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药品的管理
![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药品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5d07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4.png)
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的管理是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从急救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1. 采购管理急救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急救工作的需要。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进行,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储存管理急救仪器设备的储存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
首先,应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储存场所,防止设备受潮、受热或者受损。
其次,应对设备进行分类储存,便于查找和管理。
同时,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储存条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3. 使用管理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好性。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和维修设备,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可靠性。
4. 维护管理急救仪器设备的维护应定期进行。
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日常维护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
定期维护主要包括设备的校准、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人员,以便追溯和管理。
二、急救药品的管理1. 采购管理急救药品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急救工作的需要。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进行,选择正规的药品供应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储存管理急救药品的储存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首先,应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储存场所,防止药品受潮、受热或者受损。
其次,应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便于查找和管理。
同时,应定期检查药品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抢救室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抢救室急救仪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6fb2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抢救室急救仪器管理制度一、管理制度的目的抢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是救治病危重病人的重要地方。
抢救室急救仪器是医务人员在处理病情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对于抢救室急救仪器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抢救室急救仪器管理制度,保障抢救室急救仪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确保医务人员在救治病人时能够依靠完好的仪器设备。
二、仪器的分类和数量1. 抢救室急救仪器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吸引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2. 每种仪器按照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数量要充足,以备不时之需。
三、仪器的采购1. 确保采购的仪器都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正规产品。
2. 仪器的采购需经过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并且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设备验收。
3. 采购的仪器需保证其售后服务的保障,以确保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顺利进行。
四、仪器的验收1. 仪器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等。
2. 验收结果需填写验收记录,并由相关部门签字确认,以确保仪器的完好性和性能。
五、仪器的使用1. 仪器的使用需由具有相应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操作。
2. 在使用前,需对仪器进行功能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
3. 仪器使用后需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六、仪器的维护1. 仪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
2. 对于有故障的仪器,需及时维修处理,维修记录需进行备案,以便追踪和核查。
3. 仪器的维护和保养需按照厂家提供的维护手册进行操作,以确保维护和保养的有效性。
七、仪器的报废1. 仪器使用寿命到期或出现严重故障时,需进行报废处置,不得继续使用。
2. 报废的仪器需严格按照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置,不得私自处理。
3. 报废的仪器需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备案,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追踪记录。
八、仪器的盘点1. 定期对抢救室急救仪器进行盘点,确保仪器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的清晰。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10fdd7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b.png)
一、计划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抢救仪器设备在急诊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抢救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保证抢救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抢救成功率;2. 提高医护人员对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3. 优化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流程,降低维护成本;4. 加强对抢救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工作内容1. 建立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对抢救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确保账物相符;(2)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流程;(3)建立健全抢救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买时间、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
2. 加强抢救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1)每日检查抢救仪器设备的位置、性能、功能,保持设备清洁;(2)及时整理抢救仪器设备的电源线、导联线、功能线等,确保操作便捷;(3)抢救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归位,并做好记录。
3.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1)定期组织抢救仪器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2)开展抢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操作能力;(3)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学习新设备、新技术,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4. 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1)每月对抢救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2)根据设备特点,定期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与生产厂家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获取设备维修、保养信息。
5. 安全生产管理(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2)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工作措施1. 成立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小组,负责本计划的实施;2. 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考核制度,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3.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4. 定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f5c4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2.png)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为了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有效管理,提高急诊抢救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及相关部门。
3.急诊抢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二、设备管理责任1.急诊科主任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急诊抢救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购置、存储、维修和更新等。
2.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领用和归还、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三、设备的购置1.急诊科主任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编制设备的购置计划,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用品牌可靠、质量稳定的产品。
3.设备购置应与科室使用需求相匹配,不得盲目追求高端设备或过度购置。
四、设备的存储和保管1.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存储和保管工作,设备应按照规定的位置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记录。
2.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
3.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避免碰撞和掉落。
五、设备的领用和归还1.急诊医生在使用设备前,应填写设备领用登记表,并由设备管理员审核和签字确认。
2.设备归还时,急诊医生应按时归还,并将设备领用登记表交给设备管理员进行记录。
3.设备管理员对领用和归还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告。
六、设备的检查和维护1.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设备检查和维护应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3.设备管理员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七、设备的更新1.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需要更新的设备应及时申请,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更新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医院的需求和急诊科的实际情况,确保设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3.更新设备后,原设备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转让或外借。
八、设备的报废1.设备管理员对报废设备进行鉴定,并填写报废申请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
急诊抢救仪器管理制度
![急诊抢救仪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5d54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b.png)
急诊抢救仪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医疗机构通常会配备各种各样的抢救仪器和设备,比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等。
这些仪器在急诊抢救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些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抢救仪器的分类、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展开讨论,为医疗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一、急诊抢救仪器的分类急诊抢救仪器主要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吸引器、输液泵等。
这些仪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都是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
1.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的仪器,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心电波形,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措施。
2.除颤器除颤器是用于心脏电击复律的设备,可以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进行紧急处理,挽救患者生命。
3.呼吸机呼吸机是用于维持患者呼吸功能的设备,可以在患者呼吸道受阻、呼吸功能衰竭时进行呼吸支持,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4.吸引器吸引器是用于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设备,可以防止患者窒息、排除呼吸道阻塞。
5.输液泵输液泵是用于输注药物或液体至患者体内的设备,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速和剂量,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二、急诊抢救仪器的使用急诊抢救仪器的正确使用是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使用急诊抢救仪器时,医护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了解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正确操作。
2.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在使用仪器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抢救措施。
4.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在使用抢救仪器时,要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急诊抢救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急诊抢救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3篇)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3854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e.png)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急诊抢救设备是医院重要的医疗资源之一,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目标1. 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维修完好,功能正常。
2. 确保急诊抢救设备及时供应,损坏设备及时更换。
3. 确保急诊抢救设备使用规范、科学、高效。
三、责任部门及职责1. 急诊抢救科(1) 进行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验收、维修及定期检测。
(2) 制定急诊抢救设备的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3) 负责急诊抢救设备的存放、管理、归还和报废。
(4) 定期对急诊抢救设备进行巡查和维护,并记录维护情况。
(5) 提供急诊抢救设备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2. 设备科(1) 负责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计划、货物采购、验收工作。
(2) 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保存环境符合要求,设备按规定存放。
(3) 维修和保养急诊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进行急诊抢救设备的定期巡查、维护和保养,并记录维修情况。
(5) 定期进行急诊抢救设备的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财务科(1) 编制急诊抢救设备的年度预算,并监督执行。
(2) 负责急诊抢救设备的采购款项拨付。
(3) 对急诊抢救设备的日常使用进行费用核算。
(4) 对急诊抢救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审核和报销。
(5) 定期对急诊抢救设备的使用进行核查和审计。
四、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与验收1. 购置原则(1) 按照急诊科工作需要,制定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计划。
(2) 选择具有国家注册证书和售后服务承诺的厂商进行购买。
(3) 考虑设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
(4) 及时更新设备购置标准和技术规范,适应急诊科的需求。
2. 验收程序(1) 急诊科与设备科共同参与购置的设备验收工作。
(2) 验收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3) 对于大型设备,应由专业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5篇)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cbda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1.png)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定位放置,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2、抢救室护士每班当面检查交接仪器性能、数量,并签名,责任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设备后勤科修理。
3、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不熟悉机器性能者,不许随意操纵仪器。
如需对护士、____培训等,须经护士长同意,并在主管护师、带教老师指导____可使用。
4、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5、操作前需检查仪器,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并套好机罩,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6、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使用替代设备或技能操作,同时,立即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并报告设备后勤科立即进行维修。
7、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8、发现抢救室仪器设备遗失的,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9、各种器械、设施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10、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使用中的仪器随时充电备用,储备仪器每月充电一次,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2)是针对医疗机构中的抢救设备,以确保其安全、有效运作,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的规范和程序。
急救器械规范化管理
![急救器械规范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e4c9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f.png)
一块电极板位于心尖: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cm左右。 一块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患者胸骨右缘,锁骨下方 。 8、充电:术者拇指按压充电钮。嘱周围人离开。 9、除颤。 10、除颤成功,移开电极板。 11、安置病人:擦拭患者身上的导电糊。检查皮肤有无红肿,灼伤;为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注意 保暖。安慰病人。 12、除颤未成功,继续给予5个周期的CPR后再次判断。 13、完善记录,洗手。
6. 观察病人胸廊是否随着挤压气囊而起伏,面色、口唇是否红润,SpO2是否改善, 呼吸活瓣工作情况,呼气时透明面罩内有无雾气,判断通气量是否合适,发现病人有 自主呼吸时,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
7. 停止使用后再用另一块纱布清洁病人口鼻及面部,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根据患 者病情或遵医嘱给予适宜流量的氧气吸入,整理床单位,安慰病人。 8. 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记录。源自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目的:
心电监护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显示屏连 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一种是无创的监测方法,可适时 观察病情,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心电活动指标,并指导实时处 理。
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检查电源是否接通良好,接口 无松动。打开电源开关。 2、检查监护仪各导线是否有老化、开裂现象。 正确连接电极片:
5. 以每分钟成人10-12次的频率(儿童14-20次 /分钟),单手或双手规律、均匀地挤压呼吸囊, 挤压球囊时间应长于1秒钟,待呼吸囊重新膨起 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 呼吸囊,将气体送入肺中,同时观察胸廓起伏 情况。挤压呼吸气囊时,压力不可过大,无氧 源时挤压气囊的三分之二,有氧源时挤压气囊 的 二 分 之 一 。 一 般 潮 气 量 为 500-600ml , 儿 童 250-300ml,按压与放松比为1:1.5。
抢救仪器管理制度
![抢救仪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cc89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f.png)
抢救仪器管理制度抢救仪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医疗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规范设备的使用流程,确保设备及时可靠的配备及使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单位内的所有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职责1、医疗部门负责抢救设备的供应及存放,监督使用。
2、医护人员在使用抢救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规程进行操作。
3、设备管理员负责抢救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及更换工作。
4、抢救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5、当抢救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管理员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四、设备采购1、设备采购需进行足够、严谨的市场调研,并且需经过设备管理员和医疗部门的评估和审核,且不得随意更换设备以保护公共利益。
2、采购时,设备管理员应当从生产厂家或其注册授权代理商获得相应的公示、说明书等材料,并将相应的实验试剂及其使用材料一并采购。
3、设备管理员应当对新采购抢救设备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规格,并在原始认证证书及保修/维修说明书中找到设备操作指南和维护说明。
五、设备使用1、抢救设备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将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用途、特点等贴在操作台口明显位置以供查阅。
2、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真正上岗使用抢救设备。
3、抢救设备必须定期检修、保养,清晰记录并进行登记,设备发现有质量隐患的必须立即停用,并进行维修,待确认安全正常使用后方可上岗。
六、设备维护1、设备管理员负责对抢救设备开展维护保养、更换配件等工作,并把设备轮番保留在相应当然记录表上。
2、在维护设备时,设备管理员要仔细查看设备运行状况,在检修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指南进行。
3、设备维护完成后,管理员应及时登记记录,确保设备处于理想的使用状态中。
七、设备更换1、抢救设备过期、失修、磨损严重等危险标志出现率高时,应及时更换设备。
2、设备更换后,设备管理员应将设备处理方式记录登记,并且及时对设备进行回报。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5篇)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64239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f.png)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固定班次日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室内。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急救仪器的管理,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突发状况下的抢救能力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急救仪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急救仪器的安全、有效使用,保养、维修和更新急救仪器,提高抢救能力。
第四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包括急救仪器的选购和采购、仪器的登记和台账管理、仪器的存储和维护、仪器的更新和废弃、仪器的使用和归还等。
第五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执行者是急救仪器管理人员,负责急救仪器的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急救仪器。
第七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有义务将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使用急救仪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正确、安全地使用急救仪器。
第九条所有使用急救仪器的人员都应按照急救仪器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仪器,并保持仪器的干净和完好。
第十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要与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相适应,确保急救仪器的合理配置和安全使用。
第二章急救仪器的选购和采购第十一条急救仪器的选购应根据所需功能和使用场所的特点进行,确保仪器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医院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医院急救仪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814a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5.png)
医院急救仪器管理制度一、急诊设备管理1. 急诊设备种类急诊设备主要包括除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氧气瓶等常见急救设备以外的所有急救设备。
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针对急重症患者的抢救。
在急诊科内,这些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尤为重要。
2. 急诊设备的购置与更新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急诊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比较频繁。
医院应定期对急诊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技术先进性。
在购置新设备时,应根据急诊患者的实际需求和科室负责人的意见进行选型,确保设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 急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急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急救设备的保养工作要特别注意,因为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4. 急诊设备的使用与排查在急诊科工作人员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并停止使用,以免影响患者的抢救工作。
同时,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 急诊设备的安全管理急诊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医院急诊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院应建立并完善急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排查等环节加强监督,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二、辅助设备管理1. 辅助设备种类辅助设备主要包括输液泵、体温计、血压计、血氧仪、雾化器、担架等一系列用于辅助医护工作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使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科室的诊疗工作。
2. 辅助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医院应根据各科室实际需求和设备更新换代情况,定期对辅助设备进行更新和购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可靠性。
在选择设备时,应参考医护人员的意见和专业建议,确保设备的适用性。
3. 辅助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医院应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辅助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辅助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要求也比较严格,医护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1727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1.png)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抢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其运行有效和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规范操作:所有使用抢救仪器设备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预防维护:抢救仪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仪器设备分类按照功能和使用部位分类,抢救仪器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呼吸道管理类: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设备。
2.心血管类: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
3.体表类:包括体温计、血压计等设备。
4.输液类:包括注射泵、输液泵等设备。
5.监护类:包括多参数监护仪、血氧仪等设备。
四、设备购置1.购置原则:购置新的抢救仪器设备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和比较分析,确保购置的设备能够满足医院实际需求,并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设备配置: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科室需求,合理配置抢救仪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确保各科室能够顺利进行抢救工作。
3.设备验收:新购置的抢救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五、设备保养与维修1.日常保养:对抢救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可靠性。
2.定期维护: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制定定期的维护计划,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
3.设备维修: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立即通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设备使用与操作1.操作规程: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抢救仪器设备。
2.操作培训:医院必须对使用抢救仪器设备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操作记录:对每次使用抢救仪器设备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员、使用时间、使用目的等,以方便后续的质量追溯和管理。
七、设备退役与报废1.设备更新:抢救仪器设备在达到使用寿命或者无法进行安全维修时,必须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换。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e974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e.png)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救治效果。
为了确保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一)抢救物品的配备1、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和常见疾病的抢救要求,配备齐全的抢救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急救药品、注射器、输液器、吸氧装置、吸痰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
2、定期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和补充,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二)抢救物品的存放1、设立专门的抢救物品存放区域,标识清晰,便于取用。
2、抢救物品应分类存放,按照药品、器械、设备等进行分区,并标明名称和有效期。
3、对有特殊存放要求的抢救物品,如需要冷藏的药品,应按照规定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并做好温度监测和记录。
(三)抢救物品的检查和维护1、每天由专人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包括数量、质量、有效期等。
2、检查发现有过期、损坏或缺失的物品,应及时更换和补充。
3、定期对抢救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四)抢救物品的使用1、医护人员在使用抢救物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和补充使用过的抢救物品。
3、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抢救物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抢救物品的消毒和灭菌1、重复使用的抢救物品,如吸氧装置、吸痰器等,应按照消毒灭菌规范进行处理。
2、消毒灭菌后的抢救物品应标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仪器设备的购置1、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和临床科室的需求,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购置仪器设备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产品。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1、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和供应商共同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配件、技术资料等,确保设备符合合同要求和临床使用需求。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633b8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e.png)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物品的管理效率和使用安全性,制定本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各相关科室,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
3. 定义- 抢救物品:指用于进行医疗抢救的各类设备、药品、消毒器械等。
- 抢救物品管理员:负责抢救物品管理的专职人员。
4.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4.1 抢救物品的分类管理根据抢救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将抢救物品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抢救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等。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定期检查。
- 药品管理:药品按照不同药类进行分类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定期检查药品过期情况,并及时进行更换。
- 消毒器具管理:管理消毒器具的使用、清洁和维护,保证消毒器具的有效性。
4.2 抢救物品的进出管理- 抢救物品的进货、分配和报废由抢救物品管理员负责。
- 每次使用抢救物品后,必须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并报告抢救物品管理员,由管理员及时补充。
- 对于过期或损坏的抢救物品,必须及时报告抢救物品管理员并予以报废。
4.3 抢救物品的维护保养- 抢救物品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 定期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如更换电池、校准仪器等,确保其性能和功能的良好状态。
5.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5.1 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将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心电图机等。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定期检查。
- 实验设备:包括离心机、移液器等。
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
5.2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 使用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5.3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等。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bd1e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1.png)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疗保健机构或医疗救护中心中,抢救物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更好地为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支持。
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1. 抢救物品的定义抢救物品是指在医疗工作中用于急救和抢救患者的设备、药品和其他相关物品。
2. 抢救物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抢救物品可分为常规抢救物品、急救药品、手术抢救物品等。
3. 抢救物品管理的目的抢救物品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抢救物品的及时供应、有效使用,提高抢救效率,确保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的内容抢救物品的采购管理抢救物品的使用管理抢救物品的库存管理抢救物品的清点盘点抢救物品的维护保养5. 抢救物品管理的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抢救物品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抢救物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 仪器设备的定义仪器设备是用于医疗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设备和器械,包括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
2. 仪器设备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仪器设备可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监测设备等。
3.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测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5. 仪器设备管理的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结论抢救物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抢救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023a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抢救车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抢救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抢救车及其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抢救车仪器设备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原则:确保抢救车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医疗事故。
2. 严格管理原则:对抢救车仪器设备实行严格的登记、使用、维护和报废制度。
3. 适时更新原则: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科技进步,适时更新淘汰设备,提高抢救水平。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抢救车仪器设备管理由以下部门负责:1. 医疗设备科:负责抢救车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登记、分配、维护和报废等工作。
2. 抢救车驾驶员:负责抢救车的日常驾驶、保养和设备的使用操作。
3. 抢救车护士:负责抢救车内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指导。
4. 使用科室:负责抢救车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第三章采购与验收第五条抢救车仪器设备的采购应遵循以下程序: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医疗需求、设备性能和价格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
2. 招标采购: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 验收: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医疗设备科组织验收,确保设备符合技术规格和使用要求。
第六条验收内容包括:1. 设备的完整性、外观和标识。
2. 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3. 设备的说明书、合格证和保修卡等资料。
第四章登记与分配第七条抢救车仪器设备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采购日期等。
2. 使用科室、使用人、使用时间、维护记录等。
第八条抢救车仪器设备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原则:按照科室需求和设备性能进行合理分配。
2. 使用原则:设备分配后,由使用科室负责使用和维护。
第五章使用与维护第九条抢救车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2.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误操作。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f6f6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9.png)
三、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一)抢救车、抢救物品、仪器放置位置固定,不得随意挪动。
各值班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车备用物品、药品、仪器放置位置,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如呼吸机、除颤器等),万元以上抢救设备应建立使用登记。
(二)抢救车制定专人管理、各项物品、药品及数量按护理部要求统一放置有登记。
药品要求保持原包装,抢救救车内各项物品及药品保证完整,处于有效期内。
每半月清点、补充、整理并登记签署全名,上封条。
(三)保持抢救车清洁整齐,用后及时补充。
如发现有沉淀、变质、变色、过期、标签模糊、密封不严等药品时,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更新,保证物品完好无过期.
(四)做好各种急救仪器每半月检查登记,定时充电,使之保持完好、清洁、备用状态。
四、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每半月检查一次,并登记签名,保持性能良好,每班要认真做好交接.
(二)使用仪器设备,必须了解其性能和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消毒后防置原处.
(三)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保管检查其性能,如仪器性能不良应有警示标识,及时报修,失去效能的各种仪器设备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四)各科根据科室情况备有2只或以上的已充电微量泵和1只或以上的已充电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以方便病人外出使用.已充电的仪器
统一标识、定位放置:不使用时仪器室定位放置、使用时在抢救室或护士站附近病房使用.
(五)护士长或仪器保管员对新引进的仪器进行科内培训,对急救仪器每年二次进行培训,对新入科护士须做好所有仪器的使用培训并登记,保证科内护士均能熟练操作本科室的各类仪器。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五篇)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15c8b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6.png)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____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
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
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
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
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
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
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
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
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合嘴,用鼻进行有效呼吸(经鼻 吸氧者) 不要自行摘除吸氧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因为氧气是易燃易爆物品,需要防火、放 油、防震、防热 不要在病房吸烟 观察氧疗效果及病情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的消毒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
使用中湿化液每日更换 使用后湿化瓶清洗后交由消毒中心统一灭 菌处理 备用中湿化瓶保持干燥 备用氧气筒装置每周检查一次,保证满压, 悬挂“满”标识,吸氧表连接紧密,处于 备用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简易呼吸器管理制度
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囊放在易取放的位 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 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 备用状态。 (2)质控员每周检查一次。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 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日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 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 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 抢救室内。
4、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备用(由固定班次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 浸泡10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储氧 袋只需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禁 止浸泡,严防损坏。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 方可出借。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 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 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 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图机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核对病人基本信息 连接肢体导联及胸导联 开机 等待 打印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图机导联连接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 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 绿色:左下肢。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
简易呼吸器 (复苏囊)
常用抢救 仪器设备
吸痰器 抢救车
吸氧装置
心电图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
操作程序如下: 1.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2.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3.打开主开关。 4.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5.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 波出现 6.连接血氧探头 7.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8.设置报警限,按测量键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停止用氧时
停氧前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取 下鼻导管,关流量表,擦净鼻部。 关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放余气,关闭流 量表开关,取下湿化瓶和流量表。 记录 整理用物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鼻导管固定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使用流程(氧气筒)
检查氧气瓶是否有“满”的标识。 开总开关,吹尘,关闭总开关 装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内盛1/2-2/3灭菌注 射用水或蒸馏水 关流量开关,开总开关,开流量开关,无漏 气等问题后关流量开关。 鼻腔、吸氧管准备:检查清洁鼻腔,连接吸 氧管,打开流量开关检查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根据医嘱调节流量,吸氧,固定吸氧管 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供氧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氧气筒吸氧
中心供氧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吸氧管
鼻塞吸氧管(双)
PPT文档演模板
鼻塞吸氧管(单)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氧气表
氧气筒用氧气表
PPT文档演模板
中心供氧氧气表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吸氧装置——氧气筒连接氧气表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管理制度 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 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 备用状态。 (2)质控员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清水或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简易呼吸器(复苏囊)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简易呼吸器(复苏囊)使用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简易呼吸器(复苏囊)注意事项
检查各部件
PPT文档演模板
EC手法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简易呼吸器(复苏囊)
使用前检测各部件是否完好,平 时每周检测一次。
面罩充气2/3满
心电图机导联连接
胸导联: V1:红色: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图机管理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图机放在易取放的位置, 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 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 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质控员每周检查一次。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电极连接位置
三导连电极连接位置
五导连电极连接位置
PPT文档演模板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
心电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血压袖带宽度为上臂围的2/3,袖带下 端高出 肘关节2cm(2横指),松紧要以能插入一指为佳。 2、常用的心电电极片要在有效期内,为避免损伤 皮肤,每24小时更换一次。 3、脉搏氧饱和度传感器(血氧探头)和光电接收 管之间光线必须有受测者的小动脉床通过。 4、脉搏氧饱和度传感器(血氧探头)尽量避免与 血压袖带在同侧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