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四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补充: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差异
常识性判断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补充: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差异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 *100
IQ=
中等
门萨俱乐部>148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
发生认识论
发展认识论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年龄特征 智商差异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生认识论—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时期) (2)前运演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时期) (3)具体运演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时期)
(4)形式运演阶段(11~15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拓展: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3.大学生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 逻辑思维发展。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独立性更为加强,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注意更为稳定。 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参与意识很强, 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 自我调控也已建立在趋向稳定的人格基础上。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1—4月):动作协调,但不能摆弄外物; •(4—10月):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开始摆弄身旁的东西; 反射性动作
•(0—1月):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
•(9—10月):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
•(10—12月):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 •(12—18月):对不同的物体,做略微不同的动作,看出现什么结果;
第四章学习理论
(四)行为的学习 1.新行为的塑造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 标。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 行为。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3.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 作出反应。 泛化就是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 境移到另一个情境或任务中。
2.保持过程 指将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符号的形式并 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对被观察到的信息 进行两种编码:形象和语义编码,即表 象和言语。 3.生成过程 是指将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行为, 亦叫复制。自我效能感是影响生成过程 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个体 不仅通过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习到了 行为,而且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习到 的行为表现出来。 动机的来源:榜样的直接强化;替代强 化;自我强化。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 2.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 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满意的结果会增强情境与反 应之间的联结,反之则减弱。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斯金纳的学习实验 斯金纳箱 饥饿的白鼠吃食丸 鸽子啄圆窗反应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 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 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 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法两方面。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 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名词解释:第二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第三章: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种群的特征学习者分析
“种群的特征”学习者分析
一、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根据认知发展阶段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处在形式运演阶段,可以理解抽象的问题,脑中可以构想出画面,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理解并加以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准确定位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起点,如果将学习者的只是起点定的太高,脱离学习者实际水平,学习者在太难的问题前望而却步,降低教学效果;如果将起点定的太低,学习者做无效的劳动,造成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降低学习者兴趣。
所以,根据这些,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不应该涉及太难的知识,并且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不要偏靠于优等生上课速度过快,也不要过慢,应该根据大多数人调整上课速度及内容。
三、态度及动机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再加上生物这门学科相比较于物理化学来说,比较简单。
所以,有的学生或许认为学习这些没有用处,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学生消极学习。
所
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比如幽默,互动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多多提问学生,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
给同学们讲述生物学历史上的趣事,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而不是死板的教学。
四、学情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2024年中学英语教案设计指南
2024年中学英语教案设计指南第一章: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1.1 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学生中心原则交际性原则差异化原则1.2 教案设计的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评价第二章:教学目标与学习者分析2.1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2 学习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背景知识第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内容3.2 教学内容的处理简化复杂内容调整难度整合相关内容第四章:教学活动的设计4.1 口语活动角色扮演讨论辩论4.2 阅读活动快速阅读细节理解推理判断4.3 写作活动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4.4 听力活动对话听力短文听力听力填空第五章:教学评价的设计5.1 形成性评价观察法提问法作业评价5.2 终结性评价笔试口试综合评价第六章: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6.1 教学资源的种类教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物资源6.2 教学资源的选择标准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针对性资源的实用性资源的趣味性6.3 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结合教学目标使用资源注重资源之间的整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第七章:教学组织实施策略7.1 课堂管理策略制定课堂规则鼓励学生参与7.2 教学方法与策略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合作学习法7.3 教学节奏与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意课堂节奏的调控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调整教学策略8.2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志教学案例教学讨论8.3 教学改进策略针对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九章:中学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估9.1 测试与评估的类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水平测试诊断性测试9.2 测试与评估的设计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工具制定评分标准9.3 测试与评估的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第十章: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10.1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虚拟现实10.2 课程改革的趋势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综合化个性化教学10.3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国际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者分析难点解析:学习者分析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动机和年龄特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
第四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
第四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一)预期性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十一、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十二、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定义特征2、协助扩散定义特征3、主动运输定义特征4、物质运输类型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十三、课后评价: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基因表达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本节课是生物新课程中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构建转录和翻译自制模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养成质疑、创新的批判性科学态度。
3.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所教学生为我校宏志班学生,学习欲望强烈,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略有不足,模型构建等探究实践活动较少。
五、设计理念融入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之道,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悄然落地。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景引入播放“荧光鼠”视频,提出荧光蛋白基因和荧光蛋白之间的关系?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巩固旧知以表格形式复习转录相关知识:合成场所、模板、原料、配对方式及产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问题形式巩固转录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模型构建一:利用黑板上粘贴的DNA卡纸模型让学生模拟转录过程。
要求:以荧光蛋白基因的L2链为模板链,将mRNA序列填写在空白纸条相应位置。
各小组用教师提前准备的教具模型,模拟转录过程。
第四章教学目标: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价值取向总结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第四章篮球篮球基本技术----三步上篮教案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右脚跨步把球拿,一大பைடு நூலகம்小把速加。
踏跳同时球上举,抬头提腰腕后屈。
指腕用力要柔和,最高点处用指拨。
出手刹那把篮看,双脚落地把腿屈。”
二、1、巡回指导与纠错,
2、老师评价及分析
1、小组长带开分组练习
从A点出发行进间运球至B点接三步单手肩上投篮,A、B各一个标志杆过B杆后开始三步单手肩上投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教案的总体设计本着求实、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在教学模式上,由实践、引导、探索合作练习的步骤来进行的,把动作要点编成口诀,讲解给学生听,更好帮助理解动作要领,关注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效果。直线运球接力练习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控球能力,使能够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由尝试、相互探讨合作的方法逐渐加深学习的要求,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篮球技术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篮球的三大基本技术(运、传、投)、原地运一次球接三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且能够熟练的运用。他们的身体素质较七八年级时也有较大的提高,可以学习组合性、进攻性强的篮球技术,也是在篮球比赛迫切需要的。但也有一部分女生在教学中基本功不扎实,面临中考,本次课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测试成绩有所帮助。
第二节 真菌 教学设计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菌落:细菌:小、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较大、颜色丰富、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二)、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
(四)、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氧),适宜的温度(有的还需要特定的条件),一定的生存空间。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2(第一课时)提来自者:张志男单位:滨海新区大港滨湖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处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包含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繁殖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关于细菌和真菌内容学习的一个起始,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启发的作用,因此如何创设本节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开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对后面教学内容的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5)人们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6)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营养、适宜的温度等。
1.让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让学生们形成踏实看书,从书本自主获得知识的习惯。
【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因此比较质朴,比较听话,思想很单纯积极,因此在一些问题的理解方面表现的非常好,特别是在环保绿化方面,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生物方面,他们十分积极的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常常在课上引起共鸣。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一、学习者的特点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好和特点。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可以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不同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表、图片等视觉方式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听觉渠道获取信息;动觉型学习者则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者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多个方面。
有些学习者天生对数学思维比较敏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运用逻辑推理;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了解学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水平。
3. 数学兴趣与动机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和动机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兴趣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而动机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习者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教育者需要激发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者积极投入数学学习。
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吸收知识。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
2. 学习风格差异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更适应听觉教学法,有的学习者则更适应视觉或实践教学法。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第一章引言 (2)1.1 在线教育背景介绍 (2)1.2 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 (3)1.3 大数据的概述与应用 (3)第二章大数据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 (4)2.1 大数据技术概述 (4)2.2 在线教育中的大数据技术 (4)2.2.1 数据采集 (4)2.2.2 数据存储与处理 (4)2.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4)2.2.4 数据可视化 (5)2.3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价值 (5)2.3.1 个性化教学 (5)2.3.2 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 (5)2.3.3 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 (5)2.3.4 教育决策支持 (5)第三章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框架 (5)3.1 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原则 (5)3.2 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流程 (6)3.3 个性化学习方案评估与优化 (6)第四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7)4.1 学习者特征概述 (7)4.2 学习者特征分析技术 (7)4.3 学习者特征数据采集与处理 (7)第五章学习内容推荐 (8)5.1 学习内容推荐概述 (8)5.2 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 (8)5.2.1 协同过滤算法 (8)5.2.2 内容推荐算法 (8)5.2.3 深度学习算法 (9)5.3 学习内容推荐策略与应用 (9)5.3.1 推荐策略 (9)5.3.2 应用案例 (9)第六章学习路径规划 (9)6.1 学习路径规划概述 (9)6.2 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路径规划方法 (10)6.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0)6.2.2 学习者特征分析 (10)6.2.3 学习路径 (10)6.3 学习路径规划的实施与优化 (10)6.3.1 学习路径规划的实施方案 (10)6.3.2 学习路径规划的优化策略 (11)第七章学习进度监控与反馈 (11)7.1 学习进度监控概述 (11)7.2 大数据在学习进度监控中的应用 (11)7.3 学习进度反馈策略与实践 (12)第八章个性化学习辅导 (12)8.1 个性化学习辅导概述 (12)8.2 基于大数据的辅导策略 (13)8.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13)8.2.2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13)8.2.3 智能推荐系统 (13)8.2.4 学习者画像构建 (13)8.3 个性化学习辅导的实施与评估 (13)8.3.1 个性化学习辅导的实施 (13)8.3.2 个性化学习辅导的评估 (14)第九章学习效果评估 (14)9.1 学习效果评估概述 (14)9.1.1 定义与重要性 (14)9.1.2 学习效果评估的发展历程 (14)9.2 大数据在学习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14)9.2.1 数据来源 (14)9.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5)9.2.3 应用案例 (15)9.3 学习效果评估方法与工具 (15)9.3.1 评估方法 (15)9.3.2 评估工具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总结 (15)10.2 大数据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16)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16)第一章引言1.1 在线教育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
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人们学会的有些技能几乎终生不忘。
习得的知识观念虽然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遗忘或被以后新的学习内容所干扰,但保持时间仍是比较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学习也离不开个体成熟的影响,只有个体具有一定的成熟准备时,经验才会发生作用。
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由于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把从动物学习的实验中找出的一些规律用以解释人类的学习过程.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王文彦_《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设计者:韩韦设计者单位: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设计日期:2011年1月21日1.教学内容分析●年级: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章节:第四章●课时:六课时●内容概述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乐音与噪声和超声波,其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内容,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
●知识结构图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
5.知道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知识与技能: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
2、通过对乐音与噪声的学习明白声音的一些特性,并且懂得防治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生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2、体会物理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1、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从实验认识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从真空铃的实验出发,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简介回声测距。
5、认识乐音的三要素,弄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6、噪声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认识噪声的真特点和噪声的防治。
7、初步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回声测距的原理,并应用速度公式计算。
2、真空铃的实验操作。
3、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教学关键1、让学生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学生类型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 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 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 化。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班级 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 赢了,他们会默不作声。
.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 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 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 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 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 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 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 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点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 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 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2、熟悉学校环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 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 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 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孩子首先要保持 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解决措施:1、辅导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多引导,多点拨,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直接传授现成的学习方法。
.
第五种:缺乏思路型
形成原因:存在该问题的学生多数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对例题理解
不彻底,做不到举一反三;学习不得方法,做题思维单
一; 眼高手低。
具体表现: 1、考试恐惧。
形成原因:心态不成熟,容易受情绪影响;做题逻辑性差,做题的
过程中偏离原来的思路;做题过程中太依赖于答案,不
自信,做题时或想多或想少。
具体表现:1、对于简单的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 2 、是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是是而非,模棱两
3.2.13.2.1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4
学习风格的特点
独特性
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形成的 学习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①
②
独特性
稳定性
学习风格
的特点
双重性
兼有活动和个性的双重特点。
③
双重性
稳定性
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习惯与倾向,具有稳定的特 点,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 的改变而改变。
5
学习风格研究——生理层面
2
听觉型
THE END
标题一
4
标题二
视觉型
1
生理层面:根据学习者在接受刺 激时,对感觉通道的偏爱程度不 同,可将学习者在感知刺激时的 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动觉型
3
6
学习风格研究——心理层面
研究结果表明
1
认知 要素
认知要素:学习者在知觉过 程中的聚集与扫描、归类的 宽窄、思惟中的分析与综合、 记忆中的趋同与趋异。
情感 要素
3
6
7
10
11
14
15
总计
总计
(较大数-较小数)+较大数的字母
序列型/综合型
问题 a
b
4
8
12
16
每一种量表的取值可能是11a、9a、7a、5a、3a、a、11b、 9b、7b、5b、3b、b中的一种,其中字母代表学习风格的类型不 同,数值代表各方的差异。若得到字母a,表示属于前者学习风格, 如果a前面的系数越大,表明程度越强烈;若得到字母b,表示属于后 者的学习风格,如果b前面的系数越大,则表明程度越强烈。
独立型 1… 7… 13… 19…
………
85… 总计
回避型 2… 8… 14…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构运演阶段(18~22岁,相当于大学时期)
(3)综合运演阶段(22~28岁,相当于研究生时期) (4)体系运演阶段(28岁以后,相当于专家时期)
拓展
拓展: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专题文献、调查)
1.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3.大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拓展: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4)形式运演阶段(11岁以上)
形式命题思维
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 近成人的水平。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补充:
2.发展认识论
(1)直觉运演阶段(15~18岁,相当于高中时期)
·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寻找生命的重要 性、死亡的意义、身体和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以及沉浸在艺术领域 内的种种深奥经验中给自己定位的能力。
做中学
运用多元智力测试问卷 ( 见附录 1) 分别测试你自己 和同一学习小组的学伴智力结构的组成状况,了解各自 的智力优势和不足。 思考如何调整学习和生活,使得自己的优势进一步 增强,不足之处得以补救?如何帮助学伴更好地全面发 展?
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四、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技术素养的组成,一般包括三个要素:
(1)知识要素:对与技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名词、术语、概念)和程
序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能力要素: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才干; (3)情意要素:对技术的意识、态度、责任等。
知 识
能 力
情 意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自我内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识、 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 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能力。
·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的是人们辨别生 物(植物和动物)以及敏锐感知自然界其他特征(如云朵、石头等的形 状)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在,能够把几种 物种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来等等。
拓展: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3.大学生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 逻辑思维发展。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独立性更为加强,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注意更为稳定。 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参与意识很强, 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 自我调控也已建立在趋向稳定的人格基础上。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各阶段之间并非跳跃性的改变,而是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3.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 童所能表现出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相当的。
4.阶段间的顺序不能变,任何个体都是按照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 段。
第四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2 3 4 5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掌握分析方法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了解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学习者特征
智力因素 (起点能力) 非智力因素
•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 •基础知识 •信息素养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第一节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特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时,与新的学习
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状况。
三、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如何来确定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一般性了解: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 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 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 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预测法: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 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方法。 编制测试题之前需要在学习内容分析图上设定一个教学起 点,将该起点以下的知识技能作为预备能力,并以此为依 据编写预测题。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 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 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 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 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 ·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他人的 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 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第一节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 认知能力 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 认知结构 分析
学习者特定 知识和能力 基础特征
学习者的 信息素养
学习者起点能力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认知能力内涵: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目的:了解学习者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感 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特征。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 代表理论: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1.认知结构
广义角度讲,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观念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角
度讲,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 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2.认知结构变量
认知结构中对有意义学习至关重要的特性:
三、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教
学
目
标:电
视
节
目
制 艺术
作
技术 后 期 制 作
镜 头 艺 术 处 理
前
期
录
制 教学起点
视
觉
语
言
设
备
操
作
文
字
稿
本
电视系统课
写 作 课
四、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1.技术素养的构成
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评价总 体水平。 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技术解决问题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3)具体运演阶段(7-11岁)
具体的逻辑思维
•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 •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 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一个方面,还能注意逆转思维的方向。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补充: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差异
常识性判断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补充: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差异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 *100
IQ=
中等
门萨俱乐部>148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
•(18—24月):在行动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新方法。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2)前运演阶段(2-7岁)
动作内化
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 和混乱的。 此期以出现模仿为特点,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只会用自己的观点看 事情。内化事物和动作并不是把事物和动作简单地全部接受下来而形成一个 摄影或副本。内化事实上是把感觉运动所经历的东西在自己大脑中再建构, 舍弃无关的细节,形成表象。
人的智力由九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 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 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言语/语言智力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的是人 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 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 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 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 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 ·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人对色 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 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 出来的能力。
第四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模式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习 内容 分析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总结性评价
修改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 2.对于学习者特征的不同方面,如何去分析? 3.学习者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有何区别?
教学 目标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