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提纲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又是学生思维的辛勤开发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深层次的智力开发。每位成熟的语文教师,都会融会课本内容,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艺术。随意与诚心、盲目与选择、多与少、精与粗、快与慢、思考与练习、知与行等都是阅读的辩证法。
方尺之书,容量有限。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并得以终身学习。阅读在他的一生中,可以培养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战略家的高瞻的目光,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哲学家思辨和睿智,艺术家的超人魅力。
二、《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是对阅读的要求,阅读是过程性目标,说、写是终极性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又是学生思维的辛勤开发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深层次的智力开发,它的价值不亚于开发一座座金矿。每位成熟的语文教师,都会融会课本内容,把握教学目标,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读写听说的训练中,最大限
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学生引进“积极阅读的王国“。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每阅读名家的精美篇章,常让人拍案叫绝。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体会阅读的艺术。阅读有它的艺术,随意与诚心、盲目与选择、多与少、精与粗、快与慢、思考与练习、知与行等都是阅读的辩证法。
三、随意与诚心
林语堂一生与书有缘,主张阅读随意,喜读则读,不爱读就把它放一边,40岁时有了“一个好书斋”,他的书房四面全是书架,取名为“有不为斋”。“有不为”的意思就是随意随缘。但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阅读并不能做到完全随意,而仍然毕恭毕敬、严格规范、诚心诚意居多。
有一位哲人说:”要受益于书本,就必须虚心的全意的诚实的去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博学的虚名.”.鲁迅先生的阅读足以值得效仿:每当他拿起一本书以后,先大体了解书的内容,给自己提一大堆问题。例如:书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自己写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教学中,教育学生诚心与随意的关系。学生受益匪浅。
诚心比随意,阅读收获会大很多,比如,随意读一些书,可以掌握篇章、段意、句意、词义,但诚心,就可以感受到或理解到作者高明的意采、情采、词采。“采”同彩,是指书或文章中精彩的成分,恰恰是作者、作品的高明之处。
四、盲目与选择
盲目与选择,这也蕴含着辩证的艺术。学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许多学生都眷恋课外书,老师越禁,却愈加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这样读的东西竟远比教科书的内容记得牢。回想上初中时,书籍奇缺,仅有的几本以及几本刊物,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眼下的书品种越多,装帧越美,学人手头也越宽,跑书店的人次数却越少,我们因饥渴而盲目阅读,接触过了,哪怕是皮毛也总应留下一点印象。纵然是搞专业的研究,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什么书都读也会大有益处的。这是不可不察的。
然而,阅读艺术还在于有选择的读书。因为人生是短暂的,可供阅读的时间不多,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读文学作品要读名家名篇,读哲学著作要读传世经典,既便如此,还必须要审慎,而有节制。与盲目阅读相反的是:最有益的并不是博览群书,而恰恰是选择有用的书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育学生重视选择,不要盲目。
五、多与少、粗与精、快与慢
阅读贵精不在多。“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培根在他的《随笔集-论读书》中:对于书本上的东西,我们既不存心挑刺找茬,也不可盲目听信。更不能拿他们当聊天的谈资和说教的教材。有些书只能浅尝,有些书只能吞咽,只有少数一部分的通读、精读,刻意理解。阅读面窄,读书太少也不行。鲁讯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定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大师的论述告诉我们:阅读不再一味贪多而贵精,但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面。
精读是阅读的重要的方法。台湾作家李傲珍视书中的资料,更甚于书本身。茅盾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很快把他读完,好像在飞机上俯瞰全景,;第二遍慢慢,细细的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度一段一段的读,领会、运用,注意他的炼词炼句。
多与少、精与粗、快与慢、是阅读的艺术。强调少,绝不否定博览群书;强调慢,并不排斥快速阅读,跳读浏览的方法。强调精,也不反对有的书随意翻一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多与少,快与慢,都非常重要。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六、思考与练习、知与行
阅读必须与思考通行,与练习同步。博览群书固然可贵,但如果不动脑筋,如贪图腹欲,宋朝朱熹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阅读的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揣摩、多体会。”比较、归纳、揣摩、体会都是思考,不下决心养成思考的习惯的人,便失去了阅读的最大兴趣。
除思考外,阅读还必须与练习同步:因为语言文字的技巧是手工性的,必须熟练才能生巧。鲁迅教学生:“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就将阅读从思考与练习提升到知与行的关系上来.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积累,多读书,读名著,这是积累的
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绝非贝多芬、莎士比亚等伟人的专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标新立异、刻意求新成为他们的需要,阅读思考成为他们的追求,成为他们的乐趣、成为享受。
七、阅读的最高境界
阅读与人生感悟不无关系,一些大方之家对人生的感悟,很多是读了某些经典作品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而发出的。有幸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尝到醇厚的可人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能够读到这样的好书,健全人格,升华精神。
怎样的境界才是最佳境界?王国维说:“古今之成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起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然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已风靡近百年,研究、发现仍有个性痕迹。
乐思方有思泉涌。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用睿智的眼光,启迪联想、深谙动静相宜的妙处。
方尺之书,容量有限。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技能,磨砺思想,陶冶情操,并得以终身学习重要凭借。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的目光,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哲学家深邃的思辨和睿智,艺术家无穷的超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