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及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及初中美术教学案
例分析
简介
本文旨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探讨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的设
计与实施。
案例分析
案例一:素描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描基本技能,增强对形体和比例的把握
能力。
案例描述:该案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绘简单的几何形体,逐
步引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
教师以示范为主,注重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和反思。
案例二:水彩画创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创作水平。
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色
彩运用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激发学生的创意,引导学生完成一幅
个人创作作品。
案例三:艺术欣赏与评论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论能力,提
升艺术鉴赏水平。
案例描述:该案例通过让学生观赏和分析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
教师注重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析与讨论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其次,教学
案例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最后,教师在案例实
施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结论
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看出设计合理的
案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
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时应充分考虑学
生的特点与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介绍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份初中美术教学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决策和操作。
教学目标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审美、创造和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情况,教师会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我们将了解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以评估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教材选择教学案例中的教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选择。
教师应选用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和应用所学内容。
通过分析教材的选择,我们可以评估教学案例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和互动等。
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将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其选择的理由和效果。
通过分析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评估教学案例中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评估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将研究教师的评估策略,以了解其评估方法和对学生研究的反馈措施。
通过分析评估策略,我们可以评估教学案例中的评估方式是否准确、全面,并能帮助学生提高。
结论通过分析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等要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评估教学案例的框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对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的分析完整版。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在初中阶段,教师通过选取精彩的美术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以一位初中生的美术作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创作题目《和谐的大自然》这幅作品是由某初中一年级学生小明创作的,他运用水彩绘画技法,以和谐的大自然为创作题材。
画面中,小明巧妙地运用颜色和形状,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首先,画面的构图非常有趣。
小明采用了对角线构图,将画面分成了两个部分。
画面的左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绿色的树木和鲜花点缀其中,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画面的右边是一望无际的湖泊,湛蓝的湖水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云朵,形成了一个恢弘壮丽的景象。
其次,色彩运用非常出色。
小明运用了大量的绿色和蓝色,为画面增添了生气和清新感。
森林中的绿色代表着生命的活力,湖泊中的蓝色则代表着宁静和悠闲。
通过对比色彩的运用,小明成功地表达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此外,形状的运用也十分巧妙。
小明运用了各种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例如,他用圆形代表了花朵,用三角形代表了山峦,用长方形代表了树木。
这种多样的形状运用,让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小明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出色的色彩运用和巧妙的形状表现,成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分析这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小明的创作才华,也能深刻理解到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美术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力。
【总结】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过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和创作,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现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的内涵和技巧,提高他们在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每一次课堂都像是一幅充满挑战与创意的画作。
教室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待雕琢的原石,而教师则是那位用心雕刻的艺术家。
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可以窥见美术教学中的点滴奇迹和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案例一:发现与引导某日,初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学生小明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彩色画作。
画中的动物栩栩如生,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独特视角。
在作品分享环节,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而老师却发现了小明对线条和色彩的特别感知。
于是,老师决定针对小明的兴趣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开启了他在美术道路上的新旅程。
案例二:启发与创新另一天,初二年级的美术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关于抽象艺术的创作任务。
学生小芳一开始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在观察了一幅现代艺术作品后,她忽然灵感大发,开始用各种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构建自己的作品。
她将心中的想法转化为画布上的形象,展示出个性化的创新与表达。
老师在一旁引导和支持,让小芳在创作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
案例三:挑战与突破在初三年级的美术课上,一次临摹名画的活动让学生们陷入了挑战与探索的氛围中。
学生小玲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上的佼佼者,但这次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艰难地挣扎着在纸上勾勒出复杂的线条和阴影,但每一次的失败都让她更加沮丧。
然而,老师通过个别辅导和耐心的鼓励,让小玲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完成了一幅令人瞩目的作品。
这次经历不仅让她技艺上有了飞跃,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
结语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感表达的舞台。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挖掘潜力、启发创意的过程。
他们不仅教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断地认识和挖掘自己的内在世界,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学的案例分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思考和探索的源泉,希望能够在这片创作的海洋中,引领更多青少年展翅飞翔。
(完整)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分析主要关注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和经验。
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了解和分析实际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案例一:素描技法的教学在一位初中美术老师的课堂中,我观察到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素描技法。
老师使用了以下步骤:1. 引发兴趣: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
2. 示范指导:老师亲自进行了示范,展示了正确的素描技巧和步骤,并解释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学生实践:学生进行了实际的练,老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4. 共享展示: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加强研究的互动和合作。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成功,学生们在素描技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案例二:色彩理论的教学另一个案例涉及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理论的教学。
一位老师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色彩理论:1.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色轮和色彩搭配等内容。
2. 调查研究:学生进行了小组调查研究,探索不同色彩搭配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
3.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了自己的艺术作品,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情感。
4. 分享交流: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思考和体验。
这种以探究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色彩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三:艺术创作的引导在一位初中美术老师的课堂中,我观察到了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
老师采取了以下步骤:1. 启发思考:老师提供一些刺激性的艺术素材,如图片、音乐和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自由创作:学生获得自由创作的机会,可以选择表达自己的主题和风格。
3. 指导指导:老师进行个别指导,给予学生艺术技巧和创作建议。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这种引导式的艺术创作方法,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范文(精选3篇)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范文(精选3篇)第1篇:中学美术案例分析大班艺术活动:《我给石头化化妆》案例分析单位:吉安县保育院姓名:郭梨花设计意图: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
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活动目标: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资源: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图片。
活动与指导: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1.交流、想象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象、金鱼、蜗牛、青蛙、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初中美术教学欣赏课案例(三)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案例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
如果按教科书照本宣读或者幻灯片走马灯式的演示,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繁琐的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创作背景和象征寓义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
如果教师再讲的不透彻不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欣赏课失去意义,课程安排就形同虚设。
长此以往,就丧失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就偏离了美术欣赏教学的宗旨。
那么,美术欣赏课应该怎么上呢?文体概说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分析、讨论、评述、理解与鉴赏美术作品以及审美对象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价值与作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尤其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文体意义从中学的美育的性质和要求出发,针对中学美育的教学现状,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做出探索,力图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找出新的思路和合适的教学途径。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学美术课,已列为中学必修课。
其中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而审美素质正逐步成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学生厌学欣赏课,教师厌教欣赏课,教学园地荒芜杂生原因分析一、许多教师自身欣赏水平有限或者对欣赏教学理解不够,在课堂上大量时间用于描述、解说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场景(即题材),而对作品的主题未作深入的挖掘,或者点到为止。
二、教学方法落后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构建主义的教育理念,其重点思想之一就是高度强调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知识、方法、态度和内容的相结合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共4篇)

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共4篇)篇:美术欣赏课教案美术欣赏课教案课题:美术作品欣赏执教:赵君明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
教师在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
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育上课礼仪、故事导入二、讲授新课(一)欣赏自己的作品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
(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2) 细节刻画;(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
(1) 作品构图;(2) 色彩及用笔;(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
(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肖像》、《放学了》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美术赏析课教案初中

美术赏析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派艺术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派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现代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派艺术的特点。
3. 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1. 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派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解现代派艺术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如:追求创新、突破传统、注重个性表达等。
2.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分析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欣赏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及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莫奈的《睡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四、实践活动:创作现代派艺术作品(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现代派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和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 完成一幅现代派艺术作品的欣赏感悟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现代派艺术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学生在欣赏现代派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运用现代派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现代派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初中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一起初中美术教学案例为背景,分析其中的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概述1.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2.教学内容:《描绘身边的景物》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4.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5.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分组讨论、作品展示、总结反馈三、案例实施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身边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身边的景物进行观察、讨论,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3.作品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借鉴。
4.总结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分析: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分组合作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启发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学生反馈分析: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高;在讨论、展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能得到了提升。
3.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启示与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5.注重总结与反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不断改进。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美术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探讨美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案例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自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描绘出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景观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实践创作奠定基础。
3.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现场绘画示范,边画边讲解创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画的创作过程。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的示范,进行风景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回顾创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柿子园中学王增福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
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
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
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
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解析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和美术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幅名为《星空》的美术作品为例,解析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星空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3. 教学内容《星空》是一幅以夜空为背景,描绘了星空、月亮、云彩等元素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星空的画法:如何把握星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来表现星空的神秘感。
2.月亮的画法:月亮的形状、光影处理以及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月亮的质感。
3.云彩的画法:云彩的形态、线条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变化来表现云彩的轻盈感。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星空》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星空、月亮、云彩的画法技巧。
2.演示法:教师现场绘制《星空》,为学生展示绘画过程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制《星空》,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绘画心得,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5.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展示《星空》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月亮、云彩等元素。
2.讲解:教师对《星空》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星空、月亮、云彩的画法技巧。
3.演示:教师现场绘制《星空》,为学生展示绘画过程和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星空》,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互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绘画心得,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星空、月亮、云彩的画法要点。
6.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
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技巧掌握、创新意识等;成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如画面效果、色彩搭配等。
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1. 引言美术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案例,探讨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2.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实例分析以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民间艺术”单元为例。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掌握一种民间艺术技法,如剪纸、泥塑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传承文化的意识。
4. 教学内容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类别。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经典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如剪纸、泥塑等。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4.多元化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6. 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本次教学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成效:1.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创作出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作品。
3.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4.小组合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美术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可以锻炼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美术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创作中释放压力,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
学生需要掌握绘画基础,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了解雕塑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摄影技巧记录生活。
此外,还会涉及到一些美术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美术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学生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种创作活动,课后也要进行适量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要主动发现美术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勤于思考: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观察与描绘:学会仔细观察物体,捕捉其特征,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风景画时,要观察光线、色彩、构图等方面,力求将自然景色生动地表现出来。
2.创意与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将个人的独特想法融入作品,展现自己的风格。
例如,在进行命题创作时,可以运用象征、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3.借鉴与创新:学习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吸收其中的优秀元素,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
例如,在学习印象派绘画时,可以借鉴莫奈等大师的光影处理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美术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技能训练:在备考期间,加强绘画、设计等技能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3.关注美术新闻:关注国内外美术界的最新动态,了解艺术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析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正处于关键时期,美术教育更是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本文将以一起初中美术教学实例为分析对象,探讨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实例概述本次教学实例为初中一年级美术课程,课题为“身边的景物”。
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时长为两课时,共计45分钟。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景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取一个身边的景物进行描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4.课堂总结: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探讨景物绘画的技巧和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景物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景物绘画中的创新意识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3.实践环节: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创新性景物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4.课堂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共同评价,总结景物绘画的收获和启示。
教学分析本次教学实例以身边的景物为题材,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个别辅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学生心理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创新精神。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第一篇范文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中,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以一位初中生的美术学习为例,通过对其学习背景、学习过程、成果展示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探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美术教育策略和方法。
一、个案基本信息1.学生背景:张同学,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对美术有浓厚兴趣。
2.学习目标: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提高审美素养,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培养独立创作能力。
3.教学内容:素描、水彩、版画等基础绘画技能,艺术欣赏与批评。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1.因材施教:针对张同学对美术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增加绘画技巧训练。
2.循序渐进:从基础的素描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水彩、版画等绘画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情感。
4.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与批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三、教学过程1.素描训练:以石膏几何体为基础,教授透视、光影等基本绘画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水彩教学:教授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等,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画面布局能力。
3.版画实践:讲解版画的历史和发展,教授木刻、石版等版画制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艺术欣赏与批评:组织学生观看名作展览,学习艺术史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成果展示1.绘画作品:张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绘画作品,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画等,展示了其绘画技能的提高。
2.美术竞赛:参加校级、省级美术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3.个人成长: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对美术的热爱更加坚定。
五、教学反思1.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培养独立创作能力。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反思》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反思那是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星期五上午的第三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习惯性的空着双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初二2班的教室走去,一走进入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学子”,我这“副科”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快配合,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修其它科。
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嘴里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老话:“同学们好,看来大家都挺忙的,那按老规矩,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做练习吧,不要大声说话就行了”。
“啊,又是自习,又是学习”“是啊,老师,整天都在学习,我们好累”“连想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我们上美术课吧,画画吧,就权当是放松课吧”可别说,这下真的使我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一时间接不上话来,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尴尬更有些愧疚。
好久,好久!我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那好吧!那哪位同学借我课本”。
我的反应是那么的牵强,说完我迈着缓慢的脚步走上讲台,又准备开始“读”课本的教学了,问了几位同学拿课本,不是丢了就是撕了,搞笑的是墙上贴的、椅背上垫着的居然尽是美术课本。
“那好吧,我们今天不上课本上的新课了,就画人物简笔画吧,画你最熟悉的同学,有哪位同学乐意站在讲台当模特,让台下的同学画呢?”“我”“我”“我”我声音一落,整个班沸腾了起来。
这种激情,是我教这个班以来,从未有过的。
我被他们这种激情给深深的感染了,随即,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最后整堂课在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可想而知,这堂课是成功的,这种好效果也是我远远意想不到的。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
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摘要:本文以一位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案例中,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个案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一位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个案,旨在为美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教学内容1.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
2.美术作品欣赏: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
3.美术创作实践:以绘画、手工制作为主,兼顾其他形式。
4.美术理论: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鉴赏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3.实践环节:教师布置美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学生反馈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下几点反馈:1.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创作和实践。
中学美术教案实例分析范文

中学美术教案实例分析范文标题:中学美术教案实例分析范文教案主题:探索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水墨山水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水墨山水画,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线条、墨色和质感表现;3. 分析水墨山水画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4. 实践绘制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水墨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3. 技法学习(20分钟)a. 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要素,如山、水、树等,以及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b. 演示线条的运用,包括轻重、虚实、曲直等,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c. 示范如何运用墨色和水墨渲染技法表现山水画中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4. 意境分析(15分钟)分析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思考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5. 实践绘画(30分钟)a. 提供素描纸、毛笔、墨汁等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墨色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7.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法,并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观赏的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绘制的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3. 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
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
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
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
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
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
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
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动手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
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
”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
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
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
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
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总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
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
沙溪中学
吴克兴
2011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