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

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3.0%和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

跨流域调水之我见

跨流域调水之我见

跨流域调水之我见作者:杨靖凯来源:《地理教育》2018年第04期一、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很少。

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

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0%。

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

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40个。

21世纪淡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淡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对水资源需求有差异,这正是人类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原因所在。

二、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从洛杉矶成长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到造成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改善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生态环境,到造成澳大利亚高山大河的萎缩,想给世界大型调水工程的利弊下一个简单的定论非常困难。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北部气候湿润、洪水频频,南部却天旱地裂,是名副其实的“阳光地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兴建于1960年,在调水量、调水距离、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调水工程,也是调水工程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典型案例。

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

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

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跨流域调配,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增强国家战略安全
水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跨流 域调配可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维护 国家利益。
02
CATALOGUE
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配水资源,促进 了华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 展,优化了区域内的经济布局。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 的技术、设备和人力投入,这为相关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带动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
05
CATALOGUE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未来展望
人口与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 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进行跨 流域调配以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跨流域调配,可以将富水地区的 水资源调配至缺水地区,缓解当地水 资源短缺的压力。
科学规划
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
公众参与
在实施资源跨流域调配之前, 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 划,确保工程能够满足实际需 求,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如研发更高效、安全的输水技 术,以及更环保的施工方法等 。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工 程的经济成本,提高项目的可 行性。
未来水资源配置的趋势
优化配置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未来将更 加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 科学合理地调配,满足不同地区 和行业的用水需求。

跨流域

跨流域

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

跨流域调水,关系到相邻地区工农业的发展。

同时,还会涉及相关流域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可能引起的社会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变化。

因此,必须全面分析跨流域的水量平衡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问题,[1]据统计,目前世界调水工程不下160项。

在世界的大江大河上几乎都能找到调水工程的影子。

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当选我国的京杭大运河。

世界著名的调水工程有:美国的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矾水道等远距离调水工程及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等,俄罗斯的调水工程更是世界著名。

[地理背景]水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它是地域综合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并对其他因素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跨流域调水必定会影响不同流域地理环境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提供水电。

③促进航运。

④改善受水地区的水质。

⑤改善受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⑥有的调水工程或修筑的大坝(水库)还成为当地的旅游区。

⑦防洪。

不利的一面:①淹没土地。

②大量移民。

③下游地区因来水减少,引起下游河水水质变差;河口地区咸水渗入;河岸动力失衡,海岸遭受侵蚀;下游沿岸环境质量下降。

④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如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的健康。

⑤因用水过多,或不当,可能造成受水地区耕地盐碱化。

⑥浮游生物人海量减少,使河口地区捕鱼量减少。

⑦有的河流,在洪峰期“泛滥”的洪水,一是将土壤表层盐碱冲走,另是洪水带来的淤泥为土地增加了肥料。

水是万物之源。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浅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水电三班易斯2012301580307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旨在实现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目前的工程情况看来,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完成,西线工程也蓄势待发。

正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如此重大战略性工程,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的角度,它的利与弊是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备受关注,值得深思的。

而就我个人看来,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工程。

从供水效益来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

东线沿京杭大运河调水148亿方, 最远到天津, 支线到胶东。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120 一130亿方, 最远到北京、天津。

西线从通天河、雅龙江、大渡河调水170 亿方到黄河上游。

合计调水438一448亿方。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总调水量比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还要多。

南水北调工程, 优化了全国水资源配置, 对于受水区来说,近期实施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增加供水量160亿方,其中黄淮海平原增加供水近154亿方,其中向黄河以北的海河平原增加供水近84亿方, 为缺水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 基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支持北方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北方生态环境。

实施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后, 主要向沿线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供水,据有关资料计算结果表明, 受水区城市工业及生活多年平均供水效益为605亿元/年。

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运营将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进行,加上水价方面的改革与限制,环保除污节水的社会效益也是指日可待。

从国民经济效益来看,中线第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 增加防洪库容33亿方, 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 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 年一遇, 大大减轻了洪灾损失。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20110514756 李勘引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工程量最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 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一是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 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二是通天河引水线,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 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三是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1.2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 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 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 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上, 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 终点天津。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 水源充沛, 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第一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社会影响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弊:1.水电的经济投入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2.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

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

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

经济影响利:1.有效解决严重缺水的局面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南水北调可解决上述矛盾。

2.促进潜在生产力。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弊:经济投入巨大生态影响利:1.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2.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弊:1.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 2.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社会影响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浅析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

浅析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

浅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衡水一中754班杨陈曦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比较悬殊,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利民工程,它建设的目的是改善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作为人工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按照人的意志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分配。

为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水源,保障工业兴盛,发展灌溉、航运、旅游、养殖业等。

但这类工程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探究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寻找更为合理的方案,使跨流域调水工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有好有坏,其一,对调出水地区洪水威胁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如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丹江口枢纽大坝将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调度功能提高。

故可避免像1935 年汉江特大洪灾 (那年湖北江汉平原8万人葬身洪流,湖南死难6万,损失极其惨重 ) 的发生,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其二,跨流域调水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用水不足的问题;例如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亚洲地区 8 条流八北冰洋河流的总水量 19500 亿立方米的1%一3%,作为调出水量,不料因减少了流人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水量,竟影响到了喀拉海的水温、积水量、吉盐量、海面蒸发及能量平衡还导致极地冰盖扩展、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地球北部原本短暂的生长季节,也缩短了半个多月,西伯利亚森林死亡,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

同时使北冰洋海域通航条件变差,鱼产减少。

其三,通过调水,对水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当地的水温升高,泥沙淤积,造成水质恶化、水库地震、水生物变迁、破坏自然景观等问题;如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由于在天然河道中设置了拦河坝,致使大量泥沙沉淀,河床升高并高出两岸地面 1 —2m,既影响了河道的自然排水能力,又阻断了地面排水出路。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1. 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相对富水,北方地区则相对缺水。

而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跨流域调水可以将南方相对充沛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满足北方地区的水需求,防止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短缺问题。

2.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跨流域调水可以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

我国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而北方地区相对落后。

水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推动其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3. 应对水资源安全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气候变化、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因素使得水资源供应面临不确定性。

通过跨流域调水,在资源危机和水灾的风险情况下,可以有效分散和调配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

4. 保护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实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的调配,可以减少对特定区域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合理分配水资源也有助于推动流域间的水生态治理和保护,促进流域间的生态平衡。

实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便是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例子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黄河和淮河等南方地区的丰富水资源输送到黄淮海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缓解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了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该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建设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水工程,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健康。

跨流域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L水资源人均量少,时空安排不匀称,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进展最不匹配的地区,资源性缺水最严峻3.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采用量富余多4.长期缺水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严峻制约经济可持续进展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外,还应实行那些措施?兴修水库、节省用水、掌握人口增长、植树造林、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等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乐观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缓解受水区的生产用水,促进受水区的经济进展和城市化进展。

②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

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地区之间的冲突, 有利于社会稳定③生态效益:改善地下水超采状况,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扩大,防止污染、改善水质问题,提高当地饮水质量;改善湿地退化、海水倒灌、土地沙化、泥沙淤积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进展.(L保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2.改善地下水超采,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扩大, 防止污染、改善水质问题,提高当地饮水质量;改善湿地退化、海水倒灌、土地沙化、泥沙淤积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进展;3.尽可能削减水资源的铺张和二次污染;防止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水北调的功用)5.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⑴长江径流削减,会引起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上升,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削减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自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简单发生盐渍化⑸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调水的有利影响(1)对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调水目的不同,调入区受到的效益也不同。

跨流域调水的现状与个人的看法

跨流域调水的现状与个人的看法

跨流域调水的现状与个人的看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已经取代能源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水资源的分配是十分不均匀的,而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也是不均衡的。

于是,有些地方有丰沛的水资源却没有人利用,有些地方需求很大却极度缺水。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而必要的方法。

跨流域调水可以重新分配水资源,解决自然分配的不合理。

以色列处在地中海东岸,南接红海,亚欧大陆西岸。

以色列的版图类似于一个直立的、东面缺了一块的钝角三角形,两边几乎都连接着陆地,几乎只有一边与地中海相邻。

以色列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国家,境内只有五条河流,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上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降水分布极不均衡,北部地区一年降水量可达800mm,而南部内格夫沙漠年降水量仅为25mm。

以色列农田大部分在东南部干旱地区,跨流域调水变得十分必要。

以色列在1953年开挖6.5千米长的艾拉本隧洞,由输水隧洞将湖水送到调节池,经检测化验、沉沙、灭菌消毒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输入内径2.8米的主干管道,送到以色列的行政中心、最大的城市特拉维夫的东北部。

在特拉维夫主干管道分为东西两路,近乎平行向南输送到内格夫沙漠干旱地,沿途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出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

干线长300公里,年调水量14亿立方米,1953年以开挖6.5公里长艾拉本隧洞为标志开工。

以色列的北水南调是靠管道实现的。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得以在水源地200公里以外的南部发展灌溉,改善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带动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把大片不毛之地变为绿洲,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以色列作为地区强国,调水工程对于别国、别民族造成压迫,使调水工程面临着不安全威胁。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着。

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

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和%,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

关于跨流域调水的思考

关于跨流域调水的思考

关于跨流域调水的思考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地球表面的水有97%是人类无法直接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有三分之二分布在冰川中,仅有三分之一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且分布不均衡。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近2.5亿居民常年处于缺水状态,有近4亿人口面临“水荒”。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等造成的利用不合理因素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严重性。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

利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短缺,重新分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缓和以至解决缺水地区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一、国外部分现代跨流域调工程情况20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埃及等出于供水、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各种考虑,都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兴建调水工程,进行尝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50余项调水工程,年调水规模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半条长江。

放眼世界各地的大型河流和湖泊,如尼罗河、印度河、墨累一达令河、北美洲五大湖等,都分布着或大或小的调水工程。

但同时,其中的某些大规模调水工程也引发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河流入海经流量的降低引发海水入侵、河流水质下降、水生生物系统的破坏、大面积土地淹没、非自愿性移民及第三方影响等问题。

随着上述影响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日渐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修建的调水工程都严格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并越来越注意第三方利益保护及水资源地居民的利益补偿问题,以求水权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一)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开工于1949年,将斯诺伊河水调至澳大利亚东南部,输水干线长224公里,年调水量30亿立方米。

雪山工程是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把雪河和尤坎本河的水经尤坎本湖调节后,穿过隧洞向西引入墨累河流域,以发电、灌溉为主并解决澳大利亚南部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跨流域引水工程。

大规模_长距离_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_陈玉恒

大规模_长距离_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_陈玉恒

水资源保护□2004年第2期 作者简介:陈玉恒(1950—),男,辽宁营口人,主任编辑,从事水利水电科技发展趋势研究.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陈玉恒(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简要介绍了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印度的大规模调水工程,从经济、生态、防洪方面分析了调水的效益;同时认为,尽管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对有关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还不甚明了,但大规模、长距离调水造成的淹没损失、投资量大、调水区干旱化、受水区消耗水量大并易盐碱化等弊端不容忽视。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利弊;调水效益中图分类号:T V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Ο6933(2004)02Ο0048Ο03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十分悬殊。

以干旱著称的非洲,虽然有一半面积平均降水量在500mm/a 以下,但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海湾沿岸一带降水量却超过1500mm/a 。

前苏联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其河川年平均径流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稀少的北部和东部寒冰地区却占前苏联水资源总量的88%,而集中了3/4人口和4/5工农业产品的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量却只占12%。

美国东部湿润,水资源较丰富;西部干旱,降水量多在550mm/a 以下,其中有的地区不足100mm/a 。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东部湿润,降水在1000~2000mm/a ,其中墨脱地区降水量多达3000~4000mm/a ;西北地区干旱,平均降水量只有164mm/a ,占全国的915%,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部分仅为10mm/a 。

于是,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成为人类重新分配水资源、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1 概 况河川径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水资源,也是上、中、下游地区重新分配水资源的必由之路。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于是,在19世纪中叶,跨流域调水规划便应运而生。

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

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

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资源调配的合理性——论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及对跨流域调水的看法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其生成的原因有:资源性、时空性、污染性及浪费性等多种因素。

为改善这种情况,各国都或多或少采取了一些举措,其中跨流域调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

1.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国,人口已过12亿,由于印度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印度各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缺水。

因此政府于1985年开工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从纳尔默达河调水支援吉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

此项工程输水干县长458千米,年调水量达117亿立方米,现已正常运作20余年。

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水资源,政府也在环境保护和地下水保护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在生态旅游业、渔业开发上取得一定效益。

但是,印度地处热带季风区,存在旱季缺水甚至无水的情况,且年调水量缺乏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故当地政府须采取一些举措,比如制定相关法律限制调水或寻求邻国支援调水。

2.利比亚大人工运河利比亚位于北非地中海南缘,撒哈拉沙漠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

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以上。

境内既无常年河流,也无湖泊,降雨稀少,居民饮用和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1983年,利比亚开始在沙漠腹地兴建一条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

该工程已完成大半,不仅完全满足了利比亚的城市用水,而且使数十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

利比亚人民从此不用再为无水可用而发愁。

但当地具体在水资源的分配上,农业项目占了主要部分,约70%左右,另有28%用于城市市政,仅2%用于工业。

这直接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纵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工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求更好的发展。

3.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又称雪山工程。

1949年,正值二战后,电力与粮食、畜产品需求的增加,急需开发水力资源与修建灌溉工程,联邦政府通过了“雪山水电法”,这项工程得以开工。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

旱 缺 水 ,澳 大 利 亚 在 l 9一 94
l7 年 期 间 修建 了第 一 个调 水 95 工 程 一 雪 山 工程 ,该 工 程 位 于
道和 洛矶 水 道 等 长 距 离 调 水 工 程 ,从 而为 受 水 地 区

≥ 蕊
澳大利亚东南部 ,运行范围包
括 澳 大 利 亚东 南 部 20 k 的 0 0 m 地 域 ,沿 途 利用 落差 ( 落 差 总 7 0 )发电供 首 都 堪 培拉 及 墨 6m 尔 本 、悉 尼 等 城市 民用 和 工 业 用 电,总装 机 34万 k ,同 时 7 W 可 提 供 灌溉 用 水 7 4亿 m 。 5. 国 法 法 国 为 了满 足 灌溉 、 发 电 和供 水 需 要 ,于 16 动 的效 益 。 94年
三 大 城市 。昔 日干 旱 荒 凉
加 龙 河等 调 水 工程 6. 度 印度 的调 水 始 于灌 溉 水 , 印 而且 带 来 了水 力 发 电、防洪 、 运 、 航 养 业 的 稳定 发 展 ,人 口的 增 调 水 , 已完 成 的有 :恒 河 区 工 殖 ,旅游 等 综 台效 益 。 加, 技术 力 量 的移人 , 促进 程 ,灌 溉 面 积 2 4万 h ,北 方 m 原子 能 、 飞机 供水效益: 长距离调水工程对美国西 了航 天 航空 、 邦 拉 姆 刚 加 河拉 姆 刚加 坝 至 南 部 地 区 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 以及 对 整个 美 国 制造 、石 油 化 工 、 机 器制 部各 区工程 ,灌 溉面积 6 0万 经 济 的宏观 布局 和 优化 资 源配 置都 起 了十 造 、 电影 工 业 等 新兴 产业 hn , 克拉 至 楠 加 尔 工程 ,灌 分 重 要 的作 用 。 过有 计 划 地建 设 长距 离 的 迅速 发展 ,使 西 南地 区 r: 巴 通 溉 面积 10 h , 加尔 米 纳 调 水 工程 , 6 万 m 纳 给缺 水地 区的 经 济 发展 注人 了 和西海岸带成为美国石油、 萨 加 尔 工 程 .灌 溉 面积 80万 新 的 生机 和 活力 , 大大 促进 了地 区工 农 业 电子 和 军 事 等 尖 端 新兴 工 h , 加 巴德 拉 工 程 , 溉 面 生产 的 发展 和 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在 业 中心 。 m 通 灌 如 积4 o万 h 。调 水 灌 溉给 这 些 加 卅l mz 南部 ,年降 雨 量 仅 (0 20—4 0 0 )mm. 发 电效 益 : 规模 、 大 长 地 区 带 来 了生 机 ,产 生 了巨 大 部 分 地 区不 足 lO Omm,素有 干 旱 “ 漠” 距 离 、 流域 调 水 , 往都 荒 跨 往

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得失因为气候的原因,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的地区却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其匮乏,于是人们尝试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导引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这就是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这种工程,例如吐鲁番人例用地下暗井将天山的雪水引入吐鲁番,俗称坎儿井,是一个中国古人的伟大工程,再比如京杭大运河,也是一个中国可以引以为豪的巨大工程,泽被后世上千年。

在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很常见,这些工程大多给水资源引入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常会伴有一些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就有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

其每年平均向内陆输送水量11.3亿m3,不仅在于水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型水库的调节,可保证在最严重干旱期间,调水量不低于平均流量的85%。

干旱期间,通过电站的保证下泄量和拟定的灌溉水量,经过调蓄,每年平均可为马兰比吉河和墨累河下游增加23.6亿m3的灌溉水量。

但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显现。

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枯水期时必需放水以维持沿河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水量减少影响了两岸树木的生长,原来规定在这些河段要大量种树。

另外,由于这些河流上游调节大大减少了洪水,下泄流量仅为十年一遇。

且由于担负峰荷使水电站的泄水波动极其激烈,同样也使较小调节池的水位变化也激烈起来。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虽然它耗费巨资,但是得到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调水工程是美国为解决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4项调水工程之一,其部分目标与中央河谷工程相同,并把调水范围延伸到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得失
因为气候的原因,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的地区却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其匮乏,于是人们尝试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导引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这就是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这种工程,例如吐鲁番人例用地下暗井将天山的雪水引入吐鲁番,俗称坎儿井,是一个中国古人的伟大工程,再比如京杭大运河,也是一个中国可以引以为豪的巨大工程,泽被后世上千年。

在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很常见,这些工程大多给水资源引入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常会伴有一些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就有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

其每年平均向内陆输送水量11.3亿m3,不仅在于水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型水库的调节,可保证在最严重干旱期间,调水量不低于平均流量的85%。

干旱期间,通过电站的保证下泄量和拟定的灌溉水量,经过调蓄,每年平均可为马兰比吉河和墨累河下游增加23.6亿m3的灌溉水量。

但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显现。

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枯水期时必需放水以维持沿河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水量减少影响了两岸树木的生长,原来规定在这些河段要大量种树。

另外,由于这些河流上游调节大大减少了洪水,下泄流量仅为十年一遇。

且由于担负峰荷使水电站的泄水波动极其激烈,同样也使较小调节池的水位变化也激烈起来。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虽然它耗费巨资,但是得到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调水工程是美国为解决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4项调水工程之一,其部分目标与中央河谷工程相同,并把调水范围延伸到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地区。

加州调水工程调入南加州的水量占整个工程供水量的59%,除保证城市工业用水外,还具有防洪、灌
溉、水力发电及旅游等综合效益。

加州调水工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及水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状况,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水源地区、沿途输水区以及受水区产生一系列正面或者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

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鱼类和野生物及栖息地的影响;二是水源地及调水工程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

由于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州水道工程都以加州北部的萨克拉门托河为取水水源,而且调水量又比较大,大大降低了南部三角洲河口处淡水的入流量,造成了河口海水倒灌现象,不仅导致对旧金山湾的水质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海湾水质恶化,影响海湾水生生物,而且使得旧金山湾地区的土地盐渍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

过量的取水和淡水出流的减小,使得圣华金河数次出现倒流,在这种情况下,溯河产卵的鱼类很难跟正常情况下一样回到海洋或者是源头河流。

由于地表水资源供给不足,亚利桑那州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超采地下水。

为有效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同时促进亚利桑那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美国政府于1973年开始了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

其主要目标是为亚利桑那州中南部地区提供农业、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同时兼具防洪、发电、泥沙控制等多项任务。

在该工程供水之前,亚利桑那州每年抽取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引发了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问题。

而自该工程开始从科罗拉多河饮水后,大大缓解了该州地下水的开采压力,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已经开始明显回升。

与此同时,通过修建大坝、沿渠构筑堤防等工程措施,获得6170万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据统计,1950-1999年期间,累计创造了1410万美元的防洪效益;此外,该工程在泥沙控制、娱乐、鱼类、环境及野生动物保护、减少地下水开采和发电等多方面也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总之,该工程的成功建设,给当地的工农业和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难以估计的。

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其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200年的总流量。

为了解决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决定开采地下水,计划投入250亿美元巨资修建大人工河项目。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撒哈拉大沙漠的地下淡水抽上来,再用累计全长4000公里、直径4米的巨型钢筋混凝土管道,输送到全国各地。

这就是有名的利比亚大人工河项目。

大人工河项目工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要到
二十一世纪初完成,是一项跨世纪工程。

目前,项目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完工,三期工程正在进行。

前两期工程已经把水输送到了班加西、锡尔特、的黎波里等沿海中心城市。

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充分保证利比亚粮食自给并有富余粮食可供出口。

目前该工程每天可运输大约650万立方米的水用于农业及人类消耗,折合起来,每人每年可消耗2.37立方公里的淡水。

如果这种消耗速度维持不变,利比亚的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应这种“化石”水长达1000年。

大人工河”项目的最后两阶段还是会按计划在今后的20年内完成,连接之前已铺设好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剩余城市,整个系统建成后能为382850英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这将使卡扎菲许下的将沙漠变绿洲的宏伟誓言变为现实。

以上所举几例跨流域调水工程只是世界上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缩影,尽管不同地区的工程之间千差万别,但总有几点都是一样的。

它们都给水资源引入地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居民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等等。

也许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每个工程都在努力地将弊端最小化。

总而言之,跨流域调水所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弊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将持续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