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常见心理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核常见集中心理误区
1、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可能一向表现平庸,但在临近考核期做了一份让主管非常满意的事情,会导致主管在评分时依据这一事件掩盖其长期的碌碌无为,使评分偏高;同时,被考核者最近的一次失误也可能使几个月的优秀表现付之东流,最后的评分比相应的要低。
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绩效考核中,首因效应是指考核者由于对被考核者第一印象不佳或很好,以至于在以后的绩效评价中对他的评价偏低或偏高。常见的“以貌取人”就是此效应的最好说明。其实,不管是在绩效考核还是在人际交往或者其他方面,首因效应效应是广为存在的,特别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因效应尤其突出。首因效应的产生常常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因此,如何在绩效考核中避免此效应的产生可以从考核者的社会经历和社交经验角度加以控制。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对方的真实品质,有
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主要表现在主管对下属的某人绩效要素(比如“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的评价较高或较低,会导致他对此人的其他绩效要素(如“工作质量”)的评价也较高或较低,即“一好百好,一差百差”。
4、趋中效应趋中效应是错误地将被考评者划为接近平均或中等水平,以避免即使有正当根据的过高或过低考评时的一种错误。当趋中效应发生时,所有员工均以平均或接近平均的得分结束考评,进而不能辨别谁是最佳或最差的工作者。趋中效应在绩效考核中主要表现为由于缺乏责任和勇气,害怕引起矛盾和冲突,尽管员工的实际绩效差别很大,但主管往往将考核成绩集中在平均水平,没有真正区别出好中差。还有就是由于缺乏绩效评价的相关事实和依据,考核者在绩效评价中不敢拉开档次,考核结果集中于中间或两头。很显然,这种做法根本不能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更不可能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
5、拟己效应即“以己度人”现象,主管将自己与员工相比较,与自己相似的员工在绩效考核中不由自主的打出高分;与自己共同点少的员工,在考核中则给分较低。比如主管认为自己的进取心很强,在考核他人时就可能会更多的寻找进取心这个特点,而那些表现出这个特点的人则会受益,而没有变现出这个特点的人就会吃亏。又如主管对于会计感兴趣可能会高估一个实际上太过于注重细节的员工,而低估另一个拥有宏观管理素质的员工。
6、个性效应不同的主管一般有不同的个性,由于主管个性的不同,在绩效考核中可能会对被考核者的要求也不不一样。比如,有的主管个性比较宽厚,对下属的要求就相对比较宽松,在绩效考核中评分可能就较高;反之,对下属要求比较苛刻和严格的主管,会使得评分比较低。假如,小张和小李为不同的主管做同样的工作,他们取得了绝对相同的工作绩效,如果小张的上司个性比较宽厚,有偏松倾向,而小李的上司对下属要求严格,有偏紧倾向,那么他们的绩效评估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避免出现以上心理误区可采取的方法
1、近因效应。由于考核人只依据临近期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不是从整体上考察整个考核周期内的表现,使得考核结果出现“月晕效应”。因此,要避免近因效应的产生,在绩效考核中应该采用关键事件法。
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的产生常常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何在绩效考核中避免此效应的产生可以从考核者的社会经历和社交经验角度加以控制。
3、晕轮效应。对于克服晕轮效应,可以几个注意:第一、考核者应该注意“投射倾向”;第二、注意“第一印象”;第三、注意“刻板印象”;第四、避免“以貌取人”;第五、避免“循环证实”。在绩效考核中可以采用工作日志和关键事件,用事实来说话。
4、趋中效应。趋中效应指在绩效评价中不敢拉开档次,考核结果集中于中间或两头,其原因在于缺乏绩效评价的相关事实和依据。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可以采用强制分布或者说正态分布曲线。
5、拟己效应。由于绩效评价中,出现因为性格或者经历和考核者相似的地方,而对被考核者存有好感,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因此在考核中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来记录员工的工作情况,避免在考核时受到此效应的影响。
6、个性效应。在个性效应中,由于不同主管个性会影响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客观评价,因此,如何让主管真正明确考核的目的是解决此效应的影响的方法之一。同时,在绩效考核中采用强制分布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