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居易

走进白居易
走进白居易

走进白居易

宋冉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并流利背诵。

3、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

二、学习重难点:

1. 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并背诵其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在这诗的国度中,我们已经欣赏过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还领略过诗圣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这众多诗的明星中,今天我们又将认识哪位古诗明星呢?猜一猜他是谁?猜到就举手。

2、投影诗人白居易的资料:

这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并影响深远的中唐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这位诗人在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连小孩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在传唱。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想一想课下你还搜集了白居易的哪些资料或故事。

生:在我们辛店有白姓的人氏,或许是白居易的后代,而且辛店这里还有一个白居易故居。作为辛店人,白居易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和多人都能背诵他的几首诗。

4、介绍白居易勤学的小故事。

投影: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白居易真是勤奋刻苦啊!

(二)、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勤学诗人十六岁时写下的这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投影古诗)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3、学生自学书上的助读、注释、大意。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自学。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通过助读,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介绍词语的意思?生答词义。

谁能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大意。

5、在了解这首诗大意的基础上,再读古诗。

指名朗读。

女生读,男生读。

师生接读古诗。

6、师:这首诗深受人们喜爱,还把它编成歌,排成舞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同学们可以跟着轻声地唱唱。

投影录像。

9、师:唱得多美呀,跳得多美呀,同学们背得也一定特别的更美。试试背背吧!(师巡视)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指名背诵

师评价:同学们背得真棒!

(三)、学习古诗《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池上》

师: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呢,所以有“诗魔”、“诗王”之称。在组内合作学习白居易的这三首诗。

1、学生自学白居易的三首诗《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池上》。

2、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汇报自学的内容,教师相应投影。

3、师:同学们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学习得真好!

下面又到了我们今天“国学小能手”的环节了,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又快又好的背会这三首诗。

4、学生背诵古诗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师:白居易的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欣赏一篇。放录像《忆江南》。

2、回家后再找一找白居易的其他诗篇背一背。背得多,国学小博士的积分就多。

今天的走进白居易之旅暂且到这里,下课!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简介)白居易、苏轼、卢钺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黄州、颍州任职,最远被贬至岭南的惠州、儋州.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西林寺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卢钺】 也叫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

诗人白居易的主张是什么

诗人白居易的主张是什么 白居易是现代主义诗人,是著名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那么白居易主张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白居易主张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从小天资聪慧五岁就会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就已经在文坛领域里名声大作。白居易写了那么多诗句的一直保留在现在,是历史文明里中宝贵的经典之作。不仅写得一手好诗,长大之后的他进京考试成了进士,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百姓爱戴。 写了那么多诗的白居易主张什么呢?就像他的诗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作”。他将自己的诗歌结合了当时的朝政和百姓为中心。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他用自己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的生死、只顾自己的利益。当时的白居易没办法,只能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面对白居易的主张,他选用的题材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白居易淡泊名利,从来不参加党派之间的战争。那时候百姓对他赞赏有加。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他的主张就是想百姓不在受苦,没有战争的爆发,可能因为小时候经历过战争的白居易一直在为国家做实事。即使被贬职了,白居易也没有自暴自弃,也在尽自己的所能做好江州的父母官。白居易的主张就是这么简单。 白居易被称为什么白居易是我们国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一生淡泊名义,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写诗,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期。从小天资聪慧的他五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在文学领域已经很有名气了,在之后他进京考试中了进士。在职期间白居易一直任劳任怨,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歌。当时白居易被称为什么“诗魔”。 白居易在意外情况下被贬职成为了江州司马,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后的白居易大部分诗词都带着暗喻的手法讽刺了那是的朝政腐败无能和听谗言的昏君。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集分为三种,暗喻,闲适和伤感三大类。 白居易称号诗魔的由来正如他诗中所说“魔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息”,反复的诵读着自己的诗句,导致自己嘴巴里长满了口疮,诗魔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白居易写诗的题材一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身边提选的,他的诗歌让人通俗易懂,他的用词手法主要运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他从来都不参加党内的战争,淡泊名利。一心只为造福百姓为己任。他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是历史上的经典,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 白居易是什么主义诗人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妇人听了之后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才思敏捷的白居易在盛唐时期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佳作,广为流传。纵观他的诗歌,既不像李白那样充满了浪漫情怀,也不像苏轼那样豪放不羁,平淡真实的白居易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 最典型的就是《卖炭翁》一诗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一位卖炭老人的

白居易简介及个人作品介绍

白居易简介及个人作品介绍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 》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 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 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 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 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 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 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 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 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 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 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 相关联, 多写得意激气烈; 闲适诗则意在“独善”, “知足保和, 吟玩性情”( 《与 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 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 淡泊悠闲的意 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 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 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 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

白居易人物简介

白居易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 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 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 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祖籍 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 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 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 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武宗 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唐代诗人白居易教学文案

唐代诗人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诗篇,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尊重和喜爱。 公元772年2月28日(唐大历7年正月20日),白居易诞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宅。他的父亲白季庚曾任彭城县令。白居易从小就很聪明,5、6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辨别声韵。关于他的聪明,史书上有很多记载,他自己也有不少叙述。这自然是他成为一个大诗人的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勤奋和好学。他从小就背诗诵文,青年时代更加酷爱学习。他每天很早就起来读书,从清晨一直读到深夜。遇到好诗、好文章,就反复阅读,一读就是几十遍、上百遍。除了读书,就是练习写诗、写字,天天伏在桌子上写,天长日久,连胳膊肘上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与元九书》上对他这段的学习,有过一段生动的记载:“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学问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社会生活。白居易从11岁起,为避兵祸,就离家远游,南北奔走。有一首诗生动地记叙了这段苦难的游历生活:“孤舟三通楚,赢马四经秦。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离

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贫困的生活,使他接近了人民。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访贤问圣,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了解战乱、灾荒和残酷的阶级剥削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夜宿农家,他便同村夫村妪亲切交谈,了解乡俗俚语,收集土语方言。长期的漫游和广泛的接融社会,使白居易增长了渊博的知识。29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做了校书郎,开始踏入官场。805年,他改任周至县尉,帮助县令维持治安,催讨赋税和徭役。 漫长的仕途,使他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的上层,更了解社会的下层,积累了丰富的题材。公务之余他把一切时间都用在了写诗上。白居易的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富于人民性。他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虐、荒淫与腐朽,同情人民的遭遇、凄凉与苦难。他每遇不平,就展纸命笔。 唐朝从贞元末年起,宫廷需要的东西由宦官到市上直接采购,这些人横行不法,甚于强盗,常常买了东西不给钱,随便撕一块破绫抵价,人民敢怒不敢言。白居易看到这种情形,悲愤填胸,于是便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卖炭翁》。在这首诗里,他刻划了一位伐薪烧炭的老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由于他的一切都要依靠于木炭,所以在严寒的冬天,仍“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个人作品集

白居易个人作品集 寄语: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白居易个人作品集由收录,欢迎阅读。 龙昌寺荷池 [唐]白居易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齿落辞 [唐]白居易 嗟嗟乎双齿,自吾有之尔,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丰吾肤革,滋吾血髓;从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辅车,非无龂齶。胡然舍我,一旦双落。齿虽无情,吾岂无情。老与齿别,齿随涕零。我老日来,尔去不回。嗟嗟乎双齿,孰谓而来哉,孰谓而去哉?齿不能言,请以意宣。为口中之物,忽乎六十馀年。昔君之壮也,血刚齿坚;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龂齶,日削月朘。上参差而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嘻,君其听哉:女长辞... 齐物二首 [唐]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鹦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唐]白居易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 食饱 [唐]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题笼鹤 [唐]白居易 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题旧写真图 [唐]白居易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唐]白居易 弊宅须重葺,贫家乏羡财。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僚栽。朱板新犹湿,红英暖渐开。

走进白居易

走进白居易 宋冉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并流利背诵。 3、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 二、学习重难点: 1. 让学生认识白居易,并了解他的生平。 2、让学生走进白居易,感受国学经典,并背诵其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在这诗的国度中,我们已经欣赏过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还领略过诗圣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这众多诗的明星中,今天我们又将认识哪位古诗明星呢?猜一猜他是谁?猜到就举手。 2、投影诗人白居易的资料: 这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并影响深远的中唐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这位诗人在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连小孩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在传唱。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想一想课下你还搜集了白居易的哪些资料或故事。 生:在我们辛店有白姓的人氏,或许是白居易的后代,而且辛店这里还有一个白居易故居。作为辛店人,白居易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和多人都能背诵他的几首诗。 4、介绍白居易勤学的小故事。 投影: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白居易真是勤奋刻苦啊! (二)、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勤学诗人十六岁时写下的这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投影古诗)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3、学生自学书上的助读、注释、大意。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自学。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通过助读,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介绍词语的意思?生答词义。 谁能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大意。 5、在了解这首诗大意的基础上,再读古诗。 指名朗读。 女生读,男生读。 师生接读古诗。 6、师:这首诗深受人们喜爱,还把它编成歌,排成舞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同学们可以跟着轻声地唱唱。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名句代表作品

白居易的名句代表作品 白居易 的名句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等。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2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23、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2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25、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老人》 2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27、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28、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29、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夜》 30、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舟中读元九诗》 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32、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33、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3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35、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36、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 居易名句汇编: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3、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4、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老人》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7、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11、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2、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13、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夜 14、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舟中读元九诗 1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16、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17、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18、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作文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作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家肯定很熟悉这首诗吧!对,这就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草》。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 居士,下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的影响。我很崇拜白居易,我要向 他学习。 我要学习他刻苦的学习精神。他念书念得多,连嘴唇的皮都磨破了,生了很多的口疮,但是他并不因此中断。他写字写得多,连手臂上也磨起了一层很厚的老茧。我有时候写作 业写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写;读书不想读了,就不读了。因此我深受教育,要向白居易 一样刻苦刻学习,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并仔细检查每一天的作业,坚持天天练字、读书、运动…… 我要向他一样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他带着自己的 诗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他见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 前来拜访,不免有轻视之心。当他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对着眼前的少年,看了好 一会,才开口说道:“京城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但顾况毕竟是个学者,他还是认真 阅读了白居易的文稿。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诗歌《草》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他将白居易呈上的文稿看完,由衷赞叹道:“我以前认为现在没有大手笔来继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来,我是错了。刚才,我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这句戏言是一语双关,认 为你在长安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应该改一下了。”顾况停了一下说:“长安虽然米贵, 但你居之甚易!”可见他很有才华。他很快步入仕途并有了一番作为。在白居易去世以后,就连唐宣宗李忱也写诗悼念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 卿一怆然。” 正因为白居易才华出众,受到人们的尊敬。我也要通过刻苦学习,做一个有才能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历史名人中,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诗人,除了他的诗令人难忘以外,我更佩服他严 谨的态度,坚韧的品格。他以自己出色的才华驳倒了“长安居,大不易”的历史现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烈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寺就是我们家乡的 名人白居易所写的《离离原上草》,虽然白居易诗写的好,但是他在成名的路上历经磨难。 在他28岁去京城把他的第一首诗《离离原上草》给了有名的文学家顾况,顾况一听“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对他说:“现在,在京城不好呆下去了。”但是当他看到白居易 写的这首诗时,大惊失色说:“你一定可以好好的在京城呆下去的。” 白居易每次写诗,反复修改,再拿给一些不识字的妇女听,如果她们不懂,白居易又 拿回去修改,读给她们听,直到她们听明白为止。

白居易

简论白居易讽谕诗论与创作 邓民兴 【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专题号】J2 【复印期号】1999年10期 【原文出处】《陕西经贸学院学报》(西安)1999年03期第78~81页 【作者简介】邓民兴陕西经贸学院社科系710043 【内容提要】白居易的讽谕诗论以“为时为事”为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合乎中唐时期的社会需要和进步诗人的愿望要求,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忽略了诗歌的 审美特征,有碍于诗歌创作的题材丰富性和艺术多样化。批评历代诗人诗作, 也有失偏颇。这是受传统儒家入世思想和“六义”诗论影响以及受政治热情、 报恩意识所支配造成的。 【关键词】白居易/讽谕/诗论/创作/为时为事 白居易以其讽谕诗理论和创作,曾被誉为与杜甫并称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讽谕诗论强调诗歌创作要关系时事,“兴寄”、“美刺”。讽谕诗作也的确揭示了中唐时期的社会弊端,具有充分的真实性,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讽谕理论与创作实践反差,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背离,又显示出其讽谕诗论与创作的缺陷。分析白居易讽谕诗论与创作的缺陷,探讨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知和评价白居易讽谕诗理论和创作,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诗歌创作的自身规律。因而,本文重在谈论其不足之处。 一 作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最为人们看重的是其讽谕诗诗论。诸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即要求诗歌创作立足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直陈社会弊端,以求“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此类观点,白居易诗作中也多有表述。可以说,“为时为事”是白居易讽谕诗论的总纲,“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是其讽谕诗创作的目的。 “为时为事”也是白居易的诗歌批评原则。他批评自屈原到李白等历代诗人作品不是“为时为事”,不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认为“诗道崩坏”,“六义尽失”。即使是杜甫,“撮其《新安吏》、《石壕》、《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与元九书》)。因而,他自觉地创作讽谕诗,想以此超越杜甫,振兴诗道。白居易的讽谕诗论继承先秦儒家的“兴寄”,“美刺”诗论传统,首次提出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过于强调诗歌“为时为事”、“补察时政”的原则和作用, 难免会忽略诗歌的其他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诗歌表现生活的范围非常广阔,诗人感受生活的角度也很独特,既可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抒发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情感倾向,也可表现诗人在特定环境氛围中某一瞬间独特的情绪感觉。意境才是诗歌创作成败优劣的关键。读者更乐意欣赏具有美学价值的诗篇。如果狭隘地限定诗歌“为时为事”,容易淡化诗歌的审美特性,有碍于诗歌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有害于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同样,白居易以此为原则评论历代诗人诗作,结论也有偏颇。屈原、苏武确为“不遇者”,但他们的“伤别”、“怨思”决非一已私怨,而是社会大环境与个人独特遭遇结合的情感体验,仍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陶潜首创“田园诗”,二谢开拓山水诗,对诗歌发展均有贡献,却

白居易全面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池上 白居易 教案

池上 白居易 【教材分析】: 《池上》是小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期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谈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检查: 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 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 ③点名读古诗(正音,理清节奏) ④齐读古诗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认识诗中的那个小朋友吧。 1,初读古诗,认识人物。(通过古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朋

白居易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这首《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所作,诗中描述了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故事,一千多年来,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挚爱深情,也因《长恨歌》而在中国人的心中回荡不绝。 聪颖绝人苦节读书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生于德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自幼聪颖绝人,是个天才儿童,出生六、七月便能分辨「之」、「无」二字;五、六岁学作诗,九岁时已熟谙声韵;十五岁知有「进士」之名后,便勤奋苦读。他在《与元九书》曾提到自己读书的情形:「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信中提到自己因用功过度而发苍视茫,未老先衰的情形,他的用功程度,古今罕见,令人佩服。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到京师长安,曾拿着自己的诗稿去见大诗人顾况。顾况时任著作郎,恃才傲物,看到他的名字叫「居易」,便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是当他翻开白居易的诗稿,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却大为激赏,改变口吻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并感慨地说:「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见《唐摭言》)可见顾悦对他极为赏识。 然而白居易虽文采早发,资质过人,却因家境贫苦,直到二十八岁才到长安应试,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再应吏部试,中甲科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因而认识元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为翰林学士,并与元稹、李绅等人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不在「嘲风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白居易作诗讲求通俗浅白,平易近人,哪怕会被人说成「俚俗」。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他不仅提倡白话诗歌,同时也是个实践者。他将《白氏长庆集》的近三千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他自认为讽谕、闲适两类最具价值,讽谕诗「上可补察时政,下可泄导人

【课外阅读】白居易诗歌成就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

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

池上-白居易-教案[2]

【国培计划线下研修成果申报】 《池上》 学校:老君庙镇闫寨小学 姓名:杨阳 日期:2017年5月

池上 【唐】白居易 【教材分析】: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谈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

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检查: 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 ③点名读古诗。 (正音,理清节奏) ④齐读古诗。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认识诗中的那个小朋友吧。 1、初读古诗,认识人物。(通过古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给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分析。 预设: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主张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主张 白居易是我们国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白居易主张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白居易主张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里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他出生在唐朝经济最繁华的时期,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自称为醉吟先生,是我们教育课本中最常见的诗句作家。 白居易从小天资聪慧五岁就会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就已经在文坛领域里名声大作。白居易写了那么多诗句的一直保留在现在,是历史文明里中宝贵的经典之作。不仅写得一手好诗,长大之后的他进京考试成了进士,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百姓爱戴。 写了那么多诗的白居易主张什么呢?就像他的诗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作”。他将自己的诗歌结合了当时的朝政和百姓为中心。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他用自己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的生死、只顾自己的利益。当时的白居易没办法,只能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面对白居易的主张,他选用的题材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白居易淡泊名利,从来不参加党派之间的战争。那时候百姓对他赞赏有加。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他的主张就是想百姓不在受苦,没有战争的爆发,可能因为小时候经历过战争的白居易一直在为国家做实事。

即使被贬职了,白居易也没有自暴自弃,也在尽自己的所能做好江州的父母官。白居易的主张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白居易主张什么的答案。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白居易的一首《与元九书》,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保持着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把诗歌与人民生活、政治相结合,在内容上要求讽喻美刺,反应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功能上强调诗歌教化作用。诗人追求真诚去伪,在诗中阐释了形式与内容的联系,论述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白诗中又以主题集中突出为特色的讽喻诗为主。诗人追求诗歌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会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白诗大多数是叙述诗歌。诗人巧妙地结合叙述和议论于一体。 白居易诗歌特点还表现在叙述上,在叙述时,白居易常常发表议论来评价自己叙述的事情,借此表达自己的志气。在刻画人物方面,诗人善于捕捉人物特征,运用白描的写作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生动的故事。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诗歌中的对比强烈,用词质朴,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生动自然。 诗中常常可以看见民间俗语、口语,很少出现古典和古奥的词句。其次白诗中的感伤诗歌也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诗人通过感伤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兼用写实和抒情。 诗歌的节奏变化很快。白居易运用通过视觉听觉从色彩和声音等方面勾勒出一幅画面,借用景物来烘托氛围。白诗诗风晓畅通俗,用词精炼准确。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写出新颖的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