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6b450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7.png)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1范围为了辨识和评价与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场所、人员、设备有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下简称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规定了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2内容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并对其风险评价。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a)选择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b)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中的危害;c)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d)确定重大风险。
2.3危害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因素;2.4危害识别的方法——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和环境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安全分析(JSA):较细致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可能产生的危害。
适用于在各类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工艺安全分析(PHA):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
GBZT--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5b991d31126edb6f1a1086.png)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ICS13.100C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uidelinesfor occupationalhealthriskassessmentofchemicals intheworkplace 2017-09-30发布2018-04-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 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风险评估框架25 工作程序36 评估方法47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7附录A(资料性附录)使用本标准的说明8附录B(资料性附录)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9附录C(资料性附录)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危害控制措施调查表11附录E(资料性附录)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13附录F(资料性附录)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20附录G(资料性附录)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29附录H(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35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吸入单位风险39附录J(资料性附录)风险控制对策4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胡伟江、张美辨、王鑫、苏世标、张恒东、陈永青、陈振龙、田亚锋、闫雪华、董一文、汉锋。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框架、工作程序、评估方法。
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430df6aee06eff9aff80756.png)
定量描述化学物质通过环境介质可能引起人体发生有害效 应的固有特性。 3.8 预测无效应浓度
在现有认知条件下,化学物质在受关注环境单元中预计对环 境生物不会产生不良效应的最大浓度。 3.9 每日可耐受摄入量
人体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 生危害的数量。 3.10 关键效应
根据 GB 30000.28 和 GB 30000.29,分别对拟评估化学物质 的水生环境和臭氧层的危害进行分类。 5.2.2 健康危害识别 5.2.2.1 确定关键效应数据
应基于专业判断开展化学物质不同健康毒理学终点关键效 应数据的确定。
对于收集到的所有健康毒理学终点数据,首先剔除存在支撑 信息不充分、测试明显不规范等情形的无效数据。对于有效数据, 按不同健康毒理学终点进行归类,对每个健康毒理学终点数据进 行质量评估,筛选满足质量要求的数据。优先选用人体流行病学 调查数据,缺少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对于不同健康毒理学终点 选择最为敏感的其他数据作为关键效应数据,明确拟评估化学物 质对健康的危害性。
(皮肤、眼睛)、致敏性(皮肤、呼吸道)、(亚)慢性毒性、致 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等。此外,还应收集流行病学数 据、毒代动力学、毒效动力学等相关数据。
对于通过阈值作用模式产生毒性效应且能够获得可靠阈值 的健康毒理学终点(例如(亚)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 应明确剂量描述符并收集不同暴露途径的毒性数据,例如经口途 径 LD50、吸入途径 LC50、经皮途径的 NOAEL 或 LOAEL 等。对 于通过无阈值作用模式产生毒性效应的健康毒理学终点(例如致 突变性、遗传毒性致癌性),以及通过阈值作用模式产生毒性效 应但无法获得可靠阈值的健康毒理学终点(例如致敏性、刺激性), 在难以明确剂量描述符的前提下,应收集详细的试验过程与试验 结果等方面的描述信息。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ffd42c1b14e852458fb5741.png)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项目名称: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管理部门: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黄德寅起止年限:2015年1月~2016年2月《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制定《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的目的意义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其中化学毒物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近年来,我国由于化学毒物所致急性中毒事故、苯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仍然较高,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发生是职业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理念比较淡薄,仍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基础的防范措施、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目前职业病前期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质即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目前预防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科学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技术依据。
由于我国尚未制订半定量和定量风险评价的技术标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目前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大多停留在定性和经验的评价模式上,尤其对于急性中毒事故风险、化学物质慢性及潜在致癌风险无法直接测量,多采用经验及定性的评价方法,不能较科学的量化评价,影响了评价质量,制约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的发展提高,相应的也制约了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上述目前国内在标准所在的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目前的评价技术与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风险管理需求不相适应;(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多采用定性和经验的方法;(3)缺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4)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尚未成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5)国内尚无针对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或规范。
综上所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应成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评价、急性中毒事故风险评价、致癌风险评价等技术要求或规范。
GBZT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09bfa73fc4ffe473268ab59.png)
ICS 13.100C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n the workplace2017 - 09 - 30 发布2018 - 04- 15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风险评估框架 (2)5 工作程序 (3)6 评估方法 (4)7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7)附录A(资料性附录)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附录B(资料性附录)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 (9)附录C(资料性附录)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危害控制措施调查表 (11)附录E(资料性附录)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13)附录F(资料性附录)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20)附录G(资料性附录)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29)附录H(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 (35)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吸入单位风险 (39)附录J(资料性附录)风险控制对策 (4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胡伟江、张美辨、王鑫、苏世标、张恒东、陈永青、陈振龙、田亚锋、闫雪华、董一文、汉锋。
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安全工程师的指南
![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安全工程师的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e95a2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5.png)
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安全工程师的指南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风险安全工程师的指南危险化学品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使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对于从事化学品相关工作的风险安全工程师而言,了解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风险安全工程师提供一份指南,介绍如何评估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
一、评估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是为了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评估危险化学品风险的常用方法:1. 分析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引发的危险。
包括化学反应性、燃烧性、爆炸性和毒性等方面的信息。
2. 研究化学品的毒性和健康效应:了解化学品的毒性和健康效应对于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至关重要。
可以参考相关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3. 评估可能的暴露途径: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暴露途径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造成的风险。
包括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等途径。
4. 分析可能的事故场景:分析可能的事故场景,包括泄漏、火灾和爆炸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危险化学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后果。
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是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少事故后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1. 采取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例如,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使用适当的容器和设备,确保通风和排放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操作规程等。
2. 实施安全培训:加强对从事化学品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化学品的性质、毒性、暴露途径、事故应急处理等。
3.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fb1e2fc050876323112123d.png)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仅供内部参考)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2014年2月目录前言本指南重点介绍了炼化企业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本指南,指导有关技术人员对装置进行风险评价,使基层干部、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
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知识与方法,对基层安全生产、查消隐患、规避风险、应急防护等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将会从根本上提升员工识别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本指南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公司HSE委员会和各专业处室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炼油厂、芳烃厂、烯烃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可收集到的资料有限。
另外,我们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指南中有些内容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敬请谅解。
同时希望广大员工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公司关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以推动公司HSE体系建设。
本指南参考文献有: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风险评价技术应用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化工HSE风险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HSE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第一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一、风险评价的目的按照“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理论和“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即:“任何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缺陷三方面因素在同一时空出现而引发的”),只要有生产,有活动,人类就要承受引发事故的风险。
而现代工业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生产过程日趋规模化、复杂化和高度自动化,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能量和各种危险因素,这也就引发了现代工业文明与风险的矛盾。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80054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d.png)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是为了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这些指南旨在帮助管理层和员工对潜在的安全和健康风险保持警觉,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对组织和员工的影响。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危害源:首先要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任务、工作场所、设备和材料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观察、访谈员工和参考相关数据来确定潜在的危害源。
2. 识别潜在风险:结合危害源和可能的受害者,分析潜在风险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影响,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身体损害、疾病、环境破坏、法律和财务风险等。
3. 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的概率和严重性,评估潜在风险的程度。
这可以通过制定风险矩阵或风险评估模型来完成。
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优先措施。
4. 制定控制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对组织和员工的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安全培训、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的改进、安全设备的购置和安装等。
5. 实施和监控:将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对其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意味着持续关注工作场所、流程和操作的安全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在安全和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管理水平。
通过正确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和风险,企业可以将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福祉置于首要位置。
切实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将有助于减少意外事件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降低组织的财务和法律风险。
总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福祉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合理规划和管理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风险,还可以提高员工和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促进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是企业或组织为了保护员工和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重要管理工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与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与安全现状评价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1f3dcaa36529647d2728525a.png)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与安全现状评价导则范围1.本导则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与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书编写格式等。
本导则适用于在沪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或生产高毒物料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和安全现状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2.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然而,鼓励本导则使用方根据本导则的编写精神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70年,国家主席令第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号)年,国家主席令第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号)52号)591(国务院令第《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号)5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号)47理总局令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1号)48令第(国家安全生产监《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号)49督管理总局令第(国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号)5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号)73‟2012(安监总安健…管理目录》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版)2002(>号)1年第2003理局公告建设项目<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关于印发号)63‟2002(卫法监发…的通知》>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3…(卫法监发的通知》>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关于印发号)142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号)75‟2011(国统字…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86‟2011(国统字…册类型的规定》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工业企业总平面布臵设计规范GB 5018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GB 5005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Z 160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T 204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臵设臵规范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术语和定义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2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d659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4.png)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1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c.其它有关资料。
2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3准备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c.编制预评价方案。
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4评价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工程分析;b.职业卫生调查;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4.1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4.2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4.2.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4.2.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a.选址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真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某精细化工企业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某精细化工企业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3d6c91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4.png)
某精细化工企业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摘要:精细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复杂,存在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其中CO、光气、氯气等作为氯甲酸酯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均属高毒物质,一旦泄漏易导致急性中毒事故。
因此掌握该行业主要化学有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关键控制点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某精细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对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通过现场检测及风险评估结果,对其生产过程中主要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阐述,提出针对性地风险控制措施,为精细化工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有害因素;风险控制;引言精细化工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所涉及的工业范围和领域也十分广泛,同时与现代科技、日常生活、农业以及环境等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精细化工不仅是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因此,本文对精细化工工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技术进行创新,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工业简称为“精细化工”。
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密集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使用材料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征,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还会增加生产安全风险概率。
现如今,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精细化工是全球化学工业研究的核心内容,也能全面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以期为全世界以及人民生活生产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精细化学品[1]。
精细化工生产管理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树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提升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同时培养生产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保障现代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有害因素特点第一个是危险的严重性。
新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往往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由于其对器官、神经、生殖和发育的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致癌性和致畸性,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第二,隐藏风险。
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430df6aee06eff9aff80756.png)
对于收集到的所有生态毒理学终点数据,首先剔除存在支撑
9
信息不充分、测试明显不规范等情形的无效数据。对于有效数据, 按不同环境评估对象(水环境、沉积物、大气环境、土壤环境、 STP 微生物环境、捕食动物)进行归类,并对每个环境评估对象 中的所有有效生态毒理学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筛选满足质量要求 的数据。针对每个环境评估对象,选用最敏感数据作为关键效应 数据,明确拟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生物的危害性。 5.2.1.2 环境危害性分类
(3)充分性是指获得的有效数据对化学物质某些危害性判 断的支撑程度。通常,充分性评估应由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数据的 完整性,重点考虑现有数据是否足以支撑开展环境与健康危害评 估。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数据筛选要求如下。 (1)优先采用按照国家标准测试方法、行业技术标准或等 效采用国际标准测试方法(例如 ISO 方法、OECD 导则等)所获 得的试验数据。采用非标准测试方法获得的试验数据,应评估其 测试方法、试验结果等因素,并结合专家判断确认其科学合理后, 方可选用。 (2)优先采用遵循 GLP 原则开展测试所获得的试验数据。 (3)优先采用我国本土生物试验数据。在缺乏本土生物试 验数据或有证据表明本土生物非敏感物种的情况下,可采用国际 机构发布的其他生物试验数据。但是,有管理规定的应符合管理 规定对数据的基本要求。
预期在最低剂量或浓度下发生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主要不
3
良反应。 4 评估内容与程序
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环境与健康危 害识别、环境与健康危害表征三个方面。
评估程序示意见图 1。
图 1 化学物质环境危害评估程序示意图
4
5 技术要求 5.1 数据收集 5.1.1 一般规定
化学物风险评价
![化学物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357be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0.png)
作业场所化学因素风险评价风险指导致某种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不同的化学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毒性。
暴露于有毒化学品可引起不同危害,取决暴露途径和水平。
有毒或有害化学品的风险评价用以确定有毒或有害化学物对使用者所造成的风险水平,同时可判定是否需要对化学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接触者的健康。
建设单位或业主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因此,为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作业中由于接触化学品所产生的健康危害,作业场所使用的化学品都应进行风险评价。
一、评价目的对有害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有以下几个目的:1.识别每一种使用或处理的化学品可能产生的危害;2.评价暴露有毒或有害化学品的程度;3.判定因暴露化学品所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的大小。
评价的最终结果是为了对可能产生暴露危害的不同作业进行风险分级,以便根据不同危害级别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
二、风险评价的适用范围风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1仅涉及工作场所使用的化学品对作业人员健康的风险;2适用于工厂中使用的有毒或有害化学品,包括原材料、产品、组分及副产品;3决定参与评价工作的人员组成和何种作业需要评价;4.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图;5.明确评价后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对记录评价、重新实施评价的要求;6.适用于健康、安全管理者及其他可能从事风险评价的人员;7.本方法不适用因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所引起的事故;8.不适用于对周围人群、公众或环境的风险评价;9.没有考虑高危人群;10.没有考虑经皮吸收(另有公式可估计经皮吸收水平)及经口摄入等暴露途径。
三、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常采用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包括:系统地对化学品危害进行识别、评价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判定风险水平及基于风险大小所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风险评价的半定量方法常包括以下11个步骤(程序见图1):1组建评价小组;2分解作业过程;3识别涉及的化学品;4确定化学品的危害级别;5.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6.获得暴露频率和每次暴露时间的有关资料;7.判定暴露级别;&评价风险大小;9.采取适当措施;10.记录评价;口重新实施评价。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7bfcc6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d.png)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项目名称: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管理部门: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黄德寅起止年限:2015年1月~2016年2月《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制定《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的目的意义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其中化学毒物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近年来,我国由于化学毒物所致急性中毒事故、苯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仍然较高,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发生是职业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理念比较淡薄,仍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基础的防范措施、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目前职业病前期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质即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目前预防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科学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技术依据。
由于我国尚未制订半定量和定量风险评价的技术标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目前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大多停留在定性和经验的评价模式上,尤其对于急性中毒事故风险、化学物质慢性及潜在致癌风险无法直接测量,多采用经验及定性的评价方法,不能较科学的量化评价,影响了评价质量,制约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的发展提高,相应的也制约了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上述目前国内在标准所在的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目前的评价技术与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风险管理需求不相适应;(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多采用定性和经验的方法;(3)缺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4)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尚未成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5)国内尚无针对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或规范。
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最新版
![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3c33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a.png)
英文回答: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of Chemical Substances was elaborat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guide relevant units and individuals in conducting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feguard public health。
The guide covers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surveys,chemical exposure assessments,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Among them,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survey, a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assessment, aims to provide a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graphical, demographic, climatic,environmental and other fundamentals of the assessment are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assessment。
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2021年版)
![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202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a758d331126edb6e1a1095.png)
WS/T 777—2021 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流程,给出了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四个评估步骤的技术要求及评估报告的编制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介质中单一化学物质经单一途径或多途径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本文件不适用于多种化学物质复合暴露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确定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暴露引起人群健康危害的过程。
3.2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定量评估化学物质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3.3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测量或估计接触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水平、频率、持续时间、暴露人群及人群特征。
3.4暴露量exposure dose人体接触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量。
3.5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综合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的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健康风险。
3.6危害商hazard quotient;HQ在一定暴露时间内,化学物质的暴露量与该化学物质对应健康效应的参考剂量之比。
3.7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终生暴露于某化学物质而罹患某种癌症的概率。
WS/T 777—20214 需考虑的因素4.1评估任务风险评估各步骤任务要点如下:a)危害识别的任务是判定是否需要启动后续健康风险评估;b)剂量—反应评估的任务是获取化学物质特定暴露途径和健康效应下的剂量—反应关系参数;c)暴露评估的任务是评估化学物质的暴露量;d)风险表征的任务是定性、定量评估健康风险并表征不确定性。
4.2健康效应化学物质健康风险评估全过程均区分健康效应。
致癌效应与非致癌效应的健康风险宜分别评估;非致癌效应中的慢性、亚慢性和急性效应的健康风险宜分别评估。
化学品毒性评估与防护指南
![化学品毒性评估与防护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9eef0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c.png)
化学品毒性评估与防护指南化学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保健等领域。
然而,一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化学品的毒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指南,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一、化学品毒性评估的重要性化学品毒性评估是确定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的过程。
通过评估化学品的毒性,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减少人们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毒性评估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的安全。
化学品毒性评估通常包括实验室研究和动物试验。
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途径、剂量效应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品的毒性信息。
然而,由于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动物试验在毒性评估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争议。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开始探索使用替代方法,如体外细胞实验和计算机模型等,来评估化学品的毒性。
二、化学品防护指南的制定化学品防护指南是根据化学品的毒性评估结果,针对特定化学品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防护指南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化学品的性质、用途、暴露途径等因素,并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
化学品防护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品的标识和分类:对化学品进行标识,包括化学品的名称、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类别等,以便人们能够识别和了解化学品的危害程度。
2. 安全操作规程:指导人们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采取的安全操作步骤,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3.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指导人们在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等情况下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事故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4.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暴露途径,指导人们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5. 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指导人们在使用化学品后的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三、化学品毒性评估与防护指南的挑战与展望化学品毒性评估和防护指南的制定面临着一些挑战。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框架性指南(试行)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框架性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51d5b92a2161479171128a6.png)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框架性指南(试行)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是安全利用化学物质的先决条件。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及其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入生态环境及向人体暴露等方面的信息,科学确定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点、技术要求和报告编制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单一化学物质正常生产使用时不同暴露途径的环境风险评估,不适用于事故泄露状况下的风险评估。
二、基本要点(一)评估步骤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以下简称“四步法”)。
1.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确定化学物质具有的固有危害属性,主要包括生态毒理学和健康毒理学属性两部分。
2.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是确定化学物质暴露浓度/剂量与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3.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估算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的暴露程度。
环境风险评估中,通常以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表示;健康风险评估中,通常以人体的化学物质总暴露量表示。
4.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在化学物质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及暴露评估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判别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风险的概率和程度。
风险评估并不都需要经过上述完整的四个步骤。
如危害识别和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表明该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极低,则无需开展后续风险评估;暴露评估表明某暴露途径不存在,则该暴露途径下的后续风险评估就可终止。
此外,为提高风险评估效率和降低评估成本,开展风险评估通常首先基于现有数据,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对合理最坏情形下的风险进行评估,若未发现化学物质存在不合理风险,则评估过程终止;若风险值得关注,则收集更详尽的数据信息,开展进一步的详细风险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13.100C70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 XXXXX—XXXX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hazard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年10月28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3)6 化学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9)7 化学致癌物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程序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框架基本内容 (18)附录C(规范性附录)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的评价程序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嗅阈 (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示例 (22)附录F(规范性附录)化学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定量风险评价程序 (24)附录G(资料性附录)中毒伤害范围的确定准则——毒性评价指标 (25)附录H(资料性附录)泄漏物的相态、设备管道及泄漏孔径等选择依据 (27)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用扩散模型 (29)附录J(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急性中毒致死概率参数 (36)附录K(资料性附录)概率变量Y与中毒死亡概率P之间的换算关系 (38)附录L(资料性附录)急性中毒事故致死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 (39)附录M(资料性附录)泄漏事故扩散模拟示例 (40)附录N(资料性附录)化学毒物泄漏事故急性中毒定量风险计算示例 (45)附录O(规范性附录)化学致癌物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价程序 (47)附录P(资料性附录)苯职业暴露导致白血病的超额个人风险计算示例 (48)参考文献 (4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F、附录O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P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德寅、刘茂、张倩、李敏嫣、刁立成、吴梅香、姚冰、赵健、刘忠河、张建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目的、总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化学毒物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包括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现状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对临近区域公众健康影响或对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价;不适用于对化学毒物过度敏感的劳动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AQ/T 3046-2013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化学毒物chemical 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3.2健康风险health risk发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3.3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4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通过对毒理学研究、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评价职业性化学毒物的潜在健康危害及程度,对其进行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订控制风险的对策措施的方法和过程。
3.5风险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对化学毒物引起不良健康反应的潜力进行定性评价的过程。
3.6暴露评价exposure assessment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得出总接触量的过程。
3.7剂量-反应评价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暴露群体当中某种效应的发生率之间关系的过程。
3.8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获得暴露人群的发生特定反应的概率,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化学毒物可能导致某种健康后果的风险的过程。
3.9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通过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全过程。
3.10超额风险extra risk经背景发生率修正的某不良效应的风险,即在未发生该不良效应的人群中,化学毒物一定暴露条件下导致的不良效应发生率。
3.11吸入单位风险inhalation unit risk经呼吸途径终身暴露于某致癌物空气中浓度为1 µg/m3或1 f/mL时导致肿瘤发生的超额风险。
4 总则4.1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目的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应能达到如下目标:——辨识暴露于每种化学毒物存在的健康危害;——评价劳动者职业暴露于化学毒物的程度;——分析暴露于化学毒物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区分涉及暴露危害的不同化学毒物的风险等级,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预测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及职业肿瘤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管理与防控措施对策,为科学有效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预防控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
4.2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基本程序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基本程序应包括危害因素辨识、暴露评价、剂量-反应评价、风险表征和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程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其框架基本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4.3 适用范围4.3.1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涉及化学毒物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用人单位均应进行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应依据风险等级的评价结果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并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于确定为高风险的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特点进行化学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或化学致癌物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价。
4.3.2 化学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定量风险评价可能发生急性化学性中毒事故的高风险用人单位,应进行化学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定量风险评价。
依据定量风险评价分析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为现场抢救、应急疏散、呼吸防护等应急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4.3.3 化学致癌物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价可能因接触某些明确致癌物发生职业肿瘤的高风险用人单位,应对化学毒物的致癌风险进行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价。
通过分析致癌风险,为预防控制职业肿瘤的工程防护及风险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5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5.1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步骤5.1.1 风险分级步骤如下:a)搜集生产工艺、防护措施、化学毒物性质、职业暴露情况等相关资料;b)评价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确定暴露等级;c)识别化学毒物危害,确定危害等级;d)综合化学毒物暴露等级和危害等级,确定风险等级;e)根据不同水平的风险等级,决定相应风险的防控措施优先级,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控制措施。
5.1.2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的评价步骤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5.2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5.2.1 风险辨识5.2.1.1 应搜集生产工艺、防护措施等相关资料,对工艺过程、劳动者操作环境和操作程序等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生产工艺控制指标、工艺装备技术参数、产品包装、运输及贮存方式、原辅料的规格及使用量、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健康监护策略、职业卫生培训等情况。
5.2.1.2 应搜集化学毒物性质相关资料,辨识物质理化特性,包括蒸气压、空气动力学直径、气味、腐蚀性等。
综合考虑化学毒物固有的毒性、急性毒性、刺激性、腐蚀性及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特性。
5.2.1.3 应搜集劳动者暴露因素相关资料,应包括劳动者暴露因素调查内容包括劳动者操作方式、暴露浓度、暴露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暴露量、暴露途径等暴露因素。
5.2.2 化学毒物暴露等级(Exposure Rating ,ER )评估 5.2.2.1 暴露等级划分暴露等级(ER )分类依据公式(1)用暴露指数(EI )确定:()1/12nn ER EI EI EI =⨯⨯⨯ (1)式中:ER ——暴露等级;EI ——暴露指数(按表1的规定根据可获取的暴露因素确定暴露指数EI 。
); n ——使用的暴露因素个数。
暴露因素包括蒸气压力或空气动力学直径、OT /OEL 、E /OEL 、M /NOAEL 或M /LOAEL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每周使用量、每周累计暴露时间等。
注1:OT 为气体嗅阈(mg/m 3)。
注2:E 为每周工作时间暴露量,应按5.2.2.4的规定计算E/OEL 。
注3:M 为类比监测或实际监测暴露量,NOAEL 为化学毒物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LOAEL 为可观察到最低有害作用水平。
表1 暴露因素和指数划分表1 暴露因素和指数划分5.2.2.2 蒸气压当有害化学毒物是液体及气态化学品,可利用安托因方程计算得到蒸气压,见公式(2)。
()lg /P A B T C =-+⎡⎤⎣⎦ (2)式中:P ——气压(bar ),1 bar =100 000Pa ; T ——热力学温度(K ); A 、B 和C ——特征参数,称为安托因常数。
物质的安托因常数在物性手册中可以查到,也可在Knovel 网站查询获得。
化学毒物的蒸气压也可通过NOAA 网站查询得到。
5.2.2.3 嗅阈(OT - Odour threshold )通过与职业接触限值(OEL :PC-STEL/MAC )比较,确定其达到了何种暴露程度,常见化学毒物的嗅阈参见附录D 。
5.2.2.4 暴露剂量与健康效应 5.2.2.4.1 E/OEL 的确定对于吸入途径的暴露,将职业人群周暴露量E 或监测暴露量M 与我国职业接触限值、NOAEL 或LOAEL 进行比较,分析暴露剂量与健康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