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要求

合集下载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小组讨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候学生可能会陷入被动或者无效的交流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这些方法可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目标可以是明确的问题或者主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或者深入理解主题。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针对性地思考。

2. 制定积极合作的规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以确保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规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意见、轮流发言、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3. 提供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广泛性。

通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促使他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激发创造性的想法。

4.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讨论的关键点和结论。

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回顾总结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5. 分配角色和任务为了确保小组讨论的高效进行,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比如,一个人可以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另一个人可以担任引导者,帮助组内成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分配角色和任务,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6. 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7.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拓展小组讨论的范围和形式。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平台和应用软件来进行远程小组讨论,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人教版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人教版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人教版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一、引言在人教版口语交际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本文将从组建小组、讨论主题、开展讨论和评价效果四个方面探讨人教版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二、组建小组在进行口语交际讨论前,首先需要合理组建小组。

小组应由4-6名学生组成,以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以便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可以将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语法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相互促进。

三、讨论主题确定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讨论主题是口语交际讨论的关键。

主题应涵盖学生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假期计划”或“环境保护”。

通过选择恰当的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交流的真实性。

四、开展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应尽量减少,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交际策略和口语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避免母语的使用,以提高口语能力和语感。

五、评价效果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讨论的效果。

评价可以包括语法正确性、词汇丰富度、表达清晰度和交流参与程度等方面。

教师可以借助评分表或者口头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出改进。

六、总结通过小组讨论,人教版口语交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组建适合的小组、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开展积极有效的讨论和进行恰当的评价都是提高口语交流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尽量减少干预,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积极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

班级学习小组合作规范

班级学习小组合作规范

班级学习小组合作规范在班级学习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然而,要让小组合作发挥最大的效能,需要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从建立小组、分工合作、沟通交流、时间管理、成果展示等方面,探讨班级学习小组合作规范。

建立小组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需要考虑成员的亲密度和专业能力。

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了解的小组更容易协作愉快,取得较好的成果。

同时,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也应该能够互补,以确保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是必要的。

每个成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来承担相应的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还需要明确各个任务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做到公平分配。

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小组合作的关键。

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遇到问题时,及时与组员协商解决,避免矛盾的产生。

同时,也需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反馈。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是小组合作的基础。

小组成员应该明确任务的截止时间,并在任务开始前规划好时间表。

在合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

成果展示合作完成后,小组应该进行成果展示,以便其他组员及时了解和评价。

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口头汇报、PPT演示、写作作品等形式进行。

同时,小组成员也应该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组员的贡献,激发彼此的学习动力。

小组评价与改进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后,可以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与自评。

互评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友好竞争和进步,自评则可以帮助组员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提升。

通过评价与改进,小组合作的效果将会逐渐提升。

与他人协同小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班级内部,还可以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合作。

与他人的协同合作,可以拓宽小组的视野,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经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要求一、小组划分原则‎: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将全班分成6‎~8个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小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二、小组分工:各小组成员由‎教师指导推举‎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任组长,由小组长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让每名学生负‎责1~2门学科,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每科的负‎责人对本学科‎完成作业情况‎和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成员‎,小组长要组织‎组内同学对其‎进行有效的帮‎助,对那些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要勤于督促检‎查。

三、合作学习:课堂上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督促各成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避免小组内讨‎论流于形式,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组内‎发言,简单问题要由‎学困生先发言‎,难度较高的题‎目由学优生发‎言。

实现生教生、生助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长作用,关注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3、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目标为寻‎求正确答案,通过“兵教兵”达成统一认识‎;4、学生要学会倾‎听,并形成习惯。

在倾听中接受‎、融合、提升自己的认‎识;5、教师要遵循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6、要给予学生个‎体、各小组充分的‎时间、机会、空间展示;7、处理好课下时‎间和课上时间‎的把握,倡导课上完成‎教学;8、摒弃知识要点‎介绍式、问答式课堂教‎学,避免教师填空‎式、选择式、判断式导语;9、重视问题解决‎,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生成‎;10、注重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

班级学习讨论规范

班级学习讨论规范

班级学习讨论规范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班级学习中,学生讨论是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讨论水平和学习效果,班级学习讨论规范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从学习环境、表达规范、沟通技巧、参与积极性等方面探讨班级学习讨论的规范。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讨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室应提供一个宽敞、明亮、安静的学习空间,以减少外界干扰和噪音。

其次,教师在讲台上应勾勒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讨论案例或者引入有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最后,学生之间应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相互尊重和理解。

表达规范在班级学习讨论中,学生的表达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提供有理有据的依据,避免主观随意和情绪化的言辞。

其次,学生要遵守讨论的规则,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要给他人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还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专业化的词语,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参与讨论。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有效促进班级学习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首先,学生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

在他人发言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专注,不要急于做出回应。

其次,学生在回应他人观点时,要注意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和非语言沟通。

例如,赞同别人的观点时可以微笑或者点头表示,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反驳。

最后,学生要学会提问。

提问不仅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引导他人的思考和讨论。

参与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影响班级学习讨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学生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许多学生在班级讨论中出于羞涩和不自信而抑制自己的发言。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参与小组讨论等。

班级学习与讨论方式要求

班级学习与讨论方式要求

班级学习与讨论方式要求一、引言在学习的过程中,班级学习与讨论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学习与讨论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开始班级学习与讨论时,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本次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并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三、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组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促进多方参与与互动班级学习与讨论应该鼓励多方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实现知识的共享与整合。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班级学习与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资源和引导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六、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讨论成果和学习经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班级学习与讨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推理和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八、结合实际案例和情境班级学习与讨论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情境进行,增加学习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九、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在班级学习与讨论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学习与讨论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鼓励思辨和批评班级学习与讨论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批评。

班级学生互助合作规范

班级学生互助合作规范

班级学生互助合作规范一、宣传教育意识学生互助合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对于班级的发展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和班级应该加强对学生互助合作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每个人都理解并支持学生互助合作,才能促进班级氛围的良好发展。

二、制定明确目标学生互助合作的前提是要明确合作的目标。

班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并告知给每个学生。

这样,学生在进行互助合作时就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建立积极互助合作氛围班级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互助合作氛围。

学校和班级可以开设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班级文化节等,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明确分工合作在开展学生互助合作时,要明确分工。

每个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承担相应的任务,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合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促进合作的成果。

五、实行互惠互利原则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

每个人都应该以分享资源、帮助他人为宗旨,不仅要求得到他人的帮助,也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

只有实行互惠互利,才能真正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六、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为了保证学生互助合作的顺利进行,班级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可以通过班级群、微信群等方式,让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反馈信息。

同时,也可以设立班级联络员,负责收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班级教师和班委会。

七、塑造良好合作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学生互助合作的基础。

班级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爱助人、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例如,可以在班级里设置合作奖励机制,及时表彰那些乐于帮助他人、主动参与合作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合作中。

八、建立学习资源共享机制一个班级里存在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资源中获得帮助和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在组建小组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讨论学习。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树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另外,合作学习要弥补教师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4、有正确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
有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

5、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

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班会活动中如何进行小组讨论

班会活动中如何进行小组讨论

班会活动中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在班会活动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让小组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在班会活动中如何进行小组讨论。

一、合理分组分组是小组讨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分组的原则应该是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性格、性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例如通过抽签来决定小组成员。

这种方式简单快捷,但可能会导致小组实力不均衡。

另一种方式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比如将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将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成员,有利于讨论的开展。

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

一般来说,每个小组以 4 6 人为宜。

人数太少,可能会导致讨论不够充分;人数太多,又可能会出现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二、明确讨论主题一个清晰明确的讨论主题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基础。

主题应该与班会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争议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如果班会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小组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每天制定学习计划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哪种学习方法最有效”等。

在确定主题时,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背景信息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讨论的目的和意义。

三、制定讨论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组讨论之前,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以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首先,要强调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打断别人发言。

其次,鼓励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避免固执己见。

另外,规定讨论的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讨论。

四、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一个轻松、和谐、开放的讨论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交流能力小组讨论教案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交流能力小组讨论教案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交流能力小组讨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2. 讨论规则提示卡片3. 讨论评价表格4. 讨论小组分组名单三、教学过程1. 介绍讨论的目的和重要性(5分钟)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交流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分组(5分钟)根据提前准备好的小组分组名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确保每个小组人数适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3. 讨论规则说明(10分钟)分发讨论规则提示卡片,逐一解释每个规则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对讨论规则进行补充。

确保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些规则。

4. 分发讨论问题清单(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准备一些适合的讨论问题,如"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或"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等。

将问题清单分发给每个小组。

5. 讨论活动(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分发的问题清单展开讨论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表达,并且其他小组成员需要倾听并通过追问等方式深入了解对方观点。

教师可以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6. 讨论总结和评价(10分钟)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用讨论评价表格记录每个小组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7.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交流能力,并指出他们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延伸1. 个人演讲:要求学生个别准备一个主题演讲,并在全班面前进行演讲。

通过演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分成正方和反方,锻炼学生的辩论和论证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逻辑思维。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情境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班级学习小组活动规定

班级学习小组活动规定

班级学习小组活动规定1. 引言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班级学习小组活动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为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提高学习成绩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学习小组活动规定。

2. 组成方式学校班级将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组。

每个学习小组包括5到6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

3. 活动目标班级学习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 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班级学习小组活动内容设置灵活多样。

可以是课内知识巩固与提高,也可以是校外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等。

5. 活动安排班级学习小组活动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

活动时间为晚自习时间,每次活动约为两个小时。

6. 活动方法班级学习小组活动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7. 管理要求为保证班级学习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

学生应按时参加活动,遵守学校规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学习小组的环境整洁。

8. 活动效果评估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习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

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9. 支持措施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提供各类奖励和荣誉。

10. 学生反馈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活动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学习小组活动的规定和措施。

11. 家长参与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班级学习小组活动。

家长可以提供学习支持和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大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大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大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然而,许多大一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大一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明确讨论的目标和任务。

这可以通过分析指定的问题或任务,确定讨论的范围和方向。

明确目标和任务有助于大一学生更加专注地进行讨论,提高讨论效率。

二、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在小组讨论中,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至关重要。

大一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鼓励每个人畅所欲言。

同时,要避免中断他人讲话,尽量保持耐心倾听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通过创造积极的沟通氛围,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

三、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在小组讨论中,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可以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

大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和角色,比如组织者、记录员或者发言人等。

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可以确保讨论的全面性和深度性。

四、制定讨论规则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大一学生需要制定一些讨论规则。

例如,每个成员在发言前需要举手示意,或者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意见。

此外,要鼓励成员提出问题和讨论中的困惑,并且尊重他人的意见。

五、充分准备和积累资料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大一学生应该提前准备和积累有关话题的资料。

这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文献或者收集实例等方式来实现。

充分的准备和积累资料有助于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深入度,同时也提升了个人对话题的理解和认知。

六、主动参与和表达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大一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尽管可能会有一些紧张和不安,但是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还有助于激发其他成员的思考和讨论。

七、注意倾听和批判思考在小组讨论中,大一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学习小组合作规章制度

学习小组合作规章制度

学习小组合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习小组是由若干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的学习组织,旨在共同学习、相互促进。

第三条学习小组成员应遵守本规章制度,并尊重其他成员,共同维护学习小组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组成与管理第四条学习小组成员应达成共识,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选取一名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工作。

第五条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小组的发展。

第六条学习小组组长在学习过程中应起到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为成员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三章学习规划与执行第七条学习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任务分工等,并严格执行。

第八条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应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积极分享知识和经验。

第九条学习小组应设立学习目标,并定期进行学习评估,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效果。

第四章学习交流与讨论第十条学习小组成员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遵守学习规则,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和交流。

第十一条学习小组成员应尊重他人意见,谦虚学习,不得轻视他人或诋毁他人。

第十二条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中应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提高。

第五章学习纪律与奖惩第十三条学习小组成员应遵守学习纪律,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学习活动,不得干扰他人学习。

第十四条学习小组组长有权对违反规定的成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第十五条学习小组组长有权对积极表现的成员进行奖励,鼓励成员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和修改,并由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执行。

第十七条学习小组组长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十八条学习小组成员有权向学习小组组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学习小组的发展。

学习小组合作规章制度是学习小组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只有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执行,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自主预习:主动、认真完成学案要求的内容。

2.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3.高效小组学习的特征:
①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自己的任务、
②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③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④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⑤小组展示规范,讲述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小组合作分工明细表
编号姓名分工职责
1 组长负责小组合作与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协调工
作,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3 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的活动纪律,及时制止偏离主
题的言论和行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开
展。

4 发言人集成组员的观点,展示组内探究成果,陈述
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5 计时员负责小组活动的时间控制,及时提示和督促
小组活动,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
保障。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讨论
的成果,注意把握记录要领。

6 总结员负责纠正和补充组内成员在解释或展示中的
观点,完善本组讨论成果。

说明: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不足6人的小组,计时员和总结员可为同一人。

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和教师。

3. 小组成败与否,关系到班级荣誉和个人的成长,全体师生应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小组组建与管理1. 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可适当调整。

2. 小组成员应遵循“互补原则”,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尽量做到多样化,以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与合作。

3. 小组成员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如确需更换,需向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4. 小组设立组长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向教师汇报。

5. 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周。

组长负责制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6. 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各成员按照分工完成任务,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探究、小组竞赛等。

2. 课堂讨论: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后作业,互相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4. 实践探究:小组成员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实践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5. 小组竞赛: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

6. 小组活动记录:组长负责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以备查验。

四、考核与评价1.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 小组成员的个人表现计入个人成绩,组长额外给予一定加分。

3. 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评定采用积分制,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竞赛成绩等方面进行积分。

4. 每学期末对小组进行一次全面评价,表彰优秀小组和个人。

5. 对表现不佳的小组,教师应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小组成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班会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班会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班会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在学校班级中,班会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中,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互动与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一、确定讨论主题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是进行有效小组讨论的关键。

主题应该有新意、有趣,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可以选择以“如何提高班级团结合作能力”为主题,以期激发学生们踊跃发言。

二、组建小组根据班级的人数和讨论主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最好由4-6人构成,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

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进行分组,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明确讨论方式讨论方式的明确是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的关键。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以便学生们能够就不同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此外,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负责人,负责主持讨论、调控氛围等。

四、制定讨论规则制定明确的讨论规则有助于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比如,每位小组成员都应有机会发表意见,不能互相打断和批评;可以通过大家投票的方式,或轮流讲解的方式予以控制;同时,应鼓励学生彼此尊重,批评建议要以事实为依据,避免偏激言辞。

五、提供参考资源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讨论主题有所了解和准备,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相关的文献、视频、案例等,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参与讨论。

六、设定时间限制为了保证讨论的高效进行,设定时间限制是必要的。

可以根据讨论主题的复杂程度和班会的时间安排,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限制。

比如,每个小组拥有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

七、总结讨论成果每次小组讨论结束之后,都需要进行成果的总结。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发言摘要、结合个人思考等方式进行总结与输出。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能够激发其他小组的思考,促进整个班级的交流与合作。

开学第一课小组讨论教案

开学第一课小组讨论教案

开学第一课小组讨论教案引言: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在新学年开始时的第一个课程。

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互相了解,建立友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增加互动和思辨能力,我们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

本文将介绍这个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主题确定在小组讨论活动中,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

主题应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展开一定的讨论空间。

通常,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友谊、家庭、学习等。

这些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二、小组组成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建议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朋友关系选择组队。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进行适当的分组,以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三、发放材料在小组讨论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发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给学生。

这些材料可以是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

学生可以事先阅读或观看这些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主持人指定活动开始时,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的职责是引导讨论,确保每个组员都能有机会发言,并控制讨论的节奏和时间。

主持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

五、讨论问题提出为了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既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是具体的,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六、讨论过程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确保每个组员都能有机会发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回答问题,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辩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参与讨论,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七、记录与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记录员的角色,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们回顾和总结讨论的内容,并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八、反思与反馈在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反馈。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自主预习:主动、认真完成学案要求的内容。

2.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3.高效小组学习的特征:
①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自己的任务、
②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③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④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⑤小组展示规范,讲述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小组合作分工明细表
说明: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不足6人的小组,计时员和总结员可为同一人。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设计引言: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讨论的目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组讨论的目的小组讨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激发思维,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小组讨论的设计原则1. 确定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时,需要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应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目标应明确具体,以便学生在讨论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 分组方式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和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也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便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相互学习和交流。

3. 提供适当的讨论材料:为了促进学生的讨论,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讨论材料,如图片、故事、问题等。

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4. 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在小组讨论中,需要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问题可以有多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5. 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具体活动设计1. 图片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图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故事讨论活动: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故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要求一、小组划分原则: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将全班分成6~8个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小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二、小组分工:各小组成员由教师指导推举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任组长,由小组长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让每名学生负责1~2门学科,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每科的负责人对本学科完成作业情况和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成员,小组长要组织组内同学对其进行有效的帮助,对那些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要勤于督促检查。

三、合作学习:课堂上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督促各成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避免小组内讨论流于形式,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组内发言,简单问题要由学困生先发言,难度较高的题目由学优生发言。

实现生教生、生助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长作用,关注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3、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目标为寻求正确答案,通过“兵教兵”达成统一认识;4、学生要学会倾听,并形成习惯。

在倾听中接受、融合、提升自己的认识;5、教师要遵循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6、要给予学生个体、各小组充分的时间、机会、空间展示;7、处理好课下时间和课上时间的把握,倡导课上完成教学;8、摒弃知识要点介绍式、问答式课堂教学,避免教师填空式、选择式、判断式导语;9、重视问题解决,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生成;10、注重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

四、小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小组讨论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采取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每节课由任课教师对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加分制。

2、在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互评,除了对展示的结果进行正确与否的评价外,还要对学生姿态、感情、普通话、语言的逻辑性等进行评价。

3、各班每周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每月对各小组进行月结。

内容包括平时学习情况(即平时小组得分情况)和阶段性考试成绩,并在班内公布。

4、每学期各班要对小组进行总评,并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

宋道口镇初级中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示的要求一、展示准备小组合作研讨是展示的前提。

在小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展示分工。

根据不同的内容,执行差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的原则,展示前各组要进行充分准备,可以预演。

二、展示过程成果展示是新课堂模式的重要过程,是对合作探究成效的检测。

展示过程由教师根据合作探究的不同内容安排展示顺序,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分工进行展示,展示时由小组长主持,展示要求:口头展示姿态端庄,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使用普通话;书面展示要求书写清楚工整,使用规范字。

三、展示评价小组展示完成后,小组长征求其他小组意见。

其它小组同学对该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包括对展示结果正确与否的评价,还有对展示过程的评价。

四、展示过程中的倾听和思考小组展示时,没有展示的小组要认真倾听,随着展示者的思路思考,要给展示的同学正确的评价、补充和质疑,或者随时接受展示同学的挑战提问。

宋道口中学“学教案导学”对预习和作业的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预习达到的目标,以便于学生读懂教材,挖掘教材,更好地解读学科知识。

上课前教师通过检查学教案及学生的预习笔记或者由小组长反馈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上通过预习感知这个环节进行总结,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也为教师安排教学过程提供依据,同时鼓励学生做深层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

2、对学生的要求: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教案”,了解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深入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学教案中的相关问题,把不懂的和似懂非懂的知识记录在预习本上,第二天到校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决。

预习时,把重点、难点以及困惑问题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保证自己在课堂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对作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力求精练,有针对性,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尽可能用课上时间完成,布置作业前必须计算好作业时间,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不能发生冲突。

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严禁抄袭。

在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学生完成还有困难的题目,可留作课上与其他同学或老师研讨。

学案导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去宝应中学之前,就听共同体的刘老师说:宝应中学的课改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陷入困惑之中,以致对课改产生怀疑。

到了宝中,看了高一高二近30节课,感到问题还真不少,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的低效,使老师对课改产生了怀疑。

但宝应中学的教师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有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强烈愿望,在交流中,他们没有任何人表露反对的意思,而是询问一些课改中的困惑。

这些老师的精神不能不让我感佩,回来后我再次做了认真的思考,把自己的意见形成文字,发给宝中的领导,并真诚地祝愿他们课改成功。

主要问题:1、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倾向严重,没有发挥“导学”的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

习题化的弊端是直接把学生误导到做习题上去了,而把教材抛到一边。

实质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媒介,让导学案喧宾夺主可不行。

2、学习小组的组建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习小组建设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互助合作是学习小组的主要功能。

要发挥学习小组的此功能,一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让每个学生明白“1、2、4、8”的含义:独学、对学、合作探究、共同展示;二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团队考评,让学生有团队观念,一般不考评到小组内的个体,如果要评展示之星,也要有小组自己推荐。

3、课上板书占用时间较多,应让学生把要展示的内容在课前分工展示到黑板上。

4、课上即时点评较少。

即时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

点评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做。

5、当堂检测放到了课下,与学生的预习活动相冲撞,致使课下时间严重不足,产生预习效果不好、课上展示不精彩、课堂效果差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练习提升,可以专门设计习题课导学案,上习题展示课。

6、展示内容无取舍,展示内容过多,影响课堂效率。

宝中的老师对导学案批改得很认真,学情调查应该做得很好,对那些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课堂上就不必展示了,重点展示那些难点、重点、易错点和拓展延伸的内容。

这些问题的存在,课堂很难高效,甚至达到传统课堂的效果都不可能。

所以说,课堂的低效不是循环大课堂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对循环大课堂的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应用不熟练所致。

循环大课堂的突出特点就是课上课下双高效,但循环大课堂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调动学生、调控课堂的能力。

传统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有的问题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操作起来容易得多。

而循环大课堂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师的预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精彩生成,学生的精彩生成很多时候是教师无法预料的,尽管如此,教师还要努力的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还要积极地促发学生的精彩生成。

所以说,实行循环大课堂模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对教师综合水平的一个考验,一个挑战。

为了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向贵校领导提几点建议。

建议未必适当,望斟酌采纳。

1、组建课改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课改的组织、领导、指导、研究、督促、评价等工作。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的专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一是学科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一般会认为他的主要责任就是学科教学,教育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合着眼睛教书;而新的课改模式下,教师不仅负有释疑解惑的责任,还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组织管理、调动激发等责任。

所以,要让老师知道:不会教育管理学生的教师,他的专业素养是不完整的;不会教育管理学生的老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3、开展课改系列活动,有效的推进课改。

第一步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循环大课堂的理论,掌握实施细则,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

第二步上示范课。

选择课改较为成功的教师,跟上指导,进一步打磨其课堂,然后让他们上示范课,为老师提供课改的范例。

第三步上过关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让老师们申请上过关课,规定上过关课的时间范围,一个月内,或者两个月内,分期分批的过关。

第四步上评优课。

在一半以上的教师过关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评优活动,及评选“课改优师”。

课改优师也是采用个人申报,学校组织听评课的方式进行,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为老师提供不断进步的空间。

说明:1、示范课教师、过关教师、课改优师,学校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2、过关课、评优课听评课要在一周内随即听课,不听评教师自己确定的课;3、课改优师,每次每个年级不要评太多,要分期分批评选,以引导教师不断进步;4、在此系列活动中,辅以经常举办“高效课堂论坛”,课改的推进速度会更快。

因为课改毕竟是教师的事,让他们去主动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改才能健康的发展。

课改的初期,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课改不可避免的要走一段时间的黑路,坚持走下去,前面充满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