形与坐标系- 认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用法和图形坐标计算方法3. 代数式与方程式-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 运用代数式和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4. 统计与概率- 掌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图形的绘制- 理解频数、频率等统计概念- 熟悉简单概率计算方法和概率实际问题的分析三、英语1. 词汇与短语- 建立英语词汇的基础,扩大词汇量 - 熟练掌握基本词汇的拼写和词义- 注意短语搭配和常用短语的应用2. 语法与句型- 熟悉英语基本语法规则和常见句型 - 掌握英语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 - 多做语法练习题,熟练运用语法知识3. 阅读与理解- 培养细读和快读的技巧- 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掌握常见阅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4. 写作表达- 练习写作,培养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 - 学会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 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四、物理1. 力学基础- 熟悉物理学中的物体、力、运动等基本概念- 理解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原理- 运用基本物理公式进行题目计算和解答2. 声、光、电- 掌握声音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和电的基本概念 - 理解声音、光和电的特性和应用- 运用基本物理知识解决与声、光、电有关的问题五、化学1. 基础知识- 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 - 理解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和盐的基本特性- 学习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物质组成-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式- 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与物质组成有关的问题3. 实验操作- 熟悉常见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注意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六、生物1. 基础知识-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 掌握生物进化、生物种群和生物生态等基本理论- 熟悉人体器官和生物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2.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学习常见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动物生殖和微生物的分解功能等生物过程 - 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意识3. 生命科学实践- 进行简单的生物观察和实验操作- 探索生物现象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积极参与生物科普和环保活动以上为中考复习重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整套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整套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是中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是为了迎接高中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这一年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三阶段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语文篇1. 写作技巧与常用表达方法- 如何进行论述、扩展和逻辑思考-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的方法与技巧2. 古代文学欣赏- 古文的主要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名篇赏析和背诵3. 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 看懂文章的主旨与要点- 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数学篇1. 整数与分数- 正数、负数、零的概念及运算- 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化简2. 代数与方程式- 代数式的化简、展开与因式分解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3. 几何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空间图形的计算和理解英语篇1. 词汇与语法- 常见单词和词组的拼写与用法- 语法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2. 阅读与写作- 阅读技巧的培养和应用- 如何写出连贯、流畅的短文与作文3. 听力与口语- 听力技巧和常见题型的应对策略 - 口语表达技巧和常用句型的掌握物理篇1. 力学- 物体的运动、受力及相应计算方法- 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的作用规律2. 光学- 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基本性质- 镜子、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3. 电学- 静电、电流及电路图的理解和运用- 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与计算化学篇1. 元素与化合物- 常见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性质- 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2. 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原理 - 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3. 材料与环境- 常见材料的成分、性质及用途-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历史篇1. 中国古代史-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认识- 朝代更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2. 世界史- 重要历史事件与国家的发展演变- 世界文化、经济、政治的历史背景3. 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社会变革与人民运动的关系地理篇1. 自然地理- 地球形状、地理经纬度与地理气候特征 - 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与规律- 农业区位、交通与通信的地理要素3. 经济地理- 世界各大洲的经济特点与区位要素- 产业结构、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这些只是初三学习中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复习每个学科的知识,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做到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巩固性。
中考综合复习总结

中考综合复习总结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考试,考查的内容也十分全面。
为了顺利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复习。
本文将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科目四个方面总结中考复习的要点和方法。
一、语文复习要点和方法语文是中考的重点科目之一,复习的重点包括词语辨析、古诗文阅读和写作技巧。
在词语辨析方面,我们要掌握常见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例如“懒惰”和“懒散”、“勤奋”和“努力”等。
同时,也要注重练习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
另外,在写作方面,我们要多读范文,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句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数学复习要点和方法数学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但复习的关键是强化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首先,要重点复习常见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例如平方差公式和勾股定理等。
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数学运算和解题方法,例如整数运算、代数式化简和方程解法等。
此外,还要注重练习题目,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方法灵活性。
三、英语复习要点和方法英语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复习的重点包括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
首先,背诵常用的英语词汇,特别是高频词汇和短语,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词汇拼写规则。
其次,要熟悉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等。
最后,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四、综合科目复习要点和方法综合科目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内容,复习的要点是强化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针对物理科目,要掌握一些常见物理定律和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中。
对于化学科目,要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反应方程式,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练习。
在生物科目方面,要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链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常见的生物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
综上所述,中考综合复习要注重整体的复习规划和重点的梳理。
通过科目的有针对性地复习,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备战中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针对具体科目的复习要点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顺利应对中考的挑战。
中考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一、语文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考复习而言十分重要。
语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作文。
1. 语法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和形式。
在中考复习中,主要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时态、语态、语序等。
(1)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构成句子的各种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了解每种句子成分的作用和特点,以便正确使用。
(2)时态时态是指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范畴。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
(3)语态语态是表示动作的主语和宾语之间关系的一种语法范畴。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了解英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和区别。
(4)语序语序是指单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在中考复习中,要了解英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2.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知识,包括词义、词性、构词法等。
(1)词义词义是指单词的意思。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了解一些常用单词的词义,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
2词性是指单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了解一些常用单词的词性,并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
(3)构词法构词法是指单词的构成规律和方法。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构词法,包括派生、转化、合成等,并能够正确应用。
3. 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之一。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技巧,包括写作结构、逻辑表达、修辞手法等。
(1)写作结构写作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结构,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2)逻辑表达逻辑表达是指文章的思想和观点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确保观点清晰、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中考各科总结知识点

中考各科总结知识点语文:1. 词汇知识: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词汇,例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了解它们的用法和辨析;2. 课文理解:掌握课文的主题和要义,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3. 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书写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基本文章类型,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数学:1. 数的认识: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运算规则;2. 代数式与方程式:能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掌握多项式的加减乘除,理解方程式的解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3. 几何图形与几何关系:了解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勾股定理等。
英语:1. 词汇与语法: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词组,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例如时态、语态、语气等,在看懂简单的文章;2.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课文、短文的主题和要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能够回答问题和完成相关的练习;3. 口语与写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的写作模式和句型,写出简单的短文、书信等。
物理:1. 力与压力: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力的计算公式,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以及成像规律,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电学:理解电荷的性质和作用,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
化学:1. 物质与化学反应: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2. 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3. 物质的状态变化: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转化规律,熟悉凝固、融化、汽化和凝结的条件和过程。
政治:1. 国家制度:理解国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了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掌握国家机关的种类和职责;2. 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了解宪法和法律的作用和地位,熟悉少年儿童的保护法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3. 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了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
精编中考数学总复习七大专题汇总

精编中考数学总复习七大专题汇总目录一、概率二、投影与视图三、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五、锐角三角函数六、图形的相似七、三角形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强化练习概率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A.抛掷1个均匀的骰子,出现6点向上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C.366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D.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答案】D【解析】:A.∵抛掷1个均匀的骰子,出现6点向上是随机事件,故错误,A不符合题意;B.∵只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才相等;故错误,B不符合题意;C.∵一年有365或者366人,∴如果一年正好是366天,则366人中每个人的生日可能都不相同,故错误,C不符合题意;D.∵一个数的绝对值不是正数就是0,故正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分析】A.根据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定义来判断对错;B. 根据平行线性质来判断对错;C. 根据必然事件或随机事件定义来判断对错;D.根据绝对值性质来判断对错.2.下列语句描述的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为()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 只手遮天,偷天换日C.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D.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答案】D【解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必然事件,故不符合题意;B、只手遮天,偷天换日,是不可能事件,故不符合题意;C、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必然事件,故不符合题意;D、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是随机事件,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所谓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根据概念即可一一判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了解“孝感市初中生每天课外阅读书籍时间的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全面调查B. 甲乙两人跳绳各10次,其成绩的平均数相等,,则甲的成绩比乙稳定C. 三张分别画有菱形,等边三角形,圆的卡片,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恰好抽到中心对称图形卡片的概率是 D.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答案】D【解析】:A、了解“孝感市初中生每天课外阅读书籍时间的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B、甲乙两人跳绳各10次,其成绩的平均数相等,S甲2>S乙2,则乙的成绩比甲稳定,不符合题意;C、三张分别画有菱形,等边三角形,圆的卡片,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恰好抽到中心对称图形卡片的概率是,不符合题意;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符合题意.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360°”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全面调查及抽样调查适用的条件;根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根据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一一判断即可。
初三每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每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1. 课文知识点归纳- 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2. 作文知识点归纳- 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特点- 描写人物和环境的技巧和方法- 记叙、说明、议论文的写作技巧3. 语法知识点归纳- 词性和词义辨析- 句子成分和从句结构- 语法规则和常见错误数学1. 整数知识点归纳-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整数的运算法则和应用- 整数的实际问题解决2. 分数知识点归纳-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关系-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 多项式方程的解法与因式分解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图像性质英语1. 词汇知识点归纳- 基础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 各类词汇的记忆方法和应用2. 语法知识点归纳- 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 从句和状语从句的结构与用法 - 注意语法错误和修饰关系3. 阅读与写作知识点归纳-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 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阅读和写作的策略和训练物理1. 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质和物质的性质- 力、能量和运动的概念与计算 -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2. 电学知识点归纳-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电能的转换与应用3. 光学知识点归纳- 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规律-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分析化学1. 物质组成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2. 化学变化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与比例 -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3. 酸碱与盐的知识点归纳- 酸碱的性质和常见实验- 中和反应及盐的制备- 酸碱中的常见应用和保健知识历史1. 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夏商周的起源与演化-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帝国和王朝的兴衰2. 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近代科技和农业革命- 近代民主思潮和政治制度- 近代国际关系与世界两大战争3. 当代史知识点归纳- 当代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发展 -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建设 - 当代社会问题和历史启示思想品德1. 健康知识点归纳-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饮食、运动和休息的平衡- 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2. 社会公德知识点归纳- 尊重他人和遵守礼仪- 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3. 心理健康知识点归纳- 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求助总结:以上是初三每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和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核心内容。
九年级中考各科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中考各科知识点汇总语文篇一、文字运用1. 论述类文本和说明类文本的写作特点和结构2. 运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成分替换3. 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篇章分析和段落修改4.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章修改和修辞效果分析二、文学鉴赏1. 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2. 阅读与欣赏现代散文和小说3. 掌握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4. 解读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三、写作表达1. 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2. 写作过程中的材料收集和组织3. 书信、词汇、人物描写等写作技巧4. 修辞效果和行文风格的评析数学篇一、代数与函数1. 复数及其运算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4.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其判定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三角形4. 直线与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概率与统计1. 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2.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3. 数据图的分析与应用4.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应用英语篇一、听力1. 听懂与会话中的基本信息2. 获取听力材料中的特定细节3. 听懂演讲与讲话的概要与主旨4. 掌握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交际用语二、阅读1. 阅读理解各类短文和常见文章结构2. 阅读材料中的细节信息及推理判断3.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子意思4. 阅读顺序、筛选信息和提取关键信息三、写作1. 书面表达和日常应用文的写作2. 策划写作任务和整理材料3. 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语句组织4. 表达准确、语义连贯和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科学篇一、物理1. 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2. 力及其作用3. 电路与电流4. 物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反应4. 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三、生物1. 生物分类与进化2. 细胞与组织3. 生物遗传与变异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历史篇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代划分2.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名人事迹与历史事件4. 古代世界的交往与变迁二、近代史1. 近现代史的时期划分2.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4. 世界战争与现代国际关系三、现代史1.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3.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问题4. 新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建设成就综上所述,以上是九年级中考各科的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归纳中考总结大全

知识点归纳中考总结大全语文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要点包括:了解文言修辞手法、阅读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段落、篇章。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可以通过多读文言文,形成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要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语法和词语的含义。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点包括:了解现代文的文体、了解现代文的行文逻辑。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作到思想与文字相结合。
3. 作文作文要点包括:审题、构思、组织、立意、联系实际、语言规范。
在写作文时,可以通过多写一些作文,积累一些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以充实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素材。
数学1. 整数整数要点包括:了解整数的概念、整数的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
在整数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整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同时还应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理数有理数要点包括: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在学习有理数时,要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加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形图形要点包括:了解平面图形、经典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图形的计算。
在学习图形时,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熟悉各种熟知图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1. 单词单词要点包括:了解单词的拼写、单词的词义、单词的用法、单词的应用。
在学习单词时,要注重单词的正确拼写、正确用法和词义的理解,通过多读多写,积累单词的应用经验,提高词汇量。
2. 语法语法要点包括:了解基本语法知识、句子的成分、语法的运用和语法的考查。
在学习语法时,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练习语法的运用和考查,通过多读多写,掌握语法的规则和应用。
初中全套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全套中考知识点总结一、语文1. 写作技巧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记叙文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情节要生动有趣;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说明文要有条理清晰,文字简练明了。
写作技巧主要在于:(1)抓住要点,不偏题;(2)言之有据,逻辑严密;(3)行文流畅,表达清晰。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分为细节理解题和归纳概括题。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文段,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有条理地写出准确的回答或归纳总结。
3. 诗词鉴赏诗词鉴赏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情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考生对所选诗词的内涵、意境、感情表达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充分的理解,并能准确解释诗句的含义和韵律。
4.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情理解能力。
考生需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等,能够对名著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5. 作文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较长的文章,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符合题意。
6. 词语运用词语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词语的使用能力,包括词义辨析、成语运用、词语填空等。
7.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了解古代诗文的背景、主题、意境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韵律。
8.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古代小说、史传、笔记、杂记、游记、诗文、戏曲、词曲等。
9. 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的了解。
要求考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10.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鉴赏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现代小说、诗歌、散文等。
中考各科知识点复习归纳

中考各科知识点复习归纳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考试之一,它不仅检验学生对初中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
以下是中考各科知识点的复习归纳:语文- 古诗文背诵:重点掌握经典诗词和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
- 现代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主旨和写作手法。
- 作文:练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数学- 代数:掌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 几何: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定理和公式,熟练运用几何证明。
- 统计与概率: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英语- 词汇: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
- 语法:熟悉各种时态、语态、句型等语法规则。
-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信息。
- 写作:练习写作不同类型文章,如书信、议论文等。
物理- 力学: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 热学:学习温度、热量和热力学定律。
- 电学: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
化学- 物质的组成:了解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式。
-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实验操作:熟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
生物- 细胞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
- 遗传与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生物进化的过程。
- 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历史- 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历史分析: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地理- 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 自然地理:学习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知识。
- 人文地理:了解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现象。
政治- 基本政治理论: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时事,理解政治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结束语: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同学们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专题总复习总结技巧归类

中考专题总复习技巧归类总复习目录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2)专题二:常见易读错的字 (4)专题三:容易写错的成语 (6)专题四: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 (8)专题五:初中语文默写 (13)专题六:古诗名句分类集锦 (22)专题七: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 (23)专题八:佳作创新及例文 (42)专题九:精彩开头和结尾 (69)专题十:诗词鉴赏口诀 (7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原子结构1、 分子是保持物质 ______ 的最小粒子。
2、 原子是 ________ 审的最小粒子。
3、 在化学亟花中,—可以再分,—不可以再分。
4、 在原子屮: 原子序数二 _____ = _____ = ________ o相对原子质量〜 _____ + ________ o如7号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后同上),12号元素是—,16号元素是8 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13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是 ; 11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____ 电子,17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成"勺花合物是 ,俗名 o5、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钠失去电子形成—,氯得到电子形成—,构成 氯化钠的微粒是 _______ o6、 同种元素箱晟甬物质既可以是 _____ ,也可以是 ______ o 比如, _________ o7、 氧是—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排布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该元索对应的单 质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的特点是 ___________ ) o8、 氯元素原子有—个电子层,是第—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是第 —族元素,周期数二 ____________ ,族序数二 ___________ o练习题1、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是四 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__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示意图D 屮的x= ________ ・(3) A 、B 、C 、D 中屈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已知人和8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和似,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__________ 电子; ① ②(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补充根据微观模型图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点燃②、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③、硫化红在氧气中点燃专题二溶解度及其计算知识点回顾1、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______ 溶剂里达到_______ 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
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 > 结晶« --------------------3、结晶方法:①、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选择________________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选择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提纯该物质选择—4、配制溶液①、用食盐(固体)配制溶液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有ni水=m烯一ni浓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则该条件下,这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如,已知20°C,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1.(4分)t「C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彖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O目烧杯① 烧杯② 图1⑴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____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⑵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写名称或化学式);⑶将t「C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______________ g;⑷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D. 将温度升高到ZJC,两烧杯内溶液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2. (4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请回答:⑴FC 时,将50g 甲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 0. 1%)(2) 将/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FC 时,所得溶液仍 为饱和溶液的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简要描述提纯乙的主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
(4) 在FC 条件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乩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e.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改变。
3. 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C 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2) 某同学在t 「C 时开始进行如图⑵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在溶液①〜③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 (3)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 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C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到0. 1%)4. (4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l )trC 时,1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⑵降温能使—(填“甲”或“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溶解度£ 等质量的甲、 (2) 升温到EC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可采取 的方法;A. t7C 时, 等质量的甲、 乙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C,两种溶液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B. t 「C 时, 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 t2°C 时, lOOgj KD.将t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C,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专题三酸碱盐酸、碱、盐的组成:厂酸是由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酸”如:硫酸(—)、盐酸(—)'碱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rlbO)匚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或“氯化某”如:氯化钠( ____ )、碳酸钠(____ )、硫酸铁( ___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是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相等,不显电性)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阴离子为酸根离子)(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瞅试液变色(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金属+酸一盐+氢气反应类型:置换反应(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碱+酸一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屮和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屈氧化物+酸”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5)与盐的反应:盐+酸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0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肽试液变红色(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一盐+水(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酸+碱一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4)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盐+碱一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2NaOH + CuSO4Cu(OH)2|+ Na2SO4(现象:出现蓝色沉淀)(注:CuSO4溶液:蓝色C U(OH)2沉淀:蓝色)3NaOH + FeCI3Fe(OH)3l + 3NaCI (现象:岀现红褐色沉淀)(注:FeCb溶液:黄色Fe(OH)3沉淀:红褐色)练习:1. 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屮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
有关物质Z 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Z 间能 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是氢氧化钠溶液B. 反应①和反应③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C. 反应②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黄色D. 实验室制取E 的反应原理是:2HCl+CaC03—CaChW+CO. t2. 常温下,向加有酚HU 式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屮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并不断搅拌。
烧杯中 溶液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 a 点吋,溶液中所含溶质为HC1和NaCl② 从b->c,溶液的PH 逐渐变大③ c 点时,溶液为无色④ 取c 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屮含有碳酸钠⑤ 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⑤C.③④D.③⑤3. 己知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己知C 存在于人体胃液中,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A 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复杂变化生成B, B 与C 反应形成黄色 溶液.D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 为烧碱变质的产物,D 与E 的反应常用于工业 制烧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将A 放入B 与C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试猜想反应中有 _(填离子符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