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①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 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 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②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 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③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 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1)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 地区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 河流下游,地势最低,且邻近湖泊, 地下水埋藏浅,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1)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有( A ) ①土壤板结,土地生产力下降 ②含盐量增加,土地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④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石漠化的成因。石漠化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分布地 区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岩 石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从题干可知,该地有植 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 到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故C项正确。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常见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较大, 常见治理措施如下 :
引淡淋盐 井灌井排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单元质检卷(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福建福州模拟)在全球变暖大背景的影响下,柴达木盆地成为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之一,这对盆地沙尘天气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沙尘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沙尘强度,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统计。

据此完成1~2题。

1.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A.1979年之前,沙尘强度波动减弱B.1979年之后,沙尘强度连年减弱C.春夏季强于秋冬季D.夏季变化比秋季小2.推测柴达木盆地()①趋于干旱②降水增多③冬季风力较小④春季风力较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21安徽六安模拟)当降水发生时,森林通过林冠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来提高林地渗透能力和林下土壤蓄水能力。

下表是面积约38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区域内甲、乙两支沟(地形地貌基本相同)流域土地利用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与甲支沟流域相比,乙支沟流域()A.居民点数量更多B.森林覆盖率更低C.农业结构更单一D.退耕还林面积更大4.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涵养水源能力最强的是()A.次生灌木林B.次生乔木林C.人工林D.果园5.调查发现,在非特大暴雨条件下,农地涵养水源能力强于次生乔木林,主要是因为农地()A.植被叶面分层更丰富B.枯枝落叶层更丰富C.土壤层更厚D.土地更平整(2021甘肃敦煌模拟)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

据此完成6~7题。

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6.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森林面积更广B.光合作用更强C.年平均气温更高D.温室气体更少7.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个生态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绿色植物总量不同(2021安徽宿州模拟)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泊。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题组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管理〔2021海南天文卷〕以下图表示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坚持动摇。

据此完成l~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清楚不同于其他月份的缘由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平安,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宜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1.C 2.B l8.D 1.读图可知,5—9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①正确、②错误;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③正确、④错误。

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域,6—8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水分的蒸腾量较大,形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3.无人为扰动,多年坚持动摇,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宜自然演化。

(2021山东文综卷)绿洲与荒漠的交织带生态环境软弱,在其左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织带生态环境退步,构成〝生态裂谷〞。

以下图为〝生态裂谷〞散布表示图。

完成4~5题。

4.〝生态裂谷〞构成进程中,左近的交织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腐蚀削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活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继续开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织带开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制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4.C 5.D 第4题,绿洲与荒漠的交织带是生态软弱区,在绿洲区左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形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域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江西省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多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4万多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第一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 乱砍滥伐B. 生活习惯C. 执法不严D. 气候变迁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 先移民,后治理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 建水电站1.A2.B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3.A4.D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办,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面积1886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22.57万人。

洛川县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

图9示意陕西省洛川县及其乡镇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洛川县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 C.过度并垦D.过度开矿6.如果要制作一幅反映该县各乡镇的水土流失现状图,需要的地理信息图层主要有( )①等高线图②人口密度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植被覆盖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C 6.D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7.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A 坡度 5 °,坡向西北坡B 坡度15 °,坡向南坡C 坡度40 °,坡向西南坡D 坡度50 °,坡向东南坡8.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毁林开荒B .城市建设C .修筑公路D .旅游开发7.B 8.A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 2002年素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A. 增加地表径流B. 降低土地盐碱化C. 缓解水土流失D. 增加水汽输送量2. 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A. 减少引水杂质B. 方便引水管自流C. 防止泥沙淤积D. 过滤水中污染物3. 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A. 东南丘陵B. 河套平原C. 黄土高原D. 藏北高原【答案】1. C 2. A 3. C【解析】1.坝窖联蓄工程拦截了来水,使得泥沙淤积在坝内,拦蓄了泥沙,利于缓解水土流失;同时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不能降低盐碱化,也没有增加水汽输送量。

选C 正确。

2.由图可以看出,大坝内的水体分成了上部清水和下部浑水两部分,进水口开口较高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口,而在浑水层是封闭的,使得进入水管的水为杂质较少的清水,即有利于减少引水杂质;不是方便自流引水,与防止泥沙淤积和污染无关。

选A 正确。

3.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该地饮水困难,缺水严重,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蓄水存储,是有洪水发生的、又缺水的,应是黄土高原;东南丘陵水资源丰富,河套平原引黄河水便利,藏北高原洪水少见。

选C正确。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 自然植被改善B. 风力侵蚀减弱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4. C 5. D【解析】4.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附近的交错带不会出现的现象是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D对。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2. 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 C 2.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题干和图示内容可以知道,黑河属于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答案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甲处最容易形成冲积扇,图中乙处出山口较远,不可能形成冲积扇,故答案B错误,从中游向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增加,沙质土壤,水分下渗增加,所以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答案C正确,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森林破坏属于人类活动,故答案D错误。

黑河流域为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当地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努力保护植被,河流径流量较少,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兴水利设施”不合适,应适当建设,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D。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单选题1.“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A. 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B. 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C. 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D. 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3.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的原因是()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③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4.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A. 乌裕尔河水位上升B. 地下水位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当地温差变小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

据此完成问题。

5.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滩涂上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7.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6分)【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察气候和荒漠的主要成因。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地为塔里木盆地,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是山脉,所以海洋水汽到达较少。

2.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

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草地。

沙地:治沙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解析】该题以区域等值线图、地质剖面图和表格为切入点,综合考察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为内陆高原区;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在此自然条件下农业土地类型为旱作耕地、草地。

沙地(荒漠化地区)治理措施为合理放牧,防治荒漠化。

旱地治理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

3.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解析】该题通过对流域地形图、地层剖面图的判读与综合分析,考察学生的地理原理应用技能和探究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卷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卷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项为哪一项契合标题要求的)1.既是我国地形区分界限,又位于两省之间的山脉是()A.昆仑山B.秦岭C.长白山D.太行山【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我国山脉的散布。

以上四座山脉中属于地形区分界限的有昆仑山和太行山。

昆仑山以南是青藏高原,以北是塔里木盆地;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同时太行山又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

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切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入海B.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东高西低C.昆仑山是第一、二阶梯分界限D.四川盆位置于第三级阶梯【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由于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但不是一切的河流都东流;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限是: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

四川盆位置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3.2021年2月,内蒙古出现强降温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45℃,形成内蒙古严寒天气的是()A.蒙古冷高压B.蒙古热高压C.亚洲高压D.副热带高压【答案】A【解析】夏季,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2021广州二模)以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拟表示图,回答第4~5题。

4.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A.中部地域B.南部沿海地域C.京津地域D.北部沿海地域5.南部沿海地域减排压力较小,这是由于()A.经济兴旺B.工业结构轻型C.气候变化不清楚D.以清洁动力消费为主【答案】4.A 5.B【解析】此题组考察考生读图剖析才干,读图可知,我国中部地域CO2排放总量是最多的,所以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应是中部地域;南部沿海地域,例如珠三角地域以轻工业为主,所以CO2为排放量较小。

以下图为某地域某种物流线路表示图。

读图回答第6~8题。

6.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能够是()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管道运输D.河流运输【答案】C【解析】依据纬度位置及经度位置判定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其油气资源丰厚,适宜管道运输。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5页
系列丛书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6页
系列丛书
10.调査发现,西双版纳缓坡地区的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 难以形成,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 )
A.水分缺失 B.光照不足 C.土壤贫瘠 D.白蚁侵害 解析: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说明橡胶树耗水 量大,同时由于橡胶树的根尖及浅层须根会对降水及时“捕 获”,说明橡胶树地表干燥,因此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缺乏的原 因是水分缺失;为确保橡胶树生长,胶农将进行土壤增肥;为减 少橡胶树病虫害,胶农也会喷洒农药,白蚁侵害较少;橡胶林地 虽然光照不足,但只要热量充足、水分充足,灌草层也可以生长。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7页
系列丛书
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 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 劲, 土壤遭风蚀。
(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 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 需大量 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 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 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1页
系列丛书
(2020·西南名校联盟 2019 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下图为我国滨 海湿地利用改造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2页
系列丛书
8.关于我国滨海湿地利用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向海洋方向的改造通过围垦实现 B.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相互转换 C.必然会导致区域内的人口增加 D.城镇用地只能通过向陆地方向的改造获得
系列丛书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五单元地域生态环境建设A卷全国卷沙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1.(2013 ·课标Ⅱ, 36,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在润湿和半润湿地域的湖畔、河畔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域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罕。

以下列图所示地域中, 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 县城周边是闻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特别强烈;河流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域。

(1)剖析 M 处周边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 分)(2)剖析 H 县城周边冬春季节风力强烈的原因。

(8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样的见解。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见解,为其供应论据。

(8 分)见解 A :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见解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剖析此题以地域图为背景,观察地域定位能力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以及综合剖析能力。

第(1)题,依照题中信息可知,河流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域,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 处周边风力减小会致使风沙积聚。

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域流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细风向大概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烈。

第(3)题,先表示见解,此后说明支持自己见解的原因。

如选择见解 A 沙丘群会扩大,则要依照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原因,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致使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致使泥沙积聚。

如选择见解 B 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根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

答案(1)(M 处周边的 )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畔、河床积聚;(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积聚。

(2)冬春季节流行西北季风 (偏寒风 );河谷延长方向与流行风向基本一致; H 县城周边为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致使狭管效应 )。

(3)见解 A :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 ~2题。

图1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全然缘故是()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进展2.该地农业可连续进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进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进展立体农业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全然缘故等内容,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差不多上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缘故,但全然缘故是人口增长过快。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形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连续进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能够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势优势进展立体农业。

缓坡地可开创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

陡坡的地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进展多种经营。

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 4题。

图2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爱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爱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治理C.修建水库,进展水电D. 设立自然爱护区,进展生态旅行3.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若尔盖湿地图文资料考查湿地的生态意义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十六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十六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六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第1~4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答案】1.C 2.A 3.C 4.C【解析】第1题,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此,我国兴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第2题,当前导致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3题,在沙漠化地区一般风力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第4题,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具体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二是选育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第5~6题。

5.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6.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C.沙尘暴 D.酸雨【答案】5.D 6.D【解析】第5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河流携带入湖的泥沙增多,湖泊变浅,使得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3b表示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平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3题。

1. 蒙特利尔左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 2个月B. 3个月C. 4个月D. 5个月2. 据图示信息推测,夏季能够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 安大约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3. 增加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C2.B3.C【解析】第1题,依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

第2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夏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第3题,分段拦冰,可以防止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经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增加凌汛的发作,增加对沿岸地域形成危害。

以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散布表示图。

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以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中央,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微风天气年均增加32天。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应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应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修建用地5.经过统计记载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经常构成沙尘爆发作源地,据资料推断该地域的沙源地最能够位于A.平地荒漠带B.河谷地带C.平地草原带D.交通沿线区4.C5.B【解析】第4题,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

图中防护林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地为主。

第5题,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开展农业消费,但由于农业开垦不合理,形成土地荒漠化,成为了冬春时节沙尘暴的沙源地。

高考一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检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D 3.D【解析】1.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

选C。

2.树木大量死亡,使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选D。

3.建设外围和内部林带,使林场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小,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间距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选D。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读图,回答4—5题。

4.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5.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答案】4.B 5.B【解析】4.泊尔江海子镇位于沙地边缘,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铜川镇和哈巴格希大部位于东胜矿区东部,降水较多,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B正确;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

5.水土流失治理中,缓坡可修梯田;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B正确;荒漠化地区应先恢复自然植被。

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易造成污染。

2019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发展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都是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缓坡地可开辟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

陡坡的地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图2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3.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若尔盖湿地图文资料考查湿地的生态意义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地,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若尔盖湿地又是鸟类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若尔盖湿地图文资料考查湿地保护措施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最好的方法是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

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读中亚地区图,回答5~7题。

图35.咸海沿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B.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6.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土壤盐渍化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加剧④周边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为了防止流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避免使用地表水④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咸海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

6. 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引用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7. 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大力开采地下水,将会导致地下水枯竭,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

因此农业生产中不宜采用。

图4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

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

读图回答8~9题。

图48.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地9.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B.河谷地带C.高山草原带。

D.交通沿线区8.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考查土地利用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

图中防护林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地为主。

9.B【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考查沙尘暴发生源地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开垦不合理,造成土地荒漠化,成为了冬春季节沙尘暴的沙源地。

图5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图6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的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10~11题。

图5 图610.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低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1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变化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过度放牧D.海拔高,气温低10.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和退化情况考查草地退化的特点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图6中曲线变化显示,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5 200~5 300米最低;将图5中各海拔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草地退化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11.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和退化情况考查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黄河源地区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快,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使得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材料一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

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材料三图6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

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图7(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8分)(2)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6分)(3)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

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6分)(4)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6分)【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亚马孙河流流域图文资料考查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雨林减少对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雨林区开发利用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等多方面的生态效益。

第(2)题,可以结合①②两地所处的位置以及降水形成机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形成降水的水汽的来源。

第(3)题,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作答。

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水稻种植的有种条件进行分析。

不赞同的理由可以从雨林破坏角度和水稻种植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2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2分)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2分)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分)(2)影响:与①地相比,②地径流量变化更大。

(2分)原因:与①地相比,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较小;(2分)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

(2分)或答与②地相比,①地位于亚马孙流域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2分)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

(2分)(3)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2分)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2分)水土流失加剧,(2分)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4)赞成。

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2分)终年高温多雨,(2分)复种指数高,(2分)水稻产量大。

(或不赞成。

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分)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

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图8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

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图9)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图10)。

图9 图10(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6分)(2)材料一中甲地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10分)(4)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