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eeea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4.png)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小孔成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小孔成像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的现象,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小孔成像实验装置、白纸、云南白药。
三、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的时候,会在背后的屏幕上形成一幅倒立的图像。
这是因为光线传播是按照直线传播的,通过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使得光线以不同的角度传播,并在屏幕上交叉成像。
四、实验步骤:1. 将小孔成像实验装置放在台面上。
2. 在实验装置上方距离小孔3-5厘米处放置一张白纸作为屏幕。
3. 在实验装置的底座上调节小孔的位置,使其与屏幕上某一点对齐。
4. 用云南白药在屏幕上涂抹出一块小方块,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小孔成像的效果。
5. 打开实验装置上面的开关,调整焦距和小孔的大小,使得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小孔成像图像。
6. 观察并记录下小孔成像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经过调整,我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清晰的小孔成像图像。
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1. 小孔成像的图像是倒立的,也就是说,屏幕上的图像是与原始物体上下左右对称的。
2. 小孔成像的图像很小,而且与原始物体的距离很近。
当我把屏幕移开一段距离时,图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3. 小孔成像的图像非常清晰,不会出现模糊或者扭曲的现象。
六、实验分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线传播时的衍射现象所致。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会在背后的屏幕上产生一个倒立的图像。
这是因为小孔会使光线产生弯曲,不同方向的光线发生衍射后相交形成图像。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小孔成像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光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小孔成像的现象虽然很简单,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光学原理却很复杂。
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光线传播的规律,并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光学现象。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也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格式(3篇)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格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86cf1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3. 学习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分析。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原理基于光的直线传播。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线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在小孔的另一侧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与小孔的尺寸、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器材1. 蜡烛2. 硬纸片3. 小针4. 火柴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米尺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在硬纸片中心用小针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3毫米。
- 将硬纸片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小孔朝向光源。
2. 实验阶段:- 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硬纸片的一侧,距离小孔约10-20厘米。
- 将蓝色大纸片放在硬纸片的另一侧,距离小孔约20-30厘米。
- 调整蜡烛和蓝色大纸片的位置,直到在蓝色大纸片上看到清晰的蜡烛火焰像。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并记录蜡烛火焰像的大小、形状和清晰度。
- 改变小孔的尺寸,重复实验,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 改变蜡烛与硬纸片、硬纸片与蓝色大纸片之间的距离,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4. 分析阶段:-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成像效果的变化,探讨成像原理。
-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孔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小孔成像的像总是倒立的,且与小孔的尺寸有关。
- 实验表明,光线通过小孔后,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2. 成像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成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和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与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3. 成像清晰度与孔径的关系:- 实验发现,小孔的尺寸对成像的清晰度有显著影响。
- 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孔径越大,成像越模糊。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2. 小孔成像的像总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139cf2ff00bed5b8f31db4.png)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发现问题】树阴下的光斑,有不同的形状,那些较小的圆形光斑为什么较暗呢?【提出猜想】若地上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的形状有关,那么影响光斑形状的因素有哪些呢?【实验器材】螺旋灯管,卡纸,一张白纸【设计方案】在一张厚的卡纸上切出四种形状的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实验探究】1.在地上铺一张白纸,把带孔的纸置于约50厘米高处,让光通过不同的孔,观察地上的白纸上出现什么形状光斑。
图:3,4,52.用另一张纸覆盖住有菱形孔的纸上,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光通过小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图:12,133.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白纸上光斑形状。
观察光斑形状和亮度的变化。
观察光斑在什么情况下与孔的形状无关?图:14,15,16,174.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卡片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图:8,9,10,11【探究过程】检验的猜想:光斑在什么情况下与孔的形状无关?序号实验步骤光斑形状光斑亮度1 在地上铺一张白纸,把有菱形孔孔的纸置于约50厘米高处,观察地上的白纸上出现什么形状光菱形亮斑。
2 用一张纸覆盖住有菱形孔的纸上,遮住孔的一半,让光通过小三角形较亮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3 移动覆盖的卡片留下菱形孔¼,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三角形较暗4 移动覆盖的卡片只留下一小部分,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螺旋形圆形暗距离形状30cm 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50cm 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100cm 螺旋形圆形【总结】1. 太阳光树阴下的光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是像,成椭圆形,形成条件是光的直线传播。
另一类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实像,形成条件是树叶缝隙足够小,由小孔成像的原理形成。
2. 树荫下的光斑有些是像,有些不是像。
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非圆光斑不是像;这些光斑都不是树叶的影子。
3. 不管光斑是不是像,都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4. 小孔形成的光斑(像),其形状与物体(太阳)的形状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而大孔形成的光斑,其形状与物体(太阳)的形状无关、与大孔形状有关。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82f7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a.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成像的性质、大小、正倒立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小孔成像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和正倒立取决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
三、实验器材1. 蜡烛2. 硬纸片3. 小针4. 火柴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水平工作台四、实验步骤1. 清理实验工作台,确保桌面平整。
2. 用火柴点燃蜡烛,并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3. 用小针在硬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毫米。
4. 用夹具将硬纸片固定在水平工作台上,确保纸片垂直于桌面。
5. 将蓝色大纸片放在硬纸片后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6. 观察蓝色大纸片上形成的蜡烛火焰的像,调整蜡烛和硬纸片的位置,使像清晰可见。
7. 保持蜡烛和硬纸片的位置不变,移动蓝色大纸片,观察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变化。
8.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小孔的直径,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小孔直径较小时,成像清晰度较高,但像的大小较小。
2. 当小孔直径增大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像的大小增大。
3. 当小孔直径过大时,成像变得模糊不清。
4. 成像是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六、实验结论1.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 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4. 小孔成像的清晰度受小孔直径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影响。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孔的直径对成像效果有较大影响。
小孔直径越小,成像越清晰,但像的大小越小;小孔直径越大,成像越模糊,但像的大小越大。
2. 实验过程中,需要调整蜡烛和硬纸片的位置,使像清晰可见。
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小孔成像规律的理解。
幼儿小孔成像实验报告(3篇)
![幼儿小孔成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d2ad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小孔成像实验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成像规律。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实验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原理。
二、实验目的1. 让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让幼儿观察小孔成像现象,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打火机3. 薯片罐(或其他废旧圆柱形小筒)4. 硬纸片5. 半透明薄纸6. 胶带7. 胶棒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蜡烛、打火机、薯片罐、硬纸片、半透明薄纸、胶带和胶棒准备好。
2. 制作小孔成像仪:在薯片罐的侧面用小刀或针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毫米。
将硬纸片固定在薯片罐的顶部,并用胶带密封好。
3. 准备实验环境:将薯片罐放置在桌面上,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4. 观察小孔成像现象:点燃蜡烛,将蜡烛放置在薯片罐的一侧,使蜡烛火焰、小孔和半透明薄纸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调整蜡烛与薯片罐的距离,观察半透明薄纸上形成的像。
5. 探究小孔成像规律:改变蜡烛与薯片罐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和清晰程度的变化。
改变半透明薄纸与薯片罐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和清晰程度的变化。
6.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蜡烛与薯片罐的距离较近时,半透明薄纸上形成的像较大且较清晰;当蜡烛与薯片罐的距离较远时,半透明薄纸上形成的像较小且较模糊。
2. 实验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像越大;距离越远,像越小。
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小孔越小,像越清晰。
六、实验结论1.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小孔成像的规律:像的大小与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像越大;距离越远,像越小。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科学(3篇)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科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2ee0a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1.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小孔成像是一种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物理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会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一现象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墨经》,并成为光学研究中揭示光的直线传播性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小孔成像的原理,并探究成像大小、倒立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等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成像大小、倒立效果和清晰度。
3. 了解实验误差来源,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只有通过小孔的光线才能到达另一侧,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倒立效果和清晰度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的尺寸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器材1. 硬纸片2. 蜡烛3. 打火机4. 光屏(毛玻璃)5. 小针6. 夹具7. 蓝色大纸片8. 米尺9.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步骤1. 将硬纸片固定在实验台上,用小针在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3毫米。
2. 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蜡烛火焰、小孔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3. 调整蜡烛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上蜡烛火焰的像。
4. 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观察成像大小、倒立效果和清晰度的变化。
5. 使用米尺测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以及成像大小,记录实验数据。
6. 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像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2. 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这是因为光线通过小孔时,只有通过小孔的光线才能到达屏幕,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3. 成像的清晰度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的尺寸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的尺寸适中时,成像清晰度较高。
小孔成像成因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成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9023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1.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成因及成像规律。
3. 分析影响小孔成像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因素。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产生的。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线沿直线传播,只有通过小孔中心的光线才能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是成像是倒立的,且像的大小与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器材1. 硬纸板2. 蜡烛3. 打火机4. 小针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火柴8. 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 将硬纸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小针在纸板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毫米。
2. 用夹具将硬纸板竖直固定在桌面上,确保小孔处于垂直状态。
3. 将蜡烛点燃,放在硬纸板的一侧,保持蜡烛与硬纸板之间的距离约为30厘米。
4. 用夹具将蓝色大纸片固定在硬纸板的另一侧,距离小孔约50厘米。
5. 观察蓝色大纸片上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清晰度和像的大小。
6. 改变蜡烛与硬纸板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5,观察成像的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变化。
7. 改变小孔与蓝色大纸片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5,观察成像的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变化。
8. 改变小孔的直径,重复步骤5,观察成像的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像的清晰度: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硬纸板之间的距离和小孔与蓝色大纸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时,成像清晰度较高。
当距离过大或过小时,成像变得模糊。
2. 成像的大小:随着蜡烛与硬纸板之间距离的增大,成像的大小逐渐减小;随着小孔与蓝色大纸片之间距离的增大,成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3. 小孔直径的影响:当小孔直径较小时,成像清晰度较高;当小孔直径增大时,成像变得模糊。
六、实验结论1. 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产生的。
2. 成像的清晰度受蜡烛与硬纸板之间距离、小孔与蓝色大纸片之间距离的影响。
3. 成像的大小与蜡烛与硬纸板之间距离、小孔与蓝色大纸片之间距离有关。
4. 小孔直径对成像的清晰度有影响,但成像大小基本不受影响。
易拉罐小孔成像实验报告(3篇)
![易拉罐小孔成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80c9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掌握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一个小孔,将物体成像在另一侧的屏幕上。
实验中,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直线传播到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实验原理如下:1.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线沿直线传播。
2. 小孔成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直线传播到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三、实验器材1. 易拉罐(1个)2. 锥子(1把)3. 透明胶条(1卷)4. 剪刀(1把)5. 硬卡纸(1张)6. 半透明纸(1张)7. 橡皮筋(1根)8. 蜡烛(1根)9. 火柴(1盒)10. 蓝色大纸片(1张)四、实验步骤1. 将易拉罐的开口一端剪去,形成敞口。
2. 用锥子在易拉罐底部扎一个小孔,直径约为1毫米。
3. 将硬卡纸卷成纸筒,插入易拉罐内,并用透明胶条固定。
4. 将半透明纸用橡皮筋封住纸筒的一端。
5. 将易拉罐放置在蜡烛前,使小孔对准蜡烛火焰。
6. 将蓝色大纸片放在易拉罐后面,调整距离,使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清晰可见。
7.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当易拉罐、蜡烛、蓝色大纸片三者保持同一水平线时,可以在蓝色大纸片上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
2. 调整蜡烛与易拉罐的距离,可以发现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大小会发生变化。
3. 调整蓝色大纸片与易拉罐的距离,可以发现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六、实验结论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小孔成像的实像是倒立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屏幕的距离有关。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易拉罐小孔成像实验,成功地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光的传播特性以及小孔成像的规律。
通过调整实验器材的位置,可以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大小发生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光传播和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078158650e52ea55189888.png)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用易拉罐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观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晰,有什么办法可增加清晰度呢。
照相机半透膜上的图像会发生大小改变,这大小改变受什么因素影响,又有什么规律呢? 一:探究像的清晰度实验 思考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不清晰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 环境中光线太亮,以致于看不清半透膜上的像。
2. 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的像不清晰 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1像的清晰程度和周围光的强度有关 设计实验:器材:针孔照相机,光源(F 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 实验步骤:1. 为“针孔照相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遮光器”,套在针孔照相机成像的一端,以降低半透膜周围光的强度。
2. 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3. 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4. 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5. 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进行实验: 得到以下数据:外界光线强弱 有无遮光器成像效果(是否清晰)试验一强 有 清晰实验二 强 无 不清晰实验三 弱 有 较清晰 实验四弱无较清晰境越亮,成像越不清晰;周围环境越暗,成像越清晰。
(1) 实验2不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 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设计实验器材: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光具座,遮光器,光源实验步骤:1、制作出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裁剪5个相同尺寸的易拉罐,剪掉瓶口,并分别在瓶底钻出5个大小不同的小孔。
2、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可发出平行光线的光源,保持光源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用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1、如图所示,我们制作了5个孔径大小不一的小孔成像仪器:2、然后布置了光具座和光源:小孔直径小于1mm时:小孔直径等于1mm时:小孔直径等于2mm时:小孔直径等于5mm时:d=7mmd=5mmd=2mmd=1mmd<1mm光源光具座遮光器用于提高成像质量,减少误差,让本实验结果更明显。
小孔成像__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_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e928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9.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倒立、放大或缩小等;3.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一种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成像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会从物体表面反射或透过,并在小孔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规律如下:1. 像是倒立的;2.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3.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4. 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三、实验器材1. 硬纸片;2. 蜡烛;3. 打火机;4. 薯片罐(或废旧圆柱形小筒);5. 硬纸卡;6. 半透明薄纸;7. 尺子;8. 夹具;9. 小针;10. 蓝色大纸片。
四、实验步骤1. 制作小孔成像仪:在硬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mm;2. 点燃蜡烛,并将其固定在薯片罐内;3. 将硬纸片竖直放置,并将薯片罐放在硬纸片上方,使小孔与蜡烛火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4. 在薯片罐后放置蓝色大纸片,调整其位置,观察在纸片上形成的蜡烛火焰的像;5. 保持蜡烛和硬纸片不移动,调整蓝色大纸片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和亮度变化;6. 重复步骤4和5,使用不同直径的小孔进行实验,比较成像效果;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像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且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2. 像的亮度:实验中发现,当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亮度较低;当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亮度较高。
这是因为光屏离小孔越远,光线在传播过程中越分散,导致成像亮度降低。
3. 小孔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直径的小孔成像效果存在差异。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0a3bf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8.png)
探讨小孔成像实验陈述【1 】提出问题用易拉罐克己一个针孔拍照机,在不雅察进程中,发明在室外不雅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楚,有什么办法可增长清楚度呢.拍照机半透膜上的图像会产生大小转变,这大小转变受什么身分影响,又有什么纪律呢?一:探讨像的清楚度实验思虑与假设依据生涯经验,猜测不清楚可能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形:1.情形中光线太亮,乃至于看不清半透膜上的像.2.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的像不清楚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1像的清楚程度和四周光的强度有关设计实验:器材:针孔拍照机,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实验步调:1.为“针孔拍照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遮光器”,套在针孔拍照机成像的一端,以下降半透膜四周光的强度.2.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不雅察像的清楚程度3.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不雅察像的清楚程度4.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不雅察像的清楚程度5.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不雅察像的清楚程度不带遮光器的针孔拍照机成像带遮光器的针孔拍照机成像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外界光线强弱有无遮光器成像后果(是否清楚)实验一强有清楚实验二强无不清楚实验三弱有较清楚实验四弱无较清楚得出结论:经由过程实验可以得出,成像的清楚程度与四周光线强度有关,四周情形越亮,成像越不清楚;四周情形越暗,成像越清楚.(1)实验2设计实验器材:5个有不合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光具座,遮光器,光源实验步调:1、制造出5个有不合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分离裁剪5个雷同尺寸的易拉罐,剪失落瓶口,并分离在瓶底钻出5个大小不合的小孔.2、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可发出平行光线的光源,保持光源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用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离不雅测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进行实验1.如图所示,我们制造了5个孔径大小不一的小孔成像仪器:d=7mmd=5mmd=2mmd=1mmd<1mm2、然后安插了光具座和光源:小孔直径小于1mm 时: 小孔直径等于1mm 时:小孔直径等于2mm 时: 小孔直径等于5mm 时:光源光具座遮光器用于进步成像质量,削减误差,让本实验成果更显著.小孔与光源的距离恒定为35cm小孔直径等于7mm时:整顿为下表孔径大小/cm 成像清楚度亮度像的大小1号瓶<1 很清楚很暗很小2号瓶 1 比较清楚比较暗比较小3号瓶 2 清楚通亮正常大小4号瓶 3 隐约比较亮比较大5号瓶 5 很隐约很亮很大得出结论:在光源与小孔距离一准时,小孔越大,成的像越不清楚.(2)剖析和论证:小孔成像的道理是如许的:假设当小孔足够小时,成一个如许的像:一个较大的小孔就相当于数个较小的小孔的组合,形成的像就是几个小的像的重合,天然会不清楚:同理,小孔越大,就相当于越多的像重合,成的像也就越隐约:二.探讨影响像大小身分实验思虑与假设猜测影响像大小有这几个身分:1.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大,像越大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小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大下面就针对这三个假设身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1 探讨像大小与孔径的大小的关系由表1易得出结论: 孔径越大,成像越大.(3)实验2 探讨像大小与机物距离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器材:针孔拍照机(针孔与半透膜距离为10cm),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长度为3cm),光具座,刻度尺,程度工作台实验步调:1.将光源放置在光具座左端“0”刻度线处2.加厚度使光源中间,针孔,半透膜中间处于统一向线上,便于不雅察成像3.将针孔拍照机放在处,不雅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4.今后每隔10cm测量一次,并记载,做7次注:若像不克不及完整显示,则先量两亮点之间的距离,同比例放大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表1不雅察表1可知相机与物体的距离逐渐变长,像逐渐变小,和猜测一致得出结论:像的大小与相机与物体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针孔半透膜之间距离不变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长,像越小,反之亦然.(4)实验误差:测量误差实验3探讨像大小与半透膜针孔距离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器材:针孔拍照机,比针孔拍照机口径略小的纸筒,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长度为3cm),光具座,刻度尺,程度工作台实验步调:1.将纸筒放入针孔拍照机,在外衣上半透膜2.将光源放置在光具座左端“0”刻度线处3.加厚度使光源中间,针孔,半透膜中间处于统一向线上,便于不雅察成像4.将针孔拍照机放置与16cm处,不雅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5.将纸筒向外拉出1cm,不雅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今后每拉出1cm,记载1次,共做5次注:若像不克不及完整显示,则先量两亮点之间的距离,同比例放大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表2不雅察表2可知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逐渐变长,像逐渐变大,和猜测一致得出结论:像的大小与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相机物体之间距离不变时,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越长,像越大,反之亦然.(5)实验误差:测量误差进一步探讨提出问题设光源长度为L1,像长度为L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为L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为L4,则L1,L2,L3,L4之间消失着什么关系呢?思虑与猜测取一组数据,实验1中第一次实验,此时L1=3cm,L2=,L3=,L4=10cm 此时经测验测验可发明13cm 3.5cm 328.5cm 10cm 4L L L L =≈=再随便的带入几组其它数据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如: 当L1=3cm,L2=,L3=16cm,L4=28cm 时13cm 16cm 32 5.3cm 28cm 4L L L L =≈=则作出猜测1324L L L L =如图1,AB ∥CD,则∠BAO=∠CDO, ∠ABO=∠DCO 又∠AOB=∠DOC 则△AOB ∽△DOC则AB AO BODC DO CO == 则1324L L L L =半透膜上的像(长度为L2)则结论(4)得证:L1,L4不变,L2×L3=L1×L4,L3与L2成反比,则L3越大,L2越小结论(5)得证:L1,L3不变,1234L LL L=, L2与L4成正比,则L4越大,L2越大又可发明,若L1,L3+L4=k不变.则1323L LL k L=-,则L3越大,L2越小可得结论:当光源与光源半透膜距离一准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大,像越小.(6)如斯只要知道L1,L2,L3,L4中随便率性3个数的值,就能得出第4个数的值总结经由以上探讨实验与论证,对于针孔拍照机的小孔成像道理已有了一个充分的熟悉.以下两个身分会对像的清楚度造成影响:1.情形中的光线,光线越强,清楚度越差,反之亦然. 解决办法:加遮光器2.与孔径的大小有关,孔径越小,越清楚以下三个身分会对像的大小造成影响:1.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大,像越大,反之亦然.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小,反之亦然.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大,反之亦然.4.当光源与光源半透膜距离一准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大,像越小。
小洞成像的实验报告
![小洞成像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b24b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6.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小孔成像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一种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只有部分光线能够通过,并在小孔后的屏幕上形成物体的像。
由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因此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三、实验器材1. 蜡烛2. 硬纸片3. 小针4. 火柴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直尺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制作小孔:将硬纸片固定在桌面上,用小针在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mm。
2. 设置实验装置:将蜡烛点燃,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用夹具将硬纸片竖直放置在蜡烛前方,确保小孔与蜡烛火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观察成像:将蓝色大纸片放在硬纸片后面,调整其位置,直到在蓝色大纸片上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
4. 记录像的大小和性质:观察并记录所成像的大小、形状和性质(如正立、倒立、实像或虚像)。
5. 改变物距和屏距:保持小孔位置不变,分别改变蜡烛与硬纸片的距离(物距)以及硬纸片与蓝色大纸片的距离(屏距),观察成像的变化。
6.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距、屏距和孔径对成像大小和性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蜡烛与硬纸片的距离较近时,成像较大;当蜡烛与硬纸片的距离较远时,成像较小。
同时,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2. 实验分析:(1)物距与成像大小:当物距减小时,成像变大;当物距增大时,成像变小。
这是因为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成反比。
(2)屏距与成像大小:当屏距减小时,成像变大;当屏距增大时,成像变小。
这是因为成像距离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成像距离越大,成像越大。
(3)孔径与成像清晰度: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
这是因为孔径越小,通过的光线越少,成像过程中产生的衍射现象越小,成像越清晰。
六、实验结论1. 小孔成像现象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
2. 物距、屏距和孔径对成像大小和性质有显著影响。
小孔成像学生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学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229aa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1.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3. 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的倒立性和大小变化等。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光线只能沿直线传播,从而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器材1. 硬纸片;2. 蜡烛;3. 打火机;4. 小针;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尺子;8.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硬纸片竖直放置在实验桌上,用小针在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3mm。
2. 将蜡烛点燃,放置在硬纸片前,调整蜡烛与纸片的高度,使蜡烛火焰、纸片小孔和蓝色大纸片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3. 观察蓝色大纸片上蜡烛火焰的像,记录下像的形状和大小。
4. 保持蜡烛和纸片的位置不变,移动蓝色大纸片,观察像的变化,记录下不同位置时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5. 改变蜡烛与纸片之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记录下不同距离时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6. 改变纸片与小孔之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记录下不同距离时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形状相同。
2. 当蜡烛与纸片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逐渐减小;当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3. 当纸片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像的清晰度降低;当距离减小时,像的清晰度提高。
4. 实验结果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六、实验结论1. 小孔成像实验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3.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蜡烛与纸片之间的距离和纸片与小孔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小孔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小孔成像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掌握了小孔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实验器材的位置,以观察和分析像的变化。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五篇]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d3cf1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2.png)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五篇]第一篇: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20XX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用易拉罐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观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晰,有什么办法可增加清晰度呢。
照相机半透膜上的图像会发生大小改变,这大小改变受什么因素影响,又有什么规律呢?一:探究像的清晰度实验思考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不清晰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1.环境中光线太亮,以致于看不清半透膜上的像。
2.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的像不清晰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 1 像的清晰程度和周围光的强度有关设计实验:器材:针孔照相机,光源(F 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实验步骤:1.为“针孔照相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遮光器”,套在针孔照相机成像的一端,以降低半透膜周围光的强度。
2.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3.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4.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5.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不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外界光线强弱有无遮光器成像效果(是否清晰)试验一强有清晰实验二强无不清晰实验三弱有较清晰实验四弱无较清晰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成像的清晰程度与周围光线强度有关,周围环境越亮,成像越不清晰;周围环境越暗,成像越清晰。
(1)实验 2 设计实验器材:5 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光具座,遮光器,光源实验步骤:1、制作出 5 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裁剪 5 个相同尺寸的易拉罐,剪掉瓶口,并分别在瓶底钻出5 个大小不同的小孔。
2、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可发出平行光线的光源,保持光源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用 5 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0536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9.png)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并了解该实验对光学原理的验证性。
2.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通过一个小孔将外界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倒立、减小、成像清晰的图像的现象。
这个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以及成像原理有关。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各向同性和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成像原理: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从不同部分的光线在孔洞处汇聚形成的光束会经过调节,最终集中在屏幕上形成倒立、减小、清晰的图像。
3.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孔板、白色屏幕、光源(如激光笔或白炽灯泡)。
(2)将小孔板放置在众多孔洞中的一个孔洞上。
(3)在光源处将光源置于较远位置,使光线通过小孔,注意调整小孔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光线可以顺利通过孔洞。
(4)在小孔板的对面放置白色屏幕,并调整屏幕与小孔之间的距离,使成像清晰。
(5)观察屏幕上的图像,记录并分析图像的特点。
4.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小孔板的孔洞上通过光线时,在屏幕上形成了倒立的图像。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些倒立的图像是清晰的,且具有缩小的特点。
这符合成像原理的规律。
当光线通过小孔板上的孔洞时,各个光线在孔洞处会发生折射,并最终汇聚在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图像。
此外,由于小孔的特性,光线经过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使得光线扩散,从而形成缩小的图像。
5.实验误差与改进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小孔板位置和角度调整不准确,导致光线无法顺利通过孔洞。
(2)屏幕与小孔之间距离调整不当,使得图像不清晰。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仔细调整小孔板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孔洞。
(2)通过移动屏幕和小孔板的距离,找到合适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结论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光线在通过小孔时会发生折射并集中在屏幕上形成倒立、减小、清晰的图像。
小孔成像完整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完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bbc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7.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一个小孔在另一侧的屏幕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
当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时,只有直线传播的光线能够到达屏幕上,从而形成像。
三、实验材料1. 硬纸板一块2. 针一根3. 蜡烛一支4. 火柴一盒5. 毛玻璃一块6. 桌子一张7. 铅笔一支四、实验步骤1. 在硬纸板的中心位置,用铅笔划一个小孔,孔径约为2mm。
2. 将硬纸板固定在桌子上,确保小孔朝向光源。
3. 点燃蜡烛,放置在硬纸板与小孔之间,使蜡烛火焰的中心与小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4. 将毛玻璃放置在硬纸板与小孔之间,调整毛玻璃的位置,使毛玻璃上的像清晰可见。
5. 观察并记录毛玻璃上的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6. 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7. 改变小孔与毛玻璃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当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为10cm时,毛玻璃上的像为倒立的实像,且成像清晰。
b. 当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减小到5cm时,像的亮度变暗,但成像依然清晰。
c. 当蜡烛与小孔的距离继续减小到2cm时,像变得模糊,且亮度进一步变暗。
d. 当小孔与毛玻璃的距离从10cm增加到20cm时,像的亮度逐渐变暗,但成像依然清晰。
e. 当小孔与毛玻璃的距离继续增加到30cm时,像变得模糊,且亮度进一步变暗。
2. 实验分析:a.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光线通过小孔时,只有直线传播的光线能够到达屏幕上,从而形成像。
b. 成像性质:实验结果显示,小孔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当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减小,像的亮度变暗,但成像依然清晰。
这说明小孔成像的亮度与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c. 成像大小:实验结果表明,当小孔与毛玻璃的距离增加时,像的亮度逐渐变暗,但成像依然清晰。
这说明小孔成像的大小与小孔与毛玻璃的距离有关。
小孔成像探究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2ea35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9.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成像的性质、大小与物体距离的关系等。
3. 了解小孔成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原理基于光的直线传播。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线沿直线传播,可以在小孔的另一侧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
成像的大小、清晰度等特性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材料1. 硬纸板2. 针或细锥3. 蜡烛4. 火柴5. 火柴盒6. 纸屏(或毛玻璃)7. 尺子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硬纸板平铺在桌面上,用针或细锥在纸板中心扎一个小孔,孔径约为1mm。
2. 将蜡烛点燃,放置在硬纸板前方,确保蜡烛火焰与小孔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将纸屏放置在硬纸板后方,调整纸屏与小孔的距离,观察纸屏上蜡烛火焰的像。
4. 记录纸屏上像的大小、方向和清晰度。
5. 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并记录纸屏上像的变化。
6. 改变纸屏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并记录纸屏上像的变化。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孔进行实验,比较成像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成像为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
- 成像大小与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成像越大。
- 成像大小与纸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 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
2. 分析:- 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 成像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等因素有关,符合小孔成像规律。
- 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因为小孔越小,光线通过孔洞时的衍射现象越弱。
六、实验结论1.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实验验证了这一原理。
2. 小孔成像的规律:成像为倒立实像,成像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3. 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蜡烛、小孔和纸屏的位置,以保证成像效果。
2.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小孔成像规律。
小孔成像实验_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b6e8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3. 研究小孔成像的清晰度、亮度和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一种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成像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线只能直线传播,因此在另一侧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清晰度、亮度和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材料1. 蜡烛、打火机;2. 薯片罐(或别的废旧圆柱形小筒);3. 硬纸卡;4. 半透明薄纸;5. 尺子;6. 记号笔。
四、实验步骤1. 将薯片罐剪去顶部,制成一个圆柱形的小筒,用硬纸卡制作一个圆盘,并在圆盘中心打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mm。
2. 将小孔圆盘插入薯片罐中,确保圆盘与小筒的中心对齐。
3. 将小筒固定在桌子上,点燃蜡烛,将蜡烛放置在小筒的一侧,调整蜡烛与小筒的距离,使蜡烛火焰的像能够清晰地投射到半透明薄纸上。
4. 使用尺子测量蜡烛火焰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记录数据。
5. 改变小孔圆盘的孔径(如2mm、3mm),重复步骤3和4,观察成像的清晰度、亮度和像的大小变化。
6. 保持小孔圆盘的孔径不变,改变蜡烛火焰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观察成像的清晰度、亮度和像的大小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小孔圆盘的孔径为1mm时,成像清晰,亮度适中,像的大小适中。
2. 当小孔圆盘的孔径为2mm时,成像清晰度降低,亮度降低,像的大小适中。
3. 当小孔圆盘的孔径为3mm时,成像清晰度更低,亮度更低,像的大小适中。
4. 当蜡烛火焰到小孔的距离减小时,成像的清晰度降低,亮度降低,像的大小增大。
5. 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增大时,成像的清晰度降低,亮度降低,像的大小增大。
六、实验结论1. 小孔成像的清晰度、亮度和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2. 当小孔圆盘的孔径减小时,成像的清晰度提高,亮度提高,像的大小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用易拉罐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观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晰,有什么办法可增加清晰度呢.照相机半透膜上的图像会发生大小改变,这大小改变受什么因素影响,又有什么规律呢?
一:探究像的清晰度实验
思考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不清晰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环境中光线太亮,以致于看不清半透膜上的像。
2.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的像不清晰
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1像的清晰程度和周围光的强度有关
设计实验:
器材:针孔照相机,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
实验步骤:
1.为“针孔照相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遮光器”,套在针孔照相机
成像的一端,以降低半透膜周围光的强度.
2.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
3.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
4.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
5.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
不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
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
进行实验: 得到以下数据:
外界光线强弱
有无遮光器
成像效果(是否清
晰)
试验一 强 有 清晰 实验二 强 无 不清晰 实验三 弱 有 较清晰 实验四
弱
无
较清晰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成像的清晰程度与周围光线强度有关,周围环境越亮,成像越不清晰;周围环境越暗,成像越清晰.(1)
实验2 设计实验
器材: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光具座,遮光器,光源
实验步骤:
1、制作出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的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裁剪5个相同尺寸的易拉罐,剪掉瓶口,并分别在瓶底钻出5个大小不同的小孔。
2、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可发出平行光线的光源,保持光源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用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我们制作了5个孔径大小不一的小孔成像仪器:
d=7mm d=5mm d=2mm d=1mm
2
、然后布置了光具座和光源
:
小孔直径小于1mm时:小孔直径等于1mm时:
小孔直径等于2mm时:小孔直径等于5mm时:
光源
光具座
遮光器用于
提高成像质
量,减少误
差,让本实
验结果更明
显。
小孔与光源的距离恒定为35cm
小孔直径等于7mm时:
整理为下表
孔径大小/cm成像清晰度亮度像的大小1号瓶<1很清晰很暗很小2号瓶1比较清晰比较暗比较小3号瓶2清晰明亮正常大小4号瓶3模糊比较亮比较大5号瓶5很模糊很亮很大
得出结论:在光源与小孔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大,成的像越不清晰。
(2)
分析和论证:小孔成像的原理是这样的:
假设当小孔足够小时,成一个这样的像:
一个较大的小孔就相当于数个较小的小孔的组合,形成的像就是几个小的像的重合,自然会不清楚:
同理,小孔越大,就相当于越多的像重合,成的像也就越模糊:
二。
探究影响像大小因素实验
思考与假设
猜想影响像大小有这几个因素:
1.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大,像越大
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小
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大
下面就针对这三个假设因素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1 探究像大小与孔径的大小的关系
由表1易得出结论:孔径越大,成像越大。
(3)
实验2 探究像大小与机物距离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
器材:针孔照相机(针孔与半透膜距离为10cm),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长度为3cm),光具座,刻度尺,水平工作台
实验步骤:
1.将光源放置在光具座左端“0”刻度线处
2.加厚度使光源中心,针孔,半透膜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便于观察成像
3.将针孔照相机放在3.5cm处,观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
4.以后每隔10cm测量一次,并记录,做7次
注:若像不能完全显示,则先量两亮点之间的距离,同比例放大
进行试验
观察表1可知相机与物体的距离逐渐变长,像逐渐变小,和猜想一致
得出结论:像的大小与相机与物体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针孔半透膜之间距离不变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长,像越小,反之亦然。
(4)
实验误差:测量误差
实验3探究像大小与半透膜针孔距离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
器材:针孔照相机,比针孔照相机口径略小的纸筒,光源(F型发光二极管,长度为3cm),光具座,刻度尺,水平工作台
实验步骤:
1. 将纸筒放入针孔照相机,在外套上半透膜
2. 将光源放置在光具座左端“0”刻度线处
3. 加厚度使光源中心,针孔,半透膜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便于观察成像
4. 将针孔照相机放置与16c m处,观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
5.
将纸筒向外拉出1cm,观察成像,量出像的长度,以后每拉出1cm ,记录1次,共做5次
注:若像不能完全显示,则先量两亮点之间的距离,同比例放大
进行试验
观察表2可知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逐渐变长,像逐渐变大,和猜想一致
得出结论:像的大小与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相机物体之间距离不变时,半透膜和小孔的距离越长,像越大,反之亦然。
(5)
实验误差:测量误差
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设光源长度为L1,像长度为L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为L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为L4,则L1,L 2,L3,L 4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思考与猜想
取一组数据,实验1中第一次实验,此时L1=3cm ,L2=8。
5cm ,L3=3。
5cm,L4=10cm
此时经尝试可发现
13cm 3.5cm 328.5cm 10cm 4
L L L L =≈= 再随意的带入几组其它数据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如: 当L1=3cm,L2=5.2cm ,L3=16cm,L4=28cm 时 13cm 16cm 32 5.3cm 28cm 4L L L L =≈= 则作出猜想 1324L L L L =
论证:
如图1,AB ∥C D,则∠B AO=∠CDO , ∠ABO=∠DCO 又∠AOB=∠DOC 则△A OB ∽△DOC
则AB AO BO
DC DO CO ==
则13
24
L L L L =
则结论(4)得证:L1,L4不变,L2×L3=L1×L4,L3与L2成反比,则L3越大,L2越小
结论(5)得证:L 1,L3不变,1234
L L L L =, L2与L4成正比,则L 4越大,L2越大
D O B A
针孔 光源(长度为L1) 半透膜上的像(长度为L2) 相机与物体的距离(长度为L3) 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长度
为L4)
C 图1
又可发现,若L1,L3+L4=k不变、则
13
23
L L
L k L
=
-
,则L3越大,L2越小可得结论:
当光源与光源半透膜距离一定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大,像越小。
(6)
如此只要知道L1,L2,L3,L4中任意3个数的值,就能得出第4个数的值
总结
经过以上探究实验与论证,对于针孔照相机的小孔成像原理已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
以下两个因素会对像的清晰度造成影响:
1.环境中的光线,光线越强,清晰度越差,反之亦然。
解决方法:加遮光器
2.与孔径的大小有关,孔径越小,越清晰
以下三个因素会对像的大小造成影响:
1.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大,像越大,反之亦然。
2.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小,反之亦然。
3.半透膜与针孔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大,反之亦然。
4.当光源与光源半透膜距离一定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越大,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