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合集下载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引言:货币需求的动机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为满足交易和储备目的而需求货币的动因。

了解货币需求的动机以及影响因素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货币市场的理解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并对货币需求动机的稳定性进行讨论。

一、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主要动因之一。

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来进行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例如,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工资和税收,以及进行投资和贷款等。

交易动机取决于经济的活跃度、人口数量和财务状况等因素。

经济活跃度越高,交易需求越大,货币需求也就越高。

二、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一种储备货币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需求动因。

个人和企业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于紧急支出,例如突发事件导致的医疗费用或紧急维修费用。

预防动机的强度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风险的感知以及其财务状况。

当人们预计会发生经济不稳定或个人收入下降的情况时,预防性储蓄的需求会增加。

三、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人和机构出于追求利润而进行的货币持有行为。

投机者希望通过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的资产来实现收益。

投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市场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如果市场预期货币价格将上涨,投机需求也会上升。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对货币需求有重要影响。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了货币需求。

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下降,货币需求会相应减少。

2.利率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利率会导致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进而降低货币需求。

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降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刺激货币需求。

3.收入水平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增加人们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相反,较低的收入水平会降低货币需求。

4.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的发展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电子支付和其他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普及,人们对持有现金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金融0801 袁海华 200810730122摘要本文对货币需求概念与货币数量说进行了基本介绍,借鉴货币学派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在对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取舍和改进之后,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概括为:财富与收入因素、影响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因素和制度变量。

最后,给出了测算我国总体货币需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因素 制度变量 总体货币需求引言钱,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每个人每天都得或多或少地与钱打交道。

从金融学角度讲,我们日常所说的钱就是通货。

通货是货币的一种,即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那么一个人愿意持有多少通货呢?由于通货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货币种类,所以我们可将这个问题从通货推广到货币,从而产生了“货币需求”这个概念,即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1。

货币需求理论自货币数量说发源而来,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费雪提出交易方程式MV PT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则提出M kPY =。

凯恩斯则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预防、投机,其货币需求方程为12()()M L Y L r =+(10dL dY >,20dL dr<)。

凯恩斯的理论经鲍莫尔、惠伦、托宾等发展,在西方占有重要地位。

而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将资产需求理论应用到货币上,认为总财富、财富构成、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等因素都将影响持有货币的需求, 提出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2。

一、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学派是现代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为弗里德曼。

他们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过多国家干预;他们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在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后,提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3,得到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①,这个函数显然比之前的更进了一步。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货币需求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原因和动机。

了解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对于经济政策制定和货币政策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几个重要因素。

1.收入水平: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他们持有货币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水平增加时,个人和企业通常更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以应对未来的支出。

这是因为收入水平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2.利率水平:利率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

较高的利率会提高持有货币成本,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持有货币的数量。

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降低持有货币的成本,促使个人和企业增加持有货币的数量。

3.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是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个人和企业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提高,他们可能会减少当前的货币持有量,以防止未来货币贬值。

相反,如果个人和企业预期通货膨胀率会下降,他们可能会增加当前的货币持有量。

4.交易需求:交易需求是个人和企业因为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交易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个人和企业持有更多的货币,以便进行购买和支付。

因此,交易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对货币需求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5.风险偏好:个人和企业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他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对于那些更喜欢稳定和低风险投资的人和企业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更多的货币。

相反,对于那些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寻求更高回报的人和企业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减少货币持有量。

6.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动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和工具的不断发展,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来满足其需求,而不仅仅依赖于货币。

因此,金融创新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个人和企业减少对货币持有的需求。

总之,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交易需求、风险偏好以及金融创新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一、货币需求模型的设定根据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一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变量: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以及包括制度性因素在内的其他变量。

考虑到有效数据的获得,本文主要采用前两类变量。

对于规模变量,本文采用实际GDP作为规模变量;而测度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变量有很多,本文采用利率Rt、物价消费指数CPI季度环比∏t=CPIt/CPIt-1(CPIt以1998年为基期价格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以及国债的增发情况Dt作为机会成本的代理变量。

同时,货币需求变量则采用狭义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

由于成本最小化行为引发的局部调整模型是一个短期动态表达式。

为了能够体现变量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也为了减少模型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各变量时间序列取对数,设定了如下的局部调整模型:式(1)其中,m1t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M1t/Pt;mt-1是滞后变量;GDPt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t为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水平,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平均利率表示,若某季度先后实行多个利率,则按时间长短加权平均;∏t=CPIt/CPIt-1是与GDP平减指数相联系的通货膨胀率;Pt采用1998年为基期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CPIt表示;Dt表示该季度国债的增发情况,Dt={1,增加国债发行量;0,不动;-1,减少国债发行量};为随机变量。

模型中含有Πt项,旨在能包含实际局部调整模型RPAM(b4=0)或名义局部调整模型NPAM(b4=-b3)。

本文原始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1年~2007年,所采用的季度数据均来源于各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共168个样本数据。

由于数据的季节因素很强,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运用“同期平均法”对m1t、GDPt、Rt及CPIt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利用Eviews5.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式(2)表1 EVIEWS5.0的回归拟合结果式(2)中,给定,实际GDPt、利率Rt及滞后变量mt-1在=0.05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货膨胀率∏t和国债增发情况Dt在=0.1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引言:货币需求是指个体或者整个经济体对货币的持有需求。

货币需求研究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货币供给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1经济体规模:经济体规模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体规模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们的收入都会增加,从而推动货币需求增长。

1.2人们的收入:人们的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有直接影响。

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储蓄意愿,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1.3利率: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储蓄或者消费。

因此,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1.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更愿意将货币变为实物资产以保值,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1.5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财政政策的刺激性政策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增加货币需求;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减少货币需求。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特点2.1人口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人口数量的庞大,中国的货币需求相对较高。

2.2快速经济增长:中国自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3储蓄意愿强烈:中国人对储蓄的意愿非常强烈,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储蓄是稳妥的投资方式,因此持有货币的需求相对较高。

2.4金融市场不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人们将更多的资金转化为货币来保值,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

三、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3.1经济增长:3.2通货膨胀:3.3物价稳定:适度的货币需求对物价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当货币需求处于适度水平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匹配,可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企业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大小主要取决于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 交易规模。一般情况下,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 呈负相关,与商品交易费用和交易规模呈正相关。其 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臻完善,企业将更加 主动利用各种投资机会获利,投资性货币需求会逐渐 增加。
中国M0、M1和M2对GDP比率
如图三所示,M0与GDP的比率并未上升,M2与GDP之比则绝尘 而上。这种非一致性和美国的一致性成为鲜明对比。 货币增幅的巨大差别暗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顺畅。相 对狭义的货币更接近央行的意图,相对广义的货币则包含了 货币流通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广义的货币增发越快,暗示了 非央行主导的部分增加越快,也暗示央行独立性的有限。
目前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和 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
微观因素
收入
价格
利率
预期通胀
货币流通 金融资产 其他因素 速度 选择
居民
企业
政府
收入
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 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 以货币支付。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 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因而需 要更多的货币量来满足商品交易。并且随 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迅速提高,货币 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预期通货膨胀率
由于持有物质财富也是持有货币的一种替代方式, 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实物资 产的实际价值保持不变。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 可视为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持有货币的一种 机会成本。其对货币需求产生独立的影响,预期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 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 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 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 求量。

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发现。

赵 留彦 和王一鸣 (0 5 将 中国经济 分为农 业和非 农业两 20 ) 个部 门 , 认为两 部门间的货币需求行 为具 有较大差异 。他们 的 出发点 仍然是货 币数 量论 , 通过 计量检 验 , 发现非农业 部 门的 边际货 币需 求倾 向远远大 于农业 部 门, 由此得 出了货币流通速 度下降 的原 因。 货 币数量论 范式 的长处在 于对 数量方面 的变化进行解 释 , 但对制度 因素的描述似乎无 能为力 , 这种理论 框架 已经不能很 好 的解释我 国货 币化 问题 。
二、 中外 货 币化 的差 异
在 金融深化 理论研 究的基础 上 , 国外经 济学 家提 出 了“ . 货
研究货币化路径中的制度因素?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新的 币化路径 ” 的假说 。戈德史密斯( 9 9 曾断言在一个 国家经济 16 )
发展过程 中 , 包括银行 货币在内 的各种金融资 产与国民收入 的 比值会先升 后降 。根据博 尔多和约 南( od n ou g 19 ) B ro dJn n ,9 7 a l 0年代 到 2 0世纪末 , 国 、 美 加拿大 、 国 、 英 瑞典 我 国经济学家在不 同时期提 出了几 种典型的理论解释 , 具 的研究 ,9世纪 7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这些理论尝试都是在货币数量论的框架 中 和挪威 等 国的货 币收 入流通速 度都经 历 了先 下降然后 上升 的 过程 。这些货 币流通 速度 的规 律 同样 印证 了货 币化路径 呈到 进行的。 ‘ 易纲( 9 1 对交易方程式进行修正 , 19 ) 将我 国的国民收入定 … 形 状 的 假 说 。 U’ 我 国的货币化路径 呈现 出不 同于货 币化 路径 假说 的特点 。 义为 Y y ( 一 ), 中 为货 币化经济 的 比例 , : + 1 Y 其 对货 币化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的货 币程 度上升幅度十分显著 。这说明我 我 经济来说交易方程式 的修 正形 式 MV y 然适用 。这种理 = P依 论 成功 的解 释 了 2 纪 9 代 以前 出现的超额 货币供 给现 国 的货 币化路径 既不 同于发达 国家 ,也不 同于其他发展 中 国 0世 0年 象, 但是按其逻辑 , 随着货 币化速度 的减缓 , 超额货 币供给应随 家。一方面我 国货币化速度非常快 , 在短短 的时间内走 完了西 另一方 面 , 国的货 币化 我 之 消失 。 实际上 , 超额货币供 给在 1 9 9 3年后似乎呈现 出不断增 方发达 国家近七 十多年经 历的路程 ; 程度 已经大大 高于发达 国家 和发展 中国家 曾经 出现 的最 高 比 加 的趋势 , 这种理论 的解 释能力也大大 减弱了。 余永 定 (0 2 认 为传统货 币数量公 式仅适 用 于现金 和狭 率 , 20 ) 而且转折点却依然没有 出现 。 因此 , 不能仅仅 由于发达 国家之间货币化路径轨迹 的形状 义货 币 ,因而他将交 易方程式重 新表述 为 AM2 k P I I = AY +P, P 就 为投资品 , 等于居民储蓄 。进而 , 他又推导 出其动态路径 , 是 相似 , 断定所有 国家货 币化进程以及背后 的理论 逻辑是相 同 但 的。数量上的显著差异意味着我 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 中存在 他推导 的货币化路径 并不 能很好地拟合实 际情况 。韩平 、 斌 李 和崔永 (0 5 的后续 研究对余 永定模 型在技 术方 面进 行 了改 某 些不 同于发达 国家 和其他发展 中国家特殊 的金融结构 和制 20 ) 度 因素。 进, 但他们 自己也认 为这种改进仍需完善 。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哪些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对货币政策有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时,央行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下跌,央行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会对我国外汇市场产生影响。

央行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货币政策,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三,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金融市场出现风险或者危机往往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

央行需要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另外,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之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导致经济风险。

央行需要根据财政政策的变化来相应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

此外,金融机构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银行对货币的需求是货币市场的基础,央行需要根据银行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央行通常会根据金融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

最后,社会和政治因素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社会舆论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也会对货币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对于通胀问题的关注程度、政府对于就业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国际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财政政策的变化、金融机构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等。

中国货币之谜的成因探究

中国货币之谜的成因探究

中国货币之谜的成因探究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由商品交换之中产生,是一国经济和金融的基础变量。

货币的产生便利了商品间的交换,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同时,在币材由金属到纸质货币,再到现在的电子货币的不断演进中,货币变得更加易于携带,易于保存,这不仅使得人们可以脱离原来生活的环境,促进社会的流动,同时也使得货币可以作为人们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货币需求指的是一国居民在既定财富范围内愿意持有的和货币量,对于一国货币数量的研究的理论有很多,在宏观层面上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以及从微观角度来说,有剑桥方程式,流动性偏好理论,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资产组合学说,以及消费者效用函数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从宏观的商品交易来分析一国所需的货币量,更从微观的人们的持币动机上来研究人们所需货币量的改变。

但是,所有这些理论都是基于西方商品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于我们这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来说,很多理论将并不适用,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中国货币的迷失问题。

所谓中国货币之谜,指的是在中国超额的货币供给却没有使得物价水平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广义货币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值不断上升的过程。

货币量超过了总产出,形成了货币余额,但是却没有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

多余的货币好像是迷失了一样,不见了踪影。

对于中国货币之谜,有许多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化过程货币化过程指的是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易的比例占全部商品交易比例增加的过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在原来的计划经济制度下,对于居民来说,由于实行低工资和高社会福利制度,人们并没有很强的持币意愿和持币能力,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生产,销售都是统一调度分配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不需要资金进行周转,因而计划经济制度下一国的货币需求量是很低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商品可以交换,企业也由原来的统一调度的上下游关系,到赚取利润,公平竞争的关系。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货币需求结构变化:“中国货币之谜”的一种新解

货币需求结构变化:“中国货币之谜”的一种新解
其次对投资的结构性影响一是投资的主体结构中民间投资相对三货币结构变化中的货币运行新特点与政策含义不足尤其是居民的长期直接投资比重很低国有部门投资相对较币结构改变以后由于货币发挥的主要功能发生了变化因高由于有国家信誉作支撑它们也最容易获得银行包括外资银行货币运行对于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的资金支持这种投资的主体结构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迅化所影响的不仅是总量在结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已带来一些值速满足大型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但也很容易出现投资过热和失得关注的新问题
统的货币数量说 中有关货 币量与物价 的关 系做 了很 大的修正 。近
l O年来中 国的货币需求 变化 很大 , 货 币结构 中用于 购买商 品 的货 币 比重越 来越小 , 在 这种情况 下继续采 用经典公 式来进行 总量分
析很难真正说 明问题 。因此 , 本文 将着力 从结构 变化 的视角 来破


中国货币之谜 : 货币总量高增长 下的物价持续低迷
存款货币也是处于 M1 层次上 ; 而执行资 产职能的货币处于 M2层 次上 。这样 , 执行不 同职 能货 币的 比例变 化就反 映为货 币层次 的
结构变化 。
2 o 世纪初 , 美 国经济学家 、 耶鲁大学教授欧 文 ・ 费雪提出了交 易方程式 : MV=P T, 式 中 M 表 示一 定 时期 流通 中货 币 的平 均 数 量; V表示一 定时期单位货 币 的平均周 转次 数 即货币 流通 速度 ; P 表示商 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 平均 数 ; T表示 商 品和 劳务 的交易 数
币运行 , 调 控 的重点 也 需要 转 为 总量与 结构 并重 。
1 0 0 0 7 0 )
总量 , 但在 货币总量 中体 现不出二者的差异 。只有在货币结构 中 , 由于执 行这两种 职能 的货 币分 别处于不 同的货 币层 次上 , 因此货

对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成因的经济分析

对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成因的经济分析
进 程是 指 以货 币 为媒介 的经济 活动 的 比例 不断增 长 。当经 济发 展 时 , 仅总 产值 增加 , 不 而且货 币化 经 济
的 比例 也会 增加 。 照货 币化 的思路 , 按 我们 的 国内生产 总值 中有 一 部分是 自产 自销 、 自给 自足 、 没有 进入
收 稿 日期 :0 6 0 — 4 20 -42
中图分类号:81 F 2.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0 2 0 )4 0 0 - 4 17 - 8 X(0 6 0 - 0 9 0
一 、 献 综 述 又 文 献 】 丕


美 国经 济 学家 罗纳 德 ・ 麦金 农 教授 ( 9 3 曾对 中国与 东欧 以及 前 苏 联 的市 场 化进 程 作 了详 尽 的 比 19 ) 较 研究 , 结果 表 明 , 苏 联 、 欧与 中 国在 市场 化进 程 中都 出现 了迅 速 的财 政下 降 , 俄罗 斯财 政收 入 占 前 东 如 G P 比重 在前 苏联解 体 时为 4 %, 19 年 即逼近 2 %,9 5 降 至2 %以下 ; D 的 0 到 93 0 19 年 O 中国财 政 收入从 17 年 98
分 和非货 币化 部 分 :
Y + XY = Y f一 ) 1
其中 是货 币化 部分 在G P D 中的 比例 。引 入货 币化概 念后 , 币数量公 式 变为 : 货
MV=kP Y
取对 数再微 分得 :
M=一 + P V+ Y+ Nhomakorabea等 式说 明货 币增 长率 可 能被 以下 四个 因素解 释 : 币 流通 速度 的下 降 、 币化 进程 的 提高 、 D 的 货 货 GP 增 长 和通货膨 胀 。 但 随着 中 国货 币化 进程 的不 断提 高 ,0 4 已达 到 1 5 的影 响程 度必 然会 逐步 缩小 , 币化进 程 20 年 . , 8 货 对超额 货 币供给 的吸 收能力 也将 逐渐 减小 。大量 的货 币供 给增 加也就 极易 引发 通货膨胀 , 但从 表 1 可看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2008-11-23 07:14:37| 分类:概念|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

尽管我国的货币当局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中央银行8次降息以来推行的是一种趋于扩张的货币政策。

然而,困扰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际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业机会中占9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我国从2001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现象又断断续续出现,特别是在2002年3月以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状态。

既然所有这些现象不是因为利率过高造成,那么是否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不足造成的呢?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适度性的考察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

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者。

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受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首先,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仿佛并不存在问题。

从2002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8月份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狭义货币M1余额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余额1.57万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既然货币供给量是充分的,而货币又是通过金融中介输送到企业去的,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普遍感到紧张呢?难道是大中型企业掌握了过多的资金吗?实际上,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保持M2适度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是遇到困难的,但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借助于中央银行维持汇率水平的冲销操作,以外汇占款逐渐增多的形式,货币供给的预期目标才得以实现。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解析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解析

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解析货币需求动机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持有货币的目的和动机。

在现代货币经济中,人们持有货币主要是为了方便交易和储备价值。

货币需求动机的确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利率、价格水平、物价预期、金融创新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

首先,收入水平是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货币需求动机的增加,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收入可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当个人或家庭期望未来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也可能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应对支出需求。

其次,利率对货币需求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当利率较高时,储蓄的回报相对较高,人们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进行储蓄。

相反,当利率较低时,储蓄的回报相对较低,人们则倾向于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以换取流动性和购买力。

第三,物价水平也是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之一。

当物价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动机的增加。

此外,物价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如果人们预计物价将来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以防止未来购买力的贬值。

金融创新也是影响货币需求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人们可以选择多种持有财富的方式,如存款、债券、股票等。

这些金融创新可以改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

例如,如果人们可以通过其他金融工具获取相同或更高回报,他们可能会减少对现金的需求。

此外,货币需求动机还受到居民的消费习惯、支付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非现金支付,从而减少对现金的需求。

此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影响对货币的需求,例如,如果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使用信用卡或移动支付,则可能减少对现金的需求。

总结起来,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利率、物价水平、物价预期、金融创新、消费习惯、支付方式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人、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的程度和动机。

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国货币化之谜”

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国货币化之谜”

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国货币化之谜”常坤【摘要】在对“中国货币化之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货币需求方程,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1—2012年“中国货币化之谜”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我国确实存在着“中国货币化之谜”。

研究认为,虽然我国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水平的格兰杰原因,但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知,货币供应量并不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研究还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拉动因素除自身惯性因素影响外,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来自物价水平的拉动并不显著,因此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具有一定合理性。

%Based on the study of " Chinese monetary puzzle" ,this paper made the money demand equation,and the period of 1991—2012 " Chinese monetary puzzle" is analyzed by use of the VAR model,and " Chinese mo⁃netary puzzle" phenomenon is confirmed during 1991—2012 as the result.The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money supply was the Grainger reason of price level, but this relationship would not result in hyperinflation by the found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 of its inertia factors,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growth of money supply in China mainly came from the entity economy development demand,while the price level pull was not significant,so this study also explained the rationality of China′s mon ey supply growth.【期刊名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140-144)【关键词】货币化;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作者】常坤【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1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国货币化之谜”常坤①(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在对“中国货币化之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货币需求方程,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1—2012年“中国货币化之谜”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我国确实存在着“中国货币化之谜”。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产 需 求 , 对 费雪方 程式 进 行 了修 正 , 们 采用 对 数 并 他 回归 方程来 估 计交 易性 货 币需求 ,从 而得 出 中 国不 存 在 “ 额 货 币” 结论 , 却 并 没有 说 明采 用 对 数 超 的 但 回归 方程 的原 因 ; 智 、 胡 邱念 坤利 用 货 币需求 的收 入 弹性 和价格 弹 性对 费雪 方程 式进 行 修订 的模 型也存 在 同样 的问题 。赵 留彦 和 王一 呜从农 业 和非 农 业 两 个 部 门解 释货 币流通 速 度下 降 的合 理性 ,验 证 了非 农 产业 的边 际 货币需 求 倾 向远大 于农 业 部 门 ,随着 非农 产 业 的 比重越来 越 大 ,整个 社 会 的货 币需 求增 长 速度 将会 高 于收入 的增长 速度 ,超 出经济 增 长 的
数 据 来 源 于 美 联 储 网 站 : t :w . d rle ht / ww f ear— p/ e
我 国开放初 期 的 17 9 8年 , 也不 过 03 。 . 可是 , 2 随
着改 革 的继续 推进 ,中 国的货 币化指数 在 随后 的将
近 3 0年 中迅 速 攀升 。 19 9 2年超 越 西方 国家 的货 币
形式 对于A f 货 币需求 的代 表性 , . ̄ t 并利 用一 种能 够代 表 真 实货 币需求 的指标 M 来重新 分析我
国的 “ 币之谜 ” 认 为我 国之 所 以会 出现 高 M: D 货 , / P现 象 , G 主要 是 由于不 同金 融 结构 而导 致 的
1 1 1 1 O 0 O 0 8 6 4 2 O
的 Mz D / P的 比值 远 远高 于其 他 市场 经济 国家 。一 G
般 来 说 M2 D / P的 比值 将 经 历 “ U” 程 , 方 国 G 倒 过 西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1)收入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

所以,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

因此,价格和货币需求,是同方向变动关系。

(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货币而愿意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而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反之亦然。

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乘积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金融资产选择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

所以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减都有作用。

(6)其他因素如体制变化,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变化、财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货币需求的变化、信用发展状况、生活习惯等都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

中国货币之谜是否存在一,什么是中国货币之谜。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没有带来严重通货膨胀?二,我们认为当今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由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清楚的解释这问题,必须回答两个关于M2的问题.1我国巨量的M2是怎么“发行”出来的?银行贷款的急剧膨胀,是中国近两年M2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刚性增长构成货币持续超发的基本原因,2011年末至今,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绝对值仍不断上升。

2.我国巨量的M2流向何方?非货币资产市场“蓄水池”效应房地产、股票等非货币资产市场的“蓄水池”效应,有利于吸收过剩的流动性并缓解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充当超额货币的“减压器”。

中国货币之谜在金融体系即为落后的几十年前或许存在。

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在于经典的货币数量论有误,而是20年间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已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前人的许多经典经济假设都越来越不符合当代中国现实。

三、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_新编货币金融教程_[共2页]

三、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_新编货币金融教程_[共2页]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均衡:生成与变动 173 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

所谓宏观货币需求,即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的变化上,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代中外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来考察货币需求的总量问题及其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所谓微观货币需求,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社会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持有的货币量。

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由于主要考察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需求,较之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相对容易操作,且着力点放在希望建立更能充分地反映客观经济现实的模型上,自马克思以后,这种分析方法成为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主流。

把货币需求的分析分为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只是说明分析的角度和着力点有所不同,并不意味着可以厚此薄彼或相互替代。

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宏观与微观的货币需求分析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有机联系,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不能脱离微观货币需求,而微观货币需求分析中也包含了宏观要素的作用。

另一方面,因为货币需求既涉及宏观领域,又属于微观领域,单独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都不能对货币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因此,在考察货币需求时,有必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

(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在存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需求可分为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如同利率区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一样。

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关乎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因此,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影响。

对于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的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在物价总水平有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区分并研究名义货币需求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需求的原因是什么

货币需求的原因是什么

货币需求的原因是什么从宏观把握经济社会对货币总量的需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货币需求的原因1, 财富总额: 恒久性收入(财富总额)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同向)2, 财富构成: 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同向)3, 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 反向,货币—其他金融资产) : 其他金融资产( 股票,债券,定期存单) 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减少.如果物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持有货币意味着损失,人们就会减少货币持有量4, 其他因素, 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随机因素货币需求的研究方法宏观层面从宏观把握经济社会对货币总量的需求,即一定时期社会对货币的需要量及其决定因素。

这里,人们注重三个原则:第一是客观性原则,即需要量由社会经济过程客观地决定;第二是商品流通原则,即货币量主要由流通中商品量决定;第三是货币媒介原则,即所需货币主要为了媒介商品,货币过多或不足将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在英国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之前,学者们大多持上述观点。

微观层面从微观把握持币者对货币的需求。

这种观点源于剑桥学派的A.马歇尔和A.C.庇古等人。

他们强调持币者的主观动机,着重从人的利益与行为方式上来解释货币需求。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主要不是一种媒介物而是一种资产,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是因为这种资产较其他任何资产有更高的流动性,能满足人们在资产持有上的一些特殊动机,建立起对未来的某种安全感。

因此,与前者注重货币的媒介功能比较,这种观点更注重货币的贮藏功能。

尽管存在着上述区别,但当代经济学家已倾向于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较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货币需求。

这一方法论上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流动偏好说。

货币需求的四种需求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都去哪了?
——中国货币超发之谜
中国货币“超发之谜”已经流行了二十多年: 到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 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即M2与 GDP之比为1.95。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 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是中 国的三分之一。M2与GDP之比是度量一个经 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 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 中国都有货币超发之嫌。
中国货币之谜是中国发展特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说, 一些西方学者按照他们的理论逻辑,曾经规 划了一条通往国家富强的道路。但如果我们 来看这一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表现,我们会感 到他们规划道路并不是金科玉律。“我曾多 次到过拉美,我曾经目睹这些拉美国家按照 西方所设计经济理论和发展战略,最后走向 经济停滞,经济的拉美化在今天成了政策失 误的代名词。” 而带领拉美走向失败的正是西方经济学 理论指导下的一项共识,被称为“华盛顿共 识”。
中国M0、M1和M2对GDP比率
如图三所示,M0与GDP的比率并未上升,M2与GDP之比则绝尘 而上。这种非一致性和美国的一致性成为鲜明对比。 货币增幅的巨大差别暗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顺畅。相 对狭义的货币更接近央行的意图,相对广义的货币则包含了 货币流通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广义的货币增发越快,暗示了 非央行主导的部分增加越快,也暗示央行独立性的有限。
预期通货膨胀率
由于持有物质财富也是持有货币的一种替代方式, 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实物资 产的实际价值保持不变。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 可视为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持有货币的一种 机会成本。其对货币需求产生独立的影响,预期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 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 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 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 求量。
无论持何种观点,这些辩论都在试图解释货币政 策之谜,即超发的货币并未带来通胀。如果确实 发生了通胀,但不能被CPI充分反映,那么以CPI 为锚就不够准确,其后果可能会误导货币政策。
至少在1990年至2013年这24年间,CPI的涨幅和房 价的涨幅大幅度偏离,但是实际GDP与房价涨幅之 和与M2涨幅却非常一致。这种吻合足以支持一个 判断,即以CPI为锚可能低估了通胀,因为不同商 品和资产对货币增发的反应不同。货币增发并不 是没有代价,只是承受对象的表现不同。
政府货币需求
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应地可分为职能性货币需求、 行政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由于中国近年来 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信用在经济 中的作用,职能性货币需求有较快增长。并且,近年 来政府部门为了改善自身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使行政管理费用不断上升,导致行政性货币需求持续 增长。
企业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大小主要取决于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 交易规模。一般情况下,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 呈负相关,与商品交易费用和交易规模呈正相关。其 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臻完善,企业将更加 主动利用各种投资机会获利,投资性货币需求会逐渐 增加。
金融资产选择

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所以各金 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公众的 资产多样化选择,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减都有作用 。
其他因素

包括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 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政治形势,民族习俗,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
居民货币需求
随着我国快速持续的经济发展与增长,居 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内生地推动居民货 币需求的增长。
房价涨幅和M2涨幅
过去的24年中,M2不但与房价涨跌密切相关,更 重要的是,现在13%的M2涨幅是这段时间的最低点, 即最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转型、金融自由化改 革的关键时刻,央行需要在了解其货币政策效果的 基础之上做审慎决策。
特征之三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第三个特征是从M0、 M1、到M2的不一致性。在这24年中,M0的 平均涨幅是14.6%,M1的平均涨幅是18.3%, M2的平均涨幅是21.0%;越广义的货币供给 涨幅越快。有趣的是,M0的涨幅并不比名 义GDP的涨幅高。
何为“中国货币之谜”
按照经典的货币数量论,当货币增长速度超 过了物价上涨速度与产出增长速度之和就证 明货币供应量过多,其结果往往是通货膨胀。 其政策涵义也非常清晰:只要关紧了货币发 行的“闸门”,通货膨胀就会逐渐被遏制。 而所谓的“反通胀”,无非就是严格控制货 币发行。
何为“中国货币之谜”
很多经典研究都证明了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但近20 年来,中国的货币供给(以M2为统计口径)不仅明 显超过产出增长速度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也持续 超过产出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和,到2013年底中 国每单位货GDP所对应货币:即M2与GDP之比为 1.95。中国却并没有因此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不 仅绝大多数年份的物价水平保持在较低状态,甚至 还出现过为时不短的通货紧缩。
中国货币之谜是中国发展特点
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无疑和西方经济起 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国情 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其实,能 不能把计划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入一个 篮子里”,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 精髓所在。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 姚景源说,“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 是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 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 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的除了控制通胀和经济增长,还 要稳定汇率。经济增长的需求(如投资软约束)和汇 率稳定的需求(如外汇占款)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和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控制通胀要求少发货 币,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需要多发货币。多重目标 并不是指它们都同等重要,而是如1995年《中国人 民银行法》所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 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取舍的 关键是通胀是否可控。 以汇率政策为例,外汇占款主要是中国2001年加入 WTO之后发生的。在2001-2013年的十多年间,中国 M2平均增长率为17.4%,实际GDP增长率为10.0%, CPI涨幅为2.5%,如果以CPI为通胀之锚则无虑;同 期房价涨幅为8.9%,如果以房价为锚则货币超发。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房价涨跌与同期CPI和收入的 相关性为负,与名义GDP相关性为零,与M1和M2的相 关性则高达58.6%和53.8%。这再次印证了房价上涨 的第一属性是货币现象这一判断
谁提出了中国之谜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 谜”的说法。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 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 于是,他把中国这种“在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 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 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 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 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中国M2与GDP历史数据
中国M2与GDP之比走势图
难懂的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过去二十多年的货币政策是个 “谜”,但这个“谜”也可以用几组数据来 表述。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货币 政策的三个特征。用这三个特征做参照,谜 底渐渐浮出水面。
特征之一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第一个特征是货币发行、经 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整体不一致性。从1990年到 去年的24年里,实际GDP平均涨幅为9.9%,CPI平 均涨幅为4.6%,房价(全国房地产销售额除以销售 面积)平均涨幅为10.7%,M2平均涨幅为21.0%。 也就是说,20年的中国货币超发之“谜”是一道 算数不等式:实际GDP的增长率加上消费价格指数 的增长率仅为14.5%,远远小于广义货币供给的增 长率21.0%。两者之差就是本文的问号“钱去哪儿 了”。有趣的是,实际GDP的增长率加上房价的增 长率为20.6%,与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基本相符, 不等式变成了等式。
中国货币之谜是中国发展特点
另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激进改革发生在我 国的近邻俄罗斯,自1992年1月1日起,一 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 斯联邦全面铺开。改革结果在长期的指令 性价格及商品极度匮乏的形势下骤然放开 价格的闸门,导致了商品价格的飞涨,奔 腾式的通货膨胀汹涌而至。“休克疗法” 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摧 毁了俄罗斯原有的经济基础,使贫富差距 急剧扩大。事实上,这次改革使俄罗斯倒 退了20~30年。
一个典型例子是银行贷款飙升的2009年。M2的涨幅 为28.4%,而这一年CPI涨幅为-0.07%,即出现通缩, 房价的涨幅竟然高达23.2%。显然,央行是看CPI还 是房价,对其货币政策效果的总结会有天壤之别。
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了中国的投资拉动。到 2011年,中国央行终于把房价纳入CPI,并在过去两 年中严格控制M2的增长率。可以想象,这让已经习 惯了宽松货币的和房地产相关的部门,包括地方政 府叫苦连连。
价格
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 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 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 求也必然增多。
利率
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 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 货币而愿意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得高额利息收益, 因而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越低,持币成 本越小,人们则愿意手持货币而减少了购买生息 资产的欲望,货币需求就会增加。在我国目前的 利率体系中,尽管存在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利率, 但由于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小,利率的期限结构 和风险结构都还不够合理,难以体现持有金融资 产的预期收益状况。因此,不宜作为衡量持币机 会成本的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