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的缺氧实验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缺氧是指细胞、组织或身体器官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氧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
在现代医学中,缺氧被广泛研究,并被应用于临床,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机体对缺氧的适应和损伤机理,以及发展和评估新的治疗策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小鼠缺氧实验。
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小鼠作为实验模型,探究它们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从同一品系、年龄、性别的健康小白鼠中随机选择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小白鼠暴露在缺氧环境中,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环境中生活。
实验时间为七天。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对实验环境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鼠舍条件相同。
在实验期间,我们定期记录了小鼠的体重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其进行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检查。
实验结果:在缺氧条件下,实验组小白鼠的体重增长明显较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此外,实验组小鼠在行为、呼吸和能量代谢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光镜下检查实验组小白鼠的心脏、肺和脑组织时,我们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体重减轻可能是由于缺氧条件下的食欲减退和能量代谢异常引起的。
行为和呼吸的改变表明缺氧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
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进一步证明了缺氧引发的病理生理变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的缺氧条件是人工控制的,与实际临床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缺氧不仅可以由高海拔、潜水等因素引起,还可与其他疾病和病理状态相关。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更全面地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个小鼠缺氧实验,我们展示了缺氧对小白鼠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了其病理生理变化。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缺氧的机制和发展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作为一个初步实验,我们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探讨更多相关因素,并与临床案例进行比较,以期实验结果对人类的健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
小鼠低温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低温缺氧模型,了解低温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观察低温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
3. 分析低温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耐受性。
二、实验原理低温缺氧条件下,机体代谢减慢,组织氧供不足,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器官损害。
本实验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模拟低温缺氧环境,研究其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仪器:低温缺氧箱、温度计、秒表、电子秤、显微镜、生理盐水、乙醚、解剖器材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2. 实验组:将小白鼠放入低温缺氧箱中,设定温度为5℃,氧气浓度为10%,持续观察。
3. 对照组:将小白鼠放入正常环境中,温度为室温,氧气浓度为21%,持续观察。
4.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呼吸频率。
- 脉搏:每10分钟记录一次脉搏。
- 肌肉活动:观察小鼠肌肉活动情况。
- 存活时间:记录小鼠从放入低温缺氧箱到死亡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慢。
2. 实验组小鼠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慢。
3. 实验组小鼠肌肉活动明显减弱,部分小鼠出现抽搐现象。
4. 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23±15)分钟,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200±20)分钟。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低温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呼吸频率和脉搏明显降低,说明低温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了影响。
2. 实验组小鼠肌肉活动减弱,部分小鼠出现抽搐现象,说明低温缺氧对小鼠的神经系统产生了影响。
3. 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低温缺氧对小鼠的耐受性产生了影响。
七、结论1. 低温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
2. 低温缺氧条件下,小鼠的耐受性降低,存活时间缩短。
八、实验展望本实验初步探讨了低温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低温缺氧条件下生物体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缺氧的机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缺氧的生理机制。
2. 观察不同缺氧条件下机体生理反应的变化。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机体对缺氧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小白鼠10只,体重约20g。
2. 实验仪器:缺氧瓶、呼吸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3. 实验试剂:钠石灰、玻璃珠、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和极度缺氧组。
2. 正常对照组:将小白鼠放入正常环境中饲养,观察生理指标。
3. 轻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20%。
4. 中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10%。
5. 重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
6. 极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2%。
7. 在每组实验开始前,记录小白鼠的体重、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8. 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观察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9. 实验结束后,将小白鼠取出,观察其皮肤、黏膜、神经系统等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稳定,无异常表现。
2. 轻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压略有下降,存活时间约60min。
3. 中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45min。
4. 重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极度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30min。
5. 极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极度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15min。
六、实验分析1. 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压下降,存活时间缩短,表明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3. 了解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模拟缺氧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评估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仪器: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计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3. 药品:生理盐水、1%咖啡因、0.25%氯丙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1%咖啡因、0.25%氯丙嗪和生理盐水。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4. 将所有小鼠置于缺氧箱中,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
5. 记录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小鼠的代谢水平,增加能量供应;而氯丙嗪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代谢水平,减少能量消耗。
2.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说明咖啡因和氯丙嗪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七、结论1. 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2. 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新生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新生儿常见的生命危险之一,可能导致脑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为了研究新生儿缺氧的生理机制和耐受性,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新生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存活时间。
二、实验目的1. 复制新生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新生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分析新生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3. 探讨新生儿缺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新生鼠:昆明种小白鼠,出生后24小时内。
2. 实验仪器- 缺氧装置:自制缺氧瓶,内置钠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 氧气分析仪:用于监测氧气浓度。
- 体温计:用于监测新生鼠体温。
- 呼吸频率计:用于监测新生鼠呼吸频率。
- 死亡记录表:用于记录新生鼠死亡时间。
3. 实验方法(1)缺氧模型制备将新生鼠放入自制缺氧瓶中,瓶内放入适量钠石灰,使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模拟新生儿缺氧环境。
(2)缺氧耐受性实验将新生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置于缺氧瓶中,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死亡时间等生理指标。
四、实验结果1. 缺氧对新生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呼吸频率:实验组新生鼠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呼吸频率逐渐降低。
(2)体温:实验组新生鼠体温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下降幅度更大。
(3)死亡时间:实验组新生鼠死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死亡时间逐渐缩短。
2. 新生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1)年龄:实验结果表明,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随着年龄增长,缺氧耐受性逐渐提高。
(2)缺氧程度:缺氧程度越高,新生鼠死亡时间越短,缺氧耐受性越差。
五、讨论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新生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存活时间,发现缺氧对新生鼠的呼吸、体温等生理功能有显著影响,且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
这表明,新生儿缺氧是一个严重的生命危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六、结论1. 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缺氧会导致呼吸、体温等生理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小鼠缺氧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代谢,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制备(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以下,持续30分钟。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持续吸入一氧化碳30分钟。
(3)氰化钾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腹腔注射氰化钾50mg/kg,观察动物中毒症状。
2.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和钠石灰组。
3. 指标检测(1)呼吸频率:观察并记录实验前后小鼠的呼吸频率。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如兴奋、抑制、抽搐等。
(3)血液指标:检测小鼠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组织学观察:取小鼠脑组织、肺组织等,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兴奋、抑制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脑组织出现水肿、神经元变性等。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肺组织出现水肿、肺泡出血等。
3.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小白鼠的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的缺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在缺氧环境下小白鼠的生理反应和死亡率。
实验方法:
1. 将20只健康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
2. 一组放置在氧气浓度为21%的环境中,另一组放置在氧气浓
度为10%的环境中。
3. 记录小白鼠在实验过程中的呼吸频率和行为表现,每隔10
分钟记录一次。
4. 在实验的12小时后,检查每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实验结果:
在10%的缺氧环境中,小白鼠除了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之外,行
为表现也变得异常。
其中有5只小白鼠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50%。
而在21%的氧气浓度环境中,小白鼠的生理反应
和行为表现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死亡率为0%。
实验结论:
在缺氧环境下,小白鼠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会明显变化,死亡率也会显著提高。
实验意义:
此实验为了研究缺氧环境对生物体生理反应的影响,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对缺氧环境下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
4. 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10只。
2. 实验仪器:呼吸频率计、心率计、血液pH计、注射器、玻璃管、缺氧装置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1%氰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第一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第二组(低张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过通入氮气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4. 第三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5. 第四组(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6. 第五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1%氰化钾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7.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2. 低张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30分钟。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40分钟。
5.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迅速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等。
2. 不同类型缺氧的影响:低张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相似,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
小白鼠病生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探讨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3. 了解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瓶、呼吸频率计、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咖啡因、乌拉坦、亚硝酸钠、氰化钠等。
(一)实验分组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分别为:1. 对照组:正常生理盐水灌胃。
2. 乏氧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氧气含量降低至5%以下,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3. 血液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亚硝酸钠灌胃,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 循环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氰化钠灌胃,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5. 组织性缺氧组:给予小白鼠咖啡因灌胃,导致呼吸中枢兴奋,观察缺氧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指标:记录每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存活时间、活动状况等。
2.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60分钟。
2. 血液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50分钟。
3. 循环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40分钟。
4. 组织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为70分钟。
5.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功能正常,存活时间超过120分钟。
四、讨论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缺氧导致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存活时间缩短。
这表明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 血液性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血液性缺氧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小白鼠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小白鼠缺氧
• 4.亚硝酸钠中毒引起缺氧时,有哪些具有针对性 的抢救治疗措施?
• 1.吸氧: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 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 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 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 吸氧处理。
• 2.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 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 功能。
二观察指标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粘膜和肝脏颜色改变实验一乏氧性缺氧取钠石灰少许约5g和1只小鼠放入密封广口瓶内观察和记录动物缺氧前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皮肤和口唇颜色
小白鼠缺氧
• 【目的要求】 1.学习复制动物缺氧病理模型的方法,掌 握不同缺氧类型主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皮肤粘膜颜 色、存活时间及血液颜色的改变。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呼吸、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供氧不足,组织中毒或损伤引起用氧障碍。
【1.目学的习要复求制】(动物4缺)氧病立理模即型的静方法脉,掌注握不射同缺5氧0类型%主要葡的发萄病原糖因和液机制5。0毫升,加维生素C500~ ( 另3一)只观放察入实缺1验氧0小瓶0鼠内一0,般毫不状塞况克紧的瓶改。塞变。,轻直至、死亡中,记型录时病间。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 另一只放入缺补氧瓶充内,能不塞量紧瓶,塞。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 【实验动物】 另一只放入缺氧瓶内,不塞紧瓶塞。
(1)取2只小白鼠观察其正常表现(活动、呼吸的频率等)。
小白鼠6只。 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4.亚硝酸钠中毒引起缺氧时,有哪些具有针对性的抢救治疗措施? 另一只放入缺氧瓶内,不塞紧瓶塞。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不同的缺氧条件均可造成动物的缺氧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机能代谢改变。 (3)将另一只放入烧瓶内,缓慢通入CO,观察到小鼠出现中毒后,马上撤掉CO ,将小鼠拿出抢救。
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缺氧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本实验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白鼠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缺氧的机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缺氧程度对小白鼠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小白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影响。
3. 探讨缺氧的机制及缺氧耐受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血压计、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仪、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箱制备:将缺氧箱内氧气浓度降至0.1%,模拟低氧环境。
2. 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每组10只。
3. 缺氧处理:将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小白鼠分别放入缺氧箱中,分别持续处理1小时、2小时、4小时;对照组小白鼠在常氧环境中饲养。
4. 指标检测:在缺氧处理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乳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
5. 组织切片观察:对缺氧处理后的小白鼠组织进行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逐渐降低,其中重度缺氧组呼吸频率最低。
2. 心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心率逐渐降低,其中重度缺氧组心率最低。
3. 血压: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血压逐渐降低,其中重度缺氧组血压最低。
4. 血氧饱和度: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其中重度缺氧组血氧饱和度最低。
5. 血红蛋白浓度: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血红蛋白浓度逐渐降低,其中重度缺氧组血红蛋白浓度最低。
6. 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各组小白鼠的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升高,其中重度缺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
小白鼠缺氧
实验三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2只小白鼠,观察其一般状况。 (2) 2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后, 甲鼠再注射1%亚甲蓝0.3ml,乙鼠再注射生 理盐水0.3ml,记录时间。 (3)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况的改变,直至死 亡,记录时间。
实验四 解剖小鼠
• 1.将6只小鼠眼球取血,比较血 液的颜色。
• 4.亚硝酸钠中毒引起缺氧时,有哪些具有针对性 的抢救治疗措施? • 1.吸氧: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 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 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 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 吸氧处理。 • 2.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 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 功能。 • 3.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 理。
• 【实验动物】 小白鼠6只。 【药品与器材】 钠石灰、CO、5%亚硝酸钠、1%亚甲蓝、 生理盐水、天平称、手术器械一套、5ml注 射器、青霉素小瓶、小鼠缺氧瓶。
• 二、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和深度,存活时 间,皮肤粘膜和肝脏颜色改变
实验一 乏氧性缺氧
• 1. 取钠石灰少许(约5g)和1只小鼠放入密 封广口瓶内,观察和记录动物缺氧前的一 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皮肤 和口唇颜色。随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 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 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另一只放入缺氧瓶内,不塞紧瓶塞。 • 2. 动物尸体留待其他缺氧实验完成后,再 依次打开腹腔,观察和比较血液和肝脏颜 色。
实验二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 (1)取2只小白鼠观察其正常表现(活动、 呼吸的频率等)。 (2)将其一只放入烧瓶内,缓慢通入CO, 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况的变化,直至死亡, 再记录时间。 (3)将另一只放入烧瓶内,缓慢通入CO, 观察到小鼠出现中毒后,马上撤掉CO ,将 小鼠拿出抢救。 (4)观察记录死亡小白鼠其尾巴、耳朵、 口唇颜色的改变。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以了解缺氧对其体内各器官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白鼠、缺氧装置、测量仪器、实验室设备等。
2. 实验方法:a.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b. 实验组小白鼠置于缺氧装置中,暴露于缺氧环境下进行实验。
c. 对照组小白鼠则保持在正常氧气供应环境中进行实验。
d. 记录小白鼠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呼吸频率及心率等生理指标。
e. 实验结束后,对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其器官结构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缺氧环境下呈现明显的行为异常,活动力减弱,姿势常常蜷缩。
2. 实验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增加,呼吸急促。
3. 对照组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白鼠在缺氧环境下出现了明显的生理变化。
缺氧导致了小白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呼吸频率的增加,这可能是为了补充更多的氧气。
此外,心率的增加也是为了维持体内的氧气供应。
缺氧对小白鼠的器官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结束后的解剖观察中,实验组小白鼠的肺部和心脏呈现充血状态,并显示出血管扩张的迹象。
这表明缺氧可能导致小白鼠的肺部和心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实验结论:缺氧条件下,小白鼠会出现行为异常、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的生理变化。
对其器官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肺部和心脏的充血和血管扩张。
这些结果提示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功能和器官健康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缺氧环境可能对生物体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小白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耐缺氧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在科学的世界里,小白鼠可是个“明星”,总是被用来进行各种实验。
这不,我们最近就搞了一个耐缺氧的实验,想看看这些小家伙在缺氧的环境下到底能撑多久。
哎,说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笑,这些小白鼠们,真是个可爱的小勇士,仿佛在说:“缺氧?我不怕!”1.1 实验目的咱们这次实验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弄清楚小白鼠在低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缺氧嘛,听起来挺可怕的,其实就是空气里氧气少了。
你想想,如果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地方,氧气越来越少,那得多难受呀!不过,咱们的小白鼠们可不一般,能不能忍受这种“缺氧挑战”,就是我们的关注点。
1.2 实验方法实验的过程其实也不复杂。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密闭的箱子,确保小白鼠们在里面的氧气会逐渐减少。
然后,咱们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比赛,记录下每只小白鼠的表现。
嘿,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的反应可是相当灵敏,有时候还挺搞笑的,感觉它们在跟我们打“耐力赛”呢。
2. 实验结果接下来的结果就有意思了。
在氧气浓度下降到某个临界点时,这些小白鼠们的反应开始变得古怪。
有的小鼠竟然开始“发呆”,眼神空洞,仿佛在思考人生;有的则开始四处乱跑,像是喝了兴奋剂,完全不知所措。
这一幕幕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心想:“小家伙们,你们这是干嘛呢?”2.1 各小鼠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有的小白鼠在缺氧的情况下表现得异常顽强,居然能坚持好久。
这让我想到了成语“韧性十足”,它们真是小小的勇士。
相反,有的小白鼠可能就没那么幸运,氧气少了几分钟就开始软绵绵的,甚至有些摇摇欲坠。
这让我不禁感慨,生存真是个残酷的游戏。
2.2 数据分析经过一番认真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小白鼠在缺氧状态下的耐受能力差异还真是明显。
有的小鼠能撑得特别久,甚至让我们怀疑它们是不是有“超级能力”。
这让我想到,生活中也是一样,有的人在逆境中能不断突破自己,而有的人却容易被打倒,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3. 实验总结总的来说,这次的小白鼠耐缺氧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笑和启示。
小白鼠缺氧耐受性试验
2. CO中毒性缺氧
小白鼠A (中毒) 小白鼠B(中毒+解救)
步骤1
观察正常状态,一般指标
步骤2 放入 中毒瓶
放入 中毒+解救瓶
步骤3
注入 3 ml CO
注入 3 ml CO
步骤4
观察 指标
软瘫后立即输入O2 呼吸频率(次/10秒,每隔3分钟观察) , 口唇、皮肤颜色、存活时间、肝脏颜色
3、存活 机制:Na2S2O3与KCN生成 无毒的硫氰酸钠,随尿液排出体外;
4、小白鼠皮肤粘膜、肝脏呈玫瑰红色。 因为组织利用氧障碍 毛细血管中的HbO2 含量增加, 皮肤粘膜 呈玫瑰红色 。
实验结论
• 低张性缺氧时呼吸频率先 后 ;其他类型缺 氧时呼吸频率持续 ;
• 新生小白鼠的耐缺氧能力强于成年小白鼠; • 美兰对NaNO2中毒有解救作用; • Na2S2O3对KCN中毒有解救作用;
故幼鼠需氧少。
3. 呼吸频率变化 先加快,后减慢,最后死亡
PaO2 PaO2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呼吸深快
呼吸中枢(-), 呼吸减慢
4. 乏氧性缺氧时,毛细血管中 氧合Hb减少,脱氧Hb浓度增 多超过5g/dL以上,可使皮肤 与粘膜呈青紫色,称发绀。
二、CO中毒性缺氧
四、KCN中毒性缺氧
1. 属于哪种类型的缺氧? 2. 发生机制是什么? 3. 注射Na2S2O3的小白鼠是否存活?为什么? 4. 玫瑰红色是怎样产生的?
CN- + cytaa3Fe3+
氧化型
cytaa3Fe3+- CN
cytaa3Fe2+
小白鼠的缺氧实验
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潍坊医学院2009级临床26班山东潍坊261053)[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方法:取五只小白鼠,通过制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模型并与正常状态的小白鼠作对比,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及皮肤、黏膜、肝脏的变化。
结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模型肝脏为青紫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肝脏青石板颜色,正常小白鼠肝脏为红色。
结论:不同的缺氧因素对小白鼠肝脏颜色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青石板颜色前言缺氧是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1]。
理论上由于不同机制的缺氧通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改变了血红蛋白的颜色从而我们可以复制相应模型以观察其血液的变化。
至于类似的实验,前人已经将其机制研究清楚了,做本次实验只是加以验证,观察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但主要是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器材: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 缺氧模型的制备2.1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取钠石灰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s),深度,皮肤和口唇粘膜颜色,然后紧塞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 动物尸体留待2.2、2.3、2.4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2.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装好CO发生装置。
(2) 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 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CO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白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存能力。
3. 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6只,体重约为20g。
2. 实验仪器:氧气瓶、气压表、缺氧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天平、体温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对照组小白鼠在正常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小白鼠进行缺氧实验。
3. 缺氧实验装置:将小白鼠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放置氧气瓶,通过调节气压表使容器内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4. 缺氧实验过程中,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记录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逐渐降低。
3. 实验组小白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五、实验分析1. 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最终导致死亡。
2. 缺氧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伤程度与缺氧时间、缺氧程度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时间越长,内脏器官损伤越严重。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结论1. 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可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内脏器官损伤等。
2. 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小白鼠的生理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2.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缺氧对不同品种、不同体重小白鼠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小鼠缺氧实验
PaO2 减少
乏氧性缺氧
1. 原因与机制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室间隔缺损 伴肺动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毛细血管 PO2↓ 向细胞弥散速度↓
A-V氧含量差
发绀 (cyanosis): 脱氧Hb> 5g / dl
Ⅱ.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概念:
分类: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实验步骤
低张性缺氧:
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 瓶内。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如呼吸 频率、深度、口唇颜色等),塞紧 瓶塞,记录时间,每五分钟观察上 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CO中毒性缺氧
1、将一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 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 连接。 2、取HCOOH 3ml于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塞
思考题
1、临床低温治疗的理论基础? 2、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特质改变
PaO2正常
isotonic hypoxemia
1. 原因与机制
(1)Hb量↓—— 贫血
(2)Hb质改变----CO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CO 中毒 Hb+CO
碳氧Hb 亲和力 >> Hb-O2
HbFe3+OH
Fe3+不能携氧
Fe2+-O2不能解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原因与机制 (1)组织缺血 休克、心衰、动脉血栓 (2)组织淤血 右心衰、下腔静脉回流 受阻、静脉栓塞 2、血氧变化特点 由于缺血或淤血造成的血流缓慢,使血液流 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细胞从单位容量血 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多,造成A-V血氧含量差 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2009级临床26班山东潍坊261053)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方法:取五只小白鼠,通过制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模型并与正常状态的小白鼠作对比,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及皮肤、黏膜、肝脏的变化。
结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模型肝脏为青紫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肝脏青石板颜色,正常小白鼠肝脏为红色。
结论:不同的缺氧因素对小白鼠肝脏颜色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青石板颜色
前言
缺氧是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1]。
理论上由于不同机制的缺氧通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改变了血红蛋白的颜色从而我们可以复制相应模型以观察其血液的变化。
至于类似的实验,前人已经将其机制研究清楚了,做本次实验只是加以验证,观察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但主要是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器材: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
2 缺氧模型的制备
2.1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取钠石灰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
频率(次/10s),深度,皮肤和口唇粘膜颜色,然后紧塞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 动物尸体留待2.2、2.3、2.4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
或肝脏颜色。
2.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装好CO发生装置。
(2) 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 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
CO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
(4)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2.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
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1%美兰溶液0.3ml,另
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ml。
(2)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2.1,比较两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2.4解剖正常小白鼠
取一只未做处理正常的小鼠,观察体表特征,后处死,观察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
讨论
1.乏氧性缺氧:轻度缺氧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先加深加快,重度缺氧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皮肤黏膜呈暗红色则是由于Hb 结合的氧气过少引起,钠石灰用于吸于甁中CO 2以排除CO 2的干扰,PO 2降低里,也因肺通气量的增加,呼出较多的CO 2,使体内PCO2和H+浓度降低,从而减弱低氧的刺激作用[2]。
2.CO 中毒:呼吸无改变,主要与PaO2正常有关,皮肤黏膜、肝脏呈樱桃红色。
是由于COHb 引起,CO 中毒性缺氧属等张性缺氧,呼吸系统的代偿不明显,故观察到小白鼠的呼吸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死亡因此加热时不能过猛,以免CO 产
类型 呼吸频率、幅度 肝脏颜色
皮肤粘膜颜色
低张性缺氧
先加深加快
后变浅变慢 暗红色 青紫色
一氧化碳中毒 无改变 樱桃红色
樱桃红色
亚硝酸钠中毒 无改变
青石板颜色 青石板颜色
正常小白鼠 无改变 红色
红色
生过多、过快,使小白鼠迅速死亡,来不及观察。
3.亚硝酸钠中毒:呼吸无改变,主要与PaO2正常有关,皮肤黏膜、肝脏呈青石板颜色,是由于高铁Hb引起,美兰是一种还原剂,可将Fe3+还原为Fe2+,具有解毒作用,可使亚硝酸钠中毒的小白鼠解救且皮肤黏膜颜色逐渐接近正常。
参考文献
[1]石增立,张建龙.缺氧[A].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8-56
[2]朱大年.呼吸[A].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162。