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居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走进白居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走进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eb498a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b.png)
宫眸朝生在家宇皇
粉一选丽深有多重
黛笑在质闺女年色
无 颜
百
君 王
难
人 未
初
求 不
思
白 居 易
色媚侧自识长得倾
长
恨
歌
( 节 选 )
。生。弃。成。国
,
,
,
,
37
白 居 易听 来 了 觉 一 写 的 翁 正
的越,得开奏乐》,岁 “讨但终始折府一写白 老厌慢于,指诗样了居 实这慢有皇出,讽许易 人个地人帝皇甚刺多做 ”说,敢还帝至贪像官 。话皇说很的还官《廉
不帝真高错总污卖明 中越话兴误爱吏炭公
,。
系半宫一
向匹使车
卖
牛红驱炭
炭
头纱将,
充 炭
一
惜
千 余
白 居 易
直丈不斤
。绫得,
翁
( 节 选 )
,。
44
白
居 沦身安边马降事员居 的受沦为。四,就易岁
易 名,落朋一级皇落奏宰 篇挥到友天,帝井请相 《笔江饯夜流也下速武 琵写州行里放趁石抓元 琶下的,,到机,凶衡 行了歌遇白了将说手被 》感女到居江白他,杀 。人,了易州居越许后 至感从在做易级多, 深同长江司连奏官白
此别凝冰幽间大嘈小大 时有绝泉咽关珠嘈弦弦 无幽不冷泉莺小切切嘈 声愁通涩流语珠切切嘈 胜暗声弦冰花落错如如 有恨暂凝下底玉杂私急 声生歇绝难滑盘弹语雨 。,。,。,。,。,
琵
琶
行
( 节 白
居
易选 )
白
58
居
自阳乘拜场 号的一访的岁
易
“香条过钩晚
香山小很心年
山寺船多斗的
居,逆寺角白
士寻流院,居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https://img.taocdn.com/s3/m/546661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6.png)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官员。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荣华富贵,也曾饱受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他的诗篇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常常表达出他对人间烟火的热切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深刻哲理。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富有韵律的古体诗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感。
这些古体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品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丰富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人间百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让人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白居易的诗歌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他的诗篇,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美好、珍惜生活,如何坚持追求、勇敢面对,如何胸怀大爱、谦逊待人。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本生活智慧的启蒙读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出正直善良、豁达开朗的品质和心态。
白居易的诗歌是一座精神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价值。
通过接触白居易的诗歌,孩子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人性的温暖,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诗篇,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2000字】第二篇示例: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四年级的孩子们看来,白居易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的诗句却可能曾在课堂上被老师朗读,或者出现在课本上。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第4单元 第17课 琵琶行(并序)(带练习)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第4单元 第17课 琵琶行(并序)(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45c1e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c.png)
42
栏目导航
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 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 C )
20
栏目导航
2.理清结构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 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第一部分(从首句到“主人忘归客不发”),全诗的引子,交代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13
栏目导航
⑥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 名词)
⑦命: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命名, 动词)
14
栏目导航
5.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歌以赠之 ②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③省略句 本(是)长安倡女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第二册
第四单元 漫步艺术的殿堂
第十七课 琵琶行(并序)
2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赏析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
2.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3.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 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4
(2)不同点:《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 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为极力 形容唱腔的美妙而无弦外之音。
33
的一项是( D )
A.转徙.(tú)
贾.人(jiǎ)
教坊.(fánɡ)
B.呕.哑.(ōu yā) 钿.头(xì)
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d8f1952ed630b1c59eeb5e6.png)
在唐代有一个叫葛清的人,只是荆州一个街头小混混,但这个小混混因为当粉丝当的好,居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葛清是白居易的狂热粉丝,他迷恋白居易到什么地步呢,在他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歌,自颈部以下,浑身刺的都是白居易的诗意图刺青!而且葛清不仅能背诵,就连后背上的诗歌也能反手一一指出所背诵诗歌的所在。
更绝的是,葛清身上的刺青,图文并茂!古人疯狂起来一点不亚于今天的各种粉丝团。
葛清也因此被人称为白居易“行诗图”。
可惜不能穿越,否则,我真的很想穿越唐朝,和他坐同桌,考试只要有白居易的情景默写,一定不会错,特别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我们经常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古代诗人中,白居易这一点可能是做的最好的了。
我们先看《长恨歌》白居易的达:一、少年勤学,功名早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读来好像在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
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白居易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流离失所,天各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加上小时候记忆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很长时间,我总以为白居易活的很不幸。
但一整理他的人生轨迹,发现,人家的幸福感真不是我们能想到的。
白居易小时候“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痔,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我们常识天道酬勤,白居易这样的努力一点也不比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差,所以白居易十岁读书破万卷,十五六岁便能下笔入神。
《池上》白居易
![《池上》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0b5d1cf2f8c75fbfc77db258.png)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描写了 天真可爱的小孩瞒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 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
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
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 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品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动态描写
“娃”和“艇”之前各加了一个“小”字,表现 出小女孩的幼小可爱和船的轻便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古
诗,它们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塑 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诗人们不仅
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个
平淡的场景赋予神奇的力量。让我 们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池上
(唐)白居易
助读 资料
字词 精讲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藏
cáng(埋藏)zàng( Nhomakorabea藏)梳理文意
池 上
【池上:池塘之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指小女孩。】 【艇:比较轻便的船。】
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 了白莲,然后悄悄地回来了。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 【浮萍:一年生草本 植物,浮在水面。】
她不知道怎样隐藏踪迹,还以为没人发觉。船 行水面,浮萍荡开,出现一道清晰的水痕。
核心问题:
这首诗从哪个方面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画面?表达
感悟白居易800字作文
![感悟白居易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6b6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a.png)
感悟白居易800字作文感悟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诗仙”。
在他的诗作中,不仅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读白居易的诗歌,让人不仅领略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更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些感悟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白居易的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对人生的感悟。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理解。
这些感悟,不仅让我们感叹生命的短暂,更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白居易的诗作中,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更加珍惜自然,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和角色。
白居易的诗作中,对人情世故的感悟也是其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对人生百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达了对人生得意和短暂的感慨。
这些感悟,让我们更加理解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白居易的诗作中,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感悟,对人情世故的感悟,都让我们在阅读他的诗作时,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白居易的诗作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2021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021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6ca829d2b90d6c85ed3ac698.png)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他不论仕途如何,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关注平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他所写的诗篇,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少显诗才和李白、杜甫不同,白居易没有经历过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对他来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应该只从父辈那里听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此时,一向被人们所称道的大唐盛世,在近十年兵革的摧残下已经一去不复返,继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则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白居易生于书香家庭,其父白季庚做过几任地方官,他正直清廉,过着一般官吏的生活。
白居易十一二岁时,正赶上军阀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不服从朝廷的号令。
白季庚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平卢节度使李纳(李正己之子)的羁绊,服从中央而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州刺史的辅佐官员)。
他眼看北方要继续战乱下去,于是决定送儿子到南方去避难。
就这样,尚未成年的白居易过起了南北奔走的生活,这种饱经苦难的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了解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有很大影响的。
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对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充满了同情和伤感。
白居易很早便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且水平很高。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到了唐朝首都长安。
一次,他拿着自己作的诗去拜见一位有名望的诗人顾况。
顾况性格高傲,对他人的作品不放在眼里,特别是看到十六岁的白居易,更有轻视之心。
唐代三位大诗人
![唐代三位大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811593cd33d4b14e852468b9.png)
3、供奉翰林(742—744)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召 李白进宫,供奉翰林(翰林待 诏),陪侍君王,以诗为乐,李 白郁郁不得志。公元744年春被赐 金放还。
翰林待诏与翰林学士 •翰林待诏:“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
翰荟萃所在。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
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
一入长安求仕未果
公元731年自 入长安,引荐未 果。结识贺知章。
对酒忆贺监
(其一)
李白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西游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 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 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 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 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 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 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 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病逝当涂
李白被赦免以后,在江夏逗留了一阵,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欲投李光弼 军未果,在金陵染病。 宝应元年,病重的李白不得已投奔在 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处。十一月,病 重的李白将诗稿交给李阳冰,赋《临终 歌》,与世长辞,终年62岁。
9.《古诗三首》
![9.《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f9e543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5.png)
第九课古诗三首【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一)暮江吟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②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⑤夜,露似真珠⑥月似弓。
【注解】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③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④可怜:可爱;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⑥真珠:这里指珍珠。
【翻译】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青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似珍珠圆润,新月如弓弯弯。
【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全诗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生、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
诗歌的前两句写夕阳照射中的江水。
作者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波光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作者通过对“露”“月”进行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把一幅绝妙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题西林壁①【宋】苏轼横看②成岭侧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④真面目,只缘⑤身在此山中。
【注解】①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②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③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④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⑤缘:因为。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走进作者】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研究报告白居易
![研究报告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ac6519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c.png)
研究报告白居易研究报告:白居易1. 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世称“诗仙”。
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创作了大量卓越的诗作,并且在政治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表现。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生平白居易于唐代宪宗元和四年(772年)生于陕州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年少时,他就展现了出众的文学才华,并通过举荐考中了进士。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包括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成为当时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3. 诗歌创作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成就。
他的诗歌以写实主义为基调,以婉约派的风格为特点,讲述了许多生动、真实的故事。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又多样化。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琐碎和细节,展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感受。
他的诗作以情真意切、含蓄而深沉,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4. 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创新了唐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他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使得唐代诗歌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崇,被后代文人争相模仿和赞颂。
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婉约诗派,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思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5. 结论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使得唐代诗歌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的作品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世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高三语文素材:走近名人(白居易)
![高三语文素材:走近名人(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ac71422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6.png)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某某某某,后迁下邽(今天的某某省某某市临渭区)。
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某某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X县令是好友,见新X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X,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X县(今某某新X)东郭宅,在新X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百余天“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某某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某某,葬于某某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某某和朝鲜、日本。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https://img.taocdn.com/s3/m/8a77da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e.png)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
白居易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作品优美动人,以描写生活琐事和感情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从小就对文学很有兴趣。
他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诗歌表达出来。
他的一首著名诗叫《琵琶行》,讲述了一个女子因为丈夫出征而被迫弹琵琶的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困难时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好和才华的精神。
除了写诗,白居易还担任过官职,他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任过很多重要的职位,包括宰相。
他善于处理政务,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表示关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欣赏。
他的诗歌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白居易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相信大家也会对他的诗歌产生兴趣,喜欢他的作品。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2aa96c285acfa1c7ab00cc3b.png)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者:天一来源:《月读》2019年第05期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旧唐书》卷一六六、《新唐书》卷一一九有传。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逐渐衰落的时代,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朝。
他年少时便显露诗才,步入官场后,想施展才能,有一番作为。
为此,他写成《策林》七十五篇,提出广开言路以及“节财用,均贫富,禁兼并,止盗贼,起廉让”等主张。
只可惜,生不逢时,白居易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
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任地方官时,他勤政爱民,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他所写的诗篇,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均出自一位大诗人之手,他就是白居易。
和李白、杜甫不同,白居易没有经历过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对他来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应该只从父辈那里听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此时,一向被人们所称道的大唐盛世,在近十年兵革的摧残下已经一去不复返,继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则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白居易生于书香家庭,其父白季庚做过几任地方官,他正直清廉,过着一般官吏的生活。
白居易十一二岁时,正赶上军阀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不服从朝廷的号令。
白季庚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平卢节度使李纳(李正己之子)的羁绊,服从中央而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州刺史的辅佐官员)。
他眼看北方要继续战乱下去,于是决定送儿子到南方去避难。
就这样,尚未成年的白居易过起了南北奔走的生活,这种饱经苦难的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了解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有很大影响的。
关于立秋的古诗白居易的诗句
![关于立秋的古诗白居易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34a20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e.png)
关于立秋的古诗白居易的诗句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白居易写的立秋的古诗。
你们知道吗?白居易的诗总是那么细腻,就像立秋的微风,轻轻拂过咱们的心。
比如说那首《立秋日曲江忆元九》,“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这几句呀,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淡淡的思念和秋的寂寥?感觉白居易在这个节气里,心里头装着远方的朋友,听着新蝉的叫声,思绪飘得老远老远。
还有《立秋夕有怀梦得》里的“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哎呀,这秋一立,竹席凉凉的,扇子轻轻摇着,想起和老朋友分别的时候,又听到新蝉鸣,那种复杂的心情,就好像咱们有时候想起许久未见的好友一样。
白居易写立秋,不是那种特别浓烈的表达,而是像细水一样,慢慢地流淌进咱们心里。
让人感觉呀,这秋天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情感的起伏呢。
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读着白居易的这些诗,心里头有好多好多的感触呀?稿子二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笔下的立秋世界。
说起白居易写立秋的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就像“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在这首诗里,小乌鸦飞走了,屏风显得空空的,睡了一觉起来,枕上有了新凉,扇来的风也是凉的。
想找找秋天的声音,却不知道在哪里,只看到满阶的梧桐叶和明亮的月光。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生动,感觉就像发生在咱们身边一样?还有哦,“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白居易一个人在曲江头走着,骑着马慢慢上乐游原。
凉风吹着他的头发,他在感叹,是谁让这秋天一下子就来了呢?这种对时光和季节变化的感慨,咱们是不是也会有呀?白居易的诗就是这么厉害,能把立秋那种有点小忧伤,又有点小期待的心情写得特别真切。
每次读他的诗,都好像能和他一起感受那个时候的秋天。
不知道你们最喜欢白居易哪句写立秋的诗呢?快来和我分享分享呗!。
白居易的特点和风格
![白居易的特点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5db32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9.png)
白居易的特点和风格《白居易的特点——孩子眼中的大诗人》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唐朝的一位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这个人呀,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特点,那就是他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比如说,他写过一首诗叫《卖炭翁》,讲的是一个卖炭的老爷爷,大冬天的在山里辛苦地砍柴烧炭,就想着能卖点钱换口饭吃。
可是那些当官的却用很低很低的价钱就把炭抢走了,老爷爷多可怜呀!白居易就把这个事儿写成了诗,让大家都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
他还很善于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
就像《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简单呀,咱们一听就懂,还能想象出小草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样子。
而且白居易很有爱心,他看到有人受苦受难,心里就难受,就想帮他们。
他的诗就像是他的声音,替老百姓说话。
小朋友们,咱们要向白居易学习,多关心身边的人,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哟!《白居易的特点——学生们,来认识这位大诗人》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白居易这位诗人。
白居易啊,他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接地气。
他的诗不搞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高深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写生活的。
像《观刈麦》,他把农民顶着烈日辛苦割麦子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让咱们一读,就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
他还特别善于观察,能从一些小细节里发现大道理。
比如说《池上》这首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就通过小孩子偷偷采莲的小事,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白居易的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感情真挚。
他在《长恨歌》里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感人呐,让咱们读了都忍不住为他们的命运叹息。
同学们,多读一读白居易的诗,能让咱们更好地了解生活,感受人间的真情。
《白居易的特点——年轻人,走进白居易的世界》嘿,年轻的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独特之处。
白居易这人,他特别有社会责任感。
在那个时代,他不畏惧权贵,敢于用诗歌批判社会的不公。
他的《秦中吟》系列,把官场的黑暗、百姓的困苦都揭露得淋漓尽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而且,他很懂得生活的真谛。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95ec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c.png)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到众多的主题,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同时,他还在政治和哲学领域也有不俗的造诣。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诗歌、政治和哲学三个方面对他进行个人研究总结。
一、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广泛而深刻,包括了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抒怀诗等多个主题。
他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在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他善于运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他的《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的悲歌,传递出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主题。
他的《长恨歌》以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权力游戏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萧瑟的风景描绘出离别的伤感。
这些作品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
他写过很多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同时,他的诗作也关注到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写过不少关于贫穷农民和宫廷中的苦难生活的诗作,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二、白居易的政治理念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理念。
他曾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因此他对政治事务有着很深入的了解。
他主张以德治国,注重儒家的德性观念,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建立在道德和仁爱基础之上。
他认为,一个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尽心尽责的君主,以及一个仁慈善良的人。
此外,白居易也对官僚系统和朝廷政治提出了一些批评。
他认为官员应该脚踏实地,关注民生,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
他批评了官吏的贪污和奢侈,认为这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他的政治理念也与其诗作中关注人民疾苦的主题相呼应。
三、白居易的哲学思考白居易对人生和世界的哲学思考也是他独特的贡献之一。
对白居易的评价简短
![对白居易的评价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9ee385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d.png)
对白居易的评价简短稿子一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白居易这位大诗人。
白居易啊,那可真是唐朝诗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懂我们的喜怒哀乐。
你看他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不息。
这得多细腻的心思,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呀!他还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卖炭翁》里那个可怜的卖炭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艰辛。
白居易用他的笔,为那些说不出苦的人发声,这是多么了不起!而且他的诗好懂呀!不像有些诗人,非得搞些高深莫测的词句。
白居易就不一样,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最动人的情感。
这让我们普通人也能领略到诗歌的美妙。
总的来说,白居易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
他的诗,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温暖着我们。
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白居易哟!白居易这家伙,那在诗歌的世界里,绝对是个超级厉害的角色!他的爱情诗,哎呀呀,那叫一个深情款款。
像《长恨歌》,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讲得缠绵悱恻,让人读了都忍不住要掉眼泪。
他还特别会观察生活,什么《观刈麦》啦,把农民劳作的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觉他就是深入到了老百姓中间,和大家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再说他的诗歌风格,那叫一个多样!有时欢快,有时忧愁,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多变。
但不管怎么变,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白居易的诗,还影响了好多后来的诗人呢!他就像是个诗歌的引路人,带着大家走进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反正啊,在我心里,白居易就是诗歌界的大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喜爱!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钱塘湖春行的讲解
![钱塘湖春行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afe5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d.png)
钱塘湖春行的讲解《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超棒的诗呢。
咱们就像走进一幅画儿似的,来品品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你看啊,这孤山寺和贾亭就像是两个老朋友,静静地站在那儿。
那湖水刚刚涨起来,平得像啥呢?就像一面刚刚被仔细擦拭过的大镜子。
云呢,低低地压着,就好像是那些云朵呀,都想凑过来看看这春天的钱塘湖。
这景色啊,就像是老天爷精心安排的一场大秀,每个元素都恰到好处。
这和咱们出去旅游看到美景的时候那种兴奋劲儿是一样的呀。
你有没有那种看到美景就想大喊一声“哇塞”的感觉呢?再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几句可太有画面感了。
那些早莺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争着往暖和的树上飞。
这哪是鸟啊,分明就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小运动员在抢地盘呢。
新燕呢,忙着啄春泥筑巢,就好像勤劳的小工匠,一嘴一嘴地打造自己的小窝。
这春天啊,就像一个大工地,鸟儿们都在为自己的新生活忙碌着。
咱们人不也是这样吗?春天来了,就像得到了一个新的开始,大家都干劲儿十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花呀,开得乱七八糟的,可就是这种乱,才迷人呢。
就像一群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在你眼前晃悠,你都不知道先看哪个好了。
浅草呢,刚刚能没过马蹄,这就像是大地刚长出的一层毛茸茸的小毯子。
你要是骑着马从这儿过呀,那感觉肯定特别奇妙。
这就好比你走在一条铺满了软软的棉花糖的小路上,又舒服又有趣。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最爱的就是湖东了,为啥呢?就像咱们去一个游乐场,总有一个地方是你最流连忘返的。
湖东就像是这个游乐场里最吸引人的角落。
那绿杨阴里的白沙堤,就像是一条绿色海洋里的白色丝带。
在这儿漫步,就像在仙境里走一样。
从这首诗里啊,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对钱塘湖春天的那种热爱。
他就像一个拿着画笔的画家,把钱塘湖的春天一笔一笔地画给我们看。
每一笔都充满了生机,每一处景色都像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贝。
这诗不只是写景,还写了诗人的心情呢。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白居易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26a48755a417866fb84a8eaf.png)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白居易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人,今山西人,唐代诗人。
800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
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走进诗人白居易
![走进诗人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44cfc93726fff705cd170ad6.png)
整理课件
11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整理课件
12
. +草原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整理课件
8
池上
整理课件
9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整理课件
10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整理课件
3
白居易与李白、杜 甫齐名, 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 名。他的诗在当时, 上自宫廷,下至民间 ,流传广泛,还远播 到新罗和日本。
整理课件
4
白居易的诗,题材 广泛,大多数反映现 实生活,语言通俗易 懂。
他曾将自己的诗编为 4类:一讽谕、二闲适、 三感伤、四杂律。他 本人最重视第一类, 反映了人民的痛苦, 并表示极大的同情。
整理课件
1
诗人生平
白居易(772 —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 朝诗人。
他的祖父、外祖父都是诗 人,父亲做过官员。白居易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 又非常聪明,五六岁就能写 诗。
整理课件
2
白居易少年时代读书特别 刻苦。他后来在回忆当时读 书的情况时说:白天学习做 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学 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 不上了,甚至嘴和舌头都生了 疮 ,手和肘都磨成茧,眼前 总是一晃一晃的,像有一群 苍蝇飞动。这大概是刻苦学 习、努力做诗造成的。
整理课件
5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首诗歌,代 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 》《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 《大林寺桃花》 ,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白居易
宋冉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并流利背诵。
3、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
二、学习重难点:
1. 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并背诵其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
在这诗的国度中,我们已经欣赏过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还领略过诗圣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这众多诗的明星中,今天我们又将认识哪位古诗明星呢?猜一猜他是谁?猜到就举手。
2、投影诗人白居易的资料:
这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并影响深远的中唐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
这位诗人在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连小孩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在传唱。
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想一想课下你还搜集了白居易的哪些资料或故事。
生:在我们辛店有白姓的人氏,或许是白居易的后代,而且辛店这里还有一个白居易故居。
作为辛店人,白居易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和多人都能背诵他的几首诗。
4、介绍白居易勤学的小故事。
投影: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白居易真是勤奋刻苦啊!
(二)、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勤学诗人十六岁时写下的这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投影古诗)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3、学生自学书上的助读、注释、大意。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自学。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通过助读,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介绍词语的意思?生答词义。
谁能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大意。
5、在了解这首诗大意的基础上,再读古诗。
指名朗读。
女生读,男生读。
师生接读古诗。
6、师:这首诗深受人们喜爱,还把它编成歌,排成舞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同学们可以跟着轻声地唱唱。
投影录像。
9、师:唱得多美呀,跳得多美呀,同学们背得也一定特别的更美。
试试背背吧!(师巡视)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指名背诵
师评价:同学们背得真棒!
(三)、学习古诗《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池上》
师: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呢,所以有“诗魔”、“诗王”之称。
在组内合作学习白居易的这三首诗。
1、学生自学白居易的三首诗《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池上》。
2、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汇报自学的内容,教师相应投影。
3、师:同学们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学习得真好!
下面又到了我们今天“国学小能手”的环节了,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又快又好的背会这三首诗。
4、学生背诵古诗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师:白居易的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欣赏一篇。
放录像《忆江南》。
2、回家后再找一找白居易的其他诗篇背一背。
背得多,国学小博士的积分就多。
今天的走进白居易之旅暂且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